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31300000029

第29章

答曰。如悟自心。此心即定即慧。非心外別有所謂定慧也。何則。定慧乃是無相之門。心外無定。定外無心。乃至慧外無心。心外無慧。若以相求。便屬邪道。所以金剛云。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豈別有定慧待汝脩也。譬如空之虗洞。妙含萬象。非無象外之空。實無空外之象。須知即空即象。即象即空。豈別有所謂空。別有所謂象也。故六祖云。但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若見性則禪定解脫皆舉之矣。

客曰。若然。則所謂戒。所謂定與慧。皆虗名耶。不必諦信。

答曰。非謂虗有其名而不必信之。但因百千異號同具本心。所以云。設事有千差。合理還歸一。當時世尊因權教菩薩乃至有學聲聞等迷理失事。故將一大乘分別說三。後來法華會權入實。拂其羊鹿牛名。惟一大乘。等賜諸子。猶涉名言。直至拈花始稱本懷。當是時。所謂心性亦無著脚處。何況其他焉。有拂位而不拂法乎。所以道至忘言則全體戒定慧。豈謂無戒定慧耶。何則。譬如有人不識耳目。問諸別人何者是耳何者是目。彼人報曰。見者是目。聞者是耳。其人當以因見識目。因聞悟耳。不可執其所見所聞以為自己之耳目也。何以故。自眼不能自見。自耳不能自聞。聞見因塵。認緣失真。得無悞耶。如能返觀無見無聞。方是真識耳目。則全見全聞曾非外物。豈謂無見聞耶。

客曰。悟心便全體戒定慧。於理或當。若不廣集福德。烏得便同於佛。況我世尊脩六度行各五百生。方名滿足。其餘難行苦行不可具舉。

答曰。如來福德者乃無為相也。若有為相者乃人天果報。所以經云。若住於相行于布施。如人入暗即無所見。若不住相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又云。忍辱波羅密即非忍辱波羅密。是名忍辱波羅密。是知如來六度皆無為相也。又玄覺曰。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虗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爭是無為實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若無為實相之門非悟心頓超之旨。吾不知也。

客曰。若然。則不必脩於六度萬行。但直究自心。是不。

答曰。非謂離于六度萬行而別有究心也。六度萬行即是究心之旨。何則。若以分別心而取彼非此是。只此是名有為。但行於六度萬行不起著心。取捨兩忘。直入無為。此真脩六度萬行者也。所以經云。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若也起心作念。我當脩于六度。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若也作念不必脩於六度萬行。直究自心便得成佛。是人大失善利。非佛種也。何則。聲聞不脩六度萬行。故不能證于無上菩提。所以迦葉云。見是菩薩不可思議法門。我等聲聞祇應號泣。聲振三千大千世界。古人云。若起精進心。是妄非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豈許恁麼道也。

客曰。如師所云。參禪為究心之要。某無疑矣。然參禪是後人所目。經教無聞。為諸佛子還宜以論明妙道。豈可如宗門把無義味話頭令人提究。如栢樹子.乾屎橛.麻三斤之類。恐非佛意耳。

答曰。此實佛意也。何則。豈不聞梵語禪那此云聞思脩。謂思彼所聞。脩彼所思。證彼所脩。名之三慧。諸佛諸祖莫有不從此三者而證者也。今祖宗門下以一參字易彼思字。豈有異哉。且上古之世機熟根利。聞思便證。降此以還。加以深參方悟。是知參比於思更進一步耳。故經有四馬之喻。前後可知也。子所問無味話頭。亦原于佛意。非祖師私創也。何則。如來一代時教。大小偏圓莫不盡善。其上根者見義忘詮。中下之流迷心執教。多陷牛跡。佛雖掃拂。有指月等喻。猶涉名言。故或拈花示眾。昇座默然。意皆一貫。故六祖已前亦皆論明佛性。後來諸家各立戶庭。密設玄機。掃除意見。削彼是非。用力之久一旦豁然。則乾屎橛下彼旃檀香。栢樹子渾是金剛劍。何則。佛所謂實相。所謂真心。須在悟明。豈名言之可幾哉。顧此二者。亦非名言之可幾也。

