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0800000009

第9章 新月风流(1)

(一)石虎胡同七号

北京西单附近的石虎胡同七号有座王府似的宅子,古树参天。这座宅子有名,里面住过西南王吴三桂和清代名臣裘曰修;也有人说这宅子闹鬼,是当年北京城有名的凶宅;后来,梁启超把松坡图书馆专藏西文图书的分馆办在这里。徐志摩回国以后,便进来当了英文干事,并将其间的一处房屋作为自己的居所。

当年,松坡图书馆总务部主任是蹇季常先生。有一天,他看见徐志摩在自己的住处外挂了块牌子,上书“新月社”。或许他当时没有想到,这个25岁的年青人,在自己的房门口挂了块并不起眼的牌子,竟成为中国近代文坛上,一个全新文化团体诞生的标志。

那还是1924年春天,徐志摩正等着泰戈尔访华。总有人说,伶俐如徐志摩,定是为了讨泰翁欢心,才应景似地将自己创立的团体命名为“新月社”。诚然,徐志摩的“新月社”与泰戈尔的《新月集》有必然的联系,但“新月”二字,也镌刻着强烈的徐志摩韵味。

徐志摩爱月,看他的诗,总能见团团月彩。雷峰塔下,有明月泻影在眠熟的波心;再看明月似新娘娇羞,用锦被掩盖光艳;有时残月半轮,如破碎的希望,应和了半夜深巷传出的琵琶;而当月光将花影描上石隙,竟能让粗丑的顽石生媚……徐志摩爱月,人也如月浪漫,情感亦如月般澄明,毫无遮掩。想当初,他为自由,能对张幼仪冷酷如此,却也为了林徽因,热情温柔;他能为理想,毅然拒绝美国的博士头衔,而去英国朝拜罗素,也能为了爱情干干脆脆地离开剑桥。徐志摩的爱与恨,旁人一眼便能直直看明白。这种对情感毫无遮掩的表达,应了“新月”的清澈明亮,但同时,也是他遭遇文坛风波与情感纠葛的原因。

恐怕就连徐志摩自己都无法确定,像他这样二十几岁,毫无根基的青年,能在短短两年时间中做出什么成就来。那时,大批青年学生海外归来,北京城里藏龙卧虎,不定哪条逼仄的胡同里一扇不起眼的门后,就坐着一个华才惊艳的青年;而一场新文化运动,又催生了多少团体与刊物。团体如文学研究社,创造社,锐气逼人;刊物如《小说月报》,《新青年》亦是风声水起。新月清淡的光辉真的能照彻他的理想吗?

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到北京。虽然此时,他正因无法获得林徽因的爱情而被一份深刻的忧郁占定,但这真的不是他生活的唯一重心。毕竟,身在大北京,不管是新朋还是旧友,围绕着自己的都是精英。这些人的才气与名声是驱策的鞭子,让徐志摩一刻也懈怠不得。于是,他与所有刚出道的文学青年一样,跃跃欲试,想在文坛打天下。当然,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便是多多投稿。

从1923年1月至3月,短短两个月内,徐志摩在《创造季刊》、《小说月报》、《努力周报》、《时事新报·学灯》、《晨报副刊》等刊物上,接连发表了十数篇作品。初入江湖的文学青年,就这样跃马扬鞭开始经营自己的文学生涯。

虽然,徐志摩谦虚地说自己的东西不成气候,都是些烂笔头,但实际上,他的诗格律新颖,给了古老的中国诗歌以新的体魄。而他的文字,则带着富丽的联想,清新俏皮,仿佛不沾人世烟火。因此,他的作品一发表,就吸引目光无数。这期间,他最有名的诗,恐怕要数《康桥再会吧》。

康桥,再会吧;

我心头盛满了别离的情绪,

你是我难得的知己,我当年

辞别家乡父母,登太平洋去,

(算来一秋二秋,已过了四度

春秋,浪迹在海外,美土欧洲)

扶桑风色,檀香山芭蕉况味,

平波大海,开拓我心胸神意,

如今都变了梦里的山河,

渺茫明灭,在我灵府的底里;

