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71500000004

第4章 梁启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1873年出生在一个乡绅家庭。幼读诗书,1889年考中举人。次年开始接触西学,拜康有为为师。1895年入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向光绪皇帝上书,要求变法;组织强学会,担任该会书记,并主办《中外纪闻》。1896年到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力倡变法维新。1897年到长沙时务学堂担任总教习。

1898年,梁启超入京应试,协助康有为组织保国会。光绪下令变法后召见了他,赐予六品衔,命其办理译书局事务。

变法失败,梁启超出逃日本。1898年12月创刊《清议报》,继续鼓吹变法维新。他读了一些西方政治学说,思想发生变化,倾向与革命派联合。康有为离开日本后,他同革命党人过从甚密,1899年夏秋之交,两派商定联合组党计划。康有为闻变,立即派人赴日,勒令他前往檀香山办理保皇会事务。

保皇会成立,梁启超任副会长。但他对公开创立保皇会不以为然,其主编的《清议报》不登载有关保皇会的文字,主要是宣扬民权、破坏主义,攻击清政府,介绍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开启民智,振兴民气。其文笔锋犀利,感情浓郁,文体新颖,语言流畅,言人人想言而不能言,风靡一时,成为一代舆论大师。《清议报》也一版再版,成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精神食粮。

1900年,梁启超积极参与谋划了自立军起义,负责筹款和计划联络等事,但很快失败。

1901年1月,慈禧下令推行新政,变法自强。梁启超不同意清廷推行的新政,主张实行根本的政治改革。6月7日,他发表《立宪法议》一文,第一次明确阐述了君主立宪的主张。此文说,现在世界上有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三种政体。立宪政体亦名为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为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君主立宪与民主立宪是由各国的历史情势不同造成的,但“同为民权”。宪法“为国家一切法度之根源”,君主、官吏和人民必须“共守”。三种政体比较而言,君主立宪最为理想。因为民主立宪施政方略变易太快,选举总统时竞争太烈,对国家不利。君主专制视民如草芥,人民疾君如寇仇,人民极苦,君亦极危,治日少而乱日多。而君主立宪国家的君位承袭皆有一定,权奸无篡位之隙可乘;君主发号施令和大臣进退必经议院协赞,不可能出现大权旁落的情况,人民有疾苦诉之议院,可以“永绝乱萌”。又说:“今日之世界,实专制、立宪两政体新陈嬗代之时也”。按照“公理”,新旧两种事物相嬗代必有斗争,“争则旧者必败而新者必胜,故地球各国必一切同归于立宪而后已”。中国也要“归于立宪”,任何人都阻挡不住。当权者如真有爱君爱国之心,就应当兴民权,早日实行君主立宪。

现在中国是否马上可以实行立宪政体呢?他认为不能。因为实行立宪政体,必须待民智稍开之后。日本维新在明治初元,而宪法实施在二十年后。中国最快亦须十年或十五年,始可以谈到实行。不过行之在十年之后,而确定为立宪政体当在十年之前,各种措置才能准备。所以,“决行立宪,实维新开宗明义第一事,而不容稍缓者也。”

对于实施预备立宪的次第,他的设想是:(一)皇上颁诏,定中国为君主立宪帝国。(二)派遣大臣三人带领随员考察欧美日本各国宪法和法律,一年为期。(三)考察完毕,在宫中开设法制局,起草宪法。(四)翻译各国宪法及解释宪法名著,颁布天下。(五)将宪法草稿刊布于官报,令全国士民辩难讨论,提出修改意见,五年或十年后损益制定;定本既颁,以后非经全国人民投票,不得擅行更立。(六)自下诏定政体之日始,以二十年为实行宪法之期。

