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1400000008

第8章 孝教育思想的萌动(6)

无私、宽容、豁达是道家对待生命的态度,也是他们对待孝道的态度。保存纯真的情感,卸下虚伪的装饰,真诚地对待父母,宽容地对待子女,就是道家所认为的最好的孝行和孝教育。

八、超度重于供养——佛教的孝教育思想

长期以来,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都认为出家不孝。因为出家人剃发、染衣,自然不能于现世侍奉父母,承欢膝下,父母不仅在物质上得不到出家子女的供养,同时还要饱受思念子女之苦,此为不孝之一;其次,出家之人,修清净之行,远离淫欲,而断欲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无后”,儒家历来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此举不能为家庭延续香火,断绝了父母的血脉,致使祖宗无人祭祀,乃不孝之最。

事实上,这是一种极为片面的理解,佛教也注重孝德教育,也提倡孝敬父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佛教认为,父母之恩昊天罔极。《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中对母亲十月怀胎的痛苦作了非常精彩的叙述:

世间悲母孕其子,十月怀胎长受苦,于五欲乐清不着,随时饮食亦同然。昼夜常怀悲悯心,行住坐卧受诸苦,若正诞其胎藏子,如攒锋刃解肢节。迷惑东西不能辨,遍身疼痛无所堪,或因此难而命终,六亲眷属咸悲恼。

在古代医学本并不发达的情况下,生与死往往只是一线之隔,母亲在生产之时,随时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因此,子女的诞生是母亲与死神的一次抗争。孩子生下来之后,养育的过程中,父母所付出的心血更甚于生时。《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说:

咽苦吐甘,抱持养育。洗濯不净,不惮劬劳,忍寒忍热,不辞辛苦。干处儿卧,湿处母眠,三年之中,饮母白血。男女有病,父母惊忧。忧极生病,视同常事,子若病除,母病方愈。如斯养育,愿早成人。

经文细腻地描写了父母对子女一味不求回报的付出,尤其在子女生病时,父母恨不得以身代之,特别是“三年之中,饮母白血”,相信任何一个人读来都会动容。所以,父母对子女的恩情,即使子女穷尽一生也难以报答。

同时,佛教强调,不孝父母是地狱之因,孝顺父母则是成佛之因,所谓“善之极,莫大于孝;恶之极,莫大于不孝。”孝顺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也是成佛的基础。民间一直流传了妙善救父成佛的故事。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小国家,国王妙庄王有三个女儿:妙因、妙缘、妙善。妙庄王为她们选择夫婿,大女儿、二女儿都顺从了,只有三女儿拒不服从,并执意出家为尼。妙庄王一怒之下,将妙善赶出了宫。数年过去了,国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遍访全国名医,竟无人能够医治。一个云游四方的仙人路过听说此事后,对国王说,只要将至亲骨肉的手和眼入药,便能治好此病。妙庄王知道后,马上叫来自己的大女儿,要她献出自己的手和眼,结果遭到了拒绝。妙庄王又叫来自己的二女儿,二女儿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自己的父亲。且说妙善出家之后,皈依佛门,日日焚香礼佛,潜心悟道,却听说父亲重病的消息,心急如焚,很快便想出了一个救父亲的办法。

正当妙庄王以为自己必死无疑的时候,一个老和尚出现了,他对国王说,香山仙人神通广大,一定会治好国王的病。国王听说后,立即派人前往祈求仙人,没想到仙人竟将自己的手和眼砍挖下来,献给了国王的使者。国王服过药后,病果然痊愈了。妙庄王十分感念香山仙人救命之恩,亲自来香山拜谢仙人。国王这才知道,这个没手没眼的仙人就是被自己赶出宫的三女儿。霎时惭愧不已,老泪纵横,只一心想着能皈依佛门,祈求佛祖赐给女儿“全手全眼”。于是,他大兴佛事,弘扬佛法,早晚诵经礼佛。佛祖把妙善救父的事早就看在了眼里,说:“像妙善这样大慈大悲的人,我要赐她千手千眼,让她明察世事,法力无边,普度众生。”于是妙善终于修成正果,成了智慧无穷、法力无边的千手千眼观音。

可见,佛教也是提倡孝顺父母的,但是佛教在进行孝德教育时所提倡的行孝方式与儒家是不同的。

世人认为,出家人放弃父母,决然出家,使得父母老来失去依靠,大不孝也。这是因为不了解佛教戒律才有此说。戒律规定,凡是弟子出家必须得到父母的同意,如果父母不允许子女出家,那么子女不得违背父母意愿而强行出家,纵然勉强出家,也不得受戒,必须待父母许可,方得受戒。而不是世俗所想象的那种撒手不管,隐入山林,逃避责任。对于出家人来说,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用食物奉养双亲。如律藏中记载,如果父母的确无人奉养,虽出家子女,也可将所乞食物品分一半与父母。