……

这是首新诗,它最初登报是在1923年3月12日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只不过,不是以诗文形式,而是以散文形式出现。并不能责怪编辑出错。这首新诗在当时的中国是一种全新的体裁。它近似于英文“素体诗”,全篇无一字压韵,却贯穿以一定的音节。所以,即便拿他当散文来读,也是一气连贯。没有见过这种诗歌体裁的人,将其误认作散文也实属正常。因此,徐志摩见出了差错也没生气,只是写了信去报社纠正。3月25日,《康桥再会吧》重新登载。徐志摩看了后,发现还是错——顺序乱了。没办法,只得再改。于是,这首诗第三次见报,这次总算对了。

这首诗很快便引起大家关注,其中的原因除了它的创新之外,接连出错的周折也占了一份。徐志摩因这首诗,成就了最早的诗名,其中有才华,亦有风波。最初的成名经历,就像是徐志摩文坛经历的预言。徐志摩以后便会知道,他这一路走来,麻烦不断,但就目前看来,一切都还平静。

现在,徐志摩诗名日高,加上他天生善交际,所以身边很快聚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与徐志摩一样,都曾留学欧美,都是精英,都急迫地想将西方新思想植入古老中国的陈旧生命中。也因为都是书生,所以激扬文字成为他们最好的表达方式。新一代青年渴望言说的空间,于是,“聚餐会”出现了。

在当时的北京知识份子中,流行着一种具有欧洲“沙龙”性质的“会”。生日会、消寒会、聚餐会、互友会等等。参与的人多是社会名流,大家在一起或论国事或聊生活,或宣泄情感或抒发苦闷。早在英国期间,徐志摩就对参与沙龙聚会情有独钟,现在,他有了自己的交际圈子,何妨也组织个“会”?于是,他开始忙碌,积极动员胡适、林长民、丁文江、张君劢等人,成立了“聚餐会”。

这个聚餐会每周聚餐一次,但聚餐的地点不定,或在某个朋友家里,或在饭庄、公园。虽名为“聚餐”,但重点却不在“餐”而在“聚”。一群朋友坐在一起,交流观点,互通信息。他们将严肃、甚至枯燥的思想话题,糅杂于趣味无穷的社交中。或许,一种新的艺术风格,一种新的文艺思想,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就在觥筹交错间被形塑。

有人说,徐志摩热心组织大家成立“聚餐会”是他因失去林徽因后,便只能寄情于事业。这话也有几分道理,或许在朋友的笑谈中,在浅吟低唱声里,他能暂别失恋的苦痛,描一描自己理想的“棱角”。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荡漾著无限温柔:

善笑的藤娘,袒酥怀任团团的柿掌绸缪,

百尺的槐翁,在微风中俯身将棠姑抱搂,

黄狗在篱边,守候睡熟的珀儿,它的小友,

小雀儿新制求婚的艳曲,在媚唱无休——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荡漾著无限温柔。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淡描著依稀的梦景;

雨过的苍茫与满庭荫绿,织成无声幽冥,

小蛙独坐在残兰的胸前,听隔院蚓鸣,

一片化不尽的雨云,倦展在老槐树顶,

掠檐前作圆形的舞旋,是蝙蝠,还是蜻蜓?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淡描著依稀的梦景。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轻喟著一声奈何;

奈何在暴雨时,雨槌下捣烂鲜红无数,

奈何在新秋时,未凋的青叶惆怅地辞树,

奈何在深夜里,月儿乘云艇归去,西墙已度,

远巷薤露的乐音,一阵阵被冷风吹过——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轻喟著一声奈何。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沈浸在快乐之中;

雨后的黄昏,满院只美荫,清香与凉风,

大量的蹇翁,巨樽在手,蹇足直指天空,

一斤,两斤,杯底喝尽,满怀酒欢,满面酒红,

连珠的笑响中,浮沈著神仙似的酒翁——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沈浸在快乐之中。 ”

