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8700000027

第27章 大草地.班佑.阿坝(2)

张国焘等到的是个大失所望的坏消息。他的西进青、宁、新的主张暂且收敛了。

8月24日,徐向前、陈昌浩见左路军无丝毫行动迹象,便急切地致电张国焘,力劝左路军向右路军靠拢,以便两路集中向洮河、岷州推进。电文说:

……主力合而后分,兵家大忌,前途所关,盼主决复示,迟疑则误尽中国革命大事……

张国焘阅罢电文,淡淡一笑。

他看得出这封电报是毛泽东等有意指使徐向前、陈昌浩发来的,似乎这样做会更有效。

他仍不着慌,一副从容自若、超然豁达的神情。并故意躲开朱德和刘伯承,下到部队检查行动前的准备情况——他认为这一时间,是他的大队人马养精蓄锐的最难得的机会。

同时他对两路军跨越草地后在班佑会合的路程及途中情况作了精细的盘算:左路军虽离班佑的距离较远一点,但走草地边缘行进,决不会比右路军的情况糟,待他们从美丽的“死亡之海”爬出来,他的左路军再向前开拔也不迟。既然毛泽东决计要走敌人认为所不敢走的这条险路,那就让他和右路军的弟兄饱尝一番大草地“美丽”的享受吧!

“特立,你让我们好找啊!”朱德和刘伯承在阿坝附近一个大泥塘边找见了张国焘——他正和一群官兵捕鱼捉虾呢!

“玉阶兄,今天中年我们就在这里吃一顿美餐啦!”张国焘从鱼筐里抓起一条最大个的草鱼扬了扬,然后把鱼向半空中一抛,草鱼打了两个旋又落进鱼筐里——他的这个动作无疑是一种颇有寓义的暗示。

“我们再不行动,时间恐怕就来不及了。”朱德急切地说。

“来得及,来得及。二位快来钓钓鱼,碰碰运气如何嘛!”张国焘故意引开话题,乐哉悠哉地将一鱼竿递过来。

朱德接过鱼竿,没有往鱼钩上挂鱼食便将钩线甩进水里。

张国焘看了直笑,半天才说:“玉阶兄,你要是这样能钓上鱼来,那鱼一定是被你感动了。”

朱德说:“我这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特立啊,向前和昌浩来电急催,我们再不行动,则要误事了!”

刘伯承说:“估计他们今天或明天就走出草地,抵达班佑。”

张国焘在二人焦急的面容上扫视一眼,说:“好吧,那就下令吧。”

8月27日,朱德、张国焘向位于卓克基、马塘一带的左路军第二纵队发出向北集中,与右路军靠拢的电令。同时,他们率第一纵队由阿坝向班佑行进。

3.大饥馑威胁着红三军团

右路军最先走过草地的部队,他们还可以沿着先锋团标出的小路走。等彭德怀的后卫部队走过来时,小路已被前面部队的人和牲口踩坏,淹没在泥潭里,连指示的路标也不见了。他们很难分辨从哪里插脚,许多人失足陷入泥沼中被草地吞噬。

他们一再迷路,甚至连藏民的通司(向导)都分辨不出东西南北。一眼望去,各处的景物都一模一样。只有当被狂风刮得苍白、黯淡、颤颤发抖的太阳冲出乌云时,他们才能矫正前进的方向。

在过草地之前,彭德怀把三军团参谋长肖劲光、干部团团长陈赓、兵站部部长兼政委杨立三等人召集一块,吩咐道:“恩来同志大病未愈,不能行走,必须组织担架队抬。宁可把装备丢掉一些,也要把他抬出草地!”

肖劲光说:“就由我担任担架队队长吧。”

陈赓抢着说:“彭军团长早已指定由我来负责,担架队长理应由我来当!”

杨立三说:“那我就当一名担架队员。”

彭德怀严肃地对陈赓说:“要做到万无一失,否则我拿你是问!”

陈赓说:“如有闪失,取我的首级!”

