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76400000013

第13章 私家园林

所谓私家园林,其实就是宅院。在我国古代民居中,一方面讲究人际关系,注重伦理道德,宅舍多以对称中轴线分进布局;同时也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文化艺术的需求,多在宅舍一旁造园。园中建筑、林木、池山等,往往不对称,自由布局。这就叫东宅西园或前宅后园。如苏州的网师园、拙政园、留园等,都是如此。

若论我国古代的私家园林,则要数江南的“文人园”境界最高,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之说。甚至皇家园林、寺庙园林等,也多取私家文人园之手法。可以说,中国古代的私家园林称得上是世界园林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一份很有价值的文化遗产。

私家文人园具有高度的形式美。这种园林的布局及构园原则有四:一是“小中见大”,划分景区,每区皆构图完整,各有特点。如上海豫园五个景区,都做到主次分明,虚实得体。二是叠山理水,都有章法,其原则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假山立峰,皆取其真意;池水则做出“来龙去脉”的活水,并且遵循“大池有汪洋之感,小池则有不尽之意”的原则。三是林木,原则为“取其自然,顺其自然”,不矫揉造作。四是建筑物,其原则是与山水林木有机结合,形成变化而又和谐。堂、厅、轩、宅、亭、台、楼、阁以及墙垣、石舫、桥梁等,各不相同,形式多样,但风格统一。

文人之园,最重要的是园林意境。文人构园,其主题思想就在于求得人与自然的理想的关系,所谓“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环境。这里的建筑物,除实用性外,还在于表现人的理想生活。建筑空间通透,与自然联成一体,室内可以操琴奏乐,司棋对弈,或吟诗作画,怡然自得。文人梅园,重在情态,情态来自生活的再现。“小桥流水人家”,时有山石、小径、亭舍,是江南水乡的田园牧歌式的境界,也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品。园胜过画,它不但是立体的,而且人在画中;园胜过诗,“此时无声胜有声”,并且又是那么的形象化。因此,造园者须有诗情画意的修养。优秀的文人园,其景不但有画意,而且有诗情。在此列举几个典型的明清江南园林来赏析。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内的东北,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是御史王献臣的私家花园。占地六十余亩,从私家园林来说,其规模算大的。这里原是一片低洼的积水之地,但园主人却看准了这个地形,建造以水景为主的园林。园以水为主,楼台亭榭多临水而建,整个庭园犹如浮于水面之上,给人明净、幽逸之感。

园名“拙政”,取之晋代文人潘岳的《闲居赋》中句:“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牧养酤酪,以俟伏腊之费,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这是文人自我解嘲。相传初建时规模比现在还大,有三十一景。当时大画家文徵明与园,主人王献臣是好友,曾为此园作记并画图。王献臣的儿子不争气,父亲去世后赌博成性,一夜之间便把偌大一个拙政园输掉了,成为后人的话柄。明代崇祯四年(1631),拙政园东园荒废,被侍郎王心一买去,他叠山理水,建亭造楼,名“归田园居”。拙政园在清代,变化甚多。曾有一段时间做过朝廷“驻防兵将军府”,后来又落入吴三桂的女婿王永宁手中,吴三桂反清失败,拙政园又落入清官府。园景衰败,不若当年。乾隆三年(1738),为清太守蒋菜所有,作了一次大修,园的规模减小,改名“复园”。直到太平天国,李秀成进驻苏州,改为忠王府。太平天国失败,被巡抚张三万改为八旗奉直会馆,恢复拙政园之名,但西部被张履谦割去,取名为“补园”,直到解放后,又并入拙政园。

拙政园之景,以水景为主,园分东、中、西三大部分。从园门进去,先是东园,即是王心一的归田园居旧址。这一部分后来衰败荒芜,一直到解放后,渐渐恢复旧貌,如今已成为一处开朗、明快的园林。中部乃是园的主体部分,水面占去三分之一以上,以池水为中心来构图,临水建有形式不同、布局有致的建筑。楼堂厅榭,多集中在园的南侧,北侧多山水林木。中部园区的入口在其东侧,叫东半亭(倚虹亭),亭前有小石桥,为明代原物。过小石桥不多远,为远香堂。这是拙政园中的主体建筑,四周有围廊,层次丰富;四周用长窗,故又称四面亭。取名“远香”,是因为它面临荷花池,夏日荷花盛开,清香满堂。宋代文人周敦颐有《爱莲说》,其中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故名“远香”,可见园主人的匠心。远香堂北有石铺平台,倚水而建,池水清澈,池中用土石垒成东西两座小山(岛),山间隔一小溪,溪上架桥。二小山与远香堂隔水相望,互为对景,并使水面层次分明。水随山转,含不尽之意,手法精到。小岛之西有亭叫“荷风四面亭”。亭四周皆荷,若逢仲夏,柳荫丛密,荷风拂面,清香四溢。亭柱上有一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亭为六角攒尖式,形态空透,秀美得体。亭西、南均有曲桥相通,可至见山楼、倚玉轩等处。在水池的西南,有一似船舫的建筑,即旱船,名曰“香洲”。旱船的下部为轩,上面为楼,造形雅致,比例得当,此建筑形式如画舫,内舱横梁上有文徵明亲笔所书“香洲”匾额。后舱的楼上,叫“溦观楼”,取意于《南史·宗少文传》:“老疾固至,名山恐难遍睹,惟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登上潋观楼,可赏全园景色。香洲之南为玉兰堂,这里是一处封闭式的庭院,相传明代画家文徵明在此作画。

