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6000000044

第44章 刘知幾与章学诚之史学(5)

盖国史与方志,本为同条共贯之书,不过一纪国家之事,一纪地方之事,范围有广狭之殊,而同属于史,则无疑义。第自来论者,多谓方志为专详地理之书,与章氏同时之戴震,即力持其义,曾谓志以考地理,但悉心于地理沿革,则志事已竟(见章氏《记与戴东原论修志》)。故隋、唐以来诸史之经籍、艺文等志,皆以方志之书入史部地理类。直至章氏,始辨析方志与图经之别,方志应如《吴越春秋》、《华阳国志》,为别史之一种,此可谓创通大义前无古人者矣。余考章氏立论之精者,无过于《方志立三书议》,其略云:

凡欲经纪一方之文献,必立三家之学,而始可以通古人之遗意也。仿纪传正史之体而作志,仿律令典例之体而作掌故,仿《文选》、《文苑》之体而作文征,三者相辅而行,缺一不可,合而为一,尤不可也。

考章氏此论,盖与上文六经皆史之说,记注与撰述之分,以及通史之倡导,皆有互相贯通之义。何以明之 兹以六经皆史为原则,而六经即有撰述与记注之分,如《尚书》、《春秋》,则撰述也,“三礼”及《诗》,则记注也;再细分之,则“三礼”属于记注中之掌故一类,《诗》属于记注中之文征一类,是则方志之立三书,实原于六经皆史之旨矣。章氏尝谓

古人之于名物器数,别有专书详之,撰史者不必求备,故所倡导之通史,必以合于撰述者为依归,而于掌故、文献二者,则述之不必太详,以别于史钞类纂,皆此旨也。且章氏之于方志,不仅坐而言之已也,如所撰《和州》、《亳州》、《永清》、《天门》诸志及《湖北通志》,皆能以其义例,实现于著述之中,可谓能实践其言矣。又有进于此者,章氏所撰诸志,纪传、表、考(易志称考又称书以避大名),诸体略备,一如正史,以树方志为史之规,其于列传,则佐之以表,凡其人已于正史有传者,则具其名于表,并曰事详某史,其正史所不具者,或史具而多漏略者,始为传以传之;又极重图,不惟舆地宜有图,建置水道,更宜分列专图;又谓艺文应专列书目,附以提要,别以诗文,入之文征;又为别撰掌故,以实现其方志分立三书之旨。又其治史主于诸史目录之后,别撰别录附焉。且为之说云,诚得以事为纲,而纪、志、表、传之与事相贯者,各注于别录,则详略可以互纠,而繁复可以检省,治史要义,未有加于此也(《史篇别录例议》)。此又推其修志之法以治史,以明史志之相通。以上所述,皆章氏所建立之方志学,具有别识通裁成一家之言者也。

第五所应论者,则校雠学之阐明也。吾国校雠之学,始于刘向、刘歆父子,汉成帝时,诏光禄大夫刘向总群书,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迨向卒,哀帝复使向子歆,卒其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据《汉志》),而向复有《别录》二十卷。夫条其篇目是谓著录,撮其指意是为提要,《七略》、《别录》,由是而分,亦后世解题、提要之书之所本也。未几班固据《七略》而撰《汉书 艺文志》,有著录而无提要,又去其《辑略》一篇,而为六略。《隋志》以下,继以著录,于是流而为目录之学,而校雠之旨微矣。宋代曾巩奉时君之命,校理秘阁群书,每一书已,必撰一序以述其旨,录而奏之,即师向、歆之成法。然巩为辞章之士,远于学术,非真能究明校雠之旨者。其后郑樵,乃于《通志》中撰《校雠略》,以明部次群籍之法。惟当郑氏之世,《七略》、《别录》均已亡佚,仅就《汉志》考论,未能窥向、歆学术之全,且樵重通史而轻断代,诋谟諆班氏太过,其于《汉志》亦有吹毛索瘢之病,不得以为定论也。章氏承樵之风,而作《校雠通义》,以发明古人官师合一之旨为最精。其言曰:

有官斯有法,故法具于官,有法斯有书,故官守其书,有书斯有学,故师传其学,有学斯有业,故弟子习其业,官守学业,皆出于一,而天下以同文为治,故私门无著述文字。……秦人禁偶语《诗》、《书》,而云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其弃《诗》、《书》非也,其曰以吏为师,则犹官守学业合一之谓也。由秦人以吏为师之言,想见三代盛时,《礼》以宗伯为师,《乐》以司乐为师,《诗》以太师为师,《书》以外史为师,三《易》、《春秋》,亦若是而已矣,又安有私门之著述哉(《校雠通义 原道》) 。