担架队分成几个小组,轮流拾着病中的周恩来、王稼祥等领导同志过草地。

陈赓和担架队员们的体质已相当虚弱,两天之后,他们的肩头都已磨破,伤口渗出的血与衣服粘在一起,凝固成一块块暗红色的血垢。他们的腿脚被草刺和乱石扎破,又经含有大量毒质的浊水浸泡,伤口脓肿糜烂,疼痛难忍。好几次,周恩来挣扎着要从担架上爬下来,他实在不忍心让同志们受这份苦,却被他们强行劝阻了。他们觉得这是一项神圣的任务,为完成任务他们不惜献出生命——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表达他们对周恩来的崇敬之情。

8月的草地正是风雨冰雹肆虐的季节。有时大雨刚过,鹅卵石般大的冰雹疾密地砸了下来。陈赓马上命令队员们放下担架,举起一块油布,遮住担架上的周恩来。而他们则任凭凛冽的冰雹肆虐地抽打,全然不顾。

邓颖超被批准照顾周恩来,跟随担架队行进。当冰雹砸下来时,她吃力地撑起那把破旧的红油伞。谁知一不小心,一脚踏进了泥潭,身子倾斜着下沉。她不敢再动弹了,甚至没向担架队喊一声,她知道如果用力会越陷越深。她的肺结核病本来就没好,当她的大半个身子陷进泥潭,并继续下沉时,她突然感到头晕目眩,胸闷得透不过气来,接着是一阵剧烈的咳嗽。污泥浊水和腐烂草根的恶臭熏呛得令人窒息,剧烈的恶心使她仿佛要把六腑五脏全吐出来才能好受一点……

幸亏警卫员小吴发现了她,急向陈赓报告。陈赓迅速找出一根麻绳,拴住这位可亲可敬的邓大姐的腰,然后几个人轻轻地一寸一寸地把她拉出死亡的深潭。

邓颖超脱险了。

进入草地的第4天,担架队终于来到那座像坟冢一样的小土丘上。彭德怀拄着一根棍子早已站在那里等候他们。当他看到陈赓和担架队员们一个个像从泥沼里拱出来的水牛一样,又看到躺在担架上的周恩来安然无恙,这位铁血将军的脸上才稍稍放出一丝晴朗,他那三角铁般的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立刻又打住了。

邓颖超见彭德怀脸色黑青,眼泡浮肿,便关心地说:“军团长,你要注意身体哩。”

彭德怀说:“冇得关系,我比恩来的身体壮,你要好好照顾恩来。”

邓颖超庆幸地讲了自己脱险的经过。彭德怀听了,满意地向陈赓投去赞许酌目光,又转过脸对邓颖超说:“他是一匹湖南骡子嘛!”

当晚就在小土丘上宿营。

周恩来关切地向彭德怀询问后卫部队的情况,彭德怀一脸苦涩,难以言状,但他还是如实地向周恩来报告了三军团所面临的令人难以想象的生存危机。

进入草地以来,三军团减员厉害,每天都有人倒下。携带的干粮已经告罄,大饥馑威胁着三军团。本来草地上的东西就少得可怜,仅有的野生青稞和可食的植物已被前面的部队抢光了。后卫部队不少人因吃有毒的野菜中毒而死,有的喝含毒质的脏水引起剧烈的腹疼和急性痢疾而死。找不到野菜充饥的时候,他们开始吞嚼自己的皮带、枪带、马鞍和缰绳;甚至从前卫部队排泄的粪便中挑拣那些带有血污的粗糙的谷粒,就像麻雀从马粪中啄掏燕麦粒一样,他们把谷粒洗洗煮沸后就狼吞虎咽地吃下去;以至后来,他们饿得没法,被迫违犯纪律,偷杀自己的牲口。

三军团作战处处长黄克诚有一匹骡子跟随他很久了。他怕人家偷杀,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把心爱的骡子拴在自己手上。心想,只有这样才会保住骡子一条命。

黄克诚暗自庆幸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因为前几夜,他总能听到从部队宿营地传出的一阵阵凄厉的骡马的惨叫声。他知道,那是指战员们为了活命,不得不痛心地把心爱的牲口杀掉。那些骡马驮着辎重、伤病员越过千山万水,不少体弱者和女战士曾依附着它们的尾巴翻越大雪山……如今在这布满死亡陷阱的大草地,它们无论如何挣扎却再也不能为自己的主人效劳了,它们亲自目睹了许多与它们朝夕相伴的年轻战士因饥饿而倒在泥沼里,再也没有爬起来!它们一声声凄惨的哀号,是对艰难岁月的留恋呢,还是向这悲惨世界的告别?

