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9200000037

第37章 诗人的非诗意生活(1)

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

伟大祖国天高地广,中华儿女志在四方。……

大概每一个知青战友都会唱这首歌,它是电影纪录片《军垦战歌》的插曲。一群意气风发的背着行李的上海知青坐在大卡车上,他们高唱着这首歌向塔里木荒原进军。

这首歌曾让我们热血沸腾、激情浩荡。我们也唱着这首歌奔赴了北大荒。这首歌的词作者就是著名的诗人郭小川。

到了北大荒不久,有一首诗在知青中流传,也让我们豪情满怀—边疆啊边疆,每天都是你第一个迎接朝阳;

你打开祖国的东大门,让千山万岭洒满晨光。

每一个工作日的第一声汽笛,首先从这里拉响!

这首曾让每个兵团战士充满自豪感的《兵团战士爱边疆》的作者,就是郭小川的儿子郭小林,当时兵团3师20团的战士。他和父亲是点燃我们一代人激情的人,他是兵团知青爱戴的诗人。他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了12年,经历了许多艰辛和苦难,在那毫无诗意的生活中他却写出许多充满浪漫情怀的诗歌,至今还留在我们这些老知青的美好记忆中。

1964年暑假的一次报告会,点燃了北京景山学校一个17岁少年的心,报告人是来自北大荒852农场的一个转业军人,他讲到了那片土地的壮美,也讲到了那片亘古荒原在呼唤着英雄的开拓者。此刻这个少年想起父亲郭小川去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诗《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继承下去吧,我们后代的子孙!

这是一笔永恒的财产,千秋万古长新;

耕耘下去吧,未来世界的主人!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天上难寻……

郭小林记得这是父亲1962年底到1963年初采访北大荒时写的,那里有他359旅的许多老战友,他是奉老旅长王震的命令,来看望他们的。小林也想到了1963年10月27日父亲在新疆写给他的信:

“亲爱的小林,我现在塔里木河北岸的阿克苏城,刚刚从塔里木回来。在那里,我们看到很多上海青年,他们大都十六七岁,从上海远道来此,就热情参加了祖国边疆的农业建设,很令人感动。我希望你也能像他们那样……”就是在这次对新疆建设兵团的访问中,郭小川和贺敬之、袁鹰一起完成了纪录片《军垦战歌》的创作。这部极富艺术性的电影最先感动了作者的儿子郭小林,他也登上去北大荒的列车,尽管他已被景山中学的高中部录取,作为在校中学生的他并不是动员下乡的对象。

那一天,胸前戴着大红花的郭小林在东城区中学生的热烈的锣鼓声中登上了火车,正在参加《东方红》音乐舞蹈史诗创作的郭小川和夫人、《光明日报》的编辑杜惠赶到火车站为儿子送行。可是没等他们挤进站台,火车已经开了。本来小川是要想和儿子好好谈一谈的,他知道儿子也想写诗,他想告诉小林:毛主席说,学校是不能培养文学家的!

小林是“满怀热望满怀理想,昂首阔步到边疆”的。那北去的列车日夜兼程,窗外的呼晡而过的山林,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让他心潮澎湃。到了密山他们换乘了闷罐车,那车厢里的木头椅子、铁皮炉子和悬挂的马灯,使他想到了奔赴前线的战车,不禁又是一阵激动。然而到了他日思夜想的852农场,到了他渴望的战斗岗位良种队,他看到的是低矮的土房、臭烘烘的畜舍和望不到边的黑土地。

欢迎新战友的热情和对大诗人儿子的偏爱,像秋风一样很快就过去了。接着就是北大荒漫长的冬天和那连续不断的暴风雪,刮得天昏地暗,刮得小林的心中怎么也涌不起诗的灵感。他跟着农工到地里收苞米,沿着两里地长的垄沟,把苞米一穗穗掰下来,再装进筐里背到地头,他的肩膀都压肿了。那时他只有1.64米高,体重还不到100斤。北大荒不相信眼泪,小林咬牙挺着。他又到了水利工地,抡起大镐,地下只刨出一个白点,虎口震裂了,血滴在雪地上,如红色的花。他又参加了积肥的劳动,真还写了诗《积肥谣》:“健牛拉车肥堆堆,银装素裹肥点缀。”他把诗寄给父亲,可父亲并不欣赏,让他好好劳动,更深刻地体验生活。“一定要树立彻底为革命而写作的动机和态度。”小林没有把父亲的指示当回事,他还是把自己写的一组小诗《催春潮》寄给了当时的《东北农垦报》,很快被采用了。当时艾青、聂绀弩等大诗人也羁押在北大荒,但他们是不能发表作品的,这就成全了郭小林这样的业余诗人。

