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98600000005

第5章 绘画(1)

近年我间或偷偷画画,已不敢自称是“画家”:绘画快要成为我的记忆么?以下几篇稿子多是记忆,并非谈绘画。绘画与绘画圈,是两回事,好在我终于渐渐出离圈子,闲谈绘画。其中,两篇涉及民国,两篇涉及上海。簇新的上海,也愈发健忘,而沪地旧友,相形见老,逸飞没有了,谁想到呢。他提醒我:走出绘画或固守画室,是为两难,虽然在他在我,这是不同的两难。

自我的纪念[1]

这本图册中的八位上海画家,八十年代后多半离开上海,星散异地:孔柏基、魏景山、夏葆元、赖礼庠、韩辛、我,远去美国;林旭东移居北京,唯黄英浩留在沪上——我们彼此结交,时在七十年代初,2005年再度聚首作画,其间三十多年过去了。

诸位看见的展览与图册,便是记录这为期一周的“私人聚会”。“私人”之谓,意指我们是一群介于师生、同行之间的老朋友;“聚会”之义,则既非组织,亦没有主张,只为难以遏制的怀旧——岁月荒荒,去国久长,上海是这样的变化着,众人近年陆续回国走动,旧地重逢,尽会谈起往昔的人事,其间果然是三十多年过去了。若有若无的功名,辗转异地的谋生,我们都觉悟过来、经历过来,又怎样呢?现如今,国中的画家与展览比七十年代多得太多了,而我们最可怀念的时光,比来比去,还是无功无名无牵挂的青少年时代,那年代我们什么也不知道,就知道一天到晚画画——韩辛于是率先叫嚷:怎么样,咱们还像从前那样“一起画一次画”吧!

因是这样朴素简单的私意,起初好比闲聊,彼此欣快,然而不认真,未曾择定时间、筹划细节。有那么三项意思倒是确认的:一、地点在上海;二、叫拢老朋友;三、什么意图也不必有,单是找来模特,画几幅画……韩辛原与逸飞熟腻,一出口,逸飞即应诺,时在纽约的葆元、景山、礼庠,人在京沪的英浩、旭东与我,也都先后应诺了,今年年初,便大约有了实行的意思。

4月10日,逸飞忽然病故。那天夏葆元适巧飞赴上海,韩辛早就在沪,而逸飞不治的前一天我也出差来沪,翌日闻知噩耗——仅在一年前,我历数七十年代上海油画精英,写成专文《向上海美专致敬》,现在,我文中忆及的人物不期而至到上海,谁曾想逸飞遭遇不测?4月13日夜间,我们围坐餐馆谈论他的故去,九点多,包间电视播出中央台纪念逸飞的专集……此后,众人“一起画画”的计划仿佛获致切迫而郑重的理由:我们望见了死亡么?这念头说来既虚幻又真实:故友不在座中,允为常态,逸飞若在,此番因故不来亦便罢了,现在他骤然离世,则众人原本封存完好、不意有变的记忆,岂不为之一动,我们不禁要来做些什么,重窥旧梦,弥合往事,况且早有韩辛的动议在。

那夜灯下我们彼此顾盼,个个气色俱佳,尚称顽健,而景山、葆元、礼庠均已年过六十,我与旭东五十开外,韩辛当年最是年少轻狂,今岁也知其天命矣,而他的“知天命”,便是偏要来“举”这不事之事——5月间,性急的韩辛与众人几番商议,时间定了,6月23日开始;地点也定了,是汪大刚慨然提供他在市西的庞大工作室;闻讯而来协同办展的好事者,是海莱画廊的董玮女士——此事原不在议中,然而顺理成章,亦属美谈——旭东久在北京广播学院供职,有学生在沪,聚会期间的影像记录不在话下……

到得那一天,我飞抵上海,循址登门,一眼望见大画室经已支起八具画架,画架旁每人一方小画案,画案边堆放着整箱的颜料,成沓的画布,另有两具仿明卧榻,两副巨大的屏风,两位人体模特披衣待命……嗜好画画的人还指望什么呢,大家先后到齐了,走拢、握手、上海话,随即散开,各自选定自己的位置与角度,开始排列颜料。忙乱间,我不禁时时四顾,潜意识仿佛在为各人验明正身:葆元、景山、礼庠、柏基、英浩、旭东、韩辛,还有我。

