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75600000003

第3章

温病总论

温病与伤寒迥不相同。伤寒必在冬月。温病四时皆有。伤寒乃感严寒之气。日传一经。宜分六经施治。温病乃感温热秽浊之气。传变不定。宜分上中下三焦。及邪之在气在血以治之。以古书所列温病而论。春初风木当令而病者为风温。

春末夏初温热渐盛则为温热。夏令病暑热盛于湿者。为暑温。(暑温即受暑也。若过时而发。则为伏暑。)长夏初秋湿盛于热者。为湿温冬令过暖。阳不潜藏。则为冬温。秽厉传染。家家如是。如徭役然。是为温疫。秽浊太甚。诸温夹毒。

则为温毒。以上各证。名目甚繁。而究其治法。只须细审温邪之兼湿与否。及湿温二邪。孰多孰少。以为用药之差别。

今以温邪之不兼湿者。统归风温类。列为上卷。温邪之兼湿者。统归湿温类。列为下卷。(叶氏温热论。薛氏温热赘言。

皆以风湿对待立论。故仿之。)而二卷之中。又各按三焦分为三篇。如此分门别类。庶可一目了然。惟上卷之风温温热冬温温毒。治法并皆相同。(温毒稍兼解毒)下卷之湿温暑温。则分湿多热多。用药稍有区别。(按湿热合邪之证。凡热多于湿者。皆可以暑温法治之。湿多于热者。皆可以湿温法治之。不必拘定夏秋时令。亦有其人本体有湿。外感温热而病者。不拘四时。皆为湿温。治法并同。古书分时论证。但言其大概耳。)至温疫乃一时厉气流行。或兼湿。或不兼湿。

初无一定。须临时察其如何见证按两卷所列各条。根据法施治。故于二卷中俱列其目。总之温热最易伤阴。无论挟湿挟燥。

均须刻刻防其伤阴为第一要义。最忌麻黄桂枝羌活独活升麻柴胡等辛温升散之药。倘误用之。重伤其阴。必致轻病变重。

重病变为不起。不可不慎也。

伤寒温病辨(四则)

伤寒邪从毛窍而入。自下而上。始于足太阳。温病邪从经络及口鼻而入。自上而下。始于手太阴。寒为阴邪。阴盛必伤阳。故首郁遏太阳经中之阳气。而为头痛身热项强脊痛等证。以阴盛伤人之阳也。温为阳邪。阳盛必伤阴。故首郁遏太阴经中之阴。气而为咳嗽自汗口渴头痛身热等证。以阳盛伤人之阴也。知此阴阳两大法门。则伤寒温病之辨自 然于心目矣。

伤寒初病。身虽发热。一二日内必不烦渴。左手之脉必紧盛倍于右手。温病身一热即口燥咽干而渴。右手之脉洪大倍于左手。

冬温初起头痛恶风寒身热自汗。与伤寒证太阳中风无异。此处最易相混。但伤寒中风脉浮缓。中寒脉浮紧此则不缓不紧而动数。且有口渴及午后热甚等证。与伤寒判然不同。至春夏时天气渐暖。则只有温病。绝无伤寒。更不难知矣。

伤寒病六经递传。或汗或下。邪退即愈。温病则传变不常。不能一发便尽。有得汗热退。二三日复热如前者。有得下里和。二三日复见表热者。有表和复见里证者。总由邪气未尽之故。宜随其见证。细心体认。根据法疗治。方不致误。

不可一见变证。遽尔张皇。胡疑乱猜。以致误人性命也。

风温上焦篇

(温热冬温温毒温疫同法)风温初起。头痛身热自汗。不恶寒而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脉动数。右大于左。或两寸独大者。邪在上焦手太阴肺经气分也。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银翘散连翘(三钱) 银花(三钱) 苦桔梗(二钱) 薄荷(二钱) 竹叶(一钱) 甘草(一钱五分) 芥穗(一钱)淡豆豉(一钱五分) 牛蒡子(二钱) 鲜苇根(二钱)水煎。俟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病重者。日再服。咳者加杏仁。胸膈闷加藿香郁金。口渴甚者加天花粉。项肿咽痛加马勃元参衄血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病二三日后。热渐入里。酌加细生地麦冬以保津。如仍不解。或小便短。再加知母黄芩栀子合麦地以清热。温病初起恶风寒无汗。头痛身热。或渴或咳者。温自内发。风寒外搏也。加减杏苏散微解之。服后恶寒已退。余证未除者。仍用银翘散。(按风温证。本以辛凉为正治。忌辛温发表。此因风寒外搏。