诗人郭小川一家人自己写在纸片的几句小诗被印成铅字而广泛流传,这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刺激,小林一发而不可收。一年以后他所在的852农场收到了调郭小林到农垦报工作的调令,然而被他所工作的良种队给回绝了,他们的意见是:郭小林的小资产阶级世界观没有改造好,不适合到报社工作。结果他们推荐了比他早来一年的另一位北京知青。现在看来,真的太可笑了,一个17岁的孩子,世界观还没成熟,却被打上小资产阶级的印迹!那时小林的“群众关系”不太好,他很孤僻,也很内向,不善于和别人相处。有人和他开玩笑:“你爸叫小川,你叫小林,这不平辈了吗!”他立刻和人家急眼。后来谁也不待见他。他平时话不多,可一开会给领导提意见,他总是振振有词,不免有些偏激。文化大革命的浪潮也卷到了北大荒,充满革命理想的郭小林理所当然地冲锋在前,虽然并无什么过激行动,可还是成了队里的“炮轰派”,还被关了起来。

本来他是有机会改变自己命运的,852农场的老场长黄振荣是郭小川在359旅的战友,小林的母亲杜惠曾给他写过信,让他关照小林。可小林从来没有找过他,可后来想找时,他已被打成叛徒迫害致死了。以后因为诗人郭小川也被打倒,“黑帮”子女郭小林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大批知青来到兵团的1968年,郭小林的处境终于有了转变,他被放了出来,成了光荣的兵团战士。边疆爱他了,他也更爱边疆了,于是就有了他的那首《兵团战士爱边疆》,1969年发表在《兵团战士报》上。1970年小林被借调到《兵团战士报》帮忙编诗集,他成了我的同事。小林给我印象良好,他很有才华,对同志热情,人也特别单纯。他虽然性格怪异,但还是成了我的好朋友一敬其父更爱其本人。经过一段实习,报社准备调他当诗歌编辑,但因为他还是工人身份,只能先调到报社印刷厂当校对。小林可能难以容忍比他晚下乡4年的我们是干部,而他还是工人。〔因为我们都曾当过排以上的干部,而他始终是个战士。〉也许为了尊严,小林又背着小书包回852农场了,当时我们都很惋惜。在这前后他还曾被借调到师部的计划科和省出版社帮过忙,可不知为什么又回到他所在的老连队了。那个时代不包容个性,而天才都是有个性的。那只能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了。

每一次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失去后,小林都会遭遇更多的磨难。领导可能觉得他不安心边疆,更需要艰苦的锻炼。回来后他曾被派到山里伐木,有两次差一点被砸死;他又被安排去打石头,他抱起重有百斤锋利如刀的石块装车,衣服被割烂了,手被磨起老茧;他又在三九天冒着风雪去放牛,棉袄被风吹透,他像寒鸟一样发抖。那时小林特别坚强,他要让人们看一看自己是怎样扎根边疆的!白天劳累之后的晚上,他总是躲在猪舍里点着油灯写诗,那时他的心情像春天的阳光一样灿烂。外面越来越大的诗名,并没使他的境遇有一个好的转变。名气大更遭人妒嫉,有的人以欺负名人为快感。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不断接到在天津的团泊洼干校劳动的父亲的来信。母亲也去了干校,妹妹岭梅和晓惠也下乡到内蒙古建设兵团了。诗人一家天各一方,他们用书信温暖着亲人,企盼着早日熬过严冬。

同类推荐
  • 痛并明白着:一个渐冻人医生对生命的温情凝望

    痛并明白着:一个渐冻人医生对生命的温情凝望

    本书是一个35岁的医生的自传。35岁不是写自传的年龄,但作者说“我真的不知道我有没有那个‘福气’活到日落西山,我更不知道我果真有幸活到白头苍苍时,是否还能动得了笔,写得了字。”她是一个22个月时就被确诊为肌肉萎缩症的患者,是一个一出生就注定了要残疾一生的人。但她实现了自己当一个医生的理想。在人们的眼里,她是一个传奇,是一部励志的大书。她却说她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勇敢的行为,只是在命运的安排下尽量过好自己的生活而已。由于作者是一个医生,她对身体的痛苦和生命的体验异常细腻、敏感、丰富、独特,笔下展现出了人的生命之美,其中对于理想的追求的描写,对于生死的感悟更是感人心魄。这是一本难得的生命教育之书。
  • 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诗选

    印度近代著名作家、诗人、哲学家——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一)少年时代即开始文学创作,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涉足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且均获得杰出成就。其中,能体现他的风格特征的,是他的诗。在印度,在世界许多国家,泰戈尔都被尊为“诗圣”。
  • 吾乡风物

