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2800000026

第26章 外公被誉为中国共产党内的大秀才(2)

《中国革命的前途》一文当然存在着某些理论上的缺陷。如“四.一二”及汪精卫的叛变是哪一个阶级的叛变?文章笼统地认为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叛变。而当时党内认为是“上层小资产阶级的叛变”。共产国际和斯大林最先从理论上论述武汉时期是工农和小资产阶级的联盟。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通过的《告全党党员书》中,认为汪精卫的叛变是小资产阶级的叛变。看来当时中国党和共产国际在理论上没有应有的水平来作这件事。直到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才把中国的资产阶级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即大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民族资产阶级,即中小资产阶级。外公后来指出,1927年的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不是什么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叛变,而是隐藏在革命阵营中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叛变。文章还预言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必然到来,在论述革命潮流高涨的国际条件时,依据的是共产国际当时提出的所谓“第三时期”的论断,但这一论断并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所以是个错误的判断。

但《中国革命的前途》一文仍不失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的著作。它系统地阐明了当时面临的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特别是澄清了反动“理论家”们在理论上制造的种种混乱。文章既是理论的著作,又是批判性的檄文,同时具有政论的严谨和杂文的辛辣。犀利的笔触,将反动理论家们充当帝国主义走狗的丑恶嘴脸揭露无遗,强有力地反击了他们向无产阶级革命发动的舆论进攻。在以后的同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论战中,外公一直保持了这种战斗的文风。他以笔做刀枪,在打击敌人,捍卫革命事业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写《中国革命的前途》一文时,外公只有22岁,22岁的小青年竟有如此大手笔,无怪乎人们要称他是党内的大秀才。

第二节《火山》与《血战》

外公在《中国青年》发表的文章,大都是政论文,可是例外地,在第138期和140期却发表了他写的两篇小说,一篇题为《火山》,一篇题为《血战》。这也是我迄今所发现的外公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所写下的卷帙浩繁的著述中仅有的两篇小说作品,因此,显得尤为珍贵。

《火山》采用的是书信体的形式,整篇是一位署名为“纬弟”的青年,写给“龄哥”的一封信。信中叙述“我”(纬弟)在北京度过“三.一八”后与龄哥分别回到上海,又参加了上海“五卅”周年纪念运动。然后在帝国主义和军阀制造的白色恐怖的气氛笼罩下,心情变得十分阴郁:“到处我感到枯寂、到处我感到苦闷。”不久“我”又到了汉口,“阴郁更来得厉害”。终于“在极热的天气里病倒在床上”。“一切北伐军从长沙打到武胜关的事情,都在我昏得梦呓的时候,一件件的过去。”可是,后来“我”的病奇迹般地在一天里好了——这一天,“我”在昏睡中被一阵阵口号声所惊醒:“打倒帝国主义!”“为五千同胞复仇!”……“我”听到这久违了的声音,不知何处来的力气,从病床上一跃而起,披了件衣服就往外跑。“我”看见的是一队声势浩大的游行队伍,前头是一面写着“汉口市民追悼万县五千同胞大会”的旗子。“我”振奋起来,再也耐不住了,冲进了队伍,同大家一起走、一起喊,东奔西走地散发传单。“我只觉得我的声音,洪亮地高出随便何人以上,它击着街旁的屋子,那些屋子为之动摇!这声音同回声在空中冲突,好象一个大潮流在礁石上,砰的一声直射半天,随着风雨散布全地球的任何一处!”就这样,“我跟着那旗子一直走,也不知走到什么地方,更不知走了多少路,终于我出汗出得浑身全湿,终于我失了知觉……”当“我”醒来时,发现自己又躺在床病上,“很觉疲乏,又睡着了……”

接着,小说是这样一段描写:

……在朦胧中梦见了你和北京的许多朋友。我们仿佛在一座山旁,花草都很美丽,看见许多人在那里运土。

“你们干什么的?”我问他们。

“这是火山,皇帝叫我们用土塞没它的口。”他们之一指着那座山说。

突然我觉到地有些震动,我们面面相窥!

看那班人时,他们正在抛了一切的工具,狂奔高呼——“火山爆发了!火山爆发了!!……”

“你们快快跪下祈祷!”几个佩着十字架的牧师举起了手也在大叫。

于是大家都跪在地上,我们也跪在地上,什么都听不见,只听见山口的轰轰之声加增厉害,天空被黑云盖住,地动得好象摇篮。突然,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天地里射出一团大火,照耀得如同白日,空气也突然变得沸热,连呼吸都非常困难,原来祈祷无用,火山真的喷发了!红的火石在天上掉下来,红的Lava(英文:熔岩——引者注)从山口浩浩荡荡的流下来,奏着这样的曲子:

世界上的农人和工人,

手执红旗向前进!