在中部园区的东南部有几组建筑值得一说。枇杷园称得上是“园中园”。因多植枇杷,故名。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园林艺术手法(即层次)。若从园中向外看去,有林木、山丘、亭台,一层层地显现在圆洞之中。景贵有层次,不免让人联想起宋代词人欧阳修的《蝶恋花》(一说南唐冯延已作):“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枇杷园东北有一小庭院,即“海棠春坞”。因多植海棠,故名。除了海棠,还有一株奇树,今已亭亭如盖。其实这是长在一起的两株树,一为榆树,一为枸树,树干合抱而生,但枝叶分明。相传从前这里有一对青年恋人,死后在此入土,过不久便长出这两株合生的奇树,后人传为奇谈。

园中部的西端有廊,廊的中间有一圆洞门,曰“别有洞天”,这四个字更使园景增添不少幽逸、深邃之感,成为西部景物的主题。西部有一条长长的“水廊”(池水渗入廊下),曲曲折折,架于水上;人行其上,有凌波之趣。西部的主体建筑是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卅六鸳鸯馆。这座建筑风格特别,一个建筑分南北两处,取两个名字。梁上有弯椽,四角带有耳室,中间是用银杏木雕成的玻璃屏风,从中间把厅一分为二,南为曼陀罗花馆,北为卅六鸳鸯馆。曼陀罗花或说为山茶花,这里从前有十八株山茶,皆为名种,其中最有名的叫“十八学士”,所以叫十八曼陀罗花馆。如今这里的山茶花是后来补种的。鸳鸯馆北临水池,池中原养鸳鸯,“霍光园中凿大池,植五色睡莲,养鸳鸯三十六对,望之烂若披锦”所以叫“卅六鸳鸯馆”。以前在此举行宴会,赏昆曲,四角的耳室则是演员化妆更衣之处。

西部景区有“留听阁”,取意于唐代诗人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阁前是水池,池中植荷。诗情画意,这是文人园的特征所在。据说有的诗迷还特地挑一个晚秋的雨天,到这里来听雨点洒在枯荷上的声音,感受一番萧瑟之意境。

西部景区北首有“倒影楼”,位于长廊北端。此楼临水而建,池水倒影,景观十分生动。倒影楼的楼下房间称“拜文揖沈之斋”,园主人崇拜两位明代大画家文徵明和沈周,故名。斋内壁上有此两位画家的画像和传记,还有文徵明所书《王氏拙政园记》和《补园记》石刻。

狮子林坐落在苏州市东北,距拙政园很近。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50)。这里原是菩提正宗寺,园在寺之北。相传园主人天如禅师为敬仰其师中峰和尚所建。当初是个小园,因为佛陀讲经说法叫“狮子吼”,其座叫狮子座,故园名狮子林。园中的假山,形如巨狮,其余散石,又如小狮,或跳或卧,形态生动。后来多有兴废,明代变为私家园林,寺废,园林扩大。但其中的宗教意境却没有完全消失。狮子林与画家倪云林(倪瓒)有关,他不但作《狮子林图卷》,还参与设计规划。全园结构合理,布局得当。南部多山石,西北多水面,东部多建筑,长廊四面贯通,高下曲折,层次丰富。

园内的假山最有特色,山石多峰,石洞高低曲折,连绵不断。入洞如到迷宫。石洞景多,有“桃源十八景”之称。这座大型假山全用湖石筑成,风格纹理统一,造型雄浑而又玲珑剔透。山中以“狮子峰”为主峰,其余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霄”诸峰。山石之间还有大树,古老苍劲,使山景更为生动自然。关于这座大假山,另有不同看法。清代文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说,“以大势观之,竟同乱堆煤渣,积以苔藓,穿以蚁穴,全无山林气势”。梁章钜《浪迹续谈》也认为,“余于吴郡园林,最多嫌狮子林之逼仄,殊闷人意”。戈裕良《履园丛集》说它“石洞皆界以条石,不算名手……要如真山洞壑一般,然后方称能事”。褒贬不一,似乎一般游人说它好的多,文人们则有的说它好,也有的说它不好。有人以为此山上下曲折多变,路时通时断,十分有趣。关于此假山,还有一段趣闻。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狮子林游玩,觉得此山有奇趣,游了好一阵子。有人请他为山边的一个亭子御题亭名,他取过笔来,漫不经心地写了“真有趣”三字。在旁的末科状元看了觉得太俗,但又不好说,于是他灵机一动,便婉转地对乾隆皇帝说,这“有”字写得最好,能否将“有”字赐与他。皇帝听了,复看三字,顿觉话中有话,于是便做个顺水人情,故此亭就命名“真趣”。今狮子林中的真趣亭,仍保留着这块御题“真趣”之匾。不过这也许是后来好事者编造出来的故事,其实“真趣”二字出自宋代诗人王禹偁的诗句:“忘机得真趣,怀古生远思。”

狮子林中还有一座建筑叫“燕誉堂”,此名出自《诗经·小雅·车辖》:“式燕且誉,好尔无射。”式,发语词;燕,古通宴;誉,古通豫,快活之意;射,厌倦之意。全句的意思是,在此举行宴会,使你不会觉得厌烦。这里本是园中之宴会厅,用“燕誉”比较含蓄,也显示其学识。据说乾隆皇帝游江南,确实在此举行过御宴。另外,此园中还有一处小院式的建筑,叫“立雪堂”。这个名字也有典故。宋代文人游酢、杨时十分崇拜“二程”(即程颢、程颐)。一日,他们前往程颐宅邸去求教,程氏正睡着,他们就在门外等候。此时正下着大雪,两人却一动不动地站在雪地上等候,程颐醒来时,地上的雪已齐膝了。成语“程门立雪”源此。书斋取名“立雪堂”,显然欲效斯志。