这篇文章吹响了国人要求立宪的号角,促进了全国立宪思潮的兴起。

1902年2月,梁启超在横滨创办半月刊《新民丛报》,相继阐述其宪政思想。

第一,君主无责任及责任内阁。他说,君主有责任,一旦失政,人民便起来革命,故为了国家安定,只能让其处于无实权的地位。君主立宪国家的宪法都写有“君主无责任”及“君主神圣不可侵犯”的明文,而二者是“异名同实”的,“惟其无责任,故可以不侵犯;惟有不可侵犯,故不可以有责任”。担负国家行政责任的是责任内阁。君主颁布法令,内阁要副署。法令不符合人民愿望,“民得而攻难之”,大臣害怕人民指责,不敢不努力把国家治理好。还介绍了西方的政党政治,说立宪国家的政党至少两个,一在朝,一在野,互相竞争,为了胜利,“不得不勤察民隐,悉心布画,求更新更美之政治”。“其竞愈烈者,则其进愈速”,“而其有造于国民固已大矣”。

第二,立法权必须属于国民。他赞扬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又根据英国学者边沁的政治学理论,阐发主权在民的思想,指出“国家为一国人之公产”,国家意志只能由国民体现出来,立法权只能属于国民。因此,国民有权利思想者,“必以争立法权为第一要义”。

第三,从根本上变革专制政体,劝告清廷实行立宪。他尖锐地批判了专制政体,指出它是“数千年来破家亡国之总根原”。国民如欲自存,“必自力倡大变革、实行大变革始”;如欲救亡,使国家进步,“必取数千年横暴混浊之政体,破碎而齑粉之”。

他根据世界大势及中国的实际,劝告清廷猛醒,速行立宪。说专制政体绝对不能生存于现今之世界,如君主能视专制政体为敌,则安富尊荣不难取得,否则国民就会把君主当作敌人加以推翻。警告说:君主应主动把立法权交给国民,如待至国民起来争取的时候,君主就要蹈法国路易十六被推翻的覆辙了。还特撰《敬告当道者》专文,指出当前的改革不过是伪改革,引起革命的媒介。要当道者认清世界形势,学习德国的俾斯麦、意大利的加富尔、日本的板垣退助,实行真正的改革,也就是实行立宪。并且要实行英国式的立宪:“吾以为君主之尊荣者,莫如英吉利;君位之巩固者,莫如英吉利。故欲尊其君者,不可不学英吉利;欲安其国者,不可不学英吉利。”

此外,他主办的《新民丛报》还发表了其他人撰写的立宪论作,介绍了一些国家的立宪史和宪政专著,告知读者:“今日世界文明各国莫不有宪法,宪法者立国之元气,而今日中国急当讲求之一大问题也。”积极予以鼓吹。

此时梁启超的思想经常处于“保守性与进取性交战于胸中”的状态,时而发表赞扬民族主义、破坏主义、排满的文章,时而阐扬君主立宪的理论。1903年11月,梁启超游历美洲返回日本,“深叹共和政体实不如君主立宪者之流弊少而运用灵”,思想言论大变;从此放弃排满及破坏主义,专主实行君主立宪。

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遭到革命党人的驳斥,由此引发了一场两派的论战。但从辩论开始,直至辛亥革命爆发之前,他始终声明:坚决反对两派互相谩骂,攻讦,倾轧,敌对,抵消力量;革命与立宪相辅相成,激烈与温和殊途同归,手段不同,各有其用,两派应节制感情,求大同,存小异,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政府,像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那样开展和平竞争,有不同意见可以进行正当的理论商榷,主动提出停止论战。可是,未得到革命派同意。1907年7月以后,梁启超不再理会革命派,毅然把斗争的锋芒转向全力对付清政府。

1904年2月,日俄两国为争夺朝鲜特别是我国东北地区发生尖锐冲突,战争爆发。年底,俄国的立宪派人士发动请愿,要求沙皇政府实行君主立宪。1905年1月,工人请愿遭到军警枪杀,于是爆发了革命。梁启超认为俄罗斯革命对中国也将产生巨大影响,因为日俄战争“为专制国与自由国优劣之试验场,其刺激于顽固之眼帘者,未始不有力也”。如果俄罗斯人民要求立宪成功,中国人民“见有助我张目者,而神气加发扬焉,又无论矣。”

