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6400000026

第26章 学佛的根本在于正知正见(2)

有个问题让我困惑,我一直没办法给自己定位,究竟是做一个只画龙不点睛的师父呢,还是做一个只点睛不画龙的师父?是做一个又画龙又点睛的师父呢,还是做一个又不画龙又不点睛的师父?

像我的两个师父,他们都只点睛不画龙。除非你是一条龙来到我这里,我才给你点睛,才教你一下,指点你一下。你有了眼睛就飞了。也就是说,除非你是研究生、博士生来到我这里,我才给你指点。一指点,你马上就能起用了。小学生、中学生我不教,因为我是大学教授。

我还有一个师父,他只画龙不点睛。因为他不会点睛,只会画龙——他只会搞初级教育、普及教育,高等教育他搞不了,他的素质很有限,只能教教小学课程。

还有一种明师,他确实大彻大悟了,也是个超越了三界的明师,但他没有弘法的因缘,没有救度众生的因缘,他教不了学生,教不了信徒和出家人,他说的话人家不相信。所以他就不出来弘法,只做一个自了汉。

问:您还是又画龙又点睛吧。

师:累死一辈子也画不出几条龙,点不了几个睛啊!我的师父就坐在山上点睛。你是龙来了,他才给你点睛;你是虫来了,他往你身上尿尿,吐痰,当着你的面把裤子脱掉,装疯卖傻。你会骂他神经病。我的师兄去了以后,他一下就拿了个空杯子给他。你说你怎么办?

答:往里面倒水啊。

答:把杯子砸了。

师:你们做的都对。你们的回答就是你们的境界。如果有一天你们的境界提高了,就不会用这种方式了。我和我师兄两个的做法不同,代表了两种水平,说明了我们各自的水平处在不同的层次。如果我把空杯子接过来,再推回给他,这代表什么意思啊?

答:就是把自己完全空掉,自己没有想法,没有看法,用清净心去接纳师父的法。

答:接过来就用。

师:如果你接过来就用的话,说明你已经大彻大悟,究竟圆满了(众笑)。

答:老和尚递过来一个空杯,意思是说他已经空了。您把杯子还给他,是向他求东西。

师:我当时就是这个意思。他给一个空杯子,意思是说他自己是个空杯子,向我要东西。这是他谦虚,表示自己无法可传。我把空杯子推回给他,意思是说:“老人家,你不要谦虚,你说你是一个空杯子,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你是真空。我也是个空杯子,我也什么都没有,是顽空。我向你求法,希望你能给我法。”我们是用心在说话,用心在交流。

但是我师兄就不一样,他把空杯子接过来,马上就摔掉了。他认为他那样做是正确的。也许我师兄那样做的意思是:佛法不要执著,要空掉,连空也不能执著,连空也要把它扔掉,打烂。

但是我不敢用这种方式和那个老人家交流,我是想向他再求一点法,往杯子里倒一点儿智慧水。他向我要东西,我也向他要东西。要是换另外一种方式,他把空杯子给我,山上有很多野果,我会摘一颗很小的青果丢进去。青代表没有熟,意思是我很小,我还是一颗很嫩、很青涩的果子,希望你好好培养。但是我连自己是一颗小青果都不敢承认,所以干脆就说我什么都不是,希望他赐东西给我。

如果像刚刚WA说的那样,拿了杯子就用,那说明大彻大悟,圆满究竟了。如果你能这样做,我也恭喜你呀!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如果你用这种方式,他就会用那种方式来教你;如果你用那种方式,他就会用这种方式来教你——他是投石问路。你回答他的方式就说明了你的层次,说明了你想要什么东西,他就会用相应的方法给你设定一套教材。

我当时正在考虑是不是恢复东华寺,正在犹豫不决之中,所以见了他之后我就问他我是载桃树,还是种李树。他说:“你什么都不要种。”他的意思是:桃树、李树都不要种,你种它干什么呀?摘果子你都来不及,还种什么树啊?傻瓜才去种树,你在这里等着就行了。就像达摩祖师一样,时间不到,就打坐闭关;时间一到,法将自然来了,不需要折腾自己。

跟一个明眼人谈话,根本不需要多话,就是一个眼神,甚至一个眼神都不需要。一件事发生以后,彼此都去做这件事,做事的风格、方式、方法都一模一样。

在无色界里面,交流的方式是无形无相的,是一种意识的交流。在色界里面,是以一种光的形式交流。在我们这个欲界,是以有形有相有体的方式交流。也就是有实实在在的东西,我给你,你给我。

佛法是让你先融入万物,然后万物归你所用。如果你到了无色界,什么都是属于你的。

讲到这里,不妨讲一下“上上乘佛法”。阿罗汉修的是“小乘佛法”,不越雷池半步。“大乘佛法”是属于菩萨乘。“上上乘佛法”是属于佛乘。佛乘是什么意思呢?佛乘,顾名思义,不仅出世间丰收,世间也丰收。世间丰收什么?丰收功名利禄、财色名利、妻室儿女,什么都拥有。而我们小乘可怜,世间的没有获得,出世间的也没有获得;世间的福没有享,出世间的福也没有享——清福没有享,洪福也没有享。人家佛清福也享,洪福更享。

