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40600000034

第34章 血色家园(10)

戎冠秀,1896年出生,是平山县下盘松村一位普通小脚女人,身世贫苦,性格爽朗。在民族危亡之际,她用伟大母亲的光辉照亮子弟兵,成为享誉全国的拥军模范。

卢沟桥事变后,平山团迅速组建,抗日热潮迅速传遍平山县每一条山沟,各村纷纷成立了农救会、妇救会、青抗先和儿童团等群众组织。1938年2月,戎冠秀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下盘松村的妇救会会长、伤病员转运站站长,而且连任了好几年,是远近闻名的“老会长”。

戎冠秀带领妇女们做军鞋、做军衣、交公粮、出公差勤务、照料伤病员。酷暑夏夜,戎冠秀忍着蚊虫叮咬,在昏暗的油灯下纳鞋底,手指肚上磨出了鲜血,又磨成了老茧;数九寒天,她为伤员洗涮绷带,手上冻裂了一道道口子。

下盘松距离花木村晋察冀后方医院较近,转运、照料伤员的任务艰巨。特别是在惨绝人寰的“大扫荡”期间。戎冠秀带领妇救会员给前线的战士送水送饭,转移伤员和群众,坚壁清野,常常几昼夜不睡。

一次隆冬季节的午间,5团转来一位重伤员,头上被敌人砍了6刀,血肉模糊,奄奄一息,抬担架的都说没救了。戎冠秀二话不说,用手指试一试伤员还有气息,马上仔细地用温开水给伤员擦洗伤口,再敷上中草药。伤员牙关紧闭,喂到嘴里的水顺着嘴角流出来,她就就用小勺,轻轻撬开伤员牙缝,再用勺一滴一滴喂,半碗水足足喂了一个小时,过一会儿,伤员慢慢睁开了眼,但还是不能说话。恰好村里有人家办席,做了豆腐脑,戎冠秀急忙端来一碗,趁热慢慢地喂给伤员。她看到伤员光着脚,脚冻得青紫,就把它揣进自己怀里暖热。情急之下找不到鞋子,她撕开身旁女儿穿的棉衣,从里面揪出一些棉花,为伤员包裹起裸露的双脚……

伤员能说话了,告诉戎冠秀,他是5团1连的战士,叫李栓栓,在柏叶沟突围中和日军拼刺刀负伤,已经四五天没吃没喝了……戎冠秀知道伤员还很饿,喝那一点汤汤水水不行,又返回去,找来一点面,做了一碗面片,一口口喂他吃了。临近天亮,她又回家烤了一个玉米面饼子,一点点喂给他,尽力让伤员填饱了肚子。第二天一早,伤员要转送花木医院,她在担架上铺上干草,又把夜里拿来的自己家的被子铺上,才扶他躺下。她守护伤员整整一个夜晚。其实,她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将别之时,这位年轻的重伤员使出刚刚恢复的一点力气,紧紧拉着戎冠秀温暖而慈爱的手,眼含着热泪,吃力地喊着:“娘……娘……”

这一声“娘”,也让戎冠秀抬起破旧的袖口擦拭自己的泪水……这些受伤的孩子多么可怜又是多么坚强啊!

戎冠秀救护过的伤病员不计其数,其中救护5团邓世军(又名邓仕均)连长的故事最具传奇色彩。

邓世军是长征过来的红军战士,四川苍溪县人,参加过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后来任5团1连连长。1940年,百团大战中,在勇夺山西娘子关的战斗中,邓世军率领连队冲过磨河滩,趁着夜色向敌人发起进攻。不想天降大雨,磨河滩洪水暴发,把邓世军和5团的增援部队隔开,天黑,一连的位置不清,山炮也不敢支援。日军增援的列车却开了过来,邓世军部队腹背受敌,敌众我寡,陷入敌人的包围。邓世军同敌人血战到底,毙伤日军200余人,一连最后仅剩29人。他下令渡河。邓世军身背一挺机枪,双臂搂着两个战士,艰难渡到河北岸。陆续有17人渡河回来。其余130名战士壮烈牺牲。战后,邓世军被授予“晋察冀边区特等战斗英雄”称号。

