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6400000025

第25章 学佛的根本在于正知正见(1)

2008年11月15日

师:堂上坐禅,堂下禅做,朝朝如是,勿忘这个。哪一个?自在!自在否?自在?不自在?何以自在?何以不自在?觉照!有觉有照,方自在;有觉无照,不自在;有照无觉,还是不自在。

问:您能讲一下“堂上坐禅,堂下禅做”的意思吗?

师:它的意思是说,打坐的时候,在禅座上炼心;下座之后,在事上炼心。禅堂里打坐是在炼,在外面做事还是在炼。这个道理就相当于打坐是在磨刀,下座之后是用刀。会用刀的人,刀越用越锋利。你们知道砍木头是怎么砍的吗?

答:斜着砍。

师:非常正确。

问:上师经常讲如果没有入道,就不能叫在修行。那么入道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

师:首先是管住自己的身口意。佛教的观点:对方造业是因为你没有管好自己的身口意,给了对方一个造业的机会。所以说对方有多大业障,你也有多大业障。这就是我们菩萨戒上说的“若自做,若教他做,见做随喜……”。你以为你没有直接参与,就没有罪过了吗?你间接参与了,你给人家提供了方便,你一样有罪过!

属于你工作范围的事你不知道,这就是你最大的过错。竟然有些愚昧无知的人可以很坦然地说:“我不知道。”一个人管不住自己的身口意还能干什么呢?本分都守不住,谈何“做人”?谈何“修道”?

问:在家居士修行经常会懈怠,是见地不够清楚,还是信心不足?

师:因为你有自己的事业,没有把修行当作你真正追求的主业,所以你就容易懈怠。如果你明白修的是什么,你找到了生活禅、工作禅,就不会懈怠了。

问:请您开示何为虔信,何为迷信。

师:正知才能虔信,邪见就是迷信。修学佛法,一切都建立在正知正见的基础上。如果你没有正知正见,你所了解、所获取的全都是不正确的。佛教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宁可千日不悟,不可一日着魔。

学佛是让人超越,让人解脱的,讲的东西不要束缚人家,不要给人家套枷锁,造成心理负担。

如果理念没有形成,还可以教一教。可是很多人基本理念已经形成,脑袋已经被这些观念占满了,什么东西都输入不进去。既然你来到东华寺,就把你的东西放下,把新的东西装进去。如果你觉得不好,再把原来的东西搬回去。为什么佛法是讲“放下”,而不是讲“放弃”呢?如果你认为你的东西好,你可以把人家的东西先听完,然后再去否定它。不要带着我执去参学,去了以后什么都听不进去,那还叫参学吗?

问: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学佛呢?

师:成佛,那需要何等的气派,何等的胸襟!我们现在所谓的“学佛”,真的是好高骛远!人的基本规则我们都不愿意去学,不愿意去遵守,还学什么佛呀!一个错误在我们身上屡次三番地犯,一辈子都在犯同一个错误,有谁是真的想修证自己,想改造自己呢?

不管你多么努力,多么虔诚,你不具备正知正见,再努力也没有用,还会离道越来越远。如果你具备了正知正见,再加上虔诚的努力,你离道就会越来越近。

作为一个修行人,如果你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也看不到他人的缺点,说明你根本没有进入自己内在的心灵空间。你不能进入自己内在的空间,你也就不能进入他人内在的空间。可是有个别人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却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实际上你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你所谓看到别人的缺点,只是看到别人表面上的缺点,人家骨子里的缺点你还是看不到。

修、修、修,有什么好修的呢?你们每天都在修什么呀?你以为每天打打坐,念念咒语,就是修行了?你不针对你的缺点,不针对你的恶习,不针对你薄弱的一面去努力,都不叫修行。

古人一心为道,向内寻找,整天深入到内在的三摩地中,无暇顾及外表的东西。我们现在倒好,内在没有深入进去,连外表也不愿意去维护。实际上就大乘佛法来讲,内外是一体的,你修整你的外在,同时就意味着你在修整你的内在;你修整你的内在,也要从你的外在着手。

一个学佛的人内在是非常宁静的,言行举止都非常的缓慢轻柔。可是最没规矩的就是学佛的人,最没规矩的就是出家人。世间的规则你都不愿意遵守,怎么能进入出世间的大道呢?佛法的体、相、用都是建立在娑婆世界。佛法修于世间,超越于世间,最后又回到世间。

既然出了家,世俗的功名利禄、亲情……什么都没有获得,如果修行上再不成就,那还叫解脱吗?我们整天说“难得糊涂”,谁能把这几句话完整地说出来啊?

