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1200000003

第3章 绪论缘起与变迁(2)

印巧文道:我说乙字,像一条蛇;

柳瑞春道:我也说个一字,像一条扁担。

这则酒令说到的且、非、母、山、酉、伞、册、出、皿、乙等都是象形字,“一”和“甘”为指事字。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视而可识”是一看就能识别它是什么事物,“察而见意”就是仔细考察才会发现这个字的含义。通俗地讲,指事字就是利用象征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有些指事字是象形字加象征性符号。例如表示树根的“本”,表示树梢的“末”,表示刀锋的“刃”等。“刃”字甲骨文是在一个“刀”的象形字上,在表示刀的刃口的地方加上一个点,指出这里是刀刃,酒令中说到的“甘”字本义为甜,在甲骨文中,“甘”字外形似口,中间一横表示衔着的甜美事物,这一横就是指示符号。

指事字和象形字不同。象形字是一个独体实物的形象;指事字是在独体实物形象(象形字)上加指事符号,或者是纯粹的抽象符号。象形字的特点是“指点”,表意没有象形字那么明显,一般可以单独画出来;指事字所表示的东西是抽象的,或者虽不抽象,却是局部的,不便单独表示出来。用简单的符号表示抽象的、复杂的、不能象形的意义,终究是比较困难的,于是,会意字应运而生。

院中的树该砍吗——会意字

从前,有一户人家,院子中央种了一棵桂花树,每当桂花盛开之时,香气四溢,沁人心脾。一天,儿子放学回家后,看到父亲正挥动斧头,准备将桂花树砍倒。儿子大惊,急忙上前制止,问父亲为何砍树?

父亲放下手中的斧子,叹息道:“这院子四四方方的,中间长着这么一棵树,看上去好像一个‘困’字,我怕不吉利,所以准备将它砍掉。”

听了父亲的话,儿子笑道:“父亲,照您的说法,如果您将这棵桂花树砍掉,此院中就只有人了,那不又成了一个囚犯的‘囚’字,岂不是更不吉利吗?”

儿子的回答,驱散了父亲心头的疑云,父亲一边收斧子,一边对儿子说:“你讲得有道理,任何事都要靠人去做,与字有什么关系呢?”随后就高高兴兴地回屋里去了。

故事中讲到的“困”和“囚”字为会意字,会意是指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以表示一种新的含义的造字方法。以上文为例,从“困”字可知种植在庭院中的树木,由于受到空间和范围的限制,不能自由生长,因而会意为“围困”、“受困”中的“困”字。“囚”字则是由人在围墙中引申出来的。

会意是为了补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创造出来的造字方法。和象形、指事相比,会意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第一,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义;第二,它的造字功能强。《说文解字》收会意字1167个,比象形字、指事字多得多。直到现在,人们还用会意的方法创造简体汉字或方言字,例如“灶、尘、国、孬”等。

会意突破了象形和指事的某些局限。可是它本身的局限性也很大,第一,它所表示的意义是含混、不确定、不准确的。例如:“莫”是日在草中,表示“日暮”,怎么就不可以理解为“日出东方”?“休”表示“人在树旁休息”,怎么就不可以理解为“人在树旁劳动”?第二,代词和虚词没法会意,很多抽象意义也没法会意。

秀才识字读半边——形声字

“文革”时期,盛行“外行领导”,某人不学无术,靠造反起家混到某大报主编的位置,开大会作报告时,常常把“墨西哥”错念成“黑西哥”。听众大笑,主编生气地说:“墨也是黑的,有什么可笑的!”这真应了我国那句俗语:“秀才识字认半边”。

“秀才识字认半边”,主要是对形声字说的。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以事为名,指用与事物相关的字来造字,表示新的意义,这是就形而言。取譬相成,指取读音相近的字表示新的读音,这是就声而言。可见,形声字是一种形旁和声旁并用的造字方法。例如“一唱一和”的“和”,“口”是形旁,表示“和”是口的动作;“禾”是声旁,表示“和”的读音。

纯表意的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是形声字的造字素材:形旁的来源主要是象形字,如“口、心、衣”等;声旁的来源主要是象形字(如“禾”)、指事字(如“刃”)和会意字(如“旦”)。后起的形声字也有用原来的形声字作声旁的,例如“影”字的声旁“景”,本身就是个形声字,“日”是形旁,“京”是声旁。

形声字有两大优点:第一,它有表声成分;第二,它的造字方法简单。选择一个同音或近音字作声旁,再配上一个合适的形旁,就可以造出一个新字来。而且,同一个声旁加不同的形旁、同一个形旁加不同的声旁,就是不同的字。