清代文人洪亮吉有诗云:“他日买鱼双艇子,定应先诣网师园。”(苏州人称渔翁为网师。)网师园位于苏州葑门附近的阔家头巷,是宋代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与南园及沧浪亭遥遥相望。清乾隆年间,园主人宋宗元在此造园。取名“网师”,表明园主人有渔隐之意。后来此园易主,为太仓瞿氏所有。钱大昕曾写过《网师园记》,其中有“光禄既殁,其园日就颓圮,乔木古石大半损失,唯池水一泓,尚清澈无恙。瞿君远村……买而有之,因其规模,别为结构,叠石种木,布置得宜,增添亭宇,易旧为新。”后来网师园又有兴衰。相传画家张善子、张大千兄弟曾借住过,还在园中豢养过一头小老虎,作为他们绘画的“模特”。殿春移前的假山旁,还刻有张大千的题字:“先仲兄所豢虎儿之墓。”

网师园规模不大,仅九亩地,但它很有名,可谓精致玲珑。园总体分三大部分:东部为住宅,中部为园的主体部分,西部为内园。

东部住宅入口置于轿厅之西,门上有一砖额,上书“网师小筑”。门甚小,“小中见大”,这是中国传统文人园的一个手法。中部是园的主要部分。在这里,主体不是建筑,却是大水池。水池没有任何实物,是“无”,但又是“中心”。这正是中国观念形态的一个重要观点,即以虚为大。《老子》中说:“致虚极,守静笃。”《庄子》中也说:“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中国传统文人园往往以池(空虚)为中心,水是静的,透明清澈的。这就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演绎了。现在有些人不懂这个深层哲理,想造一座中国传统园林,但池中却做雕塑、喷泉、水造型,由静变动,由虚变实,传统的观念无法体现了。

在大水池之西,缘廊有一个亭,高高耸立,形态明朗显著,名叫“月到风来亭”。此亭最宜夏秋时节赏月,得名于唐代文人韩愈的诗句:“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亭前池水清可鉴人。池中不植荷,反射天光,映照倒影。亭后靠墙处设有一面大镜,反射出池景,所以人们说,在亭中可以看到“三个月亮”:一在天上,一在水中,还有一个在镜中(由池中之月反射到镜中)。

网师园中诸建筑其名皆有来历。园东南的“小山丛桂轩”,取自《楚辞·小山招隐》“桂树丛生山之阿”,及庾信《枯树赋》“小山则丛桂留人”。此建筑的前后,均有叠石,南侧有桂花树,苍秀雅致,每当秋日,桂花满院。园西南有“蹈和馆”,其名取自《周易》“履贞蹈和”,有珍重安吉之意,提倡节俭朴素,不尚奢华。这些都是中国园林养性修身之道。在园的东北,有“集虚斋”,这个名字取自《庄子》“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在集虚斋的前面有一廊式的建筑,即“竹外一枝轩”。所谓“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这是苏轼的诗,使境界更高雅。

在月到风来亭之南,临大水池处有一座水榭;叫“濯缨水阁”。这是取《孟子·离娄》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在书中孟子引用孔子的话,告诫人们:高洁的人不会被人侮辱;有自取卑污者则必然被人侮辱。这就如水一样,水清,人洗帽子;水浊,人洗足。在阁中有一幅楹联很有意思,人称“怪联”:

曾三颜四;禹寸陶分。对联为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所写,“曾三”指春秋时的曾参之语:“吾日三省吾身”;“颜四”指同时代颜渊的四句话:“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禹寸”是指大禹爱惜光阴,“重寸之阴”;“陶分”是指晋代的陶侃,“当惜分阴”。这幅对联不但有情趣,而且还有教育意义。

网师园的内院是一个独立而封闭的小园。此园的主体建筑是“殿春簃”,这是一个书斋,在这个幽静秀雅的环境里读书做文章,确实是个好去处。内院布置朴实无华,清秀文雅。20世纪70年代,以这个内院为形式,仿造一座精致小巧的中国古典园林,置于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中,名叫“明轩”,遂使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从而也使网师园享誉四海。

留园位于苏州市西北阊门外的留园路。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最初为大官僚徐泰时的花园,称“东园”。清乾隆末年,为刘蓉峰所有,并加修葺,于嘉庆三年(1798)完成。此时其名为“寒碧山庄”,又名“华步小筑”(今园中尚留有小院墙上“华步小筑”四字)。后来人们习惯称为“刘园”。太平天国后,闾门外园林皆废,独留此园,故又叫“留园”,直到今天。

留园总面积达三十余亩,在总体上分四个景区。主体是中部,以原寒碧山庄为基础而成。东、北、西三部分则是后来加建的。中部以大水池为主,东南侧建筑较密集,西北侧以假山林木为主。

留园东部以建筑见长,用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的数个院子,与厅堂、亭廊、楼馆、斋轩有机地组合而成。西部以自然山林为主,用亭廊等小型建筑点缀其中,具有自然野趣。北部则是田园风光的形态,给人以恬淡悠闲的情调,有陶然忘机之逸趣。

留园入口做得很精彩,它利用多变的建筑空间,在大小、方向、虚实、明暗上进行变化,在一条狭长的入口路上使你领略到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艺术性。人口之路在“古木交柯”处为之一变。这是一个精致的小庭院,庭中两株古木很高大,已伸出院子,有古朴之风。室内北墙上开有漏窗,窗外即留园的中心大水池。在此,先约略地给你窥视园中美景,让你产生进一步观赏的要求。然后从“古木交柯”至“绿荫”(这是一个小轩),转过屏风,北端是敞窗,可以在此饱览大水池之景。转过两个弯,这才到达明瑟楼和寒碧山房以及这两处建筑之北的临水大平台,算是真正到了留园的主景了。

