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6300000080

第80章 是事业成就了你

问:有一种修行人在迈步之前十分顺利,纵然有些坎坷、磨难,那也是修炼过程中的沿途风光。而有一种修行人在没有迈步之前,要经历种种坎坷、磨难和痛苦。请问师父,后一种修行人所承受的痛苦和磨难,是因为他自身的素质不够,需要磨练,还是因为他本身的业障深重,需要还债,或者两者皆有?

师:没有迈步,怎么会有磨难呢?只有迈步上路了才会有磨难。一个人不做事,永远不会做错事;不走路,永远不会走错路。但不能因为怕做错事,怕走错路,而不去做事,不去走路。做错事,走错路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对错,不知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请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叫做事业?

答: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奋斗叫做事业。

答:为这个世间,为社会,为众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就是事业。

答:无我地付出,无我地奉献,就是做事业。

师:有一个人答得非常好。什么叫做事业?你做的事情利益大众,利国利民,不是自己需要,是众生需要,集体需要,国家需要,民族需要,这就叫做事业。你做的事情不能利国利民,只能利己,只是你自己需要,不是他人需要,这叫做事情。如果喜欢什么就做什么,需要什么就索取什么,你永远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凡是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做的都是自己不一定需要,但别人需要,市场需要,众生需要的事。他做了,他就赚钱了,就功成名就了。为什么你赚不到钱,不能功成名就呢?因为你都是依着自己的性子,喜欢什么,需要什么,爱好什么,就去做什么,不考虑他人、市场、社会是否需要,所以你不会成功,无法功成名就。

功成名就的人永远做社会需要、大众需要的事情。一个人整天考虑如何把单位的效益提高,把大家的福利待遇搞好一点,让大家的前途更光明一点,把大家带出这个大山沟,带到中国的舞台,带到国际的舞台,这个人做的就是事业。他所做的事是为众人的利益着想,为社会谋福利,他就是在做事业。做事情是个人行为,做事业是社会行为。这就是公与私的关系,是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的关系,是小我与大我的关系。

以无私之心为他人、为社会做的事情,越做越宽广,越做越一帆风顺。出于私欲为自己做的事情,越做前途越暗淡,越做道路越狭窄,越做障碍越大。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护法神特别多,有的人没有护法神的原因。为什么有的出家人护法特别多,而有的出家人没有护法呢?你所想所做都是为了小我,不是大我,所以无形的护法不会跟随你,跟随你没有出路。他们怎么可能辅佐一个没有出路的人呢?就像大臣辅佐一个君王或太子一样,这个皇帝、这个太子没有雄心大志,不是心怀天下,整天吃喝玩乐,荒淫无度,正直的文武百官怎么会辅佐他呢?

如果一个和尚心怀天下,想着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有形无形的护法自然会接踵而来,蜂拥而至;如果想着如何当上方丈享受,或赚钱回家娶老婆养孩子,不仅没有有形的护法,无形的护法也会离他远去。所以一个人成功必然有成功的理由,失败也有失败的原因。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不要被他可怜的现象所迷惑。很多事情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首先是个爱岗敬业的人。你们说什么是爱岗敬业?如何才是爱岗敬业?比如我们东华寺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很敬业,但并不爱岗。为什么他不爱岗却能敬业呢?因为他知道他所做的事情虽然自己不喜欢,但这个团体需要。我知道几乎每个岗位的人所做的工作,都不是自己愿意做的,他们来到东华寺,无论条件多么艰苦都能留下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修行。但是他们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还是变被动为主动,把工作做得很到位,很出色,非常敬业。但也有个别人爱岗却不敬业。为什么爱岗呢?因为喜欢这个位置,喜欢这个地位,这个地位能满足他的需要,满足他的虚荣心,满足他的欲望,他怕失去这个岗位,这不是真正的爱岗,更谈不上敬业了。还有的人既爱岗又敬业,但他不知道如何去爱岗敬业,他有这份心但没这个智慧。敬业爱岗、敬业不爱岗,爱岗不敬业、不爱岗也不敬业,这些现象在社会上没有吗?多得很!尤其是爱岗不敬业的人,在社会上太多太多了!

