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4500000010

第10章 雪中送炭(4)

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江隆基来到54甲号门前时,见走廊两侧堆满了书,差可供一人通行。迎门支着一张小床,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孩在上面午睡。冯夫人任载坤迎在门口,问明来意后,先将小孩唤醒,并将单人床推进走廊腾清门口后,方能请客人进门。夫人对此颇难为情,歉意说:“屋里太挤,孩子身上长了痱子,睡门口通风。是俺的外孙。”

冯先生似乎也刚起床,正坐在一把老式的木圈椅里喝茶醒神。他穿一件家制的白布短袖褂,戴黑边深度近视镜,下颌上飘一幅在清华北大两校传为美谈的美髯。据说先生平日说话有点口吃,但一站在讲台上,将那飘逸的胡须一捋,便满腹经纶口若悬河,时而旁征博引,时而笑料迭出。因而台下的学生都将那捋胡须的特定动作当作一台好戏的序幕,模仿者层出不穷。

“芝生(冯先生的字),江校长看你来了。”

当夫人介绍时,冯先生不知正在思考学问,还是睡意未醒,竟愣神半晌没有反应。

冯友兰长江隆基十岁,面目清瘦,举止文雅,一副老学究的模样。书房里从墙根堆到屋顶,四面全是书,线装的、平装的,发黄的、发黑的,满屋飘着书墨味儿。

再度介绍后,先生才如梦初醒。“啊!是江校长,你那么忙,能有空到、到寒舍来?”

江说:“早应该来看你,确实是忙了些,请冯老谅解。”

在此以前,冯友兰与江隆基虽有接触,但都在公开场合,还未深谈过。与别的老教授不同,他的历史为他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当然他也听说过,江是共产党内懂得教育、颇能体贴知识分子的领导干部,但毕竟,江是现任校领导中唯一的党员,一言一行代表着共产党的形象。这种心理上的距离感、敬畏感使得他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像答卷不及格的学生站在严厉的老师面前一样诚惶诚恐,不知所措。琢磨再三,还得从汇报思想、检讨1949年以前的言行开始。

“江校长,解放前我两次加入国民党两次脱离,自认为还是要求进步的。特别是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给我永久居留证,我常吟诵王粲的《登楼赋》自勉:‘虽信美而非吾土兮,夫胡可以久留?’对前来劝我的朋友说:俄国革命后,有些俄国人跑到中国来居住,被称为‘白俄’,我可不当‘白华’。解放军越是胜利,我越是想尽快回国,怕的是全国解放了,中美交通断绝;回到清华,就主持了朱自清先生的追悼会。后来,南京政府派青年部部长陈雪屏来清华、北大,动员有名望的教授去台湾,说是准备好了专机,在南苑机场等着,只要答应就有人来搬家。我和周培源商量过,坚决不去。留下来他继续当他的教务长,我当校务会议主席,共同维持清华的秩序。傅作义的部队撤离市区后,我就在教职员大会上宣布:咱清华已经先于北平城而解放了!1949年10月5日,我即致信毛主席将上述情况做出汇报,表示了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决心。1950年我自己要求去参加土改……”

“这些情况,我或多或少听说过。对先生在关键时刻所表现的民族气节和追求进步的热忱,应当充分肯定;对先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丰富的知识和造诣,至少我个人相当钦佩。但思想改造是个长期的任务,历史上这样那样的曲折是由历史造成的,只有慢慢来总结,才能得出正确的经验,操之过急了,效果不见得好。”

江隆基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冯先生从1949年11月起,每年差不多有十来篇谈思想改造的文章发表,而没有一篇学术论文,未免显得急躁心切。而实际上影响他生活待遇的,是因为他1945年当选过国大代表并进入主席团,还在重庆和庐山的中央训练团讲过学。1952年出访印度回来后正赶上“三反”,就上述问题数次交代检查未能“过关”。像这类问题,急又有何用?

况且此行的目的不是谈思想改造,江直率地说:“我来是想看看先生的房子,听说先生的住房很挤,看能不能想办法调换一下?”

于是夫妇俩陪同看房子。确实很挤,两间房,一家数口,连书都搁不下,且年久失修,又暗又潮。二次坐定后,江说:“这怎么行?搞学问的人连书都摆不开,怎么行呢?得想办法解决。”

一句知冷知热的话,说得年近花甲的冯友兰几近涕零。沉吟了许久,几乎是带着哭腔激动地说:“江校长,我冯某活到这把岁数,治学治到这地步,却是家有万贯,膝下无子啊!”