1943年9月,在北岳沟反击日军“扫荡”战斗中,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率全连抢占制高点,激战一日,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冲锋。英雄连长邓世军左胳膊负伤,还打摆子(发疟疾),住在花木医院。

敌人又一次“扫荡”时,邓世军在疏散时迷失了方向,和医院失掉了联系,被鬼子追赶,子弹在耳边嗖嗖地飞。正在此时遇到坚壁群众回来的戎冠秀。戎冠秀挪动着小脚,凭着熟悉的地形,带着他摆脱了敌人,并让他踩着自己的肩膀,藏进了一处离地七八尺高、非常隐蔽的山洞。她不放心,在山洞对面的山上放哨。确认鬼子走了后,回村给他找来吃的喝的,治疟疾的中草药。经过几天的精心照料,邓世军重返前线。

当时,戎冠秀和邓世军并不知道对方的姓名。1944年2月,晋察冀边区召开群英大会。戎冠秀被授予“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荣获“晋察冀边区子弟兵战斗英雄”称号的邓世军,听完戎冠秀的发言,才知道救他进山洞的是戎冠秀。“母子”相认,他激动地跑到戎冠秀跟前致谢。“母亲”抚摩着“儿子”胳膊上的伤疤,问长问短……他们还和“晋察冀边区爆破英雄”李勇三人合了影,留下了永久的纪念。

1950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大会上,戎冠秀和邓世军又幸会在中南海怀仁堂,亲人相见,分外亲热,像久别重逢的母子互相倾诉着。他们幸福地同领袖毛主席一起合了影。

1952年5月,身经百战,12次负伤,9次立功的邓世军(已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团长),在朝鲜战场不幸牺牲。同时牺牲在朝鲜战场的还有戎冠秀的三儿子李兰金,两位儿子至今都尸骨无存……

戎冠秀护理了无数个伤员,常常看到死亡和伤痛,但在最残酷的岁月里,在一次扩军大会上,戎冠秀第一个发言。她说:“我有3个儿子,全报名,验上哪个哪个去,都验上了都去!要是不嫌我老伴老,让他也给咱八路军喂马去!”

戎冠秀有着这样不屈的冲劲儿、犟劲儿,有着送上自己“最后一块亲骨肉”的舍得精神。

而面对荣誉,戎冠秀又是那样的清醒和谦虚。群英大会后,军区奖励戎冠秀一匹布,一头大红骡子。因聂荣臻司令员去延安参加七大,由程子华率领军区直属队全体子弟兵全副武装列队欢送戎冠秀,并亲自搀扶戎冠秀跨上大红骡子,派一个班的战士,护送戎冠秀回到平山。喜讯通过电话传到县委,县委立即通知沿途村庄组织群众夹道欢迎。戎冠秀一进入平山县境两界峰,妇女们扭着秧歌,儿童们打着霸王鞭,民兵自卫队扛着步枪、红缨枪,列成整齐的队形,敲锣打鼓,欢迎这位子弟兵的母亲荣归。

回家后的戎冠秀先召开家庭会议:提议将一匹布分成36份,分给全村30多户贫雇农做鞋面,把奖励的骡子供全村乡亲们搞生产。而戎冠秀仍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破旧衣裳。记得在群英会上,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胡朋撕下自己的衣襟,给戎冠秀缝补棉絮乱飞的袄袖,她多么需要一件像样的衣服啊!但是,这个倔强的母亲宁可苦着自己。

