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4700000007

第7章 渡在海上(1)

他们是以充满智慧的认识获得最高灵魂的人;是在统一的灵魂中发现最高灵魂与内在我具有完美和谐的人;他们是在内心摆脱了全部私欲而亲证最高灵魂的人;是在今世的全部活动中感受到他(最高神),并且已经获得宁静的人。

——《蒙达迦奥义书》

上篇

时隔两千五百年,真的已经再无能力复原那个动机了么?

那个人不顾一切抛弃了家同——他的口的只是为了到达另一个家园?

史册中的复述似乎早成定癈,关于四谛来源的论述也已耳熟能详——路行中,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一个濒死的病人、一个乞丐,或者还有一场葬礼这个后来人常提起的老、病、死真只是那个他决意要出家的原因么?如上场景给王子悉达多的感受,和他对诸种人生之苦晟终解脱的寻求后来成了他的教义、正因为此,那个在公认史实背后的心情也许一再被略了过去,历史告知我们的只是一种结论,渐渐地,我们已不习惯去问纸型、史册、卷宗、典籍以外的东西。

当然也还有一种解释。关于出走——

奥古斯特.卡尔.赖肖尔在其《佛教》中言及精神物质,认为沉思默想的印度人对物质、奢华、权力和名望等孜孜追求的怀疑基于或导向了如下一种信仰:物质生活及享受并非美好生活的最重要部分,却恰恰是高尚精神生活的反而。“这种信仰使大量的印度人抛弃世间正常的生活,涌人森林和山洞去做隐士和遁世者,以求免于物欲、情欲的奴役和人际关系的纠缠,他们试图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安适、永恒的东西和真正的满足。”——佛教因物质的起疑到对内心精神生活转入的这个缘起,在赖肖尔本人,也只得于外界的观察而非体悟——因为悉达多放下的不仅是物质,备遭困扰的他对物之上的诸多精神也同样做到了步步离弃。

对佛人格精神的漠视,模糊了佛教教之先的原初性、心灵性与佛本身的血肉感。

舍利被埋在了塔里。

很多年过去。直到那个人提出了怀疑——

为了探究“我”,探究“自我”,还有别的路途值得寻找吗。没确人指出过这样的路途,没有人知道过这样的路。

婆罗门们知道一切事情,他们的圣经记载着一切事;他们研究过一切事情——世界之造成、语言之起源、食物、吸气、吐气、器官之排列、神们的行为。他们知道太多太多的事情:然而,如果他们却不知道这一件重要的事情,这一件惟一重要的事,那么,他们所知道的一切事情还值得知道吗?

1922年一篇名为《席特哈尔达》的小说否定了于物质与精神关系中找寻动机的方案。

被称为德国“浪漫派的最后骑士”的赫尔曼·黑塞将那动机局限在严格的精神领域里,只是选择,隔开了这个人与他原有的生活。他在《自传》里专意提到外祖父是传教士、研究印度的专家,父、母亲都曾一度在印度从事传教而自己在莫尔布隆修道院神学院读过书、却自称西方大牌哲学家——包括柏拉图、斯宾诺莎、叔本华等——都不及印度和中国的哲学对他的影响大。他在早年,也经历了违逆祖传的笃信宗教家庭的内心危机——逃出神学院,跟钟表匠做学徒——《轮下》记述了这段背离的苦痛与自由。走出了一个集团之后,首先所获得的那种自我的感受,是史录无法追记的。也正是这个,才使他在写那个与释迦同名人(从以后情节的发展,可以说主人公悉达多即是释迦牟尼的化身)决意已定的出走时会有那般切近的描述:

悉达多走进屋子里。他父亲正坐在木皮做的席子上,他走到他父亲身后,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是你吗?悉达多,”老婆罗门问道,“你心里有什么话你就说吧!”

