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23900000034

第34章 万水千山总关情

令项羽始料未及的是,处理掉那二十来万累赘的秦军后,他们前进的速度并没有因此而变快,相反变得更加裹足不前了。因为当时坑杀二十万秦军的事还处于瞒报阶段,关中一带的人大都不知道。面对这样一支威武雄壮之师,天下百姓无不翘首以待,项军所到之处,闻风来投的人络绎不绝。虽然坑杀了二十多万人,但项羽很快又在路上捡了二十来万人。

此时,函谷关上旌旗飘扬,不是大秦的旗帜,而是楚军的大旗。城头换大旗,这意味着什么?项羽这才知道,原来自己的结拜兄弟刘邦已先他一步到达了关中。

令项羽更惊讶的是,他这支成功打败秦军主力的威武之师、胜利之师,非但没有得到欢迎,反而吃了闭门羹。

“开门!”项羽心中不快,拍了拍马独自到城门边一声怒吼。他的话音刚落,突听“嗖”的一声,一支长箭有气无力地落在他身前。

“沛公有令,没有他的同意,任何人不得入内。”一名将军模样的人站在城上威严地说道,显然刚才那一箭就是他射给项羽示威的。

“可恶的刘邦,欺人太甚,给我拿下这座城再说!”项羽一声令下,手下几十万士兵便如潮水般向城边涌去。城上的守军本来就只有区区几千人,因此,项羽不费吹灰之力便进了城。

进了城,项羽的余怒未消。今天吃的闭门羹令他怒气冲天,他非要找到刘邦,把他碎尸万段才解恨。这时,负责四处搜集情报的人派上用场了。他们找到了刘邦所在的准确位置——刘邦的大军并没有在咸阳,而是驻扎在灞上。

咸阳近在咫尺,灞上也近在咫尺。先去咸阳还是先去灞上,项羽为难了。

去咸阳是因为那是秦朝的老窝,是他一直想取而代之的地方。去灞上就是去找刘邦算闭门羹的账。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在还没有搞清事态之前,项羽也不敢乱来。于是,他听从范增的建议,先在鸿门扎下大营,站稳脚跟再说。

是夜,项羽和将领们激烈地讨论刘邦真正的目的。这个问题一出,众将领纷纷畅所欲言。有的人说他是怕大王,有的人说他是想独取关中,有的人建议项羽让楚怀王来做主,还有的人建议他先给刘邦一点颜色瞧瞧。

正当众将领说得唾沫横飞之际,门外的卫卒带了一个人进来,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派来的使者。使者带来了曹无伤的亲笔书信:“沛公已把秦王宫所有金银财宝占为己有,他下一步就是想当关中王啊。”

范增发话了:“刘邦原本是酒色之徒,但到了关中后,百姓送来的财物他不接,如花似玉的女人他不碰,看来他已怀有远大之志。再说我曾请人看过他的相,说他有天子之气,这样的人留着后患无穷,得抓紧时间干掉才是啊!”

“他想跟我争关中王?”本来就对闭门羹事件耿耿于怀的项羽终于发飙了。他令使者转告曹无伤,明天攻打灞上,叫他做好内应的准备。

是夜,项羽手下的革命军磨刀霍霍,只待天一亮就杀向灞上。

刘邦手下的左司马曹无伤深夜派人来访项羽,定下了里应外合的绝妙之计。再加上当时项羽和刘邦的军事力量对比实在太悬殊,结果似乎毫无悬念了。然而,正在这个关键时刻,站出来一个人,他的出现不经意间改变了这一切。他的名字叫项伯。

项伯是项羽的亲叔叔,现任左尹一职。曹无伤来项羽这里,项伯却到刘邦那里去了。你来我往算是扯平了。

其实曹无伤来投靠项羽很容易理解,项羽的兵力是刘邦的数倍,论实力明显项羽高出好几个等级。曹无伤不傻,自然不会跟着刘邦走向穷途末路,转投明主才是明智的选择。如果说曹无伤的举动太正常不过了,那么项羽的亲叔叔项伯的举动就太不正常了。那么,项伯为什么要胳膊肘往外拐呢?

