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6300000078

第78章 修行的秘笈(1)

问:打坐时出现头胀、晕眩感,是不是用功的方法不对?

师:为什么你想到的是方法不对,没想到是对的呢?

问:因为不知道出现这种状况对不对。

师:既然不知道对与错,为什么首先想到的是错,而不是对呢?像这一类型的人修到一定高度就很难再提升了。幸亏他还没有入道,没有与那个力量沟通,一旦与那个力量沟通有了感应,他会把出现的种种现象、境界和反应都往坏处想,这就是根器不够。修行人一旦得到宇宙的力量,如果心理素质不够,你想这是偏差了,这股力量就导致你走偏差,你想这是好现象,哪怕你已经走错了,它仍然会纠正过来变成好现象。整个三界内外的游戏规则佛祖都清楚地告诉了我们“一切唯心造”,一切都是靠心来引导,靠心来起作用,都是心造作的结果。你想将来能成就,将来你就能成就;你想将来成就不了,如果这种暗示的信息储存多了,将来你就成就不了。每起心动念一次就给自己暗示一次,储存一次,就像按电脑的储存键一样。比如你想开山建寺,如果你想:我肯定有这个福报,我有的是钱,肯定能把庙建起来!你不停地这样起心动念,给自己输入这种正面的信息,心灵如同磁场,就能把三界内好的信息招感过来帮你达成心愿。而根器不够的人则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会想:我盖不了庙,我的福报不够,我没有护法。他不断地这样起心动念,不断地储存这种负面的信息,本来他的护法和福报已经够了,由于他不断地给自己输入负面的信息,逐渐把正面的力量削弱,导致最后只剩下负面的信息,于是他就真的福报不够,没有护法,盖不了庙!尤其是修到二禅的人,他的内心已经有了一定的吸纳功能,能把宇宙的力量吸纳过来,这时候的起心动念非常关键,如果起了心,动了念,就会构成因果。专注的当下就是力量。

一路走来岂能没有沿途风光?沿途风光是正常现象,不存在好与坏。为什么你偏偏给它下定义,说它是坏事呢?一切都是沿途风光,不能用好坏给它下定义。从这里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根器。这种人散发出的信息永远是负面的,他总把人想得很坏,把事情想得很糟糕,把明天想得很暗淡、很渺茫,很少往好处想,正面想,所以产生不了正面的信念和信息。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的灵魂来自很低的层次,前三世投胎时身份、等级都不高,他会受前三世的影响。如果前三世都是天人等级,这一世他就会非常自信,甚至自信得发狂,任何事他想到的都是好结果。这种人直言快语,处处散发出单纯、阳光的气息。一个人之所以内心阴暗、阴沉、狡猾,是因为前三世都在三恶道里,所吸引的都是负面、阴性的力量,这一世即便做人,仍然带着前三世的信息,并会依此信息而为人处事。

一个团队里如果负面的力量占强势,这个团队做事就非常吃力,处处被动,难以成功。如果团队里面都是乐观、向上、阳光的人,做事的成功率就非常高,前途就会光明,充满希望。你起什么样的心念,必招感什么样的结果。一个人如果把握不了自己的起心动念,无论他多么努力勤奋,他的智慧何等超群,即便成功了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因地不正,果即不正。

既然你标榜自己有信仰,为什么你不相信自己信仰的对象呢?比如信基督,就应该深信基督会保佑你;信释迦牟尼,就应该坚信佛祖会保佑你。可是你为什么不信呢?究其根本,你不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你所谓的信仰只是迷信,你真正信的是自己。佛教讲,一个人真正建立了信心,即是“信心成就”,信心成就意味着他不会再退转。但是,树立真正的信仰对当今的修行人是最难的,都是今天信这个,明天信那个,不断地改换门庭,一生都如此,这就是凡夫!除非你真正得道了,你对自己的教主才会深信不疑,不会再改换门庭。让一个凡夫有真正的信仰谈何容易!如果门庭换得慢一点,把修法的时间拉长一点,或许你就得道了,就不会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捡一个丢一个。但是多数人都相信自己很聪明,这个法门修一阵子没感应就换下一个,不停地换,所以一路走下来哪一个都不信,而且总有充足的理由证明自己没有错:我信了他很多年,他的法我也修了很多年,可是没感应。他永远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如果按过去的标准来鉴别大家的信仰,在座的没有一个对我们的教主,对我们的明师有真正的信仰。