答: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为糊涂更难……

问:请师父指导修行的次第。

师:首先要明白修行的方向。如果修行的方向你不明白,千万不要轻易迈步。过去祖师的观点是:你的见地达到了,你的师父才跟你讲佛法。如果你没有见地,或者你的见地低于你的师父,你的师父还不能跟你讲佛法。

祖师讲:“十年学见地,三年修功夫。”实际上这还是一种保守的讲法。如果你花十年学见地,你的功夫一年就上去了。我们的功夫之所以上不去,就是见地没有培养起来。为什么有些学佛的人越学越累,越学,套的枷锁越多呢?就是因为见地不对。一个见地明确的人,怎么会不能解脱呢?即便在功夫上不能解脱,在理论上也应该能解脱啊。可是我们连理论上的解脱都达不到!

佛法是最真实的,来不得半点虚假。你修到什么层次,有什么功夫,一出手,一开口,明眼人就知道。你以为像我们这样每天穿着袈裟,盘着腿,手里拿着念珠“叽里呱啦,叽里呱啦”地念一辈子,连自己都不知道念的是什么,这样下去就能解脱吗?你要尽一切努力培养你的真功夫,培养你的见地!

一个人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智慧,不是靠你自己来评说,而是把你做的事情摆出来,让人家评定,以事实为依据。你所做的事为载体,离开了这个载体,你的价值、你的智慧就体现不出来。

佛法是讲“用”,讲“自在”的。你自不自在?你不自在,就没有用,就是假的;起了大用就自在,因为你有了觉照功夫。你人坐在这里,你的心、你的真我也在这里,你就自在。自在是有多重含义的。《心经》一上来就说“观自在”,为什么不说“自在观”呢?你已经自在了,还观它干什么呀?正因为我们不自在才要观,才要去寻找那个自在的东西,寻找那个清净、不染污的东西。何为观呢?用眼为看,用心为观。用心才能观到那个自在的东西,才能观到那个“圆坨坨,光灿灿”的东西。

你以为骂几句人就造口业了?佛法讲起心动念;你起什么心,动什么念,就结什么果。文殊菩萨手里拿的宝剑就是专门用来杀人的。当然你们也能找到你们的依据:“她是菩萨,杀人不会有因果,不会下地狱。”为什么她是菩萨呢?她有那个境界,有那个胆识,有那个魄力!为什么她有的你没有呢?因为你过于明哲保身,瞻前顾后,把自己看得太重了,处处想维护自己的形象,证明自己的修为高。你从来没做过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类的事,你的修为体现在哪里?你从来没有起用过,有什么价值呢?价值是建立在你起用的基础上。

你们可以回忆一下:在你们读书的生涯中,哪一类型的老师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答:严厉的老师。

师:为什么严厉的老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为什么用筷子给你夹肉的人你记不得;用筷子打你的人你记得呢?——这就是人性的另一面。所以在我们读书的生涯中,触动我们心灵的老师我们记得多,对我们好的老师我们记得少。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

按佛法的观点来讲,如果你超越了四禅八定,即使把你放进再坏的环境,你也仍然能保持自己的本色,不受环境的影响和左右。因为你有自己的正知正见,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可以做到同流而不合污,随缘而心不变。在四禅八定之前都是被环境所转。过了四禅八定,你就能转境,就真的当家做主了!

一个学佛的人如果对人性的这一面不了解,想超越自己,想洞察三世,那真的是妄谈哪!世间上最高的学问就是“人”这门学问。

问:请问何为正知正见?如何才能做到正知正见呢?

师:无知而知,无见而见。小到各行各业的规则,大到宇宙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能遵循这些规则与规律,就是正知正见。为什么社会会稳定呢?因为我们遵守了规则。为什么这个团体会紊乱呢?因为我们违背了规则。

同类推荐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本书分别以禅心、禅悟、禅意、禅机、禅定、禅谛为主题,讲述修身养性、待人处事的人生哲学,教人有良好的日常心态。说理叙事从日常小事入手,将其中蕴藏的禅理娓娓道来,浅显易懂,为读者展示了禅的宗旨:发现自己,不被物欲所奴役,最终获得心灵的自由。
  • 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

    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

    《华严经》描绘了富丽庄严的成佛境界,是诸佛最圆满的展现,也是每一个生命的觉性奋斗史。《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兼具文言之韵味与白话之易懂,接引读者进入般若经典的殿堂,开启圆满自在的人生。《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让你跨越文字隔阂,参与菩萨波澜壮阔的生命史诗!
  • 挺胸的意味:利他

    挺胸的意味:利他

    本书分为政治人的胸襟、处众、认知世间等三卷,探讨了社会价值观以及如何处众融和等问题,讲佛家之经意,又融合修身治国平天下之实践,通俗而易懂。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热门推荐
  • 忧伤的爱情:慢慢靠近你

