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02600000021

第21章 公元九一一年(4)

温韬接令后,只得收拾残军赶往兴元,半路上正遇着唐道袭大军。温韬见蜀军势大,一看到蜀军的大旗,就溃退了。刘知俊、李继崇得知消息后,连忙率军救援温韬,刚过青泥岭,就遇见了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温韬。

温韬一见刘知俊、李继崇就心有余悸地说道:“二位将军,蜀军有好几十万,你们带了多少军马?”

刘知俊不答反问:“蜀军主将是谁?”

温韬答道:“好像是唐道袭。”

刘知俊的黑脸微露笑意,转头对李继崇道:“唐道袭一介嬖臣,又怎会打仗?”

李继崇点头称是。

刘知俊稍一沉吟,即令斥候向前打探消息,然后对李、温二将道:“我军刚刚走过的青泥岭,地势险要,易于设伏,两位将军各率所部至右侧山岭埋伏,刘某率一部至左侧山岭埋伏,待蜀军全部进入谷中,看我举黄旗,即用火箭、滚石居高临下远击;看我举红旗,即挥军冲杀。”

李继崇连称妙计。

各路岐军按照刘知俊的军令刚刚埋伏下来,斥候就相继回来了。刘知俊听罢探报,不禁倒抽一口冷气,原来唐道袭已和王宗侃、王宗贺会兵一处了,也就是说,即将进入青泥岭的蜀军竟有十二万人之多!

刘知俊当即遣人前往右侧山岭,将蜀军实情告诉了李、温二将。

温韬听罢报告,吓得脸都白了,哆嗦着嘴唇对李继崇道:“我军统共不到三万人,以一敌四,能行吗?我们不如撤吧!”

李继崇板着面孔道:“温将军不要怕,其实打仗就和盗墓一样,凭的就是胆量。现如今,我们占据着地利,又何必惧怕呢?”

温韬脸一红,嘟囔了一会儿,就不再吭声了。

半个时辰过后,蜀军抵达青泥岭。王宗侃一看青泥岭的地势,心中直犯嘀咕,对唐道袭说道:“青泥岭地势极为险要,倘若岐军在此设伏,对我军将极为不利,不如令大军撤出险地。”

唐道袭一哂:“温韬区区万人不到,他一介盗贼,能见过什么阵仗,即便设伏,又有何能为?”

王宗侃道:“刘知俊颇为知兵,不可不防!”

唐道袭道:“斥候探报并未发现刘知俊所部。再者说,即便刘知俊到此,别人怕他,唐某却并不将他放在眼里!传令各军,火速通过青泥岭!”

王宗贺说道:“侃公所言有理,还请唐公再考虑考虑!”

唐道袭一张俊脸当时就拉了下来,说道:“你们是不是认为唐某太年轻了,不堪带兵啊?”

王宗贺望着唐道袭,眼前突然闪现出王宗佶的身影来,连忙说道:“不敢不敢,唐公言重了。”

就这样,十二万蜀军相继进入了青泥岭山谷。刘知俊大喜,高高举起了黄旗。霎时间,两侧山岭火箭齐发,山谷中的杂草、树木登时就引燃了,不一刻,整个山谷就成了火场,烈火熊熊,浓烟滚滚。唐道袭大惊,连连呼喝后撤。刘知俊命军士将事先准备好的滚石推下后,即令亲兵举起红旗。岐军一见,全都高呼着杀声奔下山岭,向蜀军扑了过去。蜀军登时乱成了一团,哪里还敢迎敌,只恨不得再多长出两条腿来,尽快逃出生天。

唐道袭跑得最快,策马直奔兴元而去。王宗侃见岐军并不太多,本想稳住溃军,但兵败如山倒,哪还有人听他的!无奈,王宗侃只好对王宗贺等将道:“步军都指挥使王宗绾率安远军正驻扎在西县,我们收集散兵退往西县吧!”众将听命,率溃军直奔西县。唐道袭听说后,也改道奔西县而去。

