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1400000015

第15章 学校教育,教民以孝(1)

一、各类学校通用教材——《孝经》

《孝经》在古代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它是古代中国儿童发蒙识字的课本,全文不过一千八百多字,却在塑造国民精神方面居功甚伟。作为儿童识字课本,《孝经》可以称得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优秀教材。它既有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作用,又有政治思想教育的作用。

《孝经》里内容大部分是孔子的语录,因此,孔子可以算是这部书的述作者,也是教授这部书的第一位授课教师。孔子的学生曾子,在老师授课内容的基础上,把《孝经》这本书整理出来,《孝经》这才以文本的形式流传于世,因此,曾子是这部书的整理者,也是第一位受教育的学生和继任授课传教的教师。《孝经》创始于儒家,用于私学教育,在春秋战国时期,它大概只在孔子及其弟子开办的私学中流传,在社会上也有小范围传播。

秦朝时期,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诸子百家的典籍遭到了灭顶之灾。作为儒家经典的《孝经》也未能幸免。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开始复兴。可是,经过秦朝的浩劫后,儒家经典著作尽毁,儒家学者更是凤毛麟角,恢复儒术谈何容易。河间献王刘德,是汉景帝的第三个儿子,他喜好儒学,衣着服饰和言行举止都依照儒生的做法来。为了恢复儒术,他便踏遍鲁国、燕国、赵国、魏国,寻寻觅觅为国求书。由于刘德贤名远扬,众多民间学者和百姓,都带着先祖留下来的旧书,不远千里的前来奉献给刘德。有一天,来了一个叫颜贞的人,是河间人(今河北献县)。颜贞拿出了一本《孝经》,共18章,是他的父亲颜芝在焚书的时候,偷偷地藏起来的,现在国家提倡儒学,他才敢拿出来的。至此,匿世已久的《孝经》得以重新面世。它一旦重现,即被献上朝廷,受到历代皇帝的重视,历代帝王为了孝治天下,教化民众,对《孝经》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官方倡导,现将历代帝王倡导《孝经》的情况列表如下:

历代帝王倡导《孝经》情况一览表[1]

在皇帝的大力倡导下,《孝经》自然而然成为皇家教材、国学教材而被引向内宫,进入太学,随后又广为官府、家族、家庭所重视,成为官学、私学、家学和自学教材,2000年来从未断绝。

《孝经》本就原创于孔子创办的私学,兴起于民间,因此,在私学和家学中被广泛用作教材使用。鲁迅说:“魏晋,是以孝治天下的。”《孝经》在六朝的私学中受到很大的重视,并得到广泛的传播,六朝许多文人士大夫很小就熟习《孝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三国时期,魏国的钟会从小就受到母亲的教诲,4岁的时候就学习了《孝经》;[2]

世界上首次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6位的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是南朝齐人,从小就机敏过人,能给别人解释《孝经》和《论语》的含义;[3]

南朝梁人王恢,小的时候很聪明,7岁的时候学习了《孝经》和《论语》;[4]

南朝梁著名的诗人王僧孺,5岁的时候,老师就教他读《孝经》,他问老师这本书是写什么内容,老师说,是论述“忠”和“孝”的书,王僧孺很高兴地说:“如果真是这样,我愿意经常读这本书。”;[5]

南朝诗人何逊,8岁的时候就能赋诗,还能给《孝经》和《论语》作注;[6]

过目不忘的神童陈谢贞,7岁时,母亲王氏就教授他《孝经》和《论语》,他读过之后就能出口成诵;[7]

北齐名医徐之才,出身世医家庭,从小聪慧可人,5岁的时候就能背诵《孝经》;[8]

魏晋南北朝时期,《孝经》是私学的启蒙教材,其他朝代也是如此:

隋代大将韦师,很有孝行。他刚开始读书的时候,就先学习《孝经》。读完之后,他把《孝经》放在一边感叹地说:“儒家的纲常伦理,全在这里了!”;[9]

宋朝大将军袁逢吉,4岁的时候就能背诵《孝经》和《尔雅》,7岁的时候精通了《论语》和《尚书》,后周太祖得闻袁逢吉小小年纪就精通儒家经典,于是亲自召见他,并当场测试,袁逢吉对答如流,周太祖赏赐了他5匹帛,奖励他的聪慧;[10]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路振,也是个早慧儿童,5岁就能背诵《孝经》和《论语》了;[11]

元代史学家欧阳玄,他的母亲李氏亲自教授他学习《孝经》、《论语》、《小学》等书,他8岁的时候就能把这些背诵下来了;[12]