戎冠秀做群众工作,非常灵活有办法。

她们妇救会员做的军鞋、军衣非常出名,质量回回数第一。军鞋每双都要过秤,做军衣时,她要求单衣双线缝,倒钩针,棉衣要用新棉花,絮得匀,够分量。有一次,戎冠秀发现有套棉衣是用旧棉花絮的,马上找到那位妇女,轻声说:“你这套棉衣摸着有点特别,是不是晚上做活儿没看清,絮错棉花了?咱们的儿子(那个妇女的儿子当时在华北联大学习)在外头抗日闹革命,万一穿了这不好的棉衣,咱当娘的不是造罪(方言,太对不住人的意思)吗!”那个妇女自知理亏,接过戎冠秀给她的台阶,就说:“那我拿回去再看看。”于是,很快换上了好棉花送来。这样既照顾了当事人的面子,又保证了军衣的质量。做到了有理有礼,让人心服口服。

她还挨门挨户动员妇女到识字班读书,唱革命歌曲,她向妇女群众宣讲抗日救国和妇女解放的道理,向她们宣传放足、剪辫子的好处,浅显易懂,声声入耳。妇救会会员李黑妮突然“病死”了,戎冠秀觉得可疑,她冲破重重阻力,不顾尸体腐臭,开棺验尸,并透过种种蛛丝马迹,查清了真正死因是其丈夫有了外遇,勾结情人将其害死。最终,恶夫妇受到严惩。为屈死的黑妮儿“争了气”,鸣了冤。

……

在我的采访过程中,在阅读许多回忆资料时,每每能看到以戎冠秀为代表的母亲形象,感受到平山母亲的慈爱。

晋察冀的第一任女县长、唐县县长陈舜玉,她是来自福建的革命女青年。抗战初期她在盂县妇救会工作,经常去平山县开会。她晚年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一次,我独自一人去平山参加会。走在半路上,不知怎的马突然惊了,把我连同马鞍摔在地上跑了。我爬起来,背起背包扛起马鞍去撵马。走了十几里路,看见马儿在路边吃草,真是又气又喜。我把马鞍拴好,拉着马爬坡,这时天已经黑了。我四处张望,见前面有一星灯火,便急忙赶马上岗。看清是一个屯子。屯长听说我来了,忙把我领到一位大娘家,大娘端来一碗饭,是陈年的豆角煮南瓜。大娘的家很小,炕边还养了一头半大的猪和两只鸡。大娘热情地招呼我,问我怎么敢一人独自出来,还问我有男人没有。晚上睡觉时,大娘把仅有的一片破席子让给了我,还把一个麻袋片给我盖上,她自己却和衣睡在土炕上,我很感动。大娘跟我说,以后再来还住她这儿,她留着一小缸小米,我再来时给我做小米干饭吃。大娘的话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这事让我记了一辈子。

相信这是最最普通的一个革命年代的场景了,平山母亲的一夜温暖却能让一个革命干部记住一辈子,在那个残酷的战争年代,来自母亲的温暖是多么重要啊!今天我们读来亦是非常感动,是留下最深印象的一个细节。

而今,去西柏坡,身着军装的讲解员常把一首歌送到你的耳旁:

最后的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最为激动的开国大典上,戎冠秀被邀请到观礼台。令戎冠秀没有料到的是,在盛大的国宴上,毛泽东主席握住戎冠秀的手,亲切地问:“你叫什么名字?”戎冠秀很激动紧张,抖动着嘴唇用平山话说:“我叫戎冠秀。”毛主席笑呵呵地说:“哦,这个名字,我记得,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再也说不出话,当着主席的面哭了。诚然,子弟兵抗敌打江山,为新中国流血牺牲,毛泽东怎么会不认识子弟兵的母亲呢?

