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32600000003

第3章 学会经营自己是成长的金钥匙(2)

4.副高岗位业务成长阶段

担任副高专业职务以后,职业新闻工作者进入紧张的冲刺阶段。在这个时期里,业务能力、学识水平、理论建树等诸多方面都要提高几个档次。因为正高的指标仅占全体编辑记者总数的5%左右,指标数比副高要少得多,并不是具备了硬性条件,就可以评聘上正高专业职(称)务,只有成为若干个具备评聘资格者中的佼佼者,才有可能拿到正高的桂冠。

副高岗位职责是:正确掌握宣传报道方针,制定宣传报道计划;审定稿件,提高稿件质量;进行调查研究,采编重要稿件和撰写重要言论;组织和指导采编活动,解决采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新闻工作经验,培养新闻专业人员,加强新闻队伍的建设。

《新闻专业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担任主任记者、主任编辑5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者,可担任高级记者、高级编辑:

(1)具有较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政策水平;

(2)能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新闻工作的实践和新闻理论的研究,并有较深的造诣,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有较多和较高水平的论著,有些可作范文;

(3)新闻工作经验丰富,能解决采编业务中的重大疑难问题,在采编业务方面有创新,工作成绩卓著,并在新闻界有一定影响;

(4)对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新闻队伍的建设有较大的贡献;

(5)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

此外,按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专业正高评审条例要求,申报者在副高岗位任职期间还要撰写并在全国报刊公开发表5篇论文;全国性政府奖或国际性业务获一等奖1项或二、三等奖2项。否则没有资格申报正高级专业职务。

设计提示: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3年且具备下列4项条件中的3项者,可破格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1)在国际或国家相关专业的学术会议上或国家级报刊上发表不少于5篇本专业学术论文。

(2)省部级一等以上政府奖获奖项目的主要贡献者。

(3)正式出版过本专业专著或译著。

(4)直接主持、管理过大型项目的主要业务工作或者是重大业务活动的主要组织、策划者,并取得显著成绩。

正高的评审标准确实很高,但并非高不可攀,只要你工夫到了,铁杵也能磨成针,成功不会拒绝十几年、几十年坚持在崎岖小路上登攀的人。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长达10年之久,中央台驻各地39个记者站一百多名记者中,只有1位在职的高级记者。可从1995年起,一批经过十几年、二十年艰苦磨炼和多年如一日顽强拼搏的记者成长起来,大有异军突起之势。7~8年间先后有25个驻地方的一线记者被评聘为高级记者,摘取到正高的桂冠。我们现在的青年记者,无论是学历教育水平,还是素质教育标准,条件均优于这些老记者起步时期的状况,大家应该有勇气、有信心、有毅力、有潜力向正高专业岗位攀登。

5.正高岗位业务成长阶段

可能有人要说,拿到正高即为业务顶峰,路走到尽头,可以歇歇脚了。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首先,就新闻专业而言,正高并非是南天门,也非玉皇顶,更不是珠峰。在中国新闻界最高奖赏当属“范长江记者奖”、“邹韬奋编辑奖”及“中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等称号。其次,正高的岗位职责还要求已获得高级记者、高级编辑的人要认真履行下列岗位职责,即: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一个时期的宣传报道计划,检查宣传报道的效果;撰写、修改和审定重要稿件;指导和从事重大的采编活动;认真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中央提供重要的参考材料和意见;密切配合实际,从事和指导新闻理论的研究,培养新闻专业人才,建设新闻工作队伍。

从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本科毕业的笔者,从业新闻工作三十多年来,从见习记者起步,历经助理记者、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五大岗位过程,其中甘苦不言而喻,但本人亲身实践的经历足以说明,一个记者,只要从一开始就树立起强烈的时代感、正义感、历史责任感和一生追求用笔杆子为广大受众服务的远大理想,并能以不畏艰险、果敢坚定的持久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跋涉于新闻业界的长征路上,做到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就能写出一篇篇力作和理论论著,完成自己为自己设计的新闻业务成长之蓝图。

青年记者朋友们,如果认为我们所说的有些道理,那就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迈开你们的双脚,开始新闻业务成长的征程吧!

