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67600000017

第17章 现代科技大发明(4)

诺贝尔的这一发明马上被应用于实践,在一条正在修建的铁路工程中,雷酸汞的使用不仅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而且还节约了几百万美元。1865年,诺贝尔建立了硝酸甘油股份公司,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家生产硝酸甘油炸药的制造厂家。1867年,诺贝尔研制出了黄色炸药,并获得了发明权。黄色炸药的研制成功使得硝酸甘油可以以更安全的方式生产,也更容易操作。1868年,诺贝尔发现将海底或湖底的硅藻土与硝酸甘油按1∶3的比例混合,就形成了安全烈性炸药。新炸药的灵敏度大大低于高纯度的硝酸甘油,但威力却比枪用火药高3倍,他将这种炸药命名为“达那炸药”。后来诺贝尔又发现,硅藻土是一种惰性物质,在和硝酸甘油混合后,虽然降低了硝酸甘油的灵敏度,但同时也使炸药的威力大大降低了。所以诺贝尔希望能够找到一种硅藻土的替代品。

1875年,诺贝尔偶然发现硝酸甘油能够溶于火棉胶而成为胶体,这种胶物质能很好地保留爆炸力,但却没有硝酸甘油所固有的那种不稳定性。更主要的是,它生产成本低。诺贝尔为它起名“爆炸胶”。1879~1888年,经过近9年的时间,诺贝尔冒着更大的危险,再次向世人显示了他的才华,他发明了无烟炸药。在炸药的历史上诺贝尔成了无人能及的佼佼者。

鱼雷

鱼雷的前身是一种诞生于19世纪初的“撑杆雷”。撑杆雷用一根长杆固定在小艇前部,海战时小艇冲向舰艇,用撑杆雷撞击爆炸敌舰。1864年,奥匈帝国海军卢庇尔斯舰长把发动机装在撑杆雷上,利用高压容器中的压缩空气推动发动机活塞,带动螺旋桨使雷体在水中前行攻击对方舰船。

1868年,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海德,把用小船装着炸药、用电线导航的“撑杆雷”发展成了一种能在水中自行推进的炸弹。由于它的外形像鱼,又可像鱼一样在水中前进,人们就称其为“鱼雷”。

1899年,奥匈帝国海军制图员路德格·奥布里将陀螺仪安装在鱼雷上控制鱼雷定向指航,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枚可控制方向的鱼雷,大大提高了鱼雷的命中精度。1904年,美国人E·W·布里斯发明了燃烧宝,以热力发动机代替压缩空气发动机制造了第一个热动力鱼雷(亦称蒸汽瓦斯鱼雷),至此,鱼雷被公认为一种现代化兵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鱼雷有了很大的发展。由德国人制造的蒸汽瓦斯鱼雷1分钟可行进900多米,航程远达8000米,载炸药超过100千克,如果准确命中的话,一下子就可以击沉一艘大军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鱼雷击沉的运输船总吨位达1366万吨,鱼雷的威力在这个时候也让世人大开眼界。

在鱼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航空鱼雷的问世。1914年的圣诞节,在英国的军舰“方舟”号上搭载的水上飞机,袭击了停泊在库克斯港内的德国舰艇。这是海战史上第一次由舰载航空兵从海上发起的进攻,虽然未能取得显著的战果,却显示了飞机对海战的影响。事后,制定这次作战计划的莱斯克兰奇少校说:“如果我们的飞机当时携带的是鱼雷而不是小型炸弹,那么德国军舰完全可能被击沉。”受这次战斗的鼓舞,英国人很快研制出专用的航空鱼雷。这种鱼雷不需要像舰载鱼雷那样通过鱼雷发射管的强大推力发射出去,而是借助飞机俯冲的加速度产生最初的动力。发射方式和投掷炸弹相似,飞行员一按控制钮,机翼下的鱼雷夹自动打开,鱼雷自然下落,入水后水平前进,直奔目标。