如何鉴别你对你的信仰是否坚定不移呢?如果你信释迦牟尼,为什么要看耶稣、老子、孔子的书?如果你信耶稣基督,为什么你要看释迦牟尼的书?如果你信万行,为什么要看其他法师的书?说明你对他们都不相信。只要看第二个明师的书,说明你对第一个明师已经不信了,起码不是深信,按过去的鉴别标准就是这样。过去的人追随一个明师,绝对不会再看第二个明师的书,他信这个教主,绝对不会再看第二个教主的教义和教理。但是今非昔比啊!

就万行而言,凡是世界上公认的几个教主的书我都看过。这就说明一个问题,我信仰的不仅是释迦牟尼,还有耶稣基督、默罕默德。我心灵的空间只能容纳一个教主,为什么却容纳了那么多?说明我心灵的空间已经一分为二,为三,为四,为五了,我对释迦牟尼不是虔信,我的空间没有完全留给释迦牟尼一个人。你们也是如此。你们读了多少明师的著作?不都是几十本,甚至更多?可见你们内心究竟信哪一个明师连自己都不知道了。就像当今这些大师的书,万行哪一本没读过?只要稍有名气的全读过。可见我们信仰谁呢?谁都不信仰,只相信自己。所以,碰到明师不要说你信仰他,那不过是骗自己罢了,你是骗不了明师的,明师知道何为信仰。

在2000年以前我没有看过第二个明师的著作。2000年出关以后,我自认为悟到那个东西了,才开始看其他明师的著作。在2000年以前我就认一个明师,就看他一个人的著作,就认他一个人的思想,就学他一个人的法,就唯他命是从。因为你的心灵空间有了一行就不能有万行,有了万行就不能有一行。如果你这个空间有一行还有万行,甚至还有三行、四行,结果力度不够,哪一个的力量都达不到。因为心灵的空间就这么大,一旦把它分割成若干份,力量就分散了。2000年前我啃的一部著作就是《五灯会元》和几部基本的经典,比如《楞伽经》《圆觉经》《维摩诘经》等。

就像谈恋爱一样,你心中同时装着很多帅哥美女,你的感情怎么会专一?你怎么可能得到真正的爱情?没有全心全意去爱,又怎么可能得到全心全意的爱呢?自以为聪明,周旋于几个异性之间,以为得到他们了,这恰恰是你的悲哀之处,你的无明正是从这里显露出来!在座的哪一个曾经把一个明师的法一口气修上三年的?没有!只有万行一人,找不出第二个。直到2000年我都只修一个法,一口气修了十二年。可是出关以后我拜访了十几个明师,他们的法我十天半个月就修完了,最长的半年也修完了。因为我曾经专修一法十余年,已经掌握了专一的技巧,所以再修任何法都很快。

但是,你们从来没有把心专注在一个法上真正修学过,所以即便给你再高的法,你也无法专注其上,你也修不进去。对一个凡夫来说,想专注在一个人身上,一个法上,真是太难了!但一个成就的人一定是一个专注力极高的人。能专注在一个法上走过来的人一定会成就。在座的可以自问:我心中装了几个明师?我研究了几个教派的经典?我研究了几个大师的著作?我修了几个法门?

为什么过去的丛林要秉承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你必须有所证悟才能出去参学?因为这时的你已经开了法眼,能辨别真假邪正了。参学本身还包含了“较量”的意思,一是把你自己的东西拿出来让别人印证,就像学会了武功要出去跟人过招一样;二是与人切磋武艺能得到别人的指点,增长自己的功力。可是现在的修行人越来越浮躁,今年出家,明年就出去参学,甚至当年就出去参学了。可是你刚出家,要基本功没有,论打坐不会,佛门的仪轨也不懂,佛家的经典更是一本都没有研究过,道理一窍不通,你拿什么跟人家过招,拿什么让人家给你印证?到任何一个丛林参学都必须讲开示,通过讲开示才知道你的等级,了解你处在什么阶段,需要什么指点,是否修偏差了,哪里出偏差。可是叫你讲,你什么都讲不出来,什么都不会,你出去参什么学?岂不是有辱师门!接触你的人都会疑惑不解,你的师父修行那么高,学识那么渊博,为什么教出来的徒弟这么差,师父的优点一点都没学到?

