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4500000009

第9章 雪中送炭(3)

周培源家住燕南园56号,与江是近邻,但不直通,还需拐个弯。由于周每天都去办公室,家中访客又多,所以江还没有去家访。这天去,除工作外还想谈谈心,协调一下夫人王蒂澂的工作调动问题。

好像是刚刚送走什么重要的客人,客厅里地上桌上摆满了字画,周培源夫妇正在小心翼翼地收拾。夫人扶住一端扯平,周先生训练有素地卷轴。见是江隆基,夫妇如觅知音般高兴,说:“江校长来得正好,欣赏欣赏我的藏画。这些东西我们平日不轻易拿出来,今天倒是个机会。”说着又将已经卷好的展开。

江隆基粗略看了一眼,足有百多幅,全是中国古代的名人字画,倒没有一幅西洋油画。他难以明白,这位足迹遍及欧美,三年半之内连得三个学位,曾是贝德曼、贝尔、海森堡等国际名教授的高材生,爱因斯坦的助手,如今又被公认为湍流模式理论奠基人的物理学家,何以对中国古代的山水画有如此浓厚的雅趣?而周先生讲起这些古董时,似乎和讲理论物理有同样的造诣:“你看这幅。是明代初期画家徐贲的真迹《峰下醉吟图》。徐贲之作,目前世界上仅存五幅。我这幅是第五幅,也是最好的一幅,堪称稀世绝笔。其他民间流传的,全是赝品。”

“何以见得?”江禁不住问。

“我们节余的钱,全花在这上头,当然要收藏真的,好的。你大概还不知道,我们夫妇是荣宝斋、古宝斋的常客。混熟了,他们有好东西就打电话来,我常在电话里跟他们讨价还价。要真要好,还要便宜,我又不是百万富翁。我有老师呀,邓以蛰、张奚若都是著名的书画鉴赏家,刚才送走的就是张奚若先生。业余爱好嘛。江校长,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将了一军!江隆基一生,大概连他自己也说不上有什么业余的爱好。游泳、球类皆不会,更谈不上琴棋书画、文房四宝。他说:“我对这是外行。”

这也是大实话。他略知一二,但谈不上“内行”,便就事论事说:“这些古代文化的遗产,确实是国之瑰宝。据我所知,凡书画收藏家,都要加盖自己的印章,以便传之后世,永保其真,周先生怎么不加印呢?”

周先生笑着说:“你还说是外行呢?内行着呢,老祖先是有这个讲究。但我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最终应该归还人民。我俩喜欢,就替人民保存着,欣赏着,将来老了,全部交给国家,我们的责任也就尽到了,所以不加印。”

夫人王蒂澂补充说:“这个想法我俩早就一致了。四个孩子都是女儿,大的已经工作当翻译,小的两个也不准备学文史,留给专攻文史的去研究更有价值些。”(作者按:1988年,周培源将珍藏的一百四十五幅名人字画悉数捐赠国家,还特意邀请江隆基的女儿江亦曼出席捐赠仪式。)

江隆基击节称赞,钦佩这位科学家的人格与情操,但嘴里没说什么话。他不善于当面奉承人。

落座之后请喝茶。茶几上摆满了古香古色的宜兴陶具。江欣赏着说:“宜兴人用宜兴茶具,周先生有割不断的乡情呀!”

周培源说:“思乡之情人皆有之。在东京,在柏林,每逢佳节你没有思乡之情?异国他乡思念故土的那种感情,莎士比亚也写不出来。蒂澂,你研究莎翁,莎翁写过没有?”

夫人说:“思乡是东方民族的特有个性,莎士比亚怎么能写得出来?”