内热外寒。故用微温之杏苏等暂解其表。服后恶寒既退。即宜仍用辛凉不可过散伤阴亦万不可因其恶寒无汗。竟用麻桂羌独升柴等辛温升散之峻剂也。)加减杏苏散(尤拙吾王孟英皆极言温病初起。虽恶风寒。不可用桂枝汤。故易以此方。)杏仁(二钱) 苏叶(一钱五分) 前胡(一钱五分) 淡豆豉(三钱) 牛蒡子(二钱) 苦桔梗(二钱) 甘草(一钱)水煎服。

银翘散(见前)温病初起。身不甚热。咳而微渴者。热伤肺络也。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桑菊饮杏仁(二钱) 连翘(一钱五分) 薄荷(八分) 桑叶(二钱五分) 菊花(一钱) 苦桔梗(二钱) 甘草(八分) 苇根(二钱)水二杯。煎一杯。日二服。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绛暮热甚。燥邪初入营。加元参(二钱) 犀角(一钱) 在血分者。去薄荷苇根。加麦冬细生地玉竹丹皮(各二钱)肺热甚加黄芩 渴者加花粉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大渴大汗。面赤恶热者。邪热已深。逼烁津液。邪欲出而未遂也。辛凉重剂白虎汤主之。(白虎乃剽悍之剂。若其人脉浮而细。或脉沉。或不渴。或无汗。均不可用。倘误用之。祸不旋踵。慎之毋忽。)白虎汤生石膏(三钱) 知母(二钱) 甘草(一钱) 白粳米(一撮)水煎温服。脉浮大而芤。汗大出微喘。甚至鼻孔扇者。加人参(一钱)脉若散大者倍用人参。太阴温病。脉数右大烦渴舌绛者。气血两燔也。加减玉女煎主之。

生石膏(五钱) 知母(二钱) 元参(二钱) 细生地(三钱) 麦冬(三钱)水煎服。太阴温病。血从上溢者。温邪逼迫血液上走清道也。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主之。(若见中焦证以中焦法治之)若吐粉红血水者死不治。血从上溢脉七八至以上面反黑者死不治。可用清络育阴法。以挽救之。

犀角地黄汤干地黄(五钱) 生白芍(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犀角(一钱五分)银翘散(见前)以上二方。合为一剂煎服。若已用过表药者。去豆豉芥穗薄荷。

太阴温病。口渴甚者悉尼浆沃之。吐粘滞白沫者五汁饮沃之。

悉尼浆大甜梨(一个) 切薄片。新汲水内浸半日。频饮之。

五汁饮梨汁 荸荠汁 鲜苇根汁 麦冬汁 藕汁(或用蔗浆)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喜凉者。重汤炖温服。

温病二三日。舌微黄。寸脉盛。心烦懊 。起卧不安。欲呕不得。无中焦证者。邪在膈中也。以栀子豉汤涌吐之。

如兼胸痞痰多者。膈中结为热痰也。瓜蒂散主之。

栀子豉汤栀子(二钱捣碎) 香豆豉(三钱)水三杯。先煎栀子数沸。后入香豉。煎取一杯服。

瓜蒂散甜瓜蒂(一钱) 赤小豆(二钱研) 山栀子(二钱)水二杯。煎一杯。先服半杯得吐则止。虚者加人参芦(一钱五分)太阴温病。两寸脉大。舌绛而干。口不渴者。热在营中也。减味清营汤主之。

减味清营汤犀角(一钱五分) 生地(二钱五分) 元参(一钱五分) 竹叶心(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丹参(一钱) 银花(一钱五分) 连翘(一钱。连心用) 水煎服。

温病发斑(如云片无颗粒为斑)者。邪郁肌表也。化斑汤主之。发疹(有颗粒为疹)者。邪郁血络也。葛根解肌汤主之。神昏谵语者。心阳伤而神明乱也。清宫汤主之。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局方至宝丹亦主之(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又次之。临时酌用可耳。)化斑汤石膏(三钱) 知母(一钱五分) 生甘草(一钱) 元参(一钱) 犀角(七分) 白粳米(半合)水煎服。

