登陆注册
5987900000003

第3章 反解红楼梦

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记之。

书中表里皆有喻也。

俞平伯先生是我国较早系统研究《红楼梦》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红楼梦》在中国文坛上是个“梦魇”,你越研究便越觉糊涂。他在《红楼梦研究》自序中写道:

依脂砚斋甲戌本之文,书名五个:《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人名也是五个:空空道人改名为情僧(道士忽变和尚,也很奇怪),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脂砚斋(脂砚斋评书者,非作者)。……可知《红楼梦》的的确确不折不扣,是第一奇书,像我们这样凡夫,望洋兴叹,从何处去下笔呢?

《红楼梦》确实不仅是一部奇书,一部幻书,更是一部谜籍大典。该书一开篇,就有一段亦神亦幻的叙述:一块女娲补天剩下的通灵顽石,两个佛道无边的道僧,产生了一段历经悲欢离合、世态炎凉的记事。作书人打造的贾府戏台之上,第一个上场的凡人角色,其名为甄士隐,而第二个上场的重要人物叫贾雨村。作书人和批书人借这两个角色之名告诉看官:

将真事隐去,将假语存焉。

何为假语,即书中所写的贾府之事;何为“真事”,则是作书人深藏在书下的谜团。作书人既然有“真事”和“假语”之说,则已表明,他是为记录一段真正的历史,而创作了一部“假语”,他希望读者和研究者,能够透过“假语”,看清他所隐藏的“真事”。一百多年的“新红学”之路,无论起步多么轰轰烈烈,在今天看来,这漫长的考证曹家的过程,不过是在继续深究这“假语”中的假语,对于书中所隐之事却毫无所解。由此可以看出,新红学多年的研究历程,借胡适自己所言,是走错了道路!至于何为正确之路,作书人和批书人,也早已在他们创作这部鸿篇大著之时,就在书中指明了方向。来看第十二回,贾瑞弥留之际,跛足道人来化斋,口称专治冤孽之症。众人便将他带至贾瑞病榻之前,只听那道士叹道:

你这病非药可医!我有个宝贝与你,你天天看时,此命可保矣。

说毕,从褡裢中取出一面镜子来——两面皆可照人,(庚辰双行夹批:此书表里皆有喻也。),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庚辰双行夹批:明点。)——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俊杰、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庚辰侧批:谁人识得此句!庚辰双行夹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只照他的背面,(庚辰双行夹批:记之。)要紧,要紧!……”

作书人再三强调:不要看这书的正面,方是会看!可惜的是,这两百多年来,不要说一般读者,就连很多红学大家,都忽视或者刻意回避作书人给出的这句最原始最真实的忠告,仍只是痴迷于小说正面的假语,殊不知,这书中表面的一切,只是作书人为了隐写一段历史,而精心编造的一出大戏。这戏,有虚有实,有真有假。他精心把想要暗中记录的一段历史,藏在剧本之下,让他想要暗中记录的历史人物,充当演员,借戏中角色,穿戏里行头,用戏里语言,在荣宁二府这个他搭建的舞台之上,粉墨登场。有时是说戏里的话,喝戏里的枫露茶与惠泉酒,有时却在作书人的巧妙安排之下,故作不经意地说出扮演者的话,喝作书人酿的“千红一窟”与“万艳同杯”。这一出戏,精彩绝伦,人人都知;这一出戏,戏里有戏,有些人知;这一出戏,戏下有戏,却鲜有人知。

我认为,两百多年前的戚蓼生,他应该解开了书中之谜。可惜的是,他与作书人同处一朝代,同样面临极其可怕的文字狱。因此,这个秘密,戚蓼生只能深藏于心,但他又不甘心让这个秘密永远石沉于海,于是,他也学作书人,用玄幻之笔,写下一段寓意深刻的玄幻之文:

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嘻!异矣!……

这段戚蓼生所写的小文,随着戚序本流传至今,并将永远流传下去。

戚蓼生所说的“一声两歌,一手二牍”,其实就是说一部书中,所写“真假二事”。一个角色,所现“真假二身”。

关于这一点,作书人早在开篇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就明确写道:

至若悲欢离合,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但将真事隐去,但将假语存焉。

书中所隐去的真事,就是作书人所经历的一段在当时的局势之下无法明写的历史。

那么,真事究竟隐在何处呢?

