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6400000046

第46章 助你打开心灵之窗

问:阴神和阳神有什么区别?

师:我们的神识就是一个。如果能量漏掉了,精气神没有合三为一,它出去就是阴神。反之,精气神合三为一了,它就是阳神。

问:我们刚开始学打坐,时间一长,腿就胀痛,这时候意识已经很累了,它是不是就会往腿上走?

师:对,从腿上走了。你的心放在哪里,能量就到哪里去。所以密宗特别注重观想。他们是怎么观想的呢?就是观想头顶上十公分的上空,也就是把整个意识都放在头上十公分的地方。你想象一下把意识放在头顶十公分的地方,身体所有的能量是不是都调上来了?

问:那腿痛的问题要怎么才能克服呢?

师:对于一个修道的人来讲,腿功是最基本的,是必须突破的。过去在禅堂里面是不可能讲这些的。凡是能进禅堂的,神识早已经修出去了,在禅堂里已经是在炼“这个东西”了。如果“这个东西”没修出来,你是不能进禅堂的。

自古以来,寺庙里有五重殿,最外一重首先是天王殿,世俗上的一切到此为止,不能带到寺庙里面来。寺庙的天王是把关的,就相当于世俗的门神,把世俗上不好的东西都挡在门外。从天王殿进来是大殿。大殿是学习佛教规矩和仪轨的地方。三年大殿里的一切都学好以后,就进入法堂学见地,也就是学习理论。三年的理论学好以后,就进入后面的名利殿。只有放下了名利,才能进最后一重殿——禅堂,也叫选佛场、自在堂。凡是能进入自在堂又出来的,都是成佛做祖的。

问:为什么我们东华寺的山门殿里没有塑四大天王,而是塑哼哈二将呢?

师:那是表法的:我一哼,你就哈;你一哈,我就哼——这叫做有呼就有应。如果光有哼,没有哈,就意味着光有呼,没有应——这就叫做不如法。如法的都是有呼必有应。我呼,你能够应,就讲法;我呼,你不能应,你跟不上,不能对答如流,就不给你讲法了。

就像虚云老和尚那样,人家问他:“老和尚,怎么修行哪?”老和尚说:“去诵经,去拜佛。”众所周知,虚云老和尚一辈子是修禅定的。你们看《虚云老和尚传》,上面什么地方讲到他烧香拜佛了?虚云老和尚是长期入定的,整天都在三摩地里面,为什么你问他怎么修行,他却告诉你去烧香,去拜佛,去诵经呢?如果他告诉你一口咬个王字,你会骂他神经病:“我来问你怎么修行,你怎么教我‘一口咬个王字’,叫我‘滚出去’呢?”因为你不是那个层次的人,和他不相应,所以他就不跟你讲佛法,把你打发出去,叫你去诵经,去拜佛——去种善根,以图来世。

他告诉你去诵经,去拜佛,这不是修行吗?这是修行。你说修行就这样吗?打坐,烧香,诵经,拜佛就能了生死,就能改变自己的身口意吗?这是把你打发走,搪塞你的。你没有这个素质,达不到这个层次,他不给你讲佛法;就是给你讲,你也听不懂。这也就是为什么佛法最初只在皇室、贵族、士大夫这个阶层流传,士大夫以下的阶层就不传的原因,因为你的素质不够。你什么时候通过努力达到士大夫这个级别了,才配闻佛法。

现在学佛的人,没有文化的占绝大多数,有文化的人只占极少一部分。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不愿意去做,都做不好,人世间的工作都不会做,还想做出世间高难度的事情,还想弘扬佛法,做佛的工作、佛的事业,你以为做佛的工作就是耍耍嘴皮子,念念什么“六字真言”、“灭罪真言”啊!

问:您说观想莲花,是不断地在观想莲花打开呢,还是观想它一开一合?

师:观想它打开一次就行了,不要在那里做开合的游戏。

问:您说念三字明的时候舌头要抬起来,是要顶着上颚吗?

师:抬起来,贴在上面就行了,不用顶着上颚,也不用卷起来。你们现在就可以练一练,如果你舌头没有抬起来,而是耷拉下来,念咒语是没有用的。这两种做法之间的区别很大。

问:您说意念放在眉心这个地方,是在一个点上,还是一片?

师:一个点。我们说的眉间指的是眉心稍往上一点的地方,指的是印堂,不是两道眉毛之间。

问:如果看印堂这里,那就不是平平地往前看,而是有点儿往上看了?

