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45100000003

第3章 当代民主之危机(1)

21世纪的政治秩序危机

美籍日裔作家弗朗西斯·福山在1989年发表《历史的终结》一文,中心观点很明确,即西方式自由民主是人类历史的最终政体形式。苏东共产主义政权的解体让福山的观点不仅在西方声名大噪,也很快传播到那些仍然是非民主的社会。

若站在今天的世界,不知道福山会如何看待民主政体。诚然,在那些还没有成为民主的社会,人们仍然在努力争取民主,历史似乎在沿着“历史的终结”的道路前行。不过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民主政治秩序,已经很难是“历史的终结”。在非民主社会,民主化的确在摧毁着原来的各种政体,但民主化也同样在摧毁着原来建立起来的民主秩序,而民主能摧毁原来的秩序,却很难建立起一个新的秩序。在21世纪的世界,我们注定要面临一场深刻的政治秩序危机。

街头:人民的暴力运动

在泰国,政党之间的恶斗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不管哪一方成为反对党,都能动员到足够的政治力量,推翻现在的执政党政权。反对党要求政治改革,以冠冕堂皇的口号动员甚至挟持社会力量,执政后却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改革。近年来甚至发展到抵制选举的地步。没有政府,谁来进行政治改革?反对党会说,人民。但谁是人民呢?人们看到的是各种不同利益的社会群体,而找不到政治人物口中的“人民”。

印度的例子更为典型。从人口规模来说,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英国殖民统治结束后,印度的民主运作得相当不错,尽管各种社会冲突一直存在。但现在则出现了新形式的街头运动。日前,印度首都新德里的示威者占领了市中心,导致交通瘫痪,发起者便是新任行政首长基杰里沃夫(Arvind Kejriwal)。起因是直属于联邦政府管辖的内政部,拒绝将四名涉嫌失职的德里警察停职,基杰里沃夫因此发动示威,试图迫使中央政府就范,交出首都的警察权。由当政者搞街头运动比较罕见,但其支持者认为,印度所谓的民主政治的腐败已经根深蒂固,需要用非常的手段才能破旧立新。

在乌克兰,因为2013年政府暂停与欧盟签署联合国协定,引发了政治危机,反对派要求现政府下台,执政党当然不肯。为了“妥协”,政府提出让反对党“权力分享”的计划,但反对党不接受。双方之间的暴力还在进行,人们仍然不知道如何终止这场危机。

不仅新兴民主社会如此,西方发达民主社会也经常如此。街头政治成为这些民主政治的共通点。首先,所有街头政治表面上都表现为“人民”对抗“政府”,具有吸引人的政治口号,也就是抗议者所提出的“理想社会”,抗议者(及其口号)能够动员很大一部分社会群体参加。其次,抗议者都会强调运动的“和平”性质,但在过程之中往往出现暴力。最后,受各种内外环境的制约,执政党很难简单地使用暴力机器来控制街头运动的暴力化,往往使得国家和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幕后:精英群体的斗争

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矛盾固然普遍存在,但不是街头运动的唯一原因。除了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矛盾,街头运动还体现了更深层次的精英群体之间的矛盾。

其一,街头政治是不同政党之间争斗的结果。政党是由精英组织起来的,普通民众只是各政党动员的对象。尽管民众的参与构成了街头运动,但获益的则是少数政治精英。

其二,街头运动往往表现为中央精英与地方精英之间的矛盾,印度的例子便是这样。无论是民主还是非民主国家,中央集权是现代所有政治体制的共同特征。但中央集权不见得能够提供有效治理,相反还经常遏制地方(一线政府)的创新。日本社会也呈现出这样的现象,在中央政府找不到改革出路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挑战中央,寻求地方的突破。北美、欧洲等地也都存在类似的争斗。

其三,街头政治也表现为新型与旧型精英之间的矛盾。不同社会阶层的精英之间,矛盾一直存在着,但当代社会经济形势变化迅速,导致社会阶层的快速变化。当现存体制不能及时调整来体现新兴社会阶层利益的时候,新兴利益社会阶层经常会诉诸街头运动。

