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09600000026

第26章 中国气候区划(3)

气候主要决定了当地食物的种类

在我国,气候对人们主食影响最大的可算是“南稻北麦、南米北面”了。因为大体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春雨、梅雨雨量丰富,非常适合种植需水多的水稻,因此南方历史上一直以大米及其制品为主食,例如米饭、年糕、米线、粽子、汤圆等。而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春多旱而秋末土壤墒情尚好,因而历史上一直种植需水较少、秋播夏初收割的冬小麦。人们主要也以面粉制品,如馒头、面条、饺子、烙饼、包子等为主食。这正如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的“南人做米,北人做面,常也”。实际上,中医认为,面食性热,大米性凉,因而也是适合北寒南暖气候,有利人体健康的。

而在内蒙古、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或气候干旱,或夏天过凉,不能生长农作物。当地主要放牧吃草的家畜,因此这些地区养成了以肉奶类为主食的饮食习俗。这也是生存的需要,因为肉类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适应当地比较寒冷的气候。

当然,以肉为主食的饮食结构是不全面的。所以他们除了偶尔采集野菜、野果等以外,最主要用茶来解肉食的油腻和补充维生素。正所谓“下食者盐,而消食者茶也”。甚至“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这就是我国古代汉族农区和西北牧区少数民族间著名的“茶马贸易”的产生原因。唐代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茶,高原周边“茶马互市”从宋代开始就十分红火。云南、川西还有著名的“茶马古道”。

其实,水果的地域分布比粮食还要严格。热带、南亚热带水果椰子、芒果、菠萝、桂圆、荔枝、柚子、香蕉等最怕零度低温,因而只分布在华南和云南南部地区。柑橘、橙子和枇杷等亚热带水果能耐零下5℃~7℃以上轻寒,可以分布到秦岭淮河以南和四川盆地等亚热带地区。秦岭淮河以北的温带地区则盛产苹果、桃、李、杏、柿子等温带水果。

南北方蔬菜品种也有很大不同。北方过去没有温室,一冬都吃营养丰富的大白菜。但大白菜在南方却长不好。喜凉的北方土豆运到南方平原种植后也会很快退化。南北方经济作物也大不相同。以制糖原料为例,南方有喜温暖、湿润的亚热带甘蔗,北方则有喜温凉、长日照(夏季)的温带甜菜,即“南蔗北菜”。糖用甜菜现在主要分布在北纬40度左右以北地区。但我国20世纪初才开始引进甜菜,北方居民习惯吃咸,故历史上素有“南甜北咸”之说。

国人多喜欢喝酒。有趣的是,酒精的含量也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据记载,华南多喝“东江米酒”类低度酒,根本不生产名优白酒:长江以南多喝中低度数的黄酒;过了长江,主要喝蒸馏白酒,北京二锅头酒精度数55度,北大荒高粱酒65度,新疆伊犁特曲70度,已和医院消毒酒精差不多了。显然其中有适应气候冷暖方面的重要原因。

但即使南北方都能生长的作物,其品质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北方冬小麦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南方,磨出的面粉耐嚼、口感好。再如北方大米,特别是东北大米口感也比南方为优。另一个典型是新疆水果。新疆气候干旱,水果生长季节中日照多且强,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研究指出,这些都是新疆水果糖分比东部地区的高(平均高20%)的主要原因。因此只要水果引出新疆种植,糖分便会立刻下降:相反,东部水果引进新疆,糖分则可大幅提高。

冬冷夏热气候影响饮食习惯

据我的研究,我国是世界上人体感觉最为冬冷夏热的地方。这种气候对古人饮食习惯有重大影响。

第一,冬冷夏热气候使冬夏食物的品种、数量有明显季节变化,因而需要调剂。

例如,北方冬季严寒,造成了过去冬季缺乏下饭的新鲜蔬菜,因此便产生了加工蔬菜存储到冬季食用的需要。加工办法主要有腌制、窖贮、晾晒、风干和冷冻等方法。下面以东北蔬菜为例。

