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6300000014

第14章 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原文】

故圣人立事①,以此先知而揵万物。由夫道德、仁义、礼乐、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②,议论去就③。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④。外内者必明道数⑤,揣策来事⑥,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民入产业⑦,曰“揵而内合”。上暗不治⑧,下乱不悟⑨,揵而反之⑩。内自得(11),而外不留说(12),而飞(13)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14)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15)为大仪(16)。

【注释】

①立事:建立事业。

②先取《诗》、《书》,混说损益:引用《诗经》和《书经》来验证自己的学说。

③议论去就:经过讨论,最后决定是否应该做。

④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欲,想;合,与离相对。指根据想法来运用力量。

⑤外内者必明道数:在决定内外大事时,必须明确道理和方法。

⑥揣策来事:推理判断未来的事情。

⑦产业:产,谋生,财产;业,事情,经营功绩。

⑧上暗不治:暗,昏暗。全句是说君主昏庸,不能推行善政。

⑨下乱不悟:乱,昏乱,糊涂。全句是说人民掀起叛乱而不能分辨事理。

⑩揵而反之:固执己见,事与愿违。

(11)自得:自以为自己聪明,得计。

(12)不留说:不接受他人的主张。

(13)飞:表扬。

(14)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命,召令;自来,指君主有令召来;御:防御、抵制,这里是指拒不接受。

(15)退:保全、完成的意思。

(16)大仪:好办法,大原则,秘诀。

【译文】

圣人立身处世,都以自己的先见之明来议论万事万物。其先见之明来源于道德、仁义、礼乐和计谋。首先摘取《诗经》和《书经》的教诲,再综合分析利弊得失,最后讨论是就任还是离职。要想与人合作,就要把力量用在内部,要想离开现职,就要把力量用在外面。处理内外大事,必须明确理论和方法,要预测未来的事情,就要善于在各种疑难面前临机决断,在运用策略时要不失算,不断建立功业和积累德政。要善于管理人民,使他们从事生产事业,这叫做“巩固内部团结”。如果上层昏庸,不理国家政务,下层纷乱不明为臣事理,各执己见,事事抵触,还自鸣得意;不接受外面的新思想,还自吹自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朝廷诏命自己,虽然也要迎接,但又要拒绝。要拒绝对方的诏命,要设法给人一种错觉。就像圆环旋转往复一样,使旁人看不出你想要干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急流勇退是最好的方法。

【延伸阅读】

“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本章主要讲和君主打交道要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更要有先见之明。本章还提出针对不同的对象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包括“揵而内合”、“揵而反之”、“飞之”、“迎而御之”、“因危与之”,等等。

拥有先见之明,在生活上才能避凶趋吉、趋利避害,在工作上才能事半功倍,在敌我斗争中,才能先发制人、克敌制胜。

三国诸葛亮的空城计之所以成功,重要的一点是得益于他的先见之明。

当时蜀军将士大部分在城外,诸葛亮坐守孤城,司马懿率大军前来攻城,寡不敌众,这次必败在司马懿手上无疑。但诸葛亮有先见之明,深知司马懿生性胆小多疑,故大开城门,命少数士卒打扫城门前道路,自己在城楼上安坐,燃香弹琴,司马懿见此情景,恐有埋伏,遂下令退兵,使诸葛亮转危为安。

可见,有先见之明,则可以取得胜利、转危为安。倘若没有先见之明,或刚愎自用,不听别人先见之言,往往会一败涂地、悔之晚矣。

在吴越交战之时,吴王夫差活捉越王勾践回国,吴王军师伍子胥有先见之明,力奏吴王杀掉勾践斩草除根,但吴王不听,并且最后还将伍子胥处死。临刑前,伍子胥嘱咐将其双眼高挂城楼,他要亲眼看到越王勾践反攻回来。后来,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振兴国政,结果果然“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夫差不仅没有先见之明,而且刚愎自用,不听伍子胥先见之良言,结果放虎归山,为越所灭。