江不明就里,一时反应不过来。环视左右,他确实不知道他有几个子女。进门时碰见外孙,想必有一个或几个女儿,但生儿育女上的事,对我谈又有何用?

冯友兰沿着思路继续说:“通过对我的新理学的批判,我思想触动很大,也作了自我批判,我承认1949年以前的论著全成了一堆废纸,宁愿烧掉,不再贻误后世。但我很想用马列主义观点重写一遍《中国哲学史》,大约得七八卷,一百五十多万字,奔六十的人了,有生之年能够完成,也不失对国家对人民的一点奉献。可是江校长你看看,这么多东西,”他指着满屋子的书籍资料说,“没人帮忙做点资料工作,只怕我熬到油干捻子尽,也难以完成!”

江隆基这才明白他说的“家有万贯,膝下无子”是什么意思,“冯先生,你是说需要一个助手?”

“是啊!这比房子更重要,房子大家都紧张,挤就挤一些。原先一直由大女儿帮我搞资料,三十大几了,孩子要单独工作,联系好去一所中学教书,我不能拖孩子的后腿。现在事无巨细都得我一人来做,老伴是家庭妇女。”

这一请求给江抹了一剂清凉油,猛然想到了一项重要工作,便问:“冯先生,据你所知,咱们老教授中没有助手的还有谁?”

“理科不甚了解,文科还有几位,汤先生,翦先生,他们岁数比我大,身体也不太好。”

江说:“我记下了。这个问题应该解决,也好解决。房子再难也要给你解决。”

想起事情他就坐不住,要辞行。冯友兰感激地送他出门,还陪同走了一程。

“到一个新单位,首先是雪中送炭,然后才是锦上添花。”这是江隆基常说的一句话。

然而,“雪中送炭”的前提是你手中得有“炭”。

为老教授配备助手的工作列入校务委员会的议事日程,北大自身就能解决;而房子问题相当棘手,不是几个校长开个会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大量的资金。搬迁后年年建新房,年年进新人,住房还是很紧张。适合冯友兰住的,只有校内的燕南园和校外的勺园,可是都已经住满了;还有正在修建中的朗润园,是新式楼房,有没有合适的且不说,也是建起一栋立即就有一批新人搬进去。江隆基拉上总务长蒋荫恩里里外外地找,找来找去无着落,一时间竟成了无法破解的难题。想来想去,只好采取最下策也不算权宜之计的最上策:自己和冯友兰对换!

他把这个想法吿诉马寅初,马说:“你这是丢我校长的脸!”

他找周培源商量,周说这是“将”教育部乃至中央的“军”!

他找侯仁之商量,侯说:“此风不可长,这个你换了,下一个找你怎么办?”

马、周、侯都持反对态度,他还不甘心,又去找排在侯仁之后的副教务长严仁赓教授商量。

严是天津人,南开大学毕业后即去美国哈佛、哥伦比亚、加利福尼亚等名牌大学留学并做研究,专攻西方经济学,对资本主义国家财政学很有研究。回国后任浙江大学教授,从事旧中国地方财政研究,著有《中国之营业税》《云南财政概况》等著作,是马寅初从浙江大学带来的,除副教务长外,还兼任校长助理一职。他在几个校级干部中最年轻,才四十出头,家住燕南园西北角50号。夫人叶逸芬是名门闺秀,外祖父曾是北洋水师的管带,在中日甲午海战中为国捐躯。严氏夫妇才是真正的“膝下无子”,“不惑”之年还没有孩子。叶逸芬很喜欢江的女儿,有空就来江家逗孩子玩,与宋超无话不谈,亲如姐妹,甚至多次表示要把小曼认成干女儿。宋超多次给丈夫说过,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土八路”,在与叶逸芬还有王蒂澂这些知识女性的交往中,学会了怎样和知识分子相处,学会了待人接物,适应了知识分子扎堆的大学生活。因了这层关系,江和严的私交甚好,除了谈工作,还可以说说家庭琐事和内心的苦闷。

进门坐定,喝着茶水,江便推心置腹,将换房的想法说给严听。不料严仁赓也不赞同,说:“马老他们几个的意见是有道理的。”

“为什么?”江隆基急了。

“侯仁之一语中的:此风不可长。你不想想,北大住房这么紧张,他冯友兰再挤,总还有两间房,那些连一间也没有的呢?据我所知,这几年新进的教师,有的在外面租房住,有的还和父母一家几代挤一起,路远的起早贪黑赶公车,你这么一调换,他们要闹腾起来怎么办?江校长,北大这地方你也知道,在中央的眼皮底下,通天人物有的是,所以马老、周培源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江隆基点头承认,但也有他的道理:“我已经当面答应冯先生了。答应了就得办到。当领导的说话不算数,开空头支票,那样一大批老教授会怎么看呢?以后还要长期打交道,我怎么做工作呢?”

