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81200000009

第9章 修身之道,至真至纯无愧于心(2)

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将诚信贯彻到底。这样才能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才能在他人心中树立一个“靠谱”的形象,才能做一个有修养、有内涵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才能立足于社会。

一个失去诚信的人,再美,也美得无光;再有才华,也是虚有其才;再有能力,也是无能为力。总而言之,人生中,修身之道,诚信不可不知,不可或缺。

我们应当像季先生学习,一生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讲诚信的人。遇事,不论大小,我们可以真话不全讲,但是讲的应当全是真话,换句话说,假话全不讲。与人相处,我们应当言而有信,言出必行,须知,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诺值千金。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和季先生一样,做一个以诚信为本,以诚信取信于人、立足于社会的人。这样一来,凡事便能问心无愧,我们才能做坦荡、真实的自己。可见,修身之道,诚信至关重要。

知足知不足

季先生语录:

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

“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则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可是社会上总会有一些人不安分守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样的人往往要栽大跟头的。对他们来说,‘知足常乐’这句话就成了灵丹妙药。”这是季先生对“知足常乐”的现实理解。

可见,天下若想太平,人们须得懂得知足才行。会满足的人,才不会贪得无厌,才不会把天下搅得鸡犬不宁。实际上,对于个人而言,若想过平静安稳的日子,也必须学会知足。不然,就可能会因为实现不了的愿望或是得不到的东西而整天郁郁寡欢,长吁短叹。事实上,“知足常乐”强调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不知足,所以人们的眼睛往往被幻想和期望所蒙蔽,因此而看不到眼下的幸福和财富,更不会懂得珍惜眼下所拥有的一切。所以,这样的人,总在追求中幻想得到更多,可又总在得到之后失落,因为他们不知足,还在贪求更多、更好,因此,他们总是不快乐。

所以说,知足,是一种修身之道,是一种修养。懂得这样的修身之道,拥有这样的修养,才能做到“知足常乐”,不然,则可能常常痛苦。

季先生认为,知足或者不知足也要分场合。如此看来,纵然知足是一种修养,但是这样的修养也不是任何时候都可行的。对此,季先生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旧社会,穷人吃草根树皮,阔人吃燕窝鱼翅。在这样的场合下,你劝穷人知足,能劝得动吗?正相反,应当鼓励他们不能知足,要起来斗争。这样的不知足是正当的,是有重大意义的,它能伸张社会正义,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可见,知足并非绝对是好的,而不知足,也并非绝对就是不好的。但是,我们这里讲的修身之道——知足指的是好的那方面。可以说,知足是我们修身养性的一大法宝,因为知足,我们才能常乐;因为知足,我们才能知不足。

何谓“知不足”?季先生解释说:“至于知不足与不知足,在汉文中虽然字面上相同,其含义则有差别。这里所谓‘不足’,指的是‘不足之处’,‘不够完美的地方’。”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知道自己的缺陷。

为什么说,知足,便能知不足呢?

一个知足的人,在生活中,对已有的金钱、名利、荣誉、成就等,在很大程度上会觉得满足,进而会懂得珍惜、感激。这样一来,就能用平和与安宁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能知道生活的重心;清楚该为什么事烦恼,而又绝不为什么事烦恼;就能以谦虚和谨慎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成就;更能坦然地接受在与他人对比的过程中发现的差距,从而发现自己的缺陷,即不足,进而不断地改进。

而不知足的人,则可能在盲目的攀比中失去生活的方向。殊不知,力求更多、更好可能没有错,但是因之而迷失自我,忽略甚至错失眼下的幸福,则是大错特错。这样的人,除了急功近利、愤世嫉俗以外,哪里还有心情去接受与他人之间的差距?哪里又能平心静气地去发现、承认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所以季先生常说,做人要知足知不足。这是为人处世中的修身之道。

一个人若能因知足而知不足,至少对自己,能做到问心无愧,并且,也能坚持自己的人生信仰与方向,保持本来的初心,一生坦然快乐。

而往大的方面看,一个因知足而知不足的人,便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好的能坚持,坏的能改正。比如一个已经小有成就的作家,如果他能做到知足知不足,那么他不仅能很好地保持自己的风格,还能在与他人的对比中看到自己的缺陷,或者是笔力不够遒劲,抑或是语言不够朴实、自然等,进而想方设法去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一来,才有变成一位著名作家的可能。如此一来,不就成为了国家、社会甚至是时代的一位贡献者吗?