万般苦难你受尽,

要撕灭旧的建设新的完成世界革命!

轰!轰!轰!轰!提起精神!

轰!轰!轰!轰!步武齐整!

敌人在你面前发抖,

你是世界的创造者,

现在该做世界的主人!

Lava终于躺在我们的脚边,我怕极了,拔起脚就跑,那些东西依旧奏着刚才的音乐,排山倒海的向我追赶。现在我前面已是大海,水好象沸的一样汹涌,旋汤在海面飞跑,那时追兵距离我的脚跟不到一尺,我没办法,奋力从山上向海里跳去,一瞬间还看见Lava也在崖上挂将下来,赤红的,发光的,有蒸气的。嘣的一声,我落到海里,好象从锅炉里跌到冰窖里,一阵冰冷的气,直冲进我的心肺,我于是悠然而醒,又是一身大汗!……

看护妇方才过来,她说我的病已经好了,热度已是平复,大概将息几天就好出院。龄哥,你为我快活么?……

《火山》借助“我”的口,抒发了当时白色恐怖气氛下青年当中普遍存在的压抑心情,和渴望奋起斗争的强烈愿望;并用象征的手法,借助梦境的描绘,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喻为不可遏止、威力无比的火山,同时预言:革命火山的爆发,必将毁灭整个旧世界。

小说《血战》则是用素描的笔法塑造了一个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的革命青年战士苏华的英雄形象,表现了北伐革命者不屈不挠、舍身忘死、血战到底的坚强斗志和英雄气概。

小说一开头向读者展开的是一幅夕阳如血、空旷无声的秋日黄昏的大草原的图画:

夕阳已是西下,陷在山坎深处,天半紫霞殷如积血。日光平直地射出,把一切的影子都拖得很长。现在正是照着一片草原。黄的秋色,铺满了它。没有风声,静悄悄的。

忽然太阳底下出现一个人,直向草原急驰。穿的是短的内衣,只着得一件布衫,裤子和袜。面孔消瘦得不成样子。长的影子在他面前好象个鬼,直挺挺的。虽是气喘,急走,步履却是非常蹒跚。头上,腿上,都扎着白布。

到了草地上,他再也没有力气了。他倒下,他躺下,血瘦脸,像火一样,太阳是红的,照着。草地是黄的,衬着。眼睛像宝石一样闪烁着。手指无力地动着。胸脯急促地起伏着。汗珠儿,额上晶莹着。

这就是在战斗中身负重伤的苏华。他伤势严重,难以支持,却不愿意退下火线,仍然挣扎着前进,奔赴疆场,要与敌人决一死战。后来他的两个伙伴追上了他,要送他到医院,他拒绝了。他剩下最后的一口气,却高举起手,喊着“这红旗……杀……”他苦笑,要起来而不能。两个人再也忍不住了,扶着他坐起来,替他摩着胸脯。

接着小说出现这样的情景:

一刹那,他好似清醒,在袋里拿一个团得不成样子的信封,他把里面的信抽出来了!

给我一切亲爱的:

此次我将出发了!光荣在期待我们!为亲爱的缘故,我若死,无足轻重的!我将血战!血战!为你们而血战!你们也要血战!血战!血战!为你们的你们而血战!为着红旗——我们的红旗,将把你们的铁链扭断!若是我死,你将血战!不许哭泣!不许退缩!

若是我死,你将写在我的墓石上“为无产阶级而血战的苏华。他死之后别人依旧血战。”

若是我死,我的红旗,依旧活着的。

苏华出发前夕

他又兴奋挣扎起来,那二人按住不放。他终于力尽了。

“前进!前进!让我……前进!”低微的呼声在空中荡漾着。

他突然笑了!但是没有声音。他的口无力地张开,他手渐渐地紧握,他的眼向上插……

“苏华!苏华!”

苏华死了!他微笑着!“好兄弟!好兄弟!”抽咽的断续的声音突破了长空!太阳不忍看,他慌忙避到山后去。夜的黑幕,轻轻的把他们从世界一切的视觉遮断。一阵风,呼呼地,和着呜咽!

