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8200000017

第17章 揭开教育的神秘面纱(3)

同时,如果孩子的行为值得表扬,父母绝对不要吝啬,也许只需要你说句话而已,但对孩子来说,那将是他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对好行为、好习惯进行奖赏,进行强化,对错误的行为、坏习惯进行惩罚,让它消失是强化/消失定律的核心,因此,只有赏罚分明,强化/消失定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表扬越多越好吗——奖励要讲究策略

经典案例

一位青年女教师正在上公开课。这位老师非常懂得赞美在教学中的作用,每当学生答对了问题,她都会毫不吝啬地说:“啊,真聪明!”“非常了不起!”“棒极了!”

下课后,老师们来到会议室开始评课。听课老师普遍认为这位老师的课上得很成功,对她通过表扬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行为更是大为赞赏。

这时,一位专家不紧不慢地说:“我发现这位老师在表扬学生的语言策略上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吗?”所有在场的人都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专家说:“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过一个试验。他以106名四、五年级学生为被试者,要他们用5天的时间练习难度相等的加法,每天练15分钟。他把这些被试者分为4个组,每天做完加法作业后分别对各个组的同学施以表扬、训斥、忽视等不同的刺激,结果发现受表扬组的成绩最好。可见,赞扬确实是沟通的‘法宝’,只要给予鼓励,就能加强他们的良好行为,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可是别忘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奖励也是一样,虽然奖励在总体上能够达到激励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讲究策略,不但效果不佳,还可能对人造成心理伤害。”

心理课堂

有的父母认为奖励就是给孩子买他想要的东西,给孩子的奖励越多,就越会让他们延续好的行为习惯。其实,这些想法都是片面的。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于1971年做了一个实验。在实验中,他让大学生做被试,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每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并把他们是否继续去解题当做喜爱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

结果发现:实验组(奖励组)被试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而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无奖励组)被试有更多人在更多的休息时间继续解题,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这个结果表明,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即内感报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即外加报酬),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发生。有个孩子对画画感兴趣,自己在家很自觉很认真地画画,画得很投机、很开心。这时父母走进来,为了表示对孩子的关心,说:“孩子你好好画,爸爸奖励你10元钱。”结果,这孩子变成只为钱而画画,没有钱就不想再画画了。学校里,学生认真学习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经常发奖品,结果会发现没有奖品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大打折扣。

心理视点

由此可见,奖励如果不讲究策略,不但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适得其反。美国的一个学校采用发“代币券”的形式褒奖学生的做法就很可取。如果老师要褒奖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就会给这个学生发一张价值若干元的代币券。这张代币券可以在学校的小卖部换取同样价值的小商品。如果学生不马上兑换代币券,或将自己的良好行为保持一段时间,抑或又有新的良好行为,他就可以到老师那里换取一张面值更大的代币券。如果学生仍不兑换,并持续保持良好行为,老师的褒奖方法则仍根据以上原则类推。

这种做法使学生的良好行为得到了持久强化。这是因为该校的做法契合了心理学中“期望与效价”理论,即人做某事的积极性等于成功概率和价值判断的乘积。也就是说,奖励的同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期望,这样才会收到比当下良好行为更好的效果。

西方还有一个有趣的“老祖母的原则”,即延迟奖励。意为:先乖乖吃完晚餐,然后才可以吃甜点。这个原则实际是想说:一旦驱使你去做某件事的诱因消失之后,即使有再好的意向也难以实现,因为,谁都知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太早得到的葡萄一定不够甜。

作为教师,一定要处理好内感报酬和外加报酬的关系,即要处理好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的关系,避免产生德西效应,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一味地惩罚不能解决问题——宽容比惩罚更有效

经典案例

张老师发现,最近小杰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写作业总是磨磨蹭蹭的。昨天自习课上,他又在那儿摇头晃脑、东张西望、咬铅笔,这已经是他这星期第三次这样了。前两次张老师都狠狠地批评了他,张老师问他为什么变成现在这样了,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后来,张老师又询问了家长,家长也感到一片茫然。张老师原本以为,狠狠地批评几次就好了,没想到小杰还是老样子,心不在焉的。