两人都陷入沉思,许久无话。严很了解江的品行,也理解他的困境,终于想出了一个对策,说:“你去住冯先生的54号,两家紧挨着,从工作的角度、从家庭的角度,怎么说也不合适。这样吧,我家就俩人,住这么大房子,空着也浪费,回头和逸芬商量商量,咱们用马老的经济理论‘团团转’转一下,你住我的,我住冯先生的,冯住你的。这样倒腾一下合情合理,我想别人也不会说什么,你看怎么样?”

江隆基眼睛一亮。“那……合适吗?逸芬会不会……”

“呵呵,要是换了别人,也许还要费些口舌,逸芬你就不用担心了,没看她喜欢你小曼那样子,当成了自己的心肝宝贝。”又说,“我这房子比你的小一些,又比冯先生的大一些,不过你看,是水泥地,没铺木地板。”

江隆基一摆手,“那有啥?延安的窑洞、西安的老平房都住了,都没地板,工作照样搞,还搞得不错呢。”

“还有,冬天没暖气。”

同类推荐
  • 晚清有个李鸿章

    晚清有个李鸿章

    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传记,作者更是将李鸿章作为一个符号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晚清重臣李鸿章,以其风云变幻的一生成为晚清时期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去世不久,大儒梁启超便为他立传。李鸿章一个以喜剧的方式进入世界,却以悲剧终场的命运的宠儿。说他是命运的宠儿,是因为上天在铸造李鸿章的时候,充分彰显了人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神秘性。我写作李鸿章的动机却是非常明确的,那源于清醒和困惑的交织——一种极端的清醒,也是一种极端的困惑。这种困惑与清醒是相联系的,更是相融合的。它不仅仅是对李鸿章本身的困惑和清醒,是对中国文化的困惑与清醒,同时也是对于世界以及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困惑与清醒。
  •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全传

    本书立足翔实史料,以杜月笙一生的事迹为主线,力求再现杜月笙跌宕起伏、极富传奇的一生。黑白两道纵横任我,亦正亦邪毁誉由人,20世纪初的大上海繁华兴旺,风云诡谲,许多人带着梦想赤手空拳来此闯荡,能出人头地的却只是凤毛麟角,上海滩教父杜月笙就是其中一个。他慷慨大气却又狡诈多端,为人豁达却又投机钻营,体恤民情却又心狠手辣,他的性格亦正亦邪,行事亦黑亦白,一生不曾加入任何政党组织,却始终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三百年帮会人物,杜月笙实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集大成者。
  • 蚕丝:钱学森传

    蚕丝:钱学森传

    《蚕丝:钱学森传》讲述了钱学森旅美二十年、曲折归国以及为中国航天事业殚精竭虑的传奇一生。钱学森是如何从一个清末杭州西子湖畔出生的钱王后裔一跃成为美国航天业界最杰出的火箭动力专家,以及如何成为麦卡锡主义的牺牲品而离开美国,从而摇身变为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成为中国的“导弹之父”?这本书都做了解答。
  • 赵焰:晚清三部曲

    赵焰:晚清三部曲

    《晚清三部曲套装》由《晚清有个曾国藩》、《晚清有个李鸿章》和《晚清有个袁世凯》组成。赵焰,当代作家、学者,以东西方文明比较的视角致力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作品极具历史感和人文情怀,文笔富有现代感和穿透力,在写作界有“中国茨威格”之称。著有“晚清三部曲”,《在淮河边上讲中国历史》,“第三只眼看徽州”系列七本,以及长篇小说“娑婆三部曲”(《无常》、《彼岸》、《色与空》)等。
  • 默克尔新传:奋斗会让自己变的更强大