1905年,清政府派遣载泽、戴鸿慈、端方、李盛铎和尚其亨五大臣分途出洋考察政治。1906年6、7月间,戴鸿慈和端方回到上海,梁启超为其捉刀代拟了五篇奏稿。9月1日,清廷宣布预备立宪。梁启超认为,“从此政治革命问题,可告一段落。此后所当研究者,即在此过渡时代之条理何如。”对于清廷进行的中央官制改革,多数立宪派人士感到失望。梁启超对人说:“此度改革,不餍吾侪之望,固无待言。虽然,又当思此度之动机果发自何所乎?不过一二人偶以其游历所耳食者,归而姑尝试之耳,若国民则全未有厝意于此”。“故望此次改革之有大效,实无有是处,而因此次改革之无效而失望,益无有是处也。”

康有为提出改保皇会为帝国宪政会时,梁启超就打算在国内另设新会,与杨度协商,但合作终于破裂,于是与蒋智由、徐佛苏等发起,1907年10月17日在日本东京成立了立宪团体政闻社,但他为避免清政府疑忌,有利于政闻社活动,未在社内担任职务。继而停办《新民丛报》,创办月刊《政论》,作为政闻社的机关报。

梁启超认为,立宪与革命不是对立的,君主立宪与共和立宪如能实现,均可称“政治革命”。国会是“良政治之源泉”,人民求得良政治,也就是求得国会。“然立宪之动机起自政府而不起自人民,则其结果必无可观者”。“国民热心于政治与否,则于其能排万难,冒万险,以要求宪法、要求国会与否焉决之。”在10月17日召开的大会上,他演说时又强调指出:立宪的真精神,赖有人民选举的国会。国会监督的对象是政府,希望立宪之动机发自政府,无异于希望政府特建机关,等待人民监督自己,这是绝对不会有的事。如何才能除专制之毒,举立宪之实?第一,要变消极的态度为积极的态度,人人奋起为政治上之运动;第二,要变单独的行动为一致的行动;第三,要变暂时的进行为继续的进行。发动国民的责任在中流社会,大家都要加强责任心。

12月,资政院总裁溥伦奉命赴日访问,梁启超写了一篇说帖,让马相伯等呈交溥伦。主要内容是:现在的资政院应具备国会应有的权限,其组织应含有上下两院性质,同时要设立责任内阁。

1908年7月2日,政闻社致电宪政编查馆,要求三年内召开国会。8月13日,清政府下令查禁政闻社,梁启超无法维持,只好宣布解散。经此挫折,他便专心从事著述,但对政治仍很关心。

1909年10月各省咨议局成立,11月咨议局选出资政院议员后,梁启超致函回到国内的徐佛苏,嘱其注意联络资政院和咨议局议员,“使其一面努力建议发言,一面运动缩短立宪年限”。徐佛苏入京后,梁启超欣慰无极,指导其“进行之手札,约计三日必有一通。”

1910年2月,军咨大臣载涛前往外国考察陆军事宜,路经日本。梁启超向他上书陈述:“立宪之政,唯其实不唯其名,苟实之不举,而徒袭此名以上下相蒙,未有能济者也”。并指出:现在搞的宪政徒鹜新政之名,“以为钻营奔竞之资”,“本末倒置者不知凡几”。“苟徒袭其名,思以涂饰天下耳目,而实际乃与立宪政治之原则相反,则将来患之所中,必有视专制为更甚者。”