盖自表面观之,秦人以吏为师,似为衰世之法,不知其正合古制,此由《七略》、诸子十家出于王官之说推而得之,可谓发前人之所未发矣。次则谓著录之法,甲乙部次不同,而其书含有两种学术以上者,可用《七略》互注之法,分见各部(据班氏《汉志 自注》),以收申明流别曲尽其用之效。又如“孔子三朝记”出于《礼记》,“弟子职”出于《管子》。而《七略》两著其目,是为裁篇别出之法,此亦章氏之所阐明也。至如所云,校雠之先,宜尽取四库之藏,中外之籍,择其中之人名、地号、官阶、书目,凡一切有名可治,有数可稽者,略仿《佩文韵府》之例,悉编为韵,乃于本韵之下,注明原书出处,及先后编第,自一见再见,以至数干百,皆详注之,藏之馆中,以为群书之总类,遇有疑似之处,即名而求其编韵,因韵而检其本书,参互错综,即可得其至是(同上,《校雠条理》),又即今日盛行之索引法。同时汪辉祖撰《史姓韵编》、《三史同姓名录》二书,章氏曾为叙之,即本此论而作者也。其于郑氏所论,多所订正,兹不悉举。惟其后又撰《史籍考》,期与朱彝尊《经义考》相配,其纂辑要旨,具于《论修史籍考要略》、《史考释例》二篇之中。《要略》所举之例:“一曰古逸宜存,二曰家法宜辨,三曰翦裁宜法,四曰逸篇宜采,五曰嫌名宜辨,六曰经部宜通,七曰子部宜择,八曰集部宜裁,九曰方志宜选,十曰谱牒宜略,十一曰考异宜精,十二曰板刻宜详,十三曰制书宜尊,十四曰禁例宜明,十五曰采摭宜详。”《释例》则谓:“著录之书,肇自刘氏《七略》,班氏因之,而述《艺文》,自是荀《簿》,阮《录》,《隋籍》、《唐艺》,公私迭有撰记,其因著录而为考订,则刘向《别录》以下,未有继者,宋晁氏公武、陈氏振孙始有专书,而马氏《文献通考》遂因之以著经籍,学者便之。”又云:“考订与著录,事虽相贯,而用力不同,著录贵明类例,求于书之面目者也,考订贵详端委,求于书之精要者也。”盖晁氏之《郡斋读书志》,陈氏之《直斋书录解题》,于著录书名、卷数、撰人之后,系以提要,说明其书之旨趣,间以考订其得失,此即清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所由昉也。朱氏《经义考》,先分四柱,首著书名,名下注其入名,次行列其著录卷数,三行判其存佚及缺与未见,次系以序论、类跋、目次,最后附以考证,故其书原称《经义存亡考》。章氏仿之,而于序论、题跋多从节删,以避烦冗,盖其所论校雠之法,悉实现于此书,惜以其亡而不得窥见也。

上述五事,已将章氏之史学,撷举大要,不必再为旁举矣。惟章氏既以能得史意自负,故于史学亦有所阐明,此不可以无述也。章氏之言曰:

古无史学,其以史见长者,大抵深于《春秋》者也。陆贾、史迁诸书,刘、班部于《春秋》,家学得其本矣。古人书简而例约,虽治史者之法《春秋》,犹未若后世治经学者之说《春秋》繁而不可胜也。故《春秋》之义行,而名史皆能自得于不言之表焉。马、班、陈氏不作,而史学衰,于是史书有专部,而所部之书,转有不尽出于史学者矣。盖学术歧而人事亦异于古,固江河之势也(《史考释例》)。

又云:

古人史学口授心传,而无成书,其有成书,即其所著之史是也。马迁父子再世,半班固兄妹三修,当显、肃之际,人文蔚然盛矣,而班固既卒,《汉书》未成,岂举朝之士不能赞襄汉业,而必使其女弟曹昭就东观而成之,抑何故哉 正以专门家学,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必须口耳转授,非笔墨所能罄,马迁所谓藏名山而传之必于其人也。自史学亡,而始有史学之名,盖史学之家法失传,而后人攻取前人之史以为学,异乎古人以学著为史也(同上)。

