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3700000002

第2章

释维摩疏分二。初序二。初梁肃为序。二荆溪自序。初文二。初序题

维摩经略疏序维摩者具云维摩罗诘。此云净名。净即真身。名即应身。真即所证之理。应即所现之身。经者训法训常。法则群机所轨。常则百王不易。此诠净名阐化。故曰维摩经也。略疏者对广得名也。盖翦其繁芜撮其机要。故称略疏。序者叙也。叙述荆溪删略之由及圣师立教之旨。故云序也。然此六字之题能所四重。初维摩是所诠。经是能诠。此指净名。二上皆所解。疏是能解。此语智者。三疏是所略。略即能略。此属荆溪。四上皆所序。序即能序。此在梁肃既揽所诠为经别名。故亦揽所解为疏别目。复以所略从能略受称。委分虽尔统而括之则上之五字即序之别名。简异他序。序之一字即通名也。次述者号

门人翰林学士守右补阙梁肃述门人者弟子之称。既受道于荆溪。故为荆溪撰序而自称曰门人也。翰林者汉制尚书郎主作文章。起早更直于建礼门内台。给青缣白绫被或锦被惟帐毡褥。通中秋太官供食。盖与今翰林之制略同而所掌非轻也。翰林体要云。唐朝修梁陈故事。有中书舍人六员专掌制诘。虽曰禁省犹非密切。故温大雅魏征李百药岑文本褚遂良许敬宗上官仪时召草制未有名号。干封已后始曰北门学士。刘懿之刘祎之周思茂元万顷范履冰为之。则天朝苏味道韦承庆。后改为翰林待诏。张说陆坚张九龄徐安贞相继为之。又改为翰林供奉。开元二十六年刘谦光张垍为学士。始别建学士院。凡学士无定员皆以他官充。下从校书郎上至诸曹尚书皆得为之。既入与班行绝迹。不拘李司不系常参。守官三年为满岁。补阙者掌供奉讽谏。诗云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皇朝易名司谏也。言守右补阙者阶高官卑曰行。阶卑官高曰守。阶官齐品则不言行守。今是略衔故无阶。梁肃字敬之过旧园。赋序云。余年八岁当上元辛丑。盗入洛阳三河间大涂炭。因窜身东下旅于吴越。转徙[魚*艮]阨之中者垂二十年。上嗣位岁应诏诣京师。明年夏除东宫校书郎。运历云。唐德宗贞元六年庚午岁。梁肃为补阙。崔恭梁君集序云。公早从释氏。义理生知结意为文志在于此。言谈语笑常所切劘心在一乘。故叙释氏最为精博。盖释氏之鼓吹诸佛之影响。朝庭尚德故以公为太子侍读。国尚实录故以公为史馆。修撰发诘令敷王猷。故以公为翰林学士。三职齐着则公之处朝庭不为不达矣。年过四十士林归崇比。夫颜子黄叔徒不为不寿矣。李翱感知己赋序云。贞元九年翱始就州府之贡与人事。其九月执文章一通谒干右补阙安定梁君。当是时梁君之誉塞满天下。嘱辞求进之士奉文章造梁君之门。盖无虚日。梁君知人之过也。亦既相见遂于翱有相知之道焉。谓翱得古文之遗风期翱名之不朽于无穷。许翱以拂拭吹嘘。初谓其面进也亦未幸甚。十一月梁君遘疾而殁。渐游于朋友公卿间往往皆曰。吾既藉子姓名于补阙梁君也。以是知。梁君是贞元九年十一月卒也。皇朝高僧传曰。荆溪门下朝达虽多得其道者唯梁肃学士。诗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梁君深入佛之理窟之谓欤。尝删定止观以为六卷。撰统例一册以系其后。犹正辅嗣注易之有略例也。当撰此序时梁君居越。三序文二。初略。序纲宗二。初明智者传业二。初明三事相因