东北是我国冬季中最严寒、田野中什么东西都不长的地方。因此一年之中有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吃不到新鲜蔬菜,是我国最需要蔬菜季节调剂的地方。《奉天通志》等中就记载了东北民间存储蔬菜的习俗,说当地民众“春暮煮豆磨酱,贮之以瓮,四时烹饪必不可少之物也。初夏园蔬成熟,如春菘(俗曰‘小白菜’)、芸豆、紫茄、黄瓜、葱、蒜、韭、土豆、倭瓜、豇豆之类,轮换煎食,可至初秋。及至秋末,将秋菘(秋白菜),渍之瓮中,名曰‘酸菜’;择其肥硕者,藏之窖中,名曰‘黄叶白’。又将黄瓜、芸豆、倭瓜之属细切成丝,曝之以干,束之成捆,名曰‘干菜’,以为御冬旨蓄,兼可食至来春。又以盐渍白菜、莱菔、黄瓜、豇豆、青椒等物于缸,曰‘咸菜’,为四时下饭必备之品”。有学者认为,正是因为北方人多吃用盐腌制的肉类、蔬菜等存储食物,因而久而久之助成了北方人重咸的饮食口味。

北京及其附近的华北地区,直到改革开放以前,这里冬季中的当家菜都是窖贮大白菜。不过,蔬菜贮存很讲技术。贮存温度高了会腐烂;不慎冰冻了会味同嚼蜡;室内存放的大白菜风干了也无法吃。居民一般挖1米~2米深的地窖,在5℃左右的温度贮存。

西北和青藏高原上游牧民族以肉奶为主食。鲜奶容易腐败变质,他们掌握了多种加工提炼的方法,得以较长期保存。以蒙古族奶制品为例,有奶油、奶皮子、奶酪、奶豆腐,等等。实际上,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上,或因气候干旱,或因气温低,食物本是相对容易长期保存的。例如维吾尔族的馕(熟食)可以保存半月甚至一个月之久,成为出门的方便干粮。

第二,冬冷夏热气候使国人食欲、口味冬夏有很大不同。

冬季中,人体热量消耗很大,因此食欲好。人们多食高蛋白、高热量的动物性食物,特别是热性的羊肉、狗肉,吃法多用火锅。北方人用火锅涮羊肉,边吃边放;南方火锅主要起煮熟和保温作用。除了火锅外,云南“过桥米线”和西安的“羊肉泡馍”另有有效的保温措施,即汤上都有一层厚厚的油。油蒸发慢,蒸发耗热便大大减少。

到了夏季,天气炎热,人们胃口大减。因此多爱好新鲜爽口、易消化的清淡食物,菜则肉少而蔬菜多,汤也比较清淡。人们还喜欢西瓜、绿豆汤等清凉去火佳品。所以,在我国全年都比较高温的华南地区,例如广东的粤菜,就有清、鲜、脆、嫩的特点。广州菜是粤菜的代表,因而素有“吃在广州”之说。

特殊气候诞生了中国独特的食疗和饮食养生文化

我国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也就是说,医生弄清病因之后,首先应用食物治疗,不行再用药攻。实际上《黄帝内经》中早就记载了古代将医生分为“食医”、“疾医”和“疡医”,而“食医”级别最高。因为食物并无副作用,而“是药三分毒”。

为什么食物也能治病?

