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40600000051

第51章 南泥湾的故事(2)

平山团团长陈宗尧号召王瑞兰等向陈敏看齐。要求他的妻子田英杰克服孩子哭闹的困难,不要娇惯孩子,一定纺完1斤纱……王瑞兰回忆说,南泥湾的妇女和战士们一样,天天过的是“征战”的生活。

1944年夏天,王瑞兰生下第一个孩子。平山团南下后,她和栗政民调回晋察冀军区,回平山老家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军区后勤部等部门工作。转业后到国家建委,后到国家环境保护部工作,1983年离休……

守在一旁的王瑞兰的儿子栗小五兴奋地告诉我,在“文革”期间,他们四处搞“串联”。听母亲说平山团现在新疆,于是组织了一帮同学,从北京一直寻找到新疆,最后竟然真找到了平山团的驻地!他们就住在左齐的家里,还见到了王恩茂。将军们对孩子们很亲,仔细打听孩子们父母的情况,安排孩子们吃住玩耍。住了一段时间后,怕北京父母们惦记,妥善地打发孩子回到北京。寻找“平山团”,原来在那个年代已经发生了一次。

我问起网上的一个反映平山团历程的纪录片,名字叫《战神718》,原来是栗再温的儿子栗振江发起拍摄的。栗家人和平山团的亲密早已代代相传,有着不可割舍的情感。

和朱总司令一起披荆斩棘

花篮的花儿香 听我来唱一唱 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 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 遍地是牛羊

往年的南泥湾 处处是荒山 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 不一呀般……

再不是旧模样 是陕北的好江南

陕北的好江南 鲜花开满山 开呀满山

学习那南泥湾 处处是江南 是江呀南

又站岗来又生产 三五九旅是模范

咱们走向前呀 鲜花送模范

——歌曲《南泥湾》

从小就听郭兰英甜美透亮的歌声,后又听到崔健深沉雄浑的演唱,感到南泥湾神秘、遥远、美好。但并不知道南泥湾究竟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什么样的历史意义。连词曲作者是贺敬之、马可,也是刚刚弄清楚。寻访平山团,到达了南泥湾,恍然大悟,平山团竟然是“模范中的模范”!那歌声,首次唱进我们的子弟兵耳际;那鲜花,也曾“芬芳”了平山团战士憨厚的脸庞。

南泥湾,忽然变得如此亲切、亲密!我心里一遍遍复原当年景象,一点点开始寻觅……

1941年3月的一天,初春的微风,依然裹挟着陕北高原的寒意。一支战斗的部队开进了南泥湾,一匹大青马安然走在队伍里,马上是位慈祥的长者。一旁的战士们有些拘谨,有些兴奋,不停地把目光投向长者。这就是他们敬仰的朱总司令?如此的朴素亲切,八路军的最高指挥员,只带着一名警卫员,融进这个子弟兵的队里,若是牵马而行,人们一准儿把他当成老马夫。平山团的战士们打了几年仗,还没有如此近距离地和总司令接触,现在,总司令就要和他们一起开垦南泥湾了。

又是怎样的局势,要让八路军的总司令也拿起锄头呢?

原来,百团大战后,日伪军开始发动更为残酷的大规模“扫荡”,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面积迅速减少,加之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如何生存,成了当时最严峻最尖锐的问题。

当时,陕北边区只有一百多万人口,土瘠地贫,但要负担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实在是一件难事,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的:“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毛泽东和大家反复讨论,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以取得人民的拥护,支持长期战争。于是在边区掀起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

朱德总司令在这种情况下来到了南泥湾,在这里,战士们举起的不只是锄头,还是有力的武器!

