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81300000023

第23章 亲师取友,自我提升(1)

马库斯·T·西塞罗说:“朋友,可以把快乐加倍,把悲伤减半。”大千世界中,良师益友是我们人生航程中的灯塔,不但能照耀我们前进的方向,其中的熠熠光辉,也能给我们苍茫的人生以无尽的温暖。更为重要的是,良师益友是人生的明镜。若要取得进步,不断完善自我,良师益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举其身难,自见其面亦难

梁先生语录:

古人云:“智者不能自见其面,勇者不能自举其身。”这就是说人不易看清楚自己的面孔,即看清了又不易随时可以自主地调理自己。

《马说》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见,若要不屈千里马的才,让它展示自己一跃千里的雄风,须得有慧眼识珠的伯乐才行。投射到现实生活中,人若要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也需要赏识自己才华的人。

人们为什么赞美知人善任的领导?因为他能将把员工放对位置。擅长搞内勤的人,绝不会拉去搞外联;善于做行政事务的人,绝不让他去公关。这就是“伯乐”与常人不一样的地方。

人生于世,难以自举其身。人们常说,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话是如此,然而,现实生活告诉人们,不是所有的金子都有发光的机会。“毛遂自荐”当然也是一种解决方式,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如毛遂一样有着足够的自信与勇气。因此,若要让自己才有所施,不被屈就,就需要有“伯乐”的欣赏与举荐。人生中,我们能否取得成功,能否有大成就,能否走对路,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有没有欣赏自己的“伯乐”。当然,真才实学是前提。但这并不是说,没有某一种真才实学就认为自己是废物了,要知道,这世上没有生来的废物,只有不肯用脑筋的蠢物。

总而言之,人们要自举其身是极难的。特别是在当今这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中,要成功地自举其身,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我们要提升自我,让自己取得成功,“伯乐”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而师友可能就是最了解我们的“伯乐”。因此,“自举其身”不能不思及师友,不可忽视师友的力量。

对此,梁先生是深有体会的。梁先生曾评价蔡元培先生说,蔡先生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确,梁先生在思想上、哲学上、学问上的造诣是早有显现的,但是若是没有遇到蔡元培这个欣赏他的“伯乐”,他难以在二十多岁就拥有当时的声望与名利。

事实上,人不仅难以自举其身,也难以自见其面。对此,梁先生也深表赞同。为此,梁先生提议,调整自己必须亲师取友。

魏征因病去世时,唐太宗痛心疾首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师友是我们的明镜。我们的优缺点他们都尽收眼底,甚至可以肯定地说,他们要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正因为如此,所以,当我们困顿与迷茫时,不妨亲师取友,向他们寻求意见,抑或是寻求帮助。如此一来,我们不但能感受师友带来的真情,还能不断地加深对自己的认识,更加客观地全面地评价自己,进而寻找走出困惑的方式。这不正是亲师取友的好处吗?

除此之外,诚如梁先生所言,“靠朋友之提醒以免于忽忘,这是一层;更进一层,就是靠朋友的好处,以融化感应自己的缺短而得其养”。亲师取友的过程中,我们在客观评价自己的基础上,看到师友的优点与光芒,对比之下,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进而“见贤而思齐”,如此一来,不但能自见其面,还能自我提升,自我完善。

比如说,如果一个人脾气暴躁,动不动就会发脾气,假如他身边有脾气温和,不论遇到什么事,都能保持镇定的朋友,在与他们长期相处的过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他们的影响,坏脾气可能慢慢会得到改善,甚至“判若两人”。

但是,梁先生提倡亲师取友以自见其面,与此同时,还提醒人们,朋友彼此帮忙时要以同情为根本,以了解为前提。由此可见,亲师取友,也不能没有选择。特别是朋友之间,假如双方了解不深、不够,若要达到“见其面”的目的,是不切实际的。也就是说,假如朋友之间了解不深,就难以全面地、客观地认识对方。而在对方向自己寻求帮助的时候,可能就难以给出中肯的意见,如此一来,不但不利于解决问题,还可能会出现“帮倒忙”的后果。

