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09600000025

第25章 中国气候区划(2)

毛泽东主席在这首词中选用“寒热”而不用通常使用的“春秋”来表示年,这固然是由于“贺新郎”词牌通常都须押韵,但同时确实也精辟地表达了我国冬冷夏热这一最主要的气候特点,令研究了五十多年中国气候的我读来也十分佩服。

毛泽东主席如此用词,显然主要是基于他长期的生活实践。下面以他的家乡湖南省会长沙为例,来看看这样用词的实际依据。

我国习惯以5天平均气温稳定低于10℃为冬季,22℃以上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季。如果按照这个划分标准,那么长沙春季(3月14日至5月19日)和秋季(9月28日至11月24日)加起来也只有123天,而冬季(110天)和夏季(132天)总和则长达242天。即春秋季加起来也只有4个月,一年中有8个月是在过冬、夏季节。另一方面,长沙最冷1月平均气温4.7℃(比同纬度世界平均16.1℃低了11.4℃),每年平均有霜22.0天,降雪8.8天;清晨最低气温低于0℃的冷日全年平均达19.9天,极端最低气温—11.3℃。可见当地冬季之寒冷。而长沙最热7月平均气温又高达29.3℃(比同纬度世界平均偏高1.8℃),午后最高气温高于35℃汗流浃背的炎热日子每年平均有29.9天之多,盛夏季节夜间常汗湿枕席难以入眠。历史上极端最高气温43.0℃。这又可见长沙夏季天气炎热之一斑。冬季常需棉衣御寒,过个夏天要瘦掉好几斤肉。这种气候于人们印象之中焉能不深刻?

同样,毛泽东主席晚年居住的北京(此词写作时间为1964年春),也有着世界同纬度上最鲜明的冬冷夏热气候。北京隆冬1月平均气温—4.6℃(比同纬度世界平均偏低10.1℃),大地冻得硬邦邦的,河湖上冰厚得可以安全滑冰;夏季7月(平均气温25.8℃,比同纬度世界平均偏高1.8℃)也常热得流汗,城市居民的空调冷气也已经普及。长沙、北京尚且如此,我国春秋最短、夏季最热的新疆吐鲁番盆地更有“吐鲁番盆地一年只有两季,西伯利亚的冬季和撒哈拉的夏季”之说。我国这样的冬冷夏热气候,用一个“寒热”来代表一年,真是再恰当不过、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当然,用“寒热”来表示年,毛泽东主席也非第一个。例如金代元好问的一首《迈陂塘·雁丘词》中就曾用过。这是一首知名度极高的词。描写的是一对大雁。当其中一只被捕捉宰杀后,另一只逃脱的大雁悲鸣复返,最终投地自杀“殉情”之事。它的前几句最为著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词中“双飞客”指的就是这对大雁。老翅表示成年雁。“几回寒暑”就是它们双宿双飞已经几个寒暑,即几年了。因为雁的自然寿命短,“几年”对它们就是很长一段时间了。相信此词毛泽东主席一定读过,因此系化用而来。改“寒暑”为“寒热”不仅合韵,而且作为表达冬冷夏热对比,“寒热”比“寒暑”也更加强烈。

当然,在世界上能达到用“一寒一热表示一年”程度的区域的面积是很小的。因为极地和高纬地区几乎全年皆冬,赤道和低纬地区全年皆夏。只有中纬度大陆上才可能出现四季变化(中纬海洋上多四季如春)。而有四季变化的中纬大陆地区中,又只有冬有西伯利亚强冷空气频频南下,夏有大陆性气候高温(特别是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高温)的我国,才是世界上“一寒一热即一年”唯一最典型、最鲜明的地区。

所以,外国人读《贺新郎·读史》,很可能对“寒热”两字莫明其“妙”,甚至“莫名其妙”。但占世界人口1/5的我们中国人读来却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感到十分亲切。毛泽东主席这种来自实践又高于实践的发挥,以及把科学和文学高度和谐地结合起来的艺术,已经达到了令人叫绝、令人倾倒的地步。