圣非道不生。道非教不明。教非人不行。是三者相依而住白虎通曰。圣人者何。圣者通也道也声也。道无所不通明无所不照。闻声知情故曰圣人。今言圣者证也。断惑证理故曰圣也。道即理也。由证理而成圣故所以如来成道于寂场也。道非教不明者理虽无言因言悟理。所以净名垂教于毗耶也。教非人不行者教垂来世非夫四依无以流行。所以智者造疏于天台也。是三者者谓理教人也。谓悟理则成圣。由教而悟理。传教必在人。三事相因故曰相依而住。二别示人能传道二。初净名垂教

道有大小权实。故净名以在家成化至道唯一。随机有差。故理有真中之别。藏通之机见但空权理。别圆之机见中道实理。小即藏理。大收三教。既根缘不一悟道不纯。所以净名现居士身。叹三教大。折三藏小。褒圆实。弹偏权。意令耻小慕大从权入实耳。二智者传业二。初造疏申经

人有圣贤浅深。故智者以初依启法人即四依。初依在贤位故浅。三依在圣位故深。四依俱能行教。今智者以初依在贤位。造疏通经开启教法也。五品六根为初依。十住二依。十行十回向名三依。十地四依。皆言依者以内有道法可为人天依止也。二末代获益

然后因言遣言。即象忘象。俾后学得正真之路游道义之门然佛会受道作在净名。灭后受益功由智者。以此疏文申明经旨令人开解故也。文字解脱故曰因言遣言。观身实相故曰即象忘象。言象语出周易。今以身说分之不以文害意也。周易略例曰。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俾后等者俾使也。使末代后学寻疏义达经旨。得解说正真之路游方等道义之门。易曰。成性存存道义之门。二显荆溪祖述

祖而述之存乎其人祖法也。文选曰。祖构之土。注云。祖法也。其人指荆溪也。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二广叙由致二。初正叙由致二。初正叙荆溪祖述二。初明宗承得旨二。初略叹

天台大比丘湛然公纂智者之法胤。探毗耶之妙赜。一贯文字之学。会归解脱之渊大比丘者大即褒美之辞。世有自称大沙门者。岂唯自矜失礼。抑亦不学无知之过乎。纂集也。胤嗣也。探取也。赜深也。毗耶此云广严。此经在广严城说也。渊海也。文选曰。深乎重渊。注云。重渊海也。此由荆溪承天台义门寻斯经旨趣故。能达文字之浅事即解脱之深理。二广叙

以为昔智者大师演是经也。备偏圆顿渐之义。尽方等生酥之体。其旨远其道微。微言在兹。兹用不惑故常外阐其训内澄其照。凡百学者望涯如归演是经也者即受隋炀皇帝所请撰疏也。备偏圆等者以经中弹偏诃渐四教并说故。生酥者涅槃经佛举五味喻一代教法也。从牛出乳喻佛初说华严。从乳出酪喻鹿苑。从酪出生酥喻方等。从生酥出熟酥喻般若。从熟酥出醍醐喻法华涅槃。其旨下叹疏文旨趣幽远理道精微也。微言者谓疏是精微之言。现存于世故云在兹。兹此也。兹用不惑者用此微言内修观法外训来蒙。自行化他决无疑惑也。外阐其训即讲说化他。内澄其照即自修观行心水澄清珠相则现。故云澄照。又照即明也。澄即静也。凡百下明学者洁己而来归于荆溪如归己家。水际曰涯。二示删略因依

尝谓门弟子曰。祖师所述其道甚着而嗜简者。或病其繁。玩精者则遗其粗。吾欲因而就之以伸其教删而裁之以存其要。何如。弟子比丘众作礼以请。公于是削其净辞合为十轴不失旧则。其义惟明。与前部偕行号为净名略疏其道甚著者疏解经题凡六卷。题曰玄。疏解经文凡二十八卷。题曰文。疏总三十四卷。故曰甚着。别本作甚大亦通。甚大语出周易。甚着语出文选。而嗜下出广疏之过也。嗜贪也。简略也。吾欲下明欲删略。因而就之者。因旧疏而成文。以伸经教亦非别撰也。删而裁之者。删削裁翦繁乱之辞。以存其简要之说也。故荆溪自序云。带义必存言繁则翦。何如者举其事以问其可不也。弟子下既惬众情。故同致请。削其净辞者。削有二义。一削去二削取。今谓。于广疏中削取净辞别为一部也。其文虽略义门不改。故云不失旧则。繁辞既删精义益显。故云其义惟明。与前下此明荆溪但削取净辞不废旧疏。新本对旧广略之名。生矣意令好广者则寻旧。好略者则从新。故与前部偕行各从所好。偕等也。二统明立教大旨二。初明随机立教