盖章氏喜陈古以刺今,故谓马、班、陈氏不作而史学衰,然谓古人史学无成书,其有成书,即其所著之史,则为精确不易之论。试考刘知幾以前,何曾有论史专书,考史学者,即于所著之史求之,此外则无有也。至谓史学亡而始有史学之名,史学之家法失传,而后人攻取前人之史以为史,此则出于尊古卑今之见,即实论之,未见其然。夫古人之作史者,如左、马、班、陈,诚卓卓可称矣。然于史学之科律,既未之阐明,即后学之治史者,亦苦无从著手,非古人之智虑及不此也, 尔时去古未远,著述尚质,文成而后法立,学即寓于书中,作史者本不需法,又何史学之足云。魏、晋以后,史籍渐繁,载言之士,不必尽预作史之选,预其选者,亦未必尽申其志,于是以其余暇,囊括诸史,榷其利病,而《史通》一书,缘之以作,而史学之成家,亦始于是时。凡一学术之成,皆由时势孕育激荡使然,不有子玄,亦必有人能撰是书。章氏谓郑樵有史识,曾巩具史学,刘知幾得史法,岂所谓史识、史法,皆不得谓之史学乎 夫别史识于史学之外,始于刘知幾,然非谓有史识者,不必具有史学也。章氏又谓刘言史法,吾言史意,似史意又超乎史法之上,不知史学之包蕴至广,所谓史识、史法、史意,皆具史学之一体,盖必知孔子所谓其事其文其义,三者合而一之,乃得谓之史学也。第章氏又分史学专部,为考订、义例、评论、蒙求四门,并为之区分曰:

世士以博稽言史,则史考也;以文笔言史,则史选也;以故实言史,则史纂也;以议论言史,则史评也;以体裁言史,则史例也。南宋至今积学之士,不过史纂、史考、史例,能文之士,不过史选、史评,古人所为史学,则未之闻矣。(《上朱大司马论文》)

兹以愚见论之,蒙求之书,固不足以当史学,然如史纂、史考、史评、史例四者,岂不通史学者所能为乎 鄙屑而不屑道,未见其可。盖史纂属于事,史选属于文,史评、史例属于义,即章氏所分之四门,亦未尝不以考订、义例、评论列于史学之内,吾故曰,必三者合而一之,乃得谓之史学也。然章氏又昌言史德,其言曰:

才、学、识三者,得一不易,而兼三为难,千古多文人,而少良史,职是故也。昔者刘子玄盖以是说,谓足以尽其理矣。虽然史所贵者义也,而所具者事也,所凭者文也,非识无以断其义,非才无以善其文,非学无以练其事,三者固各有所近也,其中固有似之而非者也。记诵以为学也,辞采以为才也,击断以为识也,非良史之才、学、识也。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德者何谓 著书者之心术也,所患夫心术者,谓其有君子之心,而所养未底于粹也,而文史之儒,竞言才、学、识而不知辨心术以议史德,乌乎可哉 (《史德》)。

是则史德一项,又为史家三长之本,盖因前代撰史之士,多为无行之文人,故章氏慨乎言之,若为严正之史家,则必不尔,是则刘氏三长之论,仍属至当不易也。

其次尚有宜述者,则章氏尝以“因事命篇”,为作史之极则是也。于纪传、编年二体之外,“因事命篇”始于袁枢之《通鉴纪事本末》,章氏盛赞之,以为体圆用神,真得《尚书》之遗矣。而于此旨,更有阐发。如云:

同类推荐
  • 见闻纪训

    见闻纪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液大丹诗

    金液大丹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宝藏论

    宝藏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周易参同契发挥

    周易参同契发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清奏疏选汇

    清奏疏选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影后好甜的

    影后好甜的

    前世她是娱乐圈影后,演技杠杠的,却抵不过奸人陷害。这一世,她重生到一小妮子身上。这父母极品,忍了,这朋友极品,忍了……咳咳,可这附带影帝老公是咋回事儿???爆#影帝老公妻成瘾#极光粉全怒了,哪位敢动我们老公。爆#影帝老公现场公主抱#,极光粉默默拿起了十米长的大刀…………爆#影帝老公现场实力妻#老粉瞅了眼新粉,习惯就好。(宠文,微虐)
  • 文人的情怀:中国文化演讲录

    文人的情怀:中国文化演讲录

    书稿荟萃2013年以来,著名作家熊召政“中国文化”演讲文稿近20篇,通过解读中国历史人物和经典诗文,“珍珠”串线,阐释中国文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品格和情怀,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文人的忧患与焦虑、兴奋与冲动,文化竞争力与文化认同和张居正变法对当今的启示等主题。文字诙谐典雅,谈古论今,高屋建瓴,发人省思。
  • 女帝之绝世天下