葛根解肌汤(吴鞠通用加减银翘散治疹。药味过凉。往往不能透发。不如此方稳妥。至升柴等品。升散太过。

实非温疹所宜也。)葛根(一钱五分) 前胡(一钱五分) 荆芥(一钱五分) 牛蒡子(二钱) 连翘(一钱) 赤芍(二钱) 木通(七分) 蝉蜕(二钱) 甘草(一钱) 竹叶(一钱) 苦桔梗(一钱) 鲜苇根(三钱) 水煎服。

清宫汤元参心(三钱) 莲子心(五分) 竹叶卷心(二钱) 连翘心(二钱) 犀角尖(二钱磨冲) 连心麦冬(三钱)热痰盛加竹沥梨汁(各五匙) 咯痰不清加栝蒌皮(一钱五分) 热毒盛加金汁人中黄。渐欲神昏加银花(三钱)荷叶(二钱) 石菖蒲(一钱)安宫牛黄丸(如僻地无制成丸药或现配。或研末冲服皆可。)牛黄(一两) 郁金(一两) 犀角(一两) 黄连(一两) 朱砂(一两) 梅片(二钱五分) 麝香(二钱五分) 珍珠(五钱) 山栀(一两) 雄黄(一两) 黄芩(一两) 金箔衣上为极细末炼老蜜为丸每丸一钱金箔为衣蜡护。脉虚者人参汤下 脉实者银花薄荷汤下。每服一丸。大人病重体实者。日再服。甚至日三服。小儿服半丸。不知。再服半丸。

紫雪丹(从本事方去黄金)滑石(一斤) 石膏(一斤) 寒水石(一斤) 磁石(二斤) 共捣煎去渣入后药。

羚羊角(五两) 木香(五两) 犀角(五两) 沉香(五两) 丁香(一两) 升麻(一斤) 元参(一两) 炙甘草(半斤)以上八味。并捣锉。入前药汁中煎。去渣。入后药。

朴硝 硝石 各二斤提净。入前药汁中微火煎。不住手将柳木搅。候汁欲凝。再加入后二味。

辰砂(三两研细) 麝香(一两二钱,研细入前药拌匀)合成退火气。冷水调服一二钱。

局方至宝丹犀角(一两镑) 朱砂(一两飞) 琥珀(一两研) 玳 (一两镑) 牛黄(五钱) 麝香(五钱)以安息重汤炖化和诸药为丸一百丸。蜡护。

温病舌蹇肢厥者。热邪已入心包也。牛黄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

牛黄丸紫雪丹(见前)温毒咽痛喉肿。耳前后连颊肿。或外肿而喉不痛。甚则耳聋。俗名大头温。又名虾蟆温者。加减普济消毒饮主之。

外敷水仙膏。(如神昏谵语者。先与紫雪丹牛黄丸之属。再服清宫汤。)加减普济消毒饮连翘(三钱) 薄荷(一钱) 马勃(一钱五分) 牛蒡子(二钱) 芥穗(一钱) 僵蚕(二钱) 元参(三钱) 银花(三钱) 板蓝根(一钱五分) 苦桔梗(三钱) 甘草(一钱五分) 鲜苇根(二钱)水煎服。三四日后酌加黄芩黄连。

水仙膏水仙花根(不拘多少) 剥去老赤皮与根须。入石臼捣如膏。敷肿处。中留一孔出热气。干则另敷以肉上生黍米大小黄疮为度。

温毒敷水仙膏。皮间生小黄疮后。不可再敷水仙膏。宜用三黄二香散。

三黄二香散黄连(一两) 黄柏(一两) 生大黄(一两) 乳香(五钱) 没药(五钱)共为极细末。初用细茶汁调敷。干则易之。继用香油调敷。

风温中焦篇

(温热冬温温毒温疫同治)温病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若来粗去不粗去粗来不粗。或竟不粗者。即非此证。)大渴引饮。大便闭。

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色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下午益甚。脉浮洪躁甚者。邪由上焦肺经。传入中焦阳明胃经尚未结实也。白虎汤主之。脉浮而促者。热邪尚可透表也。减味竹叶石膏汤主之。

白虎汤(见前)减味竹叶石膏汤竹叶(二钱五分) 石膏(四钱) 麦冬(三钱) 甘草(一钱五分)水煎服。

阳明温病。诸证悉具。(如第一条所云) 数日不大便。脉沉数者。中焦邪渐结实也。增液汤主之。

增液汤(凡温病大便不通。皆宜先服此方。万不可遽用承气。盖此方通便生津而不伤气也。)元参(一两) 麦冬(八钱连心) 细生地(八钱)水八杯煎三杯。口干则与饮之。饮尽便不下。再作服。以通为度。

