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09800000029

第29章 景阳宫:慈禧太后形象史(3)

这种阴晴不定的景象,正是对改革初年政治气候的写照。有人说,破晓时分的图像总是朦胧不清的。翁同龢在同治六年二月十三日(公元1867年3月18日)日记里记录了当时京城流传的一副对联:

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

军机无远略,诱佳子弟拜异类为师。[《翁同龢日记》,第二卷,第548页,上海:中西书局,2012年版。]

“鬼”,指的就是奕訢,因为他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力促朝廷以平等的礼节同各国往来,不再像乾隆当年那样因跪拜礼之争而将整个世界拒于门外,又办同文馆,系统化地学习西方,使他有了一个不太好听的外号:“鬼子六”。

像奕訢这样的改革者,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张盛藻,而几乎是整个以正统自诩的知识分子阶层。张盛藻的奏折,只是拉开了序幕,接下来登场的,全是重量级选手,其中包括同治皇帝的老师、内阁大学士、清代理学大师倭仁。张盛藻上折两天后,倭仁的奏折就接踵而至了。一方面,他对西方人的奇技淫巧不屑一顾: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而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持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读习,博求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第二册,第30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对于这些反对之声,年轻的奕訢毫无退让之意。他策略地提出,西学源于中国,由于他们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本朝的康熙皇帝就是一位西学高手,因此学习西学,不仅没有违背祖制,而且是在弘扬传统。同时,他变防守为反击,一针见血地指出,靠保守派的精神胜利法,大清帝国非但不能胜利,相反只能由失败走向新的失败。在三月初二(公元1863年4月19日)的奏折中,他丝毫没有避让倭仁的刀锋,而是反戈一击,一点没有给同治皇帝的这位老师留面子:

倭仁谓夷为吾仇,自必亦有卧薪尝胆之志。然试问所为卧薪尝胆者,姑为其名乎?抑将求其实乎?……今阅倭仁所奏,似以此举断不可行。该大学士久著理学盛名,此论出而学士大夫从而和之者必众,臣等向来筹办洋务,总期集思广益,于时事有裨,从不敢稍存回护。惟是倭仁此奏,不特学者从此裹足不前,尤恐中外实心任事不尚空言者亦将为之心灰而气沮,则臣等与各疆臣谋之数载者,势且隳之崇朝,所系实非浅鲜![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第二册,第32——33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这样的唇枪舌剑,在今天看来也无比过瘾。他们比的是口才,是眼界,是胆识,更是后台。奕訢之所以如此口气强硬,一步不让,是因为他的后台硬,那后台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同龄人、也是他嫂子的慈禧太后。奕訢代同治小皇帝所拟圣旨,实际上代表了慈禧的意见:“朝廷设立同文馆,取用正途学习,原以天文算学为儒者所当知,不得目为机巧。”张盛藻这些反对派的意见,“毋庸议”,还批评杨廷熙受倭仁指派所呈奏折,“呶呶数千言,甚属荒谬”,“殊失大臣之体,其心固不可问”[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第二册,第51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让他们彻底闭嘴。也就是说,他们此时奉行的政策,与20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略有类似,是“不争论”政策,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同治初年形成的开放格局,完全利益于这对叔嫂的强势组合,奕訢的胆识与气魄,也就是慈禧的胆识与气魄。

英国人寿尔在手记里记录了大清帝国的变迁:

在走过天津郊外时,人们指给我看,在李鸿章的衙门的对面、运河的沿岸上竖立着一些外国灯,这些灯的形状就是进步的标记。又人们看到,Oxford街的商店里外国货物充斥,不能不感到惊奇。买钟表的人很多,许多人从事钟表的制造与修理。外国钟也很受人欢迎,火柴亦然。有一只美国制的濬泥机船,已经工作一些时候了;它正在打宽运河的一个支流。还有一只汽艇已经多次带着总督出外巡视;当它初次出现在某些乡下地区的时候,老百姓很是惊慌。兵工厂和李的衙门之间安了一条电线,五英里长,雇用本地电报员担任工作。这条线是一位英国的电机师建立的。他现在主持鱼雷学堂。这条电线未曾碰到任何困难,虽然未曾出告示告诫老百姓,也未曾用卫兵去保护所雇佣的安装电线的外国人,可是电线所通过的土地的所有人未曾有任何敌意或反对的表示。[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第八册,第394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很难想象,这一切,都出自一位年轻太后的手笔。