放学后,小杰的作业还没写完,张老师强压怒气没有对小杰发火,他对小杰说:“你还没写完,老师就在这儿陪你,等你写完。”张老师搬了张椅子,坐在小杰身边,和颜悦色地指出他写的作业的不足,并范写给他看,让他照着写。小杰见老师坐在身边,不敢再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作业。他完成后,张老师心平气和地与他做了心灵的交流。

今天写作业前,张老师提醒了小杰昨天说过的话,小杰肯定地点点头。没想到今天小杰的作业完成得很好,按时且质量较好。

心理课堂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犯了错误不能一味地批评、惩罚,批评和处罚并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反而会使他犯第二次、第三次,有时候用温和的方法处理问题往往比强制的手段更有效果。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父母要尊重、关心、激励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可能犯错误,父母要宽容孩子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时,一味地要求或者命令孩子,有时效果反而不好;如果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体谅孩子,就能很容易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无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只要他有悔改的想法,做家长的都要给他重新开始的机会,不肯原谅已经悔改的孩子,只会让他越走越远。

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让奇迹陨灭的,不是错误,而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

心理视点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儿童所受到的惩罚,只应是他的过失所招来的自然后果。”这就是卢梭的“自然惩罚法则”,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如果孩子打破了他所用的东西,莫要急于添补,让他自己感受到需要它。他打破了自己房间的玻璃窗,让风日夜吹向他,也不怕他因此而伤风,伤风比漫不经心好。

自然惩罚法则的含义是:当孩子在行为上犯了错误时,父母不应对孩子进行过多的指责,而应该让孩子自己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给孩子以心理惩罚,使孩子在承受后果的同时感受心情的不愉快,甚至是痛苦,从而让孩子自我反省,自觉弥补过失、纠正错误。

简单地说,自然惩罚法就是让孩子在自作自受中体验到痛苦的责罚,强化痛苦体验,从而吸取教训、改正错误。“自然惩罚法则”的关键就是要让孩子感到受惩罚是自作自受,是应该受惩罚的。

“自然惩罚法则”的另一种方法是:给机会让他去试试,如孩子一定要穿那好看但太单薄的衣裙,或适合宴会穿的硬底皮鞋时,就让她穿,结果必然是“太冷了”、“鞋太滑太硬不能在操场上跑,追不上同学”,总之是让孩子自作自受。

“破罐子破摔”的背后——莫让孩子陷入“习得性无助”的泥淖

经典案例

自从进入这所市重点高中以后,王浩就开始讨厌学习。其实,王浩在初中和小学时学习很好,经常在班上名列前茅,可自从进入市重点高中以后,王浩发现,班上的同学个个都很强,开学不久的一次考试将王浩推进了深渊。那次考试,他竟然有两门不及格,就连他最拿手的数学也只考了70分,这无疑是给了他当头一棒。那次考试之后,他曾暗下决心,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但期中考试之后,他彻底绝望了,因为他又有两科不及格,总成绩也不高。班主任为此还专门找他谈了话,将他批评了一顿,班主任认为是他没有用功学习。其实,他已经很努力了,只是不知为什么成绩总上不去。之后,他索性破罐子破摔,经常不写作业,上课也不好好听讲……他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他不知道自己以后能干什么……

心理课堂

其实,王浩此时体验到的就是“习得性无助感”,学业上频频失利使他产生了消极的认识,他曾经的“辉煌”都被现在的失利吞噬了。他否定了自己的能力,看不到自己的未来。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就先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在现实生活中,“习得性无助”现象相当普遍。但是,“习得性无助”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老师和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对孩子经常性的指责等都可能导致孩子的“习得性无助”。

在生活中,你是否说过这样的话:“你看看楼上的明明,这次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数学竞赛拿了二等奖,你什么时候才能拿这样的好成绩给我看看啊?”“你怎么考试总徘徊在10名左右呢,什么时候你能给老妈争口气,考进前10名呢?”或许你的本意是想激发孩子的斗志,但是,这种盲目的攀比却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可能有时候和孩子聊天时,孩子会说:“爸爸,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比不上人家呢?”其实,这就是你攀比教育的结果,它告诉孩子,即使你再努力也比不上楼上的明明!这时,孩子的“习得性无助”已经形成了。

心理视点

我们怎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尽快走出“习得性无助”的阴影呢?