1915年8月12日,英国海军航空兵艾德蒙兹中校驾驶一架“肖特184”水上飞机,在马尔马拉海用航空鱼雷击沉了一艘5000吨的土耳其供应舰。这不仅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航空鱼雷攻击,而且也首创了舰载航空兵击沉舰船的记录。此后,各国不断完善鱼雷的制造技术,无航迹电动鱼雷、线导鱼雷、自导鱼雷等纷纷问世。时至今日,鱼雷的航速已提高到90~100千米/小时,航程达46千米。尽管由于反舰导弹的出现,使鱼雷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它仍是海军的重要武器。特别是在攻击型潜艇上,鱼雷依旧是不可缺少的攻击性武器。

坦克

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在这场无法避免的战争中,机枪和火炮的大量使用,使战场变得异常残酷。尸横遍野的惨状也使英国的军事家欧内斯特·斯温顿上校心中极为沉重。看来,要面对敌军的机枪、大炮,又要能突破铁丝网和战壕,必须发明出一种全新的战斗武器。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斯温顿心中冒出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将一种较先进的履带式拖拉机装上钢铁外壳,宽大的履带使它在松软泥泞的地上畅行无阻,履带上凹凸不平的花纹可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不容易打滑,此外,履带就像个大轮子,车体有多长,轮子就有多大。只要壕沟的宽度小于履带着地长的一半时,就可以轻松地涉水过河。在当时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的支持下,斯温顿上校和克劳姆普顿上校开始了新战车的研制。

1915年8月,世界上第一辆坦克“小游民”终于在英国诞生了。它是由一台拖拉机配上加长的履带和钢板改制而成的。虽然“小游民”使所有观看者心头振奋,但若要它上战场参战,似乎还需要进行一些改进和完善。

1916年1月30日,第二辆坦克“大游民”问世了。这架28吨重的庞然大物可以毫不费力地爬出深深的弹坑,面对纵横交错的铁丝网,“大游民”就像人们用手掌在桌上搓着一团棉花般轻松地将它们死死压在地上。在接下来的打靶项目中,“大游民”也表现出色。半年之内,英国共造出了49辆这样的战车,为了蒙蔽间谍,英国人将这些像运水车的大型车辆,戏称为“TANK”——水柜或大容器的意思。没想到,“坦克”这两字从此便被一直沿用。

坦克刚一问世,便被投入到索姆河战役中。首次出现在战场上的是“陆地巡洋舰”MK1型坦克,这个突如其来的钢铁怪物仅用两个半小时,就占领了大片德军阵地。在之后的战役中,德军只要一听见远处的坦克轰鸣声,便会不顾一切地夺路而逃。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的“马蒂尔达”“巡洋”“十字军”;法国的“雷诺”R—35轻型、“索马”S—35中型;苏联的T—26轻型、T—28中型;德国的RzkpfwⅢ等坦克先后问世。这些坦克比早期的坦克先进了许多,最大时速可达20~43千米,最大装甲厚度25~90毫米,火炮口径多为37~47毫米。看来,坦克的确无愧于“陆战之王”的美称。

今天,坦克在人们不断地创新与改进下,已经拥有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其成员有重型坦克、中型坦克、轻型坦克、侦察坦克、架桥坦克、扫雷坦克、水陆两栖坦克、隐形坦克……这些形形色色的坦克机械化部队的重要技术装备,如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陆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雷达

1922年的秋天,美国海军军官泰勒和杨格在一条河边做无线电通讯试验,杨格在河的一边发送密码,泰勒则在对岸的一辆汽车里,头戴耳机全神贯注地收听着节奏均匀的发报声,突然,耳机里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小,最后耳机里竟一点声音也听不到了。泰勒伸出头向对岸张望,只见一艘轮船正行驶在河上,船身挡住了视线。当船驶过之后,他的耳机里又一次传来了清晰的发报声。难道是船把电报信号挡住了?泰勒立即通过发报机向杨格通报了自己的想法。于是,两人决定把这个现象弄个明白。经过多次试验,他们发现每当有船经过时,无线电信号就会被船身反射回来。作为海军军官,泰勒和杨格马上想到这个现象可以用于海战。于是,雷达的概念诞生了。

