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20700000009

第9章

問。云何為愧。

答。依世間力。輕拒暴惡為性。對治無愧。止息惡行為業。

問世間力。

答。世人譏呵。名世間力。

問。輕拒暴惡。

答。輕有惡者而不親。拒惡法業而不作。

問。云何無貪。

答。於有有具無著為性。對治貪著。作善為業。

問有有具。

答。有謂三有之果。有具三有之因。

問。云何無嗔。

答。於苦苦具無恚為性。對治嗔恚。作善為業。

問苦苦具。

答。謂三苦。苦具。苦因。

問。云何無痴。

答。於諸事理明解為性。對治愚痴。作善為業。

問。云何為勤。

答勤謂精進。於善惡品。修斷事中。勇悍為性。對治懈怠。滿善為業。

問。勤與精進。為是一邪異邪。

答異。勤通三性。精進唯善。

問。既異何云勤謂精進。屬目為一邪。

答。謂屬一分是善性者。

問。善惡修斷。

答。於善品修。惡品斷。

問。勇捍義。

答。勇曰外進。捍者堅牢。勇而無怯。悍而無懼。

問滿善義。

答。圓了善事。名為滿善。是故三根名為作善。此名滿善。能滿彼故。

問。百法信後便精進。此三根後方說精進。其意何也。

答。百法因依次第。唯識立依次第。故不同也。

問。因依者何。

答。信為欲依。欲為勤依。是故信後便說勤也。

問。立依次第。

答。根依精進立捨等三。所依四法理須合說。此三根後。方說精進。

問。云何輕安。

答。遠離麤重。調暢身心。堪任為性。對治惛沉。轉依為業。名輕安者。離重名輕。調暢名安。言堪任者。有所堪可。有所任受。言轉依者。令所依身心去麤重。得安隱故。

問不放逸。

答。精進三根於所修斷防修為性。對治放逸。成滿一切世出世間善事為業。

問防修義。

答。於所斷惡防令不起。所修善法修令增長。名為防修。

問。精進三根。

答。此不放逸。即四法上防修功能。非別有體。

問。信等亦有防修功能。何不依立。

答餘六比四。勢用微劣。故不依立。

問。偏何微劣。

答。非善根故。非遍策故。

問。云何行捨。

答。精進三根。令心平等正直。無功用住為性。對治掉舉。靜住為業。

問行捨名。

答。行蘊中捨。揀受蘊捨。故名行捨。

問。令心等義。

答。由捨令心離沉掉時。初心平等。次心正直。後無功用。

問。何故行捨同不放逸。亦即四法。

答離彼四法。無相用故。

問。何知無別。

答。若能令靜。即四法故。若所令靜。即心等故。

問。既即四法故。何須別立。

答。若不別立。隱此能故。

問。云何不害。

答。於諸有情。不為損惱。無嗔為性。能對治害。悲愍為業。

問。無嗔為性。

答。即無嗔上不損惱用。假立不害。

染淨相番

問。染心所法有二十六。善唯十一。其故何也。

答。淨勝染劣。少敵多故。

問。此善十一幾假幾實。

答。前八是實。後三是假。照前自知。

根本六義

問。根本煩惱。其相云何。

答。頌曰。煩惱謂貪嗔痴慢疑惡見。

問。百法中痴居慢後。此居嗔後。何不同也。

答。百法慢後。顯通利鈍。此明三根。故在嗔後。

問。誰是利鈍。

答。痴利慢鈍。

問。云何為貪。

答。於有有具染著為性。能障無貪。生苦為業。

問生苦義。

答。謂由愛力。取蘊生故。

問。云何為嗔。

答。於苦苦具憎恚為性。能障無嗔。不安惡行所依為業。

問。不安義。

答。心懷憎恚。多住苦故。所以不安。

問。云何為痴。

答。於諸理事。迷暗為性。能障無痴一切雜染所依為業。

問。雜染所依。

答。謂由無明。起痴邪定貪等煩惱隨煩惱業。能招後生雜染法故。

問。云何為慢。

答。恃己於他。高舉為性。能障不慢。生苦為業。

問。云何生苦。

答。謂若有慢。於德有德心不謙下。由此生死輪轉無窮。受諸苦故。