周培源说:“族人中有好事者考证说,我这个周是周处的后代,现在是第几十几代。”

这个历史掌故江隆基读过。周处西晋人,少年恶迹颇多,为乡人所不齿,后幡然悔悟,立志求学,官至平西大将军,其“除三害”的佳话名传后世。便说:“我看不必牵强附会,是也罢,不是也罢,反正你周先生勤奋一生,一身正气,做人做学问,都堪称楷模。不是我当面奉承你,是众望所归有目共睹的嘛。今天来找你,是想谈点工作。”

周说:“知道江校长无事不登三宝殿,请说。”

江隆基谈工作,从来不带感情色彩,思维缜密,语气平和,一句是一句,绝少废话。他说:“办高等教育,我基本上是外行。延安时期是为革命战争培养人,现在情况不同了。所以还得依赖你和马老及汤副校长的帮助。你们都有自己的教学科研任务,很忙,点子多想些,具体事情我来做。这是一,向你表个态。二、照我的一贯思想,办好教育的核心在教师,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没有一流的教师,就培养不出一流的学生。我的看法,经过院系调整,现在北大的教师又缺又不缺。说不缺是一下子增加到一千多人,其中不乏一流的教授,有声望的学术带头人。至于学术观点的分歧甚至对立并不可怕,‘五四’时期蔡元培先生倡导的‘学术自由,兼容并蓄’的精神还是应该继承的。我的观点是,在学术上有多少家,就承认多少家,不怕你成‘家’,就怕你没学问,掉书袋,像俗话说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周培源插话:“江校长的这个观点很好,非常重要。学术上有多少家算多少家,国家的科学技术才能进步。你看还缺哪些学科的带头人,咱们想办法调几个进来。”

这正是江隆基想要谈的,便以哲学系为例。“据说北京高校的哲学系都合并到北大了,有教授头衔的就三十多人,可以说哲学界的精英都集中到北大来了,但是知识结构很不合理,我到学生中座谈过几次,问他们知不知道有个黑格尔,说知道。问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是什么,只有个别学生说‘合理内核’,再问‘合理内核’是什么,就无人知道了。你看,堂堂北大哲学系的学生竟不知黑格尔的思想是什么,这不成了天大的笑话!总不能因为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就不研究黑格尔嘛。现在国内研究黑格尔的权威是谁?能不能想办法请一两个来?”

周说:“江校长,你的看法我完全赞同,可你这个问题把我考住了。我确实不知道国内研究黑格尔的权威是谁。这个得请教一下汤先生,他可能掌握这方面的情况。”

江说:“我只是顺便提到,文科方面的我找汤副校长商量。理科的请你多想点办法。你的影响大,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联系,能不能挖一些人来?”

“这个由我来考虑,我办不到的,还可请人帮忙,如钱伟长,他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现在在国外还有许多他那时候的同学好友。”周培源答应得很痛快,而且一提到理科,他似乎早有考虑,一口气说了几件早就想研究讨论的事情:

——石油学院有个傅鹰教授,是著名的胶体化学专家,这个领域目前国内人才稀少。他二十六岁就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在东北大学、青岛大学、协和医学院、重庆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1944年厦门大学校长萨本栋患重病,推荐傅鹰出任厦大校长,但国民党CC头目陈立夫说要当校长就得先参加国民党,但傅鹰说“我宁可不当院长、校长,也决不参加国民党”。随后以出外招生为由躲避开陈立夫的纠缠,将仅九岁的儿子寄养在天津亲戚家,1945年夫妇又去美国了,临行前对夫人张锦的侄子张存浩说:“国民党真是腐败到家了,看来中国的真正希望在延安。”夫人张锦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有机化学博士,也是著名的化学家。二次出国后,傅鹰在密歇根大学做胶体化学研究,夫人张锦在康奈尔大学任教。1949年长江口发生了“紫石英号”战舰事件,他看到周总理对英国政府的抗议,又看到英国政府竟然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受这一事件的鼓舞,1950年夫妇二人又从旧金山乘威尔逊号轮船回国了。回来后在北大、清华绕了一圈,就到石油学院了。江隆基插话问:“周先生跟他很熟?”周说:“也不是很熟,因为他要求来北大,所以找我几次,谈得比较详细。”江说:“解决一个指标进两个教授,你看呢?”周培源笑着说:“就我的了解,这位先生学问很大,也很有正义感,就一样不好,骄傲自大,谁都瞧不上眼,说话很尖刻,人缘儿很差,所以转了几所大学,时间都不长。咱们要,那边放人估计问题不大,但我担心来北大与同事相处不好,上次来没几天就走了。”

——侯仁之教授还兼着地理系主任,多次跟我谈过,院系调整时将地质学方面的人调到地质学院去了。没有地质,地理系就缺了一半,而且老北大是以地质见长的,李四光是北大地质系的创始人。现在的情况是出去的不见得都安心,有的闹着要回来。一方面是我们缺一块,没人,另一方面又不能挖兄弟院校的墙脚,怎么办?

