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81300000028

第28章 得体知礼,和谐人际(1)

人生于世,为人不可随便苟且。俗话说,君子彬彬有礼。与人相处,须时时以礼相待,方为君子之所为。再者,要是对别人有所希冀与要求,那就应当先拿出自己的诚恳来,这其中,礼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何谓礼?梁先生说:“礼的内容实质是情理,是情理之表现出于体貌间者。”因此,为人处世,言行举止之间,得体知礼,才是和谐之道。

生命之深密处乃礼之根本

梁先生语录:

我们讲仁的时候,说仁者的生活是一团和气。因为他有和乐的心,所以他一举一动无论怎样都是优美文雅。此见之于言辞举动之优美文雅,是从生命之深处发出。生命之深密处,乃是真正之优美文雅,此是礼乐之根本。所谓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是也。

亚里士多德曾说:“一个人不跟别人打交道,他不是一个神就是一个兽。”由此可见,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要与他人打交道的,这样一来,就涉及一个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交际之道才能实现预期的交际目标。其中至关重要的交际之道,就是礼貌。

玛丽·蒙塔吉说:“礼貌不用花钱,却能赢得一切。”的确,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以礼示人,便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时候,一个人之所以失败,可能完全无关其他,比如能力、气质,只是因为他不知礼,不讲礼。由此可见,礼貌对个人的生活乃至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想,一个不懂礼貌的人,又怎能与人和谐相处呢?

所以说,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与人和谐相处,须得做个得体知礼的人才行。不然不仅有损自己的形象,也难以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肯定地说,在任何时代,没有朋友,没有人脉的人,都是给自己的成功添加阻碍的人。尤其是在今天这个时代与社会,从某种程度上说,人际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决定个人或是企业的生死。由此更能了解礼貌的重要性。

但是,礼,似乎是个虚幻而又玄妙的东西。究竟什么是礼?礼的本质是什么?了解了这些,才能更好地讲礼、行礼。正所谓知根知底。否则,就可能走上本末倒置的歧途。

关于这一点,通晓儒家智慧的梁先生说:“礼者不是指仪节之礼,而为生命之理。”我们该如何理解梁先生的这句话?不妨以标点为标志,打成两截来理解。

一般情况下,一切事物的本然都是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体。比如汉语中一个语法结构,其在形式上表现为按“主谓宾”的顺序组合而成的一句话;而在内容上,或者说深层意义上体现某种语法意义。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结合在一起,才成其为一个完整的语法结构。而梁先生所强调的“礼者不是指仪节之礼”也是这样的意思。礼不等于仪节。它也是礼之形式与内容(本质)的结合体,而不等同于形式。形式只是礼的外在表现。比如,你某天遇到麻烦,于是很有礼貌地寻求路人的帮助。别人见状,因你的礼貌,顿生恻隐之心,热心相助。正因为别人看到了你表现于外的礼貌,于是欣然相助。

但是,礼不完全等于外在的表现。它还有自己的本质内涵。归根结底,别人之所以欣然相助,还在于其透过你外现的礼貌方式,比如措辞、说话语气等,看到了你内在的礼貌之心,感动于此,因而愿意相助。不然,人们往往会选择冷眼旁观。

这就是对前半截的理解。结论就是,礼是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体。更为贴切地说,礼是仪节与真情诚心的结合体。

而梁先生的“礼为生命之理”又作何解释呢?这要从仁说起。梁先生说:“我们讲仁的时候,说仁者的生活是一团和气。因为他有和乐的心。所以他一举一动无论怎样都是优美文雅。此见之于言辞举动之优美文雅,是从生命之深处发出。”

据此看来,仁者之所以令人钦佩,就在于他那从生命深处发出的优美与文雅。正因为是生命深处的呼唤,所以仁者能让自己的生活一团和气。人生于世,与人相处中人们注重礼仪之道,不正是要让自己的生活和气的表现吗?但是,若要达到仁者那样的和气,礼也须得来自生命深处才好。试想,假如把礼作为建立和谐人际的一种工具或是手段,势必会打上私心的烙印,表现为企图或居心,别人不是傻子,当这样的私心被识破的时候,又何谈和谐?

