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3900000075

第75章 待月山房幼读琐忆(1)

忆明珠

年过六十,案头洋装书渐渐少,线装书日见增高。这不等于说我在埋头读古书。只是觉得,人,既然老了,索性就“老当益老”吧,而表现老的最佳方式,我以为莫如案头堆古书。人向古书堆边一坐,古色古香中,会益显其“老气横秋”的。所以,古书对于我,依然聊作点缀而已。倒是在少年时,曾读过一阵子一一只是一阵子,三五年,且主要在寒暑假期里。而所读的,浅薄得很。

不过《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几种最普通的选本。过去的老私塾先生们,便是靠着它们“教几个小小蒙童”混饭吃的。但,很难否认这三、两本启蒙读物对我的影响。现在我极少写诗,偶写几首,总觉字里行间好像散发着一股陈年的中草药味儿。这味道哪里来的?追根溯源,能跟我少时沉浸其中的那些古典作品,诗、词、歌、赋无关吗?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利多抑或害多,我至今还未深思过,大概也难以弄得清的。

幼时的我,正式接触古典文学,并非在学堂里,是在我家的南书房。

一架胭脂色的吐縻花,复压在门楼一侧的花墙上。门楼瓦缝间生着一簇簇百合状的瓦松;院门陈旧剥落,已不堪重新油漆,大概尚能凑付着用,便继续凑付着用了。要就特意保留它以给这小院境添点淳朴的古风,那时通点文墨的人,审美往往如此任性。否则,我寻不出别的理由,父亲为什么一直不将这两扇破门板换掉,过年时还给它贴上一副新对联:“水能性澹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院内满栽着花木,鹅卵石铺筑成“丁”字形的甬路,路侧条石上,陈列着爸爸尽心经营的盆栽。金枣、金桔、栀子、丹桂、梅等等,这在北方偏僻乡间都极为罕见。院内南北两进瓦房,南边那进是仓库,长年扃锁;北边那进一拉溜五间,有厅、有卧室。厅上悬着块匾额,蓝底金字,书着:“待月山房”,这里就是我家称作南书房的。我喜欢它的这个名字。小时候,母亲常跟我们兄弟姐妹讲些传奇故事,如《白蛇传》、《会真记》,母亲还背得张生写给莺莺的那首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那时我并不理会其中的奥妙,却也觉得这首小诗很美丽。然而待月山房,花影满墙,但有幽静,并无浪漫。这里是父亲的书斋,他在这里休憩、读闲书、接待客人,偶尔自己动手装裱点字画、碑帖,父亲喜欢干点这种细巧活儿,干得很出色。他还爱养花养鸟,这里又是他的“花鸟世界”。同时,对儿时的我们兄弟姐妹,待月山房又是个小小的乐园。在这里,我们采花、摘果,寻觅躲在玉簪花深处的蟋蟀,放养邻家孩子送给我们的蝈蝈。逢上好运气,兴许会看见飞落在花枝上的俊鸟,跟檐下笼中父亲喂养的画眉、百灵和红胸脯的“胭脂瓣儿”(鸟名),互相掮翅问好,用它们鸟国语言,的里呱啦地说个小休。

十一岁那年,我和哥哥到外地一处完小就读,暑假回到家里,父亲事先已将待月山房收拾得窗明几净。吩咐说:“你们读高小了,在前清时代,差不多顶个秀才’吧。假期里要读点古文,有古文打底子,白话文才能做得好。”

从此,父亲每天向我们讲授一个时辰的古文。待月山房又多了我和哥哥的两个座位,我们各占一处朝南的窗口,各坐一把斜靠簸口式圆木把手交椅,“矮窗白纸出书声”,毫不含糊地当起父亲的小学生来。

父亲讲授古文一般不提问,不发挥,大略讲解词义后,,便叫人们朗读,直至背熟。这方法并不科学。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有意思的是父亲对于文章的选择。他用的教本是《古文观止》,可能还有《古文释义》。论,基本不选;记事文选得也少;父亲喜欢晋、宋两代人的文章,晋文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等见于以上选本的悉数教读,我由此推论父亲选择的侧重点在抒情散文。记得他教我们的第一篇古文是李密情哀词切的《陈情表》,“陈情”,有着主体的确定性。“陈”,陈述、表白,而在(《陈情表》里,作者着意于以情动人,所以更多的是抒发,遂成为一篇典型的抒情散文。

这样,我也就明白,为什么父亲在周、秦散文中宁简于《左传》、《国策卫,而决不忽略屈原、宋玉。对文思浩荡、议论风生的唐代散文大家韩愈,排斥了他著名的《原道》、《原毁》诸作,只取了《祭十二郎文》、《送孟东野序》等几篇。