敬业而不爱岗在我们东华寺是一个典型的现象。比如说这几个执事,我知道他们都不愿意当执事,但我请了他们的职,他们就兢兢业业,把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几个楼长也不喜欢这个岗位,但因为寺庙需要,他们还是接受了,而且做得非常认真。宗教圈里更多的是敬业不爱岗的人。这是一个境界的问题。如果你的境界高一点就会想:既然方丈把我放在这个位置上,我就调整心态,爱岗敬业,提高境界,借事炼心。

爱岗不敬业是凡夫的境界。敬业不爱岗是身心不统一。既爱岗又敬业是有觉悟的人,是菩萨的境界,在此基础上修行,必能获得菩萨的果位。因为他的身心是统一的,人格是完整的,他离菩萨只有一步之遥。有觉悟的人比罗汉的境界还高。实际上,真正爱岗一定敬业,真正敬业一定爱岗。

一个做事业的人,一个成功的人,必须有抗压能力和承受力。你有多大的抗压能力与承受力,你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为什么会有凡夫的境界、罗汉的境界、菩萨的境界、佛的境界这些等级和差别呢?就是因为每个人的承受力不一样,发的心不一样。你发的是罗汉的心,你就是罗汉的境界,你具有的就是罗汉的承受力。你发的是菩萨的心,你就是菩萨的境界,你就有菩萨的承受力。一个君子能为朋友两肋插刀,视死如归,罗汉做得到吗?你的死活关我屁事——这就是罗汉;单位倒闭不倒闭,国家兴旺不兴旺关我屁事,我只管把门关起来盘腿打坐——这就是罗汉。罗汉不能续佛慧命,只能让众生种福田。所以佛骂罗汉是焦芽败种,因为你这个种子不能发芽,不能开花结果,只能自利,不能利他。

我希望我们在座的在境界上都能再上一个台阶。一个有觉悟的人应该既敬业又爱岗。佛教不是讲要安住当下吗?上上乘佛法是没有过去未来的,只有当下。过去和未来都是由每一个当下串联起来的,就像每个小时是由每一秒钟串联起来的一样。你能把握每一妙、每一个当下,就意味着你能把握每一个小时、每一天、每一年,乃至你的一生、你的整个生命。

一个人之所以没有得到他人的认可、大众的认可、社会的认可,是因为他在做自己的事情,不是在做众生的事业。我经常讲到人的成长,第一个阶段是知识的累积,第二个阶段是能力的培养,第三个阶段是境界的提升。前两个阶段都容易获得,第三个阶段不易证到。人与人的差别,人与神的差别,就在第三阶段,也就是境界上的差别。只有通过境界才能看得出你所做的是自利还是利他。有些人虽然很勤劳,很勤奋,但他每天所做的都是自己喜欢的小事情,整天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小家庭,甚至有时候连家庭都不考虑,只考虑自己,这样的人他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呢?他的存在又有什么价值呢?而有一种人从来不出手,一出手,做的都是利国利民的事……(突然有人插入提问)

问:在哪个岗位就热爱哪个岗位,和按自己心里所想去规划一个岗位,这两者有何区别?

师:刚才已经回答了。

问:刚才我没听明白。

师:那你就不配听我讲话。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为什么我说话就一个声音,你们一百二十个人都听到了,有的人听懂了,有的人没听懂?为什么每个人的感悟和认识都不一样,甚至有的人还不知道我刚才在说什么?这就是业力在做怪,业力使然!什么叫知音?什么叫相应?同一个层次的,彼此自然就相应了,当然彼此就有缘。不是同一个层次的,怎么会相应,怎么能叫知音呢?

为什么刚才我问你们什么叫事业,答对的只有五六个人呢?因为这五六个人是同一个层次的,灵魂也是同一个层次,是从那个层次一起来的。而有些人是从三恶道来的,他们的回答也一样,彼此之间也会有认同。之所以彼此之间会互相排斥,是因为灵魂不是来自同一个层次。不是同一个境界的人,怎么可能认同彼此的回答呢?所以站在佛的境界来评判,没有对错,你们的回答都对。

为什么古时候的帝王将相、达官显贵那么推崇出家人?因为每个朝代的兴盛都缺不了出家人的参与,出家人站在另一个角度护国佑民。出家人可以达到无我的境界,能够以无我的方式去做事,这就是菩萨的境界,佛的境界。

为什么有的人那么有人格魅力,那么吸引人,谁接触他都能受益呢?因为他是一个施予者,不是一个索取者。有智慧的人永远做一个施者,不做一个受者。做受者只能让你的人品越来越堕落,让你越来越渺小。做施者恰恰相反,只会让你的智慧越来越高,心量越来越大,人缘越来越广。很多人常常庆幸自己捡到了便宜,殊不知你得到的同时就在失去。佛教讲得到就是失去,失去就是得到。因为你失去,你就是一个施者;你得到,你就是一个受者。得到,往往会增长一个人的我执,让他的虚荣心越来越强。失去,往往会让一个人的承受力越来越强,让他越来越无我。所以说施比受更有福。