直到晚清近代,虽然新式学堂兴起,但是乡村私塾、家塾里,仍然把《孝经》当作必修教材,晚清著名女诗人、学者恽珠说,“我七八岁的时候,父亲觉得应该读书明白道理伦理,于是让我和两个哥哥一起在家塾里学习。在那里,我学习了四书、《孝经》、《毛诗》、《尔雅》等书”;[13]

魏源、梁启超、孙中山等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学习《孝经》开始的。

作为私学、家学,《孝经》是必修的教材,在自学的时候,《孝经》也是必学的教材。

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弟子王艮,就是自学成才的典型代表。王艮出生于卑贱的盐贩家庭,家境贫困,11岁时就辍学劳动。但他不甘心贫困和卑贱,从19岁开始,自学《大学》、《论语》和《孝经》。后来,求知若渴的王艮,冲破家庭的重重阻力,不远千里,拜王阳明为师。他以惊人的毅力,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享誉全国的哲学家、泰州学派的创始人。

《孝经》用作官学教材,是从汉代开始的。《汉书·艺文志》指出:“孝道,是天之经,地之义,万民的行为准则。正因为孝是天下的大经大法,所以叫《孝经》。”《孝经》和《论语》一样被视为研习五经的前提。汉平帝时期设立地方官学,将《孝经》作为基层必须进行的民间教学内容。从此,《孝经》走进了官学,成为郡县学校和乡聚庠序的通用教材。尔后,历代如此,相袭而下。

普通人在私学、家学和官学里学习时,使用《孝经》为教材,皇亲国戚们在皇室宫学里学习时,《孝经》也是教材之一。东汉明帝时期,专门为贵族子弟开设了宫邸学,又称“四姓小侯学”,“四姓”是指皇家的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这四大家族。“小侯”是指这四氏都不是真正的列侯。“四姓小侯学”的设立是专门针对贵族外戚子弟,教师都是享誉全国的大儒,设备在全国的学校里是最为完善的,带有浓厚的贵族色彩。学校设立的目的是以防外戚们荒淫无道、犯上作乱,因此,学习的内容以《孝经》为主,兼及《尚书》等教授忠君孝亲和礼仪制度的内容。

除了贵族外戚,皇室子孙更要熟读《孝经》,在汉昭帝时期,就将《孝经》引入皇宫作为教材,来教授年幼的皇帝及太子王孙、皇后嫔妃们。自此之后,历代皆然。而且对于皇太子(即未来的皇位继承人)的要求比一般的皇子更高,不仅要能够一字不落地背诵《孝经》,还要能够明白其义,以此来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以便将来能够用孝道来治理国家。

总之,自从《孝经》重现之后,很快成为官学、私学、家学和自学的重要教材之一,不仅平民百姓从小诵读,贵族外戚和皇室王孙也都要熟读背诵,《孝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各类学校的通用教材之一。

注释

[1]骆承烈编:《中国古代孝道资料选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9—61页。

[2]《三国志·魏·钟会传》。

[3]《南齐书·文学传》。

[4]《梁书·鄱阳忠烈王恢传》。

[5]《梁书·王僧孺传》。

[6]《梁书·文学传》。

[7]《陈书·孝行传》。

[8]《北齐书·徐之才传》。

[9]《隋书·韦师传》。

[10]《宋史·袁逢吉传》。

[11]《宋史·文苑传》。

[12]《元史·欧阳玄传》。

[13]《闺秀正始集》。

二、学校中的孝教育

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大约开始于奴隶社会时期。夏代开始就已经出现了学校,西周时,学校制度已比较完备。此时的学校分为两类,一类是天子或诸侯王建立的国学,国学建在王城,规模较大,分布在5个方位,故有“五学”之称。其中,辟雍居中,东序居东,成均居南,瞽宗居西,上庠居北。诸侯所设的学校规模较小,又称“泮宫”。另一类是乡学,就是按地方行政区划分的地方学校,根据区划的大小,乡学有不同的名称,如闾孰、党庠、州序、乡校等。不论是国学还是乡学,都是由官府所建立的,所以统称为“学在官府”。

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涉及很多方面,特别重视道德教育,以“明人伦”为其教育的核心。根据《周礼·地官·师氏》记载,国学的教育内容中有“三德”教育: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孝德教育居“三德”之一。乡学教育中也有“七教”教育: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六行”教育:孝、友、睦、姻、任、恤教育。由此可见,孝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渡时期。原先掌握在贵族手中的“官学”随着奴隶主贵族地位的没落,逐步形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大量的文化典籍从贵族流向民间,一批贵族下降为士,形成了以儒为主要成分的知识分子,他们分散到各国去做官吏或教师,因为是私人创办的学校,与官府办学相对,称之为“私学”。