拥有先见之明,不仅可以取得政治和军事上的胜利,还可以“明哲保身”,在尔虞我诈、钩心斗角、明争暗斗、纷繁复杂的官场上保全自己。

唐朝名将郭子仪封爵为汾阳王,他的王府在首都长安的亲仁里。自汾阳王府落成后,每天都是府门大开,任凭人们出出进进,府中人从不干涉。有一天,郭子仪帐下的一名将官因外调去某地任职,前来王府辞行。他知道郭子仪王府中百无禁忌,就一直走进了内宅。他看见郭子仪的夫人和他的爱女两人正在梳洗打扮,郭子仪在一旁侍奉她们,她们一会儿要王爷拿手巾,一会儿要他去端洗脸水,使唤郭子仪就好像使唤奴仆一样。这位将官回去后,不免把这情景讲给他的家人听,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整个京城的闲人都把这件事当作一个笑话在谈论着。

郭子仪听了倒没有什么,他的几个儿子听了都觉得大丢面子。他们相约一起来找父亲,要他下令,将其王府像别的王府一样,关起大门,不让闲杂人等出入。郭子仪听了哈哈一笑,不愿接受。几个儿子哭着跪下来求他。一个儿子说:“父亲您功业显赫,普天下的人都尊敬您,可是您自己却不尊敬自己,不管什么人,您都让他们随意进入内宅。孩儿以为,即使商朝的贤相伊尹、汉朝的大将军霍光也无法做到您这样。”郭子仪笑着叫儿子起来,语重心长地说:“我敞开府门,任人进出,不是为了追求浮名虚誉,而是为了自保,为了保全我们的身家性命。”

儿子一个个惊讶万分,忙问这其中的道理何在?郭子仪叹了口气,说:“你们光看到郭家显赫的声势,没看到这声势丧失的危险。我爵封汾阳王,往前走,再没有更大的富贵可求了。月盈而蚀,盛极而衰,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人们常说要急流勇退。可是,朝廷尚要用我,怎肯让我归隐;再说,即使归隐,也找不到一块能容纳郭府一千余口的隐居地呀。可以说,我现在是进不得也退不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紧闭大门,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一个人与我家结下怨仇,诬陷我们对朝廷怀有二心,必然就会有专门落井下石、妒害贤能的小人从中挑拨,制造冤案,那么我们郭家的九族老小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到那时,我们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谁也救不了我们。现在,我们郭府的四门敞开着,府中没有任何隐秘,即使有人想要进我的谗言,也找不到借口!”儿子听了郭子仪的话,恍然大悟,无不佩服父亲的先见之明。

郭子仪有先见之明,并且紧紧把握明哲保身的自救之道,减少甚至避免了皇帝与权臣对他的猜忌,因而成功地在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中长期任职,安享富贵。

这个故事提出了“明哲保身”的问题。“保身”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明哲”,即明白道理才能保存自己。郭子仪明白以静制动的道理,所以能在风云变幻的宦海中立于不败之地,使自己的聪明才干为社会发挥了更大的效用。如果郭子仪没有先见之明,不能用冷静、理智的行动去防止和杜绝形形色色的流言飞语,那么,很有可能他的政敌们就会抓住把柄,制造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整垮。到那时,纵使郭子仪有天大的本事,又怎能为社会作贡献呢?

有先见之明、明哲保身还体现在能够功成身退,敢于舍弃来之不易的功名利禄上。张良就是最典型的一位。

张良素来体弱多病,自从汉高祖入都关中,天下初定,他便托词多病,闭门不出。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古训。

当初高祖刘邦在论功行封时,曾令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张良辞让,谦请封始与刘邦相遇的留地(今江苏沛县),刘邦同意了,故称张良为留侯。张良辞封的理由是:韩灭后他家败落沦为布衣,布衣得封万户、位列侯,应该满足。看到汉朝政权日益巩固,国家大事有人筹划,自己“为韩报仇强秦”的政治目的和“封万户、位列侯”的个人目标亦已达到,一生的夙愿基本满足。再加上身缠病魔,体弱多疾,又目睹彭越、韩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惨结局,联想范蠡、文种兴越后的或逃或死,张良乃自请告退,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

张良很有先见之明,深谙“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而且他深知刘邦的为人,所以选择了功成身退,因此避免了韩信等人的悲惨命运在自己身上重演,可谓高明。

孔子曾说过:危险的邦国不要进入,混乱的邦国不要居住。天下有道时,就出来从政治国;无道时,就要隐居不出。这是古代封建社会中很重要的“明哲保身”之道。不过,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它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我们生存在这个社会,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吃、穿、住、用、行等各种生存和发展条件,我们就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积极回报社会,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绝不能为求自保,而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思进取,因为孤立自己无异于故步自封、自寻死路。清王朝若不是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就不会让中华民族遭受近代百年的耻辱。