人类的社会政治秩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从传统社会地方化了的政治秩序,到神权政治,到帝国,到基于主权国家概念之上的君主贵族,精英民主,再到现代大众民主。近代以来的主权国家秩序,是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政治革命的产物。产业革命导致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大量的财富被创造出来,继而促使大众教育水平提高。法国革命则创造了“人民主权”的概念,政治平等、社会公正等成为人们与生俱来的权利,追求这些权利也构成了近代以来民主化运动的主轴。

实际上,民主政治秩序并非各种革命所创造的抽象概念的产物。英国自由主义先驱霍布斯在其著作《利维坦》中,认为秩序比其他任何东西都重要,没有秩序就没有社会,秩序是自由的前提。在西方,国家基本制度大都是在高度集权的君主贵族统治时期建立起来的。中央集权体制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秩序,提供了资产阶级成长的制度环境。资产阶级成长起来之后,君主贵族政治开始转型,用代议制的形式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各种调和阶级利益的机制也被创造出来。因此,马克思把近代民主视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其后,民主不断与时俱进,最后实现了“一人一票”的大众民主。

从理论上说,大众民主似乎实现了法国革命提出的政治平等目标。但在操作层面,不管怎样的民主形式,人民永远都成不了自己的“主权者”,人民只是获得了选举领导人的权利,很难自己行使统治权,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因此把民主定义为“精英之间的竞争”。精英之间的竞争为人民提供了实现各种政治权利的机会,包括言论自由、政治参与等。只有到了社交媒体时代,这种情况才出现巨大的变化。

如果说民主是精英之间的竞争,精英共识可以说是民主的前提条件。精英之间有共识(共同的道德准则和水平、共同的意识形态、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等),民主便可运作起来。一旦精英共识消失,民主便会死亡。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民主在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更为糟糕。20世纪60年代,另一位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所著的《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的主题,就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秩序。秩序至为重要,但要建立秩序则不易。西方社会的议会政治到了非西方社会,往往演变成街头政治和暴力。在发展中国家,不具备各种条件,如缺乏阶级、阶层的妥协机制,没有精英共识等,经常造成无政府状态。

即使是在发达民主国家,大众民主的生存和发展也开始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在所有民主国家,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之间的不对称已经造成了“弱政府”、精英共识的消失、政府和社会的对立,对民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直接的威胁。

威胁和挑战:呼唤新秩序

当代民主所面临的巨大挑战首先来自全球化。在全球化的条件下,没有政府可以宣称自己拥有经济主权,所有的经济要素都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同时,各国的政治主权则越来越强化,“一人一票”体制下,政府由人民选举所产生。前者意味着政府必须“亲商”,否则资本流失,税基就会越来越小;后者意味着政府必须“亲民”,“一人一票”体制下,社会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两者处于高度的紧张之中。

其次是现代产业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现代产业,无论是金融业还是信息产业,都倾向于产生一个极小的富翁阶层和一个极大的穷人阶层。传统产业所塑造的庞大中产阶级,在现代社会没有了经济基础;基于中产阶级之上的传统大众民主,也失去了其往日的社会经济基础。因为财富分配的极度不平等,掌握大量财富的极少数人,必然通过各种途径来影响政治过程,结果造成一些学者所说的“一元一票”的局面。一个国家的穷人越多,钱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就越大。

再次,与全球化紧密相关的社会高度流动性,也构成了对大众民主的挑战。无论是高端人才还是低技能劳工,都在各国之间流动,闭关守国意味着死亡。但社会流动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最显著的就是“本地人”与“外来人”之间的矛盾。民主意味着为“本地人”服务,但全球化则产生了大量的“外地人”。欧洲、亚洲都是这样。这种矛盾在移民国家表现得尤其显著。这些国家大量的外来人口在经济上贡献显著,但不能享受政治权利。

对大众民主构成威胁的,还包括正在促成真正大众社会来临的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制造和设定政治议题,人人都可以成为政治家,甚至革命家,可以动员相当大的社会支持力量,对现政权构成巨大的压力。在大众民主时代,民主已经演变成人民的世俗宗教,人们都相信,通过民主可以争取到自己所想得到的东西。法国大革命以来,权利“人生而有之”已经成为普世的信念,但只有到了社交媒体时代,人们才有了争取权利的条件、争取权利的“权利”。

