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3900000037

第37章 回忆我的父亲(节录)(3)

父亲曾花一笔钱买一整套古钱,每一种都有配就的垫子和红木或楠木盒子。一次父亲病了,觉得天旋地转,不能起床,就叫我把古钱一盒盒搬到床上玩弄,一面教我名称。我却爱用自己的外行名字如“铲刀钱”“祷子钱”之类。

我心不在焉,只想怎样能替掉些父亲的心力。

我父亲忙的时候,状子多,书记来不及抄,就叫我抄。我得恭楷录写,而且不许抄错一个字。我的墨笔字非常恶劣,心上愈紧张,错字愈多,只好想出种种办法来弥补。我不能方正正贴补一块,只好把纸摘去不整不齐的一星星,背后再贴上不整不齐的一小块,看来好像是状纸的毛病。这当然逃不过我父亲的眼睛,而我的错字往往逃过我自己的眼睛。父亲看了我抄的状子就要冒火发怒。我就急得流泪一这也是先发制人,父亲就不好再责怪我。有一次我索性撒赖不肯抄了。我说:“爸爸要‘火冒’(无锡话‘发怒’)的。”父亲说,“谁叫你抄错?”我说没法儿不错。父亲教我交了卷就躲到后园去。我往往在后园躲了好一会回屋,看看父亲脸上还余怒未消。但是他见了我那副做贼心虚的样儿,忍不住就笑了。我才放了心又哭又笑。

父亲那次出庭不能开口之后,就结束了他的律师事务。他说还有一个案件未了,叫我代笔写个状子。他口述了大意,我就写成稿子。父亲的火气已经消尽。我准备他“火冒”,他却一句话没说,只动笔改了几个字,就交给书记抄写。这是我唯一一次做了父亲的帮手。

我父亲当律师,连自己的权益也不会保障。据他告诉我,该得的公费,三分之一是赖掉了。父亲说,也好,那种人将来打官司的事还多着呢,一次赖了我的,下次就不敢上门了。我觉得这是“酸葡萄”之论,而且父亲也太低估了“那种人”的老面皮。我有个小学同班,经我大姐介绍,委任我父亲帮她上诉争遗产。她赢了官司,得到一千多亩良田,立即从一个穷学生变为阔小姐,可是她没出一文钱的公费。二十年后,抗战期间,我又碰见她。她通过我又请教我父亲一个法律问题。我父亲以君子之心度人,以为她从前年纪小,不懂事,以后觉得惭愧,所以借端又来请教。也许这番该送些谢仪了。她果然送了。她把我拉到她家,请我吃一碗五个汤团。我不爱吃,她殷勤相劝,硬逼我吃下两个,那就是她送我父亲的酬劳。我常奇怪,为什么有人得了我父亲的帮助,感激得向我母亲叩头,终身不忘。为什么有人由我父亲的帮助得了一千多亩好田,二十年后居然没忘记她所得的便宜,不顾我父亲老病穷困,还来剥削他的脑力,然后用两枚汤团来表达她的谢意。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竟这么大?

我们无锡人称“马大哈”为“哈鼓鼓”,称“化整为零”式的花钱为“摘狗肝”。我父亲笑说自己“哈鼓鼓”(如修建那宅大而无当的住宅,又如让人赖掉公费等),又爱“摘狗肝(如买古钱、古玩、善本书之类);假如他再精明些,贪狠些,至少能减少三分之二的消耗,增添三分之一的收入。但是他只作总结,并无悔改之意。他只管偷功夫钻研自己喜爱的学问。

有一次,我旁观父母亲笑说着互相推让。他们的话不知是怎么引起的,我只听见母亲说:“我死在你手里。”父亲说:“我死在你手里。”我母亲后来想了一想,当仁不让说:“还是让你死在我手里吧,我先死了,你怎么办呢。”当时他们好像两人说定就可以算数的;我在一旁听着也漠然无动,好像那还是很遥远的事。

