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45100000006

第6章 当代民主之危机(4)

民主一步到位的弊端

西方的民主路径是“先富而后民主”的渐进过程,亚洲很多国家往往是普选权一步到位的“穷而民主”的激进过程,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很低的情况下就实现了民主。随着民主教育的普及,人民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强。就民主本身来说,这应当是一件好事,但问题在于,低水平的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不了普通人民高涨的权利意识。从经验来看,民主政治不仅没有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时候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诸多严重的制约。这些国家因此面临一个困境,即人民权利意识高涨,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实在没有办法帮助人民实现权利。而且,民主权利高涨的社会群体,很容易被少数政治精英动员起来,走向暴力。

这样,我们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为什么亚洲的政治人物往往脱离政党政治、走出议会,走向街头政治?这里既有精英的问题,即缺失民主意识、妥协精神;也有社会原因,即存在着一大批民主意识高涨的社会群体,试图通过街头运动来获取他们认为应当属于他们的利益。当精英和大众都相信通过街头运动,可以获取议会政治所不能得到的东西之时,街头运动就具备了巨大的动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制度设计就成为关键。有些制度设计是可以解决这个困局的,包括前面所列举的西方一些制度设计,如上议院和法团主义等等。很可惜的是,这些制度设计在亚洲国家以及大多数后发展国家往往变得不可能。为什么?在先发展国家,往往是先进行国家制度建设,后民主化。西方近代国家制度建设,大都在精英民主时期就完成了,很多国家制度甚至在精英民主之前的贵族专制时期就已经建立。西方的民主化是国家制度的民主化,民主制度是建立在其他国家制度基础之上的,是制度的延伸。尽管从理论上说,国家制度任何时候都可以建立,但从经验层面看,大多数基本国家制度如果不能在民主化之前建立,在民主化之后就很难有机会了。

在亚洲,很多国家在还没有建立起(近)现代基本国家制度之前,就实现了民主化。当人们说民主的国家制度的时候,应当意识到,民主制度只是众多国家制度中的一部分,民主制度不能替代其他方面的国家制度。更为重要的是,没有其他国家制度作配合,民主制度即使有了,也不会发生作用,运作起来。亚洲许多国家就面临这种局面,国家制度建设百废待兴,唯独民主运动高涨。方方面面的国家制度建设需要大量的权威,但民主却是消解权威的机制。在民主化到来之后,要进行有效的国家制度建设变得极其困难。不难见到,在亚洲很多地方,并不存在有效的制度和机制来调解精英之间、精英和社会群体之间、各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和矛盾。

亚洲政党政治分配的差异

回到文化层面,同样是政党政治,亚洲和西方也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在西方,意识形态是政党的基础,无论是党员还是普通公民,人们认同某个政党的前提,就是认同其所持的意识形态。再者,因为拥有庞大的中产阶级,不同政党之间的意识形态分化并不严重。有了对意识形态的认同,社会不太容易分裂,因为各政党之间聚焦的是不同的政策。但这种情况在亚洲很多社会都不存在。如果说西方是人跟着意识形态,在亚洲则常是意识形态跟着人。

在亚洲,人往往成为政党的基础。一方面,政党制度比较脆弱;另一方面,个别政治人物更能发挥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在亚洲的很多社会,那些有威望的政治人物随时都可以脱离其所属的政党,另起炉灶,成立自己的政党。有了政党,再找一些所谓的意识形态作为自己的标志。因为人比意识形态重要,因此政党的分化就变得很容易。脆弱的政党制度加上社会的对立,容易使得议会政治名不符实,最终演变成为街头政治。

今天的亚洲,无论富裕还是贫穷,大多数社会人民的权利意识已经高涨,民主化和民主政治不可避免。问题已经不再是需不需要民主化,而在于如何在民主化的同时,建设各方面的国家制度,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各个社会如何建设符合自己国情的民主政治。如果没有国家制度建设,没有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很多国家必然会长期陷入低度民主陷阱。如何跳出这个陷阱,会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成为亚洲社会最大的政治挑战。

2014年1月22日

亚洲民主(化)的吊诡

在历史上,亚洲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发展出近代西方意义上的民主体制,亚洲的近现代民主体制不是本土的产物,而是从西方输入的。历史地看,亚洲民主政体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第一,殖民地的遗产。很多亚洲国家曾经是西方的殖民地。在殖民统治期间,亚洲没有一个地方成为民主国家,因为殖民宗主国关心的仅仅是自身利益。(如香港地区也直到要回归中国之前,英国人才引入了他们自己所界定的“民主”。)在殖民统治结束后,殖民者留下了一些日后导致民主发生的政治因素,例如多党制、选举等有利于民主产生的制度。对大多数亚洲国家和地区来说,这些不是本土的制度因素。