南泥湾,离延安50余公里,三道河川两岸有肥沃的土地约计1.5万亩,全区可耕地面积共达10余万亩。一百多年前,因战乱这里变得荒无人烟。

早在1940年秋,在平山团开赴之前,朱德总司令就带领平山团政委左齐、懂得农业技术的干部实地勘察南泥湾。这次亲自考察,一铲子下去,看看那黑黝黝的沃土,发现了宝藏一般,兴奋地说:“南泥湾是个好地方!”后来,知道柳拐病是因为枯叶腐蚀后渗进水里导致的,只要重新打井,就可以避免的。又问清楚老乡们的种植情况,回来就作出了决定,给毛主席写了报告,建议由359旅开垦。

有趣的是,那次,他们转悠了一天,晚上找了个破窑洞,宿在南泥湾。警卫员让总司令睡在里面,结果大家后半夜都睡熟了,倒让年长的总司令给他们站了岗。总司令一夜没睡,整宿听野狼嚎叫。原来,他们“侵占”了狼窝,狼回不了家,委屈得不得了,对这不速之客很有意见呢。

朱德回到延安,找来王震,提出军垦屯田的想法。故意秘而不宣,笑眯眯看着王震。

王震很赞同垦荒,但抓抓头说:“只是,我这一万多人的部队到哪找开垦的土地呢?”

朱老总故意激将,说:“土地倒是有,而且是块大肥肉,看你王胡子敢不敢去啃?”

王震一听,把大腿一拍,说:“有什么不敢的?只要是你老总说的地方,再硬的骨头我也把他啃下来!”王胡子的保证是非常可信的,打日本的硬仗都不在话下,去种地更没问题了。总司令笑着告诉了南泥湾的情况。南泥湾是保卫延安的南大门,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在这里军垦,种地、练兵、保卫和巩固边区,均可兼顾。

王震欣然领令。

当时,718团恰好奉命从绥德调驻延安南区一带,作为机动部队,保卫党中央。于是,总司令连夜亲自召见了陈宗尧团长和副政委熊晃。总司令鼓励说,平山团是晋察冀铁的子弟兵队伍,战士绝大多数是劳苦农民出身,不少同志还是种田能手,只要信心足,劲头大,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完成生产任务。总司令最后笑着说,为了鼓励你们这个先头部队,总部给你们团4万元光华币作为生产资金,但这钱是借支,生产搞好以后得归还的啊!在开荒前,粮食由政府拨给,还会支援你们一部分镢头。

陈宗尧他们心里都热乎乎的,立即回团传达动员,整装待发。

动员教育后的第二天一大早,总司令骑着大青马来了,他亲自带领平山团开赴南泥湾。前两天,战士一听去种地,情绪低落,不带劲儿。这会儿没想到和总司令相伴而行,队伍里洋溢起垦荒的兴奋和热情。

到达后,总司令亲自带团长上山下沟,共同确定各个营、连生产区域的划分。八路军的总司令像是个生产大队长,晚上总司令依然住进“狼窝”。野狼看到平山团的大队人马,早躲进深山,不敢来骚扰了。总司令亲自部署,说:现在没有房子住,也不能先挖窑洞,因为下种的时间快到了,大家都知道不违农时,时节不饶人嘛……战士们迅速搭起草棚子,展开了生产。

回到驻地后,他又找一些干部、战士谈话,反复讲解屯田的重大意义。

栗政通和三营的白润雪、白大壮兄弟等都参加了总司令的谈话会。政通看起来文质彬彬的,总司令问他,当兵前种过地吗?政通回答说,从小种地,并且家乡的山地沟坡和这里差不多。总司令高兴地说,那好嘛,就把这里当成“家”来耕种吧!看到壮硕高大的白氏兄弟,总司令亲切地拍拍大壮的肩膀,夸赞他一定是种田的好手,又问他为什么当兵,憨憨的大壮实话实说:“听说当兵能吃馒头,就……”总司令笑说,当兵吃粮应该,但现在不能等粮食啊,要靠我们的锄头来要明年的丰收,到时候白馒头一定能让你吃饱啊!大壮又兴奋又羞涩,还直咽口水。总司令又给大家设想生产建设的前景,说明现在只能先搞农业,其他像手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以后再搞,只要大家能勤俭持家,就能对边区建设做出贡献……

第二天,东方的启明星还在眨眼,总司令就扛起镢头,和平山团一起进入了“战斗阵地”,顿然见,燃烧着狼牙刺的烟火一团团腾空升起,披荆斩棘间,南泥湾掀起了大生产战斗的热潮……之后的几年中,朱德总司令多次来看望这支农垦的部队,在最困难时,他把大青马贡献给部队搞运输,还在南泥湾留下了美丽的诗篇。