1938年l0月,我回国到上海,父亲的长须已经剃去,大姐姐小妹妹也已经回复旧时的装束。我回国后父亲开始戒掉安眠药,神色渐渐清朗,不久便在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一门《诗经》,聊当消遣。不过他挂心的是母亲的棺材还未安葬。他拿定厝棺的地方只他一人记得,别人谁也找不到。那时候乡间很不安宁。有一种盗匪专虏人勒赎,称为“接财神”。父亲买得灵岩山“缔谷公墓”的一块墓地’,便到香山去找我母亲的棺材。有一位曾对我母亲磕头的当事人特到上海来接我父亲到苏州,然后由她家人陪我父亲挤上公共汽车下乡。父亲摘掉眼镜,穿上一件破棉袍,戴上一只破毡帽。事后听陪去的人笑说,化装得一点不像,一望而知是知识分子,而且像个大知识分子。父亲完成了任务平安回来。

母亲的棺材已送到公墓的礼堂去上漆了。

我们在公墓的礼堂上,看到的只是漆得乌光锃亮的棺材。我们姐妹只能隔着棺木抚摸,各用小手绢把棺上每一点灰尘都拂拭干净。想不到棺材放入水泥圹,倒下一筐筐的石灰,棺材全埋在石灰里,随后就用水泥封上。父亲对我说,水泥最好,因为打破了没有用处;别看石板结实,如逢乱世,会给人撬走。这句话,父亲大概没和别人讲。胜利前夕我父亲突然在苏州中风去世,我们夫妇、我弟弟和小妹妹事后才从上海赶回苏州,葬事都是我大妹夫经营的。父亲的棺材放入母亲墓旁同样的水泥圹里,而上面盖的却是两块大石板。临时决不能改用水泥。我没说什么,只深深内疚,没有及早把父亲的话告诉别人。我也一再想到父母的戏言:“我死在你手里”;父亲周密地安葬了我母亲,我们儿女却是漫不经心。多谢红卫兵已经把墓碑都砸了。但愿我的父母隐藏在暴岩山谷里早日化土,从此和山岩树木一起,安静地随着地球运转。

自从我回国,父亲就租下两间房,和大姐姐小妹妹同住。我有时住钱家,有时住父亲那边,钟书探亲回上海,也曾住在我父亲那边。三姐姐和七妹妹经常回娘家。父亲高兴说,“现在反倒挤在一处了!”不像在苏州一家人分散几处。

我在钱家住的时候,也几乎每天到父亲那里去转一下。我们不论有多劳瘁辛苦,一回家都会从说笑中消散。抗战末期,日子更艰苦了。钟书兼做补习老师,得了什么好吃的,总先往父亲那儿送,因为他的父母都不在上海了。父亲常得意说,“爱妻敬丈人”(无锡土话是“爱妻敬丈姆”)。有时我们姊妹回家,向父亲诉苦:“爸爸,肚子饿。”因为虽然塞满了仍觉得空虚。父亲就带了我们到邻近的锦江饭店去吃点心。其实我们可以请父亲吃,不用父亲再“放焰口”。不过他带了我们出去,自己心上高兴,我们心理上也能饱上好多天。抗战胜利前夕父亲特回苏州去卖掉了普通版的旧书,把书款向我们“放焰口”——那是末一遭的“放焰口”。

父亲在上海的朋友渐渐减少。他一次到公园散步回家说,谣传杨某(父亲自指)眼睛瞎掉了。我吃惊问怎会有这种谣言。原来父亲碰到一个新做了汉奸的熟人,没招呼他,那人生气,骂我父亲眼里无人。有一次我问父亲,某人为什么好久不来。父亲说他“没脸来了”,因为他也“下海”了。可是抗战的那几年,我父亲心情还是很愉快的,因为愈是在艰苦中,愈见到自己孩子对他的心意。

