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98600000004

第4章 岁阑闲谈(3)

你希望被艺术史如何记录?

陈:我被我们寒碜的当代中国艺术史——假如那也能够被称作艺术史的话——抬举很久了,当初完全出我意外。所以我回国后几乎不参加展览,那些展览上午开幕,下午就开研讨会,当天写进“艺术史”。

哪些大师及作品令你难忘?

陈:长串的名单。我不能单举几位。我甚至替我热爱的大师惋惜,譬如十七世纪的巴赫肯定没听过十八世纪的莫扎特;十三世纪的赵孟頫无缘看一眼十六世纪的董其昌;汉代的司马迁不认得民国的鲁迅;英国的拜伦不晓得大唐的李白;沙俄时代的托尔斯泰不晓得雍正年间的曹侯……这真是千古冤案。

你希望自己的心灵史如何书写?

陈:请原谅,我不懂什么叫做“心灵史”。谁想出这个肉麻的词?

你自己的英语怎么样?那些年在国外,“英语淹没了我”?如果说艺术是有共同语言的,国内艺术教育却受限于英语,这是一种讽刺吗?你的学生英语政治就那么差吗?

陈:我的英语会话能力还过得去,读、写程度恐怕相当于纽约路边的叫花子。翻译倒不很难,靠字典。亲自译过两三回,才明白譬如英译中,不是考验你的英文,而是中文——我的中文不很差。

我工作室两位博士生英语相当好。别忘了,英语不过关,他们根本进不来。只是他们能不能成为好的艺术家,得看自己造化。他们智商很高,不过艺术不全靠智商:他们知道。

至于“政治”好不好,这话有语病:什么叫“政治好”、“政治差”?

出国后被“英语淹没”,不是指外语环境,而是指异国之感。《战争与和平》描写罗斯托夫夜间偷袭法军,逼近营盘,听对面篝火边传来的交谈全是“外国”语言。他是贵族,会法语,可是仍然有异国感。这种感觉不必去外国,我插队进村那天,忽然发现自己置身于完全不懂的方言,备觉孤单。

所谓艺术的“共同语言”,是指舞姿、节奏、色彩、形状等等,不是指口说与书写的“语言”,文学作品不翻译,没法子成为“共同语言”,急死中国的诺贝尔奖单相思。

国中教育部认定学好外语有益文化交流,这种状况不是“讽刺”,而是“土”,是心理变态——我猜外语考试制定者可能有这么两种人:一类是自己外语不好,所以乡巴佬一样逼孩子,我就听一位艺术学院院长咬牙切齿地说:“我这辈子的遗憾就是不会外语,我非得抓紧外语教育!”另一类是外语好,留过洋,外语之于他们,等于添一份政治权力,这是从前“腐儒”与“酷吏”那种知识专制型人格的基因遗传,极可怕。

我没有资格反对英语教育,可是我诅咒英语考试,那是对所有语言的侮辱。一流的语言学家,譬如编写英语字典的孙复初教授,就明白现在的英语教育整个儿是瞎掰、胡闹、造孽!

请辞清华一事引起的诸多反响,你对哪个有深刻印象?

陈:印象之一: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一位叫做熊丙奇的小伙子,寄来他写的书《大学有问题》,我读了,羞愧难言,跟他细数排列的当今大学教育问题一比较,我的批评太业余了。最近这家伙来劲了,又写了一册同样内容的书,读得我毛发倒立,他要我写序,我战战兢兢地给他写了。

印象之二:深圳一位中学老师叫做刘伟的来京找我,那表情显然给憋坏了,他说你们大学还好啊,有人出来说话,中学小学幼儿园,情况更糟糕。譬如他教了十几年数学,如今却答不出他儿子的小学数学考题,说那数学题出得太刁钻太荒谬了。

印象之三:是收到许多中学生来信(这些信证实了童子的可贵:字迹端正,语文表达比大学生研究生好,因我每年要批研究生考卷),说是看了电视,只为谢谢我替他们说了话(惭愧,我说话时没想到中学生)。有位孩子说她每天只能睡五小时,根本没时间玩,她的同学的姐姐考试失利,自杀了,“如花似玉的一个人,就没了”。

印象之四:一位注明六十多岁的老先生给我来信,很诚恳地警告我:“要当心,你在明处,人在暗处,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我给吓出半身冷汗,而这位自称“老干部、老党员”的老同志谨慎得甚至不具落款,我没法子写信谢谢他。

印象最深是学校领导见了面,笑嘻嘻,亲爱极了,绝口不提请辞的事——我明白了,原来我闹了一场喜剧,百分之百的喜剧。

陈:中立来纽约住我那儿,我陪他看画廊,找画廊,他很明白在外面是什么使人成为艺术家。他早就办了纵容落榜生的班,因为他知道“调皮的”孩子画得好——他自己私下就很调皮。我俩是老江湖了,哪里靠学院这套出道,我很高兴他当了院长,老脾气还在。

当在关于父亲的文章中看到罗中立的《父亲》,当在西藏旅游时看到《西藏组画》,当在餐馆的墙上看到陈逸飞的《浔阳遗韵》,当在电影《向日葵》中看到张晓刚的画,你有何感想?这是艺术的被误解还是庸俗化?艺术应该怎样超越时代和生活?