对特别怜爱自己坐骑的黄克诚来说,一听见骡马的惨叫声,便揪心般疼痛。记得在抢渡大渡河时,一个刚反水过来的战士用枪托打了几下马屁股,被他瞧见后便劈头盖脑地训那战士一顿,还罚那战士从马背上摘下一挺机关枪扛了十几里。可是眼下,对指战员们宰杀骡马的行为,他似乎已变得无能为力了。

黄克诚拉着牲口的缰绳睡觉确实是个好办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他实在太心疼自己的坐骑了。他想了这一招后,的确睡了一个好觉。

可是,第二天一早醒来,他发现骡子的屁股上被人剐去了一块肉,血淋淋的。再看滴在草地上的血迹已经凝固。他责怪甚至骂自己睡得太死!继而又纳闷:难道骡子被割屁股不觉痛?还是痛得麻木了?

伤残的骡子通懂人性,见主人醒来,竟没有呻吟一声,反倒甩着干瘦的尾巴慰抚着屁股上的伤口。黄克诚心里涌起一股酸楚,他抚摩着骡子的额头,发现骡子的眼眶里溢动着一层晶亮的东西。他想骂,他想喊,他想对偷剐骡子屁股肉的人发泄一通!但是去骂谁呢?责备谁呢?向谁发火呢?这一切都无济于事。他只好万般心痛地将这匹少了半爿屁股肉的骡子交给战友们杀掉了……

周恩来听了彭德怀的汇报,心情万分沉重,问:“据你们沿途收容和掩埋的尸体,估计减员有多少?”

彭德怀说:“一军团掉队的和牺牲的,已有400多人,还在逐日增加。三军团的情况比他们还严重。我看到有的战士走着走着,突然就倒下了,我们赶快跑过去,只听他低声念叨着家乡的名字说:“告诉我的亲人,我死了。他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唉——”周恩来长叹一声,目光呆呆地凝望着茫茫草地。一股难抑的苍凉与悲壮溢满了胸膛。

许久,他才回过头来,嘱咐彭德怀:“走完草地看来还要三四天的时间,要特别注意改善给养,组织有经验的人挖野菜,尝百草,其他人不要乱挖乱吃;要尽量减少一切不必要的辎重和干部坐骑,腾出马匹、牦牛供宰杀食用;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发扬团结友爱精神,不准丢弃伤病员。依靠广大指战员的高度觉悟和坚强毅力,走出草地!在绝望中求生存,在绝望中求胜利!”

8月27日,林彪的一军团终于走出了草地,到达班佑。

林彪和聂荣臻立即给彭德怀、李富春拍发了一封电报,把一军团沿途经过的情形和后续部队要注意的事项告诉他们,并请他们转报周恩来。电文中说:

一军团此次衣服太缺和一部分同志身体过弱,以致连日来牺牲者约百余人。经我们目睹者均负责掩埋,在后面未掩埋的一定还有。你们出动时,请派一部携带工具前行,沿途负责掩埋。……沿途木牌路标甚少而小,因雨不易见,你们前进时须注意我们之形迹。

几日后,林彪和聂荣臻收到周恩来签署的一封电报。电文中说:

据三军团收容及沿途掩埋烈士尸体统计,一军团掉队落伍与牺牲的在400人以上。……

聂荣臻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沉痛地写道:“战争是残酷的,我们的许多同志在作战中那么英勇没有牺牲,却在缺粮少药、饥饿、寒冷、疾病、高原缺氧的艰苦旅程中痛苦地倒下了……”

