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1200000016

第16章 “孝义道德”隐藏下的现实政治利益——隋唐时期的以孝选官(2)

武则天统治时期,停止考试《老子》,但《孝经》依旧是考试内容。唐玄宗开元年间,虽然对之前的必考科目《老子》、《尔雅》等做出了调整,《孝经》仍旧地位稳固,牢牢占据着科举考试的一席之地。宝应二年(763),礼部侍郎杨绾提出:“《论语》、《孝经》、《孟子》兼为一经,其明经、进士及道举并停。”杨绾是唐代宗时期的礼部侍郎,在“安史之乱”结束后的第二年,上疏要求皇帝批准《孟子》与《论语》、《孝经》同列一经作为科举考试的必读教科书。唐代官吏不仅在入仕之前要学习《孝经》,入仕之后依然会被要求以《孝经》为行为准则。

当然,在具体考试的要求方面,相对于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如进士、明经而言,孝悌廉让与孝悌力田科的考试,无论是在考试内容还是难易程度上,都调整了尺度,降低了标准。比如说,孝悌廉让科在考试时,精通一经,测试格策三道,主要考察古今治理国家的对策以及对当今时务的理解,能够名列前茅者,交于吏部,授予官职。而孝悌力田科的考试如出一辙,只要能熟读一经,对该经有准确的理解,即可推荐参加朝廷的孝悌科目考试。从两门科目的考试范围来看,其基本要求不外乎“精通一经”或“熟读一经”,与明经科要求掌握诸多儒家经典的考试,或者进士科既要考儒家经典又要考诗赋相比,的确容易得多。特别是对于古代人而言,诵读经书乃是家常便饭,更何况考试的内容还如此简单,因此不失为通往仕途的捷径。

从唐朝的史书记载看,因孝廉而被授官的大有人在。如,蒋沇,莱州人,礼部侍郎蒋钦绪之子,博学多才,少时就极负盛名。因为孝行卓著,以孝廉之名授官洛阳尉,后升迁至监察御史。和兄长蒋演、蒋溶,弟弟蒋清均以擅长吏治而闻名于天宝年间。蒋沇为官处事平允,剖断精当,成为朝中群僚们的楷模。《新唐书》中记载,绳,知人之子,擅长文辞。绳孝顺父母,友善兄弟,甚至亲自抚养宗属的遗孤。后来被推荐为孝廉,他却因为母亲上了年纪而不肯入仕。又过了二十年,乃任长安尉,威行京师。之后擢升为监察御史,天宝初年,入朝为秘书少监。玄宗喜欢文学,非常重视他。

除此之外,像建中元年,以孝悌力田闻名于乡闾的张皓、郭黄中、崔浩、李牧等人均凭借孝行步入仕途。由此可以看出,因孝廉及第的官员,不仅受到政府的重用,而被编入史书名垂青史,成为人们效仿的榜样。

据史书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玄宗发现朝廷在组织孝悌力田科的考试时,擅自提高标准,不符合朝廷考核的要求,因此立即下诏纠正。对于因“孝悌”、“力田”被推荐的考生,只要事迹显著,将享有皇帝给予的特殊关照,不需要随着其他常科考试的内容来定。玄宗的处理方式,足以证明对孝行的重视,同时也有利于民众自觉形成良好的行孝之风。

从以上资料中不难看出,作为科举补充的“孝悌廉让”和“孝悌力田”在唐代备受重视,为朝廷选拔了大量有着良好孝德品行的官员。当然,朝廷大力提倡,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实际上也多了一种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途径。到唐肃宗时,曾一度停止明经、进士等科考试,而只察举孝廉。这种选官方式直到后世依然沿袭,并不断地发展完善。