悉达多说:……我是来告诉惩我想明天离开您这家园,去加入苦行者们的行列,我愿意成为一个沙门……

那老婆罗门沉默不语。沉默继续了很久很久,星星一颗颗经过小窗口外的天空,星座改变了位置。

他儿子站着,沉默、不动,双臂横盘在胸前。

后来是做父亲的打破沉默的拒绝,可是——那做儿子的依旧双臂横盘胸前,沉默不语。

“你为什么还要等待?”他父亲问道。

“你晓得为什么?”悉达多回答道。

此后是做父亲的离开。再此后是无法入睡的父亲在长夜里一连几个钟点所看到的站在原地不动等待着的儿子。这里,时年45岁的作家竟如一个初学写作者四次连用了同一句式——一个钟点过去了;又一个钟点过去了。然而;

悉达多站在那里。

悉达多依旧站在那里。

悉达多站在那里,在月光里,在星光里,在黑暗里。他站在那里不动。

终于在那夜的最后一个钟点,做父亲的走进屋去,面对着高大又陌生的儿子,那已是毫无退路的对话了——却是多年来每读一遍都舍不得放过的——

“悉达多,”他说,“你为什么还要等待?”

“你知道为什么?”

“你要一直站着等待,等到天明、中午、晚上?”

“我要站着等。”

“你会疲倦的。”

“我会疲倦。”

“你会睡着的。”

“我不会睡着。”

“你会死的,悉达多。”

“我会死。”

此后的对话更是让人心悸;对应“你宁愿死,也不愿服从你的父亲”的懊恼,竟是“悉达多愿做他父亲指示他做的事”的回答。在悉达多望着远方的眼睛里,父亲知道儿子已经离开了他,“父亲”一词发生了置换,一个新的父亲诞生了,那个他要做的沙门的意志;虽然最终悉达多也同样离开了这时诞生并主宰了他的意志,但是此时,他服从的是这个精神之父的指示,他只能服从那一刹那响在他内心的声音。

冥冥中,一场跋涉就这样找到了开端。

内化教义的个体化的身体力行。是各类经典中寻不见的。文学,此时,再一次充当了历史的补白。

后来,释迦牟尼在波罗奈斯传教结束而向优娄频罗进发传教之前,他对弟子的告诫是——不许结伴而行,务必独自游历教化——即要求每一位弟子以个体的自我面对向他一人展开的世界,体验、亲证、自律、实践教义与人生。释迦也是一人向他当初获得正觉的优娄频罗走去的。

一个人,在路上。这个意象,或许就蕴含着一种宗教。

在我去过的寺院庵堂,曾不止一次与他的圣容对视,因为大多数情况的仰望(那塑像总是被塑得高高的,俯瞰着众生),总是在那一瞬时会突然停顿思想。与那样的一种被后人诠释过了的目光对视,仍然有某种奇妙的感受难以传达,记得在五台山面对一尊释迦像的时候,会在膜拜之后突然生出要变成他的感情,那是1990年深秋。此前此后,我在龙门云岗,也曾遇到过那样的目光。正好这几次去,都没有太多人,寂寥空间里那种无声息的对话和对淡后所获得的那种心境的清明,是用手写不出的。问题是,面对一尊泥、石、金或别的什么可致不朽腐的雕像时,会有很多膜拜者想到他的肉身么?他的血肉之躯,他也曾有过的呼吸、爱憎、坚执与抛弃,会想到他的苦恼,和终生为免除这绝非他个人的苦恼而献出的一切,王位、富足、亲人及至生命。会有很多人么,即使如此仍觉亲近,而不仅只是仰望。

对经典注释太多,犹如酒掺了水,反品出出酒的味道了。佛陀,尽管后世人尊他为神以显敬仰,却是违逆佛陀本意的——“我不是僧团的统治者,我灭度后,也不需要有一个统治者。”这种对任何形式权威的反对与他青年时期放弃王位继承人身份其实是放弃一种统治体制相一致,他在精神领域里也同样反对领袖一说。“汝当自依”,《大般涅槃经》中这句遗言语重心长。