因此,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懂得知足知不足这一修身之道,并且坚持这一修身之道,让自己成为一个至真至纯无愧于心的人。

做真实的自己

季先生语录:

我主张,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时怎样,老年时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绝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

季先生认为,在人的一生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总是难免的。纵然如此,季先生还是主张人活着,无论何时,无论思想感情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应该做真实的自己。

季先生的这一观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知道,人活一世,是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别人而活。因此,人的一生,应当做真实的自己,而不是按照别人的看法和说法而活,更不应为了某种虚荣或是名誉而刻意去掩饰自己,这样自欺欺人的做法于己于人都没有实际的好处。

譬如,一个连过去人生中的瑕疵都无法承认的人,又怎么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我们每个人都从昨天而来,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一个掩盖和割断过去的人,就好比一个没有历史、没有底蕴的民族,这是非常可怕的,也是非常可悲的。纵然他的今天是辉煌的,也可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但其美好也是有限的。

所以,真实,有关一个人的修养。它涉及一个人对自我缺陷、自我变化等的态度问题。不真实的人,眼里只能容下自己的辉煌与成就,而对自己的瑕疵,则选择视而不见,甚至是矫揉造作,刻意加以掩饰。这样的人,难以逃脱虚伪的嫌疑。而一个真实的人,则敢于承认多方面的自己。这样的态度,并不是对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持以假装看不见的态度,而是以一种客观的眼光去评判,并用真诚的态度去承认和改正。这样的人,一生坦荡、纯真,问心无愧。

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个人真实不真实,决定其人格可以到达的高度,自然而然,也就体现了其修养的高低。

对于这一点,季先生也表示赞同。他严厉地批判那些掩盖过去,对过去竭尽矫饰的文人,而倡导大家做真实的自己。所以季先生说,他不赞成那种尽量掩饰过去以求让自己一生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感情都保持一致的作家的做法,他觉得这有点作伪的嫌疑。而其本人,尽管他一生的写作路线,以及其前后思想感情有矛盾的现象,但他并没有把表现出矛盾的文章删除或者是藏起来,而是选择让它们完好无损地统统保留下来。他说:“不管现在看起来是多么幼稚,甚至多么荒谬,我都不加掩饰,目的仍然是存真。”

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季先生,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真实心情,用文字描绘自己的真实感情,只要当时是出自真心的,不管现在看来如何,都无关紧要。就算别人觉得有损其形象,他也不会为了完满自己的写作生涯而去加以掩盖。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所以,季先生的品格深为文人所敬佩和颂扬。

生活中,季先生这样的“真实”是我们应当学习的榜样。因为真实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个人的修身之道。人活一世,若是总活在虚伪之中,最后会连自己也难以分清楚哪个才是真实的自己。这样的人,是非常可悲的。试想,对于过去的过错,若是不能用一个平和的心态去承认,那么,又怎能以一个平静的心情去改正和避免?如此一来,就可能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这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这样的人总是以虚伪去逃避,而又在逃避中重复地作伪。长此以往,当无法逃避的时候,怎么办?而这样的人,真正到了扪心自问的时候,会不会因为后悔而在悔恨中度过余生,甚至死不瞑目?

果真如此,那便是自编自导的悲剧,是我们必须引以为鉴的。

实践证明,真实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修身之道。一个敢于做真实的自己的人,才能如季先生一样做一个至真至纯问心无愧的人。

但是,究竟怎么做,才能做真实的自己呢?前文已经涉及些许。如勇敢承认自己过去人生中的瑕疵,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缺陷,并且朝着好的方面去完善自己等。

现实生活中,我们讲修身之道,做真实的自己,还可以从其他的方面去努力。比如思想感情上,是非问题的分辨上等。做到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开心就是开心,忧伤就是忧伤……而不是表面一种态度,内心的态度却又与之截然相反。人前,有的时候或许要抑制;但是人后,独处的时候,不必委屈自己去成全谁的梦想。