刚开始学佛修道不要急于求成,先把自己的恶习、缺点慢慢消除掉,弥补不足的,去掉多余的。学佛不要把自己变成受者,应该把自己变成施者。施者比受者更有智慧,更有福报。成功的人都是以施者的身份而不是受者的身份成就的。撑起这个社会的是施者,不是受者。这个社会的主流群体也不是受者。就像我们东华寺,能撑起它的是施者,绝不是受者。你在做施者的同时,既成就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如果你是个受者,既不能成就别人,更不能成就自己。学佛的人整天喊福报、功德、智慧,你只是个受者,何来的功德、福报与智慧?

还好,我们东华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施者。你们的能力、智慧、胆识、魄力、心量,只有以施者的角色才能锻炼出来,只有以施者的身份才能获得成就。你想拥有智慧,拥有健康的身体、聪明的头脑、美好的情感,都只能从布施中获得。如果你是个受者,不可能获得这一切。你想别人认可你,崇拜你,爱戴你,追随你,你不是一个施者又怎么可能呢?想让人敬重你,抬举你,高看你,你也必须以一个施者的角色存在。哲人们悟到一个真理:精明的人考虑自己的利益,智慧的人考虑他人的利益。施者永远比受者有福,比受者更受人敬重,比受者更有价值。每个领域的成就者都是以施者的面目存在,他们在施的同时就是在受。如果你选择先做一个受者,你必将一无所获,无一是处。这就是道的规则,宇宙的规则,也是成功的秘笈。施就是受,就是得。

同类推荐
  • 世界佛教通史·第五卷:中国汉传佛教(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

    世界佛教通史·第五卷:中国汉传佛教(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

    本书是世界佛教通史丛书之中国佛教卷,介绍了宋至清中期的中国佛教发展情况。主要内容如下:一、宋代佛教。两宋社会与佛教、临济宗的理论与实践、云门宗的理论与实践、曹洞宗的理论与实践、华严和天台的“中兴”、律宗与净土信仰、佛教艺术新风貌。二、辽金佛教。辽代社会与佛教、辽代寺塔建筑艺术、金代社会与佛教、金代佛教艺术概况。三、西夏佛教。西夏社会与佛教、佛教政策和管理制度、僧众管理与寺庙、佛教宗派和藏传佛教、佛教艺术。四、元代佛教。元代社会与佛教,元代教门简况,临济宗及其禅学演变,多民族佛教文化艺术的融合发展。五、明代佛教。明代社会与佛教,明代初中期佛教,明代后期佛教(上),明代后期佛教(下),明代佛教文化艺术。六、清代前中期佛教。佛教政策与管理措施,禅宗诸派及其演变,教门诸派、律宗与净土信仰,寺院组织管理制度,三类重要法事。
  • 鸿爪雪泥:袁志鸿修道文集

    鸿爪雪泥:袁志鸿修道文集

    北京东岳庙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的北侧,原是道教正一派在中国华北地区的第一大丛林。2008年5月3日,在党和政府的推动及支持下,北京东岳庙作为道教活动场所正式登记开放。庙内保存了大量各具特色的道教建筑和历代碑刻,对研究中国古代道教以及玄教的历史渊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该庙已建立起了北京民俗博物馆。
  • 人间有花香:自觉

    人间有花香:自觉

    本书分为人间有花香、最好的供养、识人之要等三卷,主要谈什么是受欢迎的人,以及个人的修身进德方法,最后重点考察如何识人与鉴别人的优劣等。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热门推荐
  • 懂得关爱自己的人最幸福

    懂得关爱自己的人最幸福

    一直以来,我们接受的是关爱他人的教育,奉行的是关爱他人的理念,遵守的是关爱他人的规则。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要关爱自己,我们不懂得如何关爱臼已。如果我们懂得关爱自己,那么我们也能够更好地关爱他人。
  • 欢喜又怯怯(二)

    欢喜又怯怯(二)

    穆梓郁这名字,可以说是陪着我成长了,我妈有事没事就和我谈起他。尽管多年未见,我对他却不陌生。将近二十年过去,那个活在我耳边的竹马少年竟回来了。当年的翩翩少年成了画坛新锐,他颜值高,天赋高,个头高,心气高,处处欺负我,处处使唤我,处处跟我作对!可当我受了委屈,他又处处护着我,处处哄着我,处处罩着我,闹得全世界的人都以为我是他女朋友。“你到底为什么要把我画到画上?”“你脸大,直观,构造简单,连五官都是随便长的,不费工夫啊。”“你骂我丑?”
  • 佛说分别缘生经