与此同时,他于2月20日创办旬刊《国风报》,发表诸如《中国国会制度私议》、《宪政浅说》、《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论请愿国会当与请愿政府并行》、《国会与义务》、《立宪九年筹备案恭跋》、《责任内阁释义》、《论政府阻挠国会之非》等重要著作,极力鼓吹立宪,向国民灌输政治常识,在思想理论上对国会请愿运动加以指导。他批驳拒开国会的上谕;批评九年筹备方案“卤莽灭裂,不成片断”,“涂饰迁延,本末倒置”;指出政府“假立宪之名,以行专制之实”;国民主张速开国会,首为救亡,次为图治;立宪政体最主要的就是国会,有国会谓之宪政,无国会不得谓为宪政,筹办国会谓之筹办宪政,不筹办国会,就是不筹办宪政;无国会则无责任内阁,不筹办国会等于不筹办责任内阁;中国百业萧条,民不聊生,胥吏婪索,盗贼充斥,政治不良,受外国宰割,都是政府造成的。还特别警告清政府,如不速开国会,“不及三年,国必大乱,以至于亡,而宣统八年召集国会,为将来历史上所必无之事也。”号召人民把国会请愿当作“今日人生第一大事”看待,积极投入到运动中去,一次不行,继续进行,不达目的不止。

梁启超还特别注意重视发动农民,认为立宪政治是国民的政治,欲宪政成立,必须令国民的中坚阶级知道宪政利害切己而积极参预。“欧美诸国多以工商为国民中坚者也,而我国则以农为国民中坚者也,故开发农民之政治思想,实今日中国第一急务也”。呼吁一切“士君子”和请愿同志会去“唤醒农民”。

第三次请愿前,梁启超为日本华侨代表汤觉顿起草了请愿书,让他带到北京向资政院呈递。第三次请愿之后,他看到清廷政治愈益腐败,不能忍受,所发表的言论又趋激烈。

1911年4月,同盟会首领黄兴领导了广州黄花岗起义。事后梁启超发表《粤乱感言》,认为革命都是政府造成的,革命不无道理:“要之,在今日之中国而持革命论,诚不能自完其说;在今日之中国而持非革命论,其不能自完其说抑更甚。政府日日以制造革命党为事,日日供给革命党以发荣滋长之资料,则导全国人心理趋于革命亦宜。”

7月,梁启超又发表《对外与对内》,总结了十九世纪世界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英、法、美、日等国之所以没有外侮,反而对外侵略,就是因为“其民有极强毅之对内能力,能取国内腐败之元素排泄之”。波兰、埃及、朝鲜之所以灭亡,不是由于“其国民对外敌忾之心未尝不盛”,而是由于“不能善用之以对付其病国殃民之政府”。对外斗争与对内斗争可以互为目的、手段,“而要其着手实行者,必先在对内而后及对外,而苟非对内获有成功者,则对外之成功亦决无可望。”鼓动人民将斗争的矛头对准清政府。

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了武昌起义。梁启超与康有为对今后的行动策略进行了密商,准备联络军咨大臣载涛和第六镇统制吴禄贞驱逐总理大臣奕劻,立即召开国会,并将这一计划概括为“和袁慰革,逼满服汉”的八字方针,即与袁世凯联合,逼迫清帝将全部政权交给国会,对南方革命党人进行慰抚说服,反对剿伐。11月6日,梁启超离日返国,9日抵达大连,闻知吴禄贞已遭暗杀,又把希望寄托于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和第二混成协统领蓝天蔚。11日抵奉天,他对总督赵尔巽谈了自己的政见。继之张绍曾又被解除兵柄,同时听说蓝天蔚将对其不利,他又匆匆返回日本。11月16日,袁世凯在京组阁,以梁启超为法律副大臣。梁启超立即去电辞职。其后,他发表了《新中国建设问题》,主张实行“虚君共和制”。

1912年10月,梁启超回到国内,在天津创办《庸言》杂志。这时他已放弃了君主立宪主张,赞成共和。1913年5月任进步党理事兼广东支部部长,实为该党的精神领袖。同年7月,激烈攻击国民党发动的“二次革命”。随后,出任熊希龄“第一流人才内阁”司法总长。1914年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后,梁启超辞去司法总长。5月,任参政院参政。1915年春,袁世凯长子袁克定约其往小汤山赴宴,暗示他赞成帝制,他未同意。返城以后,携家出走天津。4月,他省亲南下,写了一封长信忠告袁世凯:“以一身开中国将来新英雄之纪元”,不要“舍磐石之安,就虎尾之危。”8月,杨度组织筹安会,为袁世凯帝制自为大力鼓吹。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驳斥杨度的《君宪救国论》,反对改变国体。后与蔡锷密商武力讨袁,随即南下。1916年5月西南各省联合组织军务院,梁启超出任抚军兼政务委员长。