問。慢有其幾。

答。七體九類。

問。七體者何。

答。謂單。過。慢。增。邪。我。卑。

問。云何單慢。

答。於劣計己勝。於等計己等。稱境為單。不敬為慢。雖理本等。恃己評他。故為慢也。

問。云何過慢。

答。於勝計己等。於等計己勝。單加一等。故成過慢。

問。云何慢過慢。

答。於勝計己勝。單上加二。名慢過慢。

問。何名增上。

答。未得謂己有得。計劣為多。為增上慢。

問。云何邪慢。

答。自全無德。謂己有德。

問。云何我慢。

答。於自執我稱量高舉。

問卑劣慢。

答。謂於多勝。計己少劣。

問。於勝計劣。此應是謙。何得成慢。

答。如自恃云。汝雖勝我。終不汝敬。故是此慢。

問。九類者何。

答。謂於我勝。等。劣。有勝。等。劣。無勝。等。劣。於勝。等。劣下。計此九句。隨意配之。是何慢類。

問。請示一途。

答。如於勝。計我勝。是慢過慢類。於勝計我等。是過慢類。於勝計我劣。是卑慢類。

問。更示於等。

答。於等計我勝。過慢類。於等計我等。單慢類。

問。再示於劣。

答。於劣計我勝。單慢類。

問。計有勝等。

答。於勝計有勝。慢過慢類。於勝計有等。過慢類。於勝計有劣。卑慢類。於等計有勝。過慢類。於等計有等。單慢類。

問。計無勝等。

答。於勝計無勝。單慢類。於勝計無等。卑慢類。於勝計無劣。此有兩類。若下無劣計等。過慢類。若下無劣計勝。慢過慢類。若於等計無勝。單慢類。於等計無劣。此亦二類。若下無劣計等。單慢類。若無劣計勝。過慢類。

問。於計二字。何屬自他。

答。於字屬他。計字屬自。

問。何以故。

答。於猶向也。向他勝劣。計自勝劣故。倣此作法。自易見矣。

問。云何為疑。

答。於諸諦理。猶豫為性。能障不疑。善品為業。

問障善品。

答。謂猶豫者。善不生故。

問。云何惡見。

於諸諦理。顛倒推度。染慧為性。能障善見。招苦為業。謂惡見者。多受苦故。

問。惡見有幾。

答。有五見。謂身。邊。邪。見取。戒禁取。

十惑俱分

問。六根本中。惡見分五。總別為十。幾俱分也。

答。六通俱生。十分別。疑後二見唯分別。

問。十煩惱何性攝。

答。嗔唯不善。餘九皆通有覆不善。

十惑界繫

問。十惑界繫。此十各何界繫。

答。嗔唯欲界。餘通三界。

二十隨惑

問。二十隨惑其相云何。

答。頌曰。隨煩惱謂忿。恨覆惱嫉慳。謟誑與害憍。無慚及無愧。掉舉與昏沉。不信并懈怠。放逸及失念。散亂不正知。

問名。

答。隨其煩惱分位差別。等流性故。名隨煩惱。

問。分位差別者。

答。謂忿等十。及失念。不正知。放逸。此十三法。是根本家差別分位。

問。等流性者。

答。謂無慚。無愧。掉舉。昏沉。散亂。不信。懈怠。此之七法。雖別有體。是根本家等流性故。

問。此七法既別有體。何名等流。

答。根本為因。此得生故。名為等流。

問。此隨復有差別義否。

答。其類有三。謂大中小。

問。誰為小等。

答。謂忿等前十。名為小隨。無慚無愧。二為中隨。掉等后八為大隨。

問。約何名小中大。

答。約其三義無者名小。具一名中。三義名大。

問。三義者何。

答。一自類俱起。二遍染二性。三遍諸染心。

問。請總示法。自類俱等。

答。忿等十法。各別起故。自類不俱。闕初意。唯是不善。闕第二義遍染二性。染二性者。不善有覆。既闕有覆。故知不遍一切染心。闕第三義。此之十法。三義皆無名小。

問中隨者。

答。無慚愧二。自類俱起具初義。既唯不善。如小隨十亦闕后二。前云具一名中隨也。

問大者。

答。掉等八法。自類俱起。具初義。通不善及有覆性。具第二義。既具二性。通染二性。便具第三遍諸染心。既具三義。名之為大。結成頌曰。自類俱二性。遍一切染心。小無中有初。大隨具三義。