在南泥湾,陈宗尧团长背着镢头,走到队伍的最前列,就像每次冲锋陷阵一样。山沟里,山顶上,霎时荡起一片欢腾的歌声:

一把镢头一支枪,

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

刚开始,因为镢头太少了,每个连队只有30来把。没有分到镢头的,就整理斧头、绳索,准备去砍伐修盖住所的木材。炊事员、勤务员,他们干完了自己的工作,也都悄悄地爬上了山梁,抢镢头替换挖地的同志,于是,歌声中又掺杂了阵阵欢笑和友谊的争吵。边唱边说,兴致勃勃,各人谈论着自己家乡的风俗和耕作方法,研究下一步的生产技术。

平山团独臂政委左齐,不能抡锄头。他亲自给战士们烧水做饭,照顾病号,想尽一切办法,保障开荒的后勤工作。他在回忆录中描述了南泥湾里的冲天干劲儿:

战士们干起活来,真像打冲锋一样,你追我赶,互不相让,山上山下,到处听见刀劈斧砍的响声,但见镢头挥舞,泥土纷飞,什么狼牙刺、老蒿子、蝎子草、羊胡子草……都在战士们面前纷纷倒下,一块一块新开的土地,在战士们脚下展现出来。有的被狼牙刺、梢子划破了脸,戳伤了手,他们包扎一下,又投入战斗。手磨破了不喊苦,腿痛腰酸也不停脚。炊事员送饭来了,生产小组长向前又指出一个目标:“同志们,再加一把油,挖到那儿再吃饭!”战士们一声呐喊,镢头像雨点一样,噼里啪啦涌向前去,一块新地片刻之间又开了出来。有些同志饭碗一放就跑去挖地了,领导同志劝也劝不住。到收工的时候,战士们总要再发起几个“冲锋”,非要开到一个山洼或一个山峁才肯停止。劳动竞赛的热潮,像春风野火一样,迅速遍及整个工地。班与班提出挑战,排与排、连与连展开竞赛。新的捷报不断传来:李位同志一天开荒三亩三,赵占奎同志开荒三亩二,五连平均每人开荒二亩五……

总司令看到战士们热情高涨,三天后欣慰地回延安了。夜晚,战士们住进新木棚,疲惫地望着清透蔚蓝的天空,开始适应这新的战斗生活……

平山团首垦后不久,王震旅长率领717、719团先后开进了南泥湾。沉睡了几十年的南泥湾即将华丽转身,展现她富饶的容颜。

采访手记:

在采访95岁高龄的平山团战士齐阙声时,他两次提到,团里选了一位平山“帅哥”给朱德当公务员,并跟随总司令工作多年。他到底是谁呢?是不是在南泥湾?还在不在世?

我遍查资料,没有记载。虽然在以后两三年的采访时特别留心,仍没有结果。看着这些九旬高龄,“弱不禁风”、记忆模糊的老人们,放弃了寻找的希望……

2014年6月,在细雨蒙蒙的四川成都,我见到了93岁的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郄晋武,他是平山县东水碾村人,参加的是和平山团同时期在洪子店出发的115师343旅,抗战时期主要转战山东。进军西藏时,率领“平山团”(主要干部都是平山人)先遣团第一个踏上雪域高原,后成为西藏军区司令员。郄晋武老人记忆力非常好,不但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一下子把在大西南的郄永吉、霍雪昌等平山老战士们的事迹也都回想起来。我兴奋地问他,有没有120师平山团的战士?他说有的,内江干休所的康励志就是!

我马上请老人联系采访,但是他说康早就耳聋,他也多年没有联系了。次日,我打算转内江采访。忽然晚间接到霍雪昌女儿电话,她告诉我康励志老人正在成都军区总医院住院,她也不知道详情。清晨,我直奔总医院。到达后,我看着偌大的医院,多栋住院大楼,发愁了。

分析一番,直奔老干部病房。但是,老干部又分部队的和地方的。最后,灵机一动,去那栋大楼的一楼大厅,在疑似结算管理中心的地方询问。一位女军人利索地回答我:“我不能帮你查,这些信息都是军事机密!”