……有人微笑着在前进了。

这两篇小说,像它们的题目所标示的那样,都充满了火与血般的战斗激情。篇幅虽然不大,却富有时代感和斗争气息。它们笔调清新、热烈、粗犷;那梦境中的火山的轰鸣,那夕阳、秋草、赤血组成的色彩强烈的画幅,都烘托出一种或气吞山河、或悲壮激烈的宏博气势,给人以强大的震撼力,充分体现出革命文学的鼓点和号角的品格和作用。

在艺术表现上,这两篇小说也富有特色。《火山》以第一人称的书信体来表现当时进步青年的心态,从在白色恐怖中的“阴郁”、“枯寂”、“苦闷”、甚至“昏的梦呓”,到受游行队伍的召唤而奋起追随,再到游行之后的疲乏、昏睡、做梦,以及梦境中火山的爆发时害怕、犹豫,直到因“Lava”的不可遏制的奔腾而猛醒,病奇迹般地好了,这种心理状态的描写虽然不免显得粗糙,但仍是写得一波三折,真实地传达了当时进步青年的普遍情绪,在艺术上是成功的。尤其是梦境的描绘,象征手法的运用,对于一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主要描写人物心态的小说,尤为贴切。

如果说《火山》是一篇“心理小说”,是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流动的;那么《血战》则是一幅凝重的浮雕或色彩浓烈而又沉郁的油画:草原茫茫、夕阳如血、秋草漫漫、寂静逼人;头上和腿上裹着白布的重伤的战士和他的被拉长的影子,形成一种令人凝神屏息的气氛。但这种气氛并不是让人感到压抑的死寂,相反,它使人愈加清晰的听见不肯轻易倒下的战士行进在草原上的不屈的脚步声,听见他的男子汉粗重急促的呼吸声,他的以书信形式表达的内心独白,他临终前的对战斗的渴望、呼喊;听见他没有声音的笑,听见这笑和死神的对峙……仍然短小,仍然是几乎没有情节的情节,而当战士苏华微笑着死去,夕阳消逝,暮色苍茫,作品便成功地达到一种悲剧性的美学效果。

诚然,这两篇写作并发表于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的小说,不可避免地带有我国早期革命文学那种稚嫩的痕迹。但如果把它们放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包括革命文学的发展史上来考察,也许更能显示它们的文学意义,而不至于把它们仅仅视为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宣传品。它能感动人,它的感染力在于其饱满的热情,以及传达出了这份热情的、在当时可说是熟练的艺术技巧,如对比、象征、意象的准确撷取、意境的营造、语言节奏与作品所传达的情态、意绪、氛围的契合,等等,使这两篇出自于政治家、理论宣传家之手的作品漾溢着激烈的诗意。

还使我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外公的这两篇小说,在他一生所写下的大量文章中是个例外。外公为什么突然写起小说来呢,为什么就写了这两篇——或许是我没有发现——而没有继续写下去呢?而且,这样的“例外”在许多职业革命家身上还具有普遍性。一种情不自禁地要以文学形式来表达的“浪漫”情怀与政治、与革命有着怎样的深层关联?我想,对我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者来说,这或许是个有待开掘的、有趣的课题。

第三节“再来创造一个新传统”

外公做为一个知识分子出身的革命家,而且是工科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深知知识的作用、科学技术的作用。在战争年代,他就呼吁要尊重科学技术、尊重人才,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人才在革命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以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外公经过三年太行山征战,从日益频繁的战争中,特别是“百团大战”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军队建设中一个以往较为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部队中的体力问题、军事技术问题的重要性。为了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加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他写下了《加强体力,加强技术》一文,专门阐述军队建设中的这一重要方面的问题。

他回顾我军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指出,我军的建军原则,向来有一个很好的传统,这就是对于“武装头脑”,对于提高全体军人的政治文化水平,非常注意。这一优良传统,从我军产生的那天起,一直到现在,都被我军保持着,这一优良传统,乃是革命军队的特色。“十五年的经验指明,只有以最大的努力,提高部队的政治觉悟,这个部队才能保持其革命军队的素质,才能成为颠扑不破无坚不摧的铁军。革命军队与反革命军队的不同,主要在于这个军队有没有政治觉悟。”

除这一传统之外,我军在发展的历史中,也曾注意到加强技术的问题,那是1931年,我军开始由游击队变为正规军。当时部队中游击习气甚为浓重,只喜欢带轻便的武器,不喜欢重机枪、迫击炮,不喜欢刺刀、手榴弹、工作器具等,不讲求战术训练。这种游击习气,大大阻碍了我军的正规化,阻碍了我军的战斗力的加强,后来只有克服了这种游击习气,才使我军向正规化大步迈进。