然后,缘西廊到闻木樨香轩(其实是个亭)。每逢秋日,此处木樨(即桂花)香味四溢,沁人心脾。在轩中小憩,再沿廊向北转至北首的远翠阁,向东行至东部景区。

留园的东部,建筑物密集,但密中有疏。这里有两处大型建筑,一是五峰仙馆,以其院中有五座山峰(假山)而得名,这是取李白诗意而名之:“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像中国的山水画一样,中国传统的艺术多以意境为主,要以人的自我感受和品味,才能悟出其中之“真意”。另一处是“林泉耆硕之馆”,馆内门窗、挂落、家具等均精美无比。馆正中用银杏木雕成屏风和月洞,将空间一分为二,故亦称“鸳鸯厅”。馆北一个院子,正中树一巨石,即“冠云峰”。边上还有二小峰:瑞云峰、岫云峰,主次分明。院子的最北面是冠云楼,其边上还有冠云亭、冠云台、伫云庵等建筑,都是为这块珍贵的主峰而设的。

留园的冠云峰,相传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当年在采石过程中不幸将石掉入太湖,后来捞上来移入留园之中。峰高6.5米,清秀挺拔,有“皱、瘦、透、漏”的峰石之优点。取名“冠云”,是据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句:“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高霞翼岭。”三峰之前还有一泓池水,水映山高,这又是一种构景手法。

留园东部的建筑,还有一些小空间、小院值得一说。

一是位于五峰仙馆东侧的揖峰轩和轩前的石林小院。“揖峰”出自宋代朱熹的《游百丈山记》:“前揖庐山,一峰独秀。”轩前院子,各“石林小院”,取自宋代词人叶梦得家中之“石林小院”。院中有奇石,不但形态动人,而且置于院中,使揖峰轩与石林小院相互对照,掩映中有含蓄之感。院内还有“静中观”,是个半亭,似廊非廊,若按现代建筑空间理论来说,这是个“灰空间”。外国一些著名建筑师来此,喜出望外,赞叹不已。

二是位于五峰仙馆西侧的“汲古得绠处”。好多游人不知道这个名字为何意。这是出于唐代韩愈的诗句:“汲古得修绠。”汉代的刘向(前77~前6)在《说苑》中借管仲之口说,“短绠不可以汲深井”,其意谓钻研古人的学问,要有恒心,要下苦功夫,才能觅得“线索”,可以汲取深井之水(学问)。如今人们写文章写信,常用“绠短汲深”作谦询。此园小得不能再小了,但清净雅致,确实是个读书研习的好所在。

三是位于林泉耆硕之馆西侧的“还我读书处”。这里当然也是个书斋,其名出自陶渊明的《读山海经诗》:“既耕亦已种,时还我读书。”园主人不但很有文化素养,而且又仰慕古人的“渔樵耕读”的生活。

游人游完东部景区,从曲溪楼走到“古木交柯”处,若是第一次游留园的人,往往不知道该怎么走,而且多数仍向西,经“绿荫”一处,走到明瑟楼,但在此才发现这里已经来过了。可是出口在那里呢?笔者曾几次在此见有人问出口在何处。殊不知那个不为人注意的不大的门,才出得留园。这种处理手法,细想起来,其实也不是败笔,因为游园在“趣”,“开个玩笑”也能生趣。用诙谐之语来说:“留园”者,“留”你再游也!

怡园。“苏州园林甲江南”,在苏州众多著名的明清园林中,怡园是最晚的一个古典园林了。位于苏州市中心,离观前街不远,建于清同治末、光绪初,距今也不过百余年,园主人为顾文彬,晚清文人俞樾有《怡园记》一篇,其中说:“顾子山方伯,既建春荫义庄,辟其东为园,以颐性养寿,是曰怡园。”相传为建此园,花了近二十万两银子,建造了七年才完成。园中诸景物,出于他的儿子顾承之手。顾承是当时的一位名画家,并又请著名画家任伯年等参与造园。如今这座园林仍保存基本如原来的格局。你若到怡园,必可品味出其中的诸多“画意”;但它不是“山水画”,而是“花鸟画”,都是一花一草、一石一木的“小册页”。

怡园之构园,从总体上看可分东西两部分,中间以“复廊”相隔,即两面为廊,中间一道墙,墙两边均有屋面、柱及坐凳,墙上设漏窗,使两边之景隔而不断,这是造园中的一个重要手法。园东部以建筑为主,西部以自然景物为主。

怡园入口小院,似一幅画,粉墙好比是宣纸,是一幅立体的花卉画,这就表明园的主题和特征,所以这个空间也就等于是“花鸟画陈列馆”的一个“序言厅”。从庭院进来,循廊曲折而行,至玉延亭,此处种植以竹为主,亭中刻明代大画家董其昌的草书对联:“静坐参众妙,清淡适我情。”古代文人爱竹,竹形秀美,潇洒自如,又因为竹是空心的,比拟为虚心好学;竹有节,隐喻为“高风亮节”。相传东晋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借居别人空屋,院中没有竹,他不高兴,后来给他种上竹,他高兴了:“何可一日无此君!”后来“此君”就成了竹的代名词了。玉延亭边还有四时潇洒亭,亭后分两条走廊,向南入坡仙琴馆。据说园主人顾氏藏有苏东坡的古琴,并置在此馆。北窗外,有二石峰,似两个老人在侧耳听琴,故又名“石听琴室”。