第二,西方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占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占领期间,美国帮助日本发展出了日本形式的民主体制。当然,这里也不能忽视日本本土的一些有利因素。日本明治维新后,经过多次内部改革,已经开始发展出一些民主要素。但美国的“占领”的确使得日本在短时期内确立了民主。不过,这种通过他国“占领”而快速催生的民主,也给日本留下了无穷的问题。日本现在正在进行的所谓的“国家正常化”,无疑是要修正美国“占领”期间所确立的宪政政治体制。

第三,在外压下的内部民主化。内部民主化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政治动力结合的产物。这里的民主化主要表现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统治阶层之所以要进行民主化的政治改革,主要是迫于外部地缘政治压力,通过民主化来继续求得西方和美国的支持;但同时,统治者也面临内部的民主化压力。一般的情况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内部中产阶级不断成长壮大,产生参与政治的需求。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是典型的例子。

第四,自下而上的民主运动。在这种情形下,民主化大多是一些政治理想主义组织的民主追求。参与民主运动的群体很复杂,但主要是理想主义者或者政治功利主义者动员起来的对现状不满的各个社会群体。

民主,既有生命力又脆弱

无论是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制度安排,还是作为一种体现政治价值的制度安排,民主历来就是一种既具有生命力又非常脆弱的体制安排。说它具有生命力,是因为民主可能是最能体现政治本质的政治活动。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政治,而民主政治是一种比较文明的政治形式(即公开的政治斗争)。在这个意义上,民主为人们所追求。不过,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民主表现为妥协的产物。竞争和妥协是西方民主的本质性东西。尽管民主表现为斗争和冲突,但其主体是妥协。有斗争,又必须达成合作;否则,民主就无法运作。

西方长期实行精英民主,为妥协提供了数量条件,因为精英数量的多少决定了民主竞争的可行性。当然,西方民主能够运作,不仅仅是因为民主的精英性,更因为民主的有限性。西方提倡有限政府,体现在民主上,就是有限民主,即民主是有限的,只限于那些政治人物的选举。民主不仅和官僚体制没有关系,和其他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在内的领域也没有必然的关联。这些非政治领域是否民主化,不是国家政治问题。

同时,民主又非常脆弱。一旦精英之间无法达成妥协,民主就很容易出现问题,甚至解体。这样的案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妥协的政治文化是民主生存的前提条件。在妥协的条件下,民主是一场双赢游戏。

西方民主的这种妥协性,在大众民主到来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参与政治的社会群体剧增,使得民主的机制不堪重负(这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过度民主参与”理论所关切的问题)。同时因为社会被整体动员起来,各政党都能得到相当规模的支持者,多党政治往往演变成互相否定的“否决政治”。互相否决的出现,使得传统精英民主的“双赢游戏”演变成为今天的“零和游戏”。大众民主使得政府无法有效运作,什么也做不了,最后谁都会成为牺牲品。西方民主现在所面临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亚洲的情况更为糟糕。亚洲缺乏类似西方那样的“妥协文化”,历来盛行的就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不妥协文化。传统上,革命很简单,只是意味着政权更替。这种文化在现代亚洲社会是否已经转型?从实际情况来看,没有。结果,在没有妥协文化的情况下,民主出现“吊诡”,民主的结果往往是“反民主”。

“反民主”的两个面向

“反民主”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非民主”甚至“反民主”的方式来追求民主;另一方面是追求民主的结果,使得民主本身所包含的价值流失。

就追求民主的方式来说,政治斗争本身没有问题,因为民主本来就是一种斗争形式。但如果只有斗争,没有妥协,民主就会体现为“反民主”,也就是持续的斗争。在亚洲一些国家,民主往往处于不间断的全天候的政治动员过程中,并且政治动员往往求助于阶级、种族、民族、宗教等一切可能的因素。即使社会不存在这些因素,政治人物和激进知识分子也会把这些因素创造出来。这样,民主化的过程就演变成为泛政治动员。更危险的是,这种过度的政治动员往往把对抗“外敌”的方式(如民族主义),用于对付其他社会群体(如中国台湾地区的“本省人”和“外省人”、中国香港地区的“香港人”和“大陆人”的认同政治),在民主产生之后,这种现象还会继续存在下去,出现“泛民主现象”。社会往往被高度政治化,政治没有限度,民主没有限度,可以进入任何社会领域。

在如今的社交媒体时代,过度的动员已经变得司空见惯。社交媒体拥有巨大的政治动员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动员起足够的政治支持者、参与者和同情者。这很容易造成不尊重少数人、甚至不尊重大多数人的局面。“唯我独尊”是社交媒体的主要特征。社交媒体本应让人们更具包容性,因为人们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但实际上刚好相反,它使得人们只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不会去理会与自己不同的观点。这样,对民主追求者来说,民主不是众多利益和价值的妥协,而是“我的价值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把自己的价值无限道德化,而把别人的价值妖魔化,造成一种“乌托邦主义”的局面。当然,民主的反对方也趋向于这么做。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双方的公开冲突,甚至暴力事件。历史上,民主运动已经制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甚至烈士。这种情况今天仍然在继续,社会媒体以其特有的速度和方式塑造着新的民主英雄。

