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8700000020

第20章 芦花.芦花.芦花(4)

毛泽东联系到7月9日“中央川陕省委”致电党中央建议加强总司令部与增设军委常委的电报和陈昌浩刚刚发来的建议张国焘出任军委主席的电报,他感到问题的严重程度不亚于两年前的宁都会议之争。

毛泽东严肃地说:“看样子他们急于要当官,他们的这些要求是难以满足的,要坚决回绝!不过,两军会师后,组织领导的调整与加强,也实属必须。提拔干部是需要的,但不需要这么多人集中到军委,下面需要人。恩来同志主动提出辞去总政治委员职务,由国焘同志担任,大家可以表决一下。”于是,常委会同意周恩来辞去红军总政委职务,决定由张国焘来担任。并规定“一切军队均由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总政委直接统率指挥。”同时决定变更一、四方面军番号,将原一方面军的一、三、五、九军团分别改为一、三、五、三十二军;原四方面军务军番号不变。

中央又根据徐向前、王树声等人的建议,从四方面军抽调部分兵力编入一方面军各军,同时又从一方面军抽调一些具有指挥和参谋工作经验的干部到四方面军务军任职,并对红军领导机构和干部也作了一些必要的调整。

这样,张国焘就由一个方面军的首领,擢升为中国工农红军的总政委兼军委副主席。

军委即刻向全军发出了通知。

面对艰险处境,内忧外患,为了团结和争取张国焘一道前进,中央和毛泽东苦心孤诣,不得不作出种种让步。张国焘自两军会师以来的种种努力,终归没有付诸东流。他希望得到的,终于攥到他的手里。

尽管如此,他会满足吗?

7月21日,中共中央在芦花召开政治局会议。这是7月18日会议的继续。

张国焘和四方面军的负责人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等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了四方面军的工作问题,听取张国焘等人的工作汇报。

作为新任红军总政委的张国焘,他的讲话是即兴的,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他有意识地把话题扯到四方面军从鄂豫皖以来的工作总结上——因为在懋功会师时他讲过一些,但觉得毛泽东等人不感兴趣,又不断听到对四方面军说三道四,尤其是何凯丰写的那篇《列宁论“联邦”》的文章对他的指责,所以有必要在此会议上详述一番,以正视听,也好让在座的中央诸君给个结论。因为人们总爱讲对自己有利的一面理,这样就必然会迫使历史老人不断地翻“烙饼”。

他讲话中,不时提请徐向前、陈昌浩等人作些汇报性的插话和补充发言。这样就使时间显得紧紧张张而又拖拖拉拉地延续了一上午。

毛泽东抱定“你肚里有话就让你倾吐而尽”的态度,坐在那里认真地听,听,听……好在有烟,那就一支接一支地抽,抽,抽……对于四方面军的战斗历程他早已清楚了然——

1932年7月,蒋介石调集26个师又5个旅共30余万兵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了第四次“围剿”,张国焘始则采取“坚决进攻”的方针与敌血战,继则放弃了鄂豫皖苏区,于10月率四方面军主力向外线转移,翻越大巴山,进入川北地区。

1933年2月,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先后成立,川陕苏区初步形成。尔后经过4个月的奋战,粉碎了四川军阀田颂尧会同杨森和刘存厚等部对川陕边根据地的三路围攻,歼敌1万余人。接着又举行了仪(陇)南(部)、营(山)渠(县),宣(汉)、达(县)三次战役,歼敌近2万人。是年底四方面军已发展为8万人。

1934年初至9月间,四方面军胜利地粉碎了川军约30万人的六路围攻,俘敌2万令人,保卫了川陕苏区。

1935年3月,四方面挥师南进,强渡嘉陵江,进入川西北,先后占领北川,茂县、理县、松县、懋功等地区,背靠西康作立脚点,要在川西北创建根据地。在与中央红军会师前,宣布成立了苏维埃西北联邦政府。

……

在充分听取了四方面军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后,与会者的目光投向毛泽东。

会场沉静下来,气氛俨如法庭一样等待着法官的裁决。

毛泽东重又点上一支烟,开始讲话。

他首先肯定了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在张国焘等负责同志率领下执行中央路线英勇奋斗、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和取得的显著成绩。

然后,他说:“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起,总的看路线是没有问题的,但有缺点和错误。譬如在第四次反‘围剿’时,没有充分准备,没有准备打,又打得不好。又如在通南巴打退了刘湘部队,建立了川陕根据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发展到8万人,这很了不起!但胜利后又放弃,是个严重错误。刘邦百败一胜而得天下,项羽百胜一败而失天下,哪有百胜而无一败之理呢!”