结合前面所引“风月宝鉴”之文,可以知道,真事不在别处,就隐在书中,隐在作书人所写的文字里面,隐在藏而不露的批文之中。

假语就是作书人编撰的《红楼梦》大戏。荣宁二府中,那些风花雪月,爱恨情仇。如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就随着这假语村言流传至今,仍赚得不少眼泪。殊不知,两百多年前的作书人与批书人,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旷世奇才,他们的眼泪,不会只为这假造的儿女情长而流。他们的心血,更不会只为这编撰的悲欢离合而滴。他们怀菩萨心肠,秉刀斧之笔,为的是给这人间,留下一段精致美妙的传奇,又在这传奇之下,为这世间,留下一段真实残酷的历史。

这段历史,在第十二回“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中,作书人和批书人就已经写道:

贾瑞收了镜子,想道:

“这道士倒有些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试试。”

想毕,拿起“风月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庚辰本有双行夹批: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

此处批书人所说:作者好苦心思。确实如此。不仅作书人好苦心思,就连批书人,亦是好苦心思。

贾瑞死后,代儒夫妇哭得死去活来,大骂道士:

“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庚辰本有双行夹批: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贻害于世不小。”遂命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庚辰本有双行夹批:观者记之。)

这里又再次强调,绝对不可看书中正面。同时,批书人明写道:

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

批书人在此借此书与野史相对,言“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说明在作书人和批书人心中,此书如同“正史”一般严肃可信。正史是指《史记》、《汉书》等史书,是以帝王传记为纲领的史书。而考证派反复考证的曹家之事,顶多只能算是一部家史,连“野史”都谈不上,如何配得上批书人所说“独此书不可毁”之言。因此,要想解开书中之谜,必须摒弃旧有的曹学观念,循着书中的线索,打开慧眼,按照作书人的提示,从反面细读此书,才能解开这重重“好苦心思”。而要揭开书中所设之谜,既不能靠“宝玉是曹雪芹”等假设,又不能靠“宝玉和湘云终成眷属”的幻想,更不能靠“可卿是废太子之女”的猜测。总之,作书人和批书人,用一部文字,同时写出了两部戏,一部是虚构的红楼梦,一部是腥风血雨的真实历史。这一点,批书人在第一回已经点出:“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究竟该如何反读反解,才能探出作书人在书中所隐的“真事”呢?

第一,多读多思批语。在通常情形之下,批注都是读者在读书时有感而发所写,不构成书中内容。但是,《红楼梦》的批注,有相当一部分完全与书同生。如第一回介绍该书形成的经过时,批书人就强调: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

这句话无论是实写还是虚写,都证明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是与“石头记”一起出现的。换一句话说,批注与正文浑然一体,可以推测,此处的批书人,与作书人或同为一人,或为挚友、知己。庚辰本二十一回回前评中有一段话值得注意:

有客题《红楼梦》一律,失其姓氏,惟见其诗意骇警,顾录于斯:“自执金戈自执矛,自相戕戮自张罗。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风闲月枉吟哦。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

这首回前诗揭示了作书人和批书人一正一反、一捧一逗、一唱一和的互动关系。作书人隐藏起来的话,批书人去把它挑明。如作书人反复提到风月宝鉴千万不可照正面,批书人就说:“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而作书人在书中反说之语,批书人则正面揭开。如作书人说该书发生在什么年代什么地方已经失落无考,而批书人却说“大有考证”。作书人在书中写的毫不相干之人事,批书人却把他们紧密联系起来。如王熙凤和贾雨村,在贾府的戏台之上,这二人没有任何交集,很奇怪的是,批书人却把他们关联至一处同批,这就令人觉得奇怪。第十六回中,可卿死后,熙凤助水仙庵净虚拆散金哥和守备之子的婚约,结果金哥自缢,守备之子投河,害了两条人命,凤姐却坐享了三千两。作书人在此处写道:

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也不消多记。

这话之后,甲戌本双行夹批:

一段收拾过阿凤心机胆量,真与雨村是一对乱世之奸雄。后文不必细写其事,则知其平生之作为。回首时,无怪乎其惨痛之态,使天下痴心人同来一警,或可期共入于恬然自得之乡矣。脂砚。

假若说作书人写的是谜面,那么,批书人则是提供了谜目,为猜谜人指明思路,给出线索。因此,注重批书人的提示,是反读的关键。

第二,要多思细枝末节。《红楼梦》既然是一部“正小说、反历史”的奇书,可想而知,假若作书人将线索均放在醒目之处,所隐真事又如何能藏得如此之深呢?因此,要想探究书中的历史,就要在很多细微之处去寻找。关于这一点,批书人也在批语中明示。第十五回中,秦可卿死后,送殡至铁槛寺。在“阴阳两宅俱已预备妥帖,好为送灵人口寄居”之后,甲戌本有一段重要批文:

《石头记》总于没要紧处闲三二笔,写正文筋骨。看官当用巨眼,不为被瞒过方好。

这一句批语,就已经表明,书中的细枝末节之处,正是重要之文,对揭示全书反面所隐之事,有着极其重要的暗示。

第三,多做反向思维。作书人在第一回中就强调“真事隐,假语存”,并在写甄士隐梦境之中,追随一僧一道至“太虚幻境”,看到一副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甲戌本有夹批:叠用“真”、“假”、“有”、“无”字,妙!)