其实,他去刘邦那里不是背叛项羽,而是去叙旧,因为他和张良是故交。那么,项张二人的这段“旧”是从何而来的呢?

项伯原本是江南一名小县吏。后来有人瞧不起已落魄的项氏家族,总是耻笑和唾骂他。那时候的项伯年轻气盛,怒而拔剑杀了那人。从此,他踏上了漫漫逃亡之路。后来,他逃到下邳时,与同样隐身于此的张良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人一见如故,项伯便在张良的小屋里落了脚,直到项梁和项羽起兵的事传来,他才告别张良去参加项梁的革命军。后来,张良也追随刘邦革命去了。

项伯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他和张良的情义是很深的。两人虽然没有结拜为兄弟,但早已胜似兄弟了。此时,项伯自然不肯让张良白白等死,于是连夜来劝张良快逃。

张良一听,虽然心里瓦凉瓦凉的,但脸上却不动声色。

“我是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的,一直送到了这里。此时沛公有难,我如果选择一走了之,太不仁义了。因此,走之前,我必须跟他打个招呼。”张良说着入内去找刘邦了。

刘邦正在做他的“关中王梦”,听了张良的报告,顿时梦破了,心碎了。

“沛公,是谁给您出的馊主意,扼守函谷关,不让项羽等革命军入关的?您扪心自问下,凭我们的实力,能抵挡住项羽的进攻吗?”

面对张良的咄咄逼问,刘邦冷汗如雨。他毫不隐讳地告诉张良这是鲰生出的主意,并表示自己不是项羽的对手。

“这是我的失策,是我错了。如今,你可有何应对之策吗?”刘邦焦急地问道。

眼看刘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错态度良好,大有改过自新的架势,张良也就没有再为难他,马上向刘邦献上一计。

“现在您唯一的救星就是项伯。”张良语出惊人,刘邦洗耳恭听。张良走上前去,与刘邦耳语了一番。刘邦的脸色顿时由阴转晴,仿佛在黑暗中突然看到了曙光。

张良计谋已出,接下来就该看刘邦的表演了。他们使出的是刘氏独特的三板斧。

第一板斧:拜把子。

刘邦在张良的陪同下,来见项伯。一见面,他就像对待相识多年的朋友似的,与项伯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并且口口声声地直呼项伯为大哥。项伯受宠若惊,只能默认了这位从天而降的小弟。那一瞬间,他的心里肯定在想,被人崇拜的滋味就是爽歪歪啊!

第二板斧:结亲家。

象征性的礼节到位后,刘邦马上向项伯提结为儿女亲家的事。项伯盛情难却,只能默许了这桩主动送上门来的婚事。那一刻,他的心里肯定在大笑,被人追捧的感觉就是喜洋洋啊!

第三板斧:喝喜酒。

把子也拜了,亲家也结了,刘邦大手一挥,马上上美酒,并美其名曰共同欢庆。项伯喜出望外,只能接住了那一杯杯琼浆玉液。那一刻,他的心里如痴如醉,被酒精麻醉的感觉就是乐哈哈啊!

爽了,喜了,乐了,该是刘邦亮剑的时候了。这时,刘邦充分调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开始了长篇演说。

“防贼甚于防川。”刘邦娓娓道来,“我无意与项王为敌,一切的一切都是误会。我之所以派人守函谷关,不是为了防项王,而是为了防贼啊。我无心为王。我入关中,丝毫都不敢私自占有,所有公共财产都登记入库,为的就是等待项王的到来,为的就是献给项王啊!我与项王同样是革命军,怎能因为一点小误会而自相残杀,那岂不是会被世人唾骂和耻笑?”