一人一票、社交媒体等都在改变着传统的精英民主局面,而接近实现真正的大众民主。民主的运作要求“一人”贡献“一份”(经济)。如果说,人性的光辉(追求自我实现的理想)决定了“一人一票”不可避免,人性的弱点(不变的自私本质)则决定了“一人”贡献“一份”的不可能。只要存在着任何可能性,人们便会追求实现“政治权利”,而不会做经济贡献,用政治权利来挟持政府,得到经济利益,这样便出现政治权利和经济贡献之间的结构不对称。这个不对称便是西方民主危机的核心根源。

这种不对称也必然导致弱政府。民主意味着“民意”,民意意味着“精英共识”不再重要,意味着“精英共识”的消失。一旦失去“精英共识”,传统民主形式便面临死亡。这与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MaxWeber)所说的职业政治家群体越来越不相关,钱(富翁)和选票(也是钱)变得至为重要。

对21世纪的民主政治,人们需要回答一些根本性问题:越来越多的新因素在瓦解着传统民主秩序,如何建立一种新的政治秩序呢?这种秩序有没有可能建立?会是怎样的形式?又由谁来建立呢?

人类社会一直处于秩序和失序的循环中。新秩序出现的前提就是无秩序。只有到了人们无法承受无政府状态的时候,才会出现权威,才有可能建立一个新的秩序。今天全球正在经历的民主秩序危机,是否也意味着一种新政治秩序即将来临?这种新秩序会不会继续是民主呢?如果是民主,会是怎样的民主?如果不是民主,又会是怎样的秩序呢?

2014年2月12日

当代民主危机:西方学者怎么看

近年来,民主再一次成为国际学术界和政策界最热门的话题。当然,这次的热点不再是20世纪90年代初亨廷顿所说的“第三次民主化浪潮”;相反,这次大家热烈讨论的是民主所面临的危机。西方的一些政策和新闻杂志如《国家利益》、《外交政策》和《经济学人》等,连续发表文章和评论,讨论这个问题。只要看看作者所使用的标题和概念,就会大概知道他们要探讨的问题,如“民主的衰落”(decline of democracy)、“民主衰退”(democratic recession)、“民主的回撤”(democracy in retreat)、“民主的倒退”(democratic reversal)等。

的确,无论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非西方发展中国家,今天的民主都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深刻的危机。但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民主所面临的挑战和危机表现为不同形式。

民主到底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和危机呢?我们先来看看西方学者的论述,他们是如何看待和诊断今天西方和非西方民主所面临的问题的。

西方民主的危机:冷漠与激进化并存

简单地说,今天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主普遍呈现出一种特征,就是两种极端现象的共存:一方面是公众对民主制度的普遍冷漠,另一方面是西方社会的激进化。公众对民主的冷漠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例如,发达国家的选举投票率一直不高,民众并不认为民主与自身利益有很高的相关性。但社会的激进化则是最近的现象。西方社会在20世纪60年代曾经出现激进化,此后就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在很长时间里,激进化一直被视为非西方发展中国家特有的现象。最近西方社会再度激进化,主要原因在于其所面临的经济危机,欧洲的希腊和西班牙的社会运动、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都是激进化的体现。

同类推荐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读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读本

    解读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俗读本。本书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十二个关键词,结合当今社会热点事件,一一对应,从历史与现实的双向维度,简明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外延及其在当代中国社会建设中的重大意义,引导全民尤其是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当代中国精神。
  •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本书主要围绕“为什么必须反腐败、谁来领导反腐败、依靠谁反腐败、怎样推进反腐败”这个主题展开,分析了严峻复杂的腐败形势,表明了夺取反腐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强调了反腐要坚持党的领导,突出了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并从“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等多个方面入手,着力论述“反腐败永远在路上”这个主题,旨在为推进反腐败斗争提供系统全面的解决策略,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认清反腐形势、坚定反腐决心、增强政治定力、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推进反腐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从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

    从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拓宽人民监督权力的渠道,抓紧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本书围绕如何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机制展开,收录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刊发的评论员文章,以及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等专家学者的解读,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加强自身修养杜绝反腐现象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执政组织资源与执政党的组织建设