为他人作嫁衣——转注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而语言是发展变化的。一个词,读音变化了,或者各地方音不同,为了在字形上反映这种变化或不同,因而给本字加注或改换声符,这就是转注。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给转注下的定义是:“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建类一首”是说,转注出来的字和本字属于同一个部首;“同意相授”是说,转注字和本字意义相同,又可互作解释。

相传,在清朝晚期,有一个童生虽有才华,但因家境贫困,无钱打通关节,年近不惑,仍然没有考中,被人嘲笑。

这年,童生的准备尤为充分,又抱着侥幸心理去应试。主考大人见他仍不死心,于是出了个上联,加以奚落:

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童生觉得主考大人有失礼教,欺人太甚,当即属对,以抒怨愤:

二人成天,一人成大,天大人情,人情大如天

上联中的考、老反复交替使用,论其字形和本义,互为转注。这是因为在古代,“老”字与“考”字是同一个字。“老”字甲骨文的写法像长发、屈背老人扶杖的样子,后来读音有了变化,为了反映这种变化,成为“考”。先有“老”,后有“考”,“考”是“老”的转注字,是从“老”分化、派生出来的。“老、考”同属“老”部,意义相同,可以互相注释,声音相近,这就是转注的条件。

假作真时假亦真——假借字

现在,如果有人说起“东”的原意是口袋,西的原意是鸟入巢息止,听的人也许感到很新奇,因为这样的解释与“东”、“西”两字的通常用法相差很远。但是,从文字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解释是很正常的,这是“东”、“西”两字的本义,而“东”、“西”作方位词则是假借义。

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许慎给假借下的定义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本无其字,指某种事物已经产生,但没有字来记录它;依声托事,指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例如“请柬”的“柬”,它是“简”的假借字。简,竹简,古人将字写在竹简上,所以把请帖称作“简”,但偏偏不写“简”,而要写另一个同音字“柬”,成了习惯,谁要是写成“简”,反成别字了。

假借是说腊用已有的文字表示语言中同音而不同义的词。由于假借字的字形与借用它的词的词义没有任何关系,使汉字出现了以声表意的倾向。它与形声字的出现,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了汉字由表意向标声的方向发展。

承前启后——谈汉字的发展演变

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至少在四五千年之前,汉字已经诞生并日趋成熟了。汉字从出现至今,经历了早期的图画文字、甲骨文、古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要求而逐渐派生出来的各种印刷字体等漫长的发展历程。在整个发展历程中,尽管汉字在形体上、读音上或字义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在性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能吃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现

甲骨文是3000多年前,人们在占卜和祷告时,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符号和标记。用以记录当时发生的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说起甲骨文的发现还有一些趣闻。

相传一百多年前,河南安阳小屯的一位村民患了疥疮,浑身瘙痒,久治不愈。一日,他在村头河沿耕种之时,疥疮发作,痛痒难忍,情急之下,他随手捡起一块散落的龟甲,碾碎涂抹在身上,居然奇痒即止,仔细一看,疮脓也被龟甲粉末吸干了。他随即将河边的龟甲、兽骨都捡回家,如法炮制,几次之后顽症竟然治愈。这一奇事,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说这是龙骨显灵,此后,这些不起眼的龟甲、兽骨便以龙骨之名入药。

1899年深秋,一位名叫王懿荣的京城官员身患疟疾,药方中需要龙骨这味中药,在验看药物之时,他发现龙骨上有人工刻痕。在此之前也有不少人发现龙骨上有奇特的符号,但大多认为是龙骨的奇异,都未深究。而王懿荣是当时有名的金石学家,对文字颇有研究。他大量收购药铺中的龙骨,经仔细识别研究,确认这些刻痕就是商代使用的文字。因这些文字刻于甲骨上,因此被称为“甲骨文”,而王懿荣亦被称为“甲骨文之父”。

甲骨文是用金属刀在龟甲、兽骨上刻写,通行于殷商时代的文字。主要特点是:笔形为细瘦的线条,拐弯多是方笔,外形参差不齐,大小不一。现已发现的甲骨文字有四五千个。经过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的分析、判断,能够辨认的已近两千个。这些甲骨文字,多为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文字,许多字的笔画繁复,近似于图画,而且异体字较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另一方面,甲骨文中已有形声、假借的文字,从而说明文字的使用已经有了相当长久的历史。