4.毛泽东又沉重地预感到一种不祥之兆

右路军的指挥部设在班佑。

这里是一片低矮简陋的藏民的毡包,其中有些是藏族游牧民居住的可以随时拆除和搭起的普通锥形毡包,有些是用干牛粪砖和粘工垒砌成的固定茅棚。肮脏的棚舍间和狭巷里,摆满了一堆堆的干牛粪,苍蝇飞舞,蚊虫成阵。在夏天,藏民们把牛粪坨子摊在围墙上凉晒干,这样既可以烧火,也可以盖房子。红军来时,藏民都跑光了,空空的藏包里什么都没有。

这是一个不那么讨人喜欢的地方。

毛泽东和中央纵队在班佑没有停下来,驻进离此不远的巴西。

巴西是一个村寨,有100来所茅草屋,还有一座喇嘛庙。庙里有一尊大佛,两侧各有一对相互拥抱的男女塑像,指战员们取笑说:他们正不顾一切地相爱呢!博古以他的博学的口吻探究道:这座寺庙很让人想起上海的长尔登电影院,西方的牧师一定在此布道或传教,这对男女塑像定是中国化了的亚当和夏娃。

据说这是一座爱神庙。

驻扎在寺外的红军战士,不断有人偷偷进来瞧一眼。

但饥饿仍威胁着红军。为了生存,他们捣碎了寺庙里大大小小的泥菩萨(唯有那两对男女相爱的塑像幸存下来,但泥胎内的东西已被掏空),因为在这些偶像里装满了善男信女多年来供奉给“爱神”的粮食。尽管这是些多年陈粮,吃起来味同嚼蜡,但它毕竟是粮食啊!

同时,部队到处收割藏民们抢收剩下的片片爿爿的青稞,然后留下借据。

——毛泽东1936年在保安时曾对埃德加.斯诺说:“这是我们唯一的外债。是红军拿了藏民的粮食而欠的债。”

右路军指挥部便安扎在班佑与巴西之间的一片树林里,几个较大的毡包已收拾干净用作开会场所。毛泽东和中央领导机关住在与巴西相邻的阿西。周恩来和王稼祥住在巴西,两人的身体渐渐恢复,仍由三军团照料。

刚一住下,毛泽东立即召集前敌指挥部会议,遂派侦察人员去前方探察地形与敌情,进行攻打包座的战斗部署。

距班佑、巴西100多里的上下包座,是通往甘南的必经之地。上下包座相距数十里,包座河纵贯其间,那里山高路险,森林密布,有胡宗南部独立旅第二团分驻把守。守敌利用山隘险路,修筑了许多碉堡,并储备了大批粮食,构成了可以长期坚守的防御阵地。当胡宗南发现红军过草地北上后,急调驻守在漳腊的伍诚仁第四十九师,星夜向上下包座疾进,企图扼住红军北上的道路。

军情紧急。

当时彭德怀的三军团尚未过完草地,林彪的一军团减员严重。鉴于此,徐向前和陈昌浩向中央建议:攻打包座的任务,由四方面军的第三十军、第四军承担。

中央批准了这一建议。

毛泽东说:在敌援兵到来之前,攻取上下包座,然后集中兵力打援。

同类推荐
  •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报告文学的崛起,是新时期最为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本书作者一直处于新时期文学活动的中心,对报告文学的潮起潮落及其流变有着直接的参与和体验。这里所汇集的论文,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报告文学的成果。文章对许多优秀作家作品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方面的成绩,是当前文坛较为突出的。报告文学仍然是一种需要人们再认识,再实践的新型文体,此前相关的理论著作极少。这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了解认识报告文学,并对报告文学的理论建设有所补益。
  • 蠹鱼文丛系列(套装10册)

    蠹鱼文丛系列(套装10册)