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刘邦在演说的过程中,还加上了肢体语言,而且说到伤心处,还声泪俱下,其泪晶莹剔透,悲恸欲绝,其情感人至深。

通过三板斧的洗脑和演说的攻心,项伯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项伯了,他成了刘邦的“小三”。他只有一条路可走了:极力劝说和阻止项羽不打刘邦。

刘邦毕恭毕敬地把项伯送到大营外时,喃喃地说:“大哥……呃,亲家,麻烦您帮我给项王带句话,就说我明天一大早亲自去他营帐里道歉。”

项伯回去后直接找到项羽。

“我刚刚去了沛公军中一趟。”项伯坐下后,直言不讳地告诉项羽,他去刘邦那里找过好朋友张良,说是不想眼睁睁看着当年患难之交的朋友白白死掉。当然,他省去了刘邦“安抚”他那一段。

项羽早就听说过张良是个人才,忙问他把张良带来了没有。在他的潜意识里,刘邦那一点兵太微不足道了,张良的归顺才是他想要的。

项伯这时充分发挥了从刘邦那里学来的编故事能力,说张良不忍两大革命军因误会而自相残杀,说刘邦并无称王之心,曹无伤不过是为了自己能升官发财,才极力造谣说刘邦的坏话。然后,项伯还解释了函谷关的闭门羹是刘邦的无心之过,是为了防贼才设的。总之,一切都被他说得合情合理。

项羽听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显然是在判断项伯话里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项羽是项伯看着长大的。项羽的那点花花心思逃不过项伯的眼睛。眼看项羽有犹豫,他马上灌下了最后一剂猛药。

“沛公如果不先攻入关中灭了暴秦,将军怎能如此轻松地挺进关中呢?他是有功的啊!如果我们灭了他,那就是不仁不义。这可不是明主所为啊!”

项羽终于点头了,他完全相信了项伯的话。于是,第二天早上,众士兵整装待发时,项羽却突然说:“这一战,咱不打了。”

张良,想不佩服你的人脉都不行;刘邦,想不佩服你的口才都不行;项伯,想不佩服你的愚昧都不行;项羽,想不佩服你的智商都不行。

历史就这样被这四个人决定了。鸿门宴,成了刘邦和项羽政治斗争的决战场。

同类推荐
  • 乱世文宗洪迈

    乱世文宗洪迈

    本书应该说是一部洪迈传论。其前七章是以洪迈的生平为纲,阐述洪迈生命的各个重要时期最为重大的事迹,涉及时代、文学审美观、治世观念、历史观,可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而清晰的洪迈评传;其后二章《容斋随笔》、《夷坚志》则是对洪迈在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的综合评价了。如果有人想对洪迈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读一读此书必定会得到很大的满足。
  • 章炳麟传

    章炳麟传

    戊戌政变前,他是主张改良的。戊戌换败后的第二年,他在上海参加唐才常发起的“张园国会”,头一个站出来剪去辫发,立志革命,为了革命,他多次被捕入狱。一本撰写章炳麟一生的书籍。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老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 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季羡林忆清华”;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评北大”;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
  • 新中国刑法的拓荒者:马克昌传

    新中国刑法的拓荒者:马克昌传

    本书记述了马克昌先生风云坎坷以及光辉灿烂的一生。他在少年时代志向远大,考入武汉法律系后,在专业上刻苦专研。因成绩优异被留校,从此开始了他为武大、为中国刑法界奉献的一生。在为“四人帮”的辩护中,他体现了一位法律工作者应有素养和职业道德。他以深厚的学养、广阔的视野、不计得失的胸襟让业内人叹服。在对后辈的爱护、提携方面,也体现了一位老者的大公无私和不求回报的高尚品德。
  • 历史的踪迹与思考

    历史的踪迹与思考

    胡亦民同志提供给读者的这本《历史的踪迹与思考》是一位革命老同志几十年风雨历程的生动记录,正如亦民同志所说:“不是自传,也不是无所不包的回忆录,仅仅是自己走入人世间以来80年人生历程的踪迹与思考。”这是一本不同于一般回忆录的独具特色的书,它透过书中辑录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稿、书信、诗歌,清晰地勾画出亦民同志几十年的战斗、工作和生活面貌,使我们看到,亦民同志一生的战斗历程,是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紧密相联。
热门推荐
  • 君舞九霄