    吾乡风物

    散文集《吾乡风物》是刘旭东关于家乡风物的记叙和考订。文章精炼简短,描摹点到即止,承续了中国文人的博物传统,颇有古代小品文之风。收录风物范围极广,可以说是苏中地区乡村生活的百科全书。
  • 热爱生活

    热爱生活

    本书是一本个人散文集,对一位普通老干部退休生活的点滴记录。有令人向往的境外旅游,更有孜孜不倦的返聘兼职。大量照片和散文,让读者领会如何老有所为,又如何营造淡泊和愉悦的人生。作者文笔优美,叙述自然,对生活充满无尽的热爱之情。
  • 茶人三部曲(全册)

    茶人三部曲(全册)

    《茶人三部曲》展示了杭州一个茶叶世家的兴衰沉浮,着重通过忘忧茶庄三代茶人的命运悲欢的展示,对茶的精神、茶人精神的透视,演绎出中华民族所不可或缺的具有永恒价值的中国人文精神、民族精神、人类文明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之魂。
热门推荐
  • 独手丐(下册)

    独手丐(下册)

    本书是一部武侠小说。由“现代武侠小说之王”还珠楼主创作。本书第一至十二集由上海元昌印书馆出版,第十三、十四集由武训出版社印行;第一至三集未印出版年月,第四集出版于1950年4月,第一四集出版于1951年5月。全书共五十八回,六十八万字。
  • 重生之缘起缘落终有时

    重生之缘起缘落终有时

    顾思彤一直觉得,既然上天给了她重新来过的机会,她就可以弥补上一世的遗憾!可她没想到的是,有些事情,有些人,没有缘分就是没有缘分!无论在重来多少次,结局都不会有所改变!
  • Ethiopia Boy

    Ethiopia Boy

    Chris Beckett grew up in 1960s Ethiopia, a country he describes as a 'barefoot empire, home of black-maned lions… old priests decked out like butterflies and blazing young singers of Ethio-jazz'. Ethiopia Boy plunges the reader into praise poems that sing and boast and glory in the colours and textures of this extraordinary country. Here is a world of feasting on spicy kikwot and of famine sucking the water from rivers, of lion buses and a prayer child, where Earth sings greetings to the feet that walk on her. Haunted by the memory of his friend Abebe, the cook's son, Beckett celebrates and laments a lost boyhood in poems of vivid immediacy.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白话聊斋(下)

    白话聊斋(下)

    本书是节选《聊斋志异》中的白话文。书中人物大多是花妖狐魅,蒲松龄以他超凡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构筑起一个亦真亦幻、亦人亦鬼的幽冥世界。它是人间社会的真实投影,揭示了人世辛酸悲凉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偃蹇惨痛的生活经历,是理想社会的梦幻体现。
  • 只做帝妃一个月

    只做帝妃一个月

    苏夏去时空旅行社交了五万块钱到古代后宫去体验生活一个月,决定回来之后写一本畅销小说,编辑布置给她的任务是,必须要做宠妃,写出最真切奢华的宫廷秘录。所以她削尖脑袋爬到宠妃的位置,那么她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体验,且看她如何争夺,如何抉择去留……
  • 技术与时间3:电影的时间与存在之痛的问题

    技术与时间3:电影的时间与存在之痛的问题

    《技术与时间3:电影的时间与存在之痛的问题》是贝尔纳·斯蒂格勒在德里达指导下所写的博士论文的第三卷,被认为是20世纪末法国哲学界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本书描述了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视听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的广义上的“存在”所造成的重大负面影响。
  • 无极较量:英国情报组织(绝密行动)

    无极较量:英国情报组织(绝密行动)

    它是世界情报组织的开山鼻祖。破解超级机密,使盟军反败为胜;“月亮女神”一纸密码改变二战进程;风靡世界的007詹姆斯·邦德就是它的代名词; 它是“鼹鼠”最活跃的谍报机构,叛徒层出不穷;它也是最笨拙的情报组织,北极行动损失惨重,黄金计划成为世人笑柄。迷雾重重,鲜花与阴影相伴,揭秘世界情报机构的开闪鼻祖。
  • 帝君偷得浮生闲

    帝君偷得浮生闲

    李昊有一个游戏,每到了晚上他就开始进入游戏中。白天抱抱富萝莉大腿,晚上在游戏里瞎搞,这就是李昊的千层套路。PS:作者他回来了,爷爷你关注的作家他更新啦!
  • 温长君生活随笔

    温长君生活随笔

    这些文字都是我自己在生活,学习,还有那些寻常和不同寻常的经历中磨练出的一只自己的名言,还有一些可爱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