    默克尔新传:奋斗会让自己变的更强大

    安格拉·默克尔,2005年成功当选为德国总理,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更传奇的是她在2009年和2013年的大选中成功连任,成为连任三届的女总理。“第一位女总理”和“连任三届的女总理”都给默克尔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热门推荐
  • 冷情杀手的总裁老公

    冷情杀手的总裁老公

    “呜……呜……”小女孩站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中央,轻声抽泣着。眼看着一辆卡车就要撞上小女孩,一名中年妇女冲上前把她抱开了,把小女孩抱至安全的地方后,开口询问:“小妹妹,你怎么在这里哭啊?你知不知道这样多危险啊?你爸爸,妈妈呢!”现在的父母真不负责任,怎么能放一个小孩子到处乱跑呢!小女孩的小脸蛋上挂满了串串泪珠,惹人怜爱极了。“呜……呜……”小女孩一个劲的摇头哭泣,不记得了要怎么回答,她……
  • 宣生六记之上古遗密

    宣生六记之上古遗密

    宣生六记第2部。她说,“我这一生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希望能和阿淼永远在一起。但它实现不了,所以我有了第二个愿望,惟愿他此生能够长乐无忧。”他送她一坛忘忧,她笑着说,“你就是我所有忧愁的来源,既忘不了你,又如何能够忘忧。”
  • 豪门诱爱:裴少宠妻没商量

    豪门诱爱:裴少宠妻没商量

    他是她家谁都不敢惹的小叔叔,一不小心宠她宠上了瘾。他说,离婚,我娶你。他说,他们欠你的,我会一点点帮你讨回来!他说,你可以不必那么坚强,有我。全世界都知道他是妻奴。她总说他淡漠小气又爱吃醋,所以,告白她来,求婚她来。当他身陷囹圄,她散尽家财,疯了一般报复欺负过他的人。她说,怎么办呢,我只想你平安。全京城都知道,裴氏夫妻是一对疯子。
  • 四世同堂:足本(全三册)

    四世同堂:足本(全三册)

    《四世同堂》系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是老舍创作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表现了抗战期间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争,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这部足本,由翻译家毕冰宾(黑马)据浦爱德与老舍合作翻译的《四世同堂》英文稿回译补全了已经散佚的第三部《饥荒》的最后十六节;在信达雅三重标准上,对已经面世的版本又有所超越。
  • 都市史上最强奶爸

    都市史上最强奶爸

    穿越异界,秦风无敌了,还不小心多了个粉雕玉琢的可爱女儿……秦风:“我这一生不会解释任何事情,更不会主动为任何人做任何事情。”若曦:“爸爸爸爸,若曦想吃肉。”秦风:“老虎肉还想不想吃,要不今天吃龙肉?”若曦:“爸爸爸爸,若曦想要天上的星星。”秦风:“乖女儿不要急,爸爸这去给你摘下来……”有一个调皮可爱的女儿在身边,秦风的人生注定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 竹下许你整个世界

    竹下许你整个世界

    盘古开天地之时,世间分为两半,一半为世人熟知的凡间,另一半即为无忧国。一个是洛阳城内四大家族之首万俟公府之子,一个是关乎无忧国百姓存亡的灵女。世界不同,责任不同,殊途同归。只因妹妹冲动之下而打开结界,便开启了不同世界之间两人的虐恋……
  • 心法:传习录中的知与行

    心法:传习录中的知与行

    本书以王阳明的人生经历为主线索,以为什么要提出心学、什么是心学、什么是高层次的心学为辅线索,将王阳明一生行事与其弟子所著的记录其言行的《传习录》充分糅合,事迹为行,录为知,穿插来写,上行下知,逐篇解读。全面介绍了王阳明的传奇人生,更解读出阳明心学的核心精髓。
  • 迷恋电脑的男孩

    迷恋电脑的男孩

    《迷恋电脑的男孩》这本集子是著名故事作家顾文显的中短篇故事集,选自作者近四年来在全国故事大刊发表作品的精华部分,内容丰富,人物鲜活,故事生动,题材广泛,涉及生意技巧、职场斗争、凄美爱情、人间大爱、奇人奇事、朋友义气、家国情怀、励志奉献以及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揭露与鞭挞,给读者以爱不释卷的阅读快感,值得一读。
  • 我能变身假至宝

    我能变身假至宝

    变身假至宝,引天劫降临,锻体炼魂。从此,姜平走上一条通天大道!
  • 运气要诀

    运气要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