所以说,真正的礼,也当是从生命深处而来的。对此,梁先生说:“生命之深密处,乃是真正之优美文雅,此是礼乐之根本。”据此来看,礼的本质在生命之深密处。综合上文可知,礼是表面的仪节与生命深密处的真情实意的结合。

可见,所谓“生命之深密处”是人心的内在要求,是自然之情、之心的流露。用梁先生的话说,“故礼者,都是由柔嫩的心处世接物自然所表现出来者也。”

的确,礼之根本当为生命本身所自然流露出来的柔和之美,其终极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和谐。因此,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人们才会格外地注重礼仪之道。讲礼、行礼不仅是自身追求和谐人际关系的要求,更是自身内心的柔和之美的自然流露。

正如梁先生所强调的,“见之于言动举止者是为礼,而贯乎一切。礼节之中者即我们所谓情理也。本来只有所谓主观的情理,但由一件一件表示出来,也可以说是许多情理”。倘若礼的本质或者说来源不是来自生命深处的柔美之心的自然流露,那就可能不合情理,不合情理就无法贯彻一切。若礼的本质是生命之理,那么,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不讲礼、不行礼,心里便会觉得不合适。而这,也正是礼的威力所在。

综上可知,礼的本质,乃为生命之深密处,是生命之理。更为准确地说,是在处世接物时,内心深处所自然表现出来的真情实意。为何说这样的情与心就是生命之理呢?如果以人性本恶的观点为支撑,不就不推自翻了吗?其实不然。

在颜渊问仁的过程中,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动。对此,梁先生认为,这样的说法很切实,也非常有声威,这也是指生命之理。常人认为,孔子这话的意思是,不合情理的话,不去试、不加评说。梁先生反驳道:“夫非礼之事,你可能禁其不入吾人之眼耳,况不曾接触,又何能知其为非礼耶?!”

可见,礼是生命之理。它要求人们的言行举止通通不要离开生命之理。这是坚持生活之本然的方式,也是和谐人际关系的最佳方式。

礼是自然的,而非人为

梁先生语录:

礼还是自然的,就是天理,不是人为。不过有人为的嫌疑。

谈到礼,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生活中处处都有礼貌的身影。中国素来被人称为“礼仪之邦”,古代君王以礼乐治天下,与人相处,强调“礼尚往来”等,无不是有礼貌、讲礼貌的表现。

事实上,自古至今,人从刚落地的那一刻起,便处于一系列的礼仪之道中。比如对父母长辈要尊敬,特别是在古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与人之间的身份都有严格的界限。今人因此将有明确的高低贵贱之分这一点,视之为糟粕,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它是注重礼仪之道的表现。

而在今天,礼仪之道也无不深入我们的生活之中。例如,待人接物要有一定的礼仪之道,客人来访,要倒茶水;客人送礼,要回礼,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行为都是服务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直白地说,就是服务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由此看来,礼仪之道与法律、规定等相似,都是以条条框框给人以束缚,以求表面的和谐。也就是说,它根本就不问内容,只注重形式。比如说,有人在公交车上看到长者不让位,旁人以不讲礼貌,不尊老爱幼的理由对他加以批评。不管他究竟有没有尊敬老人的心,只看他有没有让座位的行动。依此,人们判断他是否是个有礼貌的人。

据此观点,礼貌是人为而得的。就好比是法律制度,还是人为制定的。人们制定它,再用它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求合理与和谐。果真如此,那岂不是人人都活于虚伪之中?这该从何说起?