对于“孝悌廉让”与“孝悌力田”两科在科考中放宽尺度、降低标准的政策,以及其他科考项目对孝悌考生的特殊关照等,虽然选拔了一批有孝德的孝子贤孙,但是也必然会使一批能力低下、才疏学浅的人混入官场。虽然德行是做人的根本,但是就为官而言,除了有良好的道德品行,还需要有治理国家的才干,自汉代开始的以孝选官,虽然对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劝民以孝有重要作用,但很多人只是徒有孝行,却缺乏处理政事的基本能力。而且就这些孝子本身来看,由于深受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这的影响,大多比较保守,循规蹈矩,有时候遇到特别棘手的政治问题不懂灵活变通,这对于提高政府办事能力和施政管理水平,有很大的消极作用。

二、传统“唯孝唯悌”选官方式的延续

中国古代非常注重传统伦理道德的继承和延续,俗话说“德莫大于孝,罪莫大于不孝”,传统道德当中最高的道德品质莫过于孝道,而不孝则是罪莫大焉。“孝悌忠顺之行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基于此,隋唐时期,仍然沿用着传统的“唯孝唯悌”的选官方式。

唐朝时,除了科考中对孝行卓著的人给予特殊的优待措施,科考之外孝子仍然备受政府的青睐和器重。虽然这一时期政府正式将以孝选官纳入到了常科考试中,但这并不意味着不经考试途径的孝悌选官现象彻底消失。从汉代起,其后历代封建社会,因孝悌而直接步入官场、授以官职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类为官者,不再需要接受朝廷统一的考试,而是经过朝廷对其孝行的考核后,直接录用并授予官职。如,贞观年间,诏令各级州县举孝廉、茂才、好学、异能、卓荦之士。这里将孝廉排在首位,很明显地封建帝王认为选拔官员首要的标准是有无良好的孝行。

这种选官方式非常灵活,是作为正规考试外的补充。因此,不规定具体的时间,也不进行统一的考试,而是直接由政府通过考察的方式任命。选拔的人才包括孝行卓著的人、品德高尚的人、才华横溢的人、有特殊才能的人,等等。当然,对于选拔出来的孝廉人才,唐代帝王十分重视。有时候为了考察这些直接选拔的官员是否名副其实,会把他们召集起来统一进行考核,看是否有出色的治国才能,是否掌握了《孝经》的具体内容。

对于孝行卓著者,政府也会量德授官。高宗时有个叫元让的人,年少时考取明经及第,其母生病了,所以就不愿意做官,亲自为母亲端药膳,尽心尽力地侍奉母亲,数十年间没有出家门。其母去世后,永淳元年时,巡察使向朝廷禀报,认为元让是至孝之人,推荐其做官,后擢拜其为太子右内率府长史。

唐朝时还有一个因孝被选拔做官的典型,即王少玄。少玄的父亲在隋末年间被乱兵所害,他是遗腹子,十多岁时向妈妈询问父亲在哪儿,妈妈告诉他实情后,哀泣不已,想要找到父亲的尸体来安葬。由于其父被害时正值战乱时期,白骨蔽野,根本没法辨识。少玄突然想到,儿子的血沾到父亲的尸骨上,一定会渗入尸骨中,正所谓父子连心。有了一线希望后,少玄刺伤身体来尝试,一段时间后,真的找到了父亲的尸骨,并好生将其安葬。但是在这之后,少玄全身长满了病疮,过了好多年才痊愈。鉴于少玄的表现,贞观时州长官推荐他做官,后拜为徐王府参军。

唐代孝子刘敦儒,母亲患有心疾,每天都要鞭笞人,家中的子女们都不胜其苦,纷纷逃到别的地方躲避。唯有敦儒丝毫没有改变,仍然用心地侍奉孝敬母亲,身体经常因为鞭笞流血不止。直到母亲去世,一直都不离不弃,洛中谓之刘孝子。元和中,东都留守权德舆据实禀奏了他的孝行,于是朝廷颁发诏令旌表他的孝行可以和王祥、曾参相媲美,并赐予其官职。

