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09800000031

第31章 景阳宫:慈禧太后形象史(5)

当年乾隆爷大办万寿庆典,还有他修建清漪园(即后来的颐和园)、扩建圆明园和避暑山庄,那是因为老爷子钱包鼓,腰杆硬。我们不妨晒晒乾隆时代的财政状况: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到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的19年里,户部银库只有三年存银在三千万两以下,其余年份皆在三千万两以上;乾隆二十年(公元1796年)至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存银大都为三四千万两;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存银为五千余万两;自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至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只有两年存银在六千余万两,其他各年存银都在七千万两以上。历史学家说:“秦汉以来,没有哪一个朝代哪一位皇帝的国库存银有乾隆年间的库银多。”[参见朱诚如主编:《清朝通史》,第八册,第466页,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版。],所以他曾四次普免地丁赋税,三免八省漕粮。至于兴建清漪园,只花费了不到五百万两[据《内务府奏案》记载,建园经费“用过银四百八十九万七千三百七十二两三钱四分六厘”,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务府奏案》,第165包第26号。]。这钱他花得起,也有资格花。

乾隆的时代,在南方,两征廓尔喀,用兵缅甸,进剿安南;在西南,平定大小金川;在西北,统一回部,接纳土尔扈特回归,两征准噶尔。那时的清帝国,威风八面,势不可挡。

相比之下,慈禧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慈禧入宫那一年春天,一年前在金田起义中组成的太平军已经攻破广西省城桂林,接下来兵不血刃地占领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岳阳,随后水陆开进湖北。第二年初离开武昌时,太平军已是旌旗蔽日、征帆满江,号称“天兵”百万。

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慈禧生下载淳(即后来的同治皇帝)那一年,太平军大破清军的江北、江南两个大营,同时,内患在迅速蔓延,除去已经发生的捻军、天地会起义(包括小刀会起义、红钱会起义等),在云南,杜文秀领导的滇西回民起义,马德新等领导的滇南回民起义,李文学等领导的彝民起义等,都在这一年发生。“仅仅是一个太平天国,就使得咸丰帝尽力衰竭,面对如此众夥的反叛该施以何策?”[茅海建:《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第142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那一年秋天,英国人也掺和进来捣乱,三艘英舰越过虎门,攻占广州东郊的猎德炮台,第二次鸦片战争,就这样打起来了。俄、美又趁火打劫,逼大清签订《中俄天津条约》和《中美天津条约》,之后又签订《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其中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降低关税、战争赔款(分别赔偿英法四百万和二百万两)等,皆对大清帝国造成极大内伤。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慈禧以垂帘太后的身份正式登上清朝政治舞台那一年,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都被先后镇压下去,大清帝国暂时缓了一口气。但国际危机并没有解除——葡萄牙人占领了澳门、英国人入侵了西藏,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在东面也不太平,与“同光中兴”同时,被视为东瀛小国的日本开始了与大清的竞赛,至此,大清帝国已经是前狼后虎、四面是敌。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明治维新只有六年的日本就开始欺负大清,举兵入侵台湾。咸丰的告诫,已一语成谶:“从今以后再也没有什么安乐了。”慈禧的政治生涯,没有几天的安宁。要带领大清从四面楚歌中成功突围,连道光、咸丰都办不到,又何以苛求慈禧呢?