原来,从中医角度,食物和药物一样,也有“四气”、“五味”之分。“四气”即寒、凉、温、热,“五味”乃甘、酸、苦、辛、咸五种味道。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药食同性,因而药食同效,所以食物也能治病。

例如,寒凉性的食物和寒凉性的药物一样,都具有清热、去火、解毒的作用,可以减轻或消除热症;而温热类食物则具有温阳、散寒作用,可以减轻或消除寒症。例如本文前面所说冬季吃羊肉、狗肉就是用来除去侵入人体之寒;而夏季吃西瓜、绿豆则是用来清除人体之热。一般来说,疾病初起或不太严重时,用食疗都可治好,或使之不发病。这也就是中医高明的“治未病”思想的一种体现。

中医认为,人体是个小天地,和自然界有密切联系。中医通过“五行学说”,把人体五脏和自然界联系起来,其中和食物有关的有“五味”和“五色”。简单来说,古人认为,色青味酸的食(药)物属木,入肝经系统;色红味苦的食(药)物属火,入心经系统;色黄味甘的食(药)物属土,入脾经系统;色白味辛的食(药)物属金,入肺经系统;色黑味咸的食(药)物属水,入肾经系统。中医治病就用这种理论指导用药和食疗。

所以在我国,特别是诞生中医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冬冷夏热、冬干夏湿,“风寒暑燥湿火”等“六淫”种类齐全,且变化剧烈,因此在这里诞生世界独特的中医食疗文化,便是十分自然的事了。

湖南、四川爱辣原因的气象学讨论

本小节最后一部分,说说有关“五味”之一的辛(辣)味,为什么我国川湘最爱辣。大家也许会感兴趣。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早先我曾听说“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也就是说,我国这三个最爱吃辣的省份中,四川人吃辣水平最高。

但是,2006年见到湖南人戈忠恕先生写了一篇文章,叫“湖南人为何爱吃辣椒?”他把上述我国最爱吃辣的三个省份的排序正好倒了过来,变成了湖南人吃辣水平最高,即“湖南人怕不辣”。文章引用了1999年的统计数据,湖南省人均吃辣椒多达10公斤/年以上。他还列举了湖南的许多“辣事”和“辣文化”,包括毛泽东主席对斯诺谈的“辣椒与革命”问题(另据我所知,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主席和秘鲁哲学家门德斯共进晚餐时也谈过这些问题,不过他说的是,“四川人不怕辣,江西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他说这三个省正是中国革命领袖出生最多的地方)。

为什么湖南人最爱吃辣?该文中没有讨论,只是说,湖南是个高湿区。而辣椒性热,能祛风抗湿,发汗健胃。所以,(冬季)吃辣椒可以驱寒,夏季吃辣椒可以促使人体排汗,在闷热的环境中增添凉爽舒适感。我不知道我国这几个省份吃辣水平究竟应该如何排名,但从气候条件角度分析,确是有利于“湖南人最爱吃辣”结论的,因此我曾把它收进了我主编的《气象新事》(科普出版社,2009)之中,介绍给读者。

在该文后的主编批注中,我讨论了他没有讨论的问题。我认为,湖南人最爱吃辣的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因为这三省中以湖南最为冬冷夏热。因为,这三省年平均相对湿度差不多,长沙80%还没有成都82%高。但是三城市冬冷夏热程度却有明显不同,以多年平均1月、7月气温为例,长沙、成都、贵阳分别为:4.7℃,29.3℃;5.5℃,25.6℃;和4.9℃,24.4℃。显然长沙要比成都、贵阳都冬更冷、夏更热得多。在气候潮湿程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冬越冷越需要吃辣驱寒,夏越热越需要吃辣出汗排湿。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但是,后来我很快发现,这样讨论是存在问题的。因为,“气候潮湿程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并不一定“冬越冷越要吃辣椒驱寒”。因为“气候潮湿程度”在这里指的是相对湿度。而在本问题中“气候潮湿程度”的影响却并非主要能由相对湿度决定。否则,冬季平均相对湿度和川黔湘相近的东北就应该是我国冬季最需要、也应最能吃辣的地方了,因为东北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实际上,东北恰恰反是不能吃辣的地方。例如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曾委托湖南有关单位制定“辣度国家标准”。在此标准(草案)中,如果说60度为“辣得开不了口”,那江浙沪一带大体耐辣25度,而东北人甚至仅10度左右。

但是,如果川、黔、湘冬季吃辣主要还是为抗以湿为主的寒湿的话,那么何以证明这里的“湿”比东北重得多呢?