逸飞不在。其实只要我们这帮家伙在,等于他也在。

1971年,景山、礼庠二十八岁,葆元、英浩二十七岁,逸飞二十五岁,我与旭东十八岁,属羊的韩辛,十六岁。

那时景山、逸飞被分配在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葆元、礼庠被分配在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与上海印染一厂,油画遂成业余。1970年前后,这几位美专才子经上海市委宣传部组织作画,借出单位,集中创作,油画巨制《黄河协奏曲》组画便成于当年:逸飞作《黄河颂》、葆元作《黄河忿》;当时任职《文汇报》美术组的英浩是创作组主要筹办人员;礼庠创作的《秋收起义》,面世更早;景山则被借调另一部门作油画《红色娘子军》——我在山沟落户时长期珍藏着这批小画的明信片,在油灯下反复察看画中准确而潇洒的笔触、边线,以为那是“外国人”画的。但我初识景山的记忆是在虹口公园鲁迅纪念馆,隔着馆外篱笆缝,我驻足窥看,有位画家正在窗边画油画,画的是鲁迅到上海。画面上,鲁迅横披围巾,捏把伞,画布前,那画家也是围巾横披,手里一把油画笔,静静地画,我记得看了许久,不知道这位清秀的男子名叫魏景山。

其时我一脸青春豆,与旭东分别在赣南与赣东北山村插队落户,前途茫茫,优哉游哉,一年内总有小半赖在上海,涂抹素描油画之类,边上旋转着三十三转七十八转古典音乐老唱片。韩辛无事在家,隔三差五自行车飙过来,每次必是一大沓水粉画扔在地板上,高声叫道:讲呀!怎么样?提提意见吧……大家哄笑,笑他只为等几句夸赞。

其时我们尚未识得孔柏基老师,他比众人年长,任职上海戏剧学院,七十年代末“文革”收束,我记得他与女儿来我家,热情洋溢,看我的画,也竟带着一大沓自己的风景画给我看:原来他使用油画棒作画,以今天的说法,他是“文革”时期的“前卫画家”,与他的同校同事、日后成名的陈均德一样,从不参加沪上的官方展览。

早早参加过官方展览的倒是年纪最小的韩辛。1974年,江青授意,张春桥下令,上海美术馆举办包括林风眠、丰子恺、关良、吴大羽、程十发、朱屺瞻在内的“黑画展”。韩辛那些野兽派式的水粉风景画,天空画成鲜绿、草木画成粉红,绝对属于革命绘画的异端,于是这位少年的“反动作品”与当年被视为“颓废”的葆元的单色私人组画,及另一位戏剧学院青年教师李山的灰调子风景画,也竟忝列其间——得意啊!那年十九岁的韩辛至今反复申说:在展览会场他与几位著名老前辈坐在同一条凳子上,恭听上海美术官员的训斥与批判。

上海滩七十年代的“美术版图”,大致如下:刘海粟住在复兴路重庆路,颜文梁住在淮海中路新康花园,关良住在永嘉路,林风眠住在雁荡路南昌路,张充仁住在合肥路,吴大羽住在延安中路茂名路。六十年代末,这几位民国遗老才从抄家批斗饱受惊吓,捡得一命,年龄大致是在六七十岁之间,缩在家里,求生等死中等死而求生。景山回忆,他曾受油雕室委派将大羽先生的月薪送过去,主人避不出见,临街大门开扇小孔,家人伸出手来接取工资袋……

美专才子的老师们,年龄大约四十至五十岁之间,周碧初住在新闸路,俞云阶住在太原路,孟光住在思南路……人也给斗过,家也给抄过,毕竟中年,苦得起,1971年林彪事发,1972年中美建交,“文革”乱世形势转缓,大家透口气,始得走动谈笑过日子,晏在家里聚几位学生,画点画。

“文革”是年轻人的时代。上海准官方美术界起用的少壮派便是六十年代末上海美专毕业生:魏景山、夏葆元、陈逸飞、赖礼庠、王永强、邱瑞敏、刘耀真、任丽君……同时,虽非科班出身,身为中学美术教师的青年画家,是七十年代迅速成名的吴健与赵渭凉。任职出版社美编兼创作者的,是六十年代即富声名的哈琼文、沈绍伦、钱大昕和雷雨等几位中年画家。