乔达摩悉达多于公元前560年出生于现在尼泊尔南部的弱小民族——释迦国,是净饭王的王子。高贵的生活保证了最好的教育——包括一个王权继承人的武艺与帅才。然而成为一个国王不是他所要的理想。29岁,释迦出家。他舍弃王位后对迦毗罗城的告别,入拘利国再南下对阿诺摩河的渡过,他剃除须发,独自一人托钵行乞朝距出发地600公里的摩揭陀国走去的那段路程中的心境现已无法测度了。一个人,在路上。漫长的修行开始了,这时的释迦小再以一个王权继承人的身份而是作为一个自由地选择自己生活意义的人向目的地走去的。摩揭陀王舍城,优娄频罗舍那村。恒河支流的尼连河岩的苦行林,伽耶城,距此须10天跋涉200公里外波罗奈斯的鹿野苑,从鹿野苑再折回优娄频罗,摩揭陀国,舍卫城,拘尸那揭罗城,从婆吒百村渡过恒河回归故乡途中,无论放弃、正觉还是传教,这些地点与行程一一记录了这个初衷。

然而,在佛陀单纯的一生中,有过几次让后人颇费心思的转折:

为什么佛陀要抛弃他现成给定的富足生活与王位继承权而出家过流浪人的生活?为什么在他的禅定修养已达到很高造诣而不得不令其师事的两位当时全国水平最高的禅定家惊讶并打算立他为思想继承人时,他却离开了他们?为什么在他已与苦行对质了长达6到10年而品尝了一般苦行者都未能做到的一切肉体磨难之苦并使得周遭人都满怀敬佩之情如圣人般看待他时,他却放弃了这甚至是垂手可得的名誉而离开了苦行林?为什么在他于毕钵罗树下(这棵树后来被称为菩提)趺坐成道后实际已是全国最具境界的哲悟家而还要徒步跋涉到几百里外的异地去传教呢?为什么在他已然拥有了近千名弟子后却不满足于平平静静做导师的生涯而还要坚持一个人独行游历教化呢?与婆罗门的对恃与征服,对提婆达多叛逆的粉碎,九横大难之后,在他80岁高龄时,在释迦族灭亡后,他为什么还会从婆吒百村渡恒河并选定他的故乡作为他最后传教的方向呢?为什么,他能小顺恶疾缠身在弟子劝他休息时还要侧卧于沙罗双树间支撑着为前来寻访的沙门说法并以此作为自己临终的方式呢?

这是一个一生写满了离开、丧失、告别与放弃的佛陀。

一个人,如果不是一定要得到他需要的东西,他绝对做不到这种对已有的放弃。因为那太冒险。拿已有去抵押未知,恐怕只有那些内心呼唤异常强烈同时意志异样坚决的人才能做到。

释迦的第一次放弃是针对王权、家庭的。

他的出家行为本身,是对命运安排好的他个人生活方式的一种拒绝,同时拒绝的还有异常优厚的财富、地位。而在出家的表象背后,是对政治、政体乃至整个统治权的放弃。日莲正宗法华讲总首席讲师、日本学者池田大作在《我的释尊观》中曾说,“他选择了由权力主义即成为形而下的世界之王转为从形而上的层次来看待世界的哲学之王的立场”;置身体制与文化之外,于时代变迁、时间流逝之上追寻某种精神意的真理以存放生命,或说在可变的物质世界寻找生命价值的永恒性,是这次放弃的内涵。出家使释尊成了一个边缘人,拒斥原有体制文化的同时,他还放弃了家庭,放弃了意味着世俗生活的对其精神反省方式产生逆向作用的障碍物的纠缠,王权喻意的政治及其武力特征、家庭喻意的生活的世俗性的跳出,释迦获得了思想独立的可能。对武力的坚决否定——此后还包括对摩揭陀国王让其指挥军队事件,对频婆沙罗的拒绝到摩揭陀国王对他的皈依——都体现了他对终极意义的看重,最后释迦族为武力所灭,不能不是一个悲剧性的讽刺。而他在80岁临终之时仍要坚持回故乡传教(有人拟断其为归根感所支使,或为老年找一个安息地),我以为他是仍想以他的思想去祛除武力统治而通过救心来救国。这时他的襟怀已超越了一个可以用边界划定的国家,虽然他自始至终是一个爱国者,以他个人的方式。