师:是平着往前看,同时还要观想莲花打开。顶门和眉心是一个通道,就相当于一条自来水管上安了几个开关一样,它们是一体的。为什么不让你翻着眼睛往上看呢?因为这样容易引起头痛,所以就让你平着往前看,上面再加上观想。

谈到这里,我告诉你们夹山祖师说的一句话:“目前无法,意在目前。”意思是说眼前这个地方没有法,但你的意识还是要放在眼前。又说:“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意思是说,是这个灵体的耳目,而不是这个肉身的耳目。

你刚才说的眼睛往上翻着看,这个方法一般我们都不传。这个方法我的师父给我们传过,但只是小面积地传,不是大面积地传。用这个方法是百日之内要克期取证,上面一定要打开,也就是密宗所说的七天就叫你开顶,插根吉祥草。确实有这种方法,但这个方法不是我们能修的。修这个法必须心理非常健康。如果你心理不健康,这个方法一旦传给你,修了之后,比如说出现眼睛红肿、鼻子流鼻血、耳朵呼呼叫、头痛欲裂,你就会说:“哎呀,我要走火入魔了!”因为你心理不健康,就会这样想。如果你心理健康,就会认为这是正常的反应。如果你不管它,百日之内用力往上一顶,顶门一下就打开了。在普及型的大众场合只传这种平视的方法。佛教的密宗为什么分为外三密、中三密和内三密啊?内三密是给心理素质很好的人修的。外三密是给普通大众修的。

问:师父,顶轮是不是梵穴轮?

师:不是。顶轮是指我们头顶的正中央。梵穴轮是指头顶上方十公分处的能量场。俗人不是有一句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吗?在我们头顶往上十公分的地方有个能量场,这个能量场是做什么用的呢?它是一个能量中转站,上面的能量通过它输送给肉体,肉体的能量又通过它转给上面。它是一个无形的光环,一个能量体。梵穴轮、顶轮、眉轮、喉轮、心轮、脐轮、海底轮,叫做人体的七轮,这在《瑜伽师地论》里面说得很清楚。

问:顶轮和百会穴是一个概念吗?

师:对,是一个概念,中医叫百会,我们佛家叫顶轮。只学一个教派的理论和方法不行哪!还要学很多教派,包括印度教派和道家教派的理论和方法。不学,这套理论你通达不了。

问:师父,顶轮是在头顶正中央的部位吗?

师:判断顶轮准确的位置有这么一个方法:从左耳到右耳,从鼻子到后脑中间画一个十字,交接点就是顶轮。

问:走路的时候,或者做事的时候,意念放在眉间可以吗?

师:可以。实际上我们做任何事情,包括在看人、做事、考虑问题的时候,都应该从慧眼看,把意识放在慧眼上来考虑问题。慧眼就是我们人体的第三只眼。你们看印度的女子和瑜伽士,他们眉间为什么要画一个圆点呢?就是告诉我们,这里是我们人体智慧的总开关、总枢纽,修行就是从这里开始起步。因为这里以下是三界以内,这里以上是三界以外,这里是分界线。

问:人的肉体可以腾空吗?如果可以,是在三界以内还是三界以外?

师:佛教是以智慧的圆满为究竟,讲的是开智慧,是完善自己的品质,不注重功能的开发。相反,一个凡夫的功能开发得越多,他在品质、修养上用的功就越少,他会用功能来展示自己的我执和虚荣心。而一个没有功能的人,他一定是表现得谦虚而谨慎。凡夫一旦有功能,一定是傲慢。所以佛教有一个坚持不变的观点:一个没有开悟的人不能有功能,也就是不能有神通,一旦有了神通,就很难开智慧,很难成就,更不要说了生死了。

问:修行,是不是靠念“嗡、嘎、吽”才能成就?

师:成就的方法多得很,因为我们的根器不够,不得不从有为法入手。实际上任何一个方法都是从“作意”入手,离开了作意,不可能入道,也没办法修道。包括我们成就以后,靠的还是作意。觉照就是作意的意思。刚开始我们修任何一个法的时候,都是带着作意在修。什么叫“五遍行”呢?这个名相你们知道吗?出家人知不知道啊?(众沉默)你们这就是没有见地,没有见地就没办法用功办道。在整个用功的过程中,从始至终都离不开作意,包括你成佛的那一天,成了佛以后还靠作意。抛弃了作意,就抛弃了道。这个作意绝对不是头脑在作意,已经超越了头脑的范畴。

现在学佛的人用的都是头脑的智慧,也就是临济祖师临走的时候所说的“末法众生皆以乾慧为主”。这里的“乾”就是头脑的意思,也就是用头脑的聪明、头脑的智慧,而不是大智慧。现在的人都是会说不会做,而且说对的人还不多,会讲正知正见的更少。

为什么佛教里面要讲“体相用”、“戒定慧”、“见地、修证、行愿”呢?就是一定要出去实践!如果你自己不能受用,也没办法让他人受用,你的理论一定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

你只要带着作意去做一切都会成就。也就是说你要带着意识,带着警觉的心、觉照的心去修一切法,做一切事,否则你说什么,做什么,自己都不知道,这就是没有作意,没有觉照了。

问:作意指的是不是觉知?

