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5600000026

第26章 让每一小步都具有新的高度(2)

梁启超的家教

梁启超小的时候与祖父梁维清经常睡在一起,梁维清总是给他讲一些豪杰哲人的故事,又喜欢列举宋明两朝仁人志士的事迹,使得幼小的梁启超对志士豪杰充满了羡慕之情。“祖父每携请孙入庙,指点而示之曰:‘此来泰昌弃官子母也,此岳武穆出师北征也’,岁以为常。高祖毅轩之墓在崖门,每年祭扫必以开往。”梁启超对亡国掌故的熟悉可以追溯至此,梁启超的民族思想、国家思想,特别是他的爱国精神也正是溯源于此。

梁启超后来在《我之为童子时》一文中说:“我家之教,凡百罪过,皆可饶恕,谁说谎话,斯不饶恕。我六岁时,不记因何事,忽说谎一句……不久即为我母发觉。时我父方在省城应试也。晚饭后,我母传我至卧房,严加盘诘。我母温良之德,全乡皆知。今忽见其盛怒之状,几不复认识为吾母矣。当时被我母翻伏在膝前,力鞭十数。”这段受鞭笞的经历成了梁启超生命中珍贵的记忆,同时对梁启超思想品格的形成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梁启超和祖父梁维清在一起生活了十九年,他们同食同住同读诗书。他不但深得祖父的疼爱,还从祖父那里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梁启超性格中的勤奋、俭朴、自信、自尊,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很多都是从祖父身上学到的。

点石成金: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确实,一个人在家庭中受到的濡染和影响绝不少于在学校中受到的正规教育。要想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家长必须要有自觉的教育意识,并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

钱钟书狂的艺术

因为才高一世,所以也往往容易自负自许,相当地“狂”。司马长风在《中国新文学史》中说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个“狂人”之一,钱钟书的狂,狂在才气,狂得汪洋恣肆,很像古代的庄子。他的堂弟曾说过,钱钟书少年时就狂得惊人,从小就不愿说赞扬别人的话,倒批评、挖苦、调侃过不少人,说话既刻薄,又俏皮,这脾气一直没有改。这些被他批评的人中有的是他的同学友人,有的还是他的师长、前辈,像朱自清、周作人、冯友兰、赵万里、吴宓,甚至还包括他的父亲钱基博在内。上大学时他就敢挑剔博学的父亲的学问,断定父亲的学问“还不完备”。大学快毕业时,清华挽留他继续攻读西洋文学硕士学位,他曾说:“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都狂到这种地步了!

他架子相当大,不愿拜访别人,更不拜访名人,他曾引杜于皇的话说:“即使司马迁、韩愈住隔壁,也恕不奉访!”也难怪当年他父亲写信命他拜访章士钊,他也懒得理会,无动于衷,后来看到章氏《柳文指要》,他还为当年没有遵父命而感到庆幸呢!钱钟书狂者的风度中却又表现出狷者的性格,他狂得直率、自然、可爱、可敬而又可亲。

其实,人们往往忽视了钱钟书性格中很重要的另一面,那就是谦虚、谨慎,并不以自己的博学才华而故步自封,沾沾自喜。他对自己要求更高、更严格,尤其在学问上。他的《谈艺录》、《管锥编》、《围城》,皇皇巨著,可谓尽善尽美了,但他并不满意,并不引以为自豪自傲。他说他对《谈艺录》“壮悔滋深”,对《围城》“不很满意”,对《宋诗选注》“实在很不满意,想付之一炬”,因此他对这些已经写成的著作不厌其烦地修正、补订,逐渐地自我完善。他对自己著作中每个字、每句话,每一条中、外引文都要逐处地查找核对,从不轻易放过,人们很难在他的书中挑出错误来,戏称他为“文正公”,他却自谦为“文改公”,尤其是越到晚年,立论越谨严、越认真,成果越大,也越谦虚——这才是一位真正的大学者最令人肃然起敬的可贵的精神品格。

点石成金:

像钱钟书这样“狂妄”的人自有他“狂”的资本,那便是他过人的才华。他的“狂”并不是一味的轻狂,而是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他对卓越的追求,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对一些伪知识、假学问予以无情地抨击。相反,他在真理和学问面前永远都是那样地谦逊,这种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让人由衷地尊重。

让每个人的价值都闪闪发光

清华大学创办建筑系时,教师来源于全国各地,各人的经历和特长,以及脾气性格都不相同。有的擅长设计,有的专攻历史,有的爱好外文,有的长于画画;有人脾气温顺,有人却耿直怪癖。梁思成不拘一格,尊重并发挥各人所长。