贾言忠,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贾至的祖父,以孝闻名于当世。言忠样貌魁梧,对待母亲至亲至孝,美名为朝廷所知,于是补为万年(今陕西临潼)主簿,后因政绩突出,再度升迁为监察御史。正值辽东有战事,言忠奉命前往,支援军粮。回来后高宗问起战前军事,言忠将山川地势画在纸上,并且详细地禀报了辽东的战况,高宗龙颜大悦。之后,高宗向其询问诸将的优劣,言忠答道:“李勣乃是先朝旧臣,陛下对其非常熟悉;庞同善虽然不是斗将,但是持军严整;薛仁贵勇冠三军,光靠着他的名号就足以威震敌人;高侃俭素自处,忠心耿耿,富于谋略;契苾何力沉毅持重,有统领之才,但是有时候对年长的将领颇有微词。但是要论忘身忧国者,谁都比不上李勣。”高宗对他说的话非常赏识,深信不疑。由此可见,贾言忠具有极好的洞察力,他对这些将领有着非常中肯、得当的评价。所举荐的将领大多都是骁勇善战,成为唐朝的名将。后来,唐朝攻打高丽王朝,言忠献良策破高丽,加上举荐良将有功,兼任吏部员外郎。

在两唐书《孝友传》中因孝行卓著被直接赐官的人比比皆是,由此不难看出在唐代上自王室官僚,下至普通百姓,在良好的社会风气下基本上都能够做到践行孝道。对于传统“唯孝唯悌”选官方式的延续,有力地补充了科考的不足,对广大孝子贤孙们步入仕途非常有利。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方式也可以鼓励更多的人行孝,不失为一种树立良好社会风气的有效途径。

三、赐官于孝子——家族的孝悌声誉对以孝选官的影响

就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以孝选官的整体情况来看,对孝义之家的政治礼遇非常隆重,除了例行的旌表门闾、赏赐财物、表彰孝行外,其家族成员往往还可以不经考试就能够获得官职。这类选官是以家族、宗族或者家庭为单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授官予孝子,以表示对孝义之家的器重。由此可见,家族的孝悌声誉对以孝选官产生了重要影响。

据《全唐文》记载:“其天下孝义门,各与一子官,委采访使具名奏闻,量文武处分。”这里的“孝义之门”,指的是那些因孝悌仁义而受过朝廷旌表的家族。在这类家庭当中,不需要通过任何考试程序,也不需要地方官推荐,直接在家族的孝子贤孙中选拔一个人,国家赐予其官职。就我们现在看来,这可以算得上是最简单的入仕途径了。在此类选拔官员中,皇帝赐官的唯一理由即是家族的孝悌声誉及本人的孝德孝行表现。

在封建社会,求忠臣必于孝子之家,这被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奉为真理。这表明传统儒家人伦关系中的孝义道德,在封建国家现实政治需要的支配下,往往就转换成为一种政治资源或步入仕途的价码。通过朝廷赐官,将单纯的孝义道德置换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现实政治利益。

就选官本身的出发点来看,从孝义之门选拔孝子无可厚非,也可以起到推广孝行的良好作用。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本来孝义之门是良好道德品行的象征,是儒家伦理道德的绝好彰显,但是却因为选拔官员使儒家人伦道德蒙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这些孝义之门的子弟绝大部分是孝德出众,但是也不排除徒有虚名者借此机会混入官场。在封建社会,是人治而不是法治,皇帝说了算,旌表你为孝义之门你就是孝义之门,这里面掺杂了太多的人为的东西。特别是到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朝政被搞得乌烟瘴气,一片乱象,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能期望这些人能够选拔出真正的孝义之家呢?很多至孝之人可能无权无钱,终老都得不到旌表;相反的,有些所谓的孝义之家,可能是官场中的裙带关系,很有可能是徒有其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靠这种方式选拔出的官员,不可能每一个都是封建国家的合格的官员。