同类推荐
  • 风云雨雪 光风霁月:陶诗言传

    风云雨雪 光风霁月:陶诗言传

    陶诗言出身于浙江嘉兴一个衰落的大户之家。从小他就学有潜质,中小学两次跳级,后随父在宁读高中。抗战期间流亡到重庆进了四川国立中学,因成绩优秀被报送中央大学,毕业后由恩师涂长望介绍进入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解放前夕,陶诗言决心跟着竺可桢、赵九章领导的中研院气象研究所全部留下迎接解放。解放后陶诗言迅速成长为新中国一代气象科学大家。他是中国当代天气预报理论和方法的开拓者之一,是国际知名的季风领域专家,曾任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大气委员会首席代表,中美大气合作研究中方首席专家,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 强权沙皇:彼得大帝

    强权沙皇:彼得大帝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初掌政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领土扩张、强国之道、情感世界等。
  • 盛妆·张爱玲

    盛妆·张爱玲

    张爱玲久负盛名,万众景仰,这套“张爱玲系列”共分三本,分别是《初妆·张爱玲》、《盛妆·张爱玲》和《卸妆·张爱玲》,这三部长篇小说,分别写她人生的三个重要阶段:少年、青年和老年。她是酷爱梳妆扮的,正好用“初妆”、“盛妆”、“卸妆”三个词来形容她人生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部分,构成张爱玲完整的一生。
  • 千古风流苏东坡

    千古风流苏东坡

    本书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生平,内容包括:风华初露、坎坷的仕途、以诗为词以词言志。
  • 名人传记丛书:南丁格尔

    名人传记丛书:南丁格尔

    名人传记丛书——南丁格尔——一个用爱心感动世界的人:“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阿奎那

    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阿奎那

    本书是“千年十大思想家丛书”之一。20世纪末,英国广播公司举行网上千年思想家的评选活动,评出了十大思想家,本书对排名第五的思想神学家阿奎那进行了介绍。托马斯的著作卷帙浩繁,总字数在1500万字以上,其中包含着较多哲学观点的著作有:《箴言书注》、《论存在与本质》、《论自然原理》、《论真理》、《波埃修<论三位一体>注》,代表作为《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他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物理学》、《后分析篇》、《解释篇》、《政治学》、以及伪亚里士多德著作《论原因》做过评注。托马斯无疑是中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托马斯主义不仅是经院哲学的最高成果,也是中世纪神学与哲学的最大、最全面的体系。
  • 百叶窗扉

    百叶窗扉

    在一次天狗吃月的黑暗中,我看到黑暗中的一对眼睛慢慢靠近我,直到我昏迷。当我醒来后,我发现我能透过别人的眼睛看到在他身上曾经发生过的事,还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他所思所想。可当上了高中,我遇到了一个对视失效的男生,他叫宁彦泽,我看不到他的过去,也听不到他的心声......我们的故事在校园生活中悄无声息的展开......
  • 摄政王的妖孽冷妃

    摄政王的妖孽冷妃

    穿越后一朝变王府的侧妃,好不容易逃离苦海却被无赖抓了回来,那她就好好折腾他这摄政王府,闹他个天翻地覆,看他还受的了吗?
  • 烨之随笔

    烨之随笔

    《烨之随笔》全书谈及了社会、政治、感情、宗教、人性、绘画等触及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其简洁的语言,论述了作者对社会、人性的看法,或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对绘画的见解。有错误或是见解不到的地方还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也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喜欢我的作品,谢谢。
  • 我不是国师

    我不是国师

    “国师大人!”“大爷,你认错人了,我不是你们的国师!”“老朽不会认错的!国师大人,帝国不能没有你啊!跟我回去吧!”徐铭俊拔腿就跑,但是身体却控制不了,被一群大汉扛着就走了。“我真不是你们的国师啊!”
  • 《战国策》研究

    《战国策》研究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战国策》背景研究”,主要讨论了《战国策》文形成的原因、《战国策》材料在战国的流传,对《战国策》的作者进行了考察。下编为“《战国策》文本研究”,作者阐述了对《战国策》系年的看法、《战国策》体例上的创新,分析了《战国策》夸饰与虚构的表现手法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总结了《战国策》在女性与刺客形象刻画上的艺术成就,从叙事方式的转变探究了《战国策》的文学价值,最后提出了《战国策》文艺自觉的理念。本书为修订版,第一版于2003年在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此次作者根据近十年来的研究做了大量修订,展现了《战国策》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
  • 曾国藩智慧全集