1934年,英国人沃特森·瓦特受命担任英国皇家无线电研究所所长,负责对地球大气层进行无线电科学考察。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坐在荧光屏前观察接收回来的电磁波图像,突然,他的目光被荧光屏上的一连串亮点吸引住了。原来这些亮点是被附近一座高楼反射回来的无线电信号。这一发现使他很兴奋,能否利用这一点来发现正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呢?要知道,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除了看见飞机和听见飞机的声音之外,还没有一种能提前发现飞机的方法。那时,大战的阴云已密布欧洲,英国正加紧发展防空力量,英国空军还专门找了一批听觉灵敏的盲人来用耳朵搜寻敌机。当瓦特将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写成报告后,空军部如获至宝,立即下令拨款试验,一个月后,雷达就装配好了。

2月26日,瓦特将雷达装在载重汽车上进行了试验。当试验飞机从15千米外的机场起飞,向载重汽车方向飞来时,雷达上的无线电波同时发射出去。当飞机飞到12千米处时,无线电接收装置果然收到了信号。世界上第一台雷达试制成功了。后来,瓦特把自己无意中发现的荧光屏显示障碍物的现象用在雷达上,用荧光屏代替了原先的接收装置。这样,监控人员可以直接从荧光屏上发现目标,比用耳机监控更为有效。到1938年秋季,慕尼黑会议召开之际,雷达站已投入运转。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航空与空间技术迅速发展,超音速飞机、导弹、人造地球卫星以及宇宙飞船等,都以雷达作为探测和控制的主要手段。特别是60年代中期研制的反洲际弹道导弹系统,使雷达在探测距离、跟踪精度、分辨能力以及目标容量等方面获得了进一步的提高。70年代以来,雷达采用了数字计算机,脉冲多普勒和光电(电视、红外、激光)等先进技术成果,使新一代雷达能自动探测目标并录取传递其数据,自动检查与指示雷达部件的故障,自动改变雷达技术参数,更适应目标特性和干扰环境。目前,雷达的工作频段的电磁频谱在不断扩展,其小型化、自动化、多功能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原子弹

1934年,美国物理学家费米在用中子轰击铀原子的试验中,得到后来被他命名为超铀的元素,并首创了β衰变定量理论,为原子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费米也因此在1938年12月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9年,德国的两位科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用化学方法检验了费米的试验,他们发现:用中子轰击铀原子,只能得到地球上已存在的钡。钡的重量略高于铀的一半,这是无法用原子核的衰变来解释的。因此,两位科学家便提出了裂变理论。

裂变理论诞生时,费米正在外出途中。当他从杂志上看到这一惊人消息后,马上返回到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实验室。他用精密的试验验证了裂变理论的正确性,进而建立了整套“链式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费米用自己的辛勤工作换来了人类科学史上又一个划时代的进步。铀核反应的试验成功及其基础理论的产生,为后来原子弹的试制成功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1942年,费米领导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核反应堆的建设和试验工作,成为原子能事业的先驱之一!

原子能事业的另外一位先驱当数匈牙利物理学家西拉德。早在1933年,他就曾预见,链式反应一旦实现,其释放的巨大能量很可能用来制造杀人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拉德意识到要是让希特勒这样的战争狂人拥有了原子弹,那么,人类的未来将不可想象!