四、官员孝行卓著助其步步高升

古代社会不仅选拔官员时注重对孝德的考核,对于那些已经入仕的官员,仍然要求他们做到“孝德修身”,这与孝悌选官是一脉相承的。《礼记·冠义》中有云:“故孝悌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这正是儒家孝道伦理的基本要求。《旧唐书》中记载:按《孝经》的规定行孝,足以事父兄,这是为人臣的基本要求。

不仅如此,对于已经通过各种选拔跻身官场的官员来说,是否具有良好的孝悌品行,往往会成为决定其仕途命运的重要条件。在唐代,统治者对官员会不定期考核,对于那些孝行显著的会酌情升迁,而对于不孝的官员会给予严厉的惩罚。

苏環,字昌荣,雍州武功人。一生清正廉洁,深知百姓疾苦,为后人所怀念。《新唐书·苏環传》中记载:“苏環入仕后,任恒州参军,其母去世后,居丧期间,痛苦不已,人也因此憔悴不堪,左庶子张大安表举其孝悌之行,朝廷擢升其为豫王府录事参军。”《大唐新语》卷五《孝行第十》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崔希高,以仁孝友悌著称,母亲去世后,在服丧期间,痛苦不堪,其悲伤之情让人动容。在做邺县县丞时,他说居住的屋子生满了芝草,长到了数尺高。州长官听说后禀报朝廷,升迁为监察御史,转并州兵曹、冯翊令。”

同类推荐
  • 以孝律人(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律人(中国孝文化丛书)

    今天,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全面、科学探讨孝文化,正确认识孝文化在历代法律中的地位,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摒弃其糟粕,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是十分必要的。但愿读者通过本书,丰富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接受民族精华的洗礼,冲破世俗偏见的误区,更加理智地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善待父母子女,和谐家国关系。
  • 近代思想文化论集

    近代思想文化论集

    本书为学部委员专题文集,收入作者关于近代思想与文化研究的论文。本书所收论文,写于1985—2011年,26年之中,作者一直关注着近代中国的社会、思想与文化转型的问题。这是关涉中华民族整体命运的大问题。作者试图揭示这个转型过程的内外机制与种种条件,揭示我们已经走过的轨迹,这对于我们如何走向未来,真正摆脱种种中世纪式的羁绊,迈入现代社会健康持续的发展轨道,是很有意义的。
  • 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

    本书是“中华传统价值观丛书”之一种。该丛书以人为本,以立人为宗旨,以个人为轴心,辐射出个人与自我、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三个探讨的领域板块,主题分别是个人与家庭、师友、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讨论的话题。本书《尊师重教》主题是知识与师道。从先秦至清代有影响的典籍中筛选出主题名篇,逐篇予以解题、注释。
  • 影响中国人的十大汉字:让

    影响中国人的十大汉字:让

    读过本书的这些故事以后,大家应该向故事中的主人公学习了。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礼让都是人重要的品德。只有礼让了,世界才会和平,社会才会和谐,人与人之间才会有爱。
  • 中国文化性格

    中国文化性格

    如果把历史文化喻为鱼,人文地理就是水;如果把历史文化喻为树,人文地理就是土地。离开一定区域的自然与社会交汇的总体背景去奢谈历史文化,无异于缘木求鱼。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舌尖上的毒

    舌尖上的毒

    孙焕平是江苏淮安楚州淮城镇闸口村的一个农民,从2009年4月7日至11月7日,他开着自己购买的小卡车,走遍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行程5万里,耗资10多万元,自费义务宣传《食品安全法》。有人说他“神经病”,妻子要跟他离婚,但他没有放弃。孙焕平义务宣传《食品安全法》引起国内多家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日报》等150余家媒体对孙焕平的事迹予以报道,被人们称为中华之大挑毒者。2011年12月,孙焕平与“两弹元勋”朱光亚、“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一起,成为中央电视台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
  • 戏幕客