問。云何為忿。

答。依對現前不饒益境。憤發為性。能障不忿。執仗為業。

問。何為執仗。

答。仗謂器仗。謂懷忿者。多發暴惡身表業故。

問。前云忿等一十三法。是根本家差別分位。此忿一法。是誰分位。

答。嗔一分故。

問。何知嗔分。

答。離嗔無別忿相用故。

問。云何為恨。

答。由忿為先。懷惡不捨結冤為性。能障不恨。熱惱為業。

問熱惱業。

答。謂結恨者。不能含忍。恒熱惱故。亦嗔一分。

問。云何為覆。

答。於自作罪。恐失利譽。隱藏為性。能障不覆。悔惱為業。

問悔惱業。

答。謂覆罪者。后必悔惱不安隱故。

問。覆是何分。

答。若依正義。貪痴二分。

問。何知爾也。

答。若不懼當苦覆自罪者。是痴分也。若恐失利譽覆自罪者。是貪分也。

問。云何為惱。

答。忿恨為先。追觸暴惡。狠戾為性。能障不惱。蛆螫為業。

問。追觸等義。

答。謂追往惡。觸現違緣。心便狼戾。多發囂暴凶鄙麤言。蛆螫他故。此亦嗔分。

問。云何為嫉。

答。殉自名利。不耐他榮。妬忌為性。能障不嫉。憂慼為業。

問憂慼義。

答。謂嫉者。聞見他榮。深懷憂慼。不安隱故。亦是嗔分。

問。云何為慳。

答。躭著法財。不能惠捨。秘恡為性。能障不慳。鄙畜為業。

問不捨等。

答。謂慳恡者。心多鄙澁。畜積財法。不能捨故。此屬貪分。

問。云何為誑。

答。為獲利譽。矯現有德。詭詐為性。能障不誑。邪命為業。

問矯現等。

答。謂矯誑者。心懷異謀。囗現不實邪命事故。此貪痴分。

問。云何為謟。

答。謂圓他故。矯設異儀。謟曲為性。能障不謟。教誨為業。

問冈他等義。

答。謂謟曲者。為冈冐他。曲順時宜。矯設方便。為取他意。或藏己失。不任師友正教誨故。亦貪痴分。

問。云何為害。

答。於諸有情。心無悲慜。損惱為性。能障不害。逼惱為業。

問逼惱義。

答。謂有害者。逼惱他故。嗔一分攝。

問。害與嗔差別之義。

答。害障不害。正障於悲。嗔障無嗔。正障於慈。又嗔能斷命。害但損他。故別也。

問。云何為憍。

答。於自盛事。深生染著。醉傲為性。能障不憍。染依為業。

問染依義。

答。謂憍醉者。生長一切雜染法故。此貪分也。

問為不憍。

答。即無貪也。

問。云何無慙。

答。不顧自法。輕拒賢善法性。能障礙慙。生長惡行為業。

問不顧等。

答。謂於自為無所顧者。輕拒賢善。不耻過惡。障慚生長諸惡行故。

問。云何無愧。

答。不顧世間。崇重暴惡為性。能障礙愧。生長惡行為業。

問。不顧世間等義。

答。謂於世間無所顧者。崇重暴惡。不耻過罪。障愧生長諸惡行故。

問。云何掉舉。

答。令心於境不寂靜為性。能障行捨奢摩他為業。

問。云何惛沉。

答。令心於境無堪任為性。能障輕安毗鉢舍那為業。

問。惛沉與痴。行相何別。

答。謂痴於境迷暗為性。正障無痴。而非瞢重。惛沉於境瞢重為相。正障輕安。而非迷暗。故二不同。

問。云何不信。

答。於實德能。不忍樂欲。心穢為性。能障淨心。墮依為業。

問墮依業。

答。不信之者。多懈怠故。

問。不信行相。

答。於實德能。不忍樂欲。

問。若於染法起忍樂欲。是不信否。

答。彼即是欲。非是不信。

問。云何懈怠。

答。於善惡品修斷事中懶墮為性。能障精進。增染為業。

問增染義。

答。謂懈怠者。滋長染故。

問。善事懶墮。名為懈怠。惡事策勤。名為何也。

答。亦是懈怠。

問。云何亦是懈怠。

答。退善法故。亦名懈怠。

問。無記策勤。為是何也。

答。是欲勝解。

問。云何放逸。

答。於染淨品。不能防修。縱蕩為性。障不放逸。增惡損善所依為業。

問。此放逸以何為體。

答。懈怠三根。不能防修染淨等法。總名放逸。離上四法。別無體性。

問。彼慢疑等。亦有此能。何不依立。此放逸耶。

答。慢等方四勢用微劣。故不依立。

問。此之四法。偏何勝餘慢疑等也。

答。障三善根。障遍策故。餘無此能故不勝。

問。云何失念。

答。於諸所緣。不能明記為性。能障正念。散亂所依為業。

問。散亂所依。

答。謂失念者。心散亂故。此失念者。念痴一分。

問。云何散亂。

答。於諸所緣。令心流蕩為性。能障正定。惡慧所依為業。

問。惡慧所依。

答。謂散亂者。發惡慧故。

問。散亂掉舉。二相何別。

答。散亂令心易緣。掉舉令心易解。是二別相。

問。云何不正知。

答。於所觀境謬解為性。能障正知。毀犯為業。

同类推荐
  • 寻易尊师不遇

    寻易尊师不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巳疟编

    巳疟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悲华经

    悲华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显扬圣教论

    显扬圣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推销要懂心理学