他身边还有许多疼爱的孙儿女一一父亲不许称“外孙”或“外孙女”,他说,没什么“内孙”、“外孙”。他也不爱“外公”之称。我的女儿是父亲偏宠的孙女之一,父亲教她称自己为“公”而不许称“外公”。缺憾是母亲不在,而这又是唯一的安慰,母亲可以不用再操心或劳累。有时碰到些事,父亲不在意,母亲料想不会高兴,父亲就说,幸亏母亲不在了。

父亲去世后,我末一次到苏州旧宅。大厅上全堂红木家俱都已不知去向。

空荡荡的大厅上,停着我父亲的棺材。前面搭着个白布幔,挂着父亲的遗容,幔前有一张小破桌子。我像往常那样到厨下去泡一碗酽酽的’盖碗茶,放在桌上,自己坐在门槛上傻哭,我们姐妹弟弟一个个凄凄惶惶地跑来,都只有门槛可坐。

我父亲根本没有积累家产的观念,身外之物,人得人失,也不值得挂念。~我只伤心父亲答应传给我的《诗骚体韵》遍寻无著,找到的只是些撕成小块的旧稿。我÷遍比一遍找得仔细,咽下大量拌足尘土的眼泪,只找出旧日记一捆。

我想从最新的日记本上找些线索,只见父亲还在上海的时候,记着“阿×来,馈××”。我以为他从不知道我们送了什么东西去,因为我们只悄悄地给父亲装在瓶儿罐儿里,从来不说。我惊诧地坐在乱书乱纸堆里,发了好一会呆。我常希望梦见父亲,可是我只梦见自己蹲在他的床头柜旁,拣看里面的瓶儿罐儿。

我知道什么是他爱吃而不吃的,什么是不爱吃而不吃的。我又一次梦见的是我末一次送他回苏州。车站上跟在背后走,看着他长袍的一角在掀动。父亲的脸和那部《诗骚体韵》的稿子,同样消失无踪了。

我父亲在上海经常晤面的一位老友有挽词五首和附识一篇。我附在后面,因为读了他的“附识”。可约略知道《诗骚体韵》的内容。

读他的挽词,似乎惋惜我父亲的子女不肖,不能继承父学;他读了我的回信,更会叹恨我们子女无知,把父亲的遗稿都丢失了。“附识”中提到的《释面》《释笑》等类小文一定还有,可是我连题目都不知道。父亲不但自己不提,而且显然不要我看;我也从未违反他没有明说的意思。《诗骚体韵》一书,父亲准是自己不满意而毁了,因为我记得他曾说过,他还想读什么什么书而不可得。

假如他的著作已经誊清,他一定会写信告诉我。毁掉稿子当是在去世前不久,他给我的信上一定未提起他的书,我两个姐姐都一无所知。父亲毁掉自己的著作,罪过还在我们子女。一个人精力有限,为子女的成长教育消耗太多,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来。

我读了《堂吉诃德》,总觉得最伤心的是他临终清醒以后的话:“我不是堂吉诃德,我只是善人吉哈诺。”我曾代替父亲说:“我不是堂吉诃德,我只是《诗骚体韵》的作者。”我如今只能替我父亲说:“我不是堂吉诃德,我只是你们的爸爸。”

我常和钟书讲究,我父亲如果解放后还在人间,他会像“亡人”一样,成为被“统”的“开明人士”呢;还是“腐朽的资产阶级”呢?父亲末一次离开上海的时候,曾对我卖弄他从商店的招牌上认识的俄文字母,并对我说:“阿季,你看吧,战后的中国是俄文世界。”我不知道他将怎样迎接战后的新中国,料想他准会骄傲得意。不过,像我父亲那样的人,大概是会给红卫兵打死的。

我有时梦想中对父亲说:“爸,假如你和我同样年龄,《诗骚体韵》准可以写成出版。”但是我能看到父亲虎着脸说:?我只求出版自己几部著作吗?”