2003年佛山一个女的来到东华寺,当时我正弯腰在办公室的书柜里找东西,屁股对着门。她看到了我,说:“师父,师父,我一口咬了个‘王’字。”我心里一亮:“哎哟,还有这种人哪!”我连头都没有回,屁股还对着她,当即吼了一句:“滚出去!”那个女的一听,“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咚咚咚”恭恭敬敬地给我磕了三个头,高高兴兴地回去了。当时我办公室里有几个客人,他们不懂我的意思。可是那个女的懂我是什么意思。她说她一口咬了个王字,意思是说:“天,我没办法冲出去;地,我也没办法伸下去;我就卡在中间,做不了主。”所以我叫她“滚出去”,滚出去就做得了主了。“王”字出头就是主人的“主”,就是神识从头上出去了。

两年后我们在三圣洞又碰了个面,她说:“师父,现在我该怎么办呢?”我说:“跳下去!”(众笑)跳下去就是一个丰收的“丰”,表示一个大彻大悟的人既能享受世间的荣华富贵,又能享受出世间的清福。

圣人是一个丰收的“丰”,世间的荣华富贵、财色名利、七情六欲他全都享受到,出世间的一切他也一样获得。丰字的三横表示三界,中间一竖表示超越三界,只有真正超越三界的人才能丰收。但是,菩萨、罗汉虽然做得了生死的主,但不敢沉沦于红尘,不敢与红尘为伍,只敢往上上——做主,不敢往下下——丰收。所谓的丰收,不仅是出世间圆满,世间的妻室儿女、荣华富贵更圆满——这就是一个圣人。所以过去的圣人有俗人的行为,你不理解是正常的,因为你是个俗人。如果你开悟了就会了解,俗人的这一面已经奈何不了一个圣人了。你们记住:我今天晚上讲的是“上上乘佛法”,不是“大乘佛法”,更不是“小乘佛法”。

今天我是第一次讲何为“上上乘佛法”。我所讲的这些,我自己也只是懂得这个道理,我是不敢这样做的。如果我做了,过不了自己心理这一关。就是说有痕迹,有痕迹就会有因果,就会受业果的牵连。如果你做了,来去无痕,说明你超越了;不能来去无痕,说明你还没有超越;没有超越,你就不能去做。

你先往上,学会做主,然后再往下。也就是你先上来,后下去。一个王还做不了主。只有你的神识从你的四大里面冲出去,才做得了主。当做得了主之后,再往下降,享受人间烟火,这才叫出世间丰收,世间更丰收,真正的超越三界。我们中国文字丰收的“丰”,就是一个大圣人。

王字上面的那一点,代表我们的神识,代表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身体腰带以下的部位是欲界,就有欲望。腰带以上到咽喉以下是色界,也就是情感的世界。从咽喉到头顶就是无色界,是智慧的层次。

你什么时候超越了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才不会受三界的左右,才能让你的本来面目冲出这个“王”字。在我们身体这个“王”字结构中,我们的中脉,也就是脊柱,就是中间的那一竖;我们的手臂伸展开来就是上面的那一横;我们的胸腔就是中间的那一横;我们的肚脐眼以下就是下面的那一横——这三横就是三界。三界里面有一股力量,它是贯通三界的,但不出三界。你什么时候证到一口咬个“王”字了,你到这里来,万行再让你“滚”出去一次,你就做得了主了!

你能上去,做得了主,还不是真正的圣人,真正的圣人是能上也能下。佛之所以是佛,不是因为他坐在佛坛上让我们礼拜,而是他能从佛坛上下来做人,这才是佛。如果他光坐在上面让我们朝拜,他就不是究竟的佛。究竟的佛是能坐在上面接受芸芸众生的朝拜,也能下来与人为伍,与民同乐——这就是圣人,这就是上上乘佛法。

同类推荐
  • 成功的条件:禅心

    成功的条件:禅心

    本书分为处事之要、预备未来、工作之要、理想的实现等四卷,从创业谈起,对职业能力需要加强学习,职场经营的获胜秘诀,以及使自己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大器,全书立足生活实践的问题,又探寻解决困难的途径。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 觉悟的生活:星云大师讲《心经》

    觉悟的生活:星云大师讲《心经》

    什么是比知识、智能更高的状态?心如何才能自由自在?人如何通达生死而出于生死?种种我们面对生命的处境和疑惑,《心经》都有最核心深入的解答。星云大师讲《心经》,透过一则又一则生动的故事,以及佛法的真义,让我们了解《心经》、活用《心经》,在生活中成就最本然、最美好的生命。
  •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道行天下