接着他又指出:四方面军领导对建立政权有不足和错误的地方,没有严格了解建立政权与建立红军的密切关系,成立西北联邦政府在组织上、理论上都是错误的。

他对此幽默风趣地批评道:“好哇!这里诞生了一个联邦政府,我这个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从江西跑过来,该是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大喜过望啊!那就加入联邦,寻求庇护吧!……”

会场响起一阵笑声,连张国焘也把紧抿的嘴角微微上挑着笑了。

听得出,毛泽东的讲话是客观的、公正的,态度是诚挚的、热情的。即使是批评,讲到不足,讲到错误,也决不乱扣帽子、打棍子,让人听来口服心服。

张国焘感到一种甘甜多于苦酸的安慰,由此他进一步领略了毛泽东的深度与大度。他想:从鄂豫皖杀到川陕边,又杀到川西北,四方面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管说是战略转移也罢,退却逃跑也罢,独断专行也罢,拉帮结派也罢,虚伪矫饰也罢,个人奋斗也罢……我张国焘终也操握了一套统领一支庞大武装力量的特殊技能,被诸君戏称为“帅主”,一路“诸侯”!

他向毛泽东递过去一支烟,然后自己点燃一支,惬意地吸着。

此时,唯有朱德、张闻天、王稼祥等人最能体恤到毛泽东的良苦之心:妥协和退让,有时比坚持原则更重要。列宁、斯大林对于“革命的妥协”都有过高明的论述。

会上又对一、四方面军的组织作了安排。中革军委决定:组织前敌总指挥部即以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兼前敌总指挥,陈昌浩兼政委,叶剑英任参谋长。原一军团改为一军,军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左权;三军团改为三军,军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参谋长肖劲光;五军团改为五军,军长董振堂,代政委曾日三,代参谋长曹里怀;九军团改为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参谋长郭天民。原四方面军第四、第九、第三十、第三十一、第三十三军番号仍旧。

中革军委在决定中强调:前方一切作战部队均归前敌总指挥部统率指挥。

毛泽东在此决定通过后,着重指出:“大家最关心的组织领导和统一指挥问题进一步加强了,目前必须抓紧松潘战区工作,迅速打击敌人。”

张国焘表示:两支兄弟部队今后要团结得像一个人样,步调一致很好向前进。他同意即日率四方面军主力向毛儿盖地区集结,夺取松潘(此时因组织问题,红军北上时间已耽误一个多月)。

会议在热烈的皆大欢喜的气氛中结束。

会议刚一结束,张国焘特意前来看望病中的周恩来。

张国焘知道,是周恩来的辞让,他才当上红军总政委的。他想,不论其间有多少猜不透的奥秘与玄妙,而周恩来的相忍为让、委曲求全、大公无私之精神确是令人由衷敬佩。他给周恩来送来一包白木耳和几斤蔗糖,以示安慰。

“恩来兄,你不该作辞让,我当之有愧啊……”张国焘握住周恩来的手,显得很激动。

“哪里哪里,这叫‘特立独行,有如此者’,特立兄不就是‘如此者’吗?你担当此任最合适。”周恩来半躺在床上,努力打起精神,显得乐观、风趣地说。

周恩来有些浮肿的眼睛里泛出一丝忧伤:“一方面军转移要比四方面军困难些,因为随一方面军走的有中共中央、苏维埃中央政府、中革军委三大机关,这是三个沉重的包袱,不背不行啊!所以只能作最坏的打算,向最好处争取。”

张国焘深解地点点头。

“特立兄,我有一言相告。”周恩来以诚挚的带有敬劝的口吻说。

“恩来兄,请赐教。”

“现在不是计较个人是非功过的时候,事实总归是事实嘛。”

“是啊!我也是这么想,功过是非,历史会有公断。但愿它不会变成像娃娃手中随意摆弄的玩物。”张国焘起身告辞,回头关切地说,“恩来兄多多保重,早日康复。我明天即随主力前锋向北推进,咱们毛儿盖见。”

“好,咱们毛儿盖见!”