原夫圣人有以见生生根器之不齐也。故用四教五味经而纬之。有以见万法弛张之不殊也。故用一道一乘会而成之文中先明圣人观机不等。圣人谓佛也。生生谓群生也。犹云人人也。然一切众生无不本具一道平等无殊。但由熏习浅深故有权实利钝之别。故曰不齐也。故用下明佛随机故有一代教法也。初则四味调熟。终则法华会归。四教至纬之明四味教也。五味竖论如经。四教横辨如纬。所以华严二教。鹿苑但一。方等俱四。般若唯三。根器不齐。其实四味具举云五。有以下明法华教。弛张者弛之是反。礼记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注曰以弓弩喻人也。弓弩久张则绝其力。久弛则失其体。今云弛张犹废兴。诸法生灭其性一如。故云不殊。但法华已前机器不齐未堪此说。机缘既熟偏小同归。故云会而成之。二明立教之意二。初明古今两殊

然则圣人随感以利见。故其教不得不差。贤哲因感以立诚。故其业不得不传佛以至德处果位。众生宜睹故曰利见。易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不得不差者既随物机故有五时四教之别。贤哲谓智者也。因感以立诚者因其机感净名之教。故修撰疏辞以伸其旨也。易曰。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不得不传者以利及末代。故其疏义不得不传授也。哲智也。二明赴机一揆

观其所感。则毗耶之与天台杜口之与立言。虽阶位不同广略异宜。至于赴机施教其揆一也。净名杜口于毗耶。智者立言于天台。立言撰疏也。左传穆叔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之谓不朽。阶位不同者净名等觉圣人也。智者五品贤人也。广略异宜者该乎二意。一以杜口为略。立言为广。二以荆溪为略。智者为广。皆赴机宜故有斯异。论其益物其实不殊。故结云至于赴机等也。揆度也二自谦述意二。初正谦述

肃尝受经于公门游道于义学。虽钻仰莫至。而嗟叹不足。故序其述作之所以然着乎辞受经公门者谓受经义于荆溪之门也。钻仰莫至者论语颜渊叹夫子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故云莫至也。嗟叹不足者毛诗序云。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今梁君既受经得其旨趣。复睹荆溪删略之文嗟叹之不足。故撰序以叙其事着乎文辞也。二记岁时

疏成之岁岁在甲辰。吾师自晋陵归于佛陇之夏也甲辰即唐代宗广德二年也。晋陵县名也。在常州。佛陇在天台。神邕山记曰。从修禅寺南行二百步有盘石。平正犹如削成。古老相传。佛尝于此放光故名佛陇。其夏荆溪居修禅寺也