像我父亲那样的知识分子虽然不很普遍,却也并不少。所以我试图尽我的理解,写下有关我父亲的这一份资料。

同类推荐
  • 弘化公主西行

    弘化公主西行

    弘化是唐朝实行和亲政策时下嫁少数民族君主的第一位公主。她在青海草原上居住生活了58年,把一生献给了吐谷浑(亦称吐浑,立国350年)。本剧以她到达吐浑初始时协助治乱安邦的事件为主,编撰故事,升发创作。故名《弘化公主西行》。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初,按照事先的约定,吐谷浑第22代国主诺曷钵亲去长安迎娶弘化。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准备隆重迎接,只有位高权重的丞相宣王闷闷不乐,另有所想。与吐谷浑同时,吐蕃也遣使赴唐请婚,因关系不顺,初时遭唐拒绝。使者回国后挑拨说是因吐谷浑人从中离间作梗所致。
  • 困境赐予我的

    困境赐予我的

    《困境赐予我的》是继《我相信中国的未来》之后,中国青年出版社倾心打造的又一梁晓声精品图书,该书收录梁晓声先生笔耕40余年间暖心经典散文作品60篇,私人化的书写,感人至深的笔调,展现隐藏在家国情怀下,犀利的理想主义者梁晓声温柔、敏感、坦荡的内在世界。全书共分七部分,主题唯“爱”与“善”,包括“爱是永不止息”“记忆的怀旧片段”“卑微者的歌”“最好的时代,最好的人”“越贫穷,越有力”“生命的事”和“时间的玫瑰”,朴质的语言,细腻的文笔,写个人成长、家族记忆、小人物命运,写润玉成珠的情感体验,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平凡人深切的人文关怀,是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名家暖心大作。
  • 情韵流渡

    情韵流渡

    该书是作者的一部随笔集,涉及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体验、从政期间的经历提炼、做人处事的态度以及对人生价值观的理解和探讨等等,分为“修养篇”“哲理篇”“做人篇”“处事篇”“事业篇”“情感篇”“人才篇”和“智慧篇”,共八个篇章。
  • 南街村见闻

    南街村见闻

    1984年,南街村重新走向集体化之路。经历十余年的发展,这个拥有八百余户,三千余人的行政村成为一个集体资产雄厚且具有很高凝聚力的真正集体或说真正的共同体,一个参与市场经济竞争并依靠市场竞争而发展壮大的村民集体。一个行政村,何以能形成一个真正的集体,并以集体法人的资格参与市场竞争呢?这一现象,一直引起我的高度兴趣与关注。因为这个问题,在我看来,直接关涉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可能的重大问题。为了深入地分析南街村现象,让我们先来谈一点理论问题。
  • 手写情书

    手写情书

    希望《手写情书》,是一个总结,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人的一些想法会随着时间而改变。10多年前,就曾有朋友邀我将写过的文章整理一下,出个集子。我没有答应,当时的想法是,等自己的文章写得更好、更厚重的时候,再说。然而,随着生活的变迁,我想写的东西越来越少,应景之作却越来越多。渐渐地,就有了一种惶恐,害怕会失去“我手写我心”的自由和快意。一个男人到了36岁,除了向青春告别,还应该做些什么?这个问题让我困惑。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也许是答案之一。我就下决心将过去写的文章整理出来,算是对自己多年创作的一个纪念。也算是对一直支持、关爱着我的家人、师友们的一个回报。
热门推荐
  • 也是读书

    也是读书

    本书辑录著名学者、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撰写的各类随笔七十余篇,写作时间横跨几十年,包括序、跋、引言、后记等多种形式。读自己的书,读他人的书,读学生的书,其内容或是陈述个人作品的主旨、创作的经过,或是对朋友、同道著作的点评,或是对学生作品的寄语。葛剑雄教授的学术研究之精、涉猎之广,可窥一斑。这些文字既有思想价值,又内涵丰富,充满了读书的乐趣和人生的省思,集中展示了作者在学术和写作上的研究与思考。
  • 晨夕初见之哥哥你还在嘛