戎冠秀一生曾13次见到过毛泽东主席,连续五届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第三、四届大会代表。她和邓颖超、康克清等革命家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她生病住院后,康克清专程赶到石家庄看望戎冠秀。

聂荣臻元帅专门托人将一束“勿忘我”花束送到老人病榻。聂帅抚摸着戎冠秀前年寄给他的粗布军鞋,沉思良久。1989年,聂力记述了这样的细节:“8月13日,父亲接到中共平山县委发来的唁电,得知戎冠秀去世了。他当时坐在轮椅上,闻之一惊,痛心地拍了一下轮椅的扶手,这是他激动时的一个习惯动作……”沉默了两三分钟后,他让秘书代他给河北省平山县委发去的唁电中说:“惊悉著名子弟兵母亲戎冠秀同志不幸病逝,深为悲痛。战争年代,戎冠秀同志的英雄业绩鼓舞了晋察冀边区的千千万万的人民和人民子弟兵,我也深为她的精神所感动。正是这种军民鱼水感情,使我们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她的革命精神,继承她的遗志,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那天晚上,聂荣臻非常感慨地给孩子们讲述了戎冠秀的故事。两年后,他在会见拥军模范庄印芳时说:“……我们过去有个戎冠秀,我曾发布命令,称她为人民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同志两年前已经去世了,我很怀念她。”

采访手记:

我寻访的脚步迈进了平山县下盘松村,一棵繁茂古槐长在村头。戎冠秀家的院落宽敞,几间房舍布置成展室。令我吃惊的不是单单是那些革命年代的照片,还有戎冠秀的许多遗物,衣服被褥等日常用品异常俭朴,粗布衣被上补了无数的补丁,红黄蓝绿像是百衲衣。一间小屋里,悬挂和堆满了用纸浆加榆皮面糊制的盆盆罐罐,用碎布头砌的坐垫,用玉米皮做的蒲墩……在物质丰富的今天,看到这些遗物真是“触目惊心”,让人思考那个艰苦的年代,为这位勤劳俭朴一生的子弟兵母亲感叹。

我们坐在院落中央的小木凳上,和戎冠秀的儿子儿媳聊天,两位业已八旬的老人告诉我们许多戎冠秀的事情。这位母亲在晚年依然发扬着模范精神,率领群众搞生产,冰天雪地仍然和青壮年一起上山挖鱼鳞坑,植树造林。和年轻人一样中午不回家,啃玉米饼子,抓把积雪当水喝,让人肃然起敬。

戎冠秀的三子二女都是爱国拥军的好党员,并且她在小儿子牺牲在朝鲜战场之后,又先后送4个孙子、1个外孙和1个外孙女参军,报效祖国。时常教育他们不忘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培养,勤俭节约,当一个忠诚的子弟兵。

非常凑巧的是戎冠秀的长孙李耿成,1968年参军后的几年里,就在中央 警卫团当战士,守卫中南海。他记得常去囚禁过光绪皇帝的瀛台抓麻雀,到菜地采马齿苋,这些都是毛主席很爱吃的。毛主席爱雪,下了雪,门前的雪不扫,他们都小心翼翼,舍不得踩脏……朱德总司令则是在散步的时候爱看他们养的兔子,还喜欢兰花、竹子。他们都努力呵护着领袖们这些细小的爱好。

同类推荐
  • 大柳树恋歌

    大柳树恋歌

    本书收有“在马恩塑像前”、“清辉照无眠”、“孩子的话”、“水城威尼斯”、“雨中黄山”等诗歌。
  • 深入浅出细品慢读道德经

    深入浅出细品慢读道德经

    《道德经》所讲述的思想体系包含着丰富、精妙的生存智慧与管理智慧,其中的妙语箴言,即使经过两千多年岁月的洗礼,依然光彩熠熠。即使是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也可以将《道德经》当作解决新世纪人类社会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睿智之书,从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深入浅出细品慢读道德经》语言简洁,条理分明,分别从做人、做事、快乐、修身、管理、养生等方面选择性地阐述了《道德经》内的相关内容,能够帮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记录了梭罗隐居瓦尔登湖畔两年的简朴生活、深入思考以及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文笔宁静恬淡,引人深思。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自给自足。他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湖上泛舟,在岸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在卢梭看来,人们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以及大部分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有着阻碍作用。
  • 郑振铎散文选集

    郑振铎散文选集

    《郑振铎散文选集》收录了《从“轧”米到“踏”米》、《金梁桥外月如霜》等作品。
  •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红楼之公主画风不对