1917年,梁启超回到北京,支持段祺瑞讨伐张勋复辟,出任段内阁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11月辞职。1918年底,与友人到欧洲旅游,1920年3月回国。晚年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著作,曾任清华大学研究院导师,北京图书馆馆长,司法储才馆馆长。1929年1月19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一生著述极多,被友人收入《饮冰室合集》。

同类推荐
  • 华盛顿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华盛顿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华盛顿是美国首任总统,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早年在军中服役,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战争取得了胜利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 王昭君:献身民族友好事业的奇女子

    王昭君:献身民族友好事业的奇女子

    她是一位献身民族友好事业的奇女子;她是一位民族友好的使者;她在中华民族关系史上写下了“交和结好”的一章;她的出塞和亲是民族友好联姻成功的典型。本书是《画说汉唐文明丛书》中的一册,以通俗流畅的白话文向我们讲述了这位民族关系史上的奇女子。二千多年前,在西汉长安有一位生在南国的宫女,毅然离开当时的国都长安,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塞北大漠,开始了她新的人生旅程。她就是王昭君,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她谱写了中国民族关系史上不同凡响的一章,她的故事——昭君出塞、和亲,被传为千古佳话。那么她为何要出塞、和亲?在茫茫大漠里遇到了怎样的未来?怎么样的命运。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全集)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全集)

    本书为畅销书《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的全新修订版。是国际阳明学大师冈田武彦先生写给大众的王阳明通俗传记。冈田先生于六十八岁高龄提笔撰写此书,九十三岁完成,花费了二十五年的心血。作者在穷尽中日两国史料和研究成果、历经六次阳明遗迹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冈田先生以心学发展的脉络为线索,史料互证,张弛有度、夹叙夹议地详述了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及其悟道的心灵轨迹,探讨了王阳明的人生经历和师友交往对其思想形成的深刻影响。冈田先生尤其注重从王阳明的诗文中探寻其当时真实的内心,并由此补充了许多不为众人所熟知的细节,解开了有关王阳明生平和思想的诸多谜题。
  •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

    本书介绍了中国杰出的科学家邓稼先的生平,内容包括:立志科技强国、“去放一个大炮仗”、创造太阳的人、和不念经的和尚在一起、伟大的瞬间、在新的起跑线上等。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热门推荐
  • 青春这壶烈酒

    青春这壶烈酒

    宁可深爱无归路,不愿浅喜变淡薄。那位干净阳光的少年,感谢相遇!
  • 梦幻奇修传

    梦幻奇修传

    初雨凝情永落故,繁华迷离何处伤。学生祁峰,本是阳光一中品学兼优的学生,经历过一段意外的恋爱,本想着生活就此恢复平静,不曾想意外获得修炼秘法,殊不知等待他的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心机较量。祁峰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步一步走上梦幻般的修真道路,在茫茫世界,纷繁复杂的人情世故下,祁峰能否克服诱惑,闯出一片天地呢?前路漫漫,还须珍重。
  • 重生影后求生手册

    重生影后求生手册

    “江小姐,听说你和陆影帝共同出入医院,是好事将近吗?”江楼月吓得差点跳起来,“你胡说什么!我跟陆影帝什么时候一起出入医院了?我不过就是感个冒,还不能去医院了?”回家后,江楼月看着正拿着怀孕报告单的某个男人,胆战心惊。“你别生气,我都解释了跟那个人没有关系!”该死的记者,害苦她了。“那这个是什么回事?”男人面无表情,眼里尽是危险气息。江楼月笑眯眯,“很明显啊,你不会不想认吧?"“不是一直有做措施?”男人脸色很黑,她是不是厌弃他了?要找个小三在他们中间?江楼月:”……“她能说她悄悄把那些tt都扎了洞?就是不想天天在床上哄这个男人?而且,那是他们的孩子,怎么就是小三了?
  • 宇宙的边缘世界