如果民主是通过“反民主”的方式争取来的,所产生的民主体制也必然包含“反民主”的因素。为了反对而反对,已经成为亚洲民主的最主要特点。例如,亚洲民主制度设计的一大特点,就是无限度地限制掌权者的权力。限制权力本身没有错,因为无限的权力会导致权力的滥用。亚洲的问题在于限制时要把握的度,不难观察到,亚洲民主往往体现为没有人负责的政治治理结构。

民主走向反民主,也表现在民主化之后原来所追求的民主价值的消失。如前面所说,在亚洲,民主的过程往往也是把其他一切领域,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民主化”的过程,造成泛政治化。在一些地方,民主成为社会沉沦的根源,而非向上进步的动力。还有一些地方,民主的确是“典范”,但除了民主,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都被虚无化。

反民主在经济上表现得最为显然。

在欧洲和其他一些地方,在很长时间里,民主和资本主义同时进步。一方面,民主通过各种方式帮助资本主义进步,例如法治的实施、社会的稳定、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社会政策的确立等。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也通过创造更多的财富和维持庞大的中产阶级,帮助民主可持续发展。西方从早期的原始资本主义转型为后来的福利资本主义,这个过程并非资本本身发展的产物,而是包括民主化在内的政治改革的结果——民主使得资本主义“变好”。

但在亚洲,民主搞得不好,因此走向了反面。民主造成了社会的过度政治化,商业投资环境的恶化。很多附加值高的资本流出本土,去寻找投资环境较好的地方。民主一方面大大提高了资本的成本,另一方面并没有为资本提供更好的政治环境。因此,亚洲一些新兴民主国家往往走向廉价资本主义,也就是产业往附加值低的方向发展。

资本历来不想被政治控制。在全球化状态下,政治也控制不了资本。一旦民主化影响了资本的运作,高质量的资本便会寻找海外市场,而低质量的资本无处可去,只能在内部发展。如果说在西方,民主提升了资本主义,造就了好的资本主义,那么在亚洲,民主则在导致资本主义的沉沦,使其向“坏”的方向发展。

同类推荐
  • 忠诚 干净 担当:做最好的干部

    忠诚 干净 担当:做最好的干部

    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现实需要,是新的历史时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本书紧扣时代主题、不落俗套,从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组织纪律素质、工作作风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综合能力素质五大方面,立足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等各条战线的岗位实际,对如何提升干部素质进行了全面阐释,对于党员干部提高素质、转变作风、履行职责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启迪作用。
  • 中国的对日战略与中日关系研究(1949-)

    中国的对日战略与中日关系研究(1949-)

    中日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最复杂、最敏感的双边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制定了总体的对日战略目标和各个阶段的政策,循序渐进地推动着两国关系从民间发展到官方。本书使用大量的中、日文第一手资料,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对日战略的依据、内容、发展,以及对日战略与对日方针、政策、策略的关系,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角度,讨论国际格局、地区局势、双方国内形势对两国关系的影响,总结中日关系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中日两国关系既经历过令人怀念的“蜜月时期”,也有过的“合作摩擦”共存的全面发展阶段,还有过“政冷经热”的冰冻时期。中国对日战略是整个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日战略方针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与中国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密不可分。现阶段的中日关系又面临新的困难和矛盾。在新的形势下,研究中国对日战略和策略的发展,可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了解中日关系的特殊性,发挥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推进两国关系向前发展。
  • 走向绿色的欧洲:欧盟环境保护制度

    走向绿色的欧洲:欧盟环境保护制度

    欧洲联盟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根据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成立的,1993年正式运作,其前身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为避免混淆,本书中出现“欧共体”之处特指1993年欧盟成立之前,出现“欧盟”之处则表示1993年欧盟成立以后的名称。
  • 俄罗斯对外战略研究(2000~2016)(转型国家经济政治丛书)

    俄罗斯对外战略研究(2000~2016)(转型国家经济政治丛书)

    本书梳理了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的政治生态、政治思潮及政治体制的演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普京执政后俄罗斯的外交战略,包括如何应对北约东扩、欧亚联盟战略、软实力外交战略、公共外交战略等;并进一步探讨了乌克兰危机后美欧制裁背景下的俄欧关系、俄美关系。研究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的政治与外交战略,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俄罗斯处理国际、国内事务的深层原因,也能够对清晰地判断俄罗斯未来的国家战略走向提供帮助。
  • 携手推进新时代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携手推进新时代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2018年7月10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新时代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
热门推荐
  • 怪屋