二荆溪自序二。初题目此既自序。不应安著述人号。如孔安国传尚书。杜元恺集解春秋。何晏集解论语。并自作叙引而皆不书其名。以荆溪之博识盖取则于前修。所以古本皆无作者之号。今本或有者后人妄加也。二本文二。初造疏缘起。隋炀帝者隋凡三主。谓高祖文帝炀帝。恭帝后禅于唐。高祖皇考忠周柱国大将军。封隋国公。文帝既受周禅。于是国号大隋。追尊皇考为武元皇帝。炀者谥号。谥法曰。逆天虐民曰炀。帝者白虎通曰。德合天地者称帝。问隋炀帝陈后主皆师禀天台。何皆无道失国耶。岂大师之累乎。答始善终凶以至失国。苟禀师训行之靡替岂至是哉。故书曰。惟狂克念作圣。惟圣罔念作狂。故中人之性不可不慎。上智则不然也。故曰。有始有卒其唯圣人乎。故行之在彼。岂责其师。昔李斯学儒于苟子。元嵩学佛于亡名。李斯相秦而坑儒焚书。元嵩辅周而灭释毁佛。岂归罪于师耶。抑又圣如尧舜周公而。子有丹朱商均之不肖。弟有管叔蔡叔之不仁。岂尧舜周公教之不至耶。文中子曰。诗书盛而秦灭非仲尼之罪也。虚玄长而晋乱非老聃之罪也。斋戒修而梁国危非释迦之罪也。以是明之隋炀之无道。后主之荒恣非智者之罪也。又菩萨住首楞严。或现无道。或现有道。现无道则为百王之殷鉴。俾远其恶。现有道则为百王之师范俾迁其善。夫如是则随机理应。岂言论之可及。炀帝讳广。在位十一年。寿五十九岁。年号大业。敕文等者。敕者文心雕龙曰。汉初定仪则有四品。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敕。敕戒州郡。诏诰百官。制施赦令。策封侯王策简也。制裁也。诏诰也。敕正也。要言曰。敕者正也。谓王言发下正于群臣无敢违者。大抵诏制攸同。唐贞观中始用黄纸写敕制焉。至高宗上元二年诏曰。诏敕施行既为永式。比用白纸多有虫蠹。今后尚书省颁下天下并宜用黄纸。国清寺名也。百录者章安录大师在日立制轨仪。帝王诏敕卿相书启等。凡一百条集成五卷。因寺标名。故称国清百录。抄造疏时炀帝犹是晋王。大师灭后方登大宝。今从后说故云炀帝及敕文也。汉制天子曰敕。皇后皇太子曰令。诸王曰教。侍者下给侍之人称。侍者会大师入灭故但至佛道品。即开皇十七年也。别传曰。炀帝对所遗净名疏而愿言。昔亲奉师颜未得咨决。今承遗旨何由可悟。愿冥慈训寻文生解。夜乃感梦。群僧集阁。王自说义释难如流。见先师飞空而来倾泻七宝璨然阁内还却飞去。因兹有悟。又别传云。大师一生讲说不着章疏。唯奉敕撰净名疏至佛道品二十八卷。后分即不二门香积菩萨行阿閦佛国法供养嘱累六品也。章安地名。讳灌顶。后学尊崇故指其所生之处以召之。然大师辨才云行。雨施能受能记唯章安一人。故诸部言教悉章安结集润色也。二初文下删略因依二。初后学嫌繁。缁素即僧俗也。西土僧服染衣。俗服白衣。故曰缁素。此方以六入为玄。七入为缁。缁实黑色。释子所服坏色。非五方正色及间色。但坏色近缁色故谓缁衣。实非缁色。深见下兹疏所谈三观四教旨远辞高。故非浅识之所好也。但云下虽皆倾慕咸病繁广。二故辄下荆溪删略三。初示笔削凡例。辄专也。疏是侍人录成故云其录而去取之者示其凡例也。带义下初句是取。次句是去。使旧下示略疏之得也。既带义存之则旧疏文体宛然无改也。先师即智者。二然自下显大师冥加。然即荆溪名讳也。古之高僧立言自叙多称一字。如僧祐弘明序云祐以末学。涅槃缘起章安自叙云顶滞疾预章。省视也。谓反视自己识闇才短虽欲删略恐失大师元规。元本也。规谓规矩。孟子曰。大匠训人必以规矩。尝曾也。坟堂即大师塔所。梵云塔婆。此云方坟。檀弓曰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不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今云坟堂者盖于坟所建堂立像。