阳明温病。服增液后。过十二时。大便不下者。增液合调胃承气汤主之。(即照增液汤原方。与调胃承气汤方合为一剂。)调胃承气汤大黄(一钱五分) 芒硝(二钱五分) 生甘草(一钱)水煎服。

阳明温病。诸证皆有。(如第一条所云)数日不大便。脉沉数有力。甚则脉体反小。服增液调胃承气后。大便仍不通者。中焦邪已结实也。大承气汤主之。(大承气乃攻里峻剂。必脉象。证象。与书中一一相符。已服增液调胃。便仍不通者。方可用之。如脉浮。脉迟。或恶寒。或小便清长。或舌虽黄黑。苔薄而润。或病者平素阴亏。及胃弱食少。均不可轻用也。慎之慎之。)温病面目俱赤。四肢厥冷。甚则通体皆厥。不螈 。但神昏。七八日以外。大便闭。小便赤。脉沉伏。或并脉亦厥。

胸腹满坚。甚则拒按。喜凉饮者。热结中焦火极似水也。大承气汤主之。

大承气汤大黄(三钱) 芒硝(一钱五分) 浓朴(一钱五分) 枳实(一钱五分)水三杯。先煮枳朴。后纳大黄芒硝。煮取一杯服阳明温病。(如首条所载)诸证悉有而。脉不浮者。小承气汤微和之。

阳明温病。汗多谵语舌苔老黄而干者。有结粪也。宜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大黄(二钱五分) 浓朴(一钱) 枳实(五分)水煎服。

阳明温病。无汗。小便不利谵语者。恐因邪犯心包。未可定为结粪也。先服牛黄丸。如不大便。再与调胃承气汤。

阳明温病。纯泻稀水无粪者。热结旁流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牛黄丸(见前) 调胃承气汤(见前)阳明温病。下利谵语。若阳明脉实或滑疾者。肠虚胃实也。小承气汤主之。若脉不实者。热犯心包也。牛黄丸主之。

紫雪丹亦主之。

小承气汤(见前) 牛黄丸紫雪丹(见前)温病大热大渴。舌燥。脉不浮而躁甚。舌色金黄。痰涎壅甚者。上焦未清。而又阳土燥烈。煎熬肾水。三焦俱急也。

承气合小陷胸汤主之。

承气合小陷胸汤生大黄(二钱五分) 浓朴(一钱) 枳实(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栝蒌(一钱五分)黄连(一钱)水煎服。

温热本伤阴之病。若下后汗出。则胃阴受伤。急复其阴。益胃汤主之。

益胃汤沙参(二钱) 麦冬(三钱) 冰糖(六分) 细生地(三钱) 玉竹(一钱炒香)水煎服。

下后无汗脉浮者。邪气还表也。银翘汤主之。脉浮洪者。热甚伤津也。白虎汤主之。脉洪而芤者。金受火克元气不支也。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银翘汤银花(二钱五分) 连翘(一钱五分) 竹叶(一钱) 甘草(五分) 麦冬(二钱) 细生地(二钱)水煎服。

白虎汤(见前) 白虎加人参汤(见前)下后无汗脉不浮而数者。里热未解也。清燥汤主之。

清燥汤麦冬(二钱五分) 知母(一钱) 人中黄(八分) 细生地(二钱五分) 元参(一钱五分)水煎服。咳嗽胶痰加沙参(一钱五分) 桑叶(一钱) 梨汁(半酒杯) 牡蛎(一钱五分) 牛蒡子(一钱五分)下后数日热不退。或退不尽。口燥咽干。舌苔干黑。或金黄色。脉沉而有力者。邪气复聚于胃也。然津液日耗。须加意防护其阴。护胃承气汤微和之。脉沉而弱者。增液汤主之。

护胃承气汤生大黄(一钱五分) 元参(一钱五分) 细生地(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 知母(一钱)麦冬(一钱五分连心)水煎服。