第二节锁定出精品主攻政府奖

精品一词源于工厂,然而,如今精品已成为覆盖所有行业的术语。在新闻界,精品不仅常常挂在人们嘴边,而且被列入提高媒体竞争力的决策上。笔者认为,媒体每年能出多少精品,主要在于整天奔波在第一线的记者,是否有出精品的意识,是否有创精品的能力。为此,笔者建议青年记者们,在记者生涯起步之初就要把自己的奋斗目标,锁定在出精品,主攻政府奖上,要竭尽全力突破围城,突破前人,以创新为灵魂,以创新为动力,多出精品,摘取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等15项政府大奖桂冠,在加大媒体竞争力上发光发热。这里所说的政府奖是指由中宣部批准立项,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新闻单位职称评审确认为政府奖的奖项。

那么,记者为什么要把出精品拿大奖作为锁定的目标呢?

精品是检验记者业务素质的试金石,也是记者产生可持续创新力的目标

名记者鲍·波列伏依在《我的记者生涯》中写道:“一个新闻工作者,如果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新闻工作者,那他的生命就不是以年计算,也不是以十年计算,而是以通讯报道来计算的。报道一篇接一篇,其中那些最有意义的作品,就成为他一生的里程碑。”鲍·波列伏依笔下的“最有意义的作品”、“里程碑”式的作品,正是我们所说的新闻作品的精品,换言之,精品是检验记者业务素质的试金石。如果一个记者没有写精品新闻作品的意识,没有追求出精品这个大目标,他的记者生命只能以年计,至多延续到十年,他非转行不可。

说精品是检验记者业务素质的试金石,这是公众社会的要求,广大受众需要大众媒体提供精品新闻作品,而媒体的精品来自于社会,出自于记者之手。新闻工作者的基本任务,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所以,作为一个专职记者,一定要把出精品、出好稿件,当作职业的目标,锲而不舍地追求之。这不是个人好恶使然,也不是一时冲动所能坚持的,这是职业性质、岗位职责规定的,这是每一个记者都要身体力行地去努力拼搏、去刻苦钻研,才有可能获得的成果。

从岗位职责的角度来说出精品这个话题,则更现实、更贴近一些。大家知道,中国新闻界,编辑和记者共分“员”、“助理”、“中级”、“副高”、“正高”5个档次。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中央媒体尤其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编辑从“员”、“助理”到“中级”以后,如若没有新闻精品之作,拿不到政府级大奖,就没有资格晋升“副高”级专业职务,将永远停留在“中级”的岗位上。副高专业人员如果任职期间没有获得政府一等奖1项,或二、三等奖2项的话,也没资格晋升正高级专业职务。按目前我国新闻界专业职务评聘条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从中级到副高,再从副高到正高,至少要获得两次政府一等奖或四次政府二、三等奖,否则,难以晋升。当然省级媒体评聘职称的条件要低一些,在获奖上只要有省级新闻奖项即可。从个人业务成长、职务评聘、升迁角度来看,精品更是检验记者业务素质的试金石,当记者的,特别是青年记者,没有任何理由不重视多抓好题目写精品、发精品。

一旦弄明白出精品的重要性,特别是想到不同岗位职责的要求,任何一个记者都会树立起强烈的精品意识和抓政府大奖的目标,追求精品的意识和目标就会化作强大的驱动力,拉动着记者去攀登一个又一个既定目标,也就是激发出一股股可持续创新的力量。中国记者应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新闻传媒发展的前沿,发扬中华民族新闻工作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文明的长处,在宣传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为广大受众奉献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新闻精品,不断增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媒体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记者怎样做才能多出好稿,历练出精品新闻作品呢?

精品来自于记者勤奋好学、深入调研、拼搏向上的敬业精神

有人说,优秀新闻作品是记者的“身份证”,这话颇有些道理。外国名记者暂且不提,单说中国的名记者、大记者,范长江、穆青等,普通老百姓虽然记不清他们的长相和生辰八字,但却清清楚楚地知道他们的成名作品《中国的西北角》、《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是名以文传、人以品立。几十年来,他们的传世精品给几代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那些被称作记者的“身份证”的优秀作品是怎样产生的呢?众所周知,这是记者长期勤奋好学,深入一线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抓首创、抓原创新闻的结果。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就是他走出城市,不避艰险,以惊人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深入中国的大西北进行采访和考察所得。他行经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的一些地区,越祁连山,绕贺兰山,行程两千多公里,历时10个月。他把沿途深入采访的素材写成通讯,寄给《大公报》刊发。他是中国媒体第一次公开真实地报道了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雄壮历程,深刻反映中国西北角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俗风情,揭示出中国新希望的记者。当时范长江所写的一系列报道,在中国产生了极大的轰动效应,但是他并未因这巨大的成功而止住前进的脚步。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后,他立即奔赴卢沟桥、长辛店,辗转于华北、苏皖抗敌战场,深入台儿庄前沿进行战地采访。范长江的新闻实践至今仍有巨大的学习借鉴意义。范长江在《怎样做新闻记者》一文中指出:做新闻记者首先要有“正确而坚定的政治态度”;二是新闻记者要“坚持真理”;三是要有丰富的知识,“既要博,又要精”;四是“技术”;五是健康。用21世纪中国传媒的行话,范长江这五条原则的现代术语是: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敏锐正确的思辨能力;熟练运用高新电子信息技术从事采访;具备专精的业务能力和理论修养。现代记者只有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适应现代传媒的规律和节奏,坚持深入一线才能写出能够产生轰动效应的精品佳作来。