即今天台塔院也。别传大师遗嘱云。没后安措所指之地。叠石周尸植松绕覆。建塔标前使见者发心。求征者求索也。征验也。然征通善恶。示留碍是恶征。则知删略不契师心。无留碍是善征。则知删略冥符先旨。尚书有休征咎征。孔传曰。叙美恶行之验。留碍谓病患等缘。二旬者十日曰旬。佛道斯终者于今略疏已及九卷。既无留碍知免幽诃速终佛道。岂非冥护。宁岂也。幽冥俱指大师所栖寂光之境也。问荆溪妙解精鉴。芟繁摭华克荷大法允属我躬。何须求征然后为准。答有二意。一者表非轻易用励后昆。二者显契师心以杜他谤。良以笔削在己当时浅识往往非之。古犹今也。文中子曰王子续六经。或者非之。薛收姚义以告子。子喟然叹曰。使智者非耶。吾将饰。诚以请罪。愚者非耶吾独其奈何。三傥裨下明谦己述意。初二句述意。傥此略疏可裨补大师宗旨。则使后学明明易了无繁暗之弊也。文选曰。光光戎辂耀耀王涂。光谓光明也。彼注云光光武貌盖误也。但见尔雅云洸洸赳赳武也致此谬释。后昆者尚书仲虺之诰曰。垂裕后昆。孔安国传曰。垂优裕之道示后世。冀诸下谦己也冀望也。恕者声类曰。以心度物曰恕。二疏文二。初题目二。初正标题目。疏者疏也决也。疏通经文决择佛旨故曰疏也。文心雕龙曰。疏者布也。布置物端撮提近意故曰疏也。区别能所释序题已明。问何故不题云略疏耶。答题下既云沙门某甲略。故题中无略字。厥或题为略疏。则题下但得书名而已。则更不合有删略等字。如杜预注春秋传。上既题云春秋经传集解。故下但书杜氏二字。何晏注论语既但题云论语第一。故下书云何晏集解。今荆溪立题意与何晏同。二说略嘉号。初说人次略人。天台即大师所居之山。陶隐居真诰曰。山高一万八千丈。周回八百里。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当斗牛之分上应台星。故曰天台也。智者二字即大师嘉号也。神邕天台记曰。炀帝居蕃邸为晋王。开皇九年平陈已后请大师授菩萨戒。王既禀戒。乃依地持经号师为智者也。大师者温故知新曰师。法言曰。师者人之模范也。孙卿子曰。师术有四。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芥而信可以为师。诵说不陵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大者盖褒美之称耳。说者文心雕龙曰。说者悦也。兑为口舌。故言资悦悦。次略者号。沙门此云勤息。谓勤行众善止息诸恶故也。息界内恶者藏通沙门。次第息界内外恶者别教沙门。一心中遍息内外诸恶者圆融沙门。荆溪即其人也。讳湛然。姓戚氏。世居晋陵之荆溪。则常州人也。人尊其教因以荆溪为号。二十余受经于左溪。以处士从道学者悦随。天宝初年方登僧籍。时年三十七也。遂禀律于会稽昙一律师。始居吴群晋陵。中诣五台。后居天台。皆敷行止观。天宝末大历初诏书连征并辞疾不就。以唐建中三年二月五日云灭于佛陇道场。春秋七十二。法腊三十四。平日辑纂教法明决前疑开发后滞。一家所传咸祖述之。凡百余卷盛行于世。故皇朝高僧传云。详其始天宝终建中。以自证之心说未闻之法。经不云乎。于少时间大作佛事。然师有焉。略者翦其繁辞存其要义也。二本文二。初开章。二随释五。初经度不尽二。初正明不尽二。初简示秦译五译者。一后汉清信士严佛调译一卷名古维摩经。二吴朝支谦译两卷名维摩诘说不思议法门经。三西晋竺法护翻一卷名维摩诘所说法门经。四西晋竺叔兰翻三卷名毗摩罗诘经。五姚秦鸠摩罗什翻三卷即今所解本也。至唐朝玄奘三藏又翻六卷名佛说无垢称经。于今世则有六译。智者在隋但见五译。言译者王制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郑玄注曰。