生活在春秋后期的孔子,祖先是宋国贵族,曾祖父迁到鲁国时,已经失去了贵族的地位。他在30岁的时候,创设了儒家私学。曲阜的杏坛,相传是他讲学的地方。孔子一生弟子多达3000人,其中有成就的72人。孔子开设私学的口号是“有教无类”,不论地位高低身份贵贱都可以拜师学习。孔子的教学内容以道德教育为主,“仁”是他的最高道德理想,而孔子又说“孝悌仁之本”,孝是“仁”的根本,是一切道德的本源,整个儒家思想体系就是建立在孝的基础上的仁爱之学。除了孔子的私学,各学派都有创设私学,如墨家、法家、阴阳家,等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但孔子的私学无遗是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

此后几千年,中国的“官学”和“私学”便同时发展,并行不悖,越来越完善,不管怎样发展,孝一直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刘邦建立汉朝,实行“以孝治天下”,汉代的学校教育中更是少不了孝的教育。汉代的学校同样分为官学和私学,官学又分为中央政府办的中央官学和地方政府办的地方官学。中央官学又分为太学、鸿都门学和宫邸学;地方官学分为郡国办的“学”、县办的“校”、乡办的“庠”和村里办的“序”。如图所示:

汉代学校体系示意图

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都与儒家传统文化的核心“孝”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先是太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汉武帝下令创办太学,目的是为了崇尚教化。太学的学习科目是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些儒家经典都包含有丰富的孝教育内容。《孝经》虽然没有列入五经,但却是研习五经的前提,《孝经》的兼经地位一直到北宋才被四书取代。

太学的老师——博士的选拔也十分严格,不仅要学识渊博,还要有孝行。史书中记载有当时博士的举荐书——举状,内容如下:

生事爱敬,丧没如礼。通《易》、《尚书》、《孝经》、《论语》。兼综载籍,穷微阐奥。[1]

第一句是讲父母在世时对父母敬爱有加,父母去世后能够葬之以礼,说明此人是儒家典型的孝子形象。第二、三句才讲此人的学术水平如何。可见,孝是选拔博士的必备条件。汉灵帝时期的博士赵咨便是一个典型例子。赵咨的父亲是赵畅,曾做过博士,赵咨少年时期父亲就过世了,他对母亲十分孝顺,因为孝行,他还被推举为孝廉。几次被举荐做高官,他都称病不就,并在家里亲自率领子孙种田养家糊口,日子过得很是清贫。有一天夜里,一伙盗贼乘着夜色到赵家抢劫,赵咨听见动静后,害怕惊动了母亲,赶紧来到门口迎接盗贼,表示马上为他们准备饭菜,并道歉说:“老母亲已经年逾八十,身体不好需要休养。家中实在是太贫困了,连隔夜的粮食都没有剩下,请求你们给我母亲稍微留下点粮食和衣服。”妻子儿女和家里其他物品他都没有提出什么要求。强盗听后惭愧地跪下说:“我们太无礼了,请贤人原谅。”说完就都跑出门去,赵咨追出门想要送他们粮食,但没有赶得上。从此赵咨的孝名更大了。

不仅老师的选拔需要有孝行,学生的选拔也是有要求的。太学生有两条招选途径:一是由朝廷派人选拔18岁以上,仪表行为端正的人;二是地方长官推荐有求学意向且尊敬长辈,没有忤逆行为的人。

鸿都门学是汉灵帝设置的专门教授书法、绘画、辞赋的专门艺术类学校,虽然它的教学内容不是五经,但其画孔子及72弟子像,充分说明它仍旧是尊儒的,那么儒家的核心“孝”自然会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宫邸学是专门的宫廷教育机构,一直都有着重孝的传统。其中,太子作为国家的储君,对他们的教育可谓是重中之重。太子要先学习《论语》和《孝经》,然后再学习五经。汉代的皇帝多数也是精通儒家经典,如汉昭帝自己说过:“我知晓古代帝王的事情,学习过《孝经》、《论语》、《尚书》。”汉宣帝也是受过《诗》、《论语》、《孝经》的教育。

同类推荐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节节向上:怎样把节日过得有点意义

    节节向上:怎样把节日过得有点意义

    本书由33篇意旨深远、风格迥异的文章组成。有的重新解读传统节日,用大量耳熟能详的典故指引青年一代在物欲横流的新生活下回归传统、重温文化;有的回顾重大事件,在纪念日的隆重氛围里再现历史事件的真实与意义;有的是经典书籍和时事热点的鲜活还原,以别开生面的视角审视传统价值观在当下生活流淌出的新鲜血液……作者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和深入浅出的逻辑,阐释着一个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节日,让大家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遗忘的传统,在异化的节日氛围中探寻蕴藏的文化,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感受自信的力量。
  • 看不懂的日本人