客曰。解師所言。則知看教參禪曾無二理。而遲速有異滯脫各途。務從其要。然經有嘆持呪功能。故經云。若不持我頂光神呪。得離魔惱坐於道場。無有是處。何以明之。

答曰。此易明也。惟則老人將楞嚴經科為五分。初見道分。二脩道分。三助道分。四證果分。五結經分。明科持呪為修道分。何須說也。故云。見道方脩道。不見復何脩。今未得悟心則脩道不知其方。既未能脩道。不若先究自心而後為可也。佛恐後世脩道者陷於魔業。故凡說經必說呪以護之。亦有不同。如法華者所護說法。故標曰法師。楞嚴所護道心。標曰行人。乃至治鬼治病差別不同。大抵不出助脩也。苟能悟心。所謂真言者皆出于吾胸中矣。何以故。觀音大士悟圓通後。便能于一首現八萬四千首。一眼現八萬四千眼。結一一印。誦一一呪。狀如涌泉不可竭也。故僧問古德云。如何是真言。德云。作麼。作麼。且道這箇是真言不是真言。參。

客曰。師謂參禪勝于餘門。某無疑矣。然佛說十六觀經。念佛往生淨土。似有易於參禪。未知孰為優劣。

答曰。念佛惟憑彼佛提携。全叨願力。參禪克究真心。祇是自因。求人求己優劣可見。且十六觀經。佛因韋提希夫人難遭逆子身禁獄中速求解脫。為說此經作勝方便。且佛出世四十九年。其間所說法要不可勝舉。其指于淨土者萬中之一耳。子胡不疑諸餘而疑此一節乎。子不見法華曰。諸佛世尊。種種方便。種種譬喻。種種因緣。是法皆為一佛乘故。為諸眾生演說諸法。如是則當知觀經之設豈非為一佛乘之助耶。然則經指方便者。義可知矣。

客曰。若惟觀經果比餘經。不止萬中之一。何以餘經皆指淨土。如華嚴普賢菩薩語善財曰。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楞嚴大勢至云。都攝六根靜念相繫等云云。又如之何。

答曰。諸經皆指淨土者。大意不過讚持經之勝報。感生淨土而已。亦非指此一途必云得某功德。生某淨土。得某法門。乃至見彌勒等。此皆流通經法。豈曰專指往生。華嚴為善財遍歷百城圓收萬行。十願包羅。土歷剎塵。佛供恒沙。非止淨土一國彌陀一佛者也。楞嚴揀選圓通。勢至正陳方便。如是者凡二十四人。明非此方教體。若以勢至為楞嚴正意。則觀音無處容身矣。故文殊曰。聖性無不通。逆順皆方便。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夫在音聞者。非聞思脩三慧禪那而孰加乎。如是當知。楞嚴意指非前二十四法門。亦明甚矣。行願品云。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徧禮盡無餘。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徧禮剎塵佛。乃至恒忍一切諸眾生。當知善財非專于淨土也。明矣。

客曰。如師所言。法華是一實之談。何以亦指淨土也。經曰。若如來滅度之後後五百歲中。若有女人聞是經典如說脩行。于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此又何云。

答曰。此有二義。一者明法華功勝餘經。後五百歲闘諍堅固之世。女人聞經脩行尚得生於淨土。豈況聲聞菩薩受持不獲勝妙功德者乎。以劣倣勝。其勝可知矣。似指他佛。二者會合前文還是釋迦。何也。方便品云。除佛滅度後。現前無佛。所以者何。佛滅度後。如是等經受持讀誦者。是人難得。若遇餘佛。於此法中便得決了。天台釋餘國為方便有餘土也。良由法身常住。非生非滅。機應既盡。方便唱滅。分應餘國。故名方便餘土。醫師喻中甚明。又云。我于餘國作佛。更有異名等。盖為佛在世時。諸大聲聞聞法得記。各稱本懷。佛滅度後。倘聞經生解。欲發信心。當何決了。佛意云。當生餘國。還見于我。而得決了。若據壽量品中狂子病愈長者還來。智者悟心。靈山如故。當知餘國見佛。明為方便。始知寂場不異古今。