    曾国藩智慧全集

    《曾国藩智慧全集》曾国藩的成功引起了后世的极大兴趣。无数的人都倾心于解读曾国藩人生成功的密码,甚至使其成为一门方兴未艾的“曾学”。但是由于曾氏著作以及有关曾氏智慧的书浩如烟海,有不少人不得不望而却步。有鉴于此,我们从曾氏智慧中精选了一些精华,编成这本《曾国藩智慧全集》,以供读者学习。本书力求从曾国藩的修身之术、做人绝学、处事之方、识人之智、用人之法、齐家之略、教育之方、为官之道、治军之谋、安邦之略十个方面手,全面地揭示曾国藩完成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诀窍与智慧。通过引述、举例、分析,深浅出地把曾国藩的思想精华和成功智慧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神语

    神语

    当初的废材,交换的灵魂,一步步踏向巅峰的坚持,一次次背负死亡的悲愤,一回回生死的磨练,她终将崛起!她,韩天音,特工部精英,为了祖国不惜牺牲一切,最后落得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她,炎有情,神幻大陆有名的懦弱废材,为了心爱的人容忍一切,最后却因深爱之人算计惨被活活打死。灵魂交换,异世重生,当坚韧的灵魂附上懦弱的躯体,天下已注定惊起滔天巨浪!……………………………………………………………………………………神幻大陆,有萨伦帝京第一强者坐镇的炎家真可谓要风得风要语得雨,然而天不作美的是——炎家家主不但独子早死连留下的一双孙儿都是废材!孙子性格稳重又细心,虽然魂力低下不过也算有魂力吧?但这孙女炎有情也太惊人了:魂力:无!天赋技能:无!精神力:无!体质:无!天性胆怯懦弱就算了——居然还是个花痴!世人唾弃,众人嘲笑,看戏的、挖苦的、欺辱的、不屑的、打压的数不胜数,家族败落,炎家护短的家主也只能顶着一头白发独自苦苦支撑。然而,当灵魂转换,眼眸张开却已是凌厉的寒光,从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终究成为一段传奇。魂力:无止境!天赋技能:千年难得其一的幻兽师(别说我低调,多的也不告诉你!)精神力:别问,小心吓死!体质:打个几天几夜不成问题!什么?原来废材不是废材而是天才中的神才!?无数人垂首顿足,羡慕嫉妒恨却也只得红着眼睛眼巴巴看着,敢招惹?没见那些人的下场吗!片段一天空中两道翻飞的黑影,一个身影被凌空踩下,地上顿时被震出深坑。被踩之人面容扭曲濒临疯狂:“你要追我到什么时候,为什么不直接杀掉我!”她眼一眯,寒光咋泄:“这就是你伤害我的人的下场,我要一点点磨光你的信心,一点点让你恐慌畏惧,一点点让你无力绝望!一点点让你觉得——不如我!永远不能胜我!”片段二“再说一遍,放了我爷爷!”手一紧,手中之人在她手中徒然挣扎,脸色已经慢慢发紫,双眼前突眼白向上翻。她怒眼圆瞪脸上青筋毕露:“不然我定然让你家门尽灭断子绝孙,让你鸿家消失这片大陆之上,将你满门亲灵送入地狱,永世折磨!”片段三“我要让那座神殿永堕黑暗,让神度之门永为华丽的墓碑,让神国之上建立我们的城池!”她纤细的背影在苍穹中逐渐远去:”那么,走吧,跟我炎有情一起!”顿时,天地间回响起震天的齐喊:“吾等,跟随吾主!”为亲人,她算尽万物,宁负天下人亦要护卫至亲之人。
  • 守望天山

    守望天山

    30多年前,为了响应毛主席“搞活天山”的号召,陈俊贵随部队秘密集结新疆,开始修筑著名的独库公路。在大雪封山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班长将最后一个馒头让给了新兵陈俊贵,他活了下来,而班长和副班长却英勇牺牲。陈俊贵复员后,毅然抛弃工作,拖家带口,重返天山,为班长和168名牺牲在天山的战友守墓,一守就是24年。是什么力量促使这名老兵重返天山?一家人如何熬过这段漫长岁月?本文将带您走进天山深处,揭开一个退伍老兵感人肺腑的守墓生活。
  • 陨落创神

    陨落创神

    远古时代,东西方众神之战后,诸神陨落,留下神殿以待后世有缘之人!少年高战身负血仇,得数座神殿传承背负创造新一代东方神祗的重任,带领着自己的亲手组成的势力由此踏上精彩而艰辛的创神之路。这里有上古遗留的神兽,也有神奇药材以及强横的魔兽,而高战更是一个集权谋和绝顶天赋与一身的纵横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