十五

人生有时充满荒谬,当一个人费尽心机地达到他向往已久的目标时,那个目标本身的价值已经悄然消解,就像我前面写过的吴三桂,我的朋友张宏杰曾这样评价他:“他存在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在大明朝这座巨大的山体上尽力攀登,海拔的上升就意味着幸福的临近。但是,就在吴三桂兴致勃勃地攀到半山腰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脚下所踩的原来是座冰山,正在面临着不可避免的缓慢消融。即使攀爬到最高处,最后的结局依然是毁灭,而不是达到永恒的幸福之源。”[张宏杰:《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第276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将吴三桂比作慈禧,显然是不恰当的。吴三桂生活在明代,慈禧生活在清代;吴三桂是男人,慈禧是女人;吴三桂是人臣,慈禧是“主子”。这决定了他们的机遇、处境,都大相径庭。尽管吴三桂后来称了帝,但也不过是一种权力自慰而已,除了加速死亡,什么作用也起不到。然而,二者之间,还是有一点是相似的——他们都有野心,又都不幸赶上了王朝能量的衰竭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他们赖以生存的权力也是不稳定的。就拿慈禧来说,当她终于爬到了权力高峰,准备主宰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的格局已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变成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屡败屡战的王朝,不仅没有给她带来安全感,反而让她吃尽苦头。在历史上,还找不出几个最高权力者被打得离宫别庙,流落他乡,而她自己,竟然成了庚子之战后西方八国准备惩治的首要“元凶”,后来她让李鸿章与西方人周旋,杀了一批替罪羊,才勉强保住自己的命。她爬得越高,她心中的惊恐、惶惑越强烈,她已经无法驾驭时代,反而被时代左推右搡、难以立足。她心中那个完整坚固的世界破裂了,权力在给她带来锦衣玉食,也给她带来她无法负荷的残酷。

我时常在想,假若在《红楼梦》里,她究竟是手段干练、面艳心狠的王熙凤,还是看透了危局、又心犹不甘的贾探春?

所以,对慈禧来说,获得最高权力是大幸,但在这个时代里当权却是大不幸,否则,即使她再暴虐、再奢侈,也都是权力者的标准形象。仅就清朝而言,论暴虐,她比不上雍正;论奢侈,她比不上乾隆;论无知,道光跟她有一拼(鸦片战争爆发时,道光皇帝竟然不知那个名叫英吉利的国家到底在什么地方),更何况中国历史中几乎每一位成功帝王,都无不是杀人如麻,血流成河。然而,在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中,她的名声最臭。

在更多人看来,“嬴政通过贪狼强力、寡义趋利的残酷屠杀满足他变态的虐待欲,武则天则异乎寻常地沉迷于与美少年的性交往。不过,这都是他们生活的次要方面。他们是历史上建立了非凡功业的帝王,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也是人们获得的主要印象。”[赵良:《帝王的隐秘——七位中国皇帝的心理分析》,第117页,北京:群言出版社,2001年版。]也就是说,这些帝王在历史上都是有建树的,“功大于过”,因此,他们无论多么残虐荒淫,都可以接受。唯独慈禧十恶不赦,因为在她的统治下,中国割地赔款,一败涂地。

十六

于是,慈禧对内政外交所做的一系列改革、她在晚年“新政”中推行的法制建设等等,都被一笔勾销,不能再提,否则就是为历史罪人的脸上贴金。胜利者一切都好,失败者一无是处,中国人的极端思维,在对慈禧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慈禧或许不会想到,庚子之败后,她把一大批替罪羊拉上了法场,而事到最后,她自己竟然成了清代历史的最大替罪羊。

她替了谁?她替了乾隆,因为乾隆在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拒绝了英使马戛尔尼的通商要求;她替了嘉庆,因为当另一位英使阿美士德来华,嘉庆再度闹得不欢而散,英国人两次平等的外交和通商努力失败,才干脆软的不吃来硬的,在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打到家门口;她替了道光、咸丰,因为与他们的父祖相比,观念丝毫没有进步,他们对“国家利益”与近代世界的看法,也与时代完全脱节。对此,费正清一针见血地指出:“不平等条约开始于中国普通民众尚未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时代。19世纪中叶的几十年内,他们仍然受着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即政治是皇帝及其官僚们的事,而且要地方名流的支持。在这种古老的秩序下,现代的民族主义绝活有所表露。相反,清政权所关心的主要是维护中国地主——文人学者统治阶级对它的忠诚,并借此镇压一切可能在农村平民中掀起的骚动及反清叛乱。”[[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第205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在这样的观念下,两次鸦片战争,把大清帝国打得体无完肤,通商赔款还不算,洋人还一把火烧了圆明园,山河泣血,满目疮痍,这些历史欠账,慈禧一人之力,如何还清?