——生物系李汝祺教授是遗传学的奠基人摩尔根的学生。摩尔根的中国学生不多,最有成就的就是燕大的李汝祺和复旦的谈家桢,谈家桢又是李汝祺推荐给摩尔根的燕大学生,所以说李汝祺是我国遗传学的奠基人。现在的情况是生物学界向苏联李森科派一边倒,批摩尔根很厉害。李老也感到有压力,可是北大目前还没有李森科派的门徒,怎么办?要解决只有请苏联专家了。

——哲学系的冯友兰先生是从清华过来的,一是住房太小,书都放不下;二是他的工资不知怎么搞的,才一百多元,教授四级的标准,这与他的学术地位太不相称了。所以冯先生情绪不怎么好,不太安心。

……

江隆基一面听,一面还简单地做些笔记。他很少插话打断,也不轻易表态,任周培源说到底。他知道,这些问题都非解决不可,但办起来难度很大。末了认真地问:“周先生你个人还有什么要求和困难?工作上的,生活上的,能解决的都得解决。”

周先生先是推说“没有没有,这就很好”,继而又沉吟着说:“不过,我有点活思想,不知当讲不当讲?”

江深知像周这样有身份有地位的知识分子,讲个人要求一般都羞于启齿,忙说:“周先生尽管讲,你可以不相信我,但是应当相信组织。我历来主张到一个单位,先雪中送炭,后锦上添花。”

“我是相信你才向你提的,我提的可是锦上添花的要求。”周培源笑着说,“我已经加入了九三学社,它的性质你也知道。现在还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不知够不够条件?或者说,像我这种经历的人,允许不允许?心里没有底,还没写申请,私下里想听听你的意见。”

这个问题江隆基没想到,但心里有数,说:“周先生这个要求很好,很正当,回头我给李瑚同志讲一讲。不过据我所知,像周先生这样的科学家入党,究竟在党内好,还是就现在这样好,恐怕还得请示一下中央。此事先不急,你大胆地工作。现在三个正副校长,就我一个是党员,三个正副教务长都还不是嘛。我常想,像北大这样的高等学校,无论现在和将来,都不能没有党外人士参加领导,否则就难以调动非党领导干部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我在党的会议上多次讲过,要求党员干部要主动听取民主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支持非党干部的工作;要求他们尊重知识,重视业务学习,我对他们说,不懂业务或业务条件很差的人,硬要去指挥一切,势必会出现很多毛病的。”一口气讲完他的观点,顿了顿又说,“我也有个想法,想和周先生交换一下意见?”

“江校长你还跟我客气,请讲。”

“你已经调北大了,夫人也应当调过来。风里雨里的,不该叫她来回跑。蒂澂的工作我已经想好了,调北大西语系教英文,以她的水平,完全能胜任。当然还得你们同意,从中学调大学,不至于想不通吧?”

“江校长,承你的好意,但此事不可,断然不可。”周先生急切地说,“我当教务长,许多该调的教师调不进来,先把自己的妻子调到身边,别人会怎么议论?我还怎么工作?”

“有议论我承担责任,负责解释。”江说。

周笑着说:“个人一点小事,还要你江校长担当?”