在气象学里,空气湿度指标除了相对湿度(表示空气的相对干湿程度。干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0%,饱和的湿空气,如云雾中为100%)外,还有个指标叫绝对湿度,表示大气中含水汽的重量(绝对值),单位为“克/立方米”。所以,东北哈尔滨、长春、沈阳三地1月平均相对湿度(70%)虽比川黔湘长沙、贵阳、成都三地平均(80%)低得不算很多,但是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含量却低得很多,因为严寒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极少。例如哈尔滨、长春、沈阳的1月平均绝对湿度仅1.1克~1.7克,而成都、贵阳、长沙,则高达6.9克/立方米~7.2克/立方米之多。

我曾去过一些高山气象站,例如山西五台山顶,海拔2896米。那里夏季都要生火炉、盖棉被,因为那里7月平均气温只有9.5℃。但是那里7月平均相对湿度84%,7月平均绝对湿度高达10.0克/立方米!所以那里的气象员虽然都是当地山西人,但几乎都吃辣椒。据我两次访问,他们自己也说主要是“抗风湿”,肯定吃辣不仅是为了驱寒。世界上墨西哥等国家还有用贴敷辣椒膏治风湿病、关节炎疼痛有较好疗效的许多报道。

实际上,中医认为,“风湿”、“类风湿”属痹症,乃风、寒、湿三邪共同引起,没有湿只能引起寒症。而在冬季低温情况下,我认为湿邪对痹症的影响,绝对湿度更加重要。因为低温下绝对湿度本已很小,相对湿度变化再大也引不起绝对湿度的明显变化,难对人体有大的影响。

当然,用绝对湿度解释川黔湘爱辣也会有问题。例如,为什么冬季(甚至全年)中气温和绝对湿度甚至相对湿度都和川湘相近的江浙沪地区,却不喜欢吃辣而喜甜呢?

实际上,读者都明白,影响人们口味爱好的因素很多很复杂,不仅有自然界方面的物质因素,也有社会人文方面的非物质因素。气象条件只是自然界因素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而已。

同类推荐
  • 当代科技简明教程

    当代科技简明教程

    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而且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江泽民在为中央党校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一书作的序中指出:“抓紧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干部要从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高度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对于我们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高度认清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科技意识,从思想到行动上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 世界地理全知道

    世界地理全知道

    本书为读者打开一扇快速认识和了解世界的窗口,是一部帮助读者快速学习和掌握世界地理知识的工具书。《世界地理全知道》分为非洲、亚洲、大洋洲、美洲(南美洲和北美洲)、欧洲等几个部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属地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经济、习俗、交通、教育、旅游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多角度解读世界自然和人文地理。对世界地理知识加以延伸拓展,力图使繁杂的地理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的有机整体,方便读者学习掌握。让地理知识变得亲切,陪伴读者开始一次愉快的读书之旅,轻松获取世界地理知识。
  • 天文:从望星空到登天

    天文:从望星空到登天

    天文学是观察和研究宇宙间天体的学科,它研究天体的分布、运动、位置、状态、结构、组成、性质及起源和演化,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学科学魅力大探索天文:从望星空到登天》详细介绍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思想成就,以及测量日影仪器表、候风地动仪等天文学科知识。
  • 天文百科知识博览

    天文百科知识博览

    《巅峰阅读文库 我的第一本百科书:天文百科知识博览》是一本献给天文爱好者的书籍,也是同青少年朋友分享天文科普知识,掌握各种天文观测常识,了解最新天文探测成果的书籍,内容主要包括宇宙、太阳、太阳系外天体、星系、星云、银河系、银河外星系、恒星、行星、太阳等等。《巅峰阅读文库 我的第一本百科书:天文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超越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科学进化史