可见,相对全世界而言,我们中国世世代代一直都在“寒寒热热度春秋”。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也正是这寒寒热热的特殊气候之中诞生、发展。

第十三章中国气候对我国衣、食、住、行、民间体育竞技等文化的影响——中国气候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之二从这里开始,我们就要具体介绍中国气候对中国传统文化各方面的主要影响。这是对我14年来研究的初步总结。先从衣、食、住、行等民俗文化开始。

一、鲜明多样的气候,丰富特殊的衣饰(衣饰文化)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衣”是排在第一位的。这并非偶然。因为人穿衣不仅仅是为了“蔽寒暑”、防虫防风雨、遮体避羞等,还具有装饰身体、美化生活,显示人的身份地位、民族信仰、礼仪场合,等等作用。因此我国古代服饰成为了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生活条件很一般,但其民族服饰之精美,令人惊叹。例如杜甫就有“五溪(苗族)衣裳共云天”之句,盛赞苗族衣饰可与天上彩云相媲美。

衣能排在“衣食住行”之首,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冬季十分严寒,许多贫困古人多为缺衣御寒所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寒”之影响深入到了中国文化和古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称“十年寒窗”的读书人为“寒士”;称自己出身低微为出身“寒门”;谦称自己的家为“寒舍”;甚至见面打招呼叫“寒暄”(暄是温暖)。“寒暄”一词,到现在都还有人在用。而且,古人不仅活着怕寒,连死后也“怕寒”,一些地区过去还有十月初一在坟头送棉衣(烧纸)的习俗,而且要求完全烧尽。

北着皮棉南穿单特殊气候特殊衣

我国之所以冬寒,是由于受北方西伯利亚(北半球寒极)频频南下冷空气影响,所以特别是北方地区,冬季特别寒冷,需要特别保暖的衣着。

例如,生活在大兴安岭及其附近地区的鄂伦春等民族过去主要以游猎为生。那里是我国冬季中最冷的地方,极端最低气温最低可以降到—50℃左右。他们的皮衣主要用又暖又轻的狍子皮做成。他们戴用完整的狍子头皮制的皮帽,因为形象逼真,在打猎中还有迷惑猎物的作用。狍子皮靴子的鞋底用狍子的脖子皮缝制,暖和轻便、且走路没有声音,可以接近野兽而不易被发觉。

生活在东北三江平原的赫哲族人过去以渔猎为生,因此他们生活中也多穿他们独有的鱼皮衣。因为黑龙江地区江水冬寒夏凉,多产大鱼(如怀头、哲罗鱼等),这些鱼皮厚皮质好。晒干后经捶打变软,便成了轻便、保暖、耐磨而又不透水的鱼革。鱼皮套裤还是他们捕鱼的劳动服。

蒙古族所居地区盛行蒙古袍。蒙古袍宽大的下摆既便于骑乘,又能在骑马放牧时起到防寒护膝护脚的作用。最保暖的蒙古袍常用双层皮缝制而成,一层毛皮朝里,一层毛皮朝外。腰带可御冷风进入,再配上适应骑马需要的长筒皮靴,皮靴里套上毡袜,足可耐零下四五十度严寒。

但是,到了海拔四五千米的青藏高原上,由于低纬高原的气候特点,冬季御寒的袍子是藏袍。

冬季藏袍用皮制,长袖、宽腰、肥大、超长。穿着束腰带时,得先将袍向上拉起,直到下摆略低于膝盖,束带后放下袍子,于是腰部自然形成一个大囊袋,可装随身物品,妇女甚至可装(背)进孩子。夜间将腰带解开,藏袍便成了睡袋。

藏袍十分适合低纬高原上阳光下热流满身,而雨雪冰雹一上来又气温迅降,身体感觉温度变化极大等天气特点。所以天暖热时,常只穿左袖。再热时把右袖也脱下束在腰间,灵活方便。

