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0800000003

第3章 悠悠千年话旌表(1)

旌表制度是历代王朝倡导封建礼教,为道德优秀的人树立如匾额、碑石、牌坊等物化标志对其进行彰显和标榜,以美化风俗、教化民众的一种制度。它直观而准确地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导向的有效方式,也是弘扬仁、义、忠、孝、节、廉等传统道德的社会回报机制。

一、什么是“旌表”

究竟什么样的表彰方式才可称为“旌表”?先从“旌”“表”二字说起。

“旌”原是一种竿头缀有牦牛尾、下有五彩穗状的羽毛作为装饰的旗帜。《周礼·春官·司常》中有这样的说法:“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龙为旂,通帛为旜,杂帛为物,熊虎为旗,鸟隼为旟,龟蛇为旐,全羽为旞,析羽为旌。”司常是掌管旌旗的官,“旌”是司常所掌九旗的一种。常、旂、旜、物、旗、旟、旐、旞、旌,这些都是旗帜的名称,上面有不同种类的图画或装饰,用在不同的场合。

“旌”后来发展成为旗的通称。在先秦的古籍中,此种用法十分常见,如《楚辞·九歌·国殇》中的:“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由于旌引领士卒,用来指挥或开道,起到标志、引人注目的功效,随着字义的发展,旌逐渐有了显扬、表彰、令人效仿之义,作为动词的用法多了起来。《左传》中类似的用法不少,如《僖公二十四年》的“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庄公二十八年》的“且旌君伐”,都是此义。在这里,不仅看到旌的标志之义,还隐约发现它向旌表引申的动向。

“表”的本义指裘有毛的这一面。古人穿衣,皮子有毛的一面通常在外。《礼记·玉藻》曰:“表裘不入公门。”后来凡外衣、外表都可以称作“表”。如《尚书·立政》载:“至于海表。”表与“里”相对,“海表”即海外。此后又引申为表率、显扬的意思,如《礼记·表记》称:“仁者,天下之表也。”

《管子》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民有疑惑贰豫之心而上不能匡,则百姓之与间,犹揭表而令之止也。”意思是说如果人民有疑惑犹豫的心理,国君不能加以纠正,那么百姓对国君的隔阂疏远,就像告示他们不要上前一样。这里的“表”,当指立木来彰显、告示某事物。后来的“表”,也有用石的。立木或石作为标志正是显露于外的——这或许是与“表”的原意有内在关联。

平时常说“表彰”一词,中国传统社会的表彰有多种方式,包括赐予官爵、荫泽后代、入史列传、增赐谥号、赏金赐物、免除徭役等。《册府元龟》卷一三七《帝王部·旌表一》认为以下皆属旌表:“或授之爵秩,或禄其子孙,或旌其门闾,或赐以谷帛以至复其征赋,申以祠祀,皆因事以立教。”这是宋朝人的理解,可看出范围之宽泛。或许受此影响,人们使用此词时,也有与“表彰”混同在一起使用的现象。

笔者认为,旌表仅是表彰的一种方式。那“旌表”和通常所说的“表彰”有什么区别呢?可以将关注点放在“旌”字上。可将“旌表”一词理解为偏正结构,以前一词根“旌”来修饰、限定后一词根“表”。“旌”为状语,“旌表”是“表”的一种方式——“树旌以表之”,树立旌旗以示彰显和标榜。“旌”的原意是一种旗帜,旗帜起到的正是标志、带领的作用。后世旌表忠、孝、节、义,正是要达到为民众树立榜样、美化风俗之功效。由此可见,前贤构造此词可谓精当而形象。自然,旌表的方式并非一定是用旗帜,后世进行表彰的匾额、碑石、牌坊等都据此引申,也是旌表的不同方式。此词传递给人们的是这样一种信息:总要树立某种标志,用来彰显和标榜才可称之为“旌表”。

可以这样来定义“旌表”:旌表是表彰的一种方式。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历代王朝为提倡传统礼教,对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累世同居等,官府以树祠、立牌坊、赐匾额等方式对其进行彰显和标榜,这一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物质上的奖励,以达到美化风俗、教化民众的目的。“旌表”还可用为名词,指官府颁赐用以表彰的牌坊或匾额等。宋朝欧阳修的《左班殿直胥君墓志铭》中说:“胥氏义闻乡闾,门有旌表。”