1.对孩子的评价内容要积极

积极的评价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自我效能感因此提高;负面的评价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可能因此而破罐子破摔。

2.数其一过,不如奖其一功

受过批评的孩子往往会丧失自信心,因为害怕再犯错,所以对力所能及的事也会产生畏缩、退避心理。一次两次挫折可能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但是,反复体验这类情境就会导致孩子习得这种对生活的无助感。其实这些孩子已经知道自己有无数的“过失”,为何我们还要在他的伤口上撒盐呢?为何不找出孩子的闪光点给予鼓励、给予表扬呢?正如一句名言说得好:“用一吨重的批评去攻击他,不如用一两的表扬去肯定他。”

3.夸奖鼓励要及时

对孩子鼓励多,孩子的进步就快。鼓励是自信的酵母,夸奖是自信的前提,自信是信心的基础,没有自信就没有信心,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有效方法就是夸奖、鼓励要及时。夸奖不仅仅表明父母对孩子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对自己的信心,只有孩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才会为成功找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这对于“习得性无助”者克服困难、鼓起勇气、振奋精神、减少自卑、奋起直追尤为重要。

“习得性无助”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父母或者老师一定要采用各种办法,尽量避免孩子的“习得性无助”,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同类推荐
  • 我们都有拖延症

    我们都有拖延症

    本书详细讲解拖延型病态人格的成因、行为模式以及如何调整。文中列举了大量真实的患者案例,使读者易理解并能够在事例中找到自身困惑所在,从而抓住矛盾和恐惧的根本,以最为有效的间接手段解决生活中辗转反侧也难以通明的各种学习、工作、婚姻、社交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了解人格心理理论,使我们更加理解社会问题,通达人情冷暖,学会回避社交风险,解决人际矛盾,成为高明的问题终结者和自己的心理医生。
  • 北大心理课

    北大心理课

    百年学府北京大学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心理学人才,他们担当着人们心灵的清洁工,适时为你提供心灵的抚慰。除了情绪、学习、人际交往、消费心理、性格心理学之外,《北大心理课》还具体介绍了领导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等,帮你走出心灵的困惑,为你开启心灵之门。从多角度剖析人们的内心,深入浅出地为你打造符合自身的心理课,为你更好的了解人性、处理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素质提供全面指导。
  • 最神奇的心理学定律

    最神奇的心理学定律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很多想法或疑惑萦绕心头,但我们并不了解真相。大多时候,我们不是命运的囚犯,而是心灵的囚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操控着人类的神奇力量——我们的心理!本书阐释了42个神奇的心理定律及效应,它们将引导你绕过生命中的暗礁,理性驾驭人生,驶向成功彼岸!
  • “野心”比信心更重要

    “野心”比信心更重要

    做人要有点野性、野心来自信心、敢想才能有所为、追求最高的目标、感谢每一次挫折、用野心激发潜能、管好自己的情绪、做生活中的强者、人生立业要趁早、精神力量无限大等。
  • 管理要读心理学

    管理要读心理学

    这是为非专业人士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系列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如何理解人的心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个人健康、社会现象、组织运营、人际关系、自我情绪控制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内容几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所有层面,是一本难得的实用心理学好书。
热门推荐
  • 圣歌光年

    圣歌光年

    作为EA旗下Bioware骨灰级的玩家粉丝(虽然没有玩过质量效应),我决定为游戏『圣歌』写一部续传!
  • 南宫榕里

    南宫榕里

    贪吃怪、多情怪、谎话怪已是年近40的大叔,在各自的领域都小有成就,3人只要在一起就像从未长大一般,斤斤计较、互相毒舌,互相讽刺,3人都没有做好进入不惑的准备,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着爱与离别,在不惑的年纪里,收获了各自的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关于未来,只有我们知道