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提到了明哲保身的消极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以及不同层次的人群应有不同的要求和重点,党政办公室具有参与政务、辅助决策的重要职责,因此,作为办公室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以积极谏言献策为荣,以明哲保身为耻的荣辱意识,积极履行谏言献策的职责,真正做到敢于谏言,真心谏言,善于谏言。

所以,站在积极意义的角度,我们在当代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不能一味选择明哲保身,其理由在于一是大势不允许、不合时宜,二是不符合现代的价值观和生存之道。

客观地说,明哲保身在当代仍有其可利用的一面。在当代,利益是人们追逐的首要目标,为了利益,人们难免会自私自利,所以每个人都难免会遭遇钩心斗角、明争暗斗的际遇,在这种际遇下,如果你想做个温和派、中立者,那么不妨借鉴一下古人应付危险、化险为夷的“明哲哲学”,这对于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人保全自己、从而运用自己的才干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是非常有利的。

先见之明在当代则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先见之明,就不能在做事之前做好必要的策划和准备,没有先见之明,也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占领市场。所以,先见之明在任何时代、任何场合,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和方法。

同类推荐
  • 走近冯友兰

    走近冯友兰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教育家,他的一生与中国整个现代化命运相关联,其经历与著述体现了近现代中国“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与冲突。本书的作者,多为冯门弟子、冯学专家和一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他们对冯先生的研究、介绍,能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一代哲学大师的真是风貌和人生思考。腰带(正面)读懂一代哲学大师冯友兰做人为学的必读之作海峡两岸学者陈来、翟志成等研究还原一个真是的冯友兰俯仰无愧怍,海阔天空我自飞我的父亲不孤独腰带(后面)父亲就是这样,各项运动榨不死他,诽谤、攻击毒不死他,谩骂谣言压不死他。他活下来,不仅“照着讲”,还要“接着讲”,写哲学创作,创造新文化。在没有任何言语空间的时代,也要从砖缝里冒出一点点生命的绿色。——冯钟璞
  • 心的秩序: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

    心的秩序: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

    本书在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和舍勒的感受现象学的背景下,将其新创的道德意识现象学与佛教唯识学和儒家心学特别是孟子的良知学说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对道德意识的三种来源即内心的、外在的和超越的起源,也即对道德本能、社会伦理和神学伦理进行了区分和描述,尤其对道德本能之所以是自然本能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分析,以回答“我们为何以及如何意识到善?”的问题。
  • 古以色列道德律:十诫解读

    古以色列道德律:十诫解读

    大约3500年前,摩西给以色列人颁布了十条诫命作为道德准则;后来,这十条诫命成为了西方的社会道德基础。然而,这十条诫命从内容上看,都是针对大奸大恶之事,似乎与常人无关。那么如今应该怎样看待这些道德准则呢?本书对这些道德律进行了探究,为读者展现了古人的准则背后的精神风貌和价值立场,并由此与当今的生活相结合,为现代人提供了大有裨益的参考。
  • 人的哲学镜像

    人的哲学镜像

    本书在逻辑层次上从人的原始性(兽性)谈至人的进化性(人性),再进至人的崇高性(神性),通过对抗战历史的反思、文字文化的求索和宗教实相的追问等,以递进的哲学分析,劝勉人们向往崇高而不是流于恶俗、广爱于物而不是堕于自私,让人清楚认识“人”自身,使人少在欲望的驱使下犯下罪愆,由此引出本书的结语——回答“人性会好吗?”的问题,并阐明全书的思想核心:由“良知”为出发,向“慈悲”而迈进。
  • 回到今生

    回到今生

    布莱恩·魏斯凭借自己二十多年来的研究与经验,带领我们进入前世回溯的惊奇之旅,见识到前世如何影响今生的生活。与“前世今生”系列的前三本书不同的是,《回到今生》将主题落在了今生的爱、喜悦与理解上。他在书中揭开宇宙基本的生命动力及疗愈的能量——“爱”,这股能量使人们经历无数次生命。他强调通过前世回溯重新去扩张与体验爱的经验,并且教导我们如何“灵性自助”,告诉我们放掉愤怒,建立相爱的家庭,培养丰富的爱与同情心的重要性。此外,魏斯特别教授了回溯前世的自我冥想练习方法。尤其重要的是,他还传达了许多灵性大师(高层次的存有,不具形体的灵魂)的信息,以便我们从中获得一些启示,进而超越自己,彻底转化生命。
热门推荐
  • 绯色幻梦