释迦的第二次放弃是对名望、利益的放弃。

同类推荐
  •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边疆万里行日志》内容简介:他去到那遥远的地方,是回家,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旅行 在他的笔下和镜头中,展现的是一座座亲身攀登过的山,二条条涉过水甚至救过人的河,一所所亲手摸过宿舍里棉被厚薄的小学,以及一位又一位与他做朋友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身在边疆的当地人。
  •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雄村记事

    雄村记事

    上午,召集雄村村民代表(户主)会议,38户村民中的30户户主代表来到工作组驻地村委会参加会议。乡党委书记尼多和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参加了会议。我以工作组名义向村民们致节日慰问讲话,尼多书记和村支书也分别讲了话。会议开了一个半小时。会后留尼多书记在我工作组一同吃了午饭,边吃边了解关于村民反映天圆矿业公司补偿七户村民搬迁费,因分配不公而引起矛盾的情况,对雄村由矿业开发引起的不和谐不安定因素作了分析,使下一步开展群众宣传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
  • 蟾溪流韵

    蟾溪流韵

    连德仁先生的《蟾溪流韵》即将付印,嘱我写序,诚惶诚恐。对诗词,我并不精通,但确是个爱好者。我始终认为,好诗歌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心底喷涌而出的。其鲜活的灵魂是无法隐藏的。读完连先生的诗集,酣畅淋漓,更加深了我这一认知。
  • 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

    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

    当诗人遇到爱情,世界上就有了最美的语言,那就是情诗! 《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精选中国古代的爱情诗篇,用诗一般的语言,从相遇、相思、相守、离别、离弃、祭奠六个方面对这些情诗进行了解读。作者在品读、解析的过程中挖掘出了诗词背后诗人们的爱情故事,呈现出了诗词的写作背景。《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适合广大文学爱好者、历史爱好者以及对诗词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热门推荐
  • 爱因斯坦上海历险

    爱因斯坦上海历险

    大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来过中国,先后来了两次,是准备来讲学的,打算逗留一两个月,结果,讲学不成,总共呆了不到三天,走了。什么原因呢?公元1922年12月10日。上海《申报》头版头条通栏标题:《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将于本月十三日抵沪》。爱因斯坦,这位改写了世界物理史的科学巨人光临上海,比美国总统光临上海更有意义。大街小巷充满了报童的叫卖声:“卖报啦,卖报啦!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将于本月十三日抵达上海……”一时洛阳纸贵。
  • 与邪少为邻:豪门霸道爱

    与邪少为邻:豪门霸道爱

    她是一个迷糊可爱的小女人,遇见他以后,她就一直没名没分的跟着他,终于有一天,她发现他的疼爱,宠溺都是因为她是个替身,她想逃走却被他抓住。“你又不喜欢我,为什么不让我走?”“谁说我不喜欢你?嗯?你这么可爱,我当然喜欢,你敢再走,我就把你卖给长得像大猩猩的男人。”怎么办?大猩猩还不如眼前这只腹黑熊好呢!她只好乖乖留下来,继续被他养着……他只说喜欢却从不说爱,其实他爱她从他们相识就已经开始,他以一种最高傲霸道的方式爱着她!……安佐澈,你不让我走,那我就留下来征服你!你的人你的心都交出来!……因为阮修雪是个笨蛋,所以,笨蛋没有权利听到我说‘我爱你!’
  • 时光姒流水