    “蠹(dù)鱼文丛”10册,包括:陈子善的《浙江籍》、徐重庆的《文苑拾遗》、叶瑜荪的《漫话丰子恺》、扬之水的《问道录》、孙郁的《苦路人影》、徐雁的《越踪集》、王稼句的《剪烛小集》、子张的《入浙随缘录》、朱航满的《立春随笔》、李辉的《潮起潮落——我笔下的浙江文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诸多“高峰人物”,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徐志摩、戴望舒、施蛰存、陈梦家、赵萝蕤……都是浙江人,“蠹鱼文丛”的作者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资深研究者,甚至与有些大家有过很深的交游。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的文学爱好者,要去见这些大家并不是很难的事,只要一封书信约定,便可欣然前往。
  • 再多不舍也要勇敢向前

    再多不舍也要勇敢向前

    叶倾城,一个不太招人喜欢的心灵导师,面对都市女性遇到的咨询,她总是以一招制敌:撕开问题,一棍子把你敲醒。你一时难以接受,回头细想,却又发现她所说的确实是金玉良言,有奇效。就像治病一样,吃药虽苦,胜于养毒,正如作者所说:我不是毒舌,而是慈悲。迷茫的时候,困苦的时候,烦恼的时候,不知所措的时候,叶倾城会陪你一起走过,让内心感受安静与平和的力量。
  • 三人同行

    三人同行

    在这本书中,当年在泰晤士河上“同舟共济”的三位主人公,在德国开始了一场自行车之旅。书中仍是以幽默的笔调记述了这段Bummel的旅程。因为书中对当时德国风土人情有趣的介绍,此书还常年被用作德国学校的教材。本书出版于1900年,当时自行车流行于伦敦中产阶级中。书中介绍了当时自行车品牌竞争、广告宣传,还有自行车爱好者对于设备的热衷,今日读来,仍有共鸣。
  • 斯蒂芬·格林布莱特文化诗学思想研究

    斯蒂芬·格林布莱特文化诗学思想研究

    本论著以新历史主义视域中格林布莱特的文化诗学批评观为研究个案,结合其具象化批评实践活动,通过重点分析他的经典性论断和代表性论著,逐步演绎出其批评思想的来龙去脉和精髓要旨,目的在于从理论的源头上厘清与把握文化诗学批评观的学理思路和实践走向,揭示其“文化的主体性”与“主体性的文化”、“历史文本化”与“文本历史化”、“权力话语化”与“话语权力化”等多重互文批评范畴的文化品格、历史语境和政治内涵。与此同时,重估和重构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批评流派的发展脉络与理论框架,并开诚布公、实事求是地阐明其理论价值与历史局限,对中国文化诗学批评理论的当代阐释和主体重建无疑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启示价值和历史观映鉴意义。我们有着充沛的理由与依据来确信,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批评理论一旦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文学批评生态,势必助力于其自身批评实践的疆域扩展与理论完善,夯实在“立场自醒、理论自觉和价值自省”的思想基础之上,,还将强力拉动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向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的“生态型批评”理想不断靠拢,从而保持一种涵养传统与吸纳新知“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批评态势。
热门推荐
  • 遗落的曙光

    遗落的曙光

    公元2345年,天降浩劫。一片陨石群带来了可怕的未知病毒,人类面临空前的危机。灾难爆发之时,一场意外使大学生纪小无从此失去人类身份,这究竟是奇遇还是噩梦的开始?丧尸遍地,异形肆虐,神真的抛弃了世界么?
  • 江山如画美人谋

    江山如画美人谋

    三年前烽火重燃,她从枝头朱凰跌落入尘,世态炎凉,众人嘲讽白眼连连。可她一路乘风破浪,遇贤臣,识知己,最后还成了南栾史上头一位长公主,跃上云霄,尊贵无双。听闻这位长公主年方双十仍是待字闺中,原因是其貌不扬,虎背熊腰,性子嗜血好杀。“本宫的长相如何?”“当然是国色天香的好样貌了。”“胡说,长公主分明是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模样。”“虚于徒表。”长公主看着铜镜中的那一张脸,叹了一口气,蹙眉如是说。直到当年一身白衣胜雪的少年,穿着殷红玄色的大喜礼服,用她所求的千里红妆来迎时说:“恰好生成了本殿下意中人的模样。”她便是冷丽眉眼微挑,“勉勉强强合格吧。”众人:“………”
  • 哪位才子能考100分