客曰。師之所論無不了了。近來諸方何以一槩示人念佛。更無他語。何也。

答曰。巴歌易和。雪曲難酬。此常途之事也。近來法門浸敝。多出聽嚮之流。入耳出口祇欲人前裝大模樣。衒惑于人。不知自己全然缺於師法。今日出家。明日收徒。經教有所未聞。知識未能親近。外假威儀。內心如墨。凡弟子有問則答曰念佛千了百了。不知是何道理。只恐彼此朦朧。唐喪光陰。伊誰之過。古云。師不明兮弟不明。兩人相伴落火坑。可不鑒諸。苟或有問云。如何是念佛。即心離心。圓脩別脩法門。彼師則便生嗔。不知自缺師承。反責前人無理。或以胡指亂答。取笑達者。苟圖名利掩彼善根。其害匪細。金剛經云。無有定法名阿[少/兔]多羅三藐三菩提。既無定法。豈止念佛一途。雖則無定開示皆為阿[少/兔]菩提者。苟不以剋的究心為佛本懷。吾弗知矣。

客曰。諸方師德倘有濫為。過已知矣。雲棲和尚何以一皆念佛勸人。

答曰。子莫謗雲棲。雲棲必不如是。何也。他如開雜貨舖。人買珍珠與之珍珠。人買鼠糞則與鼠糞。曾無定計。予昔年曾近座下。凡見和尚示眾。皆圓示真心曾無異道。一日和尚詰予曰。古人云。海底泥牛[口*(銜-金+缶)]月走。岩前石虎抱兒眠。紩蛇鑽入金剛眼。崑崙騎象鷺鷥牽。此四句內有一句能縱能奪能殺能活。若人檢點得出。一生參學事畢。你作麼生。予將旁僧推出云。大眾證明。和尚復詰曰。南泉斬貓。不得學趙州頂草鞋。你作麼生。予便抽身出堂。大眾報云已出去矣。和尚即休。又一日有西堂湛源出問云。德山托鉢因緣意旨如何。和尚展卷示之。如此對客開示日無少乏。山房襍錄中別舊溪先主號云。溪水本無新與舊。久居方表舊溪名。自從認得溪邊主。不趂桃花入武陵。又雲遊詩云。問渠行脚事如何。面面相看口如木。又雪師子詩云。掃聚成形染便雄。通身皎潔玉光濃。幻裝也解驚群獸。不是尋常一色功。又自贊真云。依肉像。出紙像。紙像固不真。肉像還成妄。那箇是雲棲和尚。又題云。十畫九不像。惱殺丹青匠。庶幾此近之。權留作供養。若道這便是。依然成兩樣。不兩樣。三十棒。是皆譚禪也。又拈世尊默然良久。外道謂開我迷雲。空生宴坐不言。帝釋云善說般若。拈云。良久處欲望開迷。陰霾萬里。宴坐邊擬聞般若。說竟多時。既然如是。鞭頭得旨空裏飛花者畢竟是箇什麼。參。又拈自性西方惟心淨土。拈云。若直指西方。不但過此娑婆十萬億剎者為非也。設箇自性已涉程途。若實譚淨土。不但寶池金地種種莊嚴者為非也。纔道自心翻成垢穢。離此二邊作麼生是西方淨土。參。既云十萬億剎非直指。寶地莊嚴非實談。當知惟權惟假。意可推矣。如是等語備載彼錄。豈雲棲不欲參禪而惟脩淨土乎。雖然。雲棲曲盡萬途豈止二門。何者。和尚直抵燕京訪詢辨容月心諸大尊宿。親領圓融法門。故說無定方。且姑舉數端以什子疑。其發隱戒疏朔望布薩。是主戒也。歷講法華.維摩。妙宗圓覺等經。是主教也。作證訛集.崇行錄。是主論也。教受瑜伽。是宗呪也。放生呪食濟貧扶乏。是脩福也。其餘萬德萬行難以具述。且三時課誦是百丈已來諸方各剎住持大體。今指雲棲惟脩淨土。其猶見門墻未見堂奧而妄度人家財。不亦誣乎。矧彼之門墻亦非易窺者。今凡住雲棲者。或往隨喜者。皆不能深叩微妙。但見僧眾濟濟佛聲浩浩。退謂人曰。雲棲惟求生淨土。若有如古人撥草瞻風。便見雲棲有通天作用。辭海波騰。未易言也。