病中的周恩来,让出职务的周恩来,仍在为红军的前途排难息争,竭尽全力地工作着……

同类推荐
  •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作者没有写远大的理想,锦绣的前程。她把生活里的拧巴、纠结一一融化在淡淡的笔尖。写那些最朴素的人、最朴素的生活。偏偏让你嗅到理想应该有的味道。合上书,你也许会忽然发现,原来一直误解了理想的意义。生活不应是为了周遭的人对自己满意而已。54个人生最温暖的瞬间里,我们渐渐明白,平凡的一生不代表碌碌无为;变得成熟也不意味着要丢掉初心。就算怀揣世上最伟大的梦想,也不妨碍我们得到一个普通人的快乐。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 朱自清散文精选

    朱自清散文精选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成就很好的散文家,原名自华,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于扬州,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及“五四”运动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在江浙一带辗转任教,1925年受聘于清华大学,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创作上转向散文。《踪迹》《背影》等脍炙人口的散文集即写于此时。1931年赴英国留学并漫游欧洲,将沿途所见所感集成《欧游杂记》流传一时。抗战爆发后任西南联大教授,在学术研究上成就斐然。1948年拒受美国救济粮,表现出一个爱国文人的高尚情操,后因病去世。
  •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一书为我们展示了出自普通家庭的三代女性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生际遇中,如何以一脉相承的理想追求,来完成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是作者余德庄历时六年的倾力之作,为中国作协和重庆作协重点扶持作品。《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是一本中国女人书。书里的一家三代女人皆善良、坚强、聪颖,吴雅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女儿雷吟是加拿大的数学天才。书中记载了她们的奋斗历程,在战争动乱、家庭变动中她们始终以自身的奋斗来抗击外界的纷乱。而书中的历史背景和呈现出的价值观,皆有我们及长辈所走过的历史痕迹。
  • 把时光揭开

    把时光揭开

    这是作家罗伟章的第一本散文随笔集。这本随笔集堪称“智者的思考”。作者在一篇篇优美又不失深度的散文中,与大自然的花草对话,与动物交流,与世界知名作家、画家、音乐家探讨生活的智慧,还不乏对被社会忽略的底层人群、偏僻县城在城市化浪潮中受到的冲击的关注。这些文字集结起来,成为这本非常有营养的散文集。作者沉静又充满爱意的文字能让读者得到美的享受,又能从这种不经意的享受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 文明的远歌

    文明的远歌

    《文明的远歌》为四辑,第一辑名为“烟花三月下扬州”,收录的主要是游记类散文,抒发作者对古迹的追思;第二辑名为“菩提本无树”,主要是记述游览佛教圣地的见闻和对佛教的感悟;第三辑名为“最后的童话”,主要是山水游记,陶醉在自然之大美中怡然自乐;第四辑名为“寒山寺钟声”,主要介绍所游览的庙宇堂寺。作者文采斐然,对黄鹤楼、西湖、蓝田等许多游客和读者们观赏、游历或耳闻过的景致,生发出无尽历史追思,也道出胜地所鲜为人知的历史典故。
热门推荐
  • 大神驾到:媳妇,我错了

    大神驾到:媳妇,我错了

    时倾,国服第一打野,一天在王者峡谷之中碰到了个全能型的“小哥哥”。于是某无良打野为了扩充自己的英雄池,开始卖萌撒娇装妹子的求全能型“小哥哥”带飞。然后突然发现这个全能型“小哥哥”竟然是队里新来的中单,于是某无良队长便开始线上装妹,线下就利用队长的身份要求“小哥哥”做各种事。只是,怎么这小哥哥越看越喜欢,越看越想藏起来呢……
  • 汉赋与汉代《诗经》学