此时,慈禧那日渐衰老的身体,已不再是两性冲突的战场,却成了时代冲突的前沿。

十七

当然,慈禧既然生活在这个年代,就要为她自己的年代负责。因为她不是别人,而是这个帝国的实际领导者,无论她生命里曾有多少缺憾,对于国家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在那个年代里,有多少人不明不白地死去,成为这个帝国里的冤死鬼,却根本得不到伸冤的机会,一个人在情感上的损失,又何足与外人道?

在慈禧的年代里,不乏曾胡左李这样的中兴之臣,也出现了康有为、梁启超这样的新锐改革者,倘形成合力,天下或有可为。无奈,形成这合力的机缘,都在她的手中一一错过了。翁同龢在甲午战前拼命挤兑李鸿章这些开明的洋务派,甲午战败后却又支持变法;戊戌变法后(公元1898年),李鸿章自称康党,可惜早已经靠边站,没有了力挺康梁的实力;而当庚子战败后(公元1900年),慈禧幡然醒悟,开始了比戊戌变法更加猛烈的政治体制改革,甚至启动了立宪议程,然而,此时康梁早已逃亡国外,死要面子的慈禧又执意不肯为康梁、还有被她杀死的戊戌六君子平反,而思想开明的奕訢、李鸿章,也早已不在人世。总之,党争、利益关系,把朝廷分割成无数碎片,让人眼花缭乱,清末的政治版图,终是一盘散沙,任凭谁也捏合不起来。时也,运也,命也。慈禧终归做过一些努力,而她所有的努力,又都在她六十大寿的喜庆气氛中灰飞烟灭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终究,她是一介女流,过于关注自我,眼界不会像我们今天期望的那样深广,她太在乎吃喝拉撒、婆媳关系这些家长里短,还有那永远难以满足的虚荣心——为此,她苦熬了半世,付出了漫长的等待;同时,她又是叶赫那拉的后裔,出生于满族官宦之家,是被传统的权力文化滋养大的,因此也不可能比她的前辈干得更好。张宏杰说:“她的政治技巧使她完全能够跻身一流政治家的行列,但是她所成长的文化氛围局限了她的眼光,使她浪费了这个宝贵的机会。这时的中国需要一个具有非凡气魄和超人识度的巨人来引导,才有可能摆脱沉重的惰性,度过重重劫难。可惜,历史没有产生这样的巨人,却把这个位置留给了她,一个过于专注自我的女人。这就是她的悲剧所在。”[张宏杰:《千年悖论——张宏杰读史与论人》,第70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

她的身体成为各种冲突的焦点,但对她来说,身体就是她冲不出去的围城,无论怎样精心装扮,都敌不过它在岁月中的衰朽,最终沦落为一具干瘪的尸体,在一场隆重的葬礼过后(公元1908年),被放入清东陵深深的地穴中。

十八

在丑化慈禧的过程中,康有为的作用举足轻重。

在中国近代史上,康有为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矛盾体。一方面,他对国家的危难有着清醒的认识,甲午之败后,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必须因时而变,实现平等自立,主张通过富国、养民、教士、练兵四个方面实现他的强国梦,对于暮气沉沉的帝国来说,这些无疑都是进步的观念。但另一方面,康有为又过于自以为是,对政治运作缺乏起码的常识,对变法的风险缺乏起码的认识,这使他的制度设计异想天开,缺乏切实缜密、稳扎稳打的实施方案,最终把变法引向了铤而走险的政治赌博。