青泥岭之战后,大多蜀军已溃散而去,逃到西县的蜀军兵士只有不足两万人,而且斗志全无。刘知俊、李继崇得到探报,率岐军乘胜追击,将西县团团围了起来。蜀军诸将见形势危急,皆欲退保利州。但王宗侃不同意,他激励众将道:“失了兴元,安远也就不保了,利州也必将成为敌境,因此,我们必须死守兴元!我料圣上马上就会派发援军的。”

不出王宗侃所料,败报报至成都后,王建虽然又气又怒,但还是急令昌王王宗岁、定戎团练使王宗播火速救援西县。

近十万蜀军很快就抵达了兴元,屯于廉州、让州之间。王宗侃见援军到了,当即派人突围而出,约王宗岁、王宗播里外夹击岐军。温韬闻听蜀军援兵已至,劝刘知俊道:“蜀军援兵已至,众寡悬殊,不如退兵吧!”刘知俊立功心切,坚持不退。果然,接下来的一个多月,蜀军连连奏捷,先败温韬于明珠曲,再败李继崇于凫口,后大败岐军于斜谷、金牛、黄牛川,岐军损兵万余,岐军大将李彦琛被王宗播临阵刺死,李彦太、郭存、苏厚等裨将则被蜀军生擒。

温韬毕竟是盗墓贼出身,几次阵仗下来,总算有了些历练,他见蜀军越来越多,便对刘知俊道:“刘将军用兵如神,昭图心服口服。不过,如今我军已不足二万,蜀军却滚滚而来,此时不退兵,再过几天,恐怕想退也无路可退了。”

刘知俊叹道:“岐王待我不薄,我怎可不尽心竭力?西县乃兴元屏障,只要夺得西县,兴元也就为我所有了。如今西县兵械、军粮已经枯竭,只要再坚持些时日,西县定然为我所有。我军营寨皆占据险要,易守难攻,传令各军,务必坚守营寨,不拿下西县决不退兵!”

温韬一听,不禁又惧又悔,心中暗想:我以巨量金银财宝好不容易换得一镇节度使,如今还没好好尝一尝藩镇诸侯的滋味,却被这个该死的刘黑煞带到这么个葬身之地来,这个买卖实在是太亏了!

其实,不光温韬这样想,就连李继崇等岐军军将也都有了退意。

蜀军捷报报至成都,王建大喜,留下太子监国,竟亲自率大军驾临兴元。王建对王宗岁、王宗播道:“朕久闻刘知俊之名,原本认为他只有匹夫之勇,青泥岭之战让朕改变了看法,看来此人确实是一位知兵的帅才啊!”

王宗播道:“是啊!眼下我军在兴元附近已会聚了十几万大军,刘知俊目前仅剩二万余人,按理说,他早该撤军才是,不想此人牢守寨栅,丝毫没有退军的意思。由此来看,此人不仅是一位帅才,而且其胆略也非常人可比啊!”

王建叹了口气道:“如此大才,我大蜀为何不能得来?”

王宗岁道:“陛下既有此想,何不致书一封,即便刘知俊不降,至少也可动摇其心志。”

王建道:“朕早有此意,已经起草好了。”

当日,王建即遣使前往刘知俊寨中,劝其投降。刘知俊连劝降诏书看都不看,即让人将王建使者赶出了营寨。

王建大怒,特意驰上距西县最近的高坡,用旗语示意城中的蜀军将士。王宗侃等将望见天子大旄,斗志更盛,当即率军自西县鼓噪而出,王宗岁、王宗播等则率援军自外夹攻岐兵。岐军终究是寡不敌众,一连丢失了二十一座营寨。刘知俊见蜀军实在势大,无奈之下,只得解围遁去。