    红楼之公主画风不对

    女尊国将军王一朝穿越成宛若病西子一般娇弱公主,却把“力拔山河气盖世”的天赋也带来了。可叹她的长兄,当今圣上,却是个爱妹成痴脑补帝……所以画风不对什么的,真不是作者的错,对吧?红楼众人:嘴唇抖索,一脸恍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谁写的论语

    谁写的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看完一部惊呆了,谁写的论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秋雨

    秋雨

    我突然觉得和舒曼之间隔着千山万水:一个是能人,一个是穷困潦倒的人,彼此太悬殊了。我们现在相见一定是尴尬的。生死是一瞬间的事,我们还是天涯兄弟好,一切都得存在记忆里,让我们在少年时代里频频相逢吧。翌日早晨,我告辞了。大丫把我送到街口。地上全是金黄色的落叶,并下着如雾如烟的秋雨,非常有情调。
  • 唯守一人心

    唯守一人心

    元玥,看似是一个单纯的女孩,心中却有着很多的秘密。一个人的好坏,她一眼看得出来,可是她唯一看不透的人是穆盛岩,她眼中的穆盛岩高冷、无情,对元玥的追求示好,视而不见。她用了五年的青春岁月都没能打动得了他,反而被弄得遍体鳞伤。诸多的误会,她的心被伤透了,放弃了追求一个无心无情之人,从F国回到Z国,因一个赌约进了娱乐圈当她闺蜜李诗雅的助理,为期两年。本再无交集的他们,一年后又相遇了。想当初谁是谁非,如今早已物是人非。续前缘,还是分道扬镳的结局……
  • 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

    小说的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个孤儿,他聪明勤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在周围善良人们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成为一位名作家。小说的字里行间透露着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人道、博爱的生活理想,被他称之为自己“最宠爱的孩子”。其中的人物“米考伯”现已作为一个单词被收入普通的英语词典。
  • 杰克·伦敦短篇小说集

    杰克·伦敦短篇小说集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在现代美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他擅长以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故事情节紧凑,文字精练生动,有相当的感染力。他一生热爱奋斗和冒险,创作了50多部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和故事,其中许多作品堪称短篇小说的经典,为人们了解美国人及其性格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本书以问题为导向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观进行历史脉络的梳理;二是对当前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观的各种错误解读予以反驳,并通过严密的论证证明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是科学的,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强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并没有过时;三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解读,阐述了落后国家的迂回过渡理论。
  • 爱上国民十八线

    爱上国民十八线

    跌落神坛大明星X从零开始小龙套,1V1,HE。杨若沼为钱进入娱乐圈。海天泽为查清母亲当年的离奇死亡重回娱乐圈。两人经由一次拍摄相识,自此,便紧紧地拴在了一起。染缸一般的娱乐圈中,绝对的真相是什么?在这个世界中,弱者又是否拥有说话的权利?恋爱+剧情+升级本人郑重承诺,坑品绝对有保证!
  • 偏执狂:神秘首席专横爱

    偏执狂:神秘首席专横爱

    他少年时已成神话,打造了完美的帝国集团,将她奉若至宝眷养,溺宠得天怒人怨,最终遭天谴了。他顽劣轻狂,不折手段,毁了她的一切,也同样毁了自己。四年后她再次归来,闯进了另一个恶魔的世界,他霸道、邪佞,拥有病态的占有欲!“说,你到底有多爱他!”他眼睛里淬满了毒,恨不得将她掐死。“即使到死那天,我也只爱他!”她淡然凉薄的回答。“究竟要怎样你才会多看我一眼。”数年再见,他早就不是当年目空一切的黑道少主,褪去一身轻狂,穿着笔挺的西装,像极上流社会的贵公子,模仿那个人的神态惟妙惟肖,却深深的刺痛着她的心。“我真替你可怜,装得再像,你也不可能成为他。”我们都是偏执狂,因为太爱无法舍下,因为太恨所以无法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