此外便是一大群“业余油画家”,身份虽叫做“工人”或“知青”,本人都是“文革”前中学高才生,家世大抵是知识分子、文艺人或资本家,名单开出来,有汤沐黎、徐纯中、汪铁、徐文华、许明耀、夏予冰、何祖明、周长江、王申生……年龄再小下去,便是如我辈无业知青迷画画,七十年代初正不知有多少,寻师无门,出师无名,画画的功架尚且眉目不清,唯在闾巷间不成帮派地弄些拉帮结派的勾当,诚然是美术圈外的小鱼小蟹——我与旭东的上海户口早被勾除,年年回返,正宗盲流。江南沪籍分赴各省的“知青画家”,日后在美术界叫得响名字的,计有刘柏荣、沈加蔚、刘宇廉、陈宜明、李斌、华其敏、冯远、李智久、潘衡生、程谷青,等等。

今日美术界小青年,个个专科本科,动不动硕士博士,然而全都自认卑微,抬眼仰看密密麻麻的教授、名流、史论家、策划人,还有一级管一级、一层压一层的美术官员——整个七十年代,情形反过来:我们这群官方美术界外围的草狗个个腰背挺直,目光自信,径直闯进油雕室或各种官方美术机构,寻到要想寻到的人,自报名姓,坦然开口,讨教、结交、做朋友,只要画得不赖,先后便给借调专业机构画创作,堂而皇之参加省市美展或全国美展。

七十年代是无以名之的年代。那是文化饥荒的灾年?是的,然而年轻人要画画,青春于是抵御饥荒。那是文艺极权的盛世?是的,然而年轻人要来往,极权于是激发骚动——青春与骚动并不就是艺术,可是艺术不能没有骚动与青春。那些年,民国前辈见到中青年画家,客客气气;中年画家见到小青年,握手言欢。哪届美展出现哪个陌生的新名字、像样的新作品,即刻交口谈论,自行车骑过去见见:没人有学历,没人在乎学历,然而谁都在乎才气与作品。

北京、天津、广州、杭州、重庆、武汉、沈阳、哈尔滨,七十年代各各聚汇着这样的画家群。我真想知道,各地画家的师友们,可曾依然惦记着昔日的情分?

油画在中国的兴盛,起于民国;民国油画史,几乎便是上海现代美术史。五十年代,共和国美术登场,六十年代,苏联油画全套美学与技法开始统治所有美术学院与整个美术界,及至七十年代,民国那段“上海美术史”早已被遗忘、被切断。

民国的一切属于“解放前”,仿佛古代,仿佛前世。在我记忆中,当年二十岁上下的上海油画青年几乎没有上海油画的记忆:我们完全不知道陈抱一、关紫兰、吴大羽;不知道关良、林风眠原是画油画出身;我们知道刘海粟、颜文梁、张充仁、周方白留学法国,住在上海,但不可能在任何美术展览与画册中见到他们的作品——自“文革”爆发的1966年至1972年,全中国几乎没有画册与画展;徐悲鸿,在我们心目中竟是一位“北方人”,曾经贵为中央美院院长,早已去世,见不到他的画,更休想见到他的人。

在六十年代,向往绘画的少年大致“听说”北京有一所中央美术学院,杭州有一所浙江美术学院,我们“听说”那些遥远而著名的油画家:人在北京的,计有吴作人、罗工柳、董希文、王式廓、李宗津、侯一民、林岗、李天祥、詹建俊、靳尚谊、杜健……人在杭州的,计有倪贻德、费以复、王流秋、胡善余、汪诚一、全山石、王德威、于长拱、肖峰……如果谁曾留心六七十年代全国美展,应该记得广州美院的郭绍纲、唐大禧,西安美院的蔡亮、刘文西,南京艺术学院的苏天赐,北京军事博物馆的高虹与何孔德……我们不清楚他们的年龄与辈分,不清楚他们是一代人还是两代人,在少年人看来,他们全是“老头子”。