刘知俊接连败阵的消息传到凤翔后,岐王宦官石简颙便不住地在李茂贞跟前进谗言,说刘知俊在梁是有名的常胜将军,如今却不灵了。此人先属时溥,后见时溥失势,便投靠了朱温;朱温待他以厚恩,又是赐予藩镇,又是封王,他最终还是反了。听说他曾在西县与蜀主有书信来往,陛下以倾国重兵托付与他,万一有变,后果将不堪设想。

李茂贞听罢,不禁冷汗淋漓,当即收回了刘知俊的兵权。

李继崇听说后,忙飞骑驰往凤翔,向李茂贞进言道:“刘将军实乃军事大才,青泥岭之战,我军以三万对蜀军十二万,直杀得蜀军四处溃散;后来,蜀军遍地而来,我军左支右绌,实在是应付不过来了,这又怎能怪刘将军呢?蜀主致书于他,他却连封都不曾拆开。刘将军乃天下奇才,走投无路之下才来归我,陛下不应以谗言废之。”

李茂贞这才醒悟过来,当即将石简颙斩首,以安刘知俊之心。随后,李继崇又把刘知俊的家眷全都迁到秦州去了。累卵

刘守光素来庸愚,自打被李存勖、王镕、王处直等六镇推为尚书令、尚父后,不但更加自大骄狂,而且越来越荒淫酷虐。刘守光有一怪癖,特别喜欢听人惨叫,李小喜投其所好,为他专门制作了一个铁笼,刑罚人时,便让犯人坐在笼中,酷吏则在外燎火烘烤。有时,则干脆用烧红的铁刷子剔人皮肤,令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刘守光听着犯人那撕心裂肺的惨叫,直觉得通体的舒畅、爽快。燕之士人因而大惧,纷纷逃祸于他境。

刘守光迫不及待地想赶快登基称帝,但不知将吏们的想法。于是,他故意穿了件赭黄大氅登上大殿,问众将吏道:“现今天下大乱,英雄角逐,本王兵强地险,身着此袍而面南背北,像不像皇帝呀?”

李小喜说道:“大王乃天命所归的真龙天子,早就该称帝了,众将士正等着这一天呢!”

其他将吏大都低头不语,只有孙鹤极言不宜称帝,他劝道:“现今内难新平,公私困竭,太原窥视我于西,契丹觊觎我于北,一旦称帝,大梁必会自南面来讨,此时称帝,绝非其时!大王只要养士爱民,训兵积谷,德政既修,四方自会臣服。”

刘守光大为不悦。次日,他竟将铡刀置于大殿之上,大声道:“我称帝之心已定,谁敢劝阻,我就当场把谁给铡了!”

众文武大惊,人人缄口不语,只有孙鹤跪地泣道:“沧州城破之日,孙鹤就该死了,蒙大王垂恩,孙鹤才苟活到今日,我又怎敢因怕死而忘恩呢?孙某实在觉得大王还没到称帝的时候啊!”

刘守光怒不可遏,令军士将其按在铡刀口上,大叫道:“你再不住口,本王就将你一刀一刀地活剐了!”

孙鹤大叫道:“燕王干脆把我杀了算了,也省得让我看见您破国亡身的那一天。”

刘守光恨恨地骂道:“好你个匹夫,竟敢如此诅咒本王,本王可不会让你痛快地死掉。”遂令军士当场以钝刀切割孙鹤的四肢。孙鹤连声惨叫,当殿文武将吏目不忍睹、耳不忍闻,皆掩面捂耳,刘守光却极为惬意。

孙鹤仍在惨呼:“燕王啊,百日之外,必有急兵!你可要小心防御啊!”