经过了大约30年的快速发展,至甲午战前,帝国的经济已基本恢复到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战争以前的水平,在世界经济总量中也占有很大比例。历史学家马勇说:“中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几乎超越了一个时代,跨越先前比较原始的冷兵器时代,构建了一支比较现代的新型军队,尤其是北洋海军,公认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六,足见‘中体西用’在推动发展上也不能说毫无功效。”[马勇:《清亡启示录》,第4页,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

今日之国人,不应简单地把晚清统治者看成一团黑,而忘记了他们的历史功绩。

可以说,他们是开始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破冰者。

在当时,有多少人为这样的进步而血脉贲张。

这位国家领导人,论眼界不出宫墙,论学历不到高中。但历史经验早已证明,小看慈禧者死。她的政治才能,是天生的。

两次鸦片战争、一次太平天国,彻底打垮了咸丰的自信,只能寄情声色,聊以自慰,连当时的野史作者都发出这样的感叹:“咸丰季年,天下糜烂,几于不可收拾,故文宗(指咸丰帝)以醇酒妇人自戕。”[小横香室主人辑:《清朝野史大观》,第一卷,第68页,上海:上海书店,1981年版。]倒是他的未亡人,在内忧外患的危局中,站稳了阵脚,开启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同光中兴”时代,从这个角度上说,慈禧比她老公更像“纯爷们儿”。

慈禧就这样,隐匿在这个王朝的幕后,但如同当年的孝庄,这个年轻女人的一举一动,都决定着整个王朝的命运。伊莱扎·鲁哈马·西德摩在《中国,长寿帝国》一书中说:“1861年以来的晚清历史应称为慈禧统治时期,这段时间的起伏跌宕比之前的244年来总和还要多。”[转引自[美]何德兰:《慈禧与光绪——中国宫廷中的生存游戏》,第1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何德兰说:“四十年间,她每天都是半夜起床,寒冬酷暑一无例外,来到黑暗、阴森、寒冷的大殿里,只有蜡烛照明,黄铜炭火盆取暖,坐在屏风后面,听着上朝的大臣们奏事。她谁也看不见,谁也看不见她。”[[美]何德兰:《慈禧与光绪——中国宫廷中的生存游戏》,第101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亚瑟·H·史密斯在《动荡中的中国》一书里这样评价慈禧:“身为一个满族女人,想要掌握那些军国大事的知识,本来就机会渺茫,但是她却与只了解女红的东太后完全不同,处理大事的时候总能镇定自若,中国的门户面对敌对势力从来未被打开,这在中国半独裁统治的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要找一个原因,我想只能说是这位统治者本人拥有一种独特的品质和才能。”

当然,慈禧杀过人——准确地说,是处死。其中有咸丰皇帝留下的顾命八大臣,有著名的戊戌六君子,还有庚子事变后被惩办的祸首、实际上是用来向西方人交差的替罪羊,有山西巡抚毓贤、兵部尚书赵舒翘等人,至于东太后慈安是否被慈禧毒死,这是历史的遗案,或者说,有很强的猜测成分,找不到充分的证据。根据官方记载,慈安的死因是“正常死亡”。《清实录》里这样说:“(光绪七年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疴,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清实录》,第五十三册,第841页,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翁同龢在日记中对此事亦有记载,三月初十日记里这样写:“慈安太后感寒停饮,偶尔违和,未见军机……夜眠不安,子初忽闻呼门,苏拉、李明柱、王定祥送信,云闻东圣上宾,急起检点脱衣服,查阅旧案,仓猝中悲与惊并。”[[清]翁同龢:《翁同龢日记》,第四卷,第1593页,上海:中西书局,2012年版。]第二天凌晨,月明凄然,翁同龢由东华门入宫,在乾清门前徘徊,等到丑正三刻,乾清门开,翁同龢急入奏事处,发现前一天的御医脉案还在,他抄录如下:

晨方天麻、胆星,按云类风痫甚重。午刻一按无药,云神识不清、牙紧。未刻两方虽可灌,究不妥云云,则已有遗尿情形,痰壅气闭如旧。酉刻一方云六脉将脱,药不能下,戌刻仙逝云云。[[清]翁同龢:《翁同龢日记》,第四卷,第1594页,上海:中西书局,2012年版。]