增液汤(见前)阳明温病。下后二三日。下证复见。脉不甚沉。或沉而无力。止可与增液。不可与承气。

阳明温病。下之不通者。险证有五。应下失下正虚不能运药者。正气既虚邪气复实也。新加黄龙汤主之。喘促不宁。

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者。肺气不降里证又实也。宣白承气汤主之。左尺坚牢。小便赤痛。时烦渴甚者。火腑不通。小肠热盛。下注膀胱也。导赤承气汤主之。神昏舌短。饮不解渴者。邪闭心包。内窍不通也。牛黄承气汤主之。阳明太热。

津液不足。间服增液。仍不下者。脏燥太甚无水舟停也。增液承气汤主之。

新加黄龙汤细生地(五钱) 生甘草(二钱) 人参(一钱五分另煎) 生大黄(三钱) 芒硝(一钱) 元参(五钱) 麦冬(五钱连心) 当归(一钱五分) 海参(二条洗) 姜汁(六匙)水八杯煎三杯。先用一杯。冲参汁五分。姜汁二匙。顿服之。如腹中有响声或有转矢气。则为欲便。候一二时不便。

再如前法服一杯。候二十四刻不便。再服第三杯。如服一杯即得便。止后服。酌服益胃汤一剂。

宣白承气汤生石膏(二钱五分) 生大黄(一钱五分) 杏仁粉(一钱) 栝蒌皮(八分)水煎服。

导赤承气汤赤芍(一钱五分) 细生地(二钱五分) 生大黄(一钱五分) 黄连(一钱) 黄柏(一钱)芒硝(五分)水煎服。

牛黄承气汤用牛黄丸一丸化开。调生大黄末一钱五分服之。不下。再服。

增液承气汤即于增液汤内加大黄(三钱) 芒硝(一钱五分) 下后虚烦不眠。心中懊 。甚至反复颠倒者。膈间之邪未清也。

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见前)若少气加甘草(一钱) 呕者加姜汁(三匙)阳明温病。干呕口苦而渴者邪热夹秽扰乱中宫也。如无下证。用黄连黄芩汤。(不渴而舌滑者当照湿温法治之。)黄连黄芩汤黄连(一钱) 黄芩(一钱) 郁金(八分) 香豆豉(一钱)水煎服。

阳明温病。舌色绛不渴者。邪气深入血分也。清营汤主之。(若舌苔滑者。当照湿温法治之。)清营汤(见前)阳明发斑者。化斑汤主之。

化斑汤(见前)阳明温病。下后疹出者。加减银翘散主之。(此因下后疹出。阴液已伤不可再用葛根升发。故仍从加减银翘法。而稍变其药味。)加减银翘散即照银翘散方 去银花连翘豆豉加蝉蜕(三钱) 赤芍(一钱) 丹皮(一钱) 杏仁(一钱五分)斑疹用升提则衄血。或厥逆。或呛咳。或昏痉。用壅补则骛乱。若阳明证悉具。外出不快。内壅特甚者。调胃承气汤微和之。得通则已。不可令大泄。大泄则气陷也。

调胃承气汤(见前)阳明温毒发痘者。(形如小儿痘疮。或多或少。紫黑色。)秽浊太甚也。脉浮则用银翘散加生地元参。渴者加花粉。

毒重者加金汁人中黄。小便短者。加芩连之类。脉沉内壅者。酌量轻重下之。(如发疮形似杨梅者。轻则红紫。重则紫黑。

多现于面部背部亦照此法。重用败毒之品。兼与利湿。如土茯苓萆 之类。)阳明温病。无汗。实证未剧者。不可下。小便不利者。小肠热结。金受火刑也不可利水。宜用甘苦合化法。冬地三黄汤主之。

冬地三黄汤元参(二钱) 黄连(五分) 苇根汁(五茶匙冲) 细生地(二钱) 黄柏(五分) 银花露(五茶匙冲) 麦冬(四钱) 黄芩(五分) 生甘草(一钱五分)水煎服。

温病小便不利者。不可以淡渗利水。(如五苓八正散之类)恐伤阴也。温病燥热者。不可纯用苦寒。(如三黄汤之类)恐苦能化燥也温病。下后热退不可即食。食则病必复发。须周十二时后。缓与清淡之食。不可令饱。饱则病亦复发。发必重也。

阳明温病下后脉静身不热。舌上津回。十数日不大便者。肠胃津液受伤也。可与益胃增液之属。下后舌苔未退尽。

身微热。面微赤。口微渴。脉微数。日浅者。亦与增液益胃之属。日深舌微干者。用下焦复脉法。均不可再用承气汤。

用之证必增剧。甚则燥咳泄泻而死。

益胃汤(见前) 增液汤(见前)阳明温病。渴甚者悉尼浆沃之。

悉尼浆(见前)阳明温病。斑疹温痘温疮温毒发黄。凡神昏谵语者。安宫牛黄丸主之。

牛黄丸(见前)