有一位教美术的教授,精通业务,但脾气倔直,见到他不满意的人和事就要直言批评,不留情面,不管你是学者还是长者,是领导还是教授,因此得罪过不少人。聘请不聘请这样的一位教授来清华工作?梁思成公开宣布:“只要他工作好,我让他三分。”1950年,梁思成组织建筑系教师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得到全国政协的正式通过,但就是这位教授感到还不满意。他认为图案上的天安门及齿轮、麦穗的轮廓线条软而无力,没有表现出中国雕刻刚劲有力的传统风格,因此他专门写信给政府要求修改。梁思成不但不反对,反而还支持他这样做,政府也接受了他修改的建议。由于梁思成有这种知人善任、求同存异的胸怀,工作很快得到开展。

梁思成在学术上也是平等待人,当他听到教师和助手们在学术上的不同意见,包括反对他的看法的意见时,总是很高兴地与大家一起讨论。新中国成立后,他领导一些教师编写中国古代建筑史教材,每星期都要在他家里讨论一两次。讨论中经常有许多争论:为什么中国建筑长期都是木结构而没有发展石结构?为什么中国建筑的屋顶是曲线的?明、清时期的建筑结构比唐、宋时期进步还是退步?对于这些问题,他每次都以极大的兴趣和同志们一起切磋。从古到今,纵横类比,以渊博的知识论证他的观点,而且他从不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于人。

点石成金:

与人交流和讨论是取得个人进步的重要方法,但是保证交流的质量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尊重他人的意见。只有抱着这样的心理,才能静下心来体会他人意见中的合理之处和自身意见中的偏颇之处,这种冷静的思索更有利于吸收他人优点和长处,从而更好地完善自我。

智慧拓展:

一、方法导航

超越自我的方法:

1.想要超越自我,首先必须全面地认识自我。对自己进行一番细致的审视,这样才能明确哪些地方已经做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2.不要回避自身的缺点,而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正。

3.不断为自己确立有挑战性的目标,每迎接一次挑战,就会有一定程度的进步,坚持下来,你必定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二、联系现实

你的目标是什么?

1.请为你这个学期的学习制定一个目标,并把它写出来。为什么要这样制定?

2.请再为你的将来制定一个大体的目标,并把它写下来。你打算怎么去实现它?

三、潜能训练

1.下棋挖潜能

下棋是一种富有趣味性、科学性的脑力活动,能有效地开发青少年的潜能。棋局变化多端,又遵循一定的规律,要求青少年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否则一着不慎便满盘皆输。下棋时两军对垒,可训练人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要想取胜,还必须讲究战略战术。因此,下棋被称为“智慧的体操”。

你可以邀请同学们进行象棋、五子棋、黑白棋、跳棋、军旗、围棋等比赛,选出各项冠军。

提高下棋水平的方法有很多:

(1)实践。从下棋中摸索提高下棋的水平,也就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2)复盘。下完一局棋后,总有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要及时总结。

(3)观摩。看看其他高手的棋路,每步棋都要开动脑筋猜想该怎么对弈,将自己的设想与高手的实际弈法对照、分析。

(4)分析残局。残局子少但并不简单,多分析、研究残局的弈法,对提高棋艺有很大帮助。

能力导航:下棋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只有这样,才能悟出棋局中的奥秘,提高棋艺水平。

2.数字作画

用10个数字来作画,简单、有趣,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和潜能。

先将0放大画出一个圆圈(这便构成人的脸部);然后在圈的顶部画出三个1(头发);在圈两侧各画一个3(耳朵);在圈内1/3处画两个卧着的1(眉毛);眉毛下面两个0,0内各画一个1(眼);圈中部画一个7(鼻);鼻下画两个卧着的3,再在两个3之间画一个卧着的1(嘴),一幅简单的人头像便完成了。这只是一种画法,若能将10个数巧妙地排列组合,还能画出趣味无穷、形态各异的头像来。如头发可用3、0、7等数,鼻子可用6、8等数,嘴可用2、3、7等数……画人如此,画物也是如此。

动动手,看你还能画出哪些“大作”。

能力导航:多开动脑筋,多动笔练习,找出被画物与数字的相似点,进行纵横比较,例如:2像一只鹅,3像一只耳朵,4像小房子,5像一杆秤等。

同类推荐
  • 赞美的分寸 批评的尺度

    赞美的分寸 批评的尺度

    《赞美的分寸:批评的尺度》作者专门花费大量时间,查阅古往今来善于说话和成功者的典型事例,对赞美的“分寸”和批评的“尺度”的各个语言环节进行逐一的分析和解剖,从理论和实践上同时进行推演和论证。使广大读者亦能像“高人”一样掌握好赞美与批评的“火候”,并从中找到提升自已和通往成功的捷径。
  •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童年时与父母等重要亲人相处形成的关系模式、心理模式,是我们人格的基础,就像是新出厂的电脑装上了一套操作系统。如果对自己的“操作系统”不了解,外界来什么刺激,我们有什么情绪,做出什么反应,自己往往都意识不到。于是,我们被同一套心理模式所左右,不断重复一些幸福或苦难,人生就像是一个个轮回,这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如果对自己的心理模式有了深度了解,对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做出回应,那么我们的生活就有了自主选择的色彩。当我们为自己的一切做选择时,就是在成为自己,自我实现。如果你渴望更了解自己,看清楚亲密关系和其他人际关系,更真实自主地生活,那这本书就可以帮助到你。
  • 少先队和共青团干部的自我培养(优秀班干部从这里起步)