“旌”“表”二字连用,笔者最早发现于东汉时期的武斑碑中,其中有“旌表金石”之语。武斑碑高330厘米,宽149厘米,今存20行,行约40字,额题“故敦煌长史武君之碑”。武斑官拜敦煌长史,碑文最后有:“尚书丞[国萧曹芝]宣”等为其立碑之人的官职和姓名。此碑桓帝建和元年(147)二月立。“旌表”一词出自下段赞扬武斑的记载:

其辞曰:于惟武[君],[允德允]恭。受天休命,[积祉所鍾]。[其]在孩[提],岐嶷发踪。[谦]守约,唯谊是从。孝[深]《凯风》,[志絜《羔羊》]。乐是,恬[此]荣光。[孳孳]临川,窥见廧。庶仰萁首,微妙玄通。[然清邈],[升],为帝股肱。扶助大和,万[民乃蒙]。[显]宗,史官书功,昊天上帝,降兹鞠凶。奄忽徂逝,宫。[不享]耆耆,[大]命。百寮惟,[后]帝感[伤]。学夫[丧师],[士]女悽怆。旌表金石,[令问]不忘。垂后昆,亿载[叹诵]。

此段之前介绍的是武斑之生平,此处是对武斑的溢美之词。怎样才能让他的美好德行流传千古?最好的方法是旌其行于金石,令后世“亿载”不忘其美名。碑文的运词理应较为严谨。由此可知,“旌表”一词在汉代已经正式得以运用。

二、旌表制度的起源

旌表制度的源头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河北定州西汉中山怀王墓中发现这样一则带有《六韬》逸文的竹简(第2328号简):“□者表其闾,君自至其家,君唯有善有。”[1]第一个“者”当是德者、贤者、善者之类。据此,先秦时期已有“表其闾”的表彰方式当属正确,但无法确定此简文具体所指是何时期。另据《六韬·文韬·盈虚》记载,帝尧时即“旌别淑德,表其门闾”。旌表制度的萌芽似乎在尧时就已出现。但由于历史上向来把尧舜时代称为盛世,把唐尧虞舜当作帝王之典范,许多制度的开创之功也都安在他们身上,此段记载有可能是后人附会而成。

来看《荀子·大略》中的记载:“武王始入殷,表商容之闾,式箕子之囚,哭比干之墓。”记述的是武王克殷后对旧殷贵族中的商容、箕子、比干等贤人智士表示尊崇的做法。这段史实,不少古籍中都有记载,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也予以了援引,真实性较大。“商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对一个广受百姓爱戴而为商纣所不容的贤能之人,明智的周武王反其道而行之,以“表闾”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礼贤之意,这是武王克殷后所采取的争取民心的措施之一,有利于维护初建政权的稳定。“表商容之闾”到底是怎样的一种表彰方式?

学者韩兆琦在《史记选注集说》中说:“在商容所住过的里巷上立表以彰显之。表:标也,如碑碣匾额之类,用以彰显善行者也。”吴裕成在《中国门文化》一书中从“表”的“外加上衣”之义出发去理解“表闾”,认为在门本身做文章的效果最佳:

周武王表商容之闾,不少古籍这样记。何谓表闾?有一说是刻石,即将表彰功德的刻石立在闾门前。其实,“表”本为外加上衣的意思。闾门高高,有柱有额,其上正好做文章。或漆或染,或裹或罩,或悬挂或高挑,一句话,另外加上表彰的标志,恰恰是引人注目的“表闾”形式。里闾之门得到美化,门内有引以自豪者,门外有投以羡慕者,真是一人贤德,里闾增辉。不排斥勒石门前,但在门本身做文章效果已是绝佳。可以说,这“表闾”——借助与闾门的一种表彰形式,开了牌坊的先河。

《尚书·毕命》载:“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瘅恶,树之风声。”周灭殷后,将殷民迁至成周。经过了三代,康王认为这些顽民中不少人已被改造成顺民,不宜对顽民一味地进行镇压、惩罚,于是令毕公识别顽民的善恶,让他们居住到不同的里中以示区分,采用了在善者聚居的里门外树立旌旗作为标志的表彰方式。唐代的经学家孔颖达认为《尚书》中的此段记载与现实中正在实施的旌表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孔颖达在为这段史料作注时说:“若今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表其门闾者也。”