佛教事亲,虽也表现于对父母物质上的供养,但更看重劝父母去恶行善,摆脱生死轮回。轮回思想是佛教思想的特点,佛教认为,生命没有一个最初的开始,在没有解脱前,人的生命犹如一个圆圈,一直在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这六道中不停地旋转。当一种形式的生命结束之后,由生前所做的善恶之事来决定下辈子投胎成为哪一种生命。

所以佛教认为,对父母最大的孝顺,不是在于对父母现世的供养,而是对父母的超度,是父母脱离六道轮回,入西方极乐世界,永得安宁。著名的佛教变文“目连救母”,讲述了目连超度饿鬼母亲的故事。

目连是古印度人,皈依释迦牟尼后,成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传说他神通广大,稍微施展法力就能飞遍十方,故称“神通第一”。

他的父亲是一位乐善好施之人,但他的母亲却不信佛教,不但饮酒吃荤,还打骂僧人,甚至焚毁佛经。目连皈依佛门获得神通之后,想要超度父母,以报答哺育之恩。于是他用法力看向世间,只找到了父亲,后来,他遍寻地狱,终于看见了死后变成饿鬼、瘦骨嶙峋的母亲。目连非常难过,就盛了满满一大碗饭送到地狱给母亲吃,母亲左手托碗,右手抓饭,不料,刚要入口,一碗饭就化成了炭火,母亲惊惧,弃碗而逃。目连见到这种情形,悲痛至极,因此来到佛前,求佛救度。

佛告诉目连说,他的母亲之所以堕落入饿鬼道,是因为生前辱骂前来乞食的僧人,不相信因果正法,贪嗔邪恶,愚弄众生。目连母亲所犯的是重罪,仅仅依靠目连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救度的,只有依靠十方僧众的力量,才能使他的母亲脱离苦海。

佛让目连于七月十五日,备下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通过供养僧众的功德,就可以使目连的母亲得到解脱。佛还说,世上其他的孝子使用这个方法,也可以使在世父母增福延寿,一生无病无恼。目连遵从佛的教诲,在七月十五日设盂兰盆会,布施佛和僧众,最终救母亲出地狱,再出饿鬼道,又出畜生道,并解脱了一切饿鬼。

莲池大师把世俗孝道概括为三个层次:“一者承欢侍彩而甘味以养亲;二者登科入仕而爵禄以荣其亲;三者修德励行,谓成圣贤以显其亲。”最低层次的孝是菽水承欢、彩衣娱亲,让父母衣食住行不缺、生老病死有所依靠,这是物质上的孝;第二个层次是登科入仕,让父母尽享荣华富贵,这是较低的精神层次的孝敬;第三个层次是建功立业,成圣成贤,光宗耀祖,显扬宗族,这是世俗孝道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但是,在佛教看来,这些孝行,只是一些琐碎的、微不足道的行为,都只是些“小孝”,要想成为“大孝”,只有出家修行,修德成佛,才能救济今世的父母,也能救济六世父母,普度有情众生,了却一切生死烦恼,这才称得上是“至孝”。

同类推荐
  • 借我一生

    借我一生

    主要讲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界的告别之作,描绘了记忆中文革时大揭发、大批判的整人模式。《借我一生》以这些普通人的群像。勾画了一部真切具体的现代民间生态史,由于一切从自我感觉出发,全书的主角很快从前辈转移到作家自身,因此,现代民间生态史只是成了背景,真正的着重点是一位当代文化学者的成长史。
  • 纳西族风俗志

    纳西族风俗志

    本书读者对象: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专业工作者及有兴趣读者。
  • 品读台江

    品读台江

    品读台江,才只开了个好头。地处海峡西岸感潮地带,有活泼源头,有海涌回澜,风景无限,逝者如斯,可别打盹!漏了一组新镜头,便会遗憾凝眉
  • 另类日本文化史

    另类日本文化史

    本书不以常套的纵向时轴表现日本文化史,而是从世相的横断面着手,深入至文化的内核并从中观察和体验。于是,勾勒出了很多令读者有感兴趣的话题:间的红唇黑齿为何意?一个寂字,为什么令日本人狂喜和狂爱?生死又是如何化为千年之风的?卡哇伊的前身今世?穿着和服的动漫凯蒂猫为何人见人爱?AKB48走红与少女爱的深层关系?非黑非白的幽玄之美与湿气有关?当然,还有汉字文化的魔界幻境,切腹的白日青天,怨灵的鬼魅幽影,不伦的残月融雪等考述与解读。作者总是用别样的眼光,将纷杂在事象背后的文化根由揭出。用语雅赡,用意深至。可读性强。
  • 以孝管官(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管官(中国孝文化丛书)