    少先队和共青团干部的自我培养(优秀班干部从这里起步)

    班干部虽小,但仍有许多工作需要有不同的能力才能完成好。如何准备开班会?如何开好班会?好的黑板报的策划与产生需要什么?合格班干部的自我培养是怎么做的?需要哪些能力才能逐渐达到少先队与共青团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简单概括.中小学班干部与少先队、共青团的干部是如何养成的,在本丛书中都有细致入微的介绍。
  • 佛家叫我们豁达点

    佛家叫我们豁达点

    自古以来儒释道三教的思想精髓已潜移默化于国人的性格之中,成为中国人思与行的指向标。由于佛家主张人们遁入空门,清心寡欲,万物皆空,所以让人听起来似乎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但实际上,佛家并不是优势地位的出世,也是入世的。确切地说,佛家是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担当,它教导我们与人为善,宽以待人,更给了我们一片心灵的天空,让我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挫折。
  • 大公司做人 小公司做事

    大公司做人 小公司做事

    在做事中体会做人的真谛,在做人中感悟做事的奥义,做人在于了解人心、把握人心、以心攻心、赢得好感、化敌为友、左右逢源、获得支持、八面玲珑、路路畅通。做事在于热情洋溢、眼光敏锐、灵活变通、工作到位、不畏艰难、不言放弃、以退为进、有礼有节、甘当责任。
热门推荐
  • 神禁乾坤

    神禁乾坤

    三千三百年前,九大禁尊为了躲避神灵的神罚,相约重生于三千年后,再战神灵。三千三百年后,当战尊觉醒时,他才发现自己晚生了三百年,其余八大禁尊早就重生,如今是禁界上的天骄人物,可他才刚刚起步,因为掌握着“斗”字神禁,有禁尊正在寻找他,想要杀了他,夺走他的“斗”字神禁……漫漫修行路,九门十二锁,一锁一世界,一门一乾坤。
  • 黑客3

    黑客3

    [我知道简介是吸引人用的……但我似乎就只会写故事……]“灵儿你在看什么?”楚月问道。“没什么。”灵儿藏起了手机……‖虽然没有我的戏份,但我还是想吐槽一句:为什么灵儿还在用手机……‖“黑客萝莉……这名字有点耳熟……”楚月最终还是看到了。“想起来了,狂三跟我讲过作者写了本叫黑客萝莉的书……”“宿主……”“等等,有点不对劲……”楚月仔细地看了看目录。“什么!这居然是预言版的。”楚月震惊道。“灵儿……”“宿主我没有拿这本书开挂啊!”灵儿狡辩道。“都自己招了还说没有?”“那……能不能只关半天……”于是灵儿被关了三天小黑屋……
  • 蛮荒沧狼

    蛮荒沧狼

    一座大山压在必经之路上少年翻过去可是过去后发现那是一片海这里没有能够长出一双翅膀的奇果没有一叶扁舟无论他怎样世界的框架都将他锁在盒子里面他以为能改变全世界他以为他努力就可以守护自己想要的
  • 诸葛的天下

    诸葛的天下

    架空的三国时代,诸葛家族的后人意外穿越到这里企图改变家族以后的悲惨命运。这里打战靠的是三大术,军师技、武将技、倾城技。曾经的糙汉子们都变成了萌妹子;张角掌握了雷电,吕布单骑追着百万大军,悲催的主角是多么想回家。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从漫威开始的万界旅行

    从漫威开始的万界旅行

    李越,一个逗比中二青年的穿越崛起之路。李越:“这个系统的穿越业务也太广了吧。”这是一个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主角做不到的传奇故事。
  • 穿越之莫待花落

    穿越之莫待花落

    穿越,哪能个个都得权得势,哪能个个不是皇后就是王妃。现代略有姿色的女子叶落,一觉醒来已是伊州永安城叶府的年轻老爷,这把她吓得可以。她精神恍惚了几日,神才算定下来,只得接受现实。同时,她发现,在这个时空,她原来还有一个宝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拯救人生系统

    拯救人生系统

    江乖有毒。…………………表示小辣鸡不敢多语
  • 闲庭夜谈

    闲庭夜谈

    古有无启,其族人生百年、死百年,无增无减,顾名——不死人。这是一个人神并存的世界。当第一代人类意识到自己作为神制作出来的失败品而决定改变命运时,那些隐匿于世的神们也终是露出了本来的面目。余畅:那我到底是个什么?众人:别个是石头里蹦出来的,你就是海水拍上岸的。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