但是,在我国华南及云南南部等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因此衣着终年轻而薄。典型例子是云南西双版纳的妇女筒裙。一块薄薄花布,首尾相连,三折两裹,最后在腰间别紧,连裤带都不用。所以“云南十八怪”中说,“大姑娘不用裤腰带”。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蓑衣。这是过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民雨具。那里四季都有农活,但几乎四季都多雨。穿蓑衣,即稻草编的“雨衣”,就能在雨中腾出双手干农活。稻草虽也易雨湿,但因草秆向下,能引导雨水向下,因而一般小雨中仍能照样劳动。

据记载,我国台湾省澎湖列岛妇女“头饰”很奇特。她们用两条毛巾蒙面,上一条下一条,只在眼部留一条缝,看上去有些恐怖。原来,主要是因为台湾海峡这里大风多,脸部暴露会受到大风刮起的海水侵害。这和丹麦法诺岛北港妇女戴古怪面具的作用是一样的。

冬着皮棉夏“赤膊”“早穿皮袄午穿纱”

热带恒热,寒带恒寒,四季衣着变化都不大。只有温带及其附近,特别是我国,冬季中由于西伯利亚冷空气频频南下,世界同纬最冷;夏季因陆地干燥易热,南方还有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又是世界同纬度上比较热的地方(高原除外)。所以,我国成为在世界同纬度上冬夏温差最大,而且也是人体感觉世界上最冬冷夏热的地方。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常有冰雪严寒,夏季又常热得汗流浃背,过个夏天要瘦好几斤肉。

可是人不能像动物那样冬眠,也不能像候鸟那样迁徙,主要只能靠增减衣服来适应。所以,我国东部地区是世界同纬度上四季着装相差最大的地方。其中,东北是我国冬夏温差最大,因而也可以说是世界上冬夏衣着差别最大的地方(西伯利亚虽冬夏温差比东北还大,也是世界上冬夏温差最大的地方,但那里冬极寒而无夏热,着装变化反而小)。

冬冷夏热的结果,春秋季中的气温变化就十分急剧,使我国成为世界同纬度上春秋季最短,和春秋季中增减衣服速度最快的国家。尤以北方最为显著。例如江南几乎可穿一春的毛衣或毛背心,到了北京,有的年份甚至穿不了多少天就可以穿衬衣了。

除了冬冷夏热的气温年变化外,夜冷昼热的气温日变化也会对着装有重要影响。

在气象学里,称午后最高气温和清晨最低气温之差为气温日较差。我国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南方一般在6℃~8℃左右,北方气候干燥,10℃~14℃左右。西北沙漠、高原盆地甚至超过16℃~17℃。新疆吐鲁番盆地春秋季中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

不过,我研究了吐鲁番市区(气象站所在地,海拔35米)气温日较差资料,认为还达不到真正“早穿皮袄午穿纱”的程度。

不过,我确信,我国真正可能“早穿皮袄午穿纱”的地方应该还是在吐鲁番盆地之中(深陷河谷盆地地形是所有地形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地方)。吐鲁番盆底即艾丁湖底海拔负154米,那里盆地地形增大气温日较差的作用能够达到最大。

2008年夏《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组织“极限探索”科学考察,我作为专家组成员建议到艾丁湖底(近些年来夏季湖底基本干涸)进行“热极探索”,还真找到了我国能“早穿皮袄午穿纱”的地方。我们在盆底海拔负150米的观测点上,8月2日和3日观测到这2天的昼夜温差分别为24.6℃和23.3℃,平均约24.0℃。而根据气候规律,吐鲁番秋季昼夜温差平均比夏季还可高1.5℃~2℃,因此艾丁湖底秋季昼夜温差平均可高达接近26℃左右(个别日子还会大得多),在全国遥遥领先。