    忧伤的爱情:慢慢靠近你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一心只想认真生活的普通女孩梁逸悠,撞上风格截然不同,却同样优秀的姜氏兄弟。哥哥——姜振霆,才能卓越超群,性格坚强刚毅,却是满腔柔情;弟弟——姜雨辰,温文尔雅的外表下,却驻守着挣扎无助的灵魂和激荡澎湃的心。左手哥哥,右手弟弟,是沉溺于温柔,还是动荡于激情?到底谁才是悠的真命天子?忧伤的爱情,细细讲述给你听。
  • 与草荣枯

    与草荣枯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与草荣枯,与一种清苦的古歌不期而遇。以现代诗为引,续写诗词中的百转千回的散文集。
  • 太上洞玄灵宝护诸童子经

    太上洞玄灵宝护诸童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抽点时间,做超新潮超好玩的心理测试

    抽点时间,做超新潮超好玩的心理测试

    本书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精心挑选轻松有趣的心理测试题目,荟萃性格、人格、学习、能力、思维、情绪、职业、社交、交友、智商、情商、心理、健康、财富、理财、恋爱、婚姻……每个测试都是人们了解自我、认识世界的另一个途径。明智的人会利用这些测试题追寻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影子,很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进而扬长避短、完善自我。
  • 健康何来:70位名中医给女人的健康提醒

    健康何来:70位名中医给女人的健康提醒

    本书融合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女性养生的方法,集中了70余位古今医学名家的养生经验,给现代女性最具体、最实用的健康提醒。为了增强可读性与趣味性,让中医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编者运用了大量有趣的故事、生动的事例以及各种形象的比喻。此外本书编著颇多新意,既做到了把传统养生理论方法与现代养生科学成果相结合,又抓住最主要的养生方法予以阐述,突出重点,阐述清晰。同时本书还吸纳了许多现代非药物防治疾病的研究成果,资料翔实,文字深入浅出,是一本集实用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书籍。
  • 北县往事

    北县往事

    这是一个理想的现实,又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一段天赐奇缘,一场辛酸往事,一遭悲欢际遇,一首儿女情长,一张红绣帕子,一面悲喜交加,一寸懵懵懂懂,一句大彻大悟,都说是人生往来多少时日,喜得你喜上眉梢,悲得你悲痛欲绝,到头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 迷乱

    迷乱

    这是一部言情小说,是沦陷在情感边缘的灵魂战争。王文君昔日的好友乔雪梅,爱上了王文君的丈夫李剑,离婚后的王文君,网恋了李剑失踪多年的亲生父亲李文辉,当李剑的母亲马文英突然出现在昔日丈夫李文辉面前使一切都真相大白时,故事错综复杂起来。情人转位妻子的角色会怎么样?儿媳妇和公公的爱情能否冲破旧传统的风俗?担当了借腹生子工具的乔雪梅有什么样的选择?被爱情游戏的王文君又会选择了什么?真爱被当作报复的靶子发射出去以后又有什么样的结果?本书围绕了主人公的系列情感纠葛,使在线的每一个人,无一不在良心的呐喊、道德的挣扎、伦理的裂变、理念的缝合中游离在情感的边缘,使情的报怨、爱的徘徊、心的撕裂被纠缠起来,用不舍身就要受骗、不报复就要遭陷、不消失就无法消痛的故事,制造出许多的误解和曲意的情节,使本来简单的生活变得扑朔迷离,以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景,把故事推到极致,推向了高潮,有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再现,有了历历在目的重雾登场,所有的步骤夹进了悲、喜、闹剧的节奏,有待于读者走进去,细细品味,慢慢分解。很抱歉,为了保护作品的版权,小说申请了VIP,如果愿意阅读收费章节,请按照以下步骤获取红袖币:1、注册成为红袖用户,如果已是红袖注册用户跳过此步骤,;2、进入个人管理中心;3、找到功能栏目里的VIP管理,点击,在出现的选项里点VIP读者;4、然后在出现的选项里点VIP会员申请,申请成功后,会出现冲值页面,一次性冲值20元就可以成为会员。人民币1元相当于100点红袖币。
  • 家主王妃之王爷快松手

    家主王妃之王爷快松手

    一场失去记忆的谎言,一场冲喜而来的成亲,几番纠缠,沉沦的又是谁?记忆的重新找回,又该何去何从?“上官清影,上穷碧落下黄泉,你都别想逃离本王!”一场身世之谜,也随之浮上水面。
  • 至尊魂帝

    至尊魂帝

    天魂大陆,万族林立,天骄横空。一个出身微末的少年,开始踏上了一条不凡之路!
  • 圣魂祭

    圣魂祭

    一忧一喜皆心火,一荣一枯皆眼尘,静心看透炎凉事,千古不做梦里人。修炼一途,修心为大,修体为次。且看少年自那神秘之地归来后,如何一步步印证本心,突破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