江也笑说:“这就是方才说的党与非党的区别。我是党派来的干部,你是享誉海内外的科学家呀。”

这件事当时没谈通,以后也没谈通。周培源的夫人王蒂澂一直在清华附中教书到退休。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冯友兰1930年代所著《中国哲学史》前言中引用前人张载的几句话。该书江隆基在延安时期就读过,内容囫囵吞枣,但对这几句话记忆犹新。

来北大后了解到,1949年开国大典之后,冯即致函毛泽东,表示要改造思想,重写中国哲学史,数日后毛复信,要他“取老实态度”。江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建设》《新观察》等重要报刊上不断看到冯的文章,内容大多是谈对共产党新中国的认识、思想改造体会的。在江的印象里,这是一位不断地批判自我,不断地“以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的老先生。

他还听说过这样的社会传闻,河南唐河县因为出了个冯友兰,读书求学蔚成风气,半个世纪来屡有人才出。

冯友兰191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从三十岁开始,一直站在燕京、清华、北大的讲坛上讲授和研究中国哲学。院系调整后到北大,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家住燕南园54号。经周培源提醒,江隆基带着如上的粗略印象去家访。哲学系是大系,冯友兰是有代表性的教授,解决好他的实际困难,具有示范作用。

燕南园的建筑群是老燕大分期分批建起来的,独门独院但不设围墙,形式各异,有的是中西合璧的小楼房,有的是中式平房;依地势而建,高高低低,错错落落,浓荫遮掩,有曲径小路通连;编号也不规范,从57号到54号并不直达,要拐几个弯。54号是小阁楼式建筑,分甲乙两号,住两家人,冯住甲。

同类推荐
  • 青帮最后的大佬:“太爷”张仁奎

    青帮最后的大佬:“太爷”张仁奎

    青帮大佬张仁奎极富传奇色彩。清末科考成为山东滕县头名武秀才,加入过义和团,八国联军入京时,曾护送慈禧西逃。他拜青帮“礼”字辈沈淦为师,成为“大”字辈。张仁奎曾密见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在抗战时,他鼓励弟子为抗战出力,不当汉奸。张仁奎在上海隐居时,成立了“仁社”,与黄金荣的“荣社”,杜月笙的“恒社”三足鼎立。上海滩各帮会一旦与军界、政界发生矛盾,几乎都要找“德高望重”的“张老太爷”出面调解。他的徒子徒孙们遍布军、政、商、学各界,且多属名流。
  • 刘邦发迹史

    刘邦发迹史

    一个一无是处的小混混,是如何在秦末的乱世中崛起并登上皇帝宝座的?他如何能打败包括项羽在内的各路豪杰,成为最后的赢家?如果你问刘邦,刘邦可能这么回答:“我没能耐,我游手好闲,但我运气好啊,我凡事看得开,我会招徕人才,能采纳别人的意见”;如果是项羽问刘邦,刘邦会说:“打仗,你行,我不行;用人,我行,你不行!畅销书作家姚尧将为读者揭秘史上最牛混混刘邦的发迹之路。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2)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列宁的故事

    列宁的故事

    2009年1月21日,是无产阶级革命伟大导师列宁逝世85周年的日子。寒风中,数百名俄罗斯共产党党员和普遍民众,聚集在莫斯科红场的列宁墓前,举行盛大集会,纪念曾经震撼世界的伟人。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在集会上的讲话,表达了今天俄罗斯人对列宁的深切怀念。他说:“去年在俄罗斯电视台举办了‘俄罗斯名人’专题节目,期间有4500万人以各种形式参与节目的投票活动。最初,当这个节目没有完全按‘指挥棒’进行时,列宁和斯大林的名字一直排在前面几位。一些人企图诬蔑苏联时代,歪曲列宁的理想和事业,但他们丝毫没有得逞。苏联时期是俄罗斯这个国家的顶峰。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奠定了这个时代的基础。”
  • 北大的才女们

    北大的才女们

    《北大的才女们》收录了北大现代以来的十余位在各自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女学者,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北大的才女们》图文并茂,十二篇文章配入照片八十余幅,时间跨度近百年。我们从中不仅可以看到才女们风华正茂的英姿、求学的勤勉、志趣的高远、家庭的美满,更能深切地感受她们对现代科学不懈的探索精神…… 《北大的才女们》选取了陈衡哲、冯沅君、赵萝蕤、池际尚、高小霞、王颖、喜勋、石青云、许志琴等在近百年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做出了程度不同的学术贡献的北大女性学人,旨在展示北大女性风华正茂的英姿、求学的勤勉、志趣的高远、家庭的美满以及她们对科学和学术的不懈求索精神。
热门推荐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