客曰。某惑于人言。失却雲棲和尚。因師所舉。自為恨也。然經云。念佛一聲能免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參禪之益豈能勝于此乎。

答曰。子莫錯解佛語。盖謂凡夫背佛。不念佛語。廣作業因。故於生死之際無有邊涯。譬如蕩子不念父母。流浪他鄉。受諸苦惱。無有返期。苟能一念思憶家山。漸覺迴途。承順慈親。受無量樂。眾生亦爾。其或發心念佛恩德。便隔凡流歸於聖域。豈曰一聲佛號便得如是。若然。則五逆強徒但心心造惡。口口持名。應無罪矣。何以善星比丘身親面佛。生陷泥犁。是知念佛一聲據其發心為語也。又佛者心也。昧心造業。果報無涯。其猶處夢。深成不覺。苟得悟心。大夢俄醒。黑業頓消。所謂八十億劫猶屬分限。不爾則虗唱無益。慢道佛語難信也。

客曰。都云念佛雖未極於成功。將來善種亦不虗廢。苟參禪得悟果超勝餘門。若不得悟心則光陰唐喪。空無所獲。為此人多念佛不欲參禪也。師以何旨定之。

答曰。梵語阿棃耶。此云含藏識。即第八識也。能含藏善惡種子。故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忘。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既云善惡之業悉皆不忘。況般若之緣而可忘耶。宗鏡云。般若有經耳之緣。法華有隨喜之德。蠎聞懺以生天。龍聽法而悟道。物尚如此。況人而不如乎。永嘉云。吾早曾經多劫脩。不是等閒相誑惑。又高峯云。一生不就。三生必克。是豈欺人哉。若此般若因緣如空用其力。則一切諸法皆無其因。經教無文。不知何因有此語也。經載人食金剛少火燃薪等喻。明如皎日。不必辨也。子胡不信此而疑彼謬說耶。

客曰。師所發明無不了了。然教載成佛必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廼得成佛。如舍利弗云。若得作佛時。具三十二相。乃名得真滅。今禪門但云見性便得成佛。都不言相好。何也。

同类推荐
  • 庄公

    庄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宿曜仪轨

    宿曜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诗经稗疏

    诗经稗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尤氏喉科秘书

    尤氏喉科秘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星汉灿烂不如你

    星汉灿烂不如你

    毕业生谢苗在转正前夕遭陷害,被一个有过两面之缘的精英男捡进了一个且小且穷的创业公司。新老板英俊寡言却深藏不露,偶尔还能来个(土)小(味)浪(情)漫(话):某日星光下,谢苗蹲在窗边感叹:“环境太差,要是每个晚上都有星星多好!”李希光静静凝视着她,眼中藏着清浅的笑:“那我比你幸运,已经拥有了这世上最闪亮的那一颗。”
  • 过食之罪

    过食之罪

    晚饭后,魁笑夫和妻子绚子在起居室说着话。夫妇俩都是律师,话题一般涉及各自承揽的案件。“现今我受理了一桩奇怪的案子,一件刑事案件。”魁笑夫说。“罪名是什么?”绚子问,双脚在沙发前交叠着。“盗窃罪。这样奇怪的盗窃行为我还从未听说过,轻率地受理了这件案子。现在又觉得,如果公审开始的话,其结果难以逆料,正为这事儿犯愁呢。”“被告是什么样的人?”“二十一岁的一个姑娘,非常漂亮。啧,那女孩,根本不像已是二十一岁。天真烂漫得什么似的……无论怎么看都像是十几岁的花季少女呢。”
  • 重铸星海