根据翁同龢记下的药方,今天的医生不难得出这样的判断:慈安死于突发性脑中风,翁同龢记下的御医脉案中“类风痫甚重”,就是指的这种脑中风。实际上,《翁同龢日记》中,已经记录过慈安的两次病史,一次发生在同治二年二月九日(公元1863年3月27日),那时慈安只有26岁,另一次发生在同治八年十二月四日(公元1870年1月5日),那一年慈安也只有30岁,说明慈安患有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生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在此反复抄录慈安死前的病案记录,目的当然是为排除慈禧的“作案嫌疑”,因为有太多的小说家言,说咸丰死前曾留下密诏,要慈安必要时可以除掉慈禧,只因慈安生性忠厚,给慈禧看了这份密诏,让慈禧顿时起了杀心,先下手为强,毒杀了慈安。然而,这一说法存在着明显的悖论:既然烧毁密诏时,只有慈禧和慈安二人在场,那谁又能知道这件事呢?很多年中,人们人云亦云,把慈禧指认为凶犯,显然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是出于妖魔化的需要。也就是说,慈禧的形象,是由集体塑造的,并不是慈禧本人。

十一

因此说,慈禧铲除的,大多是她的政敌,对于任何统治者,这都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何况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之保守,排斥思想开明的奕訢等人,大清未必会有“同光中兴”的局面,而以毓贤等人的愚昧无知,只能把大清引向灾难。这些权臣之死,不足惋惜。至于屠杀六君子,那自然是慈禧政治生涯的败笔,如何德兰所说:这是“慈禧做过的最坏的事了”[[美]何德兰:《慈禧与光绪——中国宫廷中的生存游戏》,第28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但所谓“百日维新”,亦有许多先天“幼稚病”,即使没有慈禧的凶狠,它的失败也定然是逃不掉的。对此,有人精辟地论道:

从6月11日起至9月21日慈禧及其后党分子发动政变止,在这短短的一百天里,光绪接连发布了一百多道新政“诏书”,有时一日数令,倾泻而下,令人目不暇接。最多的是9月12日这一天,竟然一举颁布了11条维新谕旨。

诏书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广开言路,提倡官民上书言事;准许自由开设报馆、学会;撤销一批无事可做的衙门,裁减冗员;废除满族人寄生特权;提倡实业;设立农工商总局和矿务铁路总局,兴办农会和商会;鼓励商办铁路、矿务,奖励实业方面的各种发明;创办国家很行;编制国家预决算,节省开支;裁减绿营,淘汰冗兵;精练陆军;筹办兵工厂;添设海军,培养海军人才;开办京师大学堂;全国各地设立新式学校;废除八股,改革考试方法;选派学生留学日本;设立译书局,编译书籍等。

这些措施无疑具有进步意义,它是想把中华帝国拖入近代化的轨道。可是,单凭一个无权的傀儡皇帝颁布的雪片般的旨令,就想在短时期内改变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传统社会,谈何容易?中国社会的深层结构中本具有静态的目的意向性,一成不变或很难变动是中国社会的本质,对于这本质,表层的任何变动都不能产生影响。千百年来社会发展的停滞不前和治乱循环的局面,使中国人总的心态倾向于发展一种消极防御策略,以便在小范围内“安居乐业”,静享人生的俗常欢乐,其对任何主张、热情付之一笑,使得理想主义、行动主义和变革冲动在平安稳妥、麻木不仁、苟安求活的生活意志下消解、流失。因此,不难想象这一百多道新政“诏书”的命运。把守要津的后党分子公开抗拒,而懒散的地方老爷们则将它束之高阁。除了在偏远的湖南省获得一点反响外,光绪企盼的朝野响应、举国振奋、齐步走向自强的局面并没有出现。

同类推荐
  • 恩仇故事

    恩仇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故事会(2017年8月下)

    故事会(2017年8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7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四川文学(2016年第3期)

    四川文学(2016年第3期)

    《四川文学》: 文学刊物。以发表短篇小说为主,同时容纳其它文学体裁、品类,注重思想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刊物融现实性、艺术性、可读性于一体,聚读者、作者、编者为一家,所发作品受到省内外广大读者和全国各家文学选刊的青睐。
  • 故事会(2017年11月下)

    故事会(2017年11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7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故事会(2015年8月上)

    故事会(2015年8月上)

    《故事会》所说的故事,不仅高雅、高尚,而且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并能始终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尤为关键的是,其绝大多数故事,基本上都相当准确地切合着社会审美心理中三个最为关键的部位,即情感性、幽默性、传奇性。因此,尽管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信息爆炸的资讯时代,或各种各样文化快餐层出不穷的娱乐时代,其所提供的故事仍能从一片喧嚣的声浪中脱颖而出。其二是由《故事会》编辑部所营造的“《故事会》编辑部文化”。
热门推荐
  • 网恋对象分开之后