    女帝之绝世天下

    我用尽一生一世去,踏遍万水千山去追寻,只是想要一个答案。我的无所谓是我的面具,我的欢乐是我的故意。无尽海上的一曲惊鸿,谁等待了几世?一次的相遇,一世的痴狂,深渊有几层,禁地有几重。也许当花落尽时间磨碎了世界,也许当我重新进入轮回?绝世天下的女帝,却不懂你温柔眼泪,与世为敌,杀尽红尘,不能与你长相厮守。当第一次拿起玄天令,当你的灵魂此世第一次与我共存。我的哥哥,也许我的心中已泪流满面,可我丝毫不知。谢谢你们给我的欢笑,谢谢你们与我共度年华,魔族有善良,妖族的温柔,精灵的追逐,王位与我何干?一世的女帝,一世生的迷惘;一身的蓝色,一方的汪洋。也许百世,或有后悔,轮回的纪元到今日你是否后悔?无敌于天下,镇压了时代,却唯独喜爱那朵旋转的冰花;辜负了红尘,伤害了爱情,但只是难忘这张痴狂的脸庞。世事的浮沉,人间的百态见了太多,何处才是我要的那一份答案?当我一袭蓝衣,当我在无尽海起舞,当我明白今生今世,不知道我是否会泪流满面……
  • 大漠英雄

    大漠英雄

    本文系述一位少年英雄,国亡家破,不甘屈膝虏廷,约集同志戚友,率领千余驼队,逃往新疆投一老友。行经戈壁,忽遇狂风黄沙之险,半夜又降大雪,人马驼队齐陷冰雪之中。幸得异人解救,命所豢灵禽乌鹏开路,始脱奇险,于沙漠中忽得世外桃源。当地筑有铁堡,境内良田万顷,遍地桑麻。景既灵秀,人更武勇。时往天山采药行猎,养有不少珍禽异兽。主人文武全才,虽具无上威权,但其部属居民,无行动限制而各忠其主人,无严刑苛政而赏罚严明。无论上下亲疏,一体遵守。又擅森林、矿山、佃渔。畜牧之富,人无弃材,地无弃利。人人均有娱乐,而不荒嬉废时;人人均勤职守,而不劳苦疲乏。政令虽发诸一人,而集思广益,议成于众……
  • 豪门盛宠:误惹天价老公

    豪门盛宠:误惹天价老公

    一次荒唐,她怀孕了。家人将她扫地出门,初恋痛恨她的不忠与其恩断义绝。五年后,她带着一只萌宝回归。却被G市权势滔天,杀伐决断,多金帅气的靳少看上。“靳少,你别太过分了,否则……”她咬牙,怒瞪他。“否则你想怎样?”男人薄唇勾出邪肆的弧度,无视她的警告,依然步步紧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造梦师

    造梦师

    他以做梦为职业,以盗梦为爱好,然后通过这种猥琐的方式做着自诩为神圣的事情。多年以后,当他被众人追捧,他只是淡淡地宣布——请叫我造(dao)梦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中国新文学现代性启蒙实践研究(汉语言文学中国特色研究丛书·实践论文学理论建构)

    中国新文学现代性启蒙实践研究(汉语言文学中国特色研究丛书·实践论文学理论建构)

    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启蒙发端于“晚清的酝酿”的启蒙之路,随着中国遭遇西方现代性而进入近代历史阶段,一批仁人志士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开启了推翻帝制、促进科学和民主的蓬勃发展的启蒙之路。本书详细介绍了了新文学现代性启蒙的发端与发展,具体阐述了新文学创作的各种现代性实践形态,并深入剖析了新文学批评的现代性实践属性。
  • 纵横天机

    纵横天机

    四方为界,三皇居中。天机宇宙自北界收缩,法则崩塌,乾坤骤变。新的至尊魁皇登基,七百年间,生灵涂炭。在这磅礴恢弘的世界,曜境碎石,殒境断山,道则境翻江倒海,生灵死念境执掌阴阳乾坤。少年踏黑龙而来,肩扛天灭大刀,向那无敌的至尊魁皇道:“地狱收不了你,我来收。”
  • 最终灵主

    最终灵主

    纵使没有任何背景,我依然笑傲苍穹,纵使天生无法修炼,我依然执掌乾坤,天若不容我,我便与天争斗,天要灭我,我必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