抬眼望十几层大楼,穿梭的医护人员,兴奋的心情凉了半截。

找!只要让进病房,就一个接一个找。时间已接近中午,必须使用土办法了。一间一间,一层一层,在第六层中厅,遇到拿托盘要去换液的漂亮女护士,尾随其后,继续寻找。女护士停下,抬手推开门,我一看标牌:39号,康励志。哈,目标终于出现!

遗憾的是老人已经完全耳聋。等老人拔掉输液针,我迅速展开“笔聊”。老人一看我写下“平山老家来的作家,采访平山团”,顿然精神倍增,开口说话了。老人乡音犹在,因耳聋导致发音不清,但是我清晰地听到,“我是718团,平山,小觉镇”,我非常放心了,今天又找到一个“原装”老战士。我听不清他的村名,他艰难地写在纸上。一直等到回到石家庄,打开平山地图,我才依稀判断出“三亮沟村”。

饭菜端来,保姆照顾他吃饭。他挪下床,先把我按在窗前的小圆桌旁,让保姆找出另外的碗筷,“先吃饭!”那一刻,我稍微愣了一下,感觉倏然回到了平山乡村!我也没有任何客气,拿起碗筷吃饭,忘记身在何方。

饭后,我写下一堆名字,一堆问题。老人艰难地回答。或许他对我“考察”,得到了认可,他颤巍巍站起来,让保姆帮助打开橱子,摸索半天,找出一个黑皮包,十分珍视地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份干净整洁的“文件”,字号很大。我一看题目,《回忆敬爱的朱德总司令》。哦,他就是朱德总司令身边的勤务员!

同类推荐
  • 午后三点

    午后三点

    那头由黑炭铸成的硕壮巨牛,牛头向东,盘尾向西,凝卧蛰伏,藏形 匿影,一副敛财聚福之相。前来卧牛安宅的阴阳先生安托儿一再告诫道: “这是卧财牛,宜静不宜喧,宜藏不宜露,安安稳稳,平平静静,方保富 贵仁人。”
  • 阳光桐城

    阳光桐城

    《阳光桐城》是桐城广播电视台2013年民生节目的结集,是桐城广电人走基层、听民声、接地气的心血结晶,是行走龙眠大地、追逐桐城变迁的忠实记录。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有穷苦人的悲愁呼号,有建设者的呕心沥血,有为政者的惠民情怀。她是民生改善的万花筒,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写真照。
  • 邓绍基论文集

    邓绍基论文集

    本书结集了邓绍基先生数十年里发表的重要研究论文,主要收录了中国古代文学方面的研究、评论文章,其中一些文章如《建国以来关于继承文学遗产的一些问题》《“五四”文学革命与文学传统》和《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原则,提高古代文学研究水平》等,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方面曾产生较大影响。还有一些文章在文学史研究方面或在作家作品评论和考订方面提出了独到见解,是著者多年潜心研究所得,受到学界重视,弥足珍贵。
  • 阿弥陀佛么么哒

    阿弥陀佛么么哒

    善良是一种天性,善意是一种选择。2个不舍得读完的、暖心的、真实的江湖故事——或许会让你看到那些你永远无法去体会的生活,见识那些可能你永远都无法结交的人。他们很平常,很渺小,甚至奔走在社会底层,但他们很强大、很执着、很坚韧,有爱亦有恨,敢爱亦敢恨。他们不曾被生活模糊了面目、扫荡了梦想,无论现在、过去或者未来,他们都是尘世的特立独行者,努力寻找着处世和入世间的平衡。
  • 诗歌读本:32首诗