刘守光大怒,立令军士将黄土塞到他嘴里,孙鹤犹自呜呜作声,良久,方才没了声息……

自此,就再也没人出言反对刘守光称帝了。

这一年的八月,刘守光终于如愿以偿地做了皇帝,国号大燕,年号应天。奇怪的是,他竟以大梁使臣王瞳为左丞相,史彦群为御使大夫,右丞相、兵部尚书则由两位卢龙幕僚担任,一位是刘元英,一位是刘审交。

刘元英少年时虽以“神童”闻名,但成人之后,一直郁郁不得志,没想到,到了半百之年竟然还做了宰相,心中不免有万千滋味,但总觉得忐忑不安,担心他这个宰相做不了太久。

一日退朝之后,刘元英乘辇回府,行至府门口,就见一白衣道士挑着两口酒瓮迎面而来,边走边歌道:

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余。

白酒酿来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刘元英长年好道,悟性奇高,一见此道士挑着两口瓮,便高声问道:“仙士可是吕真人?”

道士笑道:“宰相就是宰相,果然见识异于常人,见两口瓮,便知两口‘吕’了。”

刘元英喜道:“既是吕真人驾到,烦请到寒舍一坐,指点在下一二如何?”

吕洞宾放下酒担,抬头看了看府门,连连摇头道:“进不得,进不得。刘宰相都不愿进去了,我又何必要进入呢?”

刘元英听他话中有话,当时就明白了他说的什么:昨夜,刘元英酒后与夫人争吵,刘元英在气头上掀了桌子,不想碎碗片砸坏了夫人最为喜爱的珊瑚宝贝,刘夫人当时就大吵大闹,寻死觅活的,整宿都没跟刘元英说话。

刘元英正寻思间,吕洞宾又说话了:“贫道不敢进此门,只求宰相大人能施舍一文钱、十个鸡蛋。”

刘元英忙取出一文钱,又让门人入府去取了十个鸡蛋,一并交给了吕洞宾。吕洞宾单手提起满满一瓮酒,仰口咕咚咕咚地饮干了,然后就把酒瓮横放在了地上。酒瓮咕噜乱滚,吕洞宾一手按住酒瓮,一手将铜钱放在酒瓮侧壁上,然后将鸡蛋一枚一枚地往上垒摞,恰如宝塔一样,垒到第七枚时,已是摇摇欲坠。刘元英连声惊叫:“别再垒了,太危险了!”

吕洞宾笑道:“不险,不险!人居于荣乐之场,脚踏于忧患之地,其危险难道不比这更甚吗?刘公之危,何啻此卵!”说罢起身,扬长而去。

刘元英看着地上乱滚的鸡蛋、酒瓮,心中霎时犹如阳光普照般敞亮,竟跟随吕洞宾而去,边走边歌道:

余缘太岁生燕地,忆昔三光分秀气。

丱角圆明霜雪心,十六早登科甲第。

纡朱怀紫金章贵,各各绮罗轻挂体。

如今位极掌丝纶,忽忆从前春一寐。

昨宵家宴至三更,儿女夫人并侍婢。

被余佯醉拨杯盘,击碎珊瑚真玉器。

儿女嫌,夫人恶,忘却从前衣饮乐。

来朝朝退怒犹存,些儿小过无推托。

因此事,方顿悟,前有轮回谁救度。

辞官纳印弃荣华,慷慨身心求出路。

李存勖闻听刘守光称帝,当时就在张承业跟前舞了一个水袖,拖着唱腔念道:“此人张狂,已到天上,只待他祭祀郊天之时,某家定然亲临,把那大鼎取来,以做某家火炉之用。”

张承业也学着他的样子,尖着嗓子一字一句地念道:“定然好大一个火炉!”

老少二人相视大笑。

笑罢,张承业正色道:“此时我们不妨遣使致贺,让他更得意些。”

李存勖会意,遣太原少尹李承勋前往致贺。

李承勋向来古板较真,到了幽州之后,竟执意要行邻藩通使之礼,燕国礼官甚是为难,说道:“我主乃皇帝,晋王是藩王,应该称臣行朝礼觐见才是。”

李承勋正色道:“我乃大国使者,堂堂太原少尹,乃大唐天子除授,燕主称帝,自然已非大唐之人,他自可视境内之人为臣,又怎能以他国使者为臣呢?”