1939年8月,西拉德和其他两位物理学家在爱因斯坦的帮助下,委托罗斯福总统的朋友和顾问萨克斯请求美国政府支持研制原子弹的工作。12月6日,美国政府大量拨款研制原子弹。并成立了一个军政委员会,实施制造原子武器的计划,该计划被命名为“曼哈顿工程”。

1943年4月15日,原子弹的综合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行。奥本海默及费米、劳伦斯等人开始通过不同的实验方式尝试获取铀-235,同时,让工程师开始着手设计原子弹。

1945年3月,有关原子弹的所有重要物理研究都已接近完成,奥本海默宣布实施“三一计划”。7月4日,进行原子弹爆炸试验,8月1日完成装配第一颗原子弹。

然而,在这紧要关头,许多事情并未尽如人意,炸药雷管性能达不到可靠性的指标,裂变材料的供应跟不上进度,加之整个7月份风雨交加,根本无法试验。杜鲁门为了在7月15日的美、英、苏最高首脑会议上以手中的原子弹作为砝码调节战后的大国格局,要求原子弹无论如何在7月14日前试验成功。奥本海默凭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执著,在极度焦虑和兴奋中度过了整个春季。7月16日早上5点半,一颗安放在铁塔上的试验原子弹终于抢在暴风雨来临前爆炸了。这颗原子弹的威力,要比科学家们原先的估计大出了近20倍。

从此原子弹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时至今日,它给全世界所带来的核战争威胁都是巨大的。

同类推荐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人类群星闪耀时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人类群星闪耀时

    本书是茨威格的传记名作之一,共收入他的历史特写12篇,展现了12个惊心动魄的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从太平洋的发现、拜占庭王朝的陷落到《马赛曲》的诞生;从拿破仑的滑铁卢、横跨欧美洋底的电缆到南极探险,涵盖了人类近现代史上关于地理大发现、战争、音乐、财富、荣誉、科研、自由、探索等各领域的转折性事件。
  • 海公案(中国古典公案小说精品书库)

    海公案(中国古典公案小说精品书库)

    本书为清代小说。前六十回为《海公大红袍全传》;六十一回至末一百零二回为《海公小红袍全传》,今存道光十二(1832)壬辰年厦门文德堂刋本。叙述一位无私无畏的清官海瑞一生的故事。海瑞其人其事《明史》有载,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号称“南包公”。本书文笔粗疏,情节离史实颇远。
  • 历史没有告诉你的小秘密:历史卷

    历史没有告诉你的小秘密:历史卷

    《历史没有告诉你的小秘密:历史卷》内容皆为与历史相关的随笔,涉及历史人物和事件较多。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向世人展示历史不为人知的一面。兼顾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旨在让读者在愉快阅读的同时,能够有所收获。让学生体验丰富的情怀,感受阅读的乐趣,攀登精神的高峰,选择更加宽广和丰厚的人生。那些逐渐逝去的风烟与尘埃,让人不胜感慨。打开历史这扇窗,总有意想不到的风景……
  • 法律文书学(第二版)

    法律文书学(第二版)

    本书作者从读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从司法实务的实际要求出发,选择同学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解读法律文书学这门课程。既有对古代和国外情况的介绍,使同学们开阔视野,又能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入手,重点剖析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文书制作方法,选用了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典型案件材料进行评析,在思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 小红帽(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小红帽(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绝世青城

    绝世青城

    九州大地,五派为尊;仙魔大战,四宇震颤。 一个扫地的少年阿呆,一个狼性少年,得道于无字仙书,诛仙灭魔,成就一代绝世青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蓝薄荷拉面

    蓝薄荷拉面

    清凉蓝薄荷?拉面?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树中长出世界

    树中长出世界

    醒来之时只剩半条命,为了活命只好……天地万物皆有灵焉,聚而成气……
  • 哎呀你是我的

    哎呀你是我的

    江城一军区大院的李清雨一直觉得自己骑白马的王子一定会是逆光而来,直到遇到了一个人叫她一见钟情,就在自己展开“小说一般”的浪漫追求的时候,自己的生活也变得不是很平静。李清雨用自己的基尼告诉身边的人什么叫,小狐狸还在美滋滋的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的时候,大灰狼已经架好烤肉架等着了。李清雨:“做我男朋友吧”段一鸿:“我不本来就是么?”
  • 学霸男神救救我