例如,不论人性本善还是本恶,一个正常的世界总是既有好人也有坏人的。好人未必都是讲礼貌的人,坏人也未必都是粗鲁无礼之人。好人本没有讲礼貌的愿心,可是出于对礼仪之道的遵守,还是要做出讲礼貌的样子来。比如,对父母行孝时照搬书本,书上说给父母洗脚就是行孝,于是给父母洗脚;书上说给父母买衣服是尽孝,于是给父母买衣服……借固规俗套对父母行孝,而父母实所需,却不知;孝子之肺腑,却没有……这真的是尽孝吗?

关于这一点,梁先生发问道:“(若)礼是人为而非顺乎天理,岂不是用礼以改吾人之原样的生活么?”如果礼是人为的,那么就恰好论证了“人性本恶”的观点。因为人性本恶,所以,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为了不行恶,除法律外,要以礼来规范。但是,不论是回顾我们自身的生活经历,还是观看他人的生活经历,我们都能发现,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行礼,讲礼,绝大多数时候,是出于自身内心的情与理。比如,我们之所以孝敬父母,更多的时候,并非出于义务与道德的要求,而是出于我们内心对父母的爱,外化为尊敬父母,知父母冷热。

在这一点上,梁先生说:“礼是自然的,就是天理,不是人为。不过有人为的嫌疑。其实,所谓礼者即是人情的自然要求,并不是人情外面假的形式。凡是寻常的礼都是如此。”

的确,礼是自然的,礼是真心实意的,而非人为。如果礼是人为的,那么,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因为偏重形式而虚假,试问,这与行骗有两样吗?因为出乎自然,源自内心深处的要求,而讲礼、行礼,若不这样,便觉得不合适。觉得不合适,就是里外不一致,行礼与否,是外在的形式,行则与内心的情理合一;不行,则有冲突。总之,礼乃发乎内心之自然。

人生于世,如果我们以发乎内心自然的礼待人,与人相处,便能赢得他人的好感。而这,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个极大的帮助。因为发乎情,动乎心,所以真,因而美,继而和谐,这也正是梁先生写《礼乐的态度》所要表现的一个重要观点。

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来,若要做一个得体知礼的人,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应当知道,礼是自然的,而非人为。因此,不论是在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还是在与熟人乃至至亲的人相处的过程中,都应当做一个讲发乎内心之礼的人,坚决不做偏重形式而内心虚假的人。这样才能真正与人和谐相处,享受世间的美好。

少自觉之力,难以得体知礼

梁先生语录:

一个人缺乏自觉的时候,便只像一件东西而不像人,或说只像一个动物而不像人。自觉真真是人类最宝贵的东西!

梁先生说:“只有在我的心里清楚明白的时候,才是我超越对象、涵盖对象的时候;只有在超越涵盖对象的时候,一个人才能够对自己有办法。”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若想求而有所得,无不需要梁先生所说的“心里清楚明白”,即便是“难得糊涂”,也不例外。这里所说的“糊涂”,得自内心清明的大智若愚。真正心里糊涂的人,是无知,或是愚蠢。这样的人,若想卓有成就,大有天方夜谭之意味。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做到得体知礼,亦然。前面我们说,礼是自然的,而非人为。其所强调的是讲礼、行礼之心的主观性,即向内用力,有知礼之心,才能自然地向外舒发讲礼之心,但它并未指明向外用力时该注意的问题。

人生于世,若要与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做一个得体知礼的人,我们就得知道向外用力——真正讲礼、行礼——时应当注意的问题。可以说,当我们讲礼、行礼时需要有一定的形式,比如,给老人让座,帮老人扛东西,就是尊敬老人的表现。又如,平辈交往,必要的礼节也是不可少的。你送我东西,我说声谢谢就是礼貌的表现。再如,素昧平生的人在危难时刻伸出援手,对此,向其致以诚挚的谢意也是讲礼貌的表现。

这些形式,看似不过是举手之劳,可能人尽皆知这是该有的礼貌,但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因为不是人人都有这样的自觉力。

何以见得?