《管子·轻重丁》记载:齐桓公有一次询问管仲:“峥丘那次战役中,许多百姓都借债负息,以此来满足国家的急需,我想恢复他们的生产,这应当如何解决?”管仲回答说:“只有用巧谋之术才可以。”齐桓公说:“好。”于是便命令左右各州:“表称贷之家,皆垩白其门而高其闾。”“称贷之家”指的是那些放债的人家。齐桓公又派出八名使者带着石璧前去慰问,结果令这些放债的人家毁掉了债券和借债文书,拿出他们的财务来赈济贫病的百姓。这就是所谓的“峥丘之谋”。虽然这些“称贷之家”并不一定乐意如此做,但这种用白泥粉刷门墙、增高里门的方式来表彰佐国家之急者,当是后世国家对慷慨捐献、乐善好施的“义民”予以旌表的滥觞。

关于表彰的场所,为何都选择在善者贤士所居住的闾里?里,本源于上古时期有田有居的小聚落,西周初年的金文中就开始出现“里”字。西周之里并非后来意义上的基层行政组织和居民编制单位,而是“国人”的居住区。战国时代的里才成为普遍的基层行政组织。千百年来,我国古代城市中的里坊布局方式,即可上溯至此。《周礼·地官》中有“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的记载。闾、里均为二十五家,古人便往往“闾里”并称。“闾”也指里的大门。《管子·立政》中曾记载了“闾”中注重教化与长幼尊卑的和谐的场景。闾里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国家对民众实施教化的基层场所。将闾里作为表彰的地点,更有利于世风的倡导,这种在最为贴近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地方进行表彰的意旨,在先秦时期就奠定了基调。

先秦是旌表制度的萌芽时期,尚未制度化,此时的旌表带有原始性和弱势的一面。原始性主要表现在旌表对象的不确定性。先秦时期不能归纳出十分确定的旌表对象和主旨,而后世则把忠、孝、节、义之人作为国家旌表的确定对象,如《北史·隋炀帝纪》中的“义夫节妇,旌表门闾”,《新唐书·玄宗皇帝纪》中的“旌表孝子顺孙、义夫节妇,终身勿事”,明确传达着传统社会的道德价值取向。之所以说是“弱势”,是指它还不是控制社会风气和维系社会道德的主要手段。从唐朝孔颖达《诗·周南·关雎诂训传》中“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记载来看,由于先秦时期保留较多的氏族遗风,当时的民众舆论是控制社会风气和表彰美善的主要渠道。按秦汉以后的旌表标准,春秋时期遵守妇道的宋共姬和敬姜,有惠政的子产,以及“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都应得到旌表。但他们获得的是社会舆论的普遍传颂和赞扬,并没有受到国君的旌表。先秦典籍对他们的记载,主要是来自民众的舆论颂扬。如果将朝廷旌表和民众舆论作为两种道德的维系力量,先秦时期,民众舆论胜于旌表;秦汉以后,旌表逐渐胜于民众舆论。这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是一致的,到明清时期更是如此。那时的旌表成为朝廷对臣僚百姓的一种最高荣誉和奖赏,官民也普遍以能获得皇帝的旌表为光宗耀祖、流芳千古的大事。

注释

[1]《定州西汉中山怀王墓竹简〈六韬〉释文及校注》,载《文物》2001年第5期。

三、主要旌表哪些人

旌表制度形成于汉代,完善于隋唐,集大成于两宋,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亦随之走向了僵化。这一制度的成长过程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产生、发展、完善而最终走向僵化的趋势相始终,体现了封建君主利用这一制度实施教化、进而维持并加强自身统治的政治动机。中国传统社会中,受到旌表的人群有许多,如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累世同居、隐逸、长寿老人、乐善好施、多产男丁等,这里主要对比较典型的前五种做一下介绍。

(一)忠臣

忠臣,与奸臣相对,是那些忠于君主,为君主效忠的官吏。“忠臣不事二君”,这是战国时期齐国贤人王蠋说的。燕将乐毅攻破齐国都城临淄,听说了王蠋的贤名,令军队先不要攻打王蠋居住的地方。乐毅想用重金礼聘王蠋以笼络齐国人心,威胁王蠋若不听从的话就屠城。王蠋这时说出了“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的名言,自杀以激励国人。齐国军民感动奋起,组织起来抵抗燕军。