风温下焦篇

(温热冬温温毒温疫同治)温病久羁阳明。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者。热邪渐伤少阴肾水也。脉沉实者。仍可下之。若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邪热少虚热多也。加减复脉汤主之。温病误表。以致心中震震。舌强神昏者。心气被伤津液被劫也。宜复脉汤。(舌上津回则生)温病六七日后耳聋者。阴火内炽。病在少阴也。宜复脉汤。(若误认少阳证。服柴胡汤。则必死。)劳倦内伤。复感温病六七日外不解者。宜复脉汤。若身不热而倦甚者加人参。

温病已发汗而汗不出。已下而热不退。六七日以外。脉尚躁盛者。邪正交争也。重与复脉汤。

温病误用升散。脉结代。甚则两至者。法当急救其里。所谓留人治病也。重与复脉汤。温病汗下后。口燥咽干。神倦欲眠。舌赤苔老者。少阴液亏也。与复脉汤。

加减复脉汤(照经方加减也)炙甘草(三钱) 干地黄(三钱) 生白芍(三钱) 麦冬(二钱五分连心) 阿胶(一钱五分) 麻仁(一钱五分)水煎服。病甚者。甘草加至五钱。地黄白芍加至四钱。麦冬加至三钱五分。

温病误表。以致舌强神昏。汗自出。中无所主者。心气津液受伤过甚也。救逆汤主之。

救逆汤即于加减复脉汤内去麻仁加生龙骨(二钱) 生牡蛎(四钱) 脉虚大欲散者加人参(一钱) 下后大便溏甚。日三四行。脉仍数者真阳素虚而里热未清也。一甲煎主之。服一二日后。如大便不溏。可与一甲复脉汤。

下焦温病。凡大便溏者。即与一甲复脉汤(系于复阴方中。寓固阴之意)一甲煎生牡蛎(一两碾细)水煎温脉。

一甲复脉汤即于加减复脉汤内去麻仁加牡蛎(五钱)热邪深入下焦。脉沉数。舌干齿黑。手指蠕动者。真水受亏。不能涵木也。急防痉厥。二甲复脉汤主之。

二甲复脉汤即于加减复脉汤内加生牡蛎(二钱五分) 生鳖甲(四钱) 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大动甚则心中痛者。

肾虚不能济木。肝风鸱张。心君失偶也。三甲复脉汤主之。

三甲复脉汤即于二甲复脉汤内加生龟板(五钱)少阴温病。心烦不得卧者。真阴欲竭。壮火复炽也。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阿胶汤黄连(四钱) 黄芩(一钱) 阿胶(三钱) 白芍(一钱) 鸡子黄(二枚)水八杯。先煎芩连芍三味。取三杯去滓。兑胶化尽。再入鸡子黄搅匀。分三次服。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者。邪热深伏阴分。热自阴来也。青蒿鳖甲汤主之。

青蒿鳖甲汤青蒿(二钱) 鳖甲(五钱) 细生地(四钱) 知母(二钱) 丹皮(三钱)水煎服。

既厥且哕。(俗名呃忒)脉细而劲者。温邪久踞下焦。消烁肝液。扰及冲脉也。小定风珠主之。

小定风珠鸡子黄(一枚生用) 真阿胶(二钱) 生龟板(六钱) 童便(一杯) 淡菜(三钱)水五杯。先煎龟板淡菜。取二杯去滓。兑入阿胶。火上化尽。入鸡子黄搅匀。再冲童便顿服。

下焦温病。神倦螈 。舌绛苔少。脉气虚弱。时时欲脱者。热邪久羁吸烁真阴也。大定风珠主之。(此证多因误表误攻而成)大定风珠生白芍(六钱) 阿胶(三钱) 生龟板(四钱) 干地黄(六钱) 麻仁(二钱) 五味子(二钱) 生牡蛎(四钱) 麦冬(六钱连心) 炙甘草(四钱) 鸡子黄(二枚生) 鳖甲(四钱生)水八杯。煎三杯去滓。再入鸡子黄搅匀。分三次服。喘者加人参。自汗者加龙骨人参小麦。悸者加茯神人参小麦。