《石虎胡同七号》,徐志摩诗作中的名篇。藤娘、棠姑、槐翁、黄狗,映着他的天真本性。那道“依稀的梦景”,正是他理想中的静谧恬宁。这里远离人情纷扰,洋溢诗趣无限,清澈秀逸一如他心中的康桥。一首诗,便将一座城移植到这里。徐志摩带着他的康桥情结,在这座小园里滋养着他“诗化的生活”与希望。

那时,徐志摩的愿望很简单,他不过是想集合身边的朋友,借着众人的力量,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演戏。演戏一事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并不简单,尤其在五四以后,它成为许多进步青年最有力的思想宣传媒介:李叔同在日本创立了“春柳社”;田汉有了自己的“南国社”;茅盾也组织了“民众剧社”。徐志摩也想借着戏剧起步,为自己开辟条新路。

但是,一直到徐志摩把“新月社”的牌子挂起,这些聚在一起想演戏的人却什么都没演成。多亏后来泰戈尔来了,众人为了给泰翁祝寿,才被逼出了一出《齐德拉》。之后,他们也曾想排演几出丁西林的戏,却也只是想,一直没有动静。

没过多久,松坡图书馆为了节省经费,出售了石虎胡同七号。为了延续新月社的活动,徐志摩办起了“新月社俱乐部”。也正是此时,新月社作为一个团体,才真正成形。“聚餐会”时期,大家轮流做庄,活动没有固定场所;当初的“新月社”看起来,也只是名称,组织显然还未定形。现在,新月社同仁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即位于松树胡同七号的“新月社俱乐部”。说到这里,还得多谢徐申如与黄子美的帮忙。

(二)新月俱乐部

在徐申如眼里,儿子徐志摩显然背离了父亲为他设计好的航向:先是从父亲为他定下的婚姻中“叛逃”,接下来又不好好读书以继承家业,而跑去写些无用的诗。换了其他人,把儿子关起来管教也说不定。但徐申如毕竟见过世面,也够开明,所以当徐志摩表达了他要建立新月社俱乐部的愿望时,他大方地答应了。何乐而不为呢?建立团体,有利于儿子扩大他的交际圈。用商人的眼睛观察,这是好事。所以,他不但答应,还垫了一笔钱给儿子当经费。此外,徐申如的好友黄子美也出了钱,而且还帮他们找了房子——松树胡同七号。

在陈西滢的记忆中,那是一栋花园平房,一间大房用来开会,一间小饭厅用来请客。另一间不大不小的房间,是徐志摩的书房兼卧房。黄子美也把这里布置得很好,通了电,接了电话,就连厨子都备好了,听说做的菜很好。

这里有舒服的沙发躺,有可口的饭菜吃,有相当的书报看,徐志摩挺满意。他的新月社会员们常来这里聚谈。一群文人雅士聚在一起,兴趣也便成了“雅兴”。他们交流学术,探讨文艺,评论时政,好不热闹。此外,新月社还举办各种“会”,其中自然少不了诗歌朗诵会。

秋天,五色的爬墙虎叶子,将松树胡同七号院点缀得色彩斑斓。沈从文一走近院子,便听见一阵清而轻的声音。原来徐志摩坐在墙边石条上读诗,缓急之间,见出情感。这是沈从文第一次见到徐志摩。新月社俱乐部时常举行这样的诗歌朗诵会,徐志摩但有新作,也总是很有兴致地将它读给客人听。

除了诗歌朗诵会,新月社还办读书会。熊西弗印象最深的一次读书会,是梁启超先生来讲解和朗诵《桃花扇》。那天,梁先生讲了《桃花扇》作者的历史,详尽地分析了它的时代背景以及它在戏曲文学上的价值。未了,梁先生还用他流利的“广东官话”朗诵了《桃花扇》中最动人的几首词。据说当时,先生在“诵读时不胜感慨之至,顿时声泪俱下,全座为之动容。”4

新月社办了许多“会”,新年举有舞会,元宵闹灯会,总之琴棋书画,能想出的事情几乎都办成“会”了,只是这戏剧,仍然全无踪影。

这并不奇怪,新月社众人当中,有小说家,如凌叔华;有美术家,如闻一多;有知识分子,如胡适,陈西滢;有银行家如黄子美;有军界人士如王赓,还有政界人士如张君劢。众人各有各的专长,各有各的工作,哪抽得功夫志门写戏排戏?而这戏迟迟没排上,却也反映了新月社组织的松散。真的过于松散,以至于连新月社成员在回忆有关它的事情时,竟然都模糊了记忆。