佛教里面特别讲究动机,也就是你的发心。你发心正,一切都是正法;你发心不正,无论你做的是什么,多么冠冕堂皇,都是邪法。可是有几个众生有慧眼,能识别你的发心是为己还是为民呢?很多事情必须等到结果出来以后,大家才了解是为民还是为己。但有一种人,你只要一出手,他就知道你是为己还是为民。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只要有人找我们做事,那都是好事。找你做好事,你应该感到庆幸,这是人家对你的信任,对你的能力与人品的认可,你千万不要带着抱怨的心:怎么又找到我呢?人家找到你,是来成就和完善你的功德、福报和能力,是对你的能力和人品的认可。福报、善缘就是从这里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你不是希望得到众生的认可吗?不让众生受益,众生又怎么可能认可你呢?你想展现自我的价值,首先要做一些利益众生的事。一个人想利益他人,利益众生,他需要一个岗位、一个舞台,是为了完成他的事业,实现他的愿望。一个没有事业心的人也渴望一个岗位,但那只是为了享受,为了满足他的虚荣心。岗位的确有一定的优越性。一个人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需要一个岗位、一个平台、一个良好的环境。如果拥有了这些只做利己的事,不做利益众生的事,那是在损害大家的利益。当有形的护法对你动了念头,无形的护法也会随之而来,当有形无形的力量都向你靠拢时,你的身心灵都会受到损伤。

我们往往更注意有形的力量,而忽略了无形的力量。应该如何对待这些无形的力量呢?就是靠正确的发心。刚才讲到,发心一定是在无我的基础上。当“我”没有了,这群有形无形的力量如箭一般向你射来时,是找不到靶子的,因为你已经无我了。当他们找不到靶子,这股力量必然会弹回到他们自己身上,射伤他们自己的灵魂和身体。

因果的规律就是这样:你起个心念想整人,而这个人处于无我的状态中,你发出的念头——这股力量就会返回来射到你自己身上。这就是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一种人做事越做越顺利,不仅做事顺利,他的身心也健康;而另一种人越做越不顺,他的身心也不健康。虽然同样是在做事,但事情与事情的性质是有区别的,所以结果就不同,招感来的护法也不一样。不同的因(发射出去的力量)——不同的果(返回的力量)。

如果一个出家人很在意形式上的所作所为,不懂隐态的力量,忽略了隐态的力量,甚至放弃了隐态的力量,无论你是做事情还是做事业,都很难成功。凡是有形有相的力量都是受无形无相力量的主宰、支配和驱使。佛教一再强调“一切唯心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记住:是事业成就了你,不是你成就了事业。有多大的事业,就有多大的成就。事业是水,你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011年3月3日

同类推荐
  • 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逻各斯基督论(第二版)

    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逻各斯基督论(第二版)

    此著为作者的博士论文,以前在上海出版,现在重新修订后再出版。此书主要探讨基督教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学派之一——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哲学和神学思想。亚历山大里亚学派是公元二至四世纪基督教哲学和神学的轴心,通过公元325年的尼西亚会议,它深深地影响了整个西方的思想传统。对于欧洲文明来说,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出现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哲学和神学理论是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融合的产物,是希腊化时期两希文化结合的典范。在这一著作中,作者力图以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神哲学为基本视域,勾略出这一时期的思想发展概貌和基督教哲学和神学的特点,从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欧洲文明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禅话禅画

    禅话禅画

    一部哲学通俗读物。书中通俗易懂的禅话里孕育着机锋莫测的禅机,同时辅以精致的插图,充满了人生哲理,读者可以从这些生动的禅话里悟出生活的意义。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即与中土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本书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应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
  •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你忙,我忙,他忙。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身心疲惫,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
热门推荐
  • BOSS追妻休想逃

    BOSS追妻休想逃

    我不是童话中的灰姑娘,但是我还是找到了属于我的王子……
  • 假如未曾遇见你

    假如未曾遇见你

    邻城酒肆开了间文艺咖啡店,店中承载了太多的人间悲欢。进店里喝咖啡的人,有时候会找店主聊聊,讲讲自己的故事,说说自己的经历。时间久了,听得多了,邻城酒肆便生出整理这些故事的想法,于是就有了这本书。这本书,来自20位不同的故事亲历者,由20个治愈故事组成。这些故事无删减,贵在真实;这些故事曲折细腻,贵在感动人心。听别人的故事,走自己的路,转瞬之间,已是一辈子。
  • 小布什传

    小布什传

    年青时叛逆、放荡不羁,成家后笃信宗教、是个有责任感的好男人,就任总统后,果敢发起两场对外战争,成为21世纪美国仅次于林肯的最伟大总统,离任时却被目为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总统……这就是小布什,一个独特、充满争议的总统!一个一生富于戏剧化转折的总统!
  • 鬼王的嗜血妖妃