    戏幕客

    此间事分三则:一讲青楼女子露水缘二言台上戏子众生弈三述学堂书生绝笔词台本合,玉兰花落,又道与谁说?
  • 大宋七星院

    大宋七星院

    他,本是七尺男儿,却拥有不死之身,却成为一名衙属。他武侠中是衙属,但在朝政中,却是一名王爷。
  • 轮回万年魂归何处

    轮回万年魂归何处

    他身为第七代十九天魔王,却因魔位臣服于仙界,受万年封印。她身为仙界屈指可数以灵化仙的仙子,却因杀罪贬入轮回,受人间疾苦。一边为了称霸,一边为了渡化,两个相悖的灵魂,来来去去终究是同一个他。轮回之路千辛万苦,她终于知道,人,总要经历万千年的寂寞,耐得住,成佛;耐不住,成魔…何去何从她又如何抉择?
  • 驼龙

    驼龙

    曾几何时妖魔成为天地的主宰。人族竟然沦为资粮。即使卑微,也要伐天而战。即使丑陋,也要绽放光芒。一个小驼子,历经杀戮终于明白,天地不可逆,人心不可逆,唯有手中的刀,身边的兄弟,才是真实的。
  • 王子爱上小魔女(全)

    王子爱上小魔女(全)

    『第一部☆简介』一个是失散多年的哥哥一个是集孩子气和霸气于一身的王子一个是对小魔女一见钟情的仇人家的富公子三个完全不同的男孩长相却是同样的英俊帅气又是同样不可救药的爱上了小魔女王子爱上小魔女是没有错啦,可也要看看王子是谁啊!失散多年的哥哥?“龙社”的老大霸王龙?这个可以考虑一下!虽然从一开始就对小魔女很霸道,但霸道的同时又可爱又像个孩子,而且对小魔女又是疼又是爱的,(*^__^*)这个王子我喜欢!仇人家的富公子?那怎么能行?!虽然他肆无忌惮的闯进了小魔女的生活,但那也是绝对不可以的啊!他恨我,他恨不得要杀了我。他更爱我,他爱我爱的即使地球毁灭了以后,仍然爱我爱的不知天高地厚!这下怎么得了?!他的杀父仇人可是我那"黑社会老大"的爸爸呀!我可是他杀父仇人的女儿啊!他说→“地球可以不转了、时间可以不走了、河水可以不流淌了、乾坤可以被扭转了、山也可以无棱角了、天地也可以合并了、我也是真的爱你了!我爱你爱的再也不愿失去你了!为了爱你我的心都死了一次了!可即使心脏死了又算得了什么!用别人的心脏我一样可以爱你!”看着他泪流满面的脸,小魔女的心都软了……糟糕了,这下子,可是真的不好办了~#(*__*)#~→☆→☆→第一部文风:活泼可爱,青春浪漫←☆←☆←『第二部☆简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台世南→小魔女)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江玮熙→小魔女)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却假装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小魔女→皇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却假装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挖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小魔女→尹雪龙)→☆→☆→第二部文风:凄美的爱情故事,华丽的青春疼痛←☆←☆←★★★★★推荐《王子爱上小魔女》的后续故事→→→→→★★★★★《欲乱情迷:囚爱情人》http://m.pgsk.com/a/84639/◇◇◇解释一下VIP阅读◇◇◇☆关于红袖币:
  • 打分手

    打分手

    在王小军的记忆里,盐工宿舍的那些大人们上夜班,手电筒是他们必不可少的装备。出发前提溜在手里,显得要多神气有多神气,吧嗒一推,开关开了,通向工区的小路,本来漆黑一团,又漫长难走,手电筒一开,顿时被雪白的光束照亮。光线从手电筒圆圆的柱头里射出来,就像拖着一道长尾巴的大扫把,顺着土路大摇大摆地扫射遍全程。盐工们上班的工区都靠近海边,远离居住地,就算是顺风骑车,也还得花费一个小时。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双世女皇

    双世女皇

    自来酷爱文中游,铁笔为桨书做舟。磕磕绊绊寻常事,得即高歌失即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