师:准确来讲叫觉照。“觉”是觉察到,觉知到了。“照”是照顾到,把握住,控制住了。我不是曾经讲过世上的人分四种吗?最高一种人是既能觉察到,也能照顾到。第二种人是觉察不到,但能照顾到。第三种人是只能觉察到,但照顾不到。第四种人是既觉察不到,也照顾不到。

问:您说静坐的时候观想莲花,有时候不观想,把意念放在眉心上是否一样?

师:一样。到了二禅,眉心和顶轮就合二为一了,中间没有隔碍,不存在上面一块,下面一块,他们是一个整体,整个头部都消失了,化掉了,和虚空融为一体了,不存在从前面看,还是从上面观想的问题,已经不需要了。

问:您刚讲到作意,在唯识里面,第六识称为意识,第七识也称为意识,在转识成智的时候,第六识转成妙观察智,第七识转成平等性智。那么,我们是不是用妙观察智去作意呢?

师:这个作意在《楞伽经》里,佛回答大慧的时候说得非常清楚。作意已经离开了我们的头脑,不是头脑在作用,不是我执。但实际上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还是在用头脑,还是头脑在起作用。如果真的能集中头脑的注意力去作意,那也不失为一个方法。一个人如果连头脑都不能集中的话,更不要说他的心灵能集中了。当头脑能集中了,再慢慢转到心意识上。当心意识能进入状态的时候,就抛开了心意识。这时候所谓“自性的慧光”就生起来了。慧光是我们真心的显现,也就是“真意”的显现,这时候真意才开始起作用。

这个过程就相当于对一个粗糙的物质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提炼,越提炼越精,但是精华也是来自最初的粗糙。到最后就达成无为的作意了,它是一种自然的本能。就像一片树叶飞过来,或者人家用手指在你眼前一晃,你的眼睛自然会闭一下,眨一下,这是不需要经过头脑的。但是有一种人,一块石头飞过来,或手在他眼前一挥,他就傻了,呆了,不会动了,意识断掉,头脑空白了,进入到一种顽空了。这种人怎么办?该打!这就是没有提起觉照。天台宗讲的止观,他真的是止了,但没有生起观,无观则无慧。止为定,观为慧。

问:请问“五遍行”是什么?

师:触、作意、受、想、思。实际上“五遍行”贯穿于整个修行的过程。这个“触”不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身体的触,它是一种心灵的感触。一个修行人往禅堂一坐,如果感受不到这里每个人的磁场和氛围,乃至每个人的起心动念,说明你还没有进入状态。

做文字记录的人一定要理解我说的话,了解我的思想,记录一定要准确,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我对文字一直非常谨慎,非常慎重。“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是古人留下的一句话,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白纸黑字一千年”,可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有些佛经没办法再解释呢?因为只能解释到这个程度,如果再白话地解释出来,就偏离了它的中心,意思就错了,所以就不能再白话了。比如说“三藐三菩提”,你们说怎么解释啊?

答:无上正等正觉。

师:什么是“无上正等正觉”?再解释啊。我可以把它再解释出来,但是对方跟我必须是一个等级。如果他和我不是一个等级,我再解释,他就会把它理解到另一条道上去了;如果对方跟我是一个等级,我们两个眼神一碰,也不需要再解释了。他低于你的等级,你根本不能解释,你一解释,他就理解偏了。比如说我看你一眼,你以为我在向你求爱了(众笑),实际上我看你一眼,心里可能在骂你:“蠢猪!”(众笑)。因为不是一个层次嘛,没有办法。

所以佛成道了以后说大乘境界,讲《华严经》,发现不行,大家听不懂,跑掉了很多人,人越来越少,差不多快成孤家寡人了。怎么办呢?后来佛就开始讲《阿含经》,也就是讲小乘的思想,讲小乘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和做人做事的观点,这样听众就越来越多了。然后又讲什么呢?