饕餮的背后——金文的出现

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对勇敢正直的龙夫妇,感情非常好。他们共生下9个儿子,但这9个儿子外貌都不像龙,性格、脾气、爱好也不大相同。其中第7个儿子叫饕餮,它的外形像老虎,威风凛凛,很有生气,喜欢同别人打官司,仇恨恶势力。饕餮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因此它是贪欲的象征。商周时期,青铜器已经被大量使用。人们将这个有头无身的贪食怪兽的形象铸在青铜器上,这种青铜器上的花纹,就叫饕餮纹,亦称兽面纹,是西周早期的钟鼎彝器的常见饰纹。

与饕餮纹同时出现在青铜器上的是金文,由于这种文字多铸于各种青铜器上而得名,也称为钟鼎文或青铜器铭文。金文的主要特点是:笔画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体字也较多。

金文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与甲骨文十分相近。商周金文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吉祥、勉励和庆功的话。金文的出现,对文字的完善和改革有非常重要的贡献,为汉字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章友直的技艺——篆书的特点

相传,北宋书法家章友直,擅长写篆书,当时无人能及。有一次,章友直被召到京师。听说章友直来了,有几位翰林院的篆字待诏(官名)去见他。这些篆字待诏都是术有专攻,虽早已听说章友直的大名,可耳听为虚,还不太相信。

这些篆字待诏就说:“您的绝妙技艺我们很早就知道了,愿意当面领教领教您的笔法。”章友直让人用数张小纸粘成两张大纸,他提起笔饱蘸墨汁,在一张大纸上纵横各画十九画,成为一张围棋盘;又在另一张纸上画了十个圆圈,成为一个箭靶。那笔道的粗细疏密全都一样,丝毫不差。几位篆字待诏一看,心悦诚服,惊叹不已。

那些篆字待诏为何对章友直的技艺惊叹不已?这是因为篆书讲究横平竖直,多半为圆或圆形的笔画,需有善于画圆的功夫,章友直正是通过画圈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篆书技巧。

篆书又分为大篆和小篆,是汉字书体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大篆通常以籀(zhòu)文、石鼓文等为代表。狭义的大篆指籀文而言,一般认为这是秦统一六国以前的文字。大篆较之金文,只是作了某些省减或改变,笔画更加线条化,形体更加匀称。

秦始皇灭六国后,为统一文字,采取了“书同文”的措施,改大篆为小篆。小篆与以前字体相比,具有如下特点:线条圆匀,笔画粗细大体一致;字体结构趋于定型,大大减少了异体;文字的图画意味减弱,字成长方形,奠定了汉字方块的基础。从甲骨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重要地位。

程邈献字赎罪——隶书的出现

相传,程邈是秦朝的一个小官,曾当过县狱吏,负责文书一类的差事。因他性情耿直,得罪了秦始皇,被关进了云阳狱中。他在狱中度日如年,心想,何不干出一番事业来,以求赦免罪过?

当时正值秦始皇推行“书同文”政策,以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其时政务多端,文书日繁,用小篆写公文固然比以前方便许多,但小篆不便于速写,仍费时费事,影响工作速度和效率。程邈以前身为狱吏,深知小篆难以适应公务,若能创造出一种容易辨认又书写快速的新书体,不是更好吗?

同类推荐
  • 国学常识全知道

    国学常识全知道

    《国学常识全知道》是一部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涵盖了国家政治、思想学术、宗教信仰、天文历法、神秘文化、兵制礼制、国学掌故、国学典籍、文学史学、文化艺术、民俗节日、百工名物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读者轻松掌握国学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书中既有分门别类的严谨解释,又有引人入胜的传略和逸事,可帮助你登堂入室,领略国学的无穷魅力。
  • 幽暗意识与时代探索

    幽暗意识与时代探索

    历史学家张灏提出的“幽暗意识”与“转型时代”已成为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重要理论。张灏多年治学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探索时代大风暴的思想根源与背景?张灏的思考结晶之一便是名著《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所谓“幽暗意识”是发自对人性中与宇宙中与始俱来的种种黑暗势力的正视和省悟:因为这些黑暗势力根深蒂固,这个世界才有缺陷,才不能圆满,而人的生命才有种种的丑恶,种种的遗憾。张灏探索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对中国传统的“幽暗意识”也有独到的研究。本书是张灏历史学研究的重要文章精选。
  • 中华千年文萃:风俗民情

    中华千年文萃:风俗民情

    风俗民情,也就是一些民间的风俗习惯。它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采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这种生活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 八股文