“他(徐志摩)那门前挂着‘新月社’牌子的寓所,石虎胡同七号,是因为他曾经在这里接待过《新月集》的作者——印度老诗人泰戈尔……”

这是饶孟侃的说法。他记错了徐志摩挂牌的时间——应当是泰戈尔来华之前。

“‘新月’本来是北平北海公园的一个小俱乐部,由胡适、徐志摩和几个银行家组成,最初只是大家常聚在一起聊天玩玩,当时我在美国没有参加……”

这是梁实秋的记忆,但是他没有参加的“俱乐部”其实是当时的“聚餐会”,并不是后来的新月社俱乐部。而且,当时的聚餐会,显然并不固定在北海举行。

“‘新月’不是一个正式的社团,最初是民国十三年在北平的一些教授们,其中包括胡适、徐志摩、饶孟侃、闻一多、叶公超等人定期聚餐的一种集会……”

这是叶公超的回忆,但是,最初的“定期聚餐”时期,可没有饶孟侃、闻一多和叶公超自己。

真不能怪成员们混淆了记忆。要让徐志摩自己想,他可能连自己的新月社有多少人,都弄不清。他随性得很,遇着聊得来的,便把人往新月俱乐部里拉,连入会手续都不见得齐全。比如闻一多,他在1925年8月9日加了一场新月社的茶话会后,第二天,就正式成为会员了。难怪陈西滢从未曾见新月社有过社员名单。不仅没有社员名单,甚至就连大家一起开会讨论社团宗旨这样的事情都没有。所以,这个时期的新月社,与其说是文学团体,倒不如说是徐志摩朋友的组织,彼此有襟袍关系,各人有各人的兴趣。如果新月社俱乐部里坐着一群人,你根本不知道谁是正式社员,谁又是来访的客人。

新月社很松散,散到连会费都没有正式的负责人来收。所以也就不难想象,新月社俱乐部成立以后,因为无人按时交会费,所以仅两个月,新月就有了巨额的亏空。

同类推荐
  • 浪漫抽筋

    浪漫抽筋

    岳父曾经是我的主任。我们的主任。县政府办的头。岳父名叫王宗杰。但叫来叫去不知怎么就被叫成了王总结。当然不是我们把“王宗杰”叫成了“王总结”。我们不敢也不会。我们叫主任时连“王”字也不要,就叫“主任”。“主任好。”“主任辛苦了。”“主任给你汇个报。”这是另一种境界。我们觉得叫“主任”怎么听都比叫“王主任”显得亲近。不信你试试。你叫你的上司,不管他是局长书记科长哪怕比虱子还小的什么长。你去掉那个姓,直接叫“局长书记科长什么长”,保准比拖泥带水带给姓氏来得亲近多了。
  • 坏孩子的天空:经典青春禁忌电影大纪录

    坏孩子的天空:经典青春禁忌电影大纪录

    本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青春禁忌题材电影作品,按照时间排序,每个电影单列一章,内容包括电影基本资讯(名称、海报、演职员表、所获奖项和内容简介)和影评。并插入于该影片中影响颇广的音乐(如《加州旅馆》)、场景、演员的小链接、经典台词等,使之成为兼具欣赏性和资料性的电影艺术类图书。
  • 泡沫

    泡沫

    夏季午间的空气里响起胡同尖厉的喊声,很尖很细的像一把锋利的小刀在彩缎上划过。故事就这么开始了。在一个大热天里,那个刚刚在全市职工游泳赛中获得三项冠军的于小鱼淹死在一个不到两米深的池塘里。和这件事差不多重要的是那天停电。
  • 保家仙(上)

    保家仙(上)