令人遗憾的是,一些青年记者在采访有汽车、火车、飞机,通讯有手提,传稿有电脑的现代化装备条件下,却产生了浮躁心理,养成了惰性,他们渐渐远离社会第一线,热衷于坐在电脑前找寻一些浮在社会表层的“新闻”。作品格调低下,内容虚假,让受众的眼球淡然,耳朵生厌。众所周知,新闻的生命力在于其内容的真实和传播的时效,记者的影响力在于其能否以最快的时效向受众提供原创新闻。现代化信息技术确实给记者收集、传播信息提供了先进的渠道和手段,但是先进技术替代不了记者必须深入一线,必须向发生新闻的地方和有关知情人,面对面采访、核实、判断新闻的真伪和价值等一系列工作。谁非要丢弃这个最基础的过程,靠道听途说来编造新闻,将不仅与精品无缘,而且要吃苦果子。

翻翻中国新闻奖作品选,读读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佳作赏析,每篇获奖作品都是作者辛勤耕耘、深入采访、精心选材、独特构思、精工细作的结果。如获中国新闻奖的通讯《三任书记的扶贫歌》就是广西《漓江日报》的记者,在全国特困县龙胜各族自治县伟江乡甘甲村,走进一户户农民家中,寻觅三任地委书记致力于扶贫,使各族群众尽快致富的感人事迹。在掌握了大量翔实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后,写作上,记者又不落俗套,行文点面结合,选材精炼得当,以“三任书记的扶贫歌”为红线贯穿全文,以人物、时间为主线,环环相扣,运用具体生动事例表现了党的领导干部关心贫困山区各族群众疾苦及脚踏实地为群众干实事的作风。扶贫属主旋律范围的老主题,这篇通讯能获得中国新闻奖,记者不怕艰苦,爬山越岭到山村深入采访,是重要成因。离开记者扎实的采访作风,稿子很难写出深度,出新更难,获奖也无从谈起。

同类推荐
  • 学生感恩实践教育研究:基于价值观的视角

    学生感恩实践教育研究:基于价值观的视角

    在第40届国际教育大会上,与会各国人士强调要对学生加强道德、伦理、纪律和价值观教育。1989年世界上2/3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在会后发表的宣言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人类要在2l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他的伦理道德思想。以孔孟思想为主的中国儒家思想建构起来的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文化,是今天感恩教育的主要历史资料。
  • 班主任感悟幸福100篇千字妙文

    班主任感悟幸福100篇千字妙文

    《班主任感悟幸福100篇千字妙文》是“班主任千字妙文”系列中的感悟幸福篇。每个人都渴望幸福,然而幸福并非只有一面。《班主任感悟幸福100篇千字妙文》收录的100篇千字妙文,从教育事业、专业成长、开展活动、唤醒心灵、融合沟通、享受生活、获得回报等七个方面探寻了教师幸福的来源,阅读这些文章,或许能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审视自己教育生涯的崭新视角,于忙碌之中重新发现点点滴滴的幸福。
  •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中美比较(吴晓波频道 思想食堂系列)

    中美比较(吴晓波频道 思想食堂系列)

    大头思想食堂由财经作家吴晓波发起,致力于为中国的有产阶级提供最丰富,最有价值的思想食粮。思想食堂采取线下授课的方式,每半月邀请一位大咖来给会员们分享,课程内容涵盖经济、历史、政治、哲学、艺术、国际关系等范畴。思想食堂系列图书是大头思想食堂内部演讲稿首次公开,每本书独立主题,让你一手掌握经济、历史、政治、哲学、艺术等知识。《中美比较》中,秦朔通过中美价值观、经济、科技等的对比,为我们展示出两国的文化、经济差异。事例详实,语言轻松活波,让你只需看这本书,就能轻松了解美国文化,并能在两国对比中深入的认识中国。
  • 中俄现代传媒文体比较研究