    鬼王的嗜血妖妃

    她,无视世人的的辱骂,将痴傻扮演得淋漓尽致,只为保全家人一生平安她,放下心中所有的仇恨,低调、淡薄,只为与爱人一世幸福奈何,她的痴傻,换来的是家破人亡……奈何,她的原谅,换来的是洞房花烛夜,与相爱之人阴阳相隔……她,忍耐,承受,将锥心的痛埋在心间。她受尽地狱之火的焚烧,奈何桥下忘川河锥心灵魂的拍打,只为等待涅槃重生的那一刻……她是人人敬爱的神之女,清冷、淡薄与世无争……她是人人惧怕的地狱妖女,嗜血、冷漠、孤傲……再见时,她已不是从前仍人欺凌的血依雪!涅槃重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有些事、有些人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她嗜血】她修长的手指温柔的拂过绸缎上沾染的鲜血,她抬起染血的手指,放在唇边舔了舔,唇边勾起一丝魅惑人心的笑意。“血,果然是人间最让人心折的颜色,味道更是让人百偿不厌呢……”甜美的嗓音,说出的却是狠毒嗜血的话语,手指状似无意的轻轻摆动着冰蚕丝带,最终这方原本吵闹的天地间只余下她狂肆的笑声,以及柏驹尉声嘶竭力的哀嚎声……“血依雪……你不得好死……”噗——柏驹尉生生的吐了口鲜血,颤抖着手指咒骂着她。看着满地的鲜血,看着身首异处的家人,他心中的恨犹如烈火般在胸口燃烧着,痛彻心扉!“我,不怕!”血依雪手轻轻一扬,一团青蓝的火焰冒了出来,将他团团围住,“充满罪恶的灵魂,你将被地狱之火烧死,永世不得超生,灵魂坠入地狱后,日夜被忘川河流冲刷,体会灵魂被撕裂的痛苦,时时刻刻活在被灵魂和记忆双面夹击的痛苦之中……哈哈——这一切都是我还给你的!”愉悦的笑声传遍了整座后山,笑的人心生恐惧,笑的人毛骨悚然……火红的衣裳,火红的头发,火红的双眸,站在那鲜红的血泊中,她是如此的夺目却不显得突兀,宛若她就是从中而生的,理应如此。“我回来了……”鲜血染红了整片后山,一身红衣的女子手持玉箫,笑的柔媚嗜血。笑声犹如地狱的勾魂使者,嗜血无情又兴奋,绵绵不绝的在山谷中飘荡着……她回来了,而她承受的所有痛苦,都将千万倍的还给他们……【她和他的爱】乱世风尘中,她淡然一笑,那惊鸿一瞥让他无法忘怀。那日,她对楚国太子的回眸一笑,他怒了,她笑了。那日,她一身鲜血与武林为敌,他心疼,毅然决然的站在她身旁守护她。她嗜血的笑了,笑的犹如夏日最灿烂的玫瑰,妖艳而美丽。那日,他抱着她,义无反顾的纵身血海,只为她心中所想的噬魂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碰到物体上的光

    碰到物体上的光

    这部诗集收入作者近两年最新创作的诗歌。其写作围绕着先锋精神的核心而展开,手法庞杂而丰富,既有叙事与抒情相互交融,也有对浪漫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的深入探索和对诗歌语言实验性的尝试,诗人在作品中中所涉及的生活真理、都市元素,哲学思考以及宇宙观等个性表现形式,构成了精神现象学中语言艺术的一种独特声音。
  • 不曾为你疯

    不曾为你疯

    童欣攥紧手心,看向车窗外,想起刚才那个男人问她的话……“童欣!你,爱过我吗……”她死死的抵住唇,却还是忍不住哭了,她想起了那些年为他疯为他闹……沈颂梵,我爱过你……只是现在,不想爱了……
  • 尤四姐古言合集

    尤四姐古言合集

    不穿越、不宫斗、不重生、不种田、不小白,一部部让无数读者挑灯夜读的古言经典。
  • 网游之神级机械猎人

    网游之神级机械猎人

    你还在为稀有宠物和极品装备发愁吗?看我带着飞机头,蜘蛛坦克,死神4000,速刷副本,虐杀BOSS!什么风骚的走位,什么神级意识,在我的机械炮台带来的金属风暴面前都是渣,且看我站撸到天明!当你还在为猎杀巨龙而喜悦时,我只是笑而不语!“少年,听说过高达吗?咳,是魔能机甲,龙在巨大的魔能机甲面前也不过是小虫子。”这就是神级机械猎人的传奇!书友群,喜欢聊天的兄弟姐妹可以在这里集结427590697。新书《网游之白骨大圣》已经发布。新书《遇事不决开个光》已经发布。
  • 后宫雅妃传

    后宫雅妃传

    旧梦依稀在眼前,往事迷离春花秋月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飘来飘去无所依,君来有声,君去无语,翻云覆雨宫墙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