东汉出现了系统总结忠德的专门经典,由东汉大儒马融所撰,直接名为《忠经》(也有认为《忠经》作于宋朝)。马融因为有《孝经》而无《忠经》,故作此书来补阙:“《忠经》者,盖出于《孝经》也。忠不可废于国,孝不可弛于家。孝既有经,忠则犹阙,故述仲尼之意,撰《忠经》焉。”《忠经》全篇共十八章,与《孝经》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同类推荐
  •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中外文化交流史

    本书系统探讨了自先秦至1999年的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说是首次对21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全面巡礼和总结。通读全书,可以发现,这是一部很有品位的学术佳作。
  • 中华茶道(第三册)

    中华茶道(第三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日臻完善 从汉半两到五铢钱(文化之美)

    日臻完善 从汉半两到五铢钱(文化之美)

    本书以汉承秦制铸造半两钱为切入点,论述秦半两的深远影响,同在另一方面也阐述其在生活中造成的种种不便,从而使得汉代统治者下决心将货币政策大刀阔斧改革一番,而这一改革在汉武帝时期终于得以实现。统铸五铢钱这一措施不得不说是极其明智的,其为以后的经济大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青少年国学全知道

    青少年国学全知道

    中国古代的个人修养,主要是儒家道家的修身思想,如本章介绍的“厚德载物”“格物致知”“天人合一”“守静存养”,等,这些都是个人修身的核心内容。
  • 尚书:追寻永恒的天命

    尚书:追寻永恒的天命

    《尚书》可能是留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官方文字资料,收录了夏商周三代乃至上古的一系列政府文书,包括如周公、周王这样的重要人物的讲话。在商周时期,文字具有神秘的魅力,是通天地、得永生的载体。而最早那些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很大程度上是当时人必须铭记于心的人和事,是“天命”。以《酒诰》为例,在杨照的解读下,我们感受到了焦虑打败了“大邑商”的周人的焦虑,他们反复确认上帝(天)传递给他们的信息,战战兢兢地、一次又一次地告诫子孙千万不要重蹈商朝的覆辙。
热门推荐
  • 低调处世与做人的艺术

    低调处世与做人的艺术

    本书就是教你如何做人与处世,如何以低调处世与做人之智获得一片广阔的天地,尽量成就一份完美的事业。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轻松地领悟做人与处世的艺术,借鉴本书中的众多经验,举一反三,把握住做人的准则,衡量好处世的分寸,在芸芸众生中拓展你的人脉,打开你的成功之门。
  • 只是怀念,别再相见

    只是怀念,别再相见

    一纸婚约,沈陌然每次做完,都会不屑的丢给安夏一塌钱!“既然做了拜金女,就要做的敬业!这样才有职业道德是不是?安小姐……”沈陌然恨安夏,恨她的所有。可安夏却是苦涩的笑了:“谢谢老板!”如果这纸婚姻是场赌约,那安夏赌他一定会爱上她!可这所有的一切,却是在那个一地鲜血的夜晚,戛然而止!“沈陌然,我们只是怀念,此生都别再相见了吧……”
  • 且以深情共流年

    且以深情共流年

    似锦的流年,昨日的青春。不知道这样的结局算不算是最好。只是,一切都已经不能够重来。站在不远的地方,唯有淡淡的说一句,你还好吗?
  • 伤寒论条辨

    伤寒论条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盛宠之嫡妃凶猛

    盛宠之嫡妃凶猛

    21世纪顶级杀手洛神——洛清,被男友与闺蜜背叛身中剧毒身亡,再次醒来,竟然成为相府后院中的小可怜。小可怜娘亲早死,继母狠毒?继妹伪善?亲爹不喜?弟弟厌恶?还有个坑爹的未婚夫?暴躁的杀手很凶猛,一路虐渣升级,眼看就要走上人生巅峰,却迎来一纸赐婚。他是燕国尊贵受宠的王爷,却是个毁容的残废。屡次出手相救究竟为何?扑朔迷离,他身上究竟有多少秘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太上三元飞星冠禁金书玉箓图

    太上三元飞星冠禁金书玉箓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万物皆可换

    万物皆可换

    兑换急速药丸一枚。这东西比特种钢还硬!名字起错了吧!改名叫急速要完吧!兑换烈焰短棍一根。喂!这不就是马桶塞子吗!!兑换神功功法一份。给我两个G的种子是什么意思?咦?种子?《五谷杂粮的辨识方法》《肉是煮着香还是烤着香》《论草药的一百种吃法》......你敢再夸张描述一点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