    重铸星海

    《星魂》作为一款跨时代的虚拟网游,一经问世就带着神秘的面纱。全虚拟技术犹如横空出世让玩家对于游戏有了全新的体验。然而随着版本的不断更新,人们渐渐发现不但可以在这款游戏中学到强化身体的能力,甚至连科技都是有迹可循。携带记忆,涅槃重生。作为一名曾经的游戏玩家,晁浪表示在即将到来的新时代,没有什么是比玩《星魂》更牛逼的事了。
  • 鳌传

    鳌传

    浪鳌想了想,赚的灵石换成金银足以平安过一生,如果还不够,那就再多干几年,但,难道我就这样过我的一生,虽然书中有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当知足常乐的好,但俗话说得好,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两样,思来想去,似乎都很有道理,走进一茶楼,刚进去,只见茶楼里人声鼎沸,一个说书先生正说道精彩处。
  • 快穿之今天我家宿主又挂了

    快穿之今天我家宿主又挂了

    即使失败九百九十九次,我也要一千次站起来。#论,自家宿主每天都在生死间徘徊怎么办##自家宿主又挂了怎么办#(这是一个悲伤的喜剧)
  • 郭沫若翻译研究

    郭沫若翻译研究

    全书分为三部分:上编为综述,对郭沫若作为翻译家的成功之道、翻译活动、翻译思想以及翻译影响进行了整理与提炼;下编为郭沫若译作评介,对郭沫若的主要译作按德语、英语、俄语、日语及其他语种进行了分类评介;第三部分为附录,分为“郭沫若译论选”、“郭沫若译事年表”、“郭沫若译著详考”和“郭沫若翻译研究资料索引”四个部分,旨在为今后的郭沫若翻译研究者提供较为翔实的参考资料。
  • 有你真好

    有你真好

    本书是一本个人散文集。作者以少年特有的敏锐视角,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感悟青春,感悟人生。既有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也有由日常生活引发的哲思,还有在阅读经典中获得的更为深入的思考。作者虽然年轻,但已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阅世眼光,文笔清新流畅,堪称后生可畏。
  • 点将三国

    点将三国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雄并起,意外成了刘虞的儿子刘和,自此踏上征战之路,英雄归附,血战诸侯,天下归一……
  • 最后的对话(一)

    最后的对话(一)

    在生命即将走到终点的时光,博尔赫斯在布利诺斯艾利斯城市电台中与作家奥斯瓦尔多·费拉里展开了长达三年的对谈。这既是博尔赫斯生前后三年的大规模的谈话,同时,也不同于以往的采访、访谈,这是博尔赫斯一生中难得的、两位作家之间的平等对话。博尔赫斯的谈话,如同他的作品一样,充盈着深邃的人生智慧和广博的学识,含义隽永,历久弥新。这百余场对谈,涉及话题繁多:关于身份、文学、哲学、爱情、梦、东方、佛学、旅行、探戈、好莱坞……所有的话语,都萦绕着博尔赫斯的灵性,令所有读者“都将以他的眼光来观察万物,并且或多或少,成为博尔赫斯”。能够拥有博尔赫斯,能够阅读他、走进他的智慧世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读者不可多得的幸运。本书中文版的引入,让我们有机会来走近博尔赫斯本人,走近他终身奉献和驱策的拉美文学。
  • 我的第一本哲学书

    我的第一本哲学书

    哲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在于它能够给人的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每天都面临着许多的选择,是非善恶、得失成败之间的选择经常让我们痛苦不堪,同样,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也会面临着如何选择生活的态度,生老病死、痛苦欢乐的遭遇时常让我们措手不及。一个人的选择构成了他个人历史的进程,一个选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让人所有的努力化为虚无,而让个人的成功与幸福遥遥无期。好在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始终坚持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始终走在一条光明大道而不是羊肠小路上,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