    石碾子村是蒺藜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去最近的镇子也需走上三十里山路。巴掌大的山洼里圈着十来户庄家、百出头人口,平日里耕田种菜、养鸡喂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勉强能自给自足。封师雨家的两间木屋搭得离村子远了点,在山麓的矮坡上,方便进山打猎采药。这日,他照例整顿好弓箭、竹篓子,腰上挎把开山刀,拉开柴门时半瞎老爹正摸索着在院子角落拿糠秕喂鸡。“我走了,老爹,喂完记得圈好,别让鸡崽子钻栅栏跑了。”“放心吧,跑不了,你老爹眼瞎心不瞎。”
  • 国家阴谋

    国家阴谋

    张笑天:吉林省文联名誉主席,一级作家。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共吉林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省劳动模范,连续四届省管优秀专家、高级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5年,被国家授予优秀电影艺术家称号;是中组部直接联系管理专家。2009年在吉林省举办的建国六十周年评选中,荣膺“吉林骄傲人物”光荣称号。迄今为止,出版长篇小说15部,小说集、剧本集、散文随笔集18部,另有《张笑天文集》20卷出版。创作文字总量在1800万字以上。影视作品《开国大典》《重庆谈判》等多部、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中篇小说《前市委书记的白昼和夜晚》获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九夜归途

    九夜归途

    本已对人生失去希望的宅男游言不知因何原因来到了JoJo的世界,但这只是个开始,如果想要实现自己的愿望并且回到原来的世界,需要在无尽的世界中找齐九个终极秘密。游言本只想做一条咸鱼,却被其他轮回者逼着行动了起来,既然什么都不做剧情都会改变,那就让我改变个够吧。波纹疾走,替身能力,狩猎风格,修仙秘法,魔武传承,基因改造......在这个无限的世界里,无尽的可能性在未来等待着他,战斗,成长,开辟属于自己的归途。
  • 天之魂

    天之魂

    本书包括的文章有:大漠魂、大水、温多尔·罕山上的圆石、哭润的沙坨子、古犄角、荒漠三魂、大漠的落日、空谷、沙路、狼子本无野心、一只老蝈蝈。
  • 琼瑶作品第三辑(全16册)

    琼瑶作品第三辑(全16册)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琼瑶,数字版权大陆首次授权《琼瑶作品第三辑(全16册)》。其中收录琼瑶作品《梅花烙》、《水云间》、《新月格格》、《烟锁重楼》、《聚散两依依》、《却上心头》、《问斜阳》、《燃烧吧!火鸟》、《昨夜之灯》、《匆匆,太匆匆》、《失火的天堂》、《我的故事》、《冰儿》、《雪珂》、《望夫崖》、《青青河边草》等16部经典爱情故事。多部影视剧集经典原著,掀起几代人的纯爱记忆!数字版中国大陆唯一合法授权!
  • 读懂自己,读懂你身边的人

    读懂自己,读懂你身边的人

    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种,与人打交道的难度超过与任何一种其他生物,因为这个物种有一项最基本的机能,就是伪装。任何一个人都会隐藏自己的内心,或深或浅,或是善意之下的自我保护,或是征服之前的老谋深算。像变色龙一样,随着环境的改变把自己伪装起来,不轻易展现真实的一面。无论是你的亲人、朋友、同事、领导、伴侣,有时候你会觉得本以为已经足够了解他,却发现他只是一位熟悉的陌生人而已。读不懂自己,读不懂别人,只能活得不知所以然。
  • 时星魂

    时星魂

    一万个天命之子,嫡系继承者的责任,上任星魂的遗憾,星河中最后的秘密。“抱歉,我也只是想活下去!”“防卫过当嘛,没什么大不了的!”
  • 缘来不只是你

    缘来不只是你

    初恋过后,和另一人踏入婚姻,才发现,缘来,不只是你。青春,逃不过一场爱情。有爱、有情、有喜、有乐,却很少有永恒……
  • 我是宋哲宗

    我是宋哲宗

    历史上最没存在感的宋哲宗,又死于纵欲过度的宋哲宗,却是宋朝史上少数对外强硬开疆拓土的有为之主。这本书里会呈现一个不一样的宋哲宗,和一个不一样的铁血大宋!
  • 蜀梼杌

    蜀梼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