因此,要解决“自见其面难”这一问题,需要亲师取友,但是不能没有分寸,要以足够的了解为前提,才能真正达到“自见其面”的目的,才能实现提升自我的目标。

总而言之,人生于世,自举其身难,自见其面亦难。要解决这两大难题,就当思及师友。亲师取友,不失为一条解决问题、提升自我的捷径。

人生需要“较为高尚的朋友”

梁先生语录:

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或在社会上所取得的信用资望,与朋友很有关系。差不多真是可以以朋友作标准,而决定其在社会上之地位信用。仿佛一个人他自己不能有一个显著的颜色——自己固然有颜色给人看,可是朋友帮助他的颜色更显著。

人们到一个地方,见到美丽的风景,拍摄下来,其他人看到照片中的美景,也慕名而来,因此,这个地方慢慢变得很有名。事实上,山清水秀处处有,然而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同样地广为人知。做人也是如此,即便才高八斗,没有朋友的赏识与提拔,可能依然无法耀眼。这就好比是黑夜里的万物,因为没有太阳,所以漆黑中分辨不出。当黎明到来,晨光渐渐亮起来的时候,人们才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它们的形状与颜色。

所以说,人生于世,有没有朋友至关重要。没有朋友的人,就如沧海一粟,渺小得很。而有朋友的人,就好比是璀璨的星星,即便光芒微弱,也能如碧玉盘中的珠子,闪闪发光。诚如梁先生所言,人自己固然有颜色给人看,可是朋友帮助他的颜色更显著。因此,人生几十年,我们不能将自己封锁,而应当敞开心扉去交朋友。

但是,朋友未必是一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人,并不是什么样的人都能成其为朋友的。可以肯定地说,有朋友固然好,但是朋友不能滥交。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它所表达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古人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梁先生说:“交什么朋友,就归到那一类去,为社会看为某一类的人。”可见,人的一生中,有没有朋友至关重要,而有什么样的朋友同样很重要,很多时候,甚至更为重要。

1917年秋天,只有中学文凭的梁先生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当讲师了,到1924年辞职离校,一待就是7年。这得益于蔡元培先生的慧眼识珠。

梁先生与蔡元培先生初识于民国元年,那时梁先生才十八岁,是北京《民国报》记者,而蔡元培先生是辛亥革命元老级人物,是临时政府内阁官员。梁先生采访临时政府和国会活动时见过蔡元培先生几面,因而认识。但如梁先生所感慨的,“久慕先生而未一深谈”。

1916年,梁先生通过当时教育总长范源廉代为先容,晋谒蔡元培先生于其寓所。一见面,蔡元培先生就开门见山地说:“你的大作《究元决疑论》我拜读过了,有胆识,有立论,见解独到。我这次到北大当校长,首当其冲的任务是广罗人才。我想你可以到北大来教授印度哲学。这件事你先考虑一下,过几天咱们再商谈,好吗?”

梁先生立即以浅陋不学推辞,蔡先生回答说:“你说你不懂印度哲学,但又有哪一个人真懂得呢?谁亦不过知道一星半点,横竖都差不多。我们寻不到人,就是你来吧!”

就这样,梁先生次年秋天便去北大任职了。大家都知道,梁先生是一位大思想家。但是,当年他只有23岁,并且世人常以“梁疯子”揶揄他。这样的他,能进入北大教书,当然,他的才华是根本条件,但是,若是没有蔡元培先生的赏识与任用,他也难以得其门而入。更为贴切地说,诚如梁先生所认为的,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或在社会上所取得的信用资望,差不多真是可以以朋友作标准。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朋友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资望与信用,差不多可以决定其个人的社会地位、名望与地位。

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个人的才华的施展与发挥,未必待时可发。很多时候,机会是等不来的,因此,我们要抓住机会,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我们更要善于发现机遇,并且抓住机遇。真正的朋友的相识也是一种机遇。