    佛说分别缘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门后危险世界

    门后危险世界

    一场游戏,她被卷入了一个门后潜藏的危险世界之中,病毒、修魔、未知力量接踵而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逍遥天下之蓝城城主

    逍遥天下之蓝城城主

    本文是女变男的穿越文,不喜勿入!!美丽的夜空下上演着血腥与凄凉的一幕,一个身着紧身黑衣,身材高挑的绝色佳人站在了悬崖边,身后的海浪叫嚣着冲打着崖下的礁石。冰冷的海风吹散了她那柔美的青丝,一双鲜血淋淋的纤纤玉手紧捂着左胸口,对面的男人们对她这个夺命精灵充满了仇恨,而那美丽的容颜玲珑的身姿又禁不住被她吸引。那张绝美却异常冰冷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终于可以结束了,一滴璀璨的晶莹从她的眼中滑落,“妈妈,蓝夜终于可以回家了。妈妈一定要牢牢握住蓝夜的手,不可以再让蓝夜走丢啊!”她笑了,笑的好美!此时的她更是毫无任何留恋的向那黑色的深渊倒去。夜空仍是美丽的,而她却消失在了这份美丽之中。在另一时空一个叫做夜蓝的国家中,国中唯一的亲王府内紧张与焦躁感染了府中每一个人,一个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的男子紧握着双手,焦急的徘徊在房门外,这期间不断有仆人进进去去,气氛也越来越紧张。经过了一整夜的期盼与煎熬,屋内传出来的仍是让他心疼无比疼痛的叫喊声。随着第一缕霞光降临府中,一声响亮的啼哭声打破了所有沉闷,男子终于如释重负般焦急的向房内张望着。那天清晨一个被唤做“夜蓝城”的小王爷降生在了这个令所有人瞩目的亲王府中,那会是一个怎样八面玲珑的小人儿,能将万千宠爱集于一身,而他又将展开怎样灿烂的人生之路呢?暴力、阴谋、爱与恨时刻交织在他的生命之中。夜蓝城,城蓝夜,蓝夜?蓝夜!是她吗?的确是前世的她,而如今却成了真真正正的他,一个被至亲之人视为珍宝;一个被敌人视为魔鬼;一个被万千女人仰慕;一个被千万男人嫉妒与无可奈何,一个未来纵横天下的夜蓝城!本文有别于以往的穿越文,是一部穿越后女变男的作品,让前世的蓝夜以一个崭新的身体显赫的身份在这一世逍遥天下!!倾力打造正剧大戏《破颜》强力推荐逍遥的新坑《妾狂》《不良丫头》第一部穿越作品《逍遥天下之任逍遥》已完成
  • 续命经

    续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雍正皇帝:恨水东逝

    雍正皇帝:恨水东逝

    本书记叙了康熙四子从夺嫡登极到整肃朝纲,实现政治抱负的全过程,艺术地再现了这一历史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刻划了雍正、康熙、邬思道、李卫等上百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品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有机地统一到一起,注意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把握人物的性格,故事真实可信,人物血肉丰满;作品的文化氛围浓郁,雅而不俗,对于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作品还弘扬了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情节张弛有致,跌宕起伏,充分体现了中国小说美学风范。有评论家认为,本书是“自红楼梦以来最为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是百年不遇的佳构”。本书已印行五次十余万册,中文繁体字本已分别在台湾、香港出版。
  • 无限卑鄙之胜者为王

    无限卑鄙之胜者为王

    人,都只是奴隶。世俗的奴隶,欲望的奴隶,信仰的奴隶。但是尽管如此,我也偶尔会有想要不管不顾的大闹一场的冲动,想要把一切都抛弃只为自己活一次的想法,这想法化作手中的掌纹散发出无限金光。一如当年砸烂天宫的毛猴。
  • 二次元逍遥记

    二次元逍遥记

    有一天我梦见了创世神,我许了三个愿望。我想拥有一拳超人的无敌能力。完整的无限手套和,免费的无敌系统。(作者小学生纯属写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