陈:没什么感想。作品出了你的门,你管不着。

我从不操心艺术怎样超越时代和生活。我的画绝不会被错当成十六世纪的作品,尽管我毫无必要毫无希望地模仿委拉斯贵支的皮毛;我画画时听音乐、吃零食,甚至打电话——我常常误解艺术,所以请大家不要误解艺术家。

提到体验生活时,马思聪说他的《西藏组曲》要真是去了西藏,怕就写不出来,如果你今天去西藏,还有可能画些什么吗?在画“三联画”之前,你说不知一旦不画西藏了该去画什么,转折是如何发生的?你的“图像复制”的理念及代表性作品有哪些?

陈:马老师说得一点没错。可他要是画家,会换个说法,而且我会替他说:我两次去西藏,头一回当作俄罗斯,下一回当作法国。他们说我画出了真正的西藏,可是你要画出“真正的”西藏——或随便什么题材——以我的经验,是得在俄罗斯或法国写实主义那边绕一绕,这才大约知道怎样面对真实,以及,什么是艺术中的真实。

所谓“代表性作品”,是史家、评家、别人、后人评价你的词语。我只是一张接一张画。我总想今后会画得更好,几十年过去了,我会黯然默认某张画可能是我的代表作,你打死我,我也画不出来了。这时,我成为旁观者,时髦的说法,我变成了自己的“他者”。

书籍静物画离我的时间距离还太近,有那么几幅我得意,但不知道以后怎么看。你会变的,一个艺术家不一定了解自己。

看陈燕妮对你的访谈,你的画室在曼哈顿四十二街闹市当中,世纪末的最后一天画室租约到期,那时候是什么生活?对纽约有何认识?对安迪·沃霍和伍迪·艾伦有想法吗?

陈:1985年我在苏荷一家画廊忽然撞见安迪·沃霍,第二年他就死了。九十年代有一天我在古根海姆美术馆外抽烟,瞧着伍迪·艾伦手牵着他那位韩国女友,低着头,慢慢走过。

我非常敬爱这俩家伙,你不能想象纽约没他俩。八十年代艾伦有一电影叫《无线电时代》,讲五十年代布鲁克林的生活,我感动极了:上海的五六十年代也一样啊!那时无线电等于今天的电视机。电影里那些孩子爬上屋顶看对面女人洗完澡抹身子——我们小时候也晒在屋顶上,也巴望能看到啊。

时代广场的画室给了我八年幸福时光,天天画画。交出钥匙那天也很快乐,因为我快要回国了。

在艺术上,你有过什么样的“顿悟”?哪些作品对你产生过震撼?如《最后的晚餐》,《食土豆者》,洛可可的锦衣饮宴,让你目瞪口呆?为何看了《茶馆》丧魂落魄?

陈:“顿悟”没那么神奇而难得。零零星星地,我常自以为有所“顿悟”——好比你忽然头疼、内急、打喷嚏——之后又疑惑、茫然、忘记了。

震撼我的作品太多了,也像顿悟,不敢保证下文如何。同一件作品隔了三十年再看,不一样的。几部我熟读的小说,隔六七年再读,还是感动,但感动的理由、情状,很不一样。

看《茶馆》“丧魂落魄”?原谅我不免用些耸动的词语。最近看新版《茶馆》,两位主角认识——濮哥、何冰——戏散了,后台聊天抽烟,顺带巴结了另几位角儿,看他们卸妆后的脸,虚荣心大满足。要是当年和于是之他们有这交情多棒啊!

《最后的晚餐》在米兰,好不容易寻过去,站着看,神圣极了,可是我酝酿了好久的情绪,还是没给震撼。东西看得多了,我越来越留意大师次要的作品。我久已想写本书,就叫做《次要的作品》,可是那需要一大摊学问,我学问可怜。

“到纽约第一天像当年插队接受再教育”,回国有类似的感受吗?除了媒体作用。

陈:插队、出国,是忽然你给扔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情境。回国不是。你发现这条街全给拆了,可是你知道三十年前那家公共厕所就在你此刻站立的地方。

能说你们是“不但没有中年,甚至没有青春时代”的一代吗?

陈:请随便怎样说“我们”。要是可能,我甚至希望没有老年。

回国五年多,你高兴吗?

陈:当然高兴。你知道吗,愤怒是一种高兴啊!