比如蔡元培先生之于梁先生,有知遇之恩,蔡先生给了梁先生一个绝好的机遇,而梁先生抓住了这个机遇,因此,他在西洋哲学思想上所具备的才华得以施展出来。“没有较高尚的朋友,在社会上自己不会被人看高一点。”这是梁先生切身的体会,对我们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启示与借鉴。

因此,人生于世,我们不仅要敞开心扉多交朋友;同时应看到,要不断提升自我,就应该交“较为高尚的朋友”,这样一来,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名望与信用。纵观整个人生,这不正是通往成功道路所必须的条件吗?

但是,究竟如何才能有较高尚的朋友呢?梁先生提出,能不能有较高尚的朋友,那完全看自己的情感、志气、趣味如何。

可见,“较为高尚的朋友”当有多方面的要求,不论是情感、志气,还是趣味上,都要投合才好。

试想,若是两人性格相差太远,便难以长久地相处下去,甚至第一印象就会将对方“打入冷宫”,又何谈成为朋友呢?

再者,若是志趣不同,便难以投缘,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如若趣味不相投,便难有很深的交情,这样的人,终究不过是泛泛之交,抑或只能归为认识一类,无法成其为朋友,更难以说是“较为高尚的朋友”。

所以,人生中,要交到“较为高尚的朋友”,情感、志气和趣味三者不可偏废。

生命中,朋友能让我们不孤单,也能让我们耀眼。因此,人生在世,我们要多交朋友,但不能滥交朋友,要如梁先生一样交“较为高尚的朋友”,不断提升自我,才是智者所为。

调整自己必亲师取友

梁先生语录:

因为每人常会把自己忽忘了,如果不忽忘,就一切都无问题;无奈都易于忽忘,因此就得师友常常提醒你,使你不忽忘。

人生于世,我们必须要时刻调整自己,以“求心志清明,思想有条理”。若不然,就可能会走上放任自己的殊途,如此一来,便如梁漱溟先生所言:就是自暴自弃,就是自己不要自己。

但是,调整自己并非每时每刻都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大多数时候,我们难以很好地调整自己,甚至无法有效地调整自己。比如,思考一个问题许久却始终无果的时候,可能会因此而暴躁,但是自己调整来调整去,都不能让心平静下来,其原因就在于,人很多时候“难自见其面”。因此,要“见其面”,就得借鉴他人的慧眼。所以,梁先生说,这时候,要“亲师取友”。

然而,奥斯丁在《劝导》这部小说中讽刺说,那些劝导、那些大道理在生活中是行不通的。“你看他一脚踩进泥塘,你自以为旁观者清,要救他出水火——他只是想浑水摸鱼而已。”

俗话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关于这一点也是一样的。实践证明,大多数时候,我们要提升自我,“见己之面”,就须得亲师取友。

有人说,人生要结交两种人:一是良师,二是益友。调整自己无果的时候,我们要亲的,便是良师;而要取的,也正是益友。因为这时候,他们能提醒我们。比如,因某段情感而厌离生活的时候,良师益友会“一语惊醒梦中人”般提醒我们,感情不是生活的全部,人要为自己而活。

梁先生认为,这是难以自我调整时需要亲师取友的一个原因。而另一个原因是,亲师取友,能让我们“融化感应自己的缺短而得其养”。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因为如此,当我们向良师益友取道以调整自己的时候,他们就是我们的一扇窗,透过他们,我们能看到自己的缺陷,也能看到期待中的自己,进而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比如,假如我们脾气很暴躁,而良师益友的脾气是极为平和、淡然的,那么,在求助于他们的过程中,我们也能或多或少地向他们学习,慢慢改去急躁的毛病。梁先生也举例说:“我的精神不振,而得振作的朋友,我处于其中,也自然会于无形中振作起来。”