“文革”肇始,以上名单在美术界全部消失——那时甚至谈不上所谓美术界、音乐界、文学界,所有文艺骤然终止——年长的画家私下语告:林风眠获罪被捕,判刑入狱;侯一民、肖峰被轮番批斗殴打,几至身残;董希文、王式廓同在1973年郁郁病故——当我们在初习油画的年龄(平均十四至十八岁),国中不再有名师能够教导我们。1970年我下乡落户时,“文革”爆发经已四年。我曾跟随中学启蒙老师、毕业于“行知艺专”的章明炎先生学画毛主席像,初识油画。当我告别上海之际,我的确切的知觉,是不知道此后去哪里获取美术的知识:所有美术学院都被关闭了。如同战争初起时没有人预知何时停战,“文革”初起也没有人告诉我们:美术学院的校门何时将重新开启——小小的绘画圈,在六十年代末处于“历史的终结”。

这就是所谓断层。断层的彼岸,民国遗老、共和国第一代画家,一律销声匿迹,断层的此端,我们长大了。此后,我们的作为倘若也竟能够被称为历史,这历史就在七十年代初刚刚开始。

同类推荐
  • 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太阳的芳香:巴尔蒙特诗选

    太阳的芳香:巴尔蒙特诗选

    本书是俄罗斯白银时代诗人巴尔蒙特的诗歌精选。在诗歌创作中,巴尔蒙特不懈地追求音乐感,在诗句结构、音韵节奏、语言锤炼等方面锐意创新,从而为推动俄罗斯诗歌的进展作出了贡献。巴尔蒙特的许多诗篇,抒发了两个世纪之交社会动荡时期知识分子的彷徨与苦闷,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良知,但是无力改变社会现实,只能发出孤独的哀叹。译者根据巴尔蒙特的诗歌主题编选这本诗选,共分为八辑。本书是“诗歌俄罗斯”系列的第四本。
  • 文学批评学

    文学批评学

    文学思潮、文学文体和文学经典三大理论问题,呈现了文学批评学或批评解释学的内在思想结构。通过对“为何批评”和“如何批评”问题的深入追问,通过具体的诗歌、散文和小说批评的范导性实践,通过“如何成为批评家”的诸多奈件的理论确证,本书变得极富思想操作性,并且具有理论解释力。从文学思潮出发,作者探讨了文学思潮与批评思潮的成败得失;从文学文体入手,作者特别强调诗歌、散文和小说批评的独特性,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文学批评的自由思想价值;从文学经典出发,作者建立了开放性的文学经典观,为先锋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双重经典体认进行自由立法。
  • 玫瑰庄园

    玫瑰庄园

    这是一部表达中国家庭史诗的创作,将笔触延展到了一个家族风云变幻的咏叹。诗中的主要形象角色,则是祖父和五位女性,也即诗之第一人称的五位“祖母”、庄园主人的五房妻妾,以及他们的子孙。整首诗的叙述,围绕着这座旧式庄园和诗中设置的人物的生活与遭遇展开,时代之变迁,社会之翻覆,命运的跌宕起伏,在诗中一览无余。形式上也做了创新,八十首短诗,六节四行,二十四行一首,文风细腻稳健,彰显出更高的艺术追求。
  • 秋天的颂辞

    秋天的颂辞

    朔州,东望北岳,西邻黄河,北抵塞外,南扼三关。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雄阔与悲壮,丰富与神奇,浑然一体。凝结塑造出独特的史前文明文化、边塞军事文化、民族融合文化、商旅边贸文化、佛教古建文化和绚丽的塞上风光。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未来弦世界

    未来弦世界

    D3弦上的一次共振,就像是一曲嘹亮的协奏曲,懵懂无知的人类文明还未听到宇宙的弦外之音,那些宇宙外的异文明便蜂拥而至,但人类并非待宰的羔羊,那位无名的保护者依旧如黑暗中的光芒,散发着不可逼视的光芒……
  • 修真狂女之星帝崛起