当然,这也不是千篇一律地适用,比如,作为一个知名作家,这个社会的丑恶现象,如贪污腐败,该抨击的,你因为某种压力而去褒扬,这是有违做真实的自己这一修身之道的。对于这样的现象,作为一个作家,应该把笔杆子当枪杆,毫不留情地拿出自己真实的笔力来,说出自己的真实心情,痛击黑暗的现实。这才是做真实的自己的表现。

人生在世,我们要做真实的自己,这样才能成就至真至纯问心无愧的人生。否则,将会迷失自我,一生虚伪,孰是孰非,我们要认真掂量。

凡事要多反求诸己

季先生语录:

我没怪罪任何人,包括打过我的人。我没有对任何人打击报复。并不是由于我度量特别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而是由于我洞明世事,又反求诸躬。假如我处在别人的地位上,我的行动不见得会比别人好。

谈到反求诸己,季先生说:“301医院的大夫们发扬了三高的医风,熨平了我身上的创伤,我自己想用反躬自省的手段,熨平我自己的心灵。”可见,反求诸己,是认识自己,进而达到治疗自己心灵之伤的途径。但是,诚如季先生所言:“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自我当然离自己最近,应该最容易认识。事实证明正相反,自我最不容易认识。”由此可知,认识自己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的确,要客观而又准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是非常难的。一般情况下,人们可能容易走极端,要么过高地估计自己,要么过于贬低自己。正因为如此,反求诸己更为难能可贵。它不仅能帮助人们准确而又中肯地认识自己,还能让人们的修养在反求诸己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智者常说,凡事不要找客观原因,不要对别人、对社会满腹牢骚,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愤世嫉俗,要多反思,要找主观原因,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可见,人生中,我们要提高自身的修养,提升自己的内涵,就必须做一个懂得反省自我的人,须知,凡事要多反求诸己,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俗话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一个遇事不能反求诸己的人,哪里又能掌握自己命运之船的舵呢?大风大浪面前,终究还是只能听凭命中劫数的安排。相反,一个懂得反求诸己的人,则善于去寻找主观上的原因,进而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如此一来,才能有进步,才是成功的可取之道。

生活中,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反求诸己的。那些成天抱怨这抱怨那的人,就是典型的不知道反求诸己的人。这样的人,可能一生都只能生活在抱怨与愤世嫉俗中,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般可怜、可悲。或是顾影自怜,或是摇尾乞怜。殊不知,之所以失败、不如意,最大的原因可能还在于自己;更不知,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更要靠自己,靠切实的行动。而能如季先生一样反求诸己的人,不但能给自己一个准确、恳切的定位,还能在自省中看到自己的缺点,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改而正之。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这几句话的意思浅显易懂,最让人醒悟的还是其中的“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它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凡事不成功,想要得到的东西却总是得不到,应当寻找主观上的原因,要自我反省。而不能怨天尤人,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客观现实上。

比如说,当老师的,若是学生成绩不好,便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结于学生,而不能反求诸己,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态度,这样就可能会错过真正的症结,难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也难以提高学生的成绩。

而做学生的,若是自己成绩不好,便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老师,认为是老师个人的教学能力或教学方法导致自己成绩不好,而不能反求诸己,从自身寻找主观上的原因,长此以往,不但不能进步,反而可能会退步更多。

由此可见,反求诸己不仅仅是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更体现为一种修养。人生在世,须知为人处世,凡事要多反求诸己。

同类推荐
  • 愈放下愈自在

    愈放下愈自在

    适度的欲望可以是生活的动力,但是过度的不满足,只会为自己增加许多不必要的烦恼,甚至觉得痛苦。本书通过一个个经典的、富有现实意义的哲理小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人生真谛:愈放下,愈自在。放下看似消极,实质却是积极的生活态度,当你学会放下时,在获得心灵愉悦的同时,还能免去许多生活中不必要的烦恼和纷争。
  • 给真爱一个空间

    给真爱一个空间

    "我试着接近你,我试着呼唤你,当我走向你,原来你也正朝着我走来。后来我知道了,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需要给真爱一个空间!一杯清茶,一缕光线,一本好书……轻轻抚慰,阅读是一种生命的享受。智慧、美丽、梦幻、快乐……慢慢品味,人生永远在书香里跳跃。"
  • 做事重选择 做人轻得失