由此继续南行,是一座四面亭,叫拜石轩,这是因为院中有奇石,叫“米颠拜石”。“米颠”即宋代书画家米芾(1051~1107)之号。相传他爱石如痴,见奇石就拜,故有“米颠拜石”之称。这座建筑有两个名字,其南为岁寒草庐,院中植松柏、冬青、梅桩、方竹等。松、竹、梅被文人誉为“岁寒三友”,表现的也是文人之气质。

自四时潇洒亭西行,有阁,叫“留客处”,其名出自李白的“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诗句。其西便是玉虹亭,亭内壁上刻有元代画家吴仲圭(梅花道人)的竹枝石刻图。玉虹亭西有石舫,舫内陈设,一律石刻,别具一格。石舫以西便是怡园西部了。

怡园西部总体构图为:北部以山林为主,中间池水,南部以建筑为主。锁绿轩是西部的起点,轩掩映于林木之中。出月洞门,景色豁然开朗,假山奇石,蔚为壮观。假山上有六角亭,名“小沧浪”,亭居高,可观全园之景。亭后有三块奇石,称“屏风三叠”,造型富有画意。假山下有洞,洞内有石桌、石凳,洞顶有石钟乳,洞中空间奇特,又有石级可以登山,山顶有亭,名“螺髻亭”,其名出自《古今注》:“童子结发如螺髻。”自亭下山,又有一洞,名“慈云”。洞内有大慈大悲观音大士像。由此缘池边折向东,有金粟亭,然后向南过曲桥,则到池南的四面亭,这是园内的主体建筑。这一建筑也是个鸳鸯厅。北部叫藕香榭,夏日于此处观荷极佳。南半厅叫锄月轩。“今日归来如昨梦,自锄明月种梅花。”(元萨都刺诗)锄月轩前有小院,院内置立峰,植花木,如牡丹、芍药、杉、桂、白皮松等。又因园东有梅,所以锄月轩一名梅花厅。

自藕香榭西行,有“碧梧栖凤”斋,斋两廊墙上有唐寅、米芾等名人书法石刻,古雅无比。然后是面壁亭,亭内有大镜,镜内镜外,景观层次更丰富。再往西便到旱船,名曰“画舫斋”。上有匾“舫斋赖有小溪山”,为黄庭坚诗句。旱船有楼,楼上称“松籁阁”。说到旱船,这里面有个建筑美学的趣题。多数旱船,往往是先过一石板桥而入“船”,好似“登舟”。上了“旱船”似在“船中”,然后欣赏“山光水色”。这就是一种境界,能领略到园林艺术之真趣。旱船之名也不俗,怡园中的叫画舫斋,狮子林中的叫石舫,拙政园中的叫香洲,广东顺德清晖园中的叫船厅,上海豫园中的叫亦舫,上海南翔古漪园中的叫不系舟,常州近园中的叫虚舟等。若讲其形式,则多为仿船,但不是一般的船,而是古代豪华的画舫。船前设平台,仿“船头”。上置石桌凳,就坐其间,甚至能使人联想起苏东坡的《赤壁赋》意境:“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旱船中的“内舱”,空间开敞,可赏两边景物,有闲适清雅之趣。又可登楼极目,更似在江中行。

寄畅园位于无锡市西的惠山东麓,锡山脚下。此园始建于明代,据《惠山秦园记》中说,这里“荫数亩者凡数百十章”,它早已是个古木成林的深幽之园了。元代在古刹惠山寺之北,建有两座僧舍:南隐、沤寓。这里环境秀美,山水俱丽,林木繁茂,又有禅房数间。到了明正德年间,无锡人秦金看中这块地方,于是建造园囿,当时称“凤谷行窝”,这就是最早的寄畅园了。

后来此园归秦金的后代秦耀所有,他对此园作了较大的改动。秦耀是进士出身,但官场失意,终于被诬陷而解职,归里后看破红尘,寄情于山水。经过他的精心规划设计,便着手改造这“凤谷行窝”,凿池堆山,种植林木,建亭设榭。数年后初具规模,得二十景。他兴致甚浓,每景均亲自题诗,总名“寄畅”。这是取王羲之《兰亭序》中的“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意思。

园既成,当时文人雅士纷至沓来。游园之余,也雅兴大发,题联作诗,此园一时便名声大振。但世殊事异,到了明末,寄畅园式微破败了。直到清代康熙初年,由秦氏的后代秦德藻重整旗鼓,大加修葺,在园内叠山理水,置“八音涧”黄石假山,利用泉声,形音俱美,为园林之不可多得的景点。1684年,康熙皇帝南巡至无锡,游赏寄畅园,大为欣赏,并亲笔题“竹净梅芳”、“松风水月”、“溪光山色”等名。后来他凡是南巡到无锡,几乎都要来游此园,前后共达五次。

雍正年间,秦氏后代秦道然下狱,园亦被没收。直到乾隆皇帝接位,方得昭雪,园林重兴。乾隆皇帝南巡时亦兴冲冲来寄畅园游赏,前后竟达六次。当然也免不了命笔题句。

寄畅园在近代又衰败下来了,直到解放后,才作大规模重修。园中保存了一些古迹,其余所修之景,也基本上按原来的景观特征加以复原。

寄畅园是名副其实的江南名园,今规模虽已不如当年,但山石池水、林木花卉、亭台廊榭,仍不失江南园林之美。此园占地约十五亩,南北长,东西狭,地势东低西高。东侧多人工之作,西侧多自然之物。全园风格,以“清幽古朴”功主题,自然得体。园以池水为构园中心,这是我国古代园林之主要手法。入口在西南,先是一座花厅作“序”,然后顺峰山间小径,转弯抹角,曲曲折折,来到园之主空间大水池南端,然后再顺长廊向北而行。长廊曲折多变,故虽长而不单调。廊不仅是通道,同时又是观景休闲的好去处。其对面是黄石假山和丛林,景致生动若山水画。长廊中有“郁盘”(半亭)和“知鱼槛”(水榭)。知鱼槛处临水观鱼,情趣甚浓。文人好“渔樵耕读”,在此品味堪称佳处。