    推销要懂心理学

    《推销要懂心理学》推销这个工作,进门容易生存难,所有的公司对推销员实行的都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就不得的工资制度。如果你没有学会相应的推销技能,就很难完成公司的考核,如果没有业绩,就拿不到佣金,离被辞退也就不远了!
  • 倾世废材逆天:弃女毒妃

    倾世废材逆天:弃女毒妃

    她是将门长女,身患隐疾,痴傻癫狂。他是战神冷王,双腿残废,高冷少语。一道圣旨,自此金风玉露一相逢,坑遍天下无数。说我痴说我傻说是废材?没关系,咱身怀三大天赋,手持上古神器,兜里还揣着个极品无敌兽宠。神挡杀神鬼挡灭鬼,美男挡那就勉为其难的调戏调戏。撕开伪装,除去面纱,身后还有个战神冷王花式护犊。结果一不小心,痴傻弃女逆天,成了人见人敬的大人物。
  • 无烬之渊

    无烬之渊

    星河冷落,湮灭无烬,于最荒寂之处孕育——那撕裂幽暗与虚无的第一缕光亮却是诞生于黑暗的。他走出群山大荒,踏破日月星辰,穿透时间长河,那缕光亮起了,而故事也开始了.......
  • 我家娘子猛于虎

    我家娘子猛于虎

    要问娘子哪家强,青溪巷东萧小娘!谢显用整个身体在拒绝:娘子请自重,本官并非心悦于你。萧宝信却分明听到风在吼马在啸,他的心里在咆哮:要亲亲,要抱抱,要举高高!这是一个盛世美颜,能听到别人心声的凶娘子和口嫌体直,欲拒还迎的病娇相公你退我进,你追我赶的故事!~~~每日保底双更,打赏10000点币及以上加更一章^-^欢迎妹子和汉子们踊跃入群哈,群号:5/6/7/5/5/9/4/6/0
  • 重生之让我早点来爱你

    重生之让我早点来爱你

    邱秋本以为自己死了,却不想一睁眼就回到了十年前,重活一辈子,她只想好好爱自己。谁知前世渣夫紧追不舍,把她宠上天,让人艳羡。“本女子可压不可辱,”邱秋推开程昇。某男人笑容邪侫,“程太太,我们做点更有趣的事情,如何?”咳咳,上一世她怎么没有发现这个“冷面阎罗”有这么的不正经。正经?正经的白天你都看饱了,不正经的,要晚上才能喂你。邱秋:“谁把这个大魔王弄死,我谢他一辈子……
  • 玉之觞

    玉之觞

    自古春秋多风雨,半载写就帝王书,青山故国玉容改,笑饮觞尊定乾坤!礼崩乐坏的春秋,天子式微,诸侯并起,戎狄环伺,晋国公子重耳,从一个不起眼的庶子,历经十七年磨难,成为一代春秋霸主!
  • 苍天万道

    苍天万道

    守我心,顺我意,逆天行,不问脚前有路否,不问天意许不许,点点星辰,苍天万道,吾只求本心之道!一个灵魂在一名气海破裂、灵脉断尽的少年身上重生。背负着前世的血海深仇,怀着今世身体主人的梦想;踏歌修行,生死寻道,待回首,携美笑苍天,弹指已沧桑.....
  • 名剑无双

    名剑无双

    莫名,一个本是先天经脉闭塞的废物,可是却成为了手持无双剑,身负九字剑诀的绝顶高手。一路打败无数敌人,抱得美人归。
  •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本文是一个典型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课题。从比较的视角,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文本分析、社会批评、实证研究、文化研究等批评方法,对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影响和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本文所探讨的互文性仅限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层面,对于国内出现的从语篇分析角度进行的诸多研究中只是在必要时提及,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互文性在中国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只出版了一部专著,国内对互文性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说还处于有待深化和提升的阶段,因此本文将用较为浓重的笔墨对互文性理论的前历史、其在法国的诞生、其在欧美的流变及其理论本身的特点进行追根溯源、系统梳理和详尽描述
  • 超级落榜生

    超级落榜生

    高考落榜不可怕,只要心中有天下。万抗,一个高考落榜生,赫然进城。带着点狡黠,当然更凭实力,能屈能伸,他一路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