礼官无奈,只得照实禀告刘守光。刘守光大怒不已,当即就把李承勋囚禁了起来。

过了两天,刘审交谏道:“李承勋乃晋王遣来恭贺陛下登基的使臣,又怎好把他关在牢中呢?”

同类推荐
  • 人世间

    人世间

    主人公王阿海,自幼失去父母,在贫困中长大。他刻苦好学,习文习武,不但知书达理,还练就一身武功和枪法。他当过保镖,砍过柴,抬过轿。他为人忠厚,急公好义,既深受穷哥们的爱戴,也博得正直乡绅的赏识。他暗中资助共产党游击队,却得罪了土匪、汉奸。抗日战争胜利后,被诬为"汉奸",但无证据,后以"共产党"的罪名,惨遭杀害。
  • 陈小米

    陈小米

    我这种职业,见过各种各样奇怪的人,不应该这样纠缠于某个过去了十年的病例。但实际上是,常常某个熟悉的或者陌生的,看起来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女人,都会让我想起陈小米,甚至猜测她们身体里是不是住着一个陈小米。既然这样,请允许我用文字再整理一下,我想试着找一找陈小米。也许陈小米并没有走远,会不会在某个地方某个时候翻开某本杂志,而后她就回来了。也许是陈小米想说些什么,关于她本人和本人之外的她。我不保证每个细节都能还原,但大体上是没错的。
  • 爸爸爸

    爸爸爸

    《爸爸爸》为韩少功中短篇小说精读,也是他创作三十余年的名篇汇粹。其小说中鲜活的人物、奇幻的情节、历史真相的揭示、直指人心的追问。多种元素构成了他作品凌厉而温厚的风格。韩少功以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寓言、象征等艺术手段,重新复活了神秘瑰奇的楚文化,使文本涂抹上浪漫谲异的色彩,重新展开了神境与人间的对话。
  • 第一年(中国好小说)

    第一年(中国好小说)

    主人公小嫦,新晋级的妈妈。一位普通不过的女人,在生孩子后的第一年中,遭遇了许多平淡与重大。平淡到每日的奶瓶尿布,重大到一场无果的出轨……女性命途的分水岭往往从有了孩子开始。在孩子带来的新鲜与欣慰之下,许多家庭潜藏着说得出来,与说不出来的矛盾暗流。
  • 复写纸板

    复写纸板

    俞娄娴的字总是写不好,已经被班主任张老师批评过好几回了。三年级的学生,一横一竖都划不齐整,写出来的字还不如刚入学的新生。也因为字写得扭扭歪歪,横看像横行的螃蟹,竖看如古树上垂挂下来的一簇缠绕藤枝,让一些顽皮的同学故意念成了另外的字眼。譬如她写的“娄”字,看上去与“粪”字差不多,几个擅搞恶作剧的男生便常常喊“俞娄娴”为“鱼粪咸”。甚至连她大弟宝强也拿她写的字在小弟宝国面前笑话她。俞娄娴一点没有脾气,只能拼命地练字。这样,铅笔橡皮和本子就用得特别厉害。后来凡是家里可以用来写字的纸张几乎都被她收集起来涂鸦了。
热门推荐
  • 巨象