    晨夕初见之哥哥你还在嘛

    第一次见面,他请她吃糖,她和他回家在最美好的时光里,他学会了很多,包括把一个人默默放在心上为她,十岁开始他学习各种美食为她,学习各种技能想要保她一世快乐为她,学会了笑,学会了甜,学会了暖意外分开,她的心里一直住着他,她的眼里却没有了他他的眼里时刻看到她,他的心里却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重逢,她步步退缩默默守护为他,努力治疗刻苦学习为他,改变自己从头再来为他,小心翼翼唤醒曾经在茫茫人海遇见他(她)让我听到了最动听的笑声
  • 新七宗罪(七)

    新七宗罪(七)

    “小沈,你知道王峰在哪儿么?”电话传来老李的声音,他一改往日的戏谑口吻,这让沈翎心中一紧。“我在跟进费冰欣的案子,他自己有事走了,你打他手机吧。”“又关机了!靠,每次都这样!对了,局长要找你,你抽空去一下吧。”说完老李就挂了。要说起王峰唯一的缺点,就是喜欢关机了。他关机的时候,没人知道他在干什么,也没人找得到他。大家时常开玩笑说他准是和哪个小妞在宾馆里开房了。
  • 狗岁月

    狗岁月

    《狗岁月》是一部独特的残酷成长小说,此书描写了主人公双胞胎大狗和小狗,以及他们的同学等人,命运的坎坷,饥饿和苦难,凄婉的爱情,无望的生或死但是,它还是充满了人间的温情和正义,是真正具有阅读快感而又让人感动的作品。
  • 喂!你们魔界吾皇是我宠物

    喂!你们魔界吾皇是我宠物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清朝最后一个盛世,便是康乾盛世。承民间鬼神小说中所记载的内容,康乾之治的繁荣与引导清朝经济发展的一大推力,全基奠于一位鬼神的特殊能力。时间回溯到二十一世纪。骷髅抢夺新鲜的生命物?百鬼同行驾树叶,凌空翻腾聚餐?··········在这个科技发达的世界,这一桩桩一件件神秘而诡异的事件引起了国家特工组的高度重视。。一次次神秘力量的出现······国家级特工印花花,渐渐的意识到了这个世界上可能存在除人以外的东西···一次任务当中,印花花得了一个奇怪的铃铛,偶然间又救下了一只猫儿,不料却是个魔,而猫儿的本体恰巧在她的铃铛当中。在破了一件神秘案件后,印花花得到了三界中陨落的三大神器之一,随后,便释放出了被封印在铃铛当中的魔族吾皇!之后,印花花同魔族吾皇与妖王离晨等人,一同踏上了除邪卫国,破解奇案的征途。国家领导人也借着印花花之手,揭开了远古时期,发生的歼魔大战,导致时空隧道开启并崩塌,将三界中的妖、魔、鬼、仙、神卷入清朝至二十一世纪生活的乱象。就这样,现代与远古交叉相错生活着,众鬼魔妖仙神首次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成立了法学院。而更大的阴谋却渐渐滋生并壮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周朝秘史

    周朝秘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高效率工作的9种方法

    高效率工作的9种方法

    本书从个人职业规划、时间管理、优化工作流程等多个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如今,一个人光凭着一腔热血苦干、蛮干是行不通的,如果不能高效地工作,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劳。
  • 罗振玉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罗振玉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本书以大量第一手资料记述罗振玉的家世与学术活动。他毕生殚力国学,致力于搜求、整理、刊布古代史料。其中甲骨、简牍、敦煌文书等经其倡导研究,于今俱成显学。他与王国维共同开创的“罗王之学”打开了国学研究新天地。从“罗王之学”的形成过程,展现了一代学人的成长、交往与情感经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