这副对联在第一回出现,就是要告诉看官,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在故事之下,时间、空间乃至性别等要素,都有可能真假颠倒。试想一下,假若此书真是只为几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做传,作书人又何须花费如此心血,设置重重机关,去写一段根本不需要隐写的闺阁传奇与爱恨情仇呢?

第四,多思考小说中看似反常的瑕疵之处。《红楼梦》的文学地位,在中国乃至世界,可以称得上至高无上。这么伟大的一部巨著,这么神奇的作书人,字里行间却有不少瑕疵反常之文。这些尤其值得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如书中人物年龄前后矛盾,如熙凤之小女大姐儿在贾府舞台上的神秘失踪。这些缺陷之文,与天才作书人超世绝伦的作书功底毫不相符。看官们切不可受众多正读、正解《红楼梦》的研究者误导,浅显认为这是作书人十年批阅、五次增删的疏漏。其实这是伟大的作书人,为隐写历史而有意为之。因此,对书中行文的某些看似错误之处,尤应留心,反复研读思考。

第五,多留意时间提示。《红楼梦》很少有时间描写,但凡有时间,必隐藏着作书人的重要意图。如第十一回文末,有“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之句,这里便是解开书中反面之史的钥匙。再如四十八回,作书人借平儿之口讲述了一个石呆子的故事。该回开篇,作书人写道:“展眼已到十月……”而平儿的话第一句就是:“今年春天,老爷不知在那个地方看见了几把旧扇子……”解读之后发现,石呆子所隐的人物姓氏,正隐在这春秋之间。

总而言之,《红楼梦》不是一般的小说,而是“一声两歌,一手二牍”的奇书。该书有多种读法,正读、正解法即读宝、黛、钗等人的情感瓜葛和贾府的兴衰成败,这是两百多年来长盛不衰、约定俗成的读法。如今看来,这种读法,对红学之谜来说,只能解出某些细枝末节,要想完全揭开作书人所隐之事,必须用反读反解之法。以批书人的批注为钥匙,跳出小说的窠臼,去探索书中布下的重重迷局,读出作书人用十年心血隐写的历史真相。这才是真正会读此书,会解此书,是作书人和批书人的共同期待。

同类推荐
  • 狼的故事

    狼的故事

    本书由几十个独立的“狼故事”组成,首次破译了关于狼的诸多密码。
  • 瞿秋白文学精品选

    瞿秋白文学精品选

    本书收录了著名散文作家瞿秋白先生的众多文学作品,其中包括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共计20余篇。读者能够从作品中,窥探到一位二十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知识分子在追求真理和探索中国光明未来时的心路历程。
  • 海外寄霓君

    海外寄霓君

    本书讲述了朱湘于1927年留学美国,1930年没有拿到学位就回国了。他在美国期间,给妻子刘霓君写了90封情书,每一封信都有编号。在这些情书中,他写谋生之艰辛,为钱所困的尴尬,更多的是如水的柔情,有日常生活的关照叮咛,夫妻间的体贴呵护。读之温暖。
  • 百年沧桑

    百年沧桑

    这是一部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散文集,该书按照时间顺序,收录了自晚清至今,六十多位文人志士的经典力作。从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秋瑾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鲁迅的《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到李大钊的《新的!旧的!》、陈独秀的《新青年》、方志敏的《清贫》,再到萧乾的《看待二十一世纪中国》、韩少功的《笛鸣香港》、王昕朋的《山神的女儿》……该书展现了中国梦的蜕变:从精英们骨感的理想,最终成为每个人丰满的现实。
  • 折射的光斑

    折射的光斑

    《折射的光斑》由戴子著,这是接地气而又厚积薄发的作品。作者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对故土挚爱的情愫在审美创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戴子有历史书记官的气象,春秋笔法,不遗忘,不遮蔽,表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戴子写的虽然是成都,但一花一菩提,一叶一世界,我们感到的却是世纪沧桑和整个当代社会的历史性变革。
热门推荐
  •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这是抗日战争中足以令每一个中国人自豪的事件,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对抗战做出的卓越贡献之一。《细节见证历史·抗日战争》之《百团大战》着重从中国抗战最艰难时期的大背景——1940年的中日对峙态势、国际局势特点和中国国内形势出发,来进一步凸显百团大战的意义。正面战场四次会战的失利,令中国民众抗日士气受挫;由于看到抗战胜利的可能性大增,蒋介石认为日本迟早必败而又动起反共的老念头……在这种形势下,百团大战打破了“囚笼”,鼓舞了士气,表达了决心,也击退了国民党的反共企图。百团大战就像一把剑,划破了日军的“囚笼”,也划破了笼罩在中国抗日军民头上的阴霾。
  • 君临神纪