    君舞九霄

    那天心碎了,然后,我,莫名其妙的就来到了这个世界。我,不可思议的多了两个红颜知己。我,鬼使神差的灭杀了仙人的大舅。我,扬眉吐气的成了传说中的仙人。我,猝不及防的站立在了苍穹之巅。我,君临天下后很久很久的又一个。那天,梦醒了,然后,我,找到了回家的路。
  • 超氪金玩家

    超氪金玩家

    熊猫和肉猪,一样体型,一样好吃懒做,为何一个被宠,一个被捅?或许人生就如一场游戏,游戏“皮肤”先了解下!所以……氪金吧!少年!【叮——任务提示:今日氪金未达标准,若无法完成任务,玩家将被抹杀。】
  • 温病正宗

    温病正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篮坛第一妖孽

    篮坛第一妖孽

    一个在贫民窟长大的华裔,于2003年白金一代进入联盟,兼具黄种人的灵性和黑种人的爆发力,而且还有一个球爹。他的选秀模版本来是皮蓬,但硬是把自己打成了罗德曼。因为马布里的关系来到菲尼克斯,而又因为纳什的到来逐渐兑现自己的天赋。当他从一个防守专家打成了联盟炙手可热的超级得分手之后,同年进入联盟的状元詹姆斯不得不提前做出决定一。
  • 间谍先生:暗杀名单

    间谍先生:暗杀名单

    惊动世界四大情报组织的间谍小说大师福赛斯!福赛斯在英国军情六处秘密工作二十多年,6岁开坦克,19岁成为战斗机飞行员!他对世界各国的间谍手法了如指掌,是美国中情局、以色列摩萨德重点关注对象!同时,他也是爱·伦坡奖得主,8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累计销量超7000万册! 间谍的世界,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英美接连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随着调查深入,幕后主使“传教士”逐渐浮出水面。“传教士”不断通过网络视频向信徒施加个人意志,用扭曲的教义号召他们给美国全力一击。他的话极具煽动性,越来越多的信徒自发成了人体炸弹。“追踪者”奉命暗杀“传教士”。然而,“传教士”如幽灵般活在网络中,从未露出真正面目。“追踪者”知道的是,目标有一双琥珀色的眼睛……
  • 卧牛岗

    卧牛岗

    《卧牛岗》讲述了富家子北秦双喜探家途中误入匪窝,与匪首之女玉凤一见倾心,卧牛岗上情意绵绵。秦掌柜得罪恶绅,恶人勾结保安团,秦家惨遭灭门之灾,卧牛岗上血雨腥风,玉凤逃命途中又救双喜。两个失去亲人的孤男寡女三上臣牛岗,誓与恶势拼争到底……
  • 魔帝之纵横三界

    魔帝之纵横三界

    寒门小子,误入魔界,且看他义服三山怀大志,勇闯金塔显胆气。敢上九天揽月,可下阴司救母,数年间,便铸就一生辉煌。可喜!唯有栖凤得君笑,天涯共双双,叹金灵,多情却比无情苦。可叹!
  • 望世图

    望世图

    千年前,有一人登仙,曾言:修行之道即是忘世一途。忘世一途绝尘缘。
  •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这是一本有关生活和生活方式的书。做一份喜欢并能养活自己的工作,然后休息,享受大自然,读书,听音乐,泡茶,和朋友们一起做手工,爱周围的人……是本书对美好生活的诠释。这是一本让活得太仓促的人重新发现美好生活的心灵修养书。慢下来,不要急,让灵魂跟上你的脚步,享受生命的从容盛开,让活得太仓促的自己,重新发现平淡生活的柔美诗意。把时间浪费在自认为美好的事物上,相信所有微小的细节才是生活的本质。愿你能向生活摆出喜悦的姿态,能把梦找到,能过得更好。
  • 和南怀瑾一起读《孟子》

    和南怀瑾一起读《孟子》

    孟子的智慧始终激励着人们去做一个大丈夫,秉持浩然正气,挺立于人世间!他勉励人们忍受艰苦的磨练,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中前进;他为人们树立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榜样;他积极传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崇高理念。本书采撷南怀瑾先生的智慧,对《孟子》一书中最深刻、最独特的思想进行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解读,带领读者走进孟子的世界,品味经典的魅力,进行一次心灵和思想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