    做事重选择 做人轻得失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离不开选择,谁也不能例外。比如,大学毕业后是继续深造还是工作,打工还是自主创业,结婚还是不结婚……人们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选择。选择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选对了可能事半功倍,选错了可能就会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人们都渴望在每件事情上都做出明智的选择,拥有完美的结果,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并非易事,人们在获得成功的道路上,必然会经历一些失败。因此,人们在懂得做事智慧的同时,还需要掌握做人的哲学——放下得失心。本书将从有选择地做事和放下得失心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带给读者最为实用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智慧。
  • 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

    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

    当今世界,什么最重要?回答是口才、金钱和电脑!——这是美国人乃至整个西方发达国家所推崇的口号。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就把“口才、金钱、原子弹”看作是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的三大战略武器,20世纪60年代以后,他们又把“口才、金钱和电脑”看作是最有力的三大法宝。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电脑”取代了“原子弹”,而“口才”始终独冠“三宝”之首,可见,口才的作用和价值是何等重要。
  • 创业起步300问

    创业起步300问

    这是一本创业者必读的圣经,书中以问答的形式,讲述了创业的种种疑问,全书内容全面,语言通俗,讲解循序渐进,集知识性、科学性、操作性、实用性于一体。
热门推荐
  • 一片冰心在金融

    一片冰心在金融

    书分为“北京银行的创新实践”“金融发展的理论思考”“走向未来的积极探索”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闫冰竹委员对北京银行成立及其发展中的一些感悟、感想、思索。第二部分在各主流媒体上发表的理论文章。内容包括对新经济常态、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大数据、人民币国际化、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发展等经济金融热点问题的理论思考,不仅体现了闫委员对改革发展重大理论问题的深入思考,还展示了其对市场经济金融热点的独到见解。第三部分,主要收集了闫冰竹委员在一些高层论坛的发言。
  • 先秦学术概论

    先秦学术概论

    本书为吕思勉先生之代表作,亦为我国论先秦学术之名著。全书既详叙各家学术之要旨,细探其发展之源流,亦深究诸派相互之错综关系,力辨其主要著作之真伪。尤为可贵之处在于,本书诸多探索性论述,均为后来之考古发现所确证。本书论证精当可靠,稳健之中又每有新见,是欲了解先秦学术者之必读且易读之书。
  • 林彦俊:春风晓听

    林彦俊:春风晓听

    公子命犯桃花,不如我来替公子剪剪桃花?——姜氿卿我看姑娘命里缺我,不如补补?——林彦俊
  • 名将冢

    名将冢

    红颜自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 大日如来剑印

    大日如来剑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枪魂无双

    枪魂无双

    醉墨轩,《无尽探索》游戏世界第一人,花费了十年的时间,终于将探索进度赶超了游戏的开发速度。所以……他把自己肝死了。而当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以NPC的身份,回到了游戏公测之前。“嗯,可能是穿越了,那就按照套路,做一些穿越者应该做的事情吧……”
  • 穿越异世的悠闲生活

    穿越异世的悠闲生活

    你以为我是法师吗,其实我体质三维是最强哒。你以为我是战士吗,其实我的弓箭射的贼准哒。你以为我是射手吗,其实我的法术你是挨不起哒。其实这只是一本某人意外获得系统特殊权限,只能不停地赚钱氪金的故事,至于有了系统咸鱼,那是求而不得滴。
  • 恋爱系统之请指教

    恋爱系统之请指教

    出生于天地之间的他对恋爱之事如白纸。刚刚被发明出来的恋爱系统遇到了白纸的他。穿梭在3000世界之中寻找爱情的真谛。能否遇见命中注定的他呢?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 灵药经

    灵药经

    一场大火,云芙从臭名昭著的巨富奸商的神坛跌落到那段刻骨铭心的落魄乞丐点时光;可能是老天爷都看不惯她那副嚣张跋扈的嘴脸了吧!不然怎么会让她从三十岁回到十三岁,十三岁,是云芙心中的刺,是一生都不能释怀的伤疤,更是她自认为一生的耻辱。就像是狼之暗刺,龙之逆鳞,也曾有人自作聪明的让云芙这段阴暗岁月曝光日下,下场可想而知……云芙还是十分气愤,怎么好死不死就会到十三岁了呢?
  • 我一根手指碾压全世界

    我一根手指碾压全世界

    兵王归来?魔帝重生?仙帝附体?系统外挂?抱歉,我只需一指,通通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