柳宗元文也只取了《捕蛇者说》及几篇游记。宋人中父亲推崇欧阳修可能更甚于推崇苏轼。欧阳修是一个深于情者。《陇岗阡表》、《祭石曼卿文》,都是血泪浸过的文字;而《醉翁亭记》,抒情、写景、说理融合无间,情之所在即景之所,理之所在,景与理皆化入情绪境界,呈现为一种生命的葱茏状态,在有宋一代文章中,堪称高标特出。单这一点,父亲的崇欧,便不是不可理解的。父亲从未向我们阐明过他的文学主张,他无意潜心学问,也不强作解人。他的看重抒情作品,我以为是天性使然,父亲心地软,儿女情长,这影响着他对文章的取合。过去有些人相信文章对命运具有暗示性,父亲是个有神论者,但在训导儿辈习文的事情上,他比郑板桥高明得多。郑板桥家书嘱其弟“为文须想春江之妙境,挹古人之美词,令人悦心娱目,自尔利科名、厚福泽。”又说:“论文,公道也;训子弟,私情也。岂有子弟而不愿其富贵寿考者乎?故韩非、商鞅、晁错之文,非不刻削,吾不愿子弟学之也。褚河南、欧阳率更之书,非不孤峭,吾不愿子弟学之也。郊寒岛瘦,长吉鬼语,诗非不妙,吾不愿子弟学之私也,非公也。‘’我们家中藏有《郑板桥集》,父亲又好读名人书,他不会不注意到郑板桥的这段话,也会深表赞同。但他仍将一些衰飒凄厉,嗲怛伤感的文章推荐给我们,特别祭吊一类全选给我们读了,这当然不仅是为了让我们熟悉文体。可以设想,父亲必被这些文章所抒发的人生之大悲苦深深地感染了,故而宁愿后来者也能够领略这悲苦。这可能学会仁慈和谅解。他不惜让我们在小小年纪便坠人古人所抒发的那种生离死别的沉痛里去!“少年不识愁滋味”,我们便是因习读了这类古文而习读了人生之“愁”,从而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不知不觉地充实了、发展了对人、对人的命运的恻隐和同情。到我成为一个青年的时候,大约在1948年,有一次填写干部登记表,其中有个栏目:“你曾信奉过什么主义?”我冒然填写道:“人道主义”!那时我根本不曾读过一本论述人道主义的专著,不过,依照自己的想法,人能不讲人道吗?只有人道才是人应当信奉的主义,这主义天经地义!等到建国以后,文艺界批起了人道主义,我才暗自惊慌起来,深悔当时无知,不该在登记表上胡乱填写。

父亲的教读要求是背熟,这很好办,我们在学校背得过那许多白话文,古文更容易记忆。每当我们背熟父亲教的文章后,便自行选读自己喜爱的文章。

不识的字,不懂的词可以翻((康熙字典》、《辞源》,一般无需叨扰父亲。有些骈文如《北山移文》、《滕王阁序》,等父亲教时,我们已经背得烂熟。这样父亲索性放手任我们自学了。

自学,就是自由选择。我们完全为自己的爱好所驱使,哥哥渐渐不多读古文,而专攻国画和英语;我也把学习兴趣转向了古典诗词,特别喜欢唐诗,当时几乎背过了整本的《唐诗兰百首》。

这时候,我已进入了初中了。

同类推荐
  •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一书收录的都是胡适最为经典的名篇佳作。其中“第一辑:哲学探微”收录的是胡适探讨中西哲学的经典文章;“第二辑:人生命题”收录的是胡适探讨人生观的经典名篇;“第三辑:四十自述”收录的是胡适生前唯一亲笔撰写的自传,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名篇之作,讲述了作者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回顾了自己人生前四十年的心路历程,是作者与自己的青少年时代进行的“心灵对话”。
  • 飘扬的军旗

    飘扬的军旗

    《飘扬的军旗》内容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这支伟大的人民军队,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腥风血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高举起抗击日本侵略者、民族解放战争的大旗,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解放战争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天翻地覆慨而慷,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不久,人民军队又高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旗帜,跨过鸭绿江,打败了穷凶极恶的美帝国主义,震惊了全世界,不仅保卫了兄弟国家的安全,更为祖国赢得了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在和平建设的日子里,人民军队不仅百倍警惕地驻守边防,而且在防洪、抗震、救灾、修复公路铁路等各项工作中,无一不是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作全国人民的表率。一起来翻阅《飘扬的军旗》吧!
  • 生命在纸上行走

    生命在纸上行走

    瘫痪病榻,才感悟到散步阳光下的幸福;饥困荒漠,才渴望得到一滴水的幸福;身陷囹圄,才领会到获取自由的幸福。缺陷像一把钥匙,打开幸福之门,幸福在缺陷中找到答案。
  • 飞越人间