凡壮火尚盛者。不得用定风珠复脉。邪少虚多者。不得用黄连阿胶汤。阴虚欲痉者。不得用青蒿鳖甲汤。

下焦温病。痉厥神昏。舌短烦燥。如寸脉大。口气重。目赤颧红。壮热者。手少阴邪热未清也。先与牛黄丸紫雪丹之属。开窍搜邪。再与复脉存阴。三甲潜阳。临证细参。勿致倒乱。

牛黄丸 紫雪丹(见前) 复脉汤(见前)三甲复脉汤(见前)温邪久羁。肌肤甲错。或因下后里通。邪欲溃。或因服存阴药。液增欲汗。正气已虚。不能即出。阴阳互争而战者。

欲作战汗也。复脉汤热饮之。虚甚者加人参助汗外出。若其人肌肉尚盛。未至甲错。当听其汗自出。不可骚动。

时欲漱口不欲咽。大便黑而不燥者。阴亏而有瘀血也。犀角地黄汤主之。

犀角地黄汤夜热昼凉。少腹坚满。小便自利。大便闭。脉沉实者。邪盛而蓄血也。桃仁承气汤主之。

桃仁承气汤大黄(二钱五分) 芒硝(一钱) 桃仁(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五分) 芍药(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水煎服。

温病服清解药后。脉反濡小。下利稀水。或便脓血者。热撤里虚也。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赤石脂(三钱,二钱整煎一钱研细末调) 炮姜(一钱五分) 白粳米(三钱) 水三杯煎一杯半去滓入石脂末温服。 虚者加人参。

温病七八日后。身热舌绛苔少。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脉虚数者。里邪已尽。脾阳下陷也。桃花粥主之。

桃花粥人参(三钱) 炙甘草(三钱) 赤石脂(六钱研细末) 白粳米(二合)水十杯先煎参草。取六杯去滓再入粳米煮取三杯。以一杯兑石脂末二钱顿服之。利止。停后服。如不止。再服第二杯。每次兑石脂末二钱。或因先过用寒凉。脉不数身不热者。加干姜(三钱)。妇女温病。经水适来。脉数身热。入夜热甚。

或谵语者。热入血室也。法当辛凉退热。兼清血分。清热养荣汤主之。

清热养荣汤青蒿(二钱) 桑叶(一钱五分) 知母(一钱) 鳖甲(三钱) 赤芍(一钱五分) 生地(二钱) 丹皮(一钱五分) 丹参(二钱) 水煎服。 如壮盛人服之不解者加柴胡(一钱五分)。妇女温病。经水适来。脉数耳聋。干呕烦渴。十数日不解。热邪内陷发痉者气血兼病也。竹叶玉女煎主之。

竹叶玉女煎生石膏(三钱) 干地黄(二钱) 麦冬(二钱) 知母(一钱) 牛膝(一钱) 竹叶(一钱五分)水四杯。先煎石膏地黄。取二杯。再入余四味煎成一杯。温服。

热入血室。服两清气血药后。邪去其半。余邪不解。脉仍数者。护阳和阴汤主之。

护阳和阴汤白芍(二钱五分) 炙甘草(一钱) 人参(一钱) 麦冬(一钱连心炒) 生地(一钱五分炒)水煎服。

热入血室。邪去八九。暮微寒热。右脉虚数者。邪少虚多。气血兼病也。加参复脉汤主之。

加参复脉汤即于复脉汤内加人参一钱五分。

妇女热病。经水适来。十余日不解。舌痿饮冷。心烦热。神气忽清忽乱。脉右长左沉者。瘀热在里。有蓄血也。加减桃仁承气汤主之。

加减桃仁承气汤大黄(一钱五分制) 桃仁(一钱五分炒) 细生地(三钱) 丹皮(二钱) 泽兰(一钱) 人中白(一钱)水煎服。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倒霉变成少奶奶