公元1899年初,在日本早稻田,逃亡日本三个多月之后,康有为在灯下写出了个人回忆录《康南海自编年谱》,对梦幻般的维新百日进行回顾。直到1953年,这部著作才收入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公开出版,与康有为的《戊戌奏稿》、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并称研究戊戌变法的三大史料之一。遗憾的是,这部《年谱》,对变法失败的原因没有丝毫的反思,相反,在字里行间充满了自恋式的自我夸大和对时局的错误臆测。

在这部《康南海自编年谱》中,我读到这样的话:

廿七日,诣颐和园,宿户部公所。即见懿旨逐常熟,令荣禄出督直隶并统三军,着二品大臣具折谢恩并召见,并令天津阅兵,盖训政之变,已伏。[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见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第四册,第144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廿七日,是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公元1898年6月15日),在徐致靖的保举下,康有为前往颐和园,准备在第二天接受光绪皇帝的召见。那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接受皇帝召见。四天前,变法程序已经启动,自四月二十三日(公元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变革。

同类推荐
  • 故事会(2017年7月上)

    故事会(2017年7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谐趣故事

    谐趣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故事会(2018年8月上)

    故事会(2018年8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故事会(2018年10月下)

    故事会(2018年10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7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故事会(2017年11月上)

    故事会(2017年11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7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热门推荐
  • 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倾歌归不归

    倾歌归不归

    严停云是严家的养子,是严家的一条狗,负责做严家所有见不得人的事。纪倾歌和严停云青梅竹马,甘愿成为严停云的一把刀,成为他的左膀右臂可是突然有一天,纪倾歌再也没回来纪倾歌还会归来吗
  • 中华美德3

    中华美德3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九转成魔

    九转成魔

    她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最强杀手,外界无人不对她闻风丧胆,一朝打王者荣耀意外穿越成为人见人欺的懦弱小姐身上。李白说:“如果努力有用的话,那还要天才干什么。”没错,她就是那个天才。废材?各种上古神器在手、丹药如同糖豆、宠物也是上古凶兽,这样也是废材?手撕渣男,脚踩渣女,当从前的貌若无盐的傻女蜕变成清贵绝尘、风华绝代的天才时,总有一个强大的后背,默默的让她靠,静静的看着她如何玩转天下…【本文长篇,秉承‘猥琐发育别浪,稳住我们能赢’剧情发展较慢,莫捉急~】
  • 于公案奇闻

    于公案奇闻

    叙述清官于成龙锄强扶弱的故事。包括了近三十个公案故事。它内容上,上承明代公案小说的余绪,形式上,下启短篇成长篇的趋势,是明清公案小说转变期中一部重要小说。
  • 月落星明

    月落星明

    他是黑夜中的杀手,冷血无情,每晚穿梭在楼房间,带着银色面具;她是前武林盟主的女儿,是现任武林盟主,她在外人面前,一幅不问世事的样子,内心却比谁都脆弱,而她的脆弱只展现在他的身上。他和她,在一起,只是为各取所需,为相互利用。每晚他在墙角吐着鲜血,眼里充满不甘与怨恨,但最后转为无奈。他和她,命中注定就是得在一起,即使谁都不承认,谁都不甘心。她与他在一起,心心念着的,却是另一个人。
  • 小马随笔

    小马随笔

    随心而发,有感而写。道出在下的真性情!大家可以和我交流!
  • 斗罗之万世为尊

    斗罗之万世为尊

    凌晨三点,男主在看斗罗大陆小说,眼前一黑,再次醒来的时候神奇的穿越到了斗罗世界,结识了史莱克众人,阻止了皇室的战争,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奔向神界...
  • 玉台画史别录

    玉台画史别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来之王爷是否记得我

    重来之王爷是否记得我

    这是一个不安分的女主!什么王爷,惹我不开心?恕不奉陪!什么朝堂,非要搅个天翻地覆不可!至于那些奸佞小人,不好意思,见一个除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