皆俗间之名依其事类耳。鞮之言知也。今冀部有言狄鞮者。今通西言。而云译者盖汉世多事北方。而译官兼善西语。故摩腾始至而译四十二章经焉。复加之以翻者大宋僧传曰。如翻锦绮背面俱华但其华有左右耳。今释什本者即前五译中一也。梵云鸠摩罗什婆此翻童寿。本印度人。以姚秦弘始三年方入长安。敕八百沙门咨受什旨。秦主卑万乘之心尊三宝之教。于草堂寺共三千僧手执旧经。而参定之皆洞深旨。什以弘始四年至十一年凡译经九十八部。合四百二十一卷。僧睿僧肇道常等笔受。此经即弘始八年译也。故僧肇注维摩经序云。大秦天王每寻玩兹典以为栖神之宅。而恨支竺所出理滞于文。常恐玄宗坠译人。以弘始八年命大将军常山公右将军安成侯。与义学沙门千二百人于长安大寺。请罗什法师重译正本。二寻经下简示广略二。初明梵本犹广二。初总标征起。二如命下引文正示。大师凡寻五处文义知西土梵本犹多。一弟子品。二菩萨品。三问疾品。四不二门品。五菩萨行阿閦佛二品。此之五文辞皆未尽。文中次第示之。如是五百者即弟子品命十人讫经家叙云。如是五百大弟子各各说其本缘。乃至八千者即菩萨品命四人讫经家叙。如是诸菩萨各各向佛说其本缘。问菩萨品末但云诸菩萨。何得云八千耶。答问疾品初经云。即时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皆欲随从。则知。菩萨品中命八千人也。不堪下五百八千既俱辞不堪。谅梵本各有其言。又文下问疾品也。殷勤无量者即文殊述佛旨也。经云世尊殷勤致问无量。兼八下即不二门品也。八千菩萨随从入室说其所证。亦合尽陈经文但三十二人而已。此诸言谈者谓若备书文殊无量之问。尽述八千不二法门者何秖半卷也。爰至下即菩萨行阿閦佛二品也。爰曰也。语辞耳。诣庵罗园者即净名掌擎大众还庵罗园。对佛复宗明佛国义也。尚书曰。对杨天子之休命。孔安国传曰。对答也。答受美命而称杨之。高论往复者往问也。复答也。岂容止有数纸者意谓。二品其文更广。二示此土宜略。振旦者或真丹旃丹指难。皆梵音奢切也。若准华严翻为汉地。又婆沙中有二音。一云指那。此云文物国。即赞美此方是衣冠文物之地也。二云指难。此云边鄙。即贬[木*坐]此方非中国也。西域记翻摩诃支那为大汉国。或谓。日出东隅其色如丹。故云震旦。真丹者此皆讹说。删彼下谓西来三藏皆删取梵文要义翻传此土。故虽五译不同但至二三卷而已。采其纲格者弟子命十。菩萨命四则纲格已。整其五百八千纲目之说。删而弗传。致问疾但云无量高论唯存数纸。斯皆采其纲格也。招提琰法师云。此经来不尽。西国有五百卷。凡十万偈。二问此下对论释妨二。初引论正问二。初引论立问。二答下据义释妨二。初斥古显今。二故论下引论示义。文中先引论。故华下今师示义也。论云不共二乘即同不入二乘手也。手以受物表信力故受法。二乘不闻从何起信。故云不入手耳。即是共说等者荆溪云。此明共部。非关共教。故此二共俱共二乘。般若方等俱有二乘名共部也。通名共教以三人同学故。二约名重征二。初问意者华严题下无不思议号。今经题下显有其名。何故反谓释论所指不思议经非今经耶。二答二。初例同反质。更无别称者何妨华严更有异名名不思议也。二然细下引论显非。乃是华严至之事者晋译华严第四十明。休舍优婆夷为善财说度众生数。即同释论所引不思议经说讴舍那等也。故知。论云不思议经定是华严。若引下论中凡引今经显云毗摩罗诘所说经也。此由世人见此经一名不思议解脱。便谓是释论所引不思议经。所执既非故此委破。二略分文二。初开章。二随释二。初明诸师解释。什生谓罗什道生也。而肇下即僧肇注经释一名不思议解脱也。开善寺名即智藏法师也。三证成者谓。掌擎大众还诣庵园对佛证成也。若庄下庄严寺僧旻。