    中俄现代传媒文体比较研究

    《中俄现代传媒文体比较研究》系在张举玺教授的博士论文基础上编译与修订而成,是一部全面比较研究中俄现代传媒风格的学术论著。该著作核心内容由中俄报刊政论作品的发展风格、中俄新闻文体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中俄现代新闻文体的共同特征、中俄现代新闻文体的不同特征四个部分组成。书中所包含的研究材料、主要见解、论述和结论等,有利于加深对中国和俄罗斯传媒事业的了解,促进两国新闻界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相互交流,推进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发展。
热门推荐
  • 最强妖孽战神

    最强妖孽战神

    一代军神负伤归隐,却被挑断手脚筋活埋深山。三年后,他化身鬼谷少主强势归来,守家护妻灭敌,谱写王者传奇,一怒而八方惧,安居而天下熄!
  • 鲁莽之人

    鲁莽之人

    我于昨夜被一天降系统骑脸,它告诉我灵气即将现世接下来便是朝着更高级生命体进化的大争之世!之后便是群雄并起,豪杰现世。它说它愿意帮助我成长,并且可以让我一边弹着群雄的脑瓜崩一边问他们惊不惊喜!我告诉它说我这个人胆子小怕麻烦,这辈子吧也就只能做个遵纪守法的良民。听完之后它便沉默了,到现在为止它已经拉着我研究了一个通宵的基本法,怎么办!慌倒是不慌,就是没见过这阵仗!——张·系统宿敌·良民·求锤得锤·仲谋的内心独白
  • 我家有个破财的

    我家有个破财的

    顺风:妈妈,我想吃糖。孩子妈:啊,好。然后妈妈随手从包里拽出一个小鬼,一分钟后递给顺风一个彩色棒棒糖。顺风舔了舔,嗯?哈密瓜味。
  • 怒斩苍穹

    怒斩苍穹

    “天若欺我,斩碎就是……”凡世少年破格选入天下第一修仙宗派——缙云宗。本应风光无限,却无法突破修仙初阶!难道一辈子是修炼的废才了吗?但为何脑内总出现不属于自己的记忆呢?要是这些记忆是真的便好了……重铸道基、真龙之血,记忆中的自己十年修炼飞升成仙!这个传奇能重现吗!
  • 蚀骨情深:霍少,咱约吧

    蚀骨情深:霍少,咱约吧

    顾好逑为躲避咸猪手,昏昏沉沉撞上了一大叔,好巧不巧的,顾好逑发现这不是别人,正是自己那个沾亲带故的大姨夫——海城霍少!
  • 最强小说制造家

    最强小说制造家

    “看小说要看正版啊!不然你就会像我一样拿到系统还要自己累死累活赚积分!”龙释景大吼,“看正版小说,领开局积分!”“盗版小说一时爽,转世之后火葬场!”这是一个二流作家龙释景穿越到一个网络小说处于起步阶段的世界,用一部又一精品部小说颠覆小说圈的故事。“就整个网络小说圈来说,他是当之无愧的王者。”——时代杂志
  • 一剑捅穿这民国

    一剑捅穿这民国

    新书已上传:后蜀山时代的日子。 清末民初之交,天地大变,灵气散尽,天门即将彻底关闭,自此以后,仙凡永隔。 人间的最后一缕仙机,落在了原慈的身上。 只是世间虽无仙踪,但山野大泽间,却还有妖物藏匿。背着一柄再也飞不起来的飞剑,担负着仙界交给他的那个任务,少年走下了昆仑山。本来,他只是想在世间斩妖除魔之后,就去仙界和师父汇合的。没想到最后却不得不一人守一城,一剑挡一国,最终将整个人间都踩在了脚下。这是一个关于人间最后一名修者,调教整个世界的故事。 嗯,这不是一本正经的仙侠文,更不是正经的历史文,如上。
  • 穿越从贞观开始

    穿越从贞观开始

    程处机穿越成为了程咬金的第三子程处弼。“三郎,赶紧想个办法,我们把高昌国给灭了!”程咬金抚着那根扇子似的胡子说道。“三郎,想个办法,朕要御驾亲征!”李世民看着远方的高句丽王朝说道。“夫君,您在想个办法,本殿下想当女皇。”高阳公主偷偷在程处弼耳边说道。“……”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剑舞天辰

    剑舞天辰

    “莫辰,不同的力量结构、层次构成的世界你想来吗?而一柄魔剑创出的彼岸,你敢去吗?”玄冥邈邈的声音透过整个世界传来。“我不就在这吗?而且这是我的世界,你还不配来质问我!!”一道魔光从莫辰身上涌动。“这是我的天下,亦是我的魔道,无情入道,有情入魔,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