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7600000047

第47章 不出户知天下

【原文】

不出户①,知天下;不窥②于牖(yǒu)③,见天道。其出弥④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注释】

①户:门。

②窥:看,张望。

③牖:窗。

④弥:越。

【译文】

不用走出家门,就能知道天下大事;不用张望窗外,就能知道自然界变化的道理。与外界接触得越多,反而知道得越少。所以,“圣人”不用行动就能掌握信息,不用去看就能作出判断,不用去做就能获得成功。

【延伸阅读】

老子生活的时代,没有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没有电话、电传等通讯设备,要了解天下大事,很难,也很慢。当时每一条“新闻”的传递,在今人看来早已失去时效,但在当时却是很有价值的。至于其他知识的获得,更需要通过学习和其他社会活动来逐渐积累。但老子却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片面强调理性认识,对社会实践持否定态度,陷于唯心主义的先验论之中。

老子认为,一个人不用通过社会实践,也可以获得知识;无所作为,也可以获得成功。在求知这一点上,孔子、墨子等都要比老子来得客观、实在。尤其是墨子,特别重视对生产和军事知识的传授,并总结出十分完整的认知方法。《墨子·经上》指出:“知、闻、说、亲。”具体地说:所谓“闻知”,就是由他人传授而得的知识;所谓“说知”,就是由推论说明而得的知识;所谓“亲知”,就是由亲身经历而得的知识。由此可见,墨子不仅承认有间接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提倡直接获取知识的方法。他教育学生的方法,并不是“满堂灌”,还让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去实践。这与老子说的“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精,见‘天道’”是截然不同的。

墨子是反对先验论的。他认为接受知识的通道,既不是神灵的力量,也不是自己的理性,而是五官的感受,《墨子·经下》明确指出:“知,惟以五路知。”所谓“五路”,就是五官,指的是耳、目、口、鼻、肤。但墨子也承认,要使五官的感觉得以升华,心也必须参与求知,所以《墨子·经说上》认为:“循所闻而得其意,心之察也。”

墨子对五官与心在求知过程中的作用有很详细的分析:首先,五官有认知的能力,比如耳朵能听取教诲,眼睛能看到事物,嘴巴能提出问题。其二,心有求知的欲望,比如想探求人类的过去、自然的奥秘等;而倘若学习不用心,心猿意马,心不在焉,就无法掌握知识。其三,五官能通过接触事物了解事物,比如耳朵能判断声音的大小、方位,眼睛能认识物体的形貌、颜色,嘴巴能品尝食物的滋味,鼻子能嗅出东西的气味,皮肤能感觉周围的温度。其四,心通过五官的感受推导出对某一事物的概念,比如耳朵听到音乐,到心理解音乐,便会对音乐更加熟悉;眼睛看到舞剑,到心理解剑术,便会对剑术更加熟悉。墨子认为,五官接触的事物越广泛,学到的知识也就越多。相反,老子却说“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就显得缺乏说服力了。

墨子不仅提倡多实践、多学习,还强调要评判和衡量认识是否符合“义”。《墨子·非命上》提出了三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有本之者”,即以上古圣王和历史的经验为立论的依据,这像高悬的明镜,能让人借鉴;第二个标准是“有愿之者”,即以人民大众的呼声为判断的根据,这像长鸣的警钟,能让人清醒;第三个标准是“有用之者”,即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检验的根据,这像度量的准绳,能让人效法。由此可见,墨子的求知标准,有明确的价值取向。而老子则说:“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就显得空洞、消极了。赖在家里不动弹,怎么能掌握最新信息(当然,现在可以上网浏览、聊天,那是另外一回事了。)?不到外面去观察,怎么对事物的发展作出判断?不付出艰辛的努力,怎么会获得成功?

老子“不出户,知天下”的观点,后世就衍化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了,并成为一些人逃避社会实践的理由。在科技落后的古代,这个说法是不科学的,至少是片面的。但在知识爆炸、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传播媒介无所不在,要是再借助于电子计算机,踏上“信息高速公路”,那完全可以实现老子“不出户,知天下”的理想。

同类推荐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 于丹趣品汉字:节气节日篇

    于丹趣品汉字:节气节日篇

    从2016年11月30日开始,我们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实从小时候起,许多中国孩子都熟悉且背诵过《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四句里,藏着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这是古人长期对自然界的物象进行观察的经验总结,里面充满了生活的智慧。春种夏耕,秋收冬藏,节气与节日里藏着大自然的语言和代代沿袭的民族基因。于丹老师从文字学角度,讲中国历史悠久的节日与节气。从节气故事、历史由来到古诗谚语、天文气候,应有尽有,字里行间传递着传统文化与自然之美。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鬼谷子纵横智慧