它意味着艾丁湖底春秋季有相当多的日子里,午后最高气温可以高达30℃左右以上,而清晨最低气温又可以低达4℃左右以下。这样的日子岂不可“早穿皮袄午穿纱”?那里日出后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据我推算,气温将会上升16℃~18℃之巨。所以如果那里将来有居民的话,真不知道他们那时该如何频繁地更换衣服哩。

二、“南稻北麦”、“南甜北咸”、川湘爱辣(饮食文化)《汉书》中说,“民以食为天”,这是说饮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礼记》中又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则是说,人的食欲和性欲一样都是人生大欲。既是大欲,我认为不是填饱肚子就算,而是“美食”才能满足大欲。所以,以前有学者(戏)说,西方文化(指当时西方“性解放”时代)是男女文化,中国文化是饮食文化。

实际上我国至少从周代就开始讲究美食了。例如《周礼》中把主管饮食的官员列为诸官之首,地位最高;《尚书·洪范》讲周代“八政”(八件国家大事)中第一件就是“食”。因为“食者,,人事之本也”(《尚书大传》)。

中国人过去见面打招呼时常问“吃饭了吗?”,可见民间对饮食之重视。实际上,“吃”的用词已经广泛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受了惊吓叫“吃惊”,费力气叫“吃力”,受了损失叫“吃亏”,拜访别人被拒叫“吃闭门羹”,被人诉讼到法院叫“吃官司”,干什么工作叫“吃什么饭”,等等,真堪称中国特有的“吃”文化了。

再如,古代以“社稷”代称国家。“社”是土神;“稷”就是小米。因为在很早的古代,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农作物就是适应当地干旱、寒冷气候的小米。小米歉收,农民吃不饱社会就会不安定。可见国家也是以“食”为“天”的。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养”,自然可以理解为“饮食营养”。因为,“一方水土”,特别是气候条件,既严格限制了动植物等食物的种类,又影响了人们的食欲、口味和爱好。而且,通过药食同源还诞生了我国特有的食疗和饮食养生。所以,中国的这方“水土”,自然会诞生特殊的中国饮食文化。

同类推荐
  • 外星人大图说(天文科学丛书)

    外星人大图说(天文科学丛书)

    《天文科学丛书:外星人大图说》主要包括外星人丢失的婴孩、外星人青睐地球人、外星人目击报告、外星人频访美国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前沿性和新奇性。
  • 不可思议的大自然

    不可思议的大自然

    大自然有许多事情令人不可思议,看起来不像是真的,但却都是事实,这正是大自然的奇妙之处。本书通过介绍白蚊、雨林、南北极、美洲沙漠、海洋等,让你走近大自然,了解真实的世界。
  • 科技探秘

    科技探秘

    《巅峰阅读文库·我的第一本探索书
  • 动物的语言与意识

    动物的语言与意识

    今天的讲座是关于动物的语言与意识问题,而这也是心理学中研究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有人可能会问,心理学为什么会研究动物?事实上,研究动物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人,因为人类的心理能力、发展状况无论如何都需要一个参照系,而这个参照系就是动物。我自己的研究方向既有动物又有儿童,今天,我主要挑了一部分主题,就是关于语言和意识的问题。
  • 解读人类与地球(探究式科普丛书)

    解读人类与地球(探究式科普丛书)

    本书从地球起源入手,系统地阐述了地球的基础知识,形态特征,地球位置形成以及和其他星球的关系,并且还介绍了地球的灾害,地球的未来,人类的生活与地球息息相关,旨在让读者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地球,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
热门推荐
  • 一粒微尘一场梦