    执政组织资源与执政党的组织建设

    执政党的组织资源,是执政党的资源系统中的首要资源,是其他资源发挥作用的基础和载体。因此,充分发挥和利用党自身的组织资源的功效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有效执政的关键。由沈建红编著的《执政组织资源与执政党的组织建设》共9章节,内容为组织资源理论的基本概念,组织资源理论的历史形成追溯,执政党组织资源整合的基本要素,中国共产党组织资源整合的历史经验等。
  • 艰难的复兴

    艰难的复兴

    中国需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前途虽然光明,道路亦曲折和艰难。而未来8到10年是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能把握好这样一个关键而又充满困境的时期、顺利在本世纪走上复兴的康庄大道吗?《艰难的复兴》将针对相关重大问题,从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国际关系、增强中国的外部竞争力、中国贸易货币和自身经济安全战略、21世纪中美关系及其地缘政治战略、中华文明的和平复兴等五大维度进行客观、翔实的分析和回答。
热门推荐
  • 最后的反攻

    最后的反攻

    【免费新书】我叫吴之凡。上天无意赐给我一个老婆。我的老婆叫蓝雪。蓝雪是卧底的女警花。从此后我的生活失去平静,我必须全力以赴捍卫我们的婚姻,即便十面埋伏危险重重,我也得奋力向前,维护我们的尊严。
  • 快穿女配:帝少太撩人

    快穿女配:帝少太撩人

    他是华国权势滔天的四爷,她是韶家最为出众的长女。世人皆知他冷漠无情,不近女色,却唯独宠她入骨。
  • 顺手牵夫

    顺手牵夫

    最善于察言观色的机灵鬼+最闷骚腹黑的大侠+一段离奇的身世=萌系武侠轻喜剧。被换的不仅是太子,也有可能是公主。顺手牵走的不一定是羊,更有可能是夫君。这是一个在北宋繁华世态下,流落明间的公主误打误撞,破坏了襄阳王的夺位计划,并收获真爱的囧囧有神的江湖故事。
  • 重生最强狂少

    重生最强狂少

    纵横万界的最强仙帝,为了复前世之仇,通过上古秘术,重生归来。
  •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难陀缘由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难陀缘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皇上委屈您了

    皇上委屈您了

    夏岩穿越了,她很淡定。按照国际惯例,她应该是那种被各种陷害却还能捧着一颗圣母心坚强地活到最后,并且凭着一张普通的脸以及世人都没有的气质坐拥美男的命运。至少,从她以往阅读小说的经验来看,相信过不了多久,她就会打怪升级,泡上俊王爷勾上酷将军,出任皇后一职走向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只是现实永远是残酷的:说好的帅哥美男···都不是她的。说好的荡气回肠···都是骗人的。唯一给她了一个官配还是个毒舌腹黑的外貌协会。简单来说,本文男主腹黑毒舌无节操,卑鄙无耻毁三观。女主信心满满想要在异混个风生水起的希望,被男主兵不血刃地扼杀在摇篮中。年过不惑的夏岩看着旁边比年轻时更加成熟稳重的男人叹息:“你说,你从来都没对我说过一句甜言蜜语,我就这么陪着你过了大半辈子,是不是太不公平了。”“知道有句话叫知足常乐么?”旁边的男人看她一眼,幽幽道。“···”让夏岩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穿越经历,那就是:自从穿越以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Songs of a Savoyard

    Songs of a Savoyar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叶魔窟

    叶魔窟

    架空修仙本作品小虐期间会有甜本作品更新缓慢但绝不弃文
  • 侠女奇缘(下)

    侠女奇缘(下)

    侠义公案小说之所以在我国长期流传不衰,深受各界阶层人士欢迎,主要是因为侠义公案小说中塑造的名臣官吏多以正直廉洁的形象出现,他们刚正不阿,不畏权豪,体恤百姓,不少人还被作者予以神化,成了“超人”;而侠客义士形象贴近民众,他们劫富济贫,铲除贪官污吏,成了正义的化身,是广大民众心目中的救星,是社会安定太平的希望所在。作为最富于中国文化特色的通俗文学样式,侠义公案小说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余绪。侠义公案小说的特点,小说里侠客和清官的铲恶锄奸都深深地为百姓期待政治清明、期待超强正义力量心理的烙印,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民众的心声。当然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这一点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正确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