    飞越人间

    令世界瞩目、让国人骄傲的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工程,对于常人来说,无疑充满了神秘色彩。在它的背后,有着无数惊人内幕和众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从准备点火到安全返回,每一步都事关生死成败,必须保证万无一失。每临发射,上动中央领导,下系普通工作人员,牵一发而动全身,悬念不断,步步惊人。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李鸣生以大量翔实珍贵的材料,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历程和航天人的生动足迹,其中披露的大量内幕,必将带给您新鲜的阅读体验,让您叹为观止!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人类进入航天时代。
  • 满族小说与中华文化

    满族小说与中华文化

    本书将满族小说创作的总体业绩与满族历史上的民族文化流变相联系加以考量,与满族曾经普遍接受中原汉族文化而又注意葆有自己的审美特征相联系加以探究,在学术史上首度完整地对满族小说通盘成就做出梳理。本书旨在展示出满族小说与汉族小说的“同”和“异”;既要认定汉族文化给予满族小说创作的重要影响,也要看清满族小说创作与中原汉族文化的审美差异,从而阐释出满族小说创作回馈给中华文化的多重价值所在。
热门推荐
  • 越过山丘,才知道是否有人等候

    越过山丘,才知道是否有人等候

    等到那一天,当越过低谷,走过泥泞,足够勇敢的我能坚定地从远方向你走来,带着一份从容与期待,那将会是你从没见过的我。只希望你能在那等我,等待着我来与你相遇。
  • s女奋斗记

    s女奋斗记

    她们是宅女、是白领,是飞特……她们时而像奔奔族一样忙碌,时而像活乐族一样悠闲。在暗潮涌动的社交场,她们上演了一出跌宕起伏又笑料不断的风魔好戏!幽默堪比石康,京味儿更胜赵赵。若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四个女人岂不是要闹翻了天?我们的口号是:嫁不出去也要性感下去!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8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短诗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12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梅雪相依

    梅雪相依

    意外降临,魂穿异世;当一双沾满无数鲜血的双手变成救死扶伤的手,冷血杀手的命运是否会随之改变,还是一如既往的亡命天涯
  • 几乎是春天

    几乎是春天

    冷冰冰的玻璃窗外,冬天正在离去。湿漉漉的不成形的雪花落到花坛的黑土上,落到街灯照耀下潮湿的马路上,落到匆匆来往的行人身上。远处,在大片松林后面,大海白浪滔滔。波罗的海一连三天风大浪高。我用眼睛的余光瞥见,离我五米远处坐着一个男人,他装作不看我,这有点过分……以前,我不喜欢他这样的人,他们既不爽快,又很能纠缠。他们的出现,意味着必然会有所求,而且必然被拒绝。我知道他要找我说事,但是不会打动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消失的阳台

    消失的阳台

    周五下班时,康旭几个要好同事嚷嚷着要他一起去吃饭,是最近刚进驻武汉的一家热门湘菜馆。同事小莫已经在团购网团好优惠券了。康旭还挺想尝尝辣,可一想近几个月手头钱很紧,这一出去又得百把块钱消耗在吃吃喝喝里了,划不来。他只得把手一摊,说:“不去了,家里有事呢!”几个同事打哈哈说:“哎哟,和你老婆还腻着呢!这都结婚多久了!”康旭笑笑,含含糊糊地应了几句,“岳父岳母周末要来,得收拾收拾。”同事“哦”了一声。康旭一时也不知道再说什么,只得一边走出办公室,一边假装全神贯注盯着手机屏幕。
  • 做一个有心计懂礼仪会交际的聪明女人

    做一个有心计懂礼仪会交际的聪明女人

    有心计的女人,懂得用心来经营爱情,不会莫名其妙的嫉妒,而是选择做一个聪明的傻女人;懂礼仪的女人,时刻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一抹红唇,一个眼神,一笑一颦,一举一动,都会悄无声息地绽放出女人美丽的光芒;会交际的女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都能够左右逢源、人见人爱,成为最受好运青睐的幸运女人。《做一个有心计懂礼仪会交际的精明女人》,书中没有枯燥乏味的理论,也没有陈词滥调的说教,有的只是生活中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通过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启迪女人应该如何从心计、礼仪、交际这三个方面去追求自身的幸福。帮你做一个成功的女人、幸福的女人是编写本书的宗旨。希望天下所有的女性朋友都能通过阅读本书收获幸福,收获成功,收获快乐!
  • 巴桐煮字

    巴桐煮字

    本书作者承袭一贯的幽默洒脱的文风,处处蕴含哲理睿智的机锋。不少篇章充满了浓郁的异域色彩,闪烁中西文化碰撞的火花。诗意与精致的文字,带给读者美妙的悦读感受。作者以“煮字”为标的,凸显他对文字的苛求。他试图颠覆惯性的便词常语,殚精竭虑地将方块字“煮”化、激活。
  • 御灵

    御灵

    夫天地万物,俱有灵气,或内敛,或外现。是以风水相士之眼观之,天时地利,良莠不齐,盖不可直论优劣。崇山峻岭,却有毒蛇猛兽出没;涓流镜湖,却有决堤泛滥之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