    宇宙的边缘世界

    仰望璀璨的星空,你一定有过探秘浩瀚宇宙的梦想,并不止一次地思考和梦想未来的科学文明。学渣原晧宸,经历了一次有“预谋”的奇遇,拥有了逆袭成为顶尖科学家的实力。凭借着执着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他从此踏上了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揭开地球生命诞生的谜团,追随超级外星文明的脚步,层层揭开宇宙真相,最终探索宇宙本源的奥秘。故事的发展上启两千年前的古代中国,下延至数千年后的未来畅想。独特的线索贯穿起一个个发生在不同时代的精彩故事。从过去到将来,从地球到火星,从太阳系到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从穿越银河到探索宇宙边缘,遭遇困境的人类文明在浩渺星海中苦苦求生......书友交流群:529839423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在异界认个妈

    我在异界认个妈

    穿越这方面……穿越是不想穿越的的,这辈子不可能想穿越的,做救世主又不会做,只能耍个贱认个妈什么的,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史上最贱穿越者,甄渐。
  • 甜蜜过度:总裁,要抱抱

    甜蜜过度:总裁,要抱抱

    她被人算计,失去意识前随意抓了个人不报希望的求救,谁知那牲口竟然真的救了自己。沈回雪看着床上和自己一样衣不蔽体的前男友默默无言,盘算着还是赶紧走了算了,谁知还没动作,慕云琛反手抓住她,眯起好看的眼睛,冷笑道:“怎么?还要像三年前那样留下所谓的分手信就跑吗?”“……”不,这次我连分手信都不想留。沈回雪冷漠的想着,这怕就是修罗场了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四平调

    四平调

    顾太太天生丽质,秉性纯真,在国家大动荡的年代里,她却凭着自己平和天真的性情活了下来,重新找到了深爱的丈夫平日里,顾太太爱唱四平调,而且是清唱“可恨李三郎,狠心把奴撇,让奴挨长夜……”这是杨贵妃在《醉酒》中最后的一句她唱的四平调,总离不开《醉酒》,离不开爱与恨顾太太到底怎么啦?四平调,京剧唱腔缠绵委婉,妩媚清丽,以四平八稳见长。
  • 大清钱王1:草根的进阶

    大清钱王1:草根的进阶

    鸦片战争爆发后,外来思想不断涌入,国家弱而商业盛,胡雪岩、乔致庸、盛宣怀等一批晚清巨商强势登陆历史舞台,然而在众多的商人之中,却没有一人可与他相比,他被李鸿章誉为是清廷的国库,被老百姓称为钱王,被《时代周刊》列为19世纪末全球第四大富豪,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一品红顶商人——王炽。他用一根扁担挑着货物贩卖做起,而后在乱世中组织马帮,在中国古老的茶马古道上,用他的机智和勇敢,于川滇之间闯出了一片天地。在对待政商关系上他坚持“官之所求,商无所退”的法则,在生意场中他又秉承“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理念,虽逢乱世,却如鱼得水,涉足各行各业,吃遍政商两界。终成一代“钱王”。
  • 步步惊华:卿本祸水

    步步惊华:卿本祸水

    天下第一相墨熙宸和花二小姐花倾颜订婚!消息一出,天下哗然,花家有女花倾颜,空有倾颜之名,却无倾城之容,苍京谁人不知花二小姐无才无貌更无德,没想到丑女得贤夫,墨相真是太可怜了!却怎知,一朝进宫,一道圣旨,从此踏入宫门,郎君陌路。从嚣张跋扈的刁蛮小姐,到万世景仰的一代女帝,执手天下,步步惊华,便是祸水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