    巨象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 九连穿巷

    九连穿巷

    浮生一世黄粱一梦且行且珍惜浮生,浮过三千世界,闻见世间万物,寻你。
  • 悍凤戏邪皇

    悍凤戏邪皇

    男女通吃?荒淫好色?昏君的情趣能不能再变态些!与其失身给这样的禽兽,倒不如找个清秀俊逸的美男,献出自己宝贵的第一次。月黑风高夜,天雷勾地火。终于叫白染宁逮着了机会,化身野兽,将眼前柔中带怯,楚楚动人的绝色美男给霸王硬上弓了!“皇皇皇……皇上!”却不料,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望着身下被自己凌虐得气息奄奄,满身伤痕的美男子,白染宁刚飘上云端的心,就如那庐山大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一跌跌到深渊底。★☆★☆盯着男子俊美无匹的侧脸,以及刚毅性感的裸背,白染宁决定豁出去了,踏前一步,无比认真地说:“皇上,其实臣妾根本不是女人,而是人妖,原为男儿身。”停下脱衣的动作,萧祁夜转身,目光热切地看着她,“不管你是男是女,朕都爱你如命,此生不渝。”擦……你这大变态!★☆★☆白染宁:皇上,臣妾怕冷,不能脱衣睡觉。萧祁夜:来人,端十个火盆进来!囧……白染宁:“皇上,臣妾突感身子不适。萧祁夜:来人,传太医!我哭……白染宁:皇上,臣妾害羞。萧祁夜:害羞?你在捏朕屁股,摸朕龙鸟的时候,怎么不知道害羞?乖,快把衣服脱了。不要啊……★☆★☆“听说了吗?皇上下旨,大燕国所有臣民,从今以后都不许吃猪肉。”“为什么?”“因为彘妃娘娘说,猪是天底下最聪慧有灵性的动物,人们应该尊敬它。”……“看到了吗?最近上京开始流行一种花蝴蝶妆,女人们全都身着彩衣,面施白粉,口涂红唇,满头珠钗。”“为什么?”“因为这是彘妃娘娘最喜欢的装扮,皇上觉得非常漂亮。”
  • 僵尸道长之驱魔天师

    僵尸道长之驱魔天师

    道士王政被僵尸所伤,一身修为尽废,但他经历一场奇遇,重新修行,除魔卫道,替人消灾解难,踏上强者之路!
  • 罗马史:从开端到古典时代晚期

    罗马史:从开端到古典时代晚期

    《罗马史:从开端到古典时代晚期》概述了罗马的历史,条分缕析、言之有序的行文令这部简史颇为引人入胜。作者带领读者追溯罗马的滥觞肇迹,并由此而始,依次纵览了罗马早期的对外斗争,共和国的危机,帝国的形成及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直至古典时代晚期罗马帝国的改革尝试。此外,他还述及了民族大迁徙、西部帝国的分崩离析以及东部帝国的复兴之举。最后,罗马留给后世的遗产则构成了这部通俗易懂的简史的终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无情未寄

    无情未寄

    校园自是有情痴,莫把无情当友情!当把别人对自己的喜欢当成了一种习惯,当把自己对别人的喜欢当成了一种施舍,无情之人注定要有虐心之恋。在言情之余咱别忘了看看他那别具一格的奋斗史。同室四人,情敌多多,一个屌丝对战三个高富帅,除了练就一个宠辱不惊的心态,他还需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全景式展现90后的大学生活,这里有残酷的现实,亦有梦幻的纯真,有搞笑,更有励志。纯美的爱情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不一样的经历,不一样的精彩。【新书《仙逸三国》已经在主站A签,三国加仙侠,求各位书友收藏推荐点击评价】
  • 欲凡成尘

    欲凡成尘

    为寻找一样东西,可历千百万年,或许当年的一切已经置之脑后,不过还好,只要传说继续,梦也就在继续
  • 三曲异世

    三曲异世

    前世爱恨交加,今生无声守护,异世血雨腥风,三世只为佳人!与人斗,与妖鬼斗,与天下神魔斗,只为谱写三世绝唱!神之使者的强大,不世名将的功勋,万族俯首的荣耀这一切都是这异世强加于身的宿命,凡事种种都是幻影,只为了……
  • 行宇传记

    行宇传记

    白骨成诗过云烟,可曾记起曾经那少年。从贫寒到证道者,这是一个少年的成长史。qq群:45516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