廊尽路回,过七星桥,自东向西便到环翠楼(今为茶室),楼前有大平台,左廊右山,通达自如。向右西行即是著名的黄石假山和丛林等。这一处的景,以林木山石为主。其中“八音涧”处奇石迂曲,涧道盘桓,空间幽深。这里有泉水,自惠山脚下的“二泉”流来,伴随着涧道曲径,引入假山内,自上而下,有曲涧、澄潭、飞瀑、流泉等多处水景。由于空间幽深,所以泉声高低断续,甚为动听,故称“八音”。过了八音涧,还有九狮台,这里山势险峻,石形似狮若虎,十分奇特,又有参天大树,浓荫蔽日,自然景观兀现。有人误以为这就是惠山之山脚,由此可登惠山,但其实它完全是人工叠石植林所为,距惠山脚尚有一段距离。

从环翠楼前的大平台处向南望去,但见近处左有长廊、半亭、水榭,右有山石、林木、小径,中间是大水池,池中倒影;远处丛林的背后,锡山及山上韵龙光塔等,历历在目,似成园中之物。从而形成前后层次,左右顾盼,景色如画。这就是造园中的借景之法。另外如苏州拙政园中,在梧竹幽居(亭子)处向西望,能见到远处的北寺塔,同样是运用借景手法。

扬州的明清园林,总风格属江南园林,但无论建筑、山石、池水、林木,都有野趣怪味。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北,为清代中叶于寿芝园旧址重建。园主人是大盐商黄应泰,他别号个园,即为园名。园内多种竹,亦与“个”字有关。个园除了竹以外,其假山亦甚著称。

个园之景,有春、夏、秋、冬、四景。进月洞门为春景。然后绕桂花厅到夏景,这里有夏山东、西二峰,云峰临水,清流环绕,加以秀林垂萝,景致非同凡响,有“咫尺山林”之感。然后为秋山。夏、秋二山有长楼廊相接。秋山气势雄伟,峻峭依云,但从造型来看,又以奇为其特征,有人说似石涛画中之山。黄石秋山下。有招风漏月厅。然后是冬景,冬山用“雪石”堆成,有积雪未消之感,似寒气逼人。原来,“雪石”是具有好多石英成分之石,这是造园者之意象了。冬景之后,经西围墙圆形漏窗观去,就是春景,又回到入口处。冬、春二景,既分又连,两者互相应借,表现出“冬去春来”之寓意。园中游线,春夏秋冬,依次而列,有周而复始之感。诚如北宋画家郭熙在《山川训》中说:“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扬州何园,又名寄啸山庄。此园以厅馆楼廊为其特色,园中建筑物占去大半,但建筑形式及空间布局是此园的美之所在。此园建于清末,所以园中建筑有许多近代的特征,如楼廊上用铸铁栏杆,已具有西方建筑特征了。

何园主人何芷舫,曾做过江汉关督、驻法公使。他的宅旁建有两座园,宅东的园原是余氏万石园,园中假山传为画家石涛所堆,后又称片石山房。宅之后就是何园。何园面积二十余亩,中间一道复廊将园分成两部分。东部以大玻璃厅为中心,成为一组院落。对厅较低,大玻璃厅较高,过去主人在厅中宴客,观对厅演戏。环玻璃厅围墙设假山,人可沿假山登上小亭和小阁,沿廊进入园的西部。

西部园区有主体建筑,七开间。中部三间较大,东西两边各两间较小,故其形似蝴蝶。又以复道回廊环绕园中大水池,一直连至南边小楼。回廊曲折,而且有的有顶,有的无顶,变化较多。在楼廊上,可以凭栏眺望园中景色。水池中有亭,用曲桥相连至岸。

何园景观和建筑都很精美,所以多被今之电影、电视制作者看中,在此拍摄场景,如《红楼梦》、《青青河边草》等。

豫园。位于今上海南市区城隍庙边,始建于明代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万历五年(1577)建成,算起来距今已有四百余年了。豫园自古就是一座江南名园。豫园主人潘允端,上海人,在明代任四川布政使。为了使父母双亲生活得愉悦,便在上海建造园林,并取“豫悦双亲,颐养天年”之意,故名为豫园。可惜尚未全部建成,老父潘恩已病逝,潘家又日趋败落。至乾隆中叶,豫园已变得荒芜了。后来变卖此园,成了城隍庙之庙园。现在我们所见之园,大体是清代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建后的格局。

豫园以布局紧凑、变化多、美而奇著称。全园风格统一,景区分明,又有雅俗共赏之妙,故其景的分区值得注意。豫园共分五个景区。从园门入,先是大假山景区,这是全园的“序”。主体建筑是三穗堂。“三穗”即一稻出三穗,寓意丰收。三穗堂后是一个很狭小的空隙,紧接着就是仰山堂。仰山堂有楼,楼上名卷雨楼,取意于唐代王勃《滕王阁序》句“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若逢细雨蒙蒙,登斯楼眺望大假山,确有此诗情画意。大假山高10余米,用浙江武康黄石堆成,具有壮美之感。