    道行天下

    “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受到道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幸运的中国人才获得了排忧解烦、逍遥自在的静心术。可以说,道家的人生智慧,为幸福人生提供了肥沃厚实的精神土壤。本书通透解读道家的生存智慧,明辨万物变化的玄妙之机,提出人处世的进退方略,实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从现实起步,从小处着手,在点滴中改变自己,你会发现人生可以更自在,幸福其实就在身边。
热门推荐
  • 汐照

    汐照

    大楚国都邑炀,繁华之下暗流涌动皇帝年幼,权臣当道,前朝遗祸,强敌环伺小皇帝要让位,有权势有资格的一概不要,皇帝难当不得逍遥敌国细作为大楚安危兢兢业业,罪臣之女为江山稳固大义灭亲江山富贵全不要,只愿一生一世一双人
  • 云宫法语

    云宫法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地·生灵(四)

    大地·生灵(四)

    喜鹊与老鹰、猞猁的恩恩怨怨大千世界中,野生动物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王国。在它们的国度里,王者们高高在上,君临天下,威风八面,自不待言。但这个王国中的小民百姓们,也有它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每一个生命都绚丽多彩,富有智慧和勇气,神秘玄奇,生生不息,万年如斯。喜鹊是中国人的吉祥神鸟。“喜鹊叫,喜事到”。这种说法,有数千年的渊源。青海柳湾出土绘有喜鹊纹饰的陶罐一件,这是件祭祀用的礼器。说明四千年前,先民们已把喜鹊作为神物或图腾;“鹊桥相会”,在这个无比壮美的爱情神话中,喜鹊崇高的形象令人敬佩。
  • 流浪归心

    流浪归心

    剑的江湖,两个剑客在江湖相遇,不论对方是谁,就算是天下第一剑客,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捍卫自己的尊严
  • 神冥州

    神冥州

    来自时光长河的记忆,将会带领他去向何处?
  • 毒妃凰后

    毒妃凰后

    震惊!传说中冷酷无情杀人如麻的东凰国君后宫竟然只有寥寥无几的失宠嫔妃。外人传:原来冷酷无情的大魔头是那方面不行啊。威风凛凛的大魔头闻之,满脸黑线:尔等才不行,孤王是想行也不行!想他一代风流倜傥的国君竟沦落到睡书房的地步!于是乎,东凰国君怕老婆的消息沸腾了整片大陆。东凰国百姓:简直一派胡言!咱们国君可是一统天下的镇国国君!不可能!不可能!敌国将士:开玩笑呢吧?打败我们的居然是个惧内之人!某天夜里,某国君大人撒娇卖萌加卖惨,最后还是被赶出了闺房,抱着花枕可怜兮兮的在外头吹冷风,抬头望明月,深深感叹:讨好夫人不容易啊……论苦逼王爷的漫漫追妻之路,真香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1v1,文风不定,欢迎入坑。
  • 若似轻风陌上琉

    若似轻风陌上琉

    她本是高高在上、天资卓绝的巫族圣女,却因躲避仇杀跌入三重天,与他相遇、相识、相知、相爱。他愿为她自废筋脉,她亦愿为他成魔。再一次遇见,她已是光芒万丈、威名远扬的魔皇,而他却成了十重天上的神帝……本该站在对立面水火不容不共戴天的两人,却成了这样:“神帝殿下?”她挑了挑眉。“哈?谁?什么东西?”他佯装不解。“这些神?”她指了指他身后正蓄势待发,只待他一声令下便群起而攻之的神兵神将。“这是在下派来提亲的队伍……”他心虚道。“那么……”她眉梢一挑,“回宫吧。”
  • 古代田园诗词三百首

    古代田园诗词三百首

    提到田园诗词,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陶渊明以及他那句著名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确,作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创始人,陶渊明开启了中国田园诗词的新领域。但是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诗词中,除了陶渊明外,还有很多著名的田园诗人和作品。本书就是一本集中体现中国历代田园诗词的作品集。从先秦到明清时期的众多诗词中,精心选出了三百首田园诗词以及部分的元曲作品加以评析。通过作者详尽地分析,使我们对这些古代诗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 末世之全民职业觉醒

    末世之全民职业觉醒

    末日爆发,丧尸来袭,动物植物微生物全部进化,人类灭种在即。与此同时,世界各地刷出各种游戏职业。获得职业便能获得游戏中的能力。职业神农,作物增长速度提升100倍,光合作用加强1000倍。职业战神,全身肌肉钢铁化,百毒不侵,断臂重生。职业牧王,生死人肉白骨,只要有口气在,就能救活你。重生者李修宇,携前世记忆而来,原本只想复活自己的姐姐,谁知竟终结了末世。……
  • 惊鸿难抵爱重重

    惊鸿难抵爱重重

    “谢景淮,好久不见。”“..林景,好久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