[1]注释:这篇访谈刊于南方报业集团《名牌》杂志2006年元月号,发表时仅五分之一,现为全文。

同类推荐
  • 郁达夫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郁达夫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乐神

    乐神

    时间(清)咸丰年间。人物罗侃男,20多岁,背哥队柱头,打鼓草哥师,猴戏班班主,能言善歌,幽默风趣,人称活宝。罗草鞋罗侃之父,50多岁,读过私塾,有点文化,以打草鞋卖为业,外号罗草鞋,喜张扬。山桃山中美女,原下河马戏班驯兽员,时值妙龄,能言善唱,性格泼辣,心灵活泛,人称歌仙,罗侃老婆。幺嫂幺站旅店老板,30多岁,乐善好施,行侠仗义,为人豪爽大方。李川平男,40多岁,当地富豪,里长,后升乡长,好色、媚上、心狠手辣。
  • 不寄的信

    不寄的信

    倪匡绝版经典散文集《不寄的信》一直来,不但写各种类型的小说和电影剧本,也写直接表达自己意见的散文和杂文,但是像「不寄的信」那样性质的散文,着重于个人的感受,和男女之间的爱情,关係,却是这两年才开始的。大都发展在一些周刊上,久而久之,也可以汇集成册了。《不寄的信》,是「随想」和「不寄的信」两个散文专栏的结合,发表以来,反应不一,有的对文中的观点,大表赞同,有的,强烈反对。赞成或反对,并不重要,世上没有一种意见,是得到完全赞同的。而这批散文之中,所表达的是个人的想法,几乎对每一件事的看法,都和传统的「道德」的观念相反,但却绝不是有意的反叛,而确确实实,是自己的想法。
  • 成人之美

    成人之美

    我们当然可以爱一个人爱到不要命,但是绝不能爱一个人爱到不要脸。五十七篇文章,来自我们身边的故事,我们的亲人、同事、室友、同学、恋人等等,有爱恨情仇、柴米油盐、现实和梦想,充满人间烟火,是普通、平凡、真实的,同时又是独一无二、色彩斑斓的。我们谈论或者不屑他们,我们羡慕或者嘲笑他们,同时,我们都是他们。暖小团的文章,简单粗暴、一阵见血、犀利、颠覆、有趣、精准、透彻、真诚。书中的数篇文章在韩寒监制的「一个」APP获得无数点赞,《致未来丈夫的一封信》、《致前任男友的一封信》等文章发表时都曾经刷新「一个」app文章点赞数量,成为当时的历史点赞第一名。
  • 语言文学前沿(第一辑)

    语言文学前沿(第一辑)

    本辑共收入论文30篇,其中学术论文16篇,教学改革论文14篇。论文的作者大都是文学院现任教师,也有从文学院调入我校艺术研究院的教师、与教师合作论文的在读或毕业的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收入本辑的所有论文均是在此首次公开发表,可以作为反映文学院教师科研、教学的一个窗口。
热门推荐
  • 历史就是这么不堪(中外宫廷奇闻录)

    历史就是这么不堪(中外宫廷奇闻录)

    历史就是这么不堪于2014年5月5日被新华书目报进行重磅推荐。精选中外宫廷案件中那些超出常规、骇人听闻、曲折离奇的奇案,还原案件经过,在现有有限史料基础上,力争揭示案件真相。由于可参考资料有限,为防止主观臆断,本书会将其他各家看法,在案后一一呈现。对案件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皇帝、妃嫔、重臣)的生平加以介绍,并简介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在文中或文后附加图片和链接。
  • 佛说大自在天子因地经

    佛说大自在天子因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星星别闭眼

    星星别闭眼

    宇宙原本黑暗。自空无之主打破了他的光明之瓶后,缤纷灿烂的星球们大放异彩。它们努力燃烧自己,为了黑暗奉献着自己的光和能。而所有的奉献都只是为了一件事情……
  • Seventeen

    Sevente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枭妻挚爱

    枭妻挚爱

    时亦楠,她以A+级的精神力任职了军部,此事一出惊呆了众人,除此之外她更是太子殿下的未婚妻,成为了宇宙最受瞩目的人。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身体特殊的她不懂隐藏锋芒,不紧成了别人的垫脚石,就连死前都备受折磨。有幸重生,她自当痛改前非,前世那些欺我、辱我之人定让他们百倍还之,而那夺她性命之人她会让他后悔来到这个世上。还有前世让她分外头疼的“敌人”,而现在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金大腿她定要早早抱上。某日某楠被人堵在墙角,“撩完我就想跑,世间哪有这么好的事?”【双洁宠文】
  • 伍行志

    伍行志

    愿明日,江边小筑,煮酒宴宾客。叙人生,描绘故事,共著百姓书。
  • 惶然录

    惶然录

    《惶然录》的作者是费尔南多·佩索阿,编译为韩少功。《惶然录》收集了他晚期的随笔作品,都是一些“仿日记”的片断体……作者被当代评论家们誉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以及“杰出的经典作家”、 “最为动人的”、“最能深化人们心是”的写作者等等。
  • 甜蜜宝贝已到,请签收

    甜蜜宝贝已到,请签收

    林霖:“姐这辈子还就没有为了一个人会痛哭流涕”直到有个人:别做混世大魔王,做我身边的小公主吧!也因此感受到了这世界最悲痛的事。易逸宸:当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我已经把心给了她,你觉得一个没有心的人,还会喜欢上他人吗?
  • 学霸的恋爱潜能

    学霸的恋爱潜能

    一段阴差阳错的穿越,一次情深缘不浅的恋爱。怎奈往事扑朔迷离,一个又一个等待被揭晓的真相,六年前的高中校园,四个人的爱恨纠葛,悄然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