下山向东,到第二景区。这里有万花楼、鱼乐榭、两宜轩等建筑。万花楼原名花神阁,相传潘允端的孙子生有一女,名玉娟,二八芳龄,心地善良,容貌美丽,爱花护花,后来爱上了花匠郭田生。不料花匠死了,她悲恸欲绝,吃不下,睡不着,不久也忧郁而亡。忽一日,天空生五彩祥云,并有玉娟和郭田生出现,玉娟手提花篮,并从空中撒下花来。众人十分惊奇,都说玉娟已成了花神,遂将此建筑命名为花神阁。

第三景区以点春堂为中心。这座建筑宏伟高敞,画栋雕梁。清咸丰年间,这里是“小刀会”起义军的指挥部。点春堂对面有和煦堂,临水而建。室内有树桩家具,陈设古怪。

第四景区的主体不是建筑,而是一块石:玉玲珑。这是江南三大名石之一(还有苏州的瑞云峰、杭州的绉云峰)。此石形态奇特,玲珑剔透,符合中国名石的“皱、瘦、透、漏”的审美特征。此石还有一段不平常的历史。相传宋徽宗喜游园,各地州县常选送给他名花奇石。此石也作为“花石纲”准备送给皇帝,但因石重难运,只好作罢。明代时为储显所有,他的女儿嫁给豫园主人之子潘允亮,此石作为嫁妆准备运至豫园。不料运至黄浦江心时因起风浪而翻船,石沉江心。后来雇人潜入水底用绳栓石,拖上岸来。不料江底另外一块石头也带上来了,而且正好做玉玲珑的底座。置于园中,则使豫园更增奇秀。

最后为内园景区。这里本是城隍庙之庙园,清康熙年间所建,后来合为豫园,成一独立景区,但园林风格与其他景区有所不同。园中建筑精致,山石、池水、花木布置妥帖,富有江南小园文秀之美。园中以观涛楼为最高,相传登楼可望见黄浦江,故日“观涛楼”。但如今高楼林立,已见不到江了。

豫园组景分区用墙分隔,但由于手法巧妙,不但不觉得空间闭塞,而且更使各景区都增添景物,这就是园林中“墙的艺术”。豫园围墙用龙墙,共有五条龙,在粉墙上部做出波浪形的墙脊,加上砖雕龙首。这五条龙各有名称:穿云咙、卧龙、白龙、双龙戏珠。这些龙不但形式美,而且还有一段故事:相传这五条龙建成后,当时官府来干涉,说是民间建筑上不许用龙来装饰,否则有杀头之罪。但园主人巧立名目,说这些不是龙,而是牛首、鹿角、蛇身、鱼鳞、鸡爪的“神兽”,那些爪子只有四趾、三趾,而龙爪有五趾,从而搪塞过去了。

豫园不但有江南园林特征,而且又有海派风格,还有许多民俗文化内涵。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说到广东的私家园林,先得提到顺德县大良镇华盖里的清晖园。此园称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相传创建于清代乾隆末年,本为御史龙廷槐所有,所以它还有某种宫苑气质。现存的建筑中如碧溪草堂等,为道光年间原物,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了。其他如笔生花馆、归寄庐等均建于晚清。

清晖园几经沧桑,建国前夕,已破败不堪了,后来政府决定重修,恢复其原貌,并将西北的楚香园、东侧的广大园合在其中,兼作迎宾馆等。

全园建筑以船厅为中心。船厅、南楼、惜阴书屋及真砚斋等,皆古雅秀美,并相互用曲廊连接,又间以林木,空间层次丰富、深幽,有机得体。船厅造型仿照昔日珠江上的“紫洞艇”,造型奇特,很有南国风味。船厅后舱称南楼,登楼凭栏眺望,园中莲池水榭、山石花木皆尽收眼底,景物动人。船厅以西,以池水为中心来构园,池边有水榭亭台,又有竹木花草相衬,景色恬静。池西北有碧溪草堂,草堂屏门有木雕疏竹圆光罩,工艺精美。屏门两旁池板则由九十六个不同形象的木雕“寿”字组成。船厅东面景物由假山和花卉、果木组成。花四时不谢,草八节常青,置身其间,令人心旷神怡。此园风格,岭南派特色比较典型。

另一处园林是馀荫山房。此园坐落在广东番禺南村东南,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间,距今已一百余载,也属广东“四大名园”之一。馀荫山房的主题,可以从其入口的楹联中来看:“馀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这是文人的自然情趣。

馀荫山房规模不大,但楼榭亭桥,曲径栏杆,山石池水,名花奇木,却是一座价值很高的园。园可分东西两半,西半部以长方形的荷花池为中心,南有临池别馆,北为主厅深柳堂(用唐代诗人刘裔虚诗句“深柳读书堂”)。庭中有两棵炮仗花古藤,花开时若一片红雨,绚丽无比。东半部中为八角形水池,池中有八角亭,名“玲珑水榭”。其东南有假山,其东北有孔雀亭、半边亭等。其间还有许多名木,如菠萝、腊梅、南洋水杉等。全园东西两部分交接处有拱桥,名“浣红跨绿”,也成一景。

今园南的瑜园也归入馀荫山房。为一座袖珍小园,园内有一座二层的建筑,前有小方池,底层叫船厅,二层叫玻璃厅,登此楼可欣赏全园景色。

佛山梁园。亦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还有一座名园即东莞的可园,从略),位于佛山市松风路先锋古道。此园是由清代官僚梁霭如、九章、九华、九图等叔侄四人,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在佛山营建的大型庭院,至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了。此园面积相传纵横达千亩,范围包括松桂里“十二石斋”、西贤里“寒香馆”、先锋古道“群星草堂”等三组毗连、富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建筑群体。