    诗歌读本:32首诗

    这本书是两个人合作的产物。我是一个懒散的人,写完后就往往不去管它了。我常说:诗歌一旦写出,就与作者没有关系,诗歌有自己的命运。确实,我一些诗歌的命运经常让我惊讶。比如为5·12大地震所写的《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患上了抑郁症》,由于新华社、《印度教徒报》的报道,一周之内竟传遍全世界。而且报道的标题本身也像一首沉痛的诗,新华社是“借助诗歌的力量,我们获得了坚强”,《印度教徒报》是“中国人借助诗歌克服悲伤”;还比如《流水》,曾引起轩然大波,在网上几天仅天涯社区点击率就高达二十多万,成为天涯社区一周冠军,随后被广为转贴,中国移动也将之制作为专门的手机短信供下载转发,关于它的评论也数不胜数。
热门推荐
  • 寻味辽宁

    寻味辽宁

    《寻味辽宁》一书图文并茂地详细介绍了辽沈地区老字号的缘起、特色、掌故与传承,并对新时代辽菜菜品的研发进行了探讨。同时,该书也对辽菜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该书为人们读懂辽菜,并通过辽菜文化理解关东风情提供参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了凡处

    了凡处

    中国传统的官员,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我们现在的官员体系里,官员的人文素养缺乏整套的体系。但是在中国传统的结构里面,修身正心的体系,是主流的体系。本书从了凡的为官之道、从政之风来看了凡的实践主张,以期给我们当下如何为政,提供一个传统优秀官员的借鉴。
  • 腹黑世子的倾城冷妃

    腹黑世子的倾城冷妃

    “小姐,世子爷又上门求亲了!”“就说你家小姐已经嫁了!”某人破门而入:“什么时候嫁的?我怎么不知道?”她是堂堂将军府万人宠爱的小姐,却没想到被一世子爷天天上门逼婚。逼婚就逼婚,你丫逼婚不成就要抢人?真当将军府是摆设?成亲前夜,她悄然离开,某人万里追妻,她要杀人,他悠然递刀,她要放火,他先一步点火!某日:“世子爷,请自重!”某女被按在床上,动弹不得,双眼狠狠看着某人。世子爷放下红帐,邪魅一笑:“本世子有多重,娘子一试便知~”
  • 超级猎妖师

    超级猎妖师

    【修仙大作,暴力爽文】三千世界,亦奇亦偶。人有人道,妖有妖道。妖之群落,不乏善类。人海之中,邪恶博杂。主角本是非凡命源,却因为水火属性相悖,三种修行道路,佛法、道法、武道,皆与他无缘,难成强者。在看透世人薄凉之后,主角另辟蹊径,转身化妖。为了保护自己的亲人,他不惜成为世道伦理之敌。看一个小少爷如何一步一步成就妖仙大神,携众美遨游天下,四海臣服!(书友群:187522886、234278171两群新开,欢迎大家加入)
  • 一顾情深自难忘

    一顾情深自难忘

    六年前,陆蛮蛮毅然从陆家离开,消失在陆孟极的世界。六年后,陆蛮蛮再次回来,身边却带着一个像极了陆孟极的孩子。“陆蛮蛮,你最好给我解释清楚!”陆孟极怒。这些年来,他无时无刻不想找到陆蛮蛮,这下好,还连带着找到了一个儿子!
  •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2(东周列国卷2):王者之剑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2(东周列国卷2):王者之剑

    郑庄公是东周时代的第一个霸主,他是如何平定自己弟弟发动的叛乱并成就霸业的呢?书魔会隐藏在哪里?神奇的小黑又有怎样的秘密呢?请翻开这本书,和汤小团共同走进东周初年的郑国吧!
  • 惊世夜王妃

    惊世夜王妃

    她,21世纪的古武天才,王牌特工;她,月落大陆修灵世家的废柴小姐,天生痴傻。一块血色玉珏,让她成为了她!从此,修灵力,炼灵丹,驭万兽,风起云涌,精彩纷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梦神之巅

    梦神之巅

    这里是梦灵大陆,据说每个人都会觉醒一种特殊的能力,叫做梦魂,而只有天赋异禀的人才能成为一名强大的梦魂师,而梦神宗,是所有梦魂师所向往的地方,那里是梦魂师的殿堂。从万年前兴起,这万年间梦神宗从盛世到衰落,它正在等待一个天选之人来改变它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