由此可见,这比起把自己孤立起来,架空在自我调整的高阁中,苦苦无果,反而陷入更深的困顿与迷茫中,亲师取友才是更为可取的方法。打个比方来说,一条总把自己困在泉眼中的鱼,潜翔水底的梦想始终是遥不可及的。假如它敢不辞千辛万苦,游进大海,不仅能开阔自己的眼界,更能自由遨游。所谓“海阔凭鱼跃”指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人生于世,调整自我的时候,亲师取友,也便和游向大海的鱼一样,能见到自己所未见,能得自己所不曾得。对此,梁先生指出,好的朋友多,自然向上走了。如果在一块的人是不好的,那就很危险,不知不觉地就会日趋于下流。

所以说,人生中,我们要调整自己,也要懂亲师取友之道。良师益友是我们的明镜,是我们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不容忽视的可行之道。痛失良师益友,是人生的一大憾事。

有一次,上朝时因为封禅的事,魏征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觉得魏征的话实在难听,但是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他不好发作,于是勉强忍住了。

退朝以后,他憋着一肚子气对长孙皇后说:“总有一天,我要把这个乡巴佬杀了!”

同类推荐
  • 工作虐我千百遍,我待工作如初恋

    工作虐我千百遍,我待工作如初恋

    "二十种工作初体验,二十段花样年华。二十篇给所有年轻人勇气的故事,二十位天涯、贴吧、豆瓣、知乎首页推荐的作家——一千万次的心动阅读。 “你心里有光,你什么都不怕,你还记得你最初的梦想吗?”“我只不过去了一个你们没去过的地方,干了点比较冷门的活而已。” 牧羊少年,留学打工学生,火车司机,妇外科医生,小学班主任,导演助理,文具店长,婚庆公司司仪,牙科医生,打击乐手,图书编辑,人力资源经理,咖啡师,化学工程师,程序员,快递员,电影放映员,民航飞行员,远洋巨轮驾驶员,边境辑毒侦查员,在书中一一闪亮登场,为你再现一个个妙趣横生、精彩绝伦的职场瞬间,那些决定人生走向的关键节点,那些灵魂饱满的惬意时光。”
  • 优秀员工的九堂素质提升课

    优秀员工的九堂素质提升课

    很多员工之所以在工作中找不到乐趣,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职业目标;很多员工之所以工作效率低下,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正确的工作方法;很多员工之所以总是完不成工作任务,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规划…… 本书主要介绍了员工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从心态、忠诚、能力、人品、敬业、负责、执行力、情商、合作九个方面来提升自己,才能在职场中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获得良好的职业前途。
  • 别让不好意思毁了你

    别让不好意思毁了你

    不是教你玩阴的,教给你的,是最现实的生存法则。不是教你弄虚的,教给你的,是最实在的处世之道。闯荡社会的必修课,让自己不中枪、不憋气的处世哲学。对自己狠一点,离成功近一点。拒绝不好意思,找回强势的自己。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游刃有余走社会,少走弯路不吃亏。你不是超人,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你也不是钞票,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你没有金刚钻,却偏要揽瓷器活……千万别逞能了,千万别不好意思了!因为面子,因为不好意思拒绝,就丧失了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权。烦恼就会接踵而来。
  • 请再给我一次机会

    请再给我一次机会

    《请再给我一次机会》阐述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通过不同境遇中,面对不同机会、经历了不相同奋斗历程的人物事例,阐释机会改变人生的哲理。
  • 不换脑袋就换人

    不换脑袋就换人

    对于企业来说,员工仅仅做到本本分分地完成工作,尽职尽责地维护企业的利益已经远远不够。当你的思路不能有丝毫的突破,当你为企业创造的价人值还不及你从企业拿走的薪水,即使这时候你还既没有出卖企业的秘密,也没有浪费企业的资源,恐怕你也得走人!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对员提出了更的高的要求和期待,那就是积极思索、锐意创新、善于谋划、长于变通,不断在方法上、技术上、质量上和效率上寻求更新的突破和创造更大的业绩。只有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头脑的作用,不断转换自己的思维模式与观念才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才是受企业欢迎的金牌员工。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员工不换脑,企业就要换人。
热门推荐
  • 环京往事