    修真狂女之星帝崛起

    她,本来自中国第一修真世家,却因父亲被大伯陷害被抓,全家落难到一个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屋。在躲避追杀的过程中,哥哥功法被废,全身经脉尽断,手筋脚筋皆被挑断,妈妈在重伤的情况下救哥哥,最后虽为哥哥续了手筋,也因功力被耗尽,最后成为一名普通人。她,发誓要夺回属于他们的一切,所以她在不断的变强。最终,当她站在世界最顶端时,却发现原来她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她,真正的身份竟是浩瀚宇宙中,苍山帝国圣特兰斯星域,苍山帝国六大家族之一,圣特兰斯家族的第三代继承人。宇宙中,强者无数,除了有毁天灭地的高科技产物,还有强大到轻轻一挥手就能毁掉一颗星球的异能修炼者。在浩瀚的宇宙,各种族最崇拜的不是高科技,相反却是自身实力的不断提升。且看她,凯拉.圣特兰斯,如何在浩瀚的宇宙,创造属于她的宇宙帝国,成就令人闻风丧胆的巅峰之路。让宇宙众多种族,各方主宰,都臣服于她——大帝凯拉.圣特兰斯。本文秉承没有最变态,只有更变态的宗旨。誓要将妖孽行为热血到底!本文以浩瀚的宇宙为背景,主要为异能修炼者。异能包含幻术、魔法、武者、药剂师、创造者、血脉、传承、空间、时间、法则、元素等。领养区:亲亲“安静守护你”领养“凯拉”亲亲“斷翼天使紫”领养“李天逸”亲亲“云影悠然”领养“段如轩”亲亲“hecate林”领养“毁灭缠藤”亲亲“甜蜜灬小薇”领养“卡特”亲亲“血傲然”领养“作者雪雪”亲亲“moommii”领养“青渊”推荐雪的完结文:《缚魔》:《穿越之沦为绝色祸天下》:《吻火》:友情链接:柳一一的《激战女神》秦随风的《极品相公随风舞》水国萱草的《破神》火凰的《蓝魅》炫音的《血灵神》帝九鸢的《云傲天》曲殇的《逍遥鬼帝》潇潇慕雨的《紫降异世》炫音的《魔疫》火凰的《小姐莫轻狂》筱天天的《夜天盛世》
  • 母亲去世之后(小说)

    母亲去世之后(小说)

    我总在想,张彬偷麦子的事,母亲她当真没有一点感觉?如果有感觉她替张彬说话岂不成了一种交易?如果没感觉就能排除不是一种交易么?她那么肯定是李福干的,是不是像我查找口袋一样更多地是出自希望和想象?她逼迫哥哥考大学,除了对知识的信赖,是不是知道哥哥发现了那件事情?她为什么要做那种事情,是由于女人的本能还是由于对一个有知识的工作组长的真心喜爱?
  • 飘(全集)

    飘(全集)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前夕。生活在南方的少女郝思嘉从小深受南方文化传统的熏陶,可在她的血液里却流淌着野性的叛逆因素。随着战火的蔓廷和生活环境的恶化,郝思嘉的叛逆个性越来越丰满,越鲜明,在一系列的的挫折中她改造了自我,改变了个人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成为时代时势造就的新女性的形象。
  • 鉴魂香

    鉴魂香

    陆小柒一个勤勤恳恳的程序员,不幸失业,几经波折竟然成为了一个闹市里远近闻名的神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还拥有一众女粉,疯了疯了这个世界。而这一切都源于自己神秘的嗅觉,故事的开始是从遇见一条奇怪的狗开始的。
  • 两垣奏议

    两垣奏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恩仇蛊

    恩仇蛊

    说什么善恶有别,讲什么仁义道德,从前仁善,这世人都要欺我!如今我只为自己而活,为我的爱人而活,又有什么错?这江湖到底是谁的江湖,这善恶又是怎样的。谁又说的清呢?
  • 跨世英雄

    跨世英雄

    在写实的社会背景下,面对国家机器的铁拳,以及并不能仅用拳头来解决的政客与军队,作为一个拥有顶级单兵战力的个体是怎样一种体验?
  • Let's Get This Party Started

    Let's Get This Party Started

    Let's Get This Party Started is a guide to more than 15 parties you can throw for your kids that are inexpensive, wildly inventive, and fun. Each party includes two crafts, one game, and one recipeall of which you can put together with your child. Author Soleil Moon Frye also offers countless tips and ideas that will inspire you. Among the thematic parties featured in the book are the fairy party, the pirate party, the movie-on-the-lawn party, the camp party, the '80s party, the rainbow party, the Halloween party, the luau, and many more, captured in gorgeous and colorful images by Frye's brother, photographer Meeno. Timely and fun, this book is a must-have for parents who love entertaining with their kids. Praise for Let's Get This Party Started: Quality children's party books are high in demand, so this may be a welcome resource for families with young children … Recommended."Library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