    倒霉变成少奶奶

    《替嫁太子妃》:(冲动是魔鬼……-_-|||)————————————【第一卷】:☆『蓝家祖宅』:——新婚不过两月的夫妻,此刻却各执一方的站在长辈的面前,手中各拿着一份离婚协议书,婚姻的保质期,原来不过两个月!「签字吧!」男人的声音冰冷。「…」古典的美人眼睛一眨一眨,成串的泪珠滴到了离婚协议书上。「快签,我没时间跟你耗。」冰冷的声音中透着一丝的厌恶,已经失去耐心。「…」可她都还兀自犹豫著,眼泪掉得更凶了,纤手在颤抖。「签字!」他咬牙切齿道,已经完全失去耐性。眸中喷着火。「…好…」细如蚊的声音,女人哽咽着。——大笔一挥,他与她之间,从此一刀两断!OK!既然他这么绝情,那她…还留恋什么?才一踏出他的地盘,她立刻变脸,刚才还楚楚可怜,瞬间变得笑容满面,还兴匆匆的向老友打电话:「嘿嘿,我终于离婚了,恭喜我吧…」————我的妈咪不简单:爱妃再嫁我一次:
  • 人生要经得起磨难

    人生要经得起磨难

    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人生也是这样,只有历经磨炼才能造就精彩的人生。许多的如意和不如意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如果能经常换个角度思考,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人生其实是非常精彩的。你不能改变容颜,你为什么不放纵一下自己的笑容:你不能改变环境,你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自己。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尽量地放松你的心情吧,不要大惊小怪,不要大声抱怨。
  • 武侠之最强BOSS只种田

    武侠之最强BOSS只种田

    活了三世。庸庸碌碌过一世!风光威武过一世!这一世,他只想平平静静的生活,不求大福大贵,只求一家平安。……“大佬,听说你是隐士高人?”“不是!我只是个种田的!”“大佬,听说你是炼丹宗师?”“不是不是!我只是个种田的!”“大佬,听说天下第一神兵是你打造的?”“都说了,不是了!什么天下第一神兵,老子什么都不知道。”“爹爹,那剑不好玩,我想玩弓箭!”“没问题,老子制造天下第一,现在爹就给你打造天下第一的弓箭!”吃瓜群众纷纷掉下巴,“说好的,你只是种田的?!能别瞬间真香吗?”没错,这是一个异界大帝走上种田,宠妻,养娃的故事。
  • 路过开心的忧伤

    路过开心的忧伤

    他与她,从小一起成长,他陪伴了她最好的年华,却在他的一句分手后离开。这本书讲的是女主的经历,会有不同的男生出现和不在联系的情况
  • 都市中的青少年:发展危机与社会管理

    都市中的青少年:发展危机与社会管理

    本书立足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与积极的青少年发展视角,从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出发,分析当前中国都市青少年成长危机的影响因素,探索青少年社会管理的路径与方式。
  • 不断寻梦者:探索李嘉诚财富的轨迹

    不断寻梦者:探索李嘉诚财富的轨迹

    本书收录了李嘉诚谈商论道的言论,结合李嘉诚奋斗成功的实战经验,加以阐释和解读,透视了李嘉诚作为一名大商人,开创大事业所遵循的大法则;揭示了李嘉诚高人一筹的商业智慧,和他的生意经。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战神王爷狂宠倾城医妃

    战神王爷狂宠倾城医妃

    夏依依是一名军医、特种兵。在一次对抗境外恐怖分子时牺牲,当她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东朔国,成为了护国公府的嫡小姐。被庶妹陷害,夏依依被迫嫁给了如阎王般残暴冷血的还残疾重病的轩王,在大婚当日居然不露面,拿一只公鸡代替与依依拜堂,还当夜就将依依迁入偏冷的后院。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依依出了王府,爱情事业风生水起,此时轩王想起来吃醋了,想重得美人归?门都没有,不,连窗户都没有,本姑娘做得了手术,上得了战场,本姑娘瞧不上你。某人说“本王保证后院只有你一个女主人”。多年以后,看着整个后宫就那么一个嚣张跋扈的女人整日颐指气使的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 公关总监

    公关总监

    当10万元打造中高级职业经理人的飓风刮起的时候,你还以为响亮的头衔、宽敞的办公室这些东西就能让你成为真正的管理者吗?那你就OUT了。杰出的管理能力和突出的贡献才是管理者横行天下的王道。赶紧给自己充电吧。做杰出管理者从阅读本书开始。
  • 杰出人士的九大思维突破

    杰出人士的九大思维突破

    美国成功学大师命破仑·希尔说:“思维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这说明思维的力量是巨大的。本书以朴实、通俗的语言从多角度、多侧面地介绍了大量古今中外杰出人士的思维突破,内容具体、翔实、说理透彻清晰,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激励性,对于今天渴望走向成功、成就杰出的人士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和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