    时光姒流水

    我知道我错过你前半生的一段时间,但我会用我的后半生去弥补前半生的错过。-闵朝
  • 远古修真者在现代

    远古修真者在现代

    他们曾经是远古时代一群法力无边的神,他们也有战乱纷争,他们以拯救天地劫难为己任,因为“天心”和“天魔之心”的缘故,他们穿越了过去未来和异世空间,他们和今天的人间僵尸之间产生了穿越时空的爱情,他们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找不到工作,远古的神,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身边,时时都在发生着许多穿越的事,只是,我们都未曾发觉,面对使命与离奇的爱情,远古之神又将如何抉择?
  • 高危职业

    高危职业

    八年老兵余洋,无意间进入无尽杀戮场,再次扛枪上阵。从索马里到斯大林格勒,从中东沙漠到南美洲热带雨林,野兽,敌人,甚至你身后的友军都会带走你的生命!这是一个高度危险的职业! 书友群:651835345(已经升级可以加入),全订群(需粉丝值4500):203976042
  • 私人生活的变革

    私人生活的变革

    《私人生活的变革》是以东北的下岬村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纵观下岬村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变化、农村青年择偶过程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的各种细节、家庭财产分割过程中三种相互关联的习俗沿革以及在彩礼上体现出来的巨大变化等,讨论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的出现与发展和国家在私人生活的转型以及个人主体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农民的私人生活经历了双重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核心在于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兴起。基于此,作者反思了中国近现代以来农村情感生活、亲属关系等私人世界的发展与变迁,与国家对于私人生活领域的巨大推力。
  • 那一束阳光

    那一束阳光

    "书里说每个女孩都是公主,无论在破阁楼还是城堡里."
  • 总裁的灰姑娘

    总裁的灰姑娘

    这个该死的无良丫鬟,竟然在七王爷发现爱上她的时候逃之夭夭了,她以为男人都是陈世美呀,她以为王爷都无情呀,共患难的情谊到什么时候都是叫人无法忘却的,更何况一个爱上她的男人,到底是谁给了她这么诡异的思维,需要找回来好好调教,问题是这个一肚子计谋的丫环到底跑到哪里去了?
  • 别怕,我是英雄

    别怕,我是英雄

    新书《苟到仙界》正在火热连载,求支持…… 超能力统治的世界,没有超能力的你获得了从恐惧中得到力量的金手指。为了验证自己的能力,你凶狠地踩碎了小屁孩的玩具,他对你产生了微量恐惧,你的力量因此获得三倍提升。小屁孩的爸爸很快杀气腾腾赶来了,你轻松放倒了他,他对你产生了中量恐惧,你的力量因此获得六倍提升。于是,小屁孩的爷爷前来复仇了,你终结了他,他对你产生了大量恐惧,你的力量因此获得九倍提升。你的卑劣行为激怒了小屁孩的老祖宗,但他还是倒在了你的拳头下,小屁孩一家对你产生了天量恐惧,你的力量因此获得十二倍提升。但在犯罪事件发生时,正直的你勇敢站了出来,潇洒地拿出英雄执照,淡淡说道:“别怕,我是英雄。”
  • 六系世界

    六系世界

    人云亦云的谣言,使我沉沦。陈府的覆灭,使我迷茫。陷入沉沦,迷茫的我原本以为会在这深山野林中了却余生,没曾想师傅与我的一席长谈改变了一切,同时也让我知道六系世界的由来以及诸多的奇人奇事。六系世界,基于平衡,以妖、兽、人、魔、鬼、仙六者共同组成。每一系都有自己精彩的故事和秘密,身背家仇与恩师重托的陈峰会去一一闯荡,领略。陈峰又究竟会闯出什么名堂,是否能够寻得那遥不可及的天道,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第一站,六系大陆之人兽世界。父亲,母亲,弟弟,你们一定要等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