    绯色幻梦

    沉浸在梦中的美好,构想在梦中的精彩,那现实是否能一样不负等待?我们从过去走来,带着上一代的遗存和退却的色彩,拿起画笔犹豫着要重填怎样的颜色,与其期待一个云端的梦,不如缔造一个可控的未来。
  • 青春在写字间里流浪

    青春在写字间里流浪

    写字楼流行病的奥利奥诊断法,旋转职业魔方职场里的功夫熊猫 换个角度看工作,幸福职场的健康“心”主张《青年心理》2009年佳作·职场卷助你提升心理能量,带你找到潜力无穷的自己。
  • 都市最强特种兵

    都市最强特种兵

    “热血可洒,军令难违!我们是为和平而来!”维和、反恐,时常游走在危险边缘的杜希,佣兵界最强悍的敌人,各国元首最想要干掉的业内顶级兵王,卸下荣耀,回归家族后,却发现命运似乎也一直在和他作对。被自己家族视为耻辱,父母在家族抬不起头来、妹妹因为他交不到男朋友,未曾见过面的未婚妻一家,迫不及待跑来退婚,于是他怒了,他决定和这个世界谈谈,王者回归,携风云之势,一路啪啪啪拍打敌人的脸。
  • 长河沧浪

    长河沧浪

    长河是历史的长河,人生的长河,长河是长江,是黄河,也是家乡那条生生不息一路向东的母亲河!生命如歌,长河奔流,百年只是宇宙一瞬,青春不过长河浪花一朵。《长河沧浪》主要讲述了出生于70年代富川县城乡一群有志青年,他们的理想、抱负和事业,青春爱情等,小说以富河岸边上官致远、米琼和赖天阳等人的人生奋斗经历为主线,以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富川县城乡为主要时空背景,华美人生肇始悲情故事上演,他们的青春年华如同滚滚的富河之水,一去不复回。
  • 地球真的能修仙

    地球真的能修仙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传奇!星空浩瀚,你们要的灵气复苏已经降临,成就传奇你们准备好了吗?
  • 墓窖

    墓窖

    这个梅雨季节特别长,天气又闷又热,非常难受。但并没有影响楚州市民的好心情,大家翘首以待的时刻终于来到。前不久,城郊建筑工地出土一古墓,经过考古队抢救性发掘,主棺已运抵楚州市博物馆。10点整,主棺将被打开,揭晓谜团,届时电视台将同步进行现场直播。经文物专家初步推断,墓葬属于西汉初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墓主可能是西汉高祖刘邦时期的一名女贵族。棺内陪葬品无数,每一件出土文物,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10点前,陈琪悦坐在家里客厅电视机前。
  • 惊世夜王妃

    惊世夜王妃

    她,21世纪的古武天才,王牌特工;她,月落大陆修灵世家的废柴小姐,天生痴傻。一块血色玉珏,让她成为了她!从此,修灵力,炼灵丹,驭万兽,风起云涌,精彩纷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风近晚之青梅

    风近晚之青梅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她连他的脸都没看清。一群自修课后在操场上乱踢球的野马,一不小心把球踢到了一个女孩头上。她看着被球砸懵的好友,自己也懵了……七八个男孩子跑过来,其中一个是他。……多年以后,她独自坐在列车上,手机上他的电话号码,阻止通话又取消,反反复复……但是他根本没有给她打电话。……她翻开蒙尘的留言本,写着——若青春是首歌,我希望可以一直传唱,属于我们的过往;若青春是篇诗,我希望可以永远流传,保存我们的曾经。若青春可以不散场,我想好好做自己。
  • 落入你的岛屿

    落入你的岛屿

    他说过最浪漫的一句话,应该就是毕业后的那句“我想你啊!”毕业后唯一一次遇见,便是初中故事的结束。老人说:“遇见是福气,不遇见也是。”虽然很遗憾,渐行的时光里没有他,但我还是很感谢他,在我最失望的时候闯进我的世界,带来所有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