光宅寺法云。并开善寺智藏俱梁时人也。时称三大法师。三论者谓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古者盛传三论。北地论师者即河比摄大乘师。多延纷诤者延进纷乱也。二今家科判二。初述意开章二。初述意二。初对古斥非二。今寻下依今显是。傍经开科等者荆溪云。意欲俱异二师故也。傍经故异诸禅师。不执故异诸法师。夫说至备矣者五时不同逗机差别。故曰殊源。源即水之滥觞。用譬契机之始。虽五时不等无失机之辜。故得善始令终。具有三意。序既元序于正。流通通于正宗。三不可亏故云备矣。二今约下开章二。一正下依章示义三。初正开经二。初通示诸经三段。古来直释经文曾无章节。分经三段始乎道安。后世遵行因以成则。如欲下凡引三经云由藉相。皆假藉现瑞而得说法也。杂色之光者光表般若照了。杂表众行差别。以智导行咸会一如如光唯照。以行随智众行既别智亦如之如光杂色。荆溪云般若照也。故光表之。所以彼经数数放光如法华中。放光表中故法华经三段俱中。如涅槃经常放光表常三亦并常。故知。今经现国表国三俱佛国。深会斯旨众教炳然。若尔法华何故不以中为宗耶。答取理同边无非一乘。故曰序也者然别序有二。现瑞叙述。若论由藉唯在现瑞。叙述秖是述前现瑞及近远二由而已。又有经或无叙述。故今通示序义唯在现瑞。堪闻圣旨者荆溪云。故知。由现瑞故动物机缘。发起之名良有以也。亦如斥小诃大事在往时虽非瑞相亦表今经。吉兆预彰助成今事。义既辅正。理合先陈。无壅无滞者荆溪云滞隔内法。壅遮外事。流至像末莫不沾濡。故无壅隔悉如来力。言正像者诸佛灭后法有三时。今兹释迦正法像法各一千载。末法万年。理教行果四皆备足。如佛在世故名正法。虽有上三全无果证。故名像法。像者似也。似于正故修行既寡理教仅存。法已微末故名末法。斯泽者泽润也。二今开下别约今文分节二。初正分三段。二问下约名释妨。问意者以向云十一品皆明佛国因果为正说故。答意者由佛印定方乃成经。虽题称维摩而义归佛国。以为正说妙得经旨。答中有法譬合。布政者皇侃曰。政谓法制。郑玄注周礼云。政所正不正也。而臣受赏者尚书曰。德懋懋官。功懋懋赏。注云。懋勉也。勉于德者则勉之以官。勉于功者则勉之以赏。净名至方乃为正者荆溪云。法可印成正经。人岂印成化主。二约观心者不自观心如贫数宝。诸佛解脱心行中求。故附法相以成妙观。文中且约次第三观以明三分。说虽次第意归一心。心心寂灭者荆溪云。从名附近义当流通。观门亦尔。故作斯解。三异众家六。初异什师及禅师。知文起尽者荆溪云。章初章后。意也如文所分。二序。三正正中室外室内出室。出室复分空假中等。二异肇师。义不然者法供品天帝称叹弘经。佛明法供养第一。乃是流通非关正说。三异灵味二。初问。二答三。初总斥。二何者下正破。道王者王去声。得大小益者现净土时五百得忍八万发心得大益也。土复秽时天人得法眼净。比丘漏尽。意解得小益也。当机辨道为益。如斯云何折挫言非正说。故云岂折为序也。又净至佛教者若无佛印不得名经。故知。净名傍助佛化。三岂可下结责。四异开善。彼用序正流通三分之名而更加证成以为四分。故匪通方。若尔章安分涅槃经为五段。亦应非也。然分节经文贵显义理。此经三分其义已明。何须至四。涅槃经旨非五不彰。况复别立名相。非同开善添足三分之名以为四也。如云一召请涅槃众。乃至第五折摄涅槃用等。五异庄严诸师二。初问。二答二。初判序分非。二又用下判流通非。还对净名至因果者即阿閦品复宗说佛国因果也。撮经始终者佛国是始。阿閦是终。而俱谈依报。宗旨如此。岂是流通。过乎室内者阿閦品现妙喜国时十四那由他人发菩提心。室内不思议品迦叶哀叹时止有三万二千天子发心。问疾品末但有八千故也。六异北地大乘师。其妨同前。