    网恋对象分开之后

    墨氿木作为一个当红的网络作者,迷上王者荣耀之后不可自拔,深陷其中,居然在王者里找了cp谈起了网恋还要搞奔现!结果墨氿木跑去了奔现,结果被人放了鸽子还被人甩了!墨氿木:……我有句mmp现在就要讲!从此一代网红写手此发愤图强成为游戏主播界冉冉升起的一枚新星!一代实力坑逼成为一代实力坑神!“诶!你看了那个游戏主播没有?她从来不露脸的诶!别不是没脸见人?”“可是她技术6啊!”“你们有没有觉得她的声音很像我们的大大!”“正解!大大你还记大明湖畔的坑吗?”“陈年老坑你别不是不打算填了?”作为一个老粉的某男人,吸了一口烟,看着电脑面前的一波骚操作,吐出一口烟圈:“胆肥了啊……”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被盯上的墨氿木一如既往的当她的带哥界扛把子!然而今天似乎遇到了对手,她已经被宰了几个人头!墨氿木一口老血卡在喉咙!墨氿木(全部):对面兄弟你是不是和我有仇?某人(全部):没仇。墨氿木(全部):那你干嘛总是只打我一个人?某人(全部):哦,我喜欢。墨氿木:……emmmmm这句mmp一定要讲!架空世界,逻辑死,苏文,无原型。
  • 我是一片云

    我是一片云

    宛露一直都是喜欢记者孟樵,但由于各种关系宛露嫁给了建筑工程师顾友岚。后来,孟樵希望宛露离婚,给她及她的丈夫造成极大压力,以致顾友岚不慎坠楼身亡,宛露因此发疯。不管问她什么,只会说一句话:“我是一片云。”那是宛露最初遇到孟樵时的戏言“我是一片云”。孟樵从此守护神智不清的宛露。
  • 幻海洗剑录

    幻海洗剑录

    如果天下的练武之人由朝廷纳入编制来管理,那么侠客们的江湖会不会变得平静呢?强势的大夏王朝一统江湖,设置天威府管辖由开国功臣们建立的八大门派,调度江湖人士参与战事,西拒异族,北镇藩国。三百年后,内乱将起,乱世将至,主角的故事便是从这时候开始。
  • Alcestis

    Alcesti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全世界最爱我的那个人消失了

    全世界最爱我的那个人消失了

    七年前,她的名字是林弯弯,在一次被拐卖的途中被警察解救。因为找寻不到亲生父母,故此被警察收养。陌生的家、姐姐的排挤、养父母的疏离、让她在这个家中亦步亦趋。直到遇见残疾少年展凌歌,他用尽借口靠近她,却也一手摧毁了她与青梅竹马恋人许昊天的幸福,让她跌入无尽的深渊。在她陷入绝望时,亲生父母的出现拯救了她。从此她离开清榕,改名罗菲,考上了公安大学,做了一名女刑警。可是时光的轮盘却让她再次遇见展凌歌。
  • 从前从前年少时

    从前从前年少时

    一、喜欢的第一人,懵懂与迷茫交织,自卑让人望而却步,时机被错过,误会彼此纠缠……二、爱是相识相知相悦又彼此伤害,每道伤既烙了痕也印上爱,谁知到头来伤们是变了爱的捆仙锁还是痛的火焰山?三、梦短日长,我不愿伤了你的自尊,原来爱情不能大过天,至少大不过你心中的坎。我牵了别人的手,你枕边有了新的人……四、你出现了,世界静了音消了色,此生唯愿——我与你赌书泼茶香,寻常过一生。五、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都埋入来时路,哭过笑过,爱过痛过,也曾喧闹,终被埋葬......
  • 太上灵宝天尊说延寿妙经

    太上灵宝天尊说延寿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老岸

    老岸

    八十年代苏州,医生世家出身并受过医科高等教育后在街道医院做推拿大夫的巴豆,有心助人却涉进一桩文物走私案中,导致五年劳改。刑满回来,妻女已离去,不得已踏起客运三轮车谋生,并期望解开受害的谜团,不料又一次次被人摆布、陷害,迫使他奋力抗争,顽强地追寻那个始终躲在暗处的人物,也执着地追求人生是真谛……
  • 无敌在线中

    无敌在线中

    我叫温毅,人如其名,天尸剑命,生而无敌。直到某一天,地球突然想对我搞个大新闻……………………………………温毅:地球,活着不好吗?地球:……
  • Bunyan Characters

    Bunyan Charact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