    一粒微尘一场梦

    我叫唐梦遥,诞生于宇宙初始,流落于银河系,新生于史前地球。这里有强大的修仙者,有怪异的异能者,有伟岸的巨人族,也有诡异的九幽之地。当我知道,地球所在的太阳系并不稳定时,当我知道,我们的家园面临毁灭时。我决定去拯救她,即使前方没有路,我也要走出一条路,即使前方是终结,我也要生的绚烂。是救赎,还是放逐,是赴死,还是遗弃,是创造,还是毁灭。也许地球本该属于凡人,也许人文与科技结合的文明才是这片星空的归宿。地球,再见了,我救了你,而你,将不属于我,别了,地球。相信在那千百万年后的宇宙星空,一定能见到你的身影。新地球文明在浩瀚星空中,定会闪耀光辉。我是唐梦遥,一梦,一逍遥的梦遥!更多信息请看写着终章之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洛基异闻录

    洛基异闻录

    这是复联三之后无数平行世界的其中一个,在这里,我们还有希望,谁都不会死去。洛基——诡计之神,假死过很多次,只是这一次的假死计划出了点问题。眼下只能从零开始找回记忆和能力,在被灭霸清洗了一半人口的宇宙中活下来,找到反败为胜的火种。IDOWHATIWANT!
  • 新世说

    新世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护缘

    护缘

    苏眠有时候睡着了在梦中都会想她怎么这么霉?穿越大户千千万,怎么就她一个是刚穿越被暴打、三百年后被暴打、三百四十年后还是被暴打,她的剑还在一旁吐槽她技术菜又喜欢挑战大佬。苏眠:烦啊,我上辈子可能是个梅菜饼,又霉又菜。她的手中握着独一无二的剑,身后是晦暗肮脏的过去,前方是艰险未知的旅途,她只能先前走,哪怕万劫不复。
  • 大战外星人1:飞碟入侵

    大战外星人1:飞碟入侵

    外星人入侵地球了!还不是一般的外星人,是来自鬼怪星球的、打不死的外星人。怎么办?这样危急的时候,还有好多地球人在吵吵闹闹,斗个不停。幸好还有人提醒,勇敢的小学生弟弟、智慧的鬼马博士、博学的古里特巫师、坚强的安德烈中尉,还有超级漂亮的水云静子,共同组成了保护地球五人组,与外星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战……
  • 我没疯,我只是与众不同

    我没疯,我只是与众不同

    这真是一个疯狂的世界,有那么多看似“不正常”的人在手舞足蹈,精神病人的世界也许我们不懂,但实际上,没有谁生下来就愿意自己“有病”,生活的背景、家庭的教育模式以及遗传的因素,都可以左右一个人人格的形成,如果我们深入探索一下,看到了他们那些反常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本书选取了24个不同的类型故事进行讲述和深入的剖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那些不被关注的,缩在阴影里的一群人的生活和心理。事实上,精神病患者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多彩,充满单纯的美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走失的星光

    走失的星光

    柠檬以为美好的爱情会幻化成灿烂的星空,星空不在,爱情也走失了。不过柠檬应该算是非常幸运的了,比起吕绿、强哥、沈碌、杜博、袁心、黎昌维、苏倩,吕绿为生活所迫舍弃她的暗恋,杜博从一个阳光大男孩渐渐变得沉默,沈碌最终失去了袁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禁锢,所以爱情很自私,也很残忍。“有时候,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虽然有些人在你的生活中会逐渐消失,但一想到他在地球的另一个地方生活,心里仍会感到高兴,即便不再跟他相会。这是一段属于大家的记忆,是一段青春的共鸣,愿你不被故事里的人物捆绑,愿你的故事十分明媚。
  • 古龙文集:离别钩·霸王枪

    古龙文集:离别钩·霸王枪

    这本书里有两种武器,对应着两种人性力量:戒骄和勇气。《离别钩》中,狄青麟冷血无情,刀法无双,不把捕快杨峥放在眼里。但杨峥手中只为相聚而重出江湖的离别钩,会让狄青麟的骄傲付出代价。《霸王枪》中,一位只手遮天的神秘人物犯下累累财案命案,但他的势力之大、能力之强吓退所有英雄。唯有聪明的丁喜携“神拳小诸葛”邓定侯和“霸王枪”王小姐,凭三人之勇,做到了所有人认为绝对做不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