世上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知行合一的。相反,很多时候,人们反而会走上知行不一的道路,甚至可能有截然相反的情况。比如,可能人人都要求自己谦和、公平、检点、慈爱,但是,诚如梁先生所言,人很容易不谦和,很容易不公平,很容易不检点,很容易不慈爱。其原因还是我们的自觉力不够。因此,现实情况与我们内心的要求有出入,言下之意,便是知行不合一。

生活中,凡事不能以足够的自觉力去对待,是难有所成的。比如一个人,常常说与人相处要礼尚往来,而自己只是一味地享受别人待自己的好,却不曾付出一星半点,这样的人,若要说自己是一个得体知礼的人,无异于自取羞辱;与此同时,这样的人要做一个得体知礼的人,也是徒然的。因为只有言,没有行。归根结底,还是少了行动的自觉力。比如,受到他人无私的帮助,明知道要说声谢谢才是礼仪之道,可是,却还是懒于践行,到底还是没有说。试问,这能算是得体知礼者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于己,会自责,会内疚,会觉得不合适;于他,在意的,会认为这样的人很没有礼貌;不计较的,会觉得这样的人有点冷漠。

同类推荐
  • 打破常规(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打破常规(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有容乃大的力量:向南怀瑾学宽容

    有容乃大的力量:向南怀瑾学宽容

    本书为人生励志读本,以传统文化为主线,通过南怀瑾大师的智慧之言,道出包容的人生哲理。希望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本书,感悟到容言、容事、容人的智慧,心胸变得更加开阔,更加积极地面对人生。
  • 青少年必须克服的人性弱点

    青少年必须克服的人性弱点

    青少年分辩善与恶的必读经典,全面提升处世智慧的必备图书,涵盖了最经典的警句、最实用的生存法则和最具针对性的处世技巧。人性中的20个“恶”让你人生少走一些弯路,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感到无望、心情沮丧时,汲取奋斗拼搏的力量。
  • 我有女人味

    我有女人味

    女人味是一个时髦的名词,是指女人所独有的魅力和吸引力,是女人温柔、优雅、善良、智慧、清纯、性感、独立的魅力体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或者说不同的理解。女人味的标准有书香满怀、会用肢体语言、善待自己、能很好的控制情绪、修饰得当、语言收放自如、小小的叛逆、留一点神秘感、有亲和力。现代的女性们已经有了更广阔的自塑空间,一些未曾完全逝去的传统规范,也早已无力承诺女人的终身幸福。她们在困惑中空前成长,她们在思索女性生活课题的时候,也为自己铺开了一条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因此,女人味的内涵也就变得宽广和深远。
  • 20岁经营自己 30岁经营孩子 40岁经营丈夫

    20岁经营自己 30岁经营孩子 40岁经营丈夫

    本书共分为三篇,主要内容包括:20岁,做一个漂亮聪明的女孩;30岁,做一个温柔体贴的妈妈;40岁,做一个魅力无限的妻子。
热门推荐
  • 哈姆雷特的问题

    哈姆雷特的问题

    本书是对西方经典《哈姆雷特》的一个阐释和疏解。在原文细读的基础上,作者尝试以札记和诗话形式,结合中西典籍,于双重文化视域下观照哈姆雷特这一人类永恒镜象所临对的牺牲、自我认识、复仇、生死等生命问题,深入解析了哈姆雷特的性格和存在境遇以及二者冲突形成的个体命运。
  • 这个王妃不太冷

    这个王妃不太冷

    繁华落尽,辛酸自知,直到最后王妃辛月才知道这一切不过都是骗局,就连这副身体的爹爹都是要江山不要女儿!落下悬崖后的她心已死,半步多一日游后让她正视这个世界。一夜过后,辛月冷傲无情,一条血路过后,自己得到了最想要得到的,报仇!但是当离王亲自被自己杀掉的那一刹那为什么自己还那么的心疼?是和前世的告别,还是什么原因?血染江山的画,试看谁予繁华?
  • 高中英语作文模仿秀