    环京往事

    挫折,每个人都会遇到,是勇于面对还是选择逃避,决断只在一念之间
  • 一个玩游戏成神的故事

    一个玩游戏成神的故事

    你觉得玩游戏能成神?醒醒,别做白日梦了,这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被普普通通的神普普通通的选中然后普普通通的冒险……读者:“你们这看的惊心动魄吗?”陈子明:“……没有”读者:“你们这看的紧张刺激吗?”陈子明:“……没有”读者:“那你们这有什么啊?”陈子明:“……流氓打架算不算?大后期可能有星战……可能……”读者:“……”
  • 谁统江山

    谁统江山

    宇文邕,高纬,陈顼,突利,达头,步迦,杨坚,陈叔宝,萧岿,杨广,问鼎九州,烽烟滚滚。一对现代恋人穿越到这乱世……男主从家兵做到大将军,女主从小农女做到太子妃,母仪天下,叱咤风云建功立业,扶大厦之将倾,救黎民于水火,谁主江山……
  • 纪元终焉启示录

    纪元终焉启示录

    在一次意外中一位修真界的强者不小心误入空间隧道,勉强存活下来只留一丝真我本源的他,被一个异界的年轻人吞噬。在万尘大陆也是存在着一些修炼者。他们精于肉体修炼将精气神转换和为一体。就如同每个人活在世上,都需要一副面具,渐渐的,大家都失去了原来的自己。那么修炼就一定要失去自我么欢迎加入可怕大佬群,群聊号码:838175219
  • 正义:历史的与现实的

    正义:历史的与现实的

    本书是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何怀宏先生近些年的哲学文集,何先生是当代伦理学领域极为重要的学者,这本文集是何先生近些年的思考集结。上编主要是何先生梳理伦理学领域的重要问题的演变,例如“汉立六十余年之‘更化’”,“《天演论》之双重误读”等都是非常精彩的文章。下编主要是何先生近些年的长篇书评集,例如“平等的平衡”就是对皮凯蒂的《21世纪的资本》的评论。
  • 知在

    知在

    长篇小说。一个带有悬疑色彩的故事,而其故事结构也是一环套一环。“这部小说的主角就是画。”张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幅看上去破损不堪的画牵引出清末两名双胞胎格格以及她们后代的不同遭遇和命运,而这幅画的真正出处却是纷乱复杂的晋代。
  • 逢春花开

    逢春花开

    我自不愿攀枝条,任撷芳。宁为凌霄腾云木,立一方。
  • 那些迷人的财富智谋:中国近现代创业奇才性情档案

    那些迷人的财富智谋:中国近现代创业奇才性情档案

    乔致庸、胡雪岩、叶澄衷、张振勋、孟洛川、荣氏兄弟等人物,他们的财富令人羡慕,他们的智慧令人敬佩。智慧与胆识构筑创业的财富。本书探秘近代财富家族传奇,解读近代商人智慧谋略。
  • 从斗破开始的诸界穿越

    从斗破开始的诸界穿越

    带着一个傲娇的红包系统,林宇穿越了。从斗破开始,斗罗大陆,武动乾坤,大主宰,超神学院,火影忍者,从动漫到玄幻世界,林宇在开挂打脸的路上一去不复返。撩妹!装逼!两开花!!!非种马。喜欢的请多多关注
  • 盗墓手记之神将诛邪

    盗墓手记之神将诛邪

    主人公黄童在幼年时曾盗过一个不知名的将军墓,得到一本古代的武功秘笈,由此练成一套飞刀绝技,但成年之后,诡异的事情接连找上门来……。千年不死的妖狐长眠于黑暗的深处,只为了凄美绝伦的爱情。拥有至强能力的雨火,有一段痛苦绵长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