答:《方等》。

师:最后就与民同乐了!我们真的乐了,可他老人家却开始哭了!好在他一生讲了很多法,什么层次的人都能找到与他对应的,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同类推荐
  • 《古兰经》注释研究

    《古兰经》注释研究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止。史料表明,《古兰经》问世以来文本从未变化,变化的是对它的注释。因此,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伊始,历代注释家基于经训教义原则,秉承注释学术传统,发扬文化创制精神,与时俱进地解读着《古兰经》的微言大义,揭示着《古兰经》的经义经旨,从而使伊斯兰教始终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程,使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热门推荐
  • 枕上欢:仙君,我们和离吧

    枕上欢:仙君,我们和离吧

    一眼看错,惨遭渣男挖心,情敌迫害。再回首,了悟前情,锦惜心如铁!别说什么深情不悔,后悔难当,你毁我,为天下,我就以天下为祭,颠覆苍生。
  • 子不语

    子不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危险关系(昆汀电影《危险关系》原著)

    危险关系(昆汀电影《危险关系》原著)

    同名电影《危险关系》由著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执导,是昆汀电影中风格最独特,最与众不同的一部。我飞过七百万英里,嫁过两个酒鬼和一个毒虫。我觉得我永远在一次次从头再来,不知不觉我就没得选了。但是,你知道我最厌倦的是什么吗?微笑。假装愉快。杰姬·布朗,空姐,飞行了十九年,今年四十四岁。某天下飞机后,她被捕了,她的行李箱里藏匿了大量现金和一包毒品,她过的从来不是四平八稳的人生。
  • 荷尔蒙之恋

    荷尔蒙之恋

    希尼·斯通做梦都没想过,自己的小爱好最终能成为她的事业。由于某个大名人的偶热提及,她的恋爱指南博客几乎是一夜成名,变得赤手可热。不久之后,她就出了本书,为了宣传她和交往了很长时间的男友斯科特一同上了国家电视台。在直播中,希尼决定打破传统的性别角色行为准则,大胆地向男友求婚。但出乎意料地,她的男友并未给出她所预期的答复,原来斯科特一直都是在欺骗她。希尼感到既心碎又丢脸,眼瞅着自从电视台求婚遭拒后,自己的图书滞销、自己美国国民爱情医生的名誉也一去不返了。为了帮助希尼,她最好的朋友引荐了一名很有才的公关人员德鲁,不过德鲁给希尼的第一印象并不好。然而在商场里与德鲁不期而遇后,俩人陷入了爱河。
  • 冰冻星球

    冰冻星球

    一夜之间,全球冰封,人类死伤无数,科技几近消亡,九界入口被打开,各种魔怪横行,地球已沦为战场,常生要如何拯救世界,一切尽在冰冻星球。
  • 三国之王者荣耀系统

    三国之王者荣耀系统

    地球少年穿梭到修仙大陆,死后又应至宝穿梭到三国,偶获王者荣耀系统,却发现三国变样了,本想天天过日子的他却一次次的被系统任务给打扰。
  •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上最神奇的心理课(套装共6册)

    世界上最神奇的心理课(套装共6册)

    本套书共6册,《世界上最神奇的心理课》是史上最实用的潜能训练和成功塑造体系。《硅谷禁书》是硅谷大亨私密流传的成功学手抄本,一本因道破创富秘诀而被禁的奇书。《失落的致富经典》教会你一套简单完整、像数学公式一样准确地帮你致富的神奇体系。《失落的健康箴言》告诉你真正的健康一定是信念的健康;身体不会生病的秘密在于心灵保持纯净。《失落的成功指南》被列为“史上百种励志经典”之一;这是一个至大的秘密,一个改变人生际遇的秘密。《成功需要的修行》教会你没有成功的人绝不是因为太笨,而是从而没有像成功者那样去修行自己;为年轻人成长道路上扫除困惑的生活指南。
  • 我们之间没有爱

    我们之间没有爱

    他曾说过不会跟她结婚,但是后来自打脸了;他也曾说过婚后互不干扰,两个人没有爱,她把他的每句话都听进去,努力保持距离,但是他却又突然靠过来,结果再次自我打脸;“希望你不要对我好。”“为什么?”他却笑了,“我们是夫妻,你是我老婆,对你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最终她陷进去了;只是相爱的代价让她坠入了地狱,当她哭得撕心裂肺的质问他:“我们之间是不是没有爱,开始没有最后也没有?从来都没有?”他沉默不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总裁的夺命天使

    总裁的夺命天使

    七月新番《总裁的夺命天使》敬请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洛凡茜不过是想找个男人.为什么这时会有人出钱要他的命?是巧合,还是故意?当他的颈动脉毫无防护在出现在她的势力范围,她真的下得去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