    学霸男神救救我

    【重生爽文,甜宠虐渣】一场丧心病狂的背叛,她被渣男贱女毁容捆绑扔下河。重生她踏着复仇的火焰归来,誓要守住家产,手刃仇敌,追回挚爱!挚爱搂着她的肩膀:“你杀人,我递刀;你掳掠,我分赃;你复仇,我鼓掌。”她斜眼:“要你何用?”挚爱笑得邪肆霸道:“要我宠你爱你,延续复仇的火种!”
  • 故事会(2017年8月下)

    故事会(2017年8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7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斗罗之天羽神皇

    斗罗之天羽神皇

    唐羽凌一觉醒来,穿越斗罗大陆,继承龙帝遗产,他会与最后的龙族擦出怎样的火花?天使之神,重现世间,再临神位,杀入神界,手刃唐三,为母复仇!千仞雪与唐舞桐两位女神,他会如何选择?唐羽凌本以为这已经很头痛了,但他万万没想到,居然还有第三位女神在等着他。人类与魂兽,这自古便是死敌的两个种族,他是当人类的君王,还是魂兽的帝王!唐羽凌:“什么王?我已经是神了好不好,还当王干什么?”
  • Once Taken (a Riley Paige Mystery--Book #2)
  • 腹黑席少霸宠妻

    腹黑席少霸宠妻

    本文一对一,欢迎跳坑!白筱婕,二十二岁的时候就嫁给了二十六岁的席欧洺。成了标准的豪门妻,众人羡慕的对象。好吧,有人就是见不得她过得好呀!这可怎么办?【片段一】“少爷!今天少夫人打了乔小姐一巴掌!”秘书恭敬报告道。“什么?!”某男震怒。秘书头更低了,暗忖,少夫人也真是,这乔小姐可曾是少爷心中的易碎娃娃,碰不得的。“送医院了没?她的手那么娇嫩,打疼了怎么办?!”某男气急,边穿外套边外出。秘书绝倒!这是神马情况??少爷是急得说错了吧?【片段二】“你知不知道你现在的老公,当初是为了替我报仇才娶了你,你如今的一切也不过都是一场镜花水月!”十足挑衅的话对着她说。“老公,你听见了么?有人说你是为了利用我才娶我呢~”她眸光潋滟,嘴角微扬,露着一抹狐狸般的狡黠笑容。某男黑着脸从旁边的拐角走了出来,看也不看那投在他身上的炽热目光,径直走到那还在笑却透着无比危险的女人,紧张又霸道的搂住她。某女手指竖放在男人嘴上,止住他想要解释的话。“接下来我问一句你答一句,如若有假,倾家荡产怎么样?”某女还是笑的一脸潋滟。“好。”犹如受了盅惑般,某男乖乖点头。“你是为了利用我才娶我的?”“婕儿你听我说……”某男急于解释,却被打断。“你只需要回答,yesorno!”某女红唇轻启。“是……”某男低语。某女瞪了一眼旁边那露出得意微笑的女人,哼,等下会更好笑!“那你有利用过我吗?”某女继续道。“没有!”立刻否决,声音比刚才那声响亮多了。“你爱我吗?”蔑视的看了眼此刻犹如斗败公鸡的女人,她继续问道。“爱!”十分响亮。“爱到可以为我付出一切吗?”“是!”某男嘴角上扬,眸中带笑。“那如果有人想要欺负我怎么办?”“谁敢!我抄他全家!”某女嘴角微翘,睨视那刚才还得意的女人,“请问,这位小姐听清楚了么?”【片段二】“少爷,早上少夫人下楼梯差点摔了一跤,受了点惊,不过现在已经没事了。”“把地板换了。”“少夫人说床睡着不大舒服。”“换了。”某男想也不想道。“少夫人说窗帘也有点旧了……”“换了。”某男继续办公。“少夫人还说了……那个与她在一起的人也让她不觉得舒服……”报告人暗暗汗颜道。“换~什么?岂有此理,她想造反吗?!!看我回去怎么收拾她!”某男暴怒,差点就上当了!报告人暗忖,少夫人计谋失策了~好吧,简介无能,内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