    鬼谷子纵横智慧

    鬼谷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仙道家、是纵横家的鼻祖,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透晓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是先秦最神秘的真实历史人物。历史上正是由于他的出现,才有了纵横家的深谋,兵家的锐利,法家的霸道,儒家的刚柔并济,道家的待机而动。是古今中外领导者、财富人物、外交家、谈判家、企业高管、营销专家的枕边书。习之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时遇明主可兼济天下求富贵。不得时可逍遥一生。
  • 孟子旁通

    孟子旁通

    全书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讲在前面”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势,以人物和重大事件为纲,作为切入点予以介绍;第二、三部分则是以《孟子》梁惠王篇为核心,详解文字,对文字所反映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问题,进行贯通式专题性地分析与讲解,使得全书内容不拘泥于《孟子》原文,使读者获得大量通识性的知识,体现了南先生独特的历史观与哲学观。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神级明星

    重生之神级明星

    一觉醒来,李青惊愕的发现,历史的车轮走错了方向,周遭物事人非也就罢了,自己竟然也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超级大帅哥!而且正在一档选秀节目《音乐之星》的后台当中独自等候,即将闪亮登场!是一鸣惊人,还是泯然众人?李青看着镜子里那张帅气逼人的脸,想都不想就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选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无恒斗灵

    无恒斗灵

    平凡的少年,怎么创造奇迹?一个外地外来者,谁又了解他的内心。平淡的生活,又因为一女孩而改变。两块冰封之石,又暗藏多大的秘密?
  • 剑仙之地狱都市

    剑仙之地狱都市

    失踪十年,修仙小伙重出江湖,武修时代,修仙就是任性!父母失踪,奇异的项链带他进入地狱的都市;剑仙在此,妖魔鬼怪快离开!
  • 凉拌太子妃
  • 法界巨擘:倪徵奥传

    法界巨擘:倪徵奥传

    倪徵奥的一生堪称传奇,东京大审判,他以凛然正气,将侵华日军战犯绳之以法,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国际法院法官,他以高见卓识,贏得了国际法界的尊崇。
  • 唐少别耍我

    唐少别耍我

    1V1双宠,双洁“密码是多少,为什么我打不开了,”她理直气壮地举着已经被锁屏五分钟的手机问, “密码只给我女朋友,你是吗?”单手插兜立在一边,他淡淡掀眸,不动声色地看着她,随之戏谑一笑,反问。 脸上闪过一丝不自在神色,她撇着小嘴暗暗嘀咕,“想让我做你女朋友就直说嘛,” “什么?”他挑了挑眉, “我说做你一分钟的女朋友,你把密码告诉我。”她梗着脖子红着脸道。 “一分钟??? 你确定,到时间我可是会改的,”脸上的笑意更深,少年一动不动地看着她, “嗯……”少女歪着脑袋稍稍思考了下,“那就一小时吧,” “一小时,够吗? 要不,一辈子吧,一辈子就都不变的那种。”
  • 这个学渣我罩了

    这个学渣我罩了

    未婚夫和闺蜜的陷害,让宋离离受尽折磨,最终惨死。一朝重生,竟回到以前。这一世,宋离离决定好好挣钱,过好自己的日子,顺便再找前世那个遇不逢时,与她有过短暂且不幸婚姻的毁容丈夫报恩。只是……谁能告诉她,面前这个唇红齿白、不服管教的少年,到底是谁?
  • 谁醉美酒,谁醉唐诗

    谁醉美酒,谁醉唐诗

    本书用一种独特风格、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通过一首首唐诗,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的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它以唐诗为经,诗人为纬,漫谈古今人事沧桑,文笔浪漫,写作视角独特,语言则更加洗练柔美。《谁醉美酒,谁醉唐诗》从唐诗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纵马江湖,快意恩仇;有小桥流水,大漠孤烟;有孤舟蓑笠,斜风细雨……以灵动的笔触、细致的解读,带你穿行在诗里词间,听金戈铁马,看江山如画。无论何种情境之下,你都可以找到与心灵碰撞的诗句,你会发现,在那个诗意纵横的朝代,有人与自己相知,虽未曾谋面,却早已是故人。
  • 汪曾祺的味道

    汪曾祺的味道

    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亲笔题写书名并力荐。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汪曾祺长子汪朗、汪曾祺研究专家王干倾情推荐。品读汪曾祺文字淡而有味、韵味无穷的味道。作者像穿珠子一样,将汪曾祺先生文中的那些妙趣和奇诡之处缀连起来,把玩,解读,欣赏。贾平凹曾经赞叹汪曾祺:“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汪曾祺文学修养道行深厚,文字功夫炉火纯青。有感于汪曾祺淡而有味、韵味无穷的文字和淡然素净、滋味绵长的人生,本书作者王国平将带着大家细细品读汪曾祺的味道。全书共分五辑,对汪曾祺及其作品进行全方位品读,其间涉及汪曾祺的个性、喜好、为人、文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