    君临神纪

    李君鹤的女友辛芸瑶突然失踪,寻找中得知与未知世界神纪的神秘组织不落魔域有关,为了救回芸瑶,李君鹤在莫琪琪等人帮助下历经磨难,在前往神纪寻找芸瑶下落时,发现了不落魔域正在进行灭世计划,人类世界和神纪人的末日悄然来临。
  • 北樵山杀人案

    北樵山杀人案

    尸体是村里一个放羊的叫丁老四的发现的。丁老四当时“呀”地暗叫一声,跟个京剧武生样,一个倒栽葱打岩石上摔将下来。手里的旱炯袋甩出去十几米远,火星四溅没入一蓬带着露水的芭茅草中。丁老四摔下岩石顺着山势一路翻滚,衣服撕扯得稀巴烂,东一块西一块挂在身上。胳臂手掌腿和膝盖拉出一道道的血口子。滚到半山腰才爬起来,没命地往村子跑,跑到村口才喊出声来:杀人……杀人……杀人啦!北山又叫樵山,山不高,山势险峻,连绵百里。山上怪石嶙峋。除了一窝一窝石头,整个山都被蒿草和灌木覆盖着。山上历来是埋人所在,坟头稀稀落落掩藏在灌木丛中。
  • 我的动漫奇幻之旅

    我的动漫奇幻之旅

    韩云汐上一秒还在残酷的修仙界挣扎求存,下一秒居然穿越到了《樱桃小丸子》的世界,成为了小丸子的同班同学美环花子,本以为这一生可以活得简单一点,可是为什么她家亲戚都那么特别?铃木园子、阿笠博士、酢乙女爱、大道寺知世怎么全都来凑热闹了?这样的生活怎么可能简单的起来呢?
  • 帝凰:誓不为妾

    帝凰:誓不为妾

    传闻他神秘莫测,江湖上从未有人活着见过他的倾世容貌;传闻他冷艳无双,武功高绝,手上鲜有一合之敌,所杀之人不计其数;传闻还说,他家后花园中的玫瑰,都是每日用鲜血浇灌,方能红的那般绝美。而她,是大魏王朝有史以来,唯一一位荣登进士科三科榜首之位的女子,文采武功,冠绝天下。且看她如何周旋美男身边,浅笑之间,撩拨了他们的心弦。攻城掠地,她战无不胜;吟诗作对,她出口成章;商谈国事,她屡出妙计。若说这天下间还有什么事,是她不知道的,那恐怕就只有男人的心思了,尤其是这群美男们的心思。她明明谈不上绝色,身材说不上曼妙,为什么这些臭男人,就像赶不走的苍蝇,缠的她不胜其烦。本文是一个女人步步为营的奋斗史。
  • 我和我的人性

    我和我的人性

    不太确定人性究竟能被我解读到何种地步,只想随便聊聊,那些我看过得我想发脾气的残缺人性。
  • 重生之神奇姻缘

    重生之神奇姻缘

    一男子走到斐瑞摊前道:大师,算姻缘。斐瑞摸了摸不存在的胡须慢悠悠的说:emm,你嘛…天生孤煞星,没得姻缘。男子轻笑,迫身而下勾起斐瑞的下巴说:可是大师,媳妇就在眼前,哪里见的是孤煞星呢?(双洁1V1男强女强女扮男装)
  • 两世,只为等你

    两世,只为等你

    年轻的西点师叶琪因为和竹马周巍的一个误会,远离家乡,独自出国,再回来时,离奇穿越,遇到前世的竹马,前世的他们会发生这样的碰撞,现代的他们结局又如何呢?
  • 收养、赡养与财产继承

    收养、赡养与财产继承

    基于婚姻、血缘(出生)和法律拟制(如收养等)而形成的亲属关系,是存在于人类之间的一种最亲密的关系,对于构建和维系社会结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亲属之间关系的相处既是最普遍、最温暖的,也是最微妙、最复杂的,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处理不好容易出现裂痕、影响和谐。
  • 没有错的花

    没有错的花

    柳千金有一个竹筒,每当有客人上门的时候,柳千金就会抽出一支竹签,再留下客人带来的一万两黄金。而当该解决的事情解决以后,竹签又会回到他的竹筒里面。这七支竹签就是名动天下的“寂寞七杀”,七个杀手。所以,这是一个关于杀手的《悲歌》故事。那个扶桑人要把那幅画带回他的国家去,但他不该杀了阻止他夺画的老画匠,更不该杀了去救老人的姑娘。将情人葬在了《敦煌》后,他去寻找传说中的刀圣,求他传授绝世的刀法……传说江湖上有两柄兵刃最可怕,一柄是从未败过的剑,还有一柄是谁也没见过的刀,《放手江湖》,其实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但不变的是心中所看重的情义,人在不在江湖又有什么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