此园素以湖水萦回、奇石巧布著称,并珍藏着历代多种书家法帖。秀水、奇石、名帖,为此园之“三宝”。随着时光流逝,历劫沧桑,“十二石斋”与“寒香馆”早已无存,只有“群星草堂”尚存,但已破败。1982年,市政府为保护历史名园,决定拨款按原貌修复。旅居海外的梁家后代梁知行先生及其他友好人士,热情捐助;梁先生将梁园产权全部交给政府。

如今园内堂轩廊亭均修葺一新。现在梁园中的建筑面积2200余平方米。原寒香馆珍藏的名帖八百多种,已收购归园陈列。园内保留百年古树、仍苍劲挺秀。内庭散布的英德、太湖奇石,形态奇特多样,有的立如危峰险峻,有的卧似怪兽踞伏。其中“苏武牧羊”、“如意吉祥”、“雄狮昂首”等石,栩栩如生,属石中稀有之品。

同类推荐
  • 《牡丹亭》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牡丹亭》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牡丹亭〉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以汤显祖《牡丹亭》为考察中心,运用戏曲学、教育学、心理学、女性学、传播学、文化学等多种研究理论和方法,分析了《牡丹亭》所描述的两种情爱发生方式、感梦身亡和“发乎情止乎礼义”两种情爱实现方式,以及对明清女性产生的的情感教育与引导作用,从而揭示了明清戏曲女性情感教育的实施方式、文化内涵、基本特色和社会意义。
  • 神圣辉煌的著名宫殿

    神圣辉煌的著名宫殿

    宫殿是帝王朝会和居住的地方,规模宏大,形象壮丽,格局严谨,给人强烈的精神感染,突现王权的尊严。宫殿的特点可以反映出一个时期政权的性质、王权的强弱,以及当时社会的审美趋向以及科技水平,同时这些宫殿也是一笔文化遗产,值得让后人去了解。
  • 皮影戏

    皮影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皮影戏》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历史是被描述的:中国电影历史的景观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历史是被描述的:中国电影历史的景观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历史是被描述的(中国电影历史的景观建构)》深入研究了中国电影历史的景观建构,从“历史是被描述的”这一角度观察了中国早期电影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反思中国电影史学进程,系统地探讨了中国电影走过的道路、积淀的艺术经验与理论精粹。
  •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本套作品根据中华文化形态的结构模式,共分为10套,每套冠以具有丰富内涵的套书名。再以归类细分的形式或约定俗成的说法,每套分为10册,每册冠以别具深意的主标题书名和明确直观的副标题书名。每套自成体系,每册相互补充,横向开拓,纵向深入,全景式反映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博大规模,凝聚性体现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厚重精深,可以说是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大博览。因此,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辛亥革命:启蒙、光荣与梦想

    辛亥革命:启蒙、光荣与梦想

    1911年,清朝即将灭亡的那一年,华丽帝国的遮羞布下,满是能致它死地的痼疾和菌群。看似平静的表层下面,涌动着一股强大的、不可逆转的潮流:革命!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高喊“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强烈呼吁改革。手无寸权的光绪帝,书生气的维新臣,赤手空拳地与老迈而阴奸的慈禧及其羽翼争斗。辛亥革命的枪声脆然一响,二百六十多年的大清龙旗,应声而落……无数坚忍不拔的革命士兵、知识分子,抛头颅,洒热血,以身殉志,以命酬国。“自立军”首领唐才常率先倒下;史坚如、吴樾、徐锡麟赤血横流;一生戎马倥偬的民族英雄赵尔丰,摇身一变成为成都“赵屠户”;袁世凯养敌自重,“篡夺”胜利果实……辛亥革命,是一首个人英雄主义的伟大史诗,也是一首民族主义的雄浑交响曲!铁血华年,革命早夭。近百年的岁月已恍如云烟,革命的激进者翘首企盼的苦涩,在辛亥革命枪响后,长久萦绕于我们的心头。
  • At the Back of the North Wind

    At the Back of the North Wi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惊世情劫

    惊世情劫

    【推荐新书《鬼才妖妃:极品邪王宠上瘾》】第一世他是帝君羲华,她是神女瑶光,她是他的义妹!第二世他是神君宁泽,她是公主鸾舞,她是他的徒弟!第三世他是君王流光,她是将军明月,她是他的仇敌!三世情缘,爱而不得,一颗能聚拢魂魄起死回生的珠子,一段寻找重生之路的旅程。揭开了那段埋藏了七万年的惊天秘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活幼心书

    活幼心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乘八大曼拏罗经

    大乘八大曼拏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玄荒大陆重临世界

    玄荒大陆重临世界

    当你以为自己挣脱命运的束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只是命运的另一种安排。重临不相信命运,所以,当他手中握住那号称“命运”的暗晶石的时候,他能不能挣脱那所谓注定的命运。家族的抛弃,朋友的背叛……命运的轮盘已经开始悄悄转动……
  • 送韦弇

    送韦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钞票中毒案

    钞票中毒案

    “嚓”的一声轻响,严冬生终于启开了那道他认为里面全是金银珠宝的房门。这房内的主人名叫黄秋叶。严冬生是从他的养父也是师傅的遗物中认识黄秋叶的。他养父生前经常讲起一个女人,有时咬牙切齿,有时爱恨交加,但他从不说出那女人的名字,也不准严冬生打听。养父死去两年后,严冬生在一次清理房间时,忽然发现了一张泛了黄并被虫子蛀去少半的黑白照片,照片上一个很漂亮的女人头像还很完整。严冬生反复端详了一阵,竟觉得那女人极像黄鹤歌舞厅的老板黄秋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