    哪位才子能考100分

    本书精选中国历史上36位才华横溢的才子,通过考卷的形式,以档案、个人自述、综合测评、古今闲话、趣闻大播报等多个活泼有趣的互动板块,全方位展现他们的一生。
  • 著名音乐小品欣赏

    著名音乐小品欣赏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音乐小品欣赏》主要内容包括:G弦上的咏叹调、皇家焰火音乐、小夜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小步舞曲、土耳其进行曲、小夜曲、G大调小步舞曲、哀格蒙特序曲、致爱丽丝、D大调军队进行曲、邀舞、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等。
  • 郡主万安

    郡主万安

    作为监测总负责,夏茵进去系统就是给自己的虚拟“嫂子”带个话,了了哥哥的遗愿罢了。然而真得进来之后,夏茵发现事情并不简单,且不说天大地大找个人的难度,怎么当个遗孤麻烦事儿都这么多啊。内有不怀好意大家族盯着兵权,外有邻国野心勃勃无事进犯。还有这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姓萧的,住了几年就给她跑了,真的是……——再次见面,夏茵冷笑道:“你还知道回来啊,萧,探,花。”萧凌风看着自家英姿飒爽的姑娘,笑道:“我家娘子还让郡主扣着呢,在下自然要来了。”ps:系统只是偶尔出来打个酱油,所以并不算系统文哦。
  • 地狱乐书

    地狱乐书

    国生而民,遂而大国;人生而情,遂而为人;爱生而恨,遂为珍惜。纵然各怀其志,两身无极,也愿用我千山暮雪,成全你天下大义。
  • 孙子大讲堂

    孙子大讲堂

    《孙子兵法》一书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家和军事著作,其军事思想至今仍然光芒万丈,具有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不仅如此,作为军事著作的《孙子兵法》,不仅对当今世界军事学起着弥足珍贵的启迪意义,其所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尤其是现代商业竞争中,它的作用已被愈来愈多的商界人士所重视。一部论语可治天下,一部《孙子兵法》亦足以称霸商场。大唐盛世的开创者李世民曾经说过,“观诸兵书,无出孙武”。据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日本商界,《孙子兵法》几乎人手一册,更有甚者,号称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竟把《孙子兵法》列为松下公司全部管理人员的必读书。
  • 所有童话都是写给婚前男女看的

    所有童话都是写给婚前男女看的

    《所有童话都是写给婚前男女看的》由天涯论坛一篇点击量超百万次的情感热帖整理而成,原帖的楼主“奔四大婶”也就是本书的笔者在这里絮絮叨叨说上很多自己的真实感悟,并附带上大批真实案例活色生香地跟大家解说,本意不是说教,而是以最平淡的语言来传达一个普普通通女性眼里的婚姻。书中会有很多你熟悉的故事、场景,因为它们就发生在你身边,或者此刻正困绕着你,影响着你的婚姻质量和对爱情的信心。希望笔者的经验和感悟能带给你些许启发,更希望笔者提供的方法真的能够帮助到你。
  • 斜雨龟山

    斜雨龟山

    何梁走进中队食堂时,脑袋还是沉沉的有些晕。他坐在桌旁紧一口慢一口地往嘴里填着早餐,全不顾圆桌上别的同学对他猜测、诧异的目光。是啊,何梁昨天半夜才走进学校,他来时,这些同学正睡着,早晨一起来,三中队三班就多了这么一个面孔有些冷的新同学。“这同学怎么这么小?”“这是男兵还是女兵呵?”“女兵吧,男兵哪有长成这样的?”旁边同学对自己的议论,何梁权当做早餐的佐料,不加理会,他只想快点吃完早餐,回去再补上一觉。何梁真不明白家里为什么让自己当兵,还把他送出去这么远——中原河南靠近湖北的一座小城市。
  • 快穿之这个主神有点咸吖

    快穿之这个主神有点咸吖

    【强强,甜文,HE,独宠】这是男主与另外一个男主的故事!!!你们懂的,咦嘻嘻嘻。简介我就不放了,喜欢的可以看看吼。 书群Q群号:71886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