    高中英语作文模仿秀

    本书集纳了若干中学生英语作文的日常习作,按文章体裁分为日记、书信、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几个部分,并在每篇习作后附点评,在每部分后另附相应体裁文章的写作指导,以期对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提供鼓励和帮助。
  • 山村老尸

    山村老尸

    “鬼、鬼、鬼抓人啦!”夏夜的宁静,被这一声喊打破了。古墓村邓家的院子里,人们像往常一样,围在院子里的大石桌旁,正吃着自家的稀饭。这声凄厉的哭喊,使大家放下了碗筷。“咚——”分明是一声水响,再听却没了任何声音。“快去洗了睡。”大人们开始催促小孩子。就在这时,远处黑影一闪,人们的心又悬了起来。眼见着那黑影越来越近,几个大胆的便迎了出去,一看,原来是个人。那人这时也已蹿到跟前,借着月光,大家一看,是傻子邓刚。只见他头脸全身都给糊满了稀泥,一见大家,便蹲到地上,浑身直打颤。
  • 打造高绩效团队:经理人提升团队活力必备

    打造高绩效团队:经理人提升团队活力必备

    经理人最重要的工作职责是什么?管人吗,显然这远远不够。经理人不但要具备管人的能力,要需要具备带领下属在既定的时间内实现目标的能力。这就是带出一支高绩效的团队的能力。我们曾经对比过现实中的优秀经理人与失败经理人,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别从本质上来说只有一个:他们所带领的团队绩效不同。我们基于对一百多位优秀的经理人的深刻剖析,最终发现问题的核心——7项团队管理技能。那么,现在就开始高绩效团队建设课吧。
  • 寂灭砂

    寂灭砂

    每个人的生命,都像一个沙漏。渐渐流逝的背后,每一颗沙砾,都隐藏着一段故事。最后流走的一颗砂砾,带走了无尽的不舍与思念。本文写的是一篇江湖的爱恨情仇的故事,江湖的血与剑,爱与恨,最终只能用无力来结尾……
  • 闪婚行动(下)

    闪婚行动(下)

    虞游游与裴佑结婚三个月后,还是分居状态,说到底,他们两个人结婚是为了气裴毅的。婚都结了,演戏也要演全套,可不能让裴毅看笑话。回到家看着满地的行李,虽然虞游游再三保证明天绝对搬家,第二天睡醒的时候看着面前严阵以待的家人还是一阵无语,亲人与亲人之间还能有一些最基本的信任吗?需要早上五点就起床把她的行李装车吗?温文远派来的人比说好的早来一刻,虞游游临走的时候可谓趾高气昂,争取表达出“少奶奶出行”的气场来。她刚到新家,还没来得及参观,裴毅便打来电话:“今天有空陪我了吗?”
  • 入眼

    入眼

    苏雨有个小自己三岁的未婚夫,生得国色天香、倾国倾城,奈何她早就心有所属,遂欲将小美人当成弟弟来疼爱,带他吃香的喝辣的,谁料丫的就是一白眼狼!周越泽:“谁是你弟?老子要当你男人!”
  • 新启源

    新启源

    灾难、末世后一切都不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世界,面对魔法、科技横行的时代,权利、欲望纵横的世界我们要做的只有三个字-活下去
  • 绝代神魔:狂傲天下

    绝代神魔:狂傲天下

    她生于现代21世纪,是隐世家族族长,坐拥整个家族,精通医术和武器,为了历练自己,她也做过佣兵队长,甚至精通暗杀。奈何世事难料,最后她竟死在家族三长老手里。或许她命不该绝,一朝穿越到了另一个位面;他的身份神秘,她穿越过来时,他就缠上了她。某男:作为风华绝代的男主,我的任务就是一辈子缠着你某女:那你就要有一种觉悟某男:啥?......某男:娘子,我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