    看不懂的日本人

    “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次。对于日本,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今天,不论你喜欢日本也好,讨厌日本也好,你都应该了解她。因为中国和日本不可能不接触,只有更好的了解日本,了解日本人,才能在联系与合作,矛盾与斗争中取得主动。
  • 韩国常识

    韩国常识

    《韩国常识》以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文字详尽盘点了去韩国最不能错过的热门旅游景点,介绍了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常识。此外,切合实际地全面介绍了留学韩国、旅游韩国的注意事项,全面介绍了在韩国不能不吃的各种美食以及多样丰富的异域文化。除此之外,还提供了一套全面而实用的在韩生活攻略,以帮助大多数人解决在赴韩留学或去韩旅游的时候遇到的各种问题。
  • 中华典故(中)

    中华典故(中)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热门推荐
  • 史记精编

    史记精编

    《史记》告诉我们,中国是具有五千年辉煌文明的古国,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她不仅博大精深,而且神奇瑰丽,历久弥新。《史记》翔实、严谨而生动地记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记述了我们祖先在创造文明过程中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读《史记》,会使我们对中国已往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和伟大的祖先,怀有一种深深的温情与敬意。
  • 玄奘精神

    玄奘精神

    《玄奘精神(盛世下的传奇故事)》以玄奘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为线索,通过解读玄奘西行之旅的曲折经历及其相关历史事件,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玄奘形象。他在充满艰险的西行之旅中所彰显出的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不屈的人格、精深的知识、优秀的团队意识和不求名利的品格,正是他获得圆满人生的关键。
  • 至尊邪神

    至尊邪神

    他是宗门最强弟子,一朝之下,天赋尽散。昔日同门冷眼相向,世人冷眼。偶获仙界至尊相助,从此战他个天翻地覆。这里,是吃人的世界。强者,才能生存!
  • 长梦传

    长梦传

    我叫辰风,是一名大学本科生,本想平凡渡过美好的大学时光,可一场梦境,将我带入了一个修炼世界。梦境的不断更新,让我活在现实与梦幻两个世界,然而梦里的人物频频出现在现实世界中,使我陷入谜团,自己为何要做这样的梦,这场梦又与现实有什么关系,一切的未知,似乎平静的都市已经暗涌波涛。正邪之争历经万年仍然没有结束,一场浩劫即将拉开帷幕,而我,见证了这一切,世人,又何以登封天道,一个无知的天选之人,又何以改变苍生。我叫辰风,想做一个平凡的人。
  • 星际争霸之欧雷加的黑暗帝国

    星际争霸之欧雷加的黑暗帝国

    他们呼我为永堕的暗堂,以正义之名追逐我的影子。而我预言那终将降临的黑暗,星灵帝国的军队燃起战火,一直烧到宇宙的尽头。书友群:793763463
  • 谍报传奇辛西娅

    谍报传奇辛西娅

    丁贵明著的《谍报传奇辛西娅》中记述了从一个美丽的少女到二战著名女谍的故事。辛西娅是美国女郎贝蒂·索普的化名。在女谍史上,辛西娅是无与伦比的、接近完美无缺的间谍。战争让女人走开。但辛西娅绝对例外。正是这位娇艳迷人、富有勇气和智慧的非凡人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施展手腕、大显身手,为盟军在北非登陆建树了杰出的功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网游之天网恢恢

    网游之天网恢恢

    李羿收到神秘网络游戏《善与恶》邀请函,在游戏中,他意外接到特殊转职任务成为隐藏职业,手持绝世神器,闯火焰龙穴、智斗凶兽,一人独自单挑银龙骑士莱特以及幽冥之王华来兹,自此名声大震,成为《善与恶》第一霸主!
  • 执剑定天下

    执剑定天下

    整个天下都要我死,那我就偏偏好好活给你们看!我命由我不由天!人要我死,那我就打败人。天要我死,那我就换天!
  • 不朽大天帝

    不朽大天帝

    吾,生于平凡之中,崛起于末世之下,不甘愿做这命运的棋子,势要打破重重的枷锁,冲出命运的囚笼,与天地万物相争,与诸天邪魔相斗,直至成圣做祖,再来探寻这命运长河的尽头,与道之极致的奥妙;有诗曰为证:“修道尽头谁为峰,一见擎天道成空。帝统诸天无量界,不朽天帝亦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