同类推荐
  • 香咳集

    香咳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自然篇

    自然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书断列传

    书断列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许太史真君图传

    许太史真君图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洪恩灵济真君集福宿启仪

    洪恩灵济真君集福宿启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凤栖梧桐风听雨

    凤栖梧桐风听雨

    她本不是佳人,也不慕才子,她本无贪欲,却终是为财死。她本只想守得内心一片宁静,却天不遂她,人不如愿。她破空而来,成为另一个世界的她。另一个世界的快意恩仇,另一个世界的不同法则。有人劝她,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可这一次,她偏要说不。无这一物我便造这一物。天不遂她,她便要这天翻,人不如愿,她便要这人亡。可人心本向善,何处觅安宁我不成仙,亦不入魔。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波西米亚楼

    波西米亚楼

    《波西米亚楼》是作家严歌苓的散文集,收录了目前为止她发表写作的所有散文以及演讲稿。一共有四个部分组成:波西米亚楼、非洲札记、苓珑心语、创作谈。波西米亚楼的部分主要是讲述了严歌苓在海外生活多年,从留学到结婚中间发生的种种故事;非洲札记主要描写的是严歌苓跟随外交官丈夫出使非洲,在非洲的所见所闻;苓珑心语则是严歌苓在创作她的小说时发生的一些故事;而最后一部分创作谈是她在各个大学颁奖礼所作演讲的文字整理。总的来说,《波西米亚楼》是严歌苓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时间跨度很大,内容范围涵盖也很广,非常真实展现了严歌苓生活的经历以及方方面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相公是腹黑

    我的相公是腹黑

    剧情一:“小哥哥,你长得真好看?”玉南苏一脸花痴。夜半三更,一个麻布袋当头套下,对着男子的脸便是一阵拳打脚踢。被打成猪头的男子忍痛问道:“为什么要打我?”白衣嫡仙的男子淡声道:“因为有人说你长得好看!”剧情二:“小哥哥,我好喜欢你的钱!”玉南苏一脸财迷。第二天,某某国首富破产,流落街头成乞丐。这时,白衣嫡仙的男子出现在面前,“知道你为什么会破产吗?”“为什么?”“因为有人说喜欢你的钱!”(本文为女强、男强,强强联手虐渣。女主狡黠、眦睚必报,同时又有点小戏精,男主腹黑深情,实力超强。男女主身心干净,一对一。)
  • 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

    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中、美、英、德、法、俄、日等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轨迹,指明了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使命,明确了新闻传播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提出当代新闻传播教育应弘扬人文主义精神,以高等教育为主体,以复式专才教育为途径,以社会责任为专业理念,以国际化为发展目标,以高素质的师资和雄厚的资金投入为保障。本书的读者对象是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新闻传播从业者、新闻传播史论的研究者和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学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藏一览

    大藏一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怪异储物店

    怪异储物店

    “怪异储物店”另一名“万物互助店”,怪异储物如名字一样,免费储藏物品,绝不丢失!随时随地都能取!但只储存奇怪的物品!能从中了解到不少奇怪的物品。万物互助万物包括妖精,与妖怪互相帮助,听取妖怪千百年的故事。王琥珀,店铺第十四代店主,九尾狐的孩子,外表非常黑,与印象中的九尾狐不同。因为是半妖,成长缓慢,暂时无性别。但不知为何,非常羡慕身材好的女性,希望自己能有她们的身材……对自己模样没自信,稍微有些自闭…。王老板,店铺十三代店主,性格温和知性的中年人。忘记名字,只记得姓。闹闹,一只百年鹦鹉,浑身七彩色,店铺钦定苦力。千年之前,奇书山海经出世,其中…,记载了不少妖怪的食用方法……。不少妖怪因此被人大肆捕捉,濒临灭绝。为了保护妖怪,初代店主用自己的法术将妖怪与人隔离起来。创立怪异储物店,表面是储藏货物,实际是帮助妖怪,保护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