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32000000001

第1章 政治理论知识(1)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即人们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是人类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抽象概括和总结,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不是停留在朴素的经验和盲目的信仰,而是通过逻辑分析和理论论证的形式,阐述一系列基本观点,组成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既是一种理论体系,也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思想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者说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也即何者为本原。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哲学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凡是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属于唯物主义;反之,属于唯心主义。第二,思维能否认识存在或精神能否反映物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凡承认思维能够认识存在或精神能够反映物质的,就是可知论;反之,就是不可知论。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正确理解和把握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说,哲学基本问题为我们研究哲学派别和哲学发展的历史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指导线索,使我们能够透过形形色色的哲学名词、术语而抓住它们在哲学上的基本倾向和本质。它是我们识别和批判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强大思想武器。哲学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所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说到底就是处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客观世界、实际情况、工作环境等等,属于物质现象;主观世界、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等,属于意识现象。前者是第一性的,后者是第二性的,如果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就要犯主观主义错误,在实践中就要遭受挫折和失败。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这就是坚持什么样的思想路线问题。思想路线是否正确,对于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物质概念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世界的物质性

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揭示了各种具体物质的共同本质,即客观实在性。列宁关于物质的科学定义的含义在于: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肯定了物质的可知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事物共同本质的概括,而不是一个具体的科学概念,从而同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所以,这个定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它不仅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哲学指导,而且是反对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思想武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既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创造,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实践目的服务。因此,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变化多端,但它们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各门科学的发展都不断地证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统一于物质,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观点。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中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内容,就是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基本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和体现。所以,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意识是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它包括感性、理性的认知形式和情感、意志等复杂的心理形式。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的产物。从一般物质的反应特性到意识的出现,大致经历了三个决定性的阶段:从无机物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在人类意识产生和进化的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使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器官;劳动产生了语言,为意识提供了物质外壳;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推动了意识的发展。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对人类的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意识活动具有调控性和指导性;作为意识活动重要内容的人的心理对人的生理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并具备相应的物质条件。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是社会实践。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联系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唯物辩证法又认为,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唯物辩证法还认为,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把握某个事物或某个要素时,要注意把它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或要素联系起来看。

发展是指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和变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唯物辩证法认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原因在于: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最终必将能战胜旧事物。第二,新事物优于旧事物。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和腐朽的东西,吸取了旧事物中一切积极、合理的东西,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三,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辩证法就是关于事物联系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辩证法有三种形态: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以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形而上学主张,如果说有变化,也仅仅是指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内部,而在于外力的推动。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待世界;第二,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世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待世界;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而上学否认矛盾的存在。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大基本属性。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内因是事物内部的矛盾,外因是事物外部的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无处不在,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无时不有,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矛盾又具有特殊性,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系,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了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理论,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基础。

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的状态。唯物辩证法认为,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程度等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状态。量变是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向另一种质的突变。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量变的积累,就不可能发生质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可避免地引起质变。第二,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旧质限制了量的活动范围,如果没有质的根本变革,量的变化就不可能超出旧质的界限。只有通过质变,事物才能在突破旧质的界限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唯物辩证法关于量变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事物为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他物的方面。事物的肯定与否定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是辩证统一的。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相互联系的环节,也是事物辩证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认为,否定不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而是外力的作用,它把否定和肯定对立起来,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如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反对否定一切的历史虚无主义和肯定一切的复古主义;对待外国文化,要有批判地借鉴,反对否定一切的狭隘民族主义和肯定一切的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事物发展是不断地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呈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因此,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既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又要具有忧患意识。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

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主张认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反映论。但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离开人的社会性和历史发展,既不懂得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也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其认识论具有消极性和直观性的缺陷。马克思主义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揭示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揭示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认为物质世界只有成为人们实践的对象,才能成为人们认识的对象;认为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消极性和直观性,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

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中包含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作为认识的范畴,其形式是主观的。真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客观世界,获得真理的根本途径,只能是社会实践。因此,在同一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同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因此,真理是一元的。

实践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是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第一,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主观认识,检验真理就是看主观认识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检验认识是否是真理,就是要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第二,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是唯一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因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也就是它的绝对性和唯一性,即任何认识是否正确,归根到底只能靠实践检验;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也就是它的相对性和条件性,即任何实践活动总是具体的和历史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也是一个历史过程。因此,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同类推荐
  • 月嫂服务技能培训教程

    月嫂服务技能培训教程

    本书共分为三篇:月嫂篇、新生儿篇、产妇篇。讲述了月嫂自身素质的基本要求、月嫂服务礼仪及沟通技巧等。
  • 契诃夫作品选

    契诃夫作品选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文化艺术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文化艺术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面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可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辟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教你学钢琴弹奏

    教你学钢琴弹奏

    音乐是有节奏、旋律或和声的人声或乐器音响等配合所构成的一种艺术。其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言语行为、人际关系等有一定关联,是我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涵着及关联着我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因为音乐与我们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有一定的关联。特别对我们的心理,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表达的影响作用。
  • 复活

    复活

    《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
热门推荐
  • 倾国策之西方有佳人

    倾国策之西方有佳人

    漫漫丝绸之路,也是一条流淌着白银与黄金之路,黄沙与绿洲交杂,商旅与匪帮同行,势力纷纭,家族林立之下,到底谁主沉浮……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7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7卷)

    主要内容包括:伊人寂寞、生死回眸、晚点、光头、继父、知音、嵌入灵魂深处的弹头、返祖、点燃一个冬天、天才、刺客、陌生的康乃馨、归途、投诉母亲等。
  • 大学开放天地新:一位百年学府校长的思考与探索

    大学开放天地新:一位百年学府校长的思考与探索

    本书是作者在担任具有百年历史的福建师范大学校长期间对中国大学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内容既包括大学的本质、使命、特色、发展方向这类探讨大学“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抽象理念问题,也包括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开放办学和学校管理这些旨在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具体办学实践问题。本书融哲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于一体,综合应用于作者所任职大学的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体现了知与行的具体和历史的统一,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大学发展的时代特征。本书对各类学校管理者,特别是高等学校的领导者以及高等教育的研究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圣陵妖尸

    圣陵妖尸

    这是一个围绕着渤海古国最后一代国王千年后复活传说而展开的巨大历史迷踪。清风谷的神秘守陵人,骇人听闻的渤海鬼妃,渤海古国神圣的圣陵妖尸,而古老的妖师也将会揭开他们神秘的面纱!且让我们跟随着张寻灵的足迹一起揭开圣陵妖尸的终极秘密!
  • 象言破疑

    象言破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霸王春秋2:流浪君王晋文公

    霸王春秋2:流浪君王晋文公

    春秋第二霸,晋文公。他,曾经被亲生父亲追杀过,也曾被亲兄弟追杀过,走投无路时,甚至一度沦为乞丐,被迫在外流浪了长达十九年之久,年过半百,尚无建树,早已心灰意冷。然而,本来已无意进取之意了的晋文公,却又因常年漂泊广结善缘而牢牢把握住了历史留给他的机遇,使之大器晚成,在短短的数年之内,便成为了继齐桓公之后的又一天下霸主。 一个势单力薄的人,究竟如何才能快速做大做强?本书带你重返春秋,揭示"晋升”的秘密。
  • 杨柳青小志

    杨柳青小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茫茫诸天

    茫茫诸天

    大灾变十五年之后,杨牧浪迹在诸天万界,寻求那一线生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