    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

    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
  • 一只蚂蚁的现实(中国好小说)

    一只蚂蚁的现实(中国好小说)

    一位名叫兰的姑娘,由于小时候的一次意外,奶奶没有照看好她,被烫伤了脸!整个左半边的脸已经毁了容,由于这一次的意外使得她以后的人生彻底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学期间遭到同学的鄙视,很少有人和她成为朋友。甚至就连她的母亲也没有一丝丝的怜悯之情!到了长大成人以后,在工作过程中也因为小时候遗留的疤痕而受到同事之间的冷落,就连发小的小燕对她也采取了冷战和轻蔑!现实的残酷无情一次次的在她的身上上演着,可是内心坚强的她并没有向生活所屈服,而是再一次的与它斗争抗衡。
  • 重生奋斗小福妻

    重生奋斗小福妻

    【年代文+双重生+空间。】前世,裴芝潼被害的家破人亡。跑去川渝支教,却又间接导致了最爱的闫璟死亡。重新回到物资匮乏的年代,空间在手,天下我有。她不仅要保护好自己的家人,揭开仇人伪善的面具。还要追上最爱的人。所以,当闫璟再次出现在她的面前的时候,她立马说道:救命之恩,以身相许,如何?殊不知闫璟就等着这句话,毫不犹豫的说道:好!【重点排雷:重生非女强】
  • 重生九零:我的前妻是灵尊

    重生九零:我的前妻是灵尊

    一代创世灵尊,千亿万年之后,灵魄归来。一觉醒来,南宫雨霜发现自己到了地球的九零年代,更让人吃惊的是,而且还结婚了,就在昨天又离婚了墨谨之“怎么回事儿?怎么出个任务回来,家里怎么从垃圾场变得这么干净了,那个任性嚣张不讲理的妻子怎么变得那么安静了”?六年后军营,训练场,墨谨之看着自己面前这三个和自己一个模子里刻出来萌娃,脸上的青筋暴突。萌娃一:“叔叔,你和我们长得好像啊。”萌娃二:“叔叔,你是来自于未来吗?还是说你是未来的我们”。墨谨之心里冷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易烊千玺之与你的未来

    易烊千玺之与你的未来

    关于爱情,他们永远这样,懵懂、执着、期待,却有时懦弱选择逃避......后来他们成长,关于爱情,彼此就是生命......
  • 华宠令

    华宠令

    新书《七零律政俏佳人》已上传,欢迎大家移步! 重生的薛沐洵最大的苦恼不是如何为前世的父母和自己复仇,也不是嫁个好夫婿,而是她明明内心是个女汉子,父母兄姐和某人偏偏要把她宠成软妹子。父母兄姐:“动我家小六者,往死里揍!”某男:“小六是我的,不服来战!”外表软萌的薛小六一脸淡定,“姐自己搞得定!”
  •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上)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上)

    一直生活在外公溺爱中的罗琦琦并没有想到,这样的生活有一天会彻底改变,她回到父母身旁,失去了曾经拥有的独一无二的宠爱,一切都要让着妹妹,迷茫不知所措,变得孤僻,也渴望着得到别人的关爱。青春期的她游走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里:作业、考试、小团体的校园;游戏机房、歌舞厅、小混混斗殴泡妞的社会。她看着中国第一代歌舞厅开起来,第一批港台娱乐来到身边……这不只是一个女孩的情感记述,更是一代人的成长经历。
  • 豪门挚宠调香妻

    豪门挚宠调香妻

    "六年后,她回归故土,在亲人们的哀求以及家族企业受困的双重压力下,她答应了与他人订婚,成为别人的新娘。然而就在这时,他回来了。他说,“宋佳蕊的良人是我,我才是宋佳蕊的名副其实的未婚夫,一个月后我们也将完婚!”他以全新的外貌及尊贵的身份再次闯入了她的生活,摇身一变成为了她的准未婚夫、准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