    科学进化史

    本书是一部科学发展的全景史,是在英国BBC电视系列节目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作者追溯了科学的发展,并将科学视为人不同于动物园的主要特征。书中历数不同时期人类的得大发明,从结绳记事儿到几何演算,从牛顿力学到狭义相对论。作者认为知识的进步均可视为人类试图理解自然,并控制自然的努力。作者对每一重大思想理论,均予以深刻的评价,并力图将自然背后的规律以常人可以理解的语言展现出来。本书不仅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一个科学世界,而且还将读者带入一个全新的文明世界。
热门推荐
  • 超凡异变

    超凡异变

    什么?你竟然选择了野猪基因?你怎么能这样!如此自甘堕落?主角:野猪怎么了,野猪难道不可爱吗?选择他因为他单纯啊,毕竟猪猪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 爱妃在上:邪王请上座

    爱妃在上:邪王请上座

    从青楼到舞娘,再到……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她做不到。一舞倾城,且看傲娇公主玩转天下。
  • 我女友是最强王者

    我女友是最强王者

    哪有什么梦想,只是苟延残喘的活着。电子竞技,我都快要放弃了!
  • An Essay on Comedy

    An Essay on Comed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这样吃养身防大病

    这样吃养身防大病

    正确的饮食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食材看似简单,却效用非凡,为了健康,也为了食物,是时候该认真了解食物了。病能从口入,病亦从口除,世界食材万千种,所含的营养各不同,所起作用亦不同《这样吃养身防大病》让你全角食物营养奥妙,“私人营养师”精心配制。
  • 三千扬花说不尽

    三千扬花说不尽

    [甜宠~]在现代时,古月然是众所周知的大小姐,大家竭尽所能想交攀的对象。然时有不测风云,骄傲如她,被自己最信任与最爱的人联手至死。但上天眷顾她,让她重新再活一次,穿越到了一个历史上从未出现过朝代。虽然穿越了,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别人穿越都是魂穿,本小姐是直接整个人都穿了过去???所以上天这是要她所有都重来一遍吗?晕死.....【倒霉篇】别人穿越都是魂穿啊各种大小姐,到了她这,她就先不说身穿这件事了,这穿越地点就不能给她选好一点吗!!!【甜宠篇】古月然闹小脾气了,子琈彧哄;古月然闹着不肯吃饭,子琈彧又哄又喂;古月然调皮了,子琈彧跟着一起调皮;古月然炸了别人的家,子琈彧帮着再炸一次.......
  • 恋樱超大牌男仆

    恋樱超大牌男仆

    撒谎是会付出惨痛代价的,虚荣少女丁笑笑因为一张偷拍照片,竟然就可以成为校园美少年俞牧辰的女朋友?不不不,不要想得太天真了!俞牧辰这个超级腹黑变态狂,人前装好人晒恩爱,人后却把她当成一只狗!可怜的笑笑每天生活在美少年可怕的魔掌之下,还要被无数粉丝追杀,简直生不如死啊!不打倒大魔王,丁笑笑誓不为人!《恋樱超大牌男仆》中少女的血泪逆袭,教你如何收服恶魔主人,成为贴心小男仆!
  • Community: The Structure of Belonging

    Community: The Structure of Belonging

    The expanded and revised edition of Community tackles the hysteric rise of isolation and fear in a digitally interconnected pgsk.com draws on a decade of putting these ideas into practice to emphasize what has worked and extract those thoughts that were nice but had no durability.
  • 重生之大圣传说

    重生之大圣传说

    是时候将逆乱的时钟,拨回正轨了。——齐乐天
  • 只不过是流年

    只不过是流年

    一场误会,让原本相爱的两人形同陌路;待他查明真相她却要和别人步入婚姻的殿堂;这是给他的惩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