    怪屋

    讲述了罗宾破获一起钻石盗窃奇案的过程。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富于悬念,惊险刺激,令人不忍释卷。
  • 网游之死灵狂潮

    网游之死灵狂潮

    曾经的职业高手,如今的民间大神。带着重回巅峰的梦想,他将王者归来!让所有人,都臣服在死灵狂潮之下吧!
  • 985恋爱趣味手册

    985恋爱趣味手册

    叶生生不否认自己有肉食系少女的属性,但这种属性只针对某个特定的人。她喜欢万宝路的衬衫,着迷他不重样的领带,更喜欢他那一身绅士风度下面结结实实的肌肉。叶生生不知道的是,对于万宝路来说,叶生生是他的初恋,是他的此心安处,是让他从恋爱猿人进化到撩人男叫兽的催化剂。当然领带究竟有多少用途,这个问题始终是未解之谜,因为晚上十点之后的时间都属于:已开发→正开发→和明天安排了。如果那种听了叫人全身酥酥麻麻的词叫恋爱禁语的话,胡一立和颜嘉树的恋爱禁语大概是:草莓圣代和黑冰爆珠。阿乔和细妹妹则是:喜欢她,只争朝夕,不念将来。儒雅俏书生遇上青春小番茄,十岁年龄差可以很A,也可以很可爱。是你要的鲜嫩多汁、五彩斑斓,最特别最好笑的恋爱小甜饼。真实校园生活,篮球赛、泳池趴、喝大酒,穿越非洲火山,(两对主cp,一对副cp)每集爆彩蛋,快来一起玩耍吧。
  • 帕斯卡尔思想录赏析

    帕斯卡尔思想录赏析

    帕斯卡尔的《思想录》,这一超越时空的经典哲理散文,它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为此,我们在阅读时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思想录》就像一叶智慧的扁舟,带你驶向远离浮华虚空的彼岸。读《思想录》,更是一次走近大师的心灵之旅,能帮助我们从精神的噩梦中苏醒。
  • 权少,别太宠好吗!

    权少,别太宠好吗!

    一个落魄千金,被人从家里赶出来,转眼碰到一个奇葩大叔对她说:“我娶你。”行,有钱有车有房有人脉,林雪勉强嫁了!婚前,男人一张刷不爆的金卡丢给她,林雪使劲刷!使劲刷!有钱不花是傻瓜!婚后,男人两指一夹,冷漠的收回了那张金卡。林雪:“姑奶奶被坑了!”权少爷无视媳妇儿的反抗,不仅如此,势必要把媳妇儿从一个市井女痞调教成豪门贵妇!
  • 影帝其实是大佬

    影帝其实是大佬

    十八线女星叶何田,因为在杀青宴上当众泼了一线女星叶正晚一脸水,被影帝赵其琛看中,拉去成为了他的合约未婚妻。成为合约未婚夫妻关系的第一步,就是帮赵影帝哄奶奶,怼后妈,怼各种莫名其妙的追求者,好好一个风华正茂的美少女硬生生被怼成圈子里一条疯狗。叶何田:我这样以后嫁不出去就砸你手里!赵其琛:别啊,你这么重我怕你把我砸死了!叶何田(撸袖子):我告诉你别逼我动手赵其琛(内心立马怂,表面故作淡定):算了,反正我们家也不缺你这一个狗碗。
  • 心王神话

    心王神话

    这个世界太奇葩,修行竟然也要遵循四大基本法。有人拿着中子星物质制造的撼星鞭抬手就能打爆星球,高维物质的制造的高维武装更是高端到看不懂。学渣顾雷表示接受不能,唯物主义什么的也太科学了吧。直到一个没节操的小仙女跳出来对他说:前面的少年,你可知……我思故我在?
  • 佛说救疾经一卷

    佛说救疾经一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全宇宙的五分之四

    全宇宙的五分之四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他是她的前桌,她是他的后桌,他自来熟,她也自来熟,他们度过一个又一个的夏天,他是她的全宇宙,他的每一次情绪都会牵扯到她的内心,他和她的每一次互动她都会开心到爆。火热的夏天,有他在不冷不热,有她在热气腾腾啊(*^▽^*)!他的她是他的全部,她的他是她的全宇宙的五分之四,她的五分之一都是她的那些可爱的孩子。希望每一个夏天,他都在,她仍在。
  • 你的泪只有我看见

    你的泪只有我看见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以下五个故事五种不同的人生五个主人公自述故事虽然普通,但是感情确是真而每个主人公几乎都有一个看不见的守护者你的泪只有我看见第一卷:是否对的时间对的人,主角:许玉林许玉辉第二卷:幸福的代价,主角:周心瑶第三卷:你很好,可惜还是错过,主角:辛如冰第四卷:你好,未来,主角:黄开开第五卷:小钦,主角:刘梦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