    汉赋与汉代《诗经》学

    本文以汉赋与汉代《诗经》学的关系为切入点,深入考察了汉代《诗经》学的内容、形式,两汉赋家赋作及其《诗经》学渊源,在此基础上,对汉赋与汉代《诗经》学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讨论。
  • 大般若经第二会

    大般若经第二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蛮荒养娃日常

    穿越蛮荒养娃日常

    新书《废材嚣妃殿下别太冷》《穿越蛮荒之拯救美男子》已开,请大家多多支持,一本玄幻女强文,一本兽世文,喜欢的希望大家能收藏一下,谢谢一场比试,楚心月掉进了没有人的世界。一条自认为尾巴丑陋,其实是美的人神共愤的鲛人 一条高傲自大又冷淡的青蛇…… 一头完美如天神般的银色麒麟…… 一只看起来什么都不在乎,却又执着的要死的金龟…… 本来毫无交集的几人突然成为一家人,又会摩擦出什么样搞笑的事情呢!
  • 异能小毒妃

    异能小毒妃

    “楚璇月!心狠手辣,人面兽心,不知温柔为何物,此生必然无人敢娶!”人们议论纷纷。三个月后……战功赫赫的雲王,八抬大轿落与楚府外,迎娶楚璇月入府。人们又说:“雲王英明神武,沉着睿智,即便娶了她,也不会爱上她!”夜。“媳妇儿!来!咱们接着谈造人计划!”楚璇月扶着差点断成两截的腰,怒从心生:“赫连雲!你若再敢靠近姑奶奶半步,小心姑奶奶我咬死你!”“媳妇儿说笑了,本王怎舍得独死,留你一人思念成殇!”话音未落,人已准确无误将某个人儿扑入怀中。N年后……楚璇月手拿皮鞭,威风凛凛鞭打坏人。英明神武,沉着睿智的雲王,手牵翻小版的他,笑眯眯询问:“媳妇儿!手累了吗?是否需要为夫代劳?”“……”人们。
  • 爱情呼叫转移(闪小说幽默篇)

    爱情呼叫转移(闪小说幽默篇)

    本套书精选3000余篇闪小说,所有篇目均在国内公开报刊发表过。每篇都有独到的思想性,画面感强,适合改编手机短信小说。这些闪小说除了通过故事的演绎让读者了解这些闪小说的可感和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外,特别对广大初高中生读者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洗涤。
  • 高句丽传奇史

    高句丽传奇史

    以《三国史记》为原本,以故事讲述的方式记录一段高句丽时期的传奇历史。
  • 末日农场主

    末日农场主

    新书:饥馑星球已在起点首发,我们的目标是带着星球环游宇宙,请大家跟我一起开启科幻之旅吧!
  • 毒誓(卫斯理珍藏版)

    毒誓(卫斯理珍藏版)

    一次神秘的拍卖会上,一柄匕首散发着一团七彩流转的光芒。宝光夺目的光辉中渗出杀气。而旁边,一綑毫不起眼的羊皮,记载着匕首的故事。卫斯理等人解读这个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故事。锋刀下的亡魂、寒光下的血腥、事件的始末在羊皮上的字里行间逐渐拼凑出来……叱吒一时的枭雄在生命尽头痛苦挣扎。在黑暗笼罩之前,思潮中涌现的是一件不愿想起却又想起来的往事,当年罚下的毒誓要应验了么?故事表现了人若是绝对以自我为中心,思想方法和行为,就会十分可怕。──倪匡(卫斯理)
  • 严歌苓作品:一个女兵的悄悄话

    严歌苓作品:一个女兵的悄悄话

    一部犹如《芳华》序曲的佳作,它是严歌苓对往昔的追忆,也是她给青春的一个交代!在生命垂危之际,文艺女兵陶小童回忆起过往。为救她而牺牲的团支书王掖生、为宣传队的存在而放弃前途的刘队长、油嘴滑舌而又令她心动的徐北方、对她又爱又恨的女班长孙煤……在这个似乎人人都忙着扫地、冲厕所、喂猪的宣传队里,多愁善感的陶小童显得那么与众不同。无论怎样锻炼,她都难以像别人一样“成熟”。于是,她决定把心肠变硬,从过去那个怯生生的女孩子,变成一个顽强的女战士。