    八股文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这是一本展示北京地域文化的知识性写实散文集,也可以说是《修志人眼中的北京——志说北京》的姊妹篇,是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北京晨报合作,由晨报编辑记者撰写,陆续在晨报《志书撷英》专栏发表,经两年多的辛勤劳作,在专栏刊出100期后,集结而成。
热门推荐
  • 被迫成为勇者的村姑

    被迫成为勇者的村姑

    林天音发现自己重生了,变成了某本蛋疼勇者与魔王故事里的肥婆反派。原著的作者是个变态,整个故事里都没几个正常人,因此她只能努力变得更变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心动快穿之男神攻略进行中

    心动快穿之男神攻略进行中

    死于非命的安译卿微眯着双眸,看着眼前的一切最后只说出了:“阿北啊…若有来生……我……绝对不会喜欢你。”系统十六:“亲,这边建议您最好不要这样做呢,以免真香……”―系统十六:“?”安译卿:“我要北北抱抱!”林祁北:“没办法,媳妇太爱我了。”小十六在线抓狂:“什么玩意……?说好的不会再爱了呢?”
  • 入沪记(2007)

    入沪记(2007)

    不过对于我,我总还是有文化有知识有教养的人吧?要懂礼貌,懂举止,懂进退,懂政策,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听领导老师的话,听党和国家的话,听政府和老婆的话。应该先找到老婆的工作,因为这个好像更是主要环节——这其实是更难的问题——上海的工作不能说难找,但是,找有正式人事权力的单位就难了,要让人家必须和你签三年的劳动合同就更难了,一个没有上海户口,而且正在生育年龄的女人找这样的工作就更更难了。于是,只能等待。
  • 沼苼

    沼苼

    沼苼本是魔域第一只魑魅,她生而高贵典雅温柔大方,是公认的魔域第一仙子。可自从她老公与仇敌干架被暗算,脑子坏掉后,他们的日常是这样的:“师傅,你看仔仔,他真可爱,鼻子跟你好像呀。”“哪里可爱,蠢蠢的,你跟谁生的?”沼苼的脸瞬间扭曲了下,遂哄仔仔道:‘仔仔,快喊祖师爷,这可是娘的师傅!他可生不出你这么可爱的宝贝!“仔仔困惑了,昨晚娘不是说带自己来认爹么?
  • 逆行

    逆行

    深夜的马路上寂寂无人,只有微风吹动树叶的沙沙轻响。路灯光线苍黄,梧桐树影映在巷口爬满藤蔓的墙垣上,暗影如水般流淌下来,与地上的血泊渐渐融合。地上坐着一个男人,怀抱着一个浑身是血的年轻女子,她的血染在了他的白衬衫上。男人目光呆滞,目睹着女子在自己怀里闭上了眼睛……五年后。T市。原本宁静的海滨小城,随着一部在此地拍摄的民国建筑纪录片的热播,一夜之间成为热门旅游胜地,全国的人都朝这里涌来。连带省城最著名的学府T大也失去了清静。
  • 中国企业伦理管理与社会责任研究

    中国企业伦理管理与社会责任研究

    八个与中国企业密切相关的议题。①企业行为的伦理学与经济学分析;②企业重复不道德行为的诱因;③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的联系和区别;④声誉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⑤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羊群效应的交易成本分析;⑥基于外部情境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选择;⑦企业社会责任情境下政府规制的发展趋势;⑧社会企业的兴起与中国发展。本书围绕中国企业伦理管理和社会责任主题,从内因和外因深度重点探讨,对研究中国企业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 花非花

    花非花

    被老道收养的萝莉鸢萝,怀揣着寻找神仙的梦想只身踏上了寻仙的路。在求仙的道路上,鸢萝遇到了与世无争的碧落上仙,多情的天帝九子,妖媚毒辣的冥姬,在诛仙台上,无夜纵身跃下,能否换的会鸢萝的心?坠入魔道的碧落上仙云歌又能否回到当初?鸢萝失忆之后,花神大劫又如何渡过……
  • 归天一十一

    归天一十一

    普通地球青年艾启辉在一个普通的夜晚踏入了世界的另一面。不一样的天,不一样的地,不一样的人情,不一样的心意……他能否看清虚假星空背后的真相,走回命运的起点呢?
  • 月权石

    月权石

    这是一个地球毁灭后的故事,发生在距离地球1000光年的琳月星球。为一统琳月星球的国王赛坦在死前说:树上的毛毛虫转眼间变成了美丽的蝴蝶,飞向了它理想中的天空,但天空真的有它理想中的那般美丽吗?蝴蝶选择用它的美丽点缀天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