    关于未来,只有我们知道

    岁月无恙,时光冗长!那些关于青春的未来,全世界只说给我们知道。 未来是什么?在《新华字典》上的意思是,没有来到,尚未发生,即将发生,将来。南安把这段话刻在了文具盒上。她那么笃定,未来的南安一定会很幸福,不孤独。她开始等待,那个从爬山虎墙上跳下的少年,终有一天能够发现藏在墙缝里的秘密。可是,踮脚张望,所有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他们总是在要靠近对方的时候又被生生分开。未来,变得那么悲哀,那么无可奈何,那么苍白无力。如果时光能够重来一次,我还是要去有你的未来!
  • 红楼之雍帝禛情

    红楼之雍帝禛情

    上一世我为帝来你为妃你红颜薄命我皈依佛门这一世哪怕逆天而行定要你为我爱新觉罗·胤禛的皇后“玉儿,四哥从来爱的只有你,生生世世。”上一世我为妃来你为帝我香消玉殒你心如死灰这一世哪怕万人唾弃我定要与你并肩一起“四哥啊,玉儿陪你,生生世世。”······················呼呼分割··························林黛玉,自小被皇上接入宫中,被裕亲王福全认做义女,皇上特封为固伦柔玉公主,在慈宁宫陪伴孝庄太后左右。算得上是炙手可热的人物。炙手可热的人物,当然有人来巴结,可她,只是淡漠的回应了每一个人。她觉得皇家那里有亲情,当然,除了老祖宗对自己的喜欢疼爱,皇帝伯伯对自己的宠溺,还有阿玛对自己的关心,剩下的,她的心都给了她远在江南的亲人了。只却一个人,同他一样冷漠,冷漠的对她,直到慢慢的发现她的好,才做了朋友。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许到,似乎还算圆满。是个好结局,本文贾府戏码颇少,写的却是妹妹跟四四,本文原名情落红楼最新红楼系列文(正在增加中,男主均是老康的儿子们,敬请关注)红楼之逆天纵情沧海明珠红楼之霸玉怡情断崖情牵红楼绛珠缘长河红楼之慧玉证情月色阑珊红楼之玄黛情浓泪语忧潭红楼之禛心锁玉心随碧草泪语潇湘黛儿还是四四的文那是泪的处女作卡卡宛颐水溶的哦喜欢的还不去追月下波比四四的哦步行街男主水溶嘻嘻西窗雨心若芷萱鹤梦竹影纳兰蝶儿月色阑珊力作抢手二婚女不可不看哦四四的粉丝们,追上来吧,相信泪9493186泪的群敲门砖四四呼呼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侠剑九天

    侠剑九天

    侠剑九天豪武肝胆笑九天,夜夜一剑百梅生北帝驭兵向天门,江南四府乐天行西方十二灵师派,夜奔昼赶到白厅归隐不问云世间,王毒攻霸九州顶五洲四海齐头聚,欢声饮酒纵天明。执剑行走九天,为百姓讨苍天公道,丈除劫贫财匪徒,指剑向贪官封喉。
  • 书游记(2015·春)

    书游记(2015·春)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我成了世界管理员

    我成了世界管理员

    一觉醒来,李渺莫名其妙接盘了一个新世界,成为一名光荣的世界管理员。本以为这就是全部,没想到这世界竟连通着传说中的修仙大陆......探索这方面,冒险是不可能冒险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冒险的。修炼天赋又差,胆子又小,只有装装主神,骗骗蓝星人,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总结:广积粮,不称王,新世界大发展万岁!
  • 闯荡古玩江湖

    闯荡古玩江湖

    顾名思义,一块黑不溜秋或黄不拉叽、形似地瓜的砾石,从表皮很难能看到里面有无绿色,更难断定有几分绿色。可是,有人便花上几万、十几万,乃至上百万元将其买下,一经开门(开口)之后,有的可卖几万、上百万,乃至上千万,霎时便可平地暴富,发了大财;但也可能一瞬间让你一贫如洗,倾家荡产。如此扑朔迷离,大起大落,故人们把它称之为赌石。众所周知,翡翠之所以名贵,是因它有着与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所具有的共同特点:美丽、珍稀、坚硬。能跻身于世界名宝之列的玉石,也只有翡翠。翡翠,通称为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