    本书重点论述了历代的丁忧制度。例如,秦朝为了强化对人民的精神禁锢,曾号令天下臣民一律戴重孝为天子守丧三年等。而丁忧制度真正普及开来,是在儒家思想得到统治者认可,成为国家正统思想之后。如在唐代法律中,丁忧制度被加以确认,形成了对官员丁忧行为的礼制和法制层面的双重约束。而到了清朝又施行了满汉不同的丁忧制度。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王爷,我要嫁你

    王爷,我要嫁你

    【蓬莱岛】“我要嫁给你。”她看着崖上那个半分孤单,半分寂寞,半分压抑,半分想轻生的男人,直接求婚。他凝起他好看的眉,“本王没兴趣。”咦,她好心相劝,苦口婆心把他从鬼门关拉回来,他以身相许有什么不对?为嘛不同意啊……“反对无效,你有权力保持沉默以示抗议,但你开口所说的每一句话,即会被我认为你这是欲擒故纵。”
  • 人间世

    人间世

    铁石心肠的她,淡漠安静的他。“你犯了戒,如何是好?”“身堕鬼狱,永不超生。”她笑了,手臂一分分缠紧了他,如暗夜潜生的藤。“正好,我也是永不超生,不如来做个伴?”
  • 异界不朽仙尊

    异界不朽仙尊

    穿越异世,竟然寿元无穷?什么!这个世界,使用法力需要耗费寿元?拥有无穷寿元,岂不是可以无限扔禁术?这,不过时间只有十年!十年时间,能否真正不朽?
  • 中国抒情传统学派研究

    中国抒情传统学派研究

    《中国抒情传统学派研究》作者追溯了该学派的思想渊源,描述了它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它的治学方法,最终指出,中国抒情传统学说本质上是以西方浪漫主义文体观念为理想而对中国文艺美学史所作的一次现代发明,体现了海外华人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镜像式认同与想象。出于对抒情传统论的反思,作者提倡客观多元的比较视野和更趋微观的中国文艺美学研究方法。
  • 末日地狱

    末日地狱

    经过可怕的“导弹时期”,大家又迎来了新的挑战——什么挑战?从哪儿来的?嗨!一切都怪——世界上有鬼魂这种东西——!伊莱鸣不死心,召集群鬼占领地球,活着的主角们回到地球,伊莱鸣仇心顿起,将其打入十八层地狱。地狱并不可怕,因为大家有团结的心。但是,可怕的是——每层地狱的守护者,居然是自己战死沙场的朋友!牺牲,歃血,溅泪……再次重现。
  • 探索大灾难未解之谜(视觉天下)

    探索大灾难未解之谜(视觉天下)

    《探索·发现》编委会编著的《探索大灾难未解之谜》讲述了:灾难!打破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触动了心灵这块人类共有的柔软之地。面对严重的自然灾难,地震、火山、海啸、飓风等,生命是何等的脆弱,而面对人为的灾难,空难、海难、疾病、爆炸、污染等,人们又是多么愧疚。是什么原因让这些灾难更加猖獗?人类需要探索,更需要反思。《探索大灾难未解之谜》全面、翔实地纪录了危害人类生存的这些惊天灾难。
  •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研究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研究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广泛汲取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系统深入地研究舆论与舆论导向、舆论导向的制度体制机制等问题。在科学的和制度观的基础上,探讨正确舆论导向体制机制的构建问题,针对我国当前坚持正确舆论引导的体制机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舆论引导的体制机制体系。
  • 十二域之神劫

    十二域之神劫

    虞遥收了一个弟子,名叫苏慎。他是一名剑修。虞遥灵魂不全,日日爱睡觉,建了一个宗门却从未管理过。收了苏慎以后才回宗门,短短二十年历经两世。再醒来却爱上师父,百般诱惑,与师父结成伴侣。却害的师父为之代为受过,一百二十八道天雷让虞遥半生修为净毁。虞遥与伤重之时发现怀孕,本以灵力辅之,想生下孩子,却被昔日好友阎主一碗打胎药流掉,怒急攻心一命呜呼。不过百年时间,苏慎遇见一位小倌少年,于危机时救他一命。少年为报答救命之恩以身相许,苏慎为其取名为遥。遥以为他与苏慎能在一起时,被一个长相酷似苏慎心上人的女子出现,女子陷害他被轮奸,苏慎也弃他于不顾。伤心之余决定复仇,最后死于苏慎之手。三世爱恋全是同一人,最后不过一场阴谋,他,苏慎又该何去何从。
  • 魔鬼的私宠天后

    魔鬼的私宠天后

    “没想到,你竟是如此的美味,哼!”一道阴冷邪魅仿佛来自地狱的声音,重重的砸在女人的心头,痛彻心扉。这一刻,慕婉晴已经麻木了,深深吸了吸气,然后冷漠地说道:“你到底是谁?为何要如此残忍的掠夺我的清白?如果只是为了毁掉我,那么你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现在可以放我走了吧?”想不到她的第一